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手册

校本课程手册

校本课程手册
校本课程手册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管理“统”得过死,教学质量评价内容与方式过于单一,中考、高考形式单一,使得多数教师习惯于按统编课程教材、课程标准、教参进行教学,教师较少有专业自主的需要,对校本课程不甚热情;再者,由于受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校本课程的开设还不是很广泛,针对性不强。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对于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强烈求知欲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②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勇于质难问疑

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国家课程更加丰富的问题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刺激,从而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培养和发展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深刻性和敏捷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③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校本课程拓宽了学生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当今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将教师的积极参与视为决定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特别强调教师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性质、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校为参与主体,创造性地组织课程内容,开发出适合本校实际、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比较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科研素养。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实践与研究活动,可以引导全体教师深入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不仅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讲授式、传承式”转变为注

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

(3)为学校发展添色,争创特色精品

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大纲、计划及教科书,过分强调了普及性、基础性、统一性,忽略了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变化,容易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地方、学校、学生客观上存在的差异性,一方面要求整齐划一,一方面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而校本课程是在学校办学教育理念、办学宗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主要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开发,自己管理,自己实施的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时间安排上,校本课程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校课程体系,必将会有力地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促进学校朝着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并最终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普通学样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我校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我校根据我校的学情与校情,提供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内容。为了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并有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和人生规划,特制定选课指导与管理制度。

二、校本课程结构及修习类型

1、校本课程结构体系

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在开设好必修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开设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而又有特色地发展。

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不同,我校的校本课程共分为六大体系,分别是学科拓展类、人文素养类、体育健康类、科技实践类、职业技能类、生存生活类。六大类校本课程中,每一类校本课程又分为若干个具体的校本课程项目。校本课程结构体系具体内容,参见“附录1”。

2、校本课程修习类型

六大类校本课程中的具体课程,又分为必修、限定选修、自主选修三程类型。“必修”为全体学生都必须修习的校本课程,比如,人生远足(参观、访问、春游、秋游、夏令营、冬令营、旅游与野外生存等)、军训、跑操等校本课程项目;“限定选修”为全体学生在一定的限定范围内自主选修的校本课程,具体要求是:初中(高中)三年,六大类校本课程中的每一大类课程,学生必须至少选修该大类中的两个校本课程项目,具体选择该大类中的什么校本课程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选修”为“必修”、“限定选修”校本课程项目之外的其

它校本课程项目。

3、校本课程目标及内容范畴

校本课程立足校本,结合学校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丰富性课程等开发为主,努力构建一个既有知识传递,又具有能力培养等多功能的课程结构。

(1)学科拓展类

课程目标:①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视野,培养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范畴: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比如,理、化、生学法指导,思维训练,经典导读、广告语言艺术,新闻写作,名著阅读鉴赏,古诗文鉴赏,英文名片赏析,影视欣赏,多彩生物,数、理、化、生物、英语、信息技术竞赛,美术作品竞赛辅导等。

(2)人文素养类

课程目标:①营造绿色、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②通过学习知识并内化,来提升学生的气质修养,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③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情调高雅的爱好和特长,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内在的人文精神品质;④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对艺术有特殊爱好、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空间。

内容范畴:人文素养类校本课程包括人文类、艺术类两个类型的课程。人文类课程着眼于人文素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主要包括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道德精神等内容,比如,礼仪、民俗、历史、时政、中西文化等。艺术类课程着眼于艺术素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校园剧(课本剧)表演、绘画、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等。

(3)体育健康类

课程目标:①帮助学生形成运动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炼就健康的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②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应对险境的生存本领,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

内容范畴:体育健康类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体能类、形体类、民族民间体育类、新兴运动类等。比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手球、乓乓球,羽毛球、国际象棋,围棋、武术、健身操、体育游戏等。

