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选修二第-单元练习及标准答案

地理选修二第-单元练习及标准答案

地理选修二第-单元练习及标准答案
地理选修二第-单元练习及标准答案

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中地理选修二第4-5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横亘在高原和盆地之间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天山

2、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主要原因是

A、受气温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全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影响。

3、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三峡河段

B、源头到宜宾

C、川江河段

D、宜昌到湖口

4、我国正在进行的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是

A、淹没部分文物古迹,影响三峡旅游景观。

B、不影响长江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生长。

C、改变沿江地区城市和人口的分布。

D、大坝上游地区会产生泥沙淤积。

5、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主要分布的地方是 ( )

A、塔里木河下游绿洲

B、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

C、居民点、工矿区及交通线附近

D、科尔沁沙地

6、近年来,西北地区环境发展的趋势是

A、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绿洲环境总体趋于好转

B、风沙活动增强,盐碱地面积增加

C、绿洲经济以农业为主,无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加强,绿洲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7、我国沙漠沙地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 )

A、科尔沁沙地

B、呼伦贝尔沙地

C、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D、乌兰布和沙漠

8、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处北半球亚洲高压的范围之内

B、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C、深居内陆又隔崇山峻岭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河短水少

9、防治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C、恢复已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10、下列能正确指示荒漠化的迹象是( )

A、土壤酸碱度降低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紧实度增加

D、地表反射率降低

11、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形成荒漠化决定性因素

D、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12、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 )

A、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

D、经济效益为核心

13、三峡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是()

A、水资源

B、水能资源

C、水利资源

D、矿产资源

14、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

B、发电

C、灌溉

D、航运

15、下列无法体现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是()

A、处在长江上游出口的独特地理位置,可调控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

B、高耸的水库大坝可用于拦蓄洪水,调节洪峰

C、避免“悬河”荆江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

D、缓解洪水对重庆市的威胁并减轻对鄱阳湖的淤积

16、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

A、资金

B、工程技术

C、移民

D、长江截流

18、三峡移民的艰巨性表现在()

①移民范围广人数多②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③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④部分移民闹返迁

A、① B 、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

19、库区农村移民农业发展的立足点是()

A、发展大农业

B、扩大耕地面积

C、提高单产

D、发展山地畜牧业

20、上海把名牌“白猫”洗涤品转移到万县生产这对双方的好处是()

①对发达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优势

②当地引进技术并利用产品声誉、市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③吸纳了移民就业,解决了部分移民安置问题

④各取所长,互惠合作,体现了全国对库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下列有关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有效减轻了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

B、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会使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增多

C、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长江野生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繁殖与生存。

D、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22、三峡工程对三峡自然景观的影响是()

A、三峡风光不再有

B、三峡旅游业将一去不复返

C、对自然景观影响大,“高峡出平湖”难比从前三峡魅力

D、对自然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奇峰秀色尚存

23、全面衡量三峡工程的利于弊,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经济效益看,利大于弊

B、从生态效益看,利大于弊

C、从社会效益看,利大于弊

D、有利有弊,利弊相当

24、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

A、长江流域

B、长江上游

C、长江中下游

D、长江中游

25、库区农村移民开发可能加剧水土流失和人地矛盾,对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A、库区移民尽可能远迁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

C、农村移民大规模产业转化

D、利用移民资金大办企业

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在库区

B、对三峡库区被淹文物的补救措施是实施搬迁

C、科技种田可缓解库区人地矛盾

D、三峡工程将加剧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发病率

右图是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

完成27~29题:

27、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

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8、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

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29、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D.河流的综合整治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回答30—31题: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据研究,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

D.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1、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相比()

A.两区人地矛盾尖锐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B.水土流失带来的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大

C.中小河流众多,形成许多小流域

D.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

二、双项选择题

32、下列有关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大而不可逆转

B、为防止重要文物屈原祠被淹,补救措施是将其迁建

C、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景观不会有变化

D、“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将成为世界奇观

33、属于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与环境不可逆转的影响有()

A、淹没部分耕地和文物古迹

B、加剧水土流失和库区人地矛盾

C、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

D、诱发地震和引起滑坡、泥石流

34、造成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三峡库区地形山高坡陡,耕地面积少

B、产业劳动力容量大

C、人口超载,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D、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35、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最大优势在于()

A、可免去一次性补偿,节省大量开发资金

B、节省移民资金

C、能实现广辟生产门路、拓展环境容量,更好地安置移民

D、把移民安置与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利于移民区的长治久安

36、长江三峡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地质作用有关()

A、流水的下切作用

B、流水的溶蚀作用

C、地壳的上升运动

D、地壳的下沉运动

37、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A、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B、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C、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废渣

D、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38、我国易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是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B、气候复杂多样