(4)科技实践类

课程目标:①推动我校科普宣传和科普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②引领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③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④引导学生在操作与探究实践中总结方法,发现科学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内容范畴:科技实践类校本课程以科技知识宣传教育及科技类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为核心价值。科技实践类校本课程主要包括科普知识宣传、理化生创新实验、科技小制作、科学幻想画、科技模型(航模、车模、航空、建筑模型等)、天文观测、机器人操控编程、标本制作、动画设计、网页制作、程序编制、远程控制等。

(5)职业技能类

课程目标: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专业倾向,为适应社会和大学专业学习奠定基础;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的热情,传承地方传统经济和传统工艺,并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发展。

内容范畴:职业技能类校本课程主要包括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主要是指面向社会的职业课程、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拓展性应用课程、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各种特色经济技术课程,比如,投资理财、汽车美容、装潢设计、图片处理、视频编辑、电子商务、模具设计、服装设计、鞋革打样、数控技术等。

(6)生存生活类

课程目标:从现在及将来社会对人及人才的要求出发,从医学、健康、卫生学等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等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出发,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将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将来的生存、生活质量,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多的人生价值。

内容范畴:生存生活类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人生远足(参观、访问、春游、秋游、夏令营、冬令营、旅游与野外生存等)、军训、跑操、饮食与健康、烹饪技巧、摄影摄像、心理健康、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生存教育、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口语交际、社会实践等内容。

三、备选校本课程简介

备选校本课程简介,具体内容包括课程名称、任课教师、面向学段、课时总数、学分总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招生要求等,详情参见自主选课专题网站。

四、校本课程选课要求

六大类校本课程中的具体课程,又分为必修、限定选修、自主选修三程类型。“必修”为全体学生都必须修习的校本课程,比如,军训、跑操、人生远足等校本课程项目;“限定选修”为全体学生在一定的限定范围内自主选修的校本课程,具体要求是:初(高中)三年,除“必

修”的校本课程外,六大类校本课程中的每一大类课程,学生必须至少选修该大类中的一个校本课程项目,具体选择该大类中的什么校本课程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选修”为“必修”、“限定选修”校本课程项目之外的其它校本课程项目,这些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

五、学生网上自主选课

(1)网上自主选课系统调试

学期开学初,教务处在依据教师教育科研处拟订的《校本课程拟开设清单》及《校本课程简介表》,设计、调试好网上自主选课系统,要求:(1)课程清单一目了然;(2)课程简介简洁明了。

(2)学生自主选课

在教务处、年级段长、班主任的组织指导下,学生根据学校制定的校本课程体系概要、校本课程选课要求、备选校本课程简介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网上选课系统中自主选课。学生选课结束后,教务处做好学生选课统计分类工作,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调配工作。学生网上自主选课实施流程如下:

六、选课指导组织管理

1、选课指导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指导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指导”。在指导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最终的决定权一定要留给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选课能力,使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2)因材指导原则

指导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差异进行有区别的指导。既不能强求千篇一律,也不能不管不问。要让学生选择适合其发展需要的课程。

(3)科学性原则

指导教师不能随意给出建议,必须有一定的依据,比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等个人因素及就业状况、高校招生动向等社会因素为基础作出指导。

2、选课指导管理小组

为了顺利搞好学生自主选课工作,学校成立校本课程选课指导管理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校长副组长:教学副校长

成员:教务处主任、教研处主任、年级段长、各学科教研组长、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等。

3、选课指导管理小组职能:

为全面协调、整体规划、科学论证、提供组织保障,进行选课的相关培训、咨询、指导及管理。

(1)提供各种选课资料供学生查阅。

(2)由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初步兴趣调查、性格测试,帮助学生自我认识。

(3)为学生提供与选课有关的个别指导和咨询,帮助学生形成有个性的修习计划。

(4)对教师、家长提出的相关问题作出解释。

(5)根据需要,对教师、学生进行全校性的选课培训。

(6)进行选课管理

4、学生选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开学初为校本课程选修课宣传、公布时间,第一周的周末为学生网上选课时间,第二周为学生定课、学校进行统计整理,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的条件下进行调配、编制各模块教学班、课表的时间,第三周初为校本课程正常开课时间。

(2)教务处向每位学生发放《校本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年级段要组织学生、家长、教师认真学习,班主任、指导师和各开课教师进行直接指导,由年级段长和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网上选课。

(3)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选课不足15人的课程不开课,教务处将为此模块,给学生提供二次选课机会,或由教务处在相应类别中进行统一调配。

(4)课程开出后,老师和学生按学校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教学和管理。选修课的任课教师为选修课教学班的直接管理者,负责学生的考勤,纪律、卫生等管理工作。每个选修课程模块教学结束后,模块授课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向教务处提交模块学分认定材料,并把学生相关的表现、成绩、学习输入电子学籍。

认定材料:课程纲要、选课学生考勤汇总表、教案或学案或学科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的代表性作业或小论文或结题报告、模块成绩、学生所得学分等。

(5)学生选课时要全面了解学校、学年开课情况,正确认识自己特长和能力,在虚心听取指导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目标的修习模块。校本选修课开课后不准申请改选所修课程。

校本课

程的结

构体系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范畴课程项目示例

1、学科拓展类①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视

野,培养学科素养,提高

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引导

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

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

观、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括必修拓展课程、

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

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

习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

厚实的知识基础。比如,

理、化、生学法指导、思

维训练,经典导读,广告

语言艺术,新闻写作,名

著阅读鉴赏,古诗文鉴赏,

英文名片赏析,影视欣赏,

多彩生物,数、理、化、

生物、英语、信息技术竞

赛,美术作品竞赛辅导等。

《论语中的人物形

象》、《李杜导读》、

《解意象,品诗

歌》、《几何画板》、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兴趣与思维

发展》、《数学竞

赛辅导》、《Excel

与高中数学学习》、

《数学竞赛辅导》、

《数学建模》、《新

概念英语》、《阅

读欣赏》、《阅读

理解训练》、《轻

松学英语》、《英

语美文赏析》、《趣

味英语》、《趣味

数学》、《趣味语

文》

2、人文素养类①营造绿色、和谐的校园

文化氛围;②通过学习知

识并内化,来提升学生的

气质修养,形成高尚的思

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

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③引导学生形成

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积

极向上、情调高雅的爱好

和特长,提高自身的人文

素养,培养内在的人文精

神品质;④提高学生艺术

主要包括人文类、艺术类

两个类型的课程。人文类

课程着眼于人文素养,其

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

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素

养类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为

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

观、人生哲学、科学精神、

艺术精神、道德精神等内

容,比如,礼仪、民俗、

历史、时政、中西文化等。

艺术类课程着眼于艺术素

养,包括声乐、器乐、舞

《温州建筑文化现

状调查》、《生活

中的地理》、《剧

观满清十三朝》、

《墨缘文学社》、

《新闻写作》、《礼

仪修养》、《时政

论坛》、《校园剧

(课本剧)表演》、

《装饰画》、《舞

动青春》、《优雅

形体塑造》、《合

唱》、《摄影》、

《素描》、《声乐》、

素养,为对艺术有特殊爱好、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空间。蹈、校园剧(课本剧)表

演、绘画、设计、工艺、

书法篆刻等。

《民乐》

3、体育健康类①帮助学生形成运动习

惯,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炼

就健康的体魄,促进身心

健康发展,

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

长;②引导学生提高学生

的体育实践能力,形成珍

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

保护自己,学会应对险境

的生存本领,提升生命发

展的质量。

主要包括体能类、形体类、

民族民间体育类、新兴运

动类等。比如,田径、篮

球、足球、排球、手球、

乓乓球,

羽毛球、国际象棋,围棋、

武术、健身操、体育游戏、

硬笔书法等。

《女子篮球》、《体

育游戏》、《羽毛

球》、《女子排球》、

《羽毛球》、乒乓

球》、男子篮球》、

《男子篮球》、《男

子手球》、《男子

足球》、健身操》、

《男子手球》、《国

际象棋》。

4、科技实践类①推动我校科普宣传和科

普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

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和生活习惯;②引领学生

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发现问

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③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