C、深受冬季风的影响

D、台风常带来特大暴雨

39、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叙述是

A、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海洋水汽能深入内陆,季风区广

B、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

C、地形类型多样,造成平原面积小,耕地少。

D、山区面积广,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40、下列有关绿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洲的出现都是自然自身演化的结果

B、绿洲的形成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C、古代丝绸之路是由一片片绿洲串联而成的

D、绿洲的大小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41、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

B、消除地表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42、万里长城是( )

A、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

B、二、三级阶梯的分界

C、秦汉以来,直到最近一二百年前是我国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的分界

D、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

43、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 ( )

A、水田地区和旱作地区

B、旱农地区和草原地区

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

D、旱农地区和高原牧区

三、综合题

44、阅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

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

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

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牧区畜牧业主要

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

等牲畜。

(1)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文提供的

地理信息,试确定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

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的分界线大致是—阴山—。

(2)图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____________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②和③的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②是____________,牧区③是____________。

(3)东部农区牧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东部农区,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其自然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无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

____________等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____________因素影响。

4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峡水库淹没区的耕地类型多为田和地,代表性的粮食作物有

经济作物有、等。

(2)从三峡库区受淹耕地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水库淹没区呈状分布,库区移民分布具有的特点。

(3)根据库区受淹特点,三峡移民搬迁大多可以、。

(4)对三峡库区就近后靠安置移民模式的评价比较恰当的是()

①搬迁不离开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

②避免了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

③有利于开发和改造荒坡地和坡耕地

④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可以稳定和提高环境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6、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气温升高2、7℃,年均降水量增加25%,大部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187、8 192 229

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66、4 73 95

21世纪60—80年代21世纪90年代阿克苏河的平均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71、7—73、3 84、42

1986—2000年的水位变化1986—2000年的面积变化博斯腾湖的水位和上升了4米多(超过1958年有记录由880平方公里扩大到

面积的变化以来的最高水位)1000多平方公里(1)根据上述资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47、下表为我国某地1962~1992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读后分析回答:

年度

1962 1992

项目

耕地面积(万亩) 60 70

森林草原面积(%) 18 8

气温年较差(℃) 33 36

年降水量(毫米) 440 350

水土流失范围小大

粮食平均亩产(斤) 350 450

粮食总产量(亿斤) 1.95 2.9

人口(万) 30 50

(1)30年来耕地与森林、草原面积的变化趋势是: _ _,其原因是

(2)30年来自然条件发生的变化是_ __。这些变化对粮食亩

产和人均占有量带来的影响是 ___。其根本原因

是。

(3)今后合理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

A.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C.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环境

D.控制人口增长,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8、读右图,回答:

(1)根据事物间的联系,将图中各字母填入下

列各项后的横线上:

①河湖淤积;②上游干流洪水

;③水源涵养量减少;

④南北支流洪水;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2)该联系图主要说明,首先是原因,其次是原因。

(3)为保护和改善长江流域的环境,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②

49、读图“水库大坝及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左右两列内容用线连起来:

i.修建水库形成的淹没区

ii.可明显改善航运条件 a大坝东面的区域

iii.洪水危害可能减少的区域 b大坝西面的区域

iv.泥沙容量淤积的区域

(2)建坝时主要应考虑大坝(东面、西面)地区的气候与水文等历史资料,建设水电站可利用的水位落差应是图上的(H1、H2、H3),水轮发电机应安放在图中的(A或B)位置上为妥。

(3)图b适宜建大坝的河段位于处(用字母表示)理由是。

[参考答案]

1-5 B D B D B 6-10 B B C D C 11-15 D B B A D 16-20 B C D A D

21-25 A D D C B 26-31 D A B C B A

32-37 BD AC AC CD AC CD 38-43 AD AB BC AC AC BD

44、(1)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2)经度气候干旱高寒(3)饲料丰富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众多河网稠密(4)肉、乳、蛋消费市场

45、(1)水坡耕水稻油菜甘蔗(2)线分散(3)就地后靠就近

安置(4)A

46、(1)说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2)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使部分地区空气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3)西北地区气候变湿后,山区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导致洪涝(和雪灾、泥石流)等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建议在山区多建水库,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7、(1)减少人口增加导致毁林开荒、垦殖草原(2)年降水量减少,平均气温升高,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亩产略有增加,人均占有量减少人口增加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3)CD