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

新能力;④引导学生在操

作与探究实践中总结方

法,发现科学规律,体验

成功的快乐,为终身学习

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

础。

以科技知识宣传教育及科

技类实践活动为主要内

容,以“学生科学素养的

提升”为核心价值。科技

实践类校本课程主要包括

科普知识宣传、理化生创

新实验、科技小制作、科

学幻想画、科技模型(航

模、车模、航空、建筑模

型等)、天文观测、机器

人操控编程、标本制作、

动画设计、网页制作、程

序编制、远程控制等。程

序编制、远程控制等。

《跟着科学家看<

哈利波特>》、《仰

望星空》、《网页

设计制作》、《生

物标本制作》、《研

究性学习》、《航

模组装与操控》、

《电子制作》、《动

画制作》、《DV拍

摄和制作》、《科

学实验》

5、职业实践类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

技能,培养专业倾向,为

适应社会和大学专业学习

奠定基础;②激发学生热

爱家乡建设的热情,传承

地方传统经济和传统工

艺,并在传承中实现创新

发展。

主要包括职业技术、地方

经济技术等课程,主要是

指面向社会的职业课程、

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拓展

性应用课程、与地方产业

发展紧密相关的各种特色

经济技术课程。

《投资理财》、《汽

车美容》、《装潢

设计》、《招贴画

设计》、《视频编

辑》、《电子商务》、

《模具设计》、《服

装设计》、《鞋革

打样》、《数控技

优秀校本课程标准

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标准 一、符合有关政策。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规定,课程特色显著,课程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能够以鲜活的、发展的、创新的活动形态整体设计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 三、从校本实际出发。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通过分析和研究校内外环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体现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作为校本课程实施媒介和重要形式的校本教材,要具有原创性、地域性、教育性、实用性,系统讲解某一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汇编或正式出版物(文本教材)。校本教材结构合理,重心突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行文流畅,用语规范,图文并茂,格调清新,可读性强,便于讲解或自学。不存在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校本教材成果著作权人可以是个人、团队或单位。成果要求不少于1个学年的学习内容。确系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开发的成果,严禁抄袭。每项成果主编1人,参与人数限前5人。参评成

果不包括学习辅导用书、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参与编写的国家和全省地方课程教材等。

五、材料完整、真实可信 1、《驻马店市优秀校本教材申报表》 2、《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材料。 3、如有校本教材,需提供编写的校本教材;一学年的校本教材教案1份。 4、其他佐证性材料。能体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反思等环节的过程性、真实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始性材料。不能提供纸质的可提供电子材料刻录光盘。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校本课程申请书

林东六中校本课程申请书 课程名称:《仁爱一口气英语》 课程负责人:吴伟 任教年级:七年级

课程设计论证:(选题依据、课题内容、实用价值和研究基础四部分) 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语言的输入,轻语言的输出;重语言知识讲解,轻语言知识运用。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学到的是哑巴式英语,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他们感到英语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英语只是考试的工具。大大失去了她的日常交际作用,时代呼唤我们转变传统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输入,知识的讲解,书面输出(考试)教学模式。学生学过英语就会忘,总是记不住,学习了几年英语,话到嘴边,说不出来,其中包括大多研究生。 台湾刘毅教授针对这一点,创造了《一口气英语》,它的最大特点是背了终生不忘记。他用20多年的时间录制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编辑了一套英语口语教材。一经入市,风靡全岛,现已成为台湾中小学口语教材,每年举行全台《一口气英语》演讲比赛,普及台湾英语口语。 此书的理念是:5秒背九句英语,一分钟背108句英语,从而形成英语直觉,达到终生不忘记背过的英语。我背过此书,得到灵感。我们现在所学的仁爱英语每学期学4个单元,每个单元3个话题,共12个话题,根据每个话题的情景和主要知识点,提炼出9句话,一册书108句话,让学生背下来,最好5秒背九句英语,一分钟背108句英语,形成直觉,终生不忘。初中共6册书,66个单元浓缩成594句话。这样学生即练了口语,又学了重点知识;即进行了素质教育,又进行了应试教育,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我打算从初一开始,进行试验,年终请旗教研室付老师指导,效果好的话,同北京仁爱教育研所共同开发此书。 目前我们学完了第一单元,就此我编了三个话题的《仁爱一口气英语》 Unit1,Topic1 Welcome to China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Tom. I’m Tom. How are you? Fine, thanks. And you? I’m OK. Mom, this is my teacher, Mr.Brown. How do you do? How do you do? Unit1,Topic2 Where are you from?