48、(1)①C或D ②A或B ③C或D ④A或B ⑤E (2)长江洪灾的形成原因自然人为(3)三峡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49、(1)①②④——b ③——a (2)西面 H2; B (3)D 为峡谷地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工程量小,工期短,节省投资。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 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 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 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 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 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 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 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第8题。 8.图中①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70% 鼓励生育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D.30% 鼓励人员出国 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9~10题。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2.1《海水的运动》word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2.1《海水的运动》word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2、理解不同类型洋流及其成因。 3、掌握不同性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气压带风带模式图,说明世界洋流流向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促进学生全面分析问题作风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启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广阔无垠的海洋,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的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对于表层海水而言,其基本运动形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一)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波浪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阅读回答,讲解风浪、涌浪) 除了我们常见的波浪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波浪,那就是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波浪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回答)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海洋能资源;对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阅读:世界著名风浪区——好望角 (承转)还有一种海水运动形式,也是我们每天都能够遇到的,那就是潮汐。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阅读P31钱塘潮: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我们都知道潮汐每天涨落两次,每天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而且潮汐还有大潮小潮之分,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教师讲解大潮、小潮、潮汐的时间变化) 学生思考:农历一个月中,大潮和小潮各出现几次?分别出现在年哪一天? (活动)讨论各种活动与潮汐的关系。(P31)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二全书教案汇总大全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二全书教案汇总大全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NextPage]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一章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2.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下图为老年人口5年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关于老龄化的说确的是() A.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 B.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C.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D.当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

4 下图是包括中国地在的五个国家和地区2010-2050年老年人口预测比较,对五个国家的排列,甲、乙、丙、丁、戊分别对应国家符合图息的一组是() A.日本、、中国地、泰国、马来西亚 B.、中国地、日本、马来西亚、泰国 C.、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地 D.日本、中国地、、泰国、马来西亚 5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下列说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6 结合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判断下列说确的是() 国家人口(万)面积(万 KM2) 可开采石油 储量(亿吨) 年可再生 水资源量 (KM3) 人均GDP (美元) 菲律宾9270 29.97 0.19 457 1746 俄罗斯14100 1710 361.9 4498 12000 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下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回7-8题。 7.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练习题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1。海洋能开发中,已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双选)() A.潮汐发电 B.波浪发电 C。盐差发电 D.温差发电 解析:选AB。海洋能中具有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是波浪能和潮汐能。 2.下列海峡中波浪能资源最为贫乏的是() A.马六甲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D。英吉利海峡 解析:选A。马六甲海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以上升流为主。 3。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可提高潮汐发电效果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 D.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现天文大潮,潮差大,利于潮汐发电。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回答4~6题。 4.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 A。初八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八 5。一天之内有两次潮涨和潮落,若H在农历十五这一天内出现极大值的时间是5∶30,那么这一天下一次出现H极大值的时间可能是() A。17∶30 B。17∶55 C。11∶30 D。11∶55 6、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 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解析: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示中H最大时,表示涨或落的最大值。潮汐涨落的周期变化分为日周期、月周期及年周期等。潮汐原动力是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与天体绕转质点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的差值。一个朔望月之内,初一与十五由于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合成的引潮力最大,一天之间距月球与地球的绕转质心最近和最远的地表,潮汐最大。其时间差决定于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第6题题干说明海水处于落潮阶段,由于海水在落潮时水平运动方向是离海岸而去,海滩游泳不安全,盐田灌水取决于当时盐度,雨天由于径流冲淡海水,应灌入潮尾时段的海水,晴天则灌入潮头时的海水.落潮时向岸线航行的速度因水流方向而变慢。 答案:4、B5、B6、C 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2020年前总投资将达2万亿元.这意味着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据此回答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 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

《海洋地理》的总体框架 -认识海与洋 认泯海岸与海盛妙矗 ——认识海洋水体 ——认溟海一丸相互作用 海埠带的丹按 ——海淳资膊的幵发 二-海淳能的幵发 I —海洋空协的开发 1—獰注自豪灾害与間范 保护海澤+ T —海洋环境问理与环境保护 —维护海洋权益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2. 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 海 (1) 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 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 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一地中海 内海一渤海 边缘海一东海、南海 最大海一珊瑚海 4. 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 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 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 世界主要海峡 认识海洋 开发海洋

高中地理必修二一二单元综合检测(期中))

昆明市轿子山实验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10月份月考题 高二地理试卷 命题、审题:肖能位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说明: 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代码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或填写在第II卷的答案栏内。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包含第II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②④ 读图,回答下面2~3题。 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3.图示I ,II,II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 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划分。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间差异明显。回答4~5题。 4.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5.下列地貌单元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是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6.有关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②集中力量发展原 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③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 苏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8.人类在不同文明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正确的是 ( ) 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大量猎取动植物,人地关系极不协调 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经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 C.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科技进步,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 9.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 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2.水稻不宜生长在() A.热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3.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成不变的 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 D.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4.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是()A.气候B.交通运输 C.市场D.政策 3