浅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浅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摘要] 随者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除了国家课程外,还设置了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都是使学生在获得良好学业的同时,也实现全面的发展。本文在了解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特点,目的及关系的基础上,对怎样使二者得到优化整合,发挥最大效应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优化整合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急剧变迁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教育教学也经历着重大的转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不再一味地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健全的身心。 此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当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时候,他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和他各方面的能力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社会筛选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对人格,修养和能力的筛选。 此时,单一的国家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校本课程更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更能够因材施教。所以,许多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从从国家模式走向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一、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含义 所谓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它主要是按照课程主体来划分的。国家课程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它是全国统一的,采用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从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省市课程计划,结合通化兴华教育中心“2016年教育教学工作要点”、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及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校本课程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开发与教师培训,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强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队伍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的需要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利于他们成长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2、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进行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广泛地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4、因地制宜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要体现地域特色。本学期要结合通化山区的特色,从其地域特色、历史与文化及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等方面来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新的学科拓展类课程。 四、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组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技本课程就是学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 组成了“三级课程”的结构。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 学校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c因此,栓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 亮点。但就是,一直以来,课程都就是由国家开发,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学习与借鉴。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课程模式与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 本趋势。在课程根式多样化与课程结构优化中,校本课程的外发具打重要作 用。因此,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也必须重视校水课题的开发与建设。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大致向=个部分构成:同家课样、地方课程利学校课程。共中,同家课程就是根据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般要求设计的.仑反映了国家教育标脏, 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小小学教育的共向标准。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应认真贯彻文施国家课程,以保rd: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n标就是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成本依据。地方课程则主要就是根据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实际以及地域特点设计的课程,它就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入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咋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地方课程对该地方或社区的个小学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均。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必须在贯彻 国家课程标难的基础上,以地方课程方案为依据来加以设计。 凹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者的关系及其比例小向,宏观课程结构的 状况就有差别。在中央集权课程管现体制条件下,国家课程住出现课程结构中 ,1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家课程规定的就是国家教育最高标难而不就是起码标准、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没有应有的地位;而在地方分枚课程管理体制卜,国家课程 门类较少.灶仅仅规定着中小学教育应达到的起码您淮.巾非最高标准.地入课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一)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这些都足以见出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大而全,使校本课程特色缺失;再如校本课程的实施缺乏活动性,使学生主体个性失落;还如地域资源和人力物力资源等课程资源重复开发,使课程资源无序浪费。为了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本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的有关精神,现就本地区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特编制了《富阳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校本课程及其功能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它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缺陷,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 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课时比例要控制在课时总量的10%-25%,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性。 2、权力与职责相统一的原则 学校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决策权、选择权,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要坚持校本课程实施的严肃性,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机制,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的过程,发挥校本课程的积极作用。 3、地域资源与校本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组织教师进行开发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的有机整体。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可以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也可以与校外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教材,而是由教师教教材。 1.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协调性原则。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 2.灵活性原则。内容灵活多样,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实际性原则。富有地方特色,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地方的建设与发展。 4.时代性原则。关注科技、文化态势及社会时政热点,引导学生紧贴生活。 〔2〕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 1.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乡情、校情研究分析,主要涉及评估学生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掌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3.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课程建设总体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的程序与评价的方式的制定、班级规模等。 4.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学校课程项目进行审议,包括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课程内容的难易度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与国家、地方课程内容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评估课程与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的影响,教师是否胜任。 5. 审议通过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将其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 6.理论反思,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应对课程实施全过程做好记录,特别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对课程内容及活动方式做进一步的修订,使课程逐步完善。

一年级校本课程年级课程安排表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年级学年课程安排表 3月份 --一-年级第一周(1年级周一) 景主任 1班:周二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 3班:周四第四节 6班周二第二节 第二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6班周二第二节3班:周四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三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1班:周二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四周 数学学科实践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年级学年课程安排表 4月份 ---------年级第一周(1年级周一) 景主任 1班:周二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 3班:周四第四节 6班周二第二节 第二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6班周二第二节3班:周四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三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1班:周二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四周 语文学科实践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年级学年课程安排表 5月份 ---------年级第一周(1年级周一) 景主任 1班:周二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 3班:周四第四节 6班周二第二节 第二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6班周二第二节3班:周四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三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1班:周二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四周 英语学科实践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年级学年课程安排表 6月份 ---------年级第一周(1年级周一) 景主任 1班:周二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 3班:周四第四节 6班周二第二节 第二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6班周二第二节3班:周四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三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1班:周二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四周 体育学科实践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探究(2011-11-27 21:16:5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有效教学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为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其内容有学科交叉现象。山东省地方课程共三科,分别为《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但是,汇总来说,都是一段材料学习。如何设计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会学,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有效施教,拓展延伸”,进而完成两级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开放思想,敢于创新。 一、全面了解地方和校本课程标准(目标、实施、评价)。 1.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2.“改革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要把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要妥善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在发展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资源”。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所生成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工厂、农村、企业以及社会实践基地、革命历史纪念地等单位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更加生动,更有活力。 4.学校对学生研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防止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过于偏重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评价的倾向,一般不用考试的方法。 二、怎样进行小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怎么学、怎么用。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2.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知识,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用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地方课程来源于生活,地方课程服务于生活。学生对地方课程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

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编写的几个问剖析

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 一、校本课程的定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与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发出的与学校特点和条件相适应的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希望建构的新课程体系的三大板块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的改进完善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其行为往往涉及到两大范围:一是开发以校为本的课程。它开发出的课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其权利主体是学校。二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如课程科目的增减、课时比例的调整、不同科目间的整合、统一学科内部内容要求的调整等)。其权力主体仍是国家,但学校、教师已经是课程的开发者,不同程度地参与课程开发活动。 校本课程的类型—— 从课程形态上看,可以分理论知识类课程(如中华字经、诗文诵读等)和实践活动类课程(如剪纸工艺等)两类。 从课程的显性程度看,可以分显性课程(如诗文诵读、趣味数学、剪纸工艺等,往往有目标、有教材、有课时分配等要素)和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有特色的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有目标有计划,但却不一定有教材、考评方式等要素)两类。 二、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思路的主要依据(4月份已培训,不再祥述) 1、社会、学生的发展需求。 2、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 3、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 4、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特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4月份已培训,不再祥述)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需要评估 (1)学生发展需要评估 (2)社会发展需要评估 社区发展需要评估 2、资源分析 课程内容资源分析 课程人力资源分析 课程经费资源分析

校本课程培训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 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与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涉及的文本格式和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一校本课程的内涵 1 何为课程? 课程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可是对于课程是什么却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课程,就有不同的理解,比如: ◆教育官员:课程即计划 ◆课程专家:课程即经验 ◆学科专家:课程即知识与技能 ◆教师专家:课程即教材(教科书) ◆学生代表:复杂的课程表+讨厌的教材+恐惧的考试 ◆设计校本课程的角度:课程是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 我们从设计校本课程的角度如何回答课程的内涵呢?课程是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第一个关键词是“有计划”,课程非常强调有计划,比如我们的校本课程规划就是一个计划,老师的课程纲要也是一个计划;第二个关键词是“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它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机会。至于学什么,怎样学,形式丰富多样,所以机会一词在新课程中非常重要;第三个关键词是“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校本课程的结果有三类结果: 第一类结果就是可测量,可评价的结果性目标

第二类结果就是不考虑结果,只考虑过程的体验性目标 第三类结果就是我们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这是表现性目标。比如一些创造、发明、小制作、画画、唱歌等。 所以,教育结果有三类,不要马上定位到立竿见影的记住了什么,输出了什么,这只是结果性目标。我们今天究竟要开发什么样的课程,我们是仅仅把知识技能类的课程作为唯一的追求,还是关注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来设计我们的课程?新课改提出了校本课程,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2 何为校本课程? 怎样使学校有特色?特色学校是什么?特色学校就是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就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既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不是语数外。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 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 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种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可分为德育类、智育类、健康类、艺术类和综合类等五种类型,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存在。 3 校本课程与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的区别? 校本课程是对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校本课程不是“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但“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有可能也有必要走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经历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编制方案、实

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名称: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二、课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其目标是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和先决条件。学校现代化建设是学校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原理对学校教育机制运行过程进行整体改革,以便实现有层次的设计和进行综合性改革的过程。其主要内涵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研究重视学校特色建设,即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创办学校教育特色;学校现代化建设重视学校科学发展,即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找学校改革的最佳方案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产生尽可能大的效果;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办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人的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学校的发展而言,教师队伍素质化,课程体系校本化无疑是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两大抓手。而教师是所有教育因素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校必须努力做到国家课程素质化、地方课程精品化、学校课程特色化。而构建学校校本化课程体系常以开发

校本课程为突破口。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础和主体。一方面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国家课程因其基础性和统一性,难以顾及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又因其规定性,使这种课程对教师而言成为一种“接受性”课程,教师变成了简单的“传递”知识的“工具”。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它也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倡导民主原则。以此积聚各方意见和力量,形成开发合力与和谐气氛,激发开发潜力。第四,校本课程开发属“解决问题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本质上要求不断地开拓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变化的情景,增强学校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珠江路小学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学校的科技教育不能局限在科学类的国家课程和科学类课外活动的范围,它应该是一个以科学教育为核心的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学校将科技教育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拓宽

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安排)

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安排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走向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成功。而养成教育的课程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载体和途径我校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课题提出的方案,将养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形式与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安排。 一、目标与内容具体化 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内容,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训导达成要求,指导全校从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色出发,对行为规范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训导目标。 横向上,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解为四个方面。 (1)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学习纪律和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态

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生活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培养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3)安全行为规范。要求学生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4)文明行为规范。从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其文明交往能力。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主要是从对人对事、对国家、对集体、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向学生提出了要求,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纵向上,分解为七、八、九学段训导点,梯度分明,便于训导、评价。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分层落实。校本课程间周一课时,安排在每月第二、四周下午周会课。 二、形式与方法多样化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做到“三个并举”。 (1)静态教育与动态教育并举。 为了抓实抓好养成教育,较早地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让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教科书,“让墙壁草木开口说话,帮助教育”。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认养一块绿地、种植一棵小树”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教育中促成长。 (2)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举。 学校教师一改过去说教式、命令式的做法,引导学生发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各国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各不相同,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的目的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方面。 1.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 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制度化教育形成之前,学校是独立的教育单位。但在制度化的教育形成之后,学校成了整个学校系统中的一分子。而随着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日益庞杂,单个的学校越来越没有了自我。庞杂的教育体系很难灵活变动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校本课程开发则再次确定了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责任单位的地位,让每个学校都行动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校自身的实力,也可以为国家减轻负担。 2.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 教师对待所教的科目及其内容一直是敬畏有余的。科目对他们来说,是国家的规定,教材对他们来说,是专家编写的。他们被要求严格忠实(fidelity)于国家的所有课程文件,甚至连教学的具体步骤都严格遵照教学参考书指定的教学步骤和课时数。教科书对他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跪拜于教科书的神威之下。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他们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指导性纲要,国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对象,不再是抗教师的(teacher-proof)课程集装箱(curriculumpackage)。他们可以站在学校这块基石上,鸟瞰国家的课程或其他学校的课程。 .让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校长、校外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成员等等各方面的人员彼此“沟通起来”。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使得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所有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校本课程开设申请书

校本课程开设申请书

焦作市实验中学校本课程 开设 申 请 书 学 科 体育与健康 课程名称 《太极拳小百科》 申 请 人 步电东 张小忠 赵林松 年 度 2017 编 号 校本

课程名 称 《太极拳小百科》 申请人步电东张小忠赵林松 总学时 数20 适宜 年级 7--9 限制人 数 2000 一.课程目标:(指通过该课程的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 做为全国武术之乡,中华传统武术---太极拳的发源地,我市非常重视太极拳的宣传、发展,全市上下从政府到乡村,老少妇孺、工农商学军等各行各业都大力开展太极拳运动。从2005年起我市将太极拳纳入中招考试科目,力在以考促练。 7—9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活泼爱动,对长时间练习太极拳感到腰酸腿疼,枯燥无味。通过给学生讲授《太极拳小百科》的历史小典故、逸闻趣事,使学习过程寓教于乐,培养和提高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发源、发展过程,历史名人,培养学生家乡自豪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练习太极拳的积极性。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300字) 本课程用简洁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授太极拳从创始、成长、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太极拳的门派、分布;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逸闻趣事、民间典故;太极拳中的经典动作,动作图解;太极拳对强身健体的作用,技战术特点;太极拳发源地的乡土民情等。 三.课程计划 2017年1月完成课程讨论、申报、规划 2017年2月初步列出课程提纲、目录 2017年3—4月资料归集、整理、筛选、走访、编录样稿 2017年5月校对整理、编印成册 2017年6月试用、做好下学期讲授计划 2017年9月-- 开始使用

校本课程设置方案

校本课程设置方案

关索中学校本课程设置方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决策权力逐级下放,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中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由此可见,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将是课程改革的焦点和亮点,学校和教师肩负着课程开发的责任。 一、校本课程设置思路 未来三年,学校发展规划是以“文化为魂课程为径办理想的教育”。实施“课程兴校”,是未来三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将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基于乡村学校少年宫优势资源,结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构建学道分校系列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并彰显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1、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三、校本课程设置的实施策略

(一)设置原则 1、“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 2、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二)课程分类 在保障完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我学校构建的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合学校衔接教育特色发展开设的必修特色课程,一类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选修课、活动课。 1、特色课程 我校特色课程主要是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开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索研发的几门特色课程,如《书法入门》、《蛋雕艺术》、《丝网花制作》、《射弩》等,主要在我校寄宿学生、留守儿童中开展,正式进入学科课程计划中。 特色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的教师周工作量的计算,教学常规纳入教导处考核,学生成绩计入期末成绩库中。教师要针对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思考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思考 726300 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田培树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发手段,由。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 最早是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在这次研讨会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意义作了最早的界定。1974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校本课程开发又一次成为重要的研讨议题。之后,许多学者纷纷就此提出个人的观点与见解,现在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浪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

持和发展空间。 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完善。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相当的基础。课程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课程计划中给学校预留了更深、更广的发展空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也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2、充分发挥了教师资源,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挑战,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知识与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由于教师自己参与了课程开发,掌握了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与技巧,因此必然会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性质、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管理艺术等等,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能自然地得到提高,使教师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教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可以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个性的差异等,基础课程不能满足有些学生的需要了,使得一些学生的精力浪费了,学习的潜力也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甚至有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失去了兴趣。而校本课程就能满足学生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