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市场 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作业已实现了商业化和机械化 B.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C.世界畜产品的最大产地 D.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7.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水田普遍分布在亚洲 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 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所产小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绝大部分8.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②⑤ 9.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4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图2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开普敦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 地理位置优越 B. 气候温和湿润 C. 商业贸易发达 D. 矿产资源丰富 (2)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 A. 城市核心功能区 B. 城市航空港功能区 C. 城市高级住宅区 D. 城市生态功能区 (3)图中所示铁路线对开普敦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了内陆城市的发展 B. 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 C. 扩大了港口的服务范围 D. 提高了城市的服务等级 2.目前,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并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与巴西、秘鲁将合作建设“两洋铁路”。读图,该铁路建成后,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马六甲海峡 D. 土耳其海峡 3.某城市由于交通拥堵,建地铁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下图为“该城市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该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是()

A. 在地铁站点形成新的卫星城 B. 城市空间将沿地铁向卫星城方向发展 C. 中心城区将出现空心化 D. 在地铁沿线将出现大量工业区 4.下图为“不同距离条件下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关系模型图”,由图可知,两种运输方式竞争最激烈的运距是() A. 0—600km B. 900—1100km C. 1200—1600km D. 大于1800km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下表示意国内外城市部分建成区平均道路密度比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主要城市道路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道路网密度低的原因是() A. 主干道路稀少 B. 人口密度低 C. 道路占地面积小 D. 长度短,宽度大 (2)推广街区制的意义() A. 可以有效抑制地价,促使市中心房价下降 B. 减少小区围墙占地,提高小区备用地比重 C.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路网通达性 D. 使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22题;共72分)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A. 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B. 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 C. 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2.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社会福利好②医疗卫生水平提高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④受传统观念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下列国家中,与乙国人口增长情况相似的是() A. 美国 B. 巴西 C. 埃及 D. 印度 3.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下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图中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左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图),回答4~5题。 (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 总量呈下降态势 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个地区≥60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 1990年以前 B. 1990-2000年之间 C. 2000-2004年之间 D. 2004年以后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册教案

选修2《海洋地理》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熟练掌握主要海峡、运河、海湾、海洋的经纬度位置及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选修1一二单元

死 亡率与出生率(%) 高中地理选修(一)一、二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 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 、(1)阶段 B 、(2)阶段 C 、(3)阶段 D 、(4)阶段 3、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 、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 、人口的老龄化 C 、出生率的下降 D 、生活质量的下降 4、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 、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B 、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C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D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5、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当地: A 、人口数量的多少 B 、对环境保护工作投入得多少 C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D 、原生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 6、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由农村到城市 B 、由城市到农村 C 、由城市到城市 D 、由农村到农村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 、自然环境因素 B 、社会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灾害因素 8、1954--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迁出与迁入持平的省区是: A 、山西 B 、内蒙古 C 、西藏 D 、广西 9、关于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管理中心 B 、服务中心 C 、增长中心 D 、投资中心 10、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 、商业区用地 B 、工业区用地 C 、住宅区用地 D 、文教区用地 1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 B 、 住宅区在城市形成之初已见雏形 C 、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C 、 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12、有关人口素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身体素质好坏仅取决于遗传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复习测试题第一章

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自然增长率% 时间 ①②③④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C.德国 D.印度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3~4题。 3、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 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5~6题。 5、甲市可能是 (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6、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第7~8题。 7、M、N两国属于 ( ) A.M发达国家、N发达国家 B.M发达国家、N发展中国家 C.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D.M发展中国家、N发展中国家 8.判断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练习题

3、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答案:D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辐射是各纬度海区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答案:B 下图实线、虚线代表不同地理事物的等值线。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实线、虚线代表水温和盐度,L线代表洋流,且L1〉L3〉L5,则该海区最有可能分布在() 4。如果实线、虚线代表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L线代表河流,则关于河流和潜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河向北流,河水补给潜水 B.该河向北流,潜水补给河水 C.该河向南流,河水补给潜水 D。该河向南流,潜水补给河水 解析:第3题,据水温数值越向南越小及等温线弯曲方向可知,L线代表的是南半球一寒流。 A、C、D项所示海区均在北半球,只有B项符合,为南半球的秘鲁寒流分布区.第4题,等高线向数值大的地方凸出的河谷地带才会有河流,等高线数值北大南小,因此此河流由北向南流;潜水位的高低随地势的起伏而变化,潜水的流向为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潜水补给河水。如图所示。

答案:3、B4、D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6.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7。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第5题,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而盐度曲线是②,地处长江口外,由于长江汇入淡水密度小,留在表层,盐度低。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第7题,本题解题思路是:①根据所学知识准确找出温度曲线;②根据温度曲线找出表层水温数值;③由表层水温数值准确判读监测时的季节。 答案:5、C6、B7、D 8。下图是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地理单元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 元人口地理单元测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1 至6 页。第II卷7至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分,共60分) 读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完成1-4题。 1.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2.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 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 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 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4.X、Y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 A.人口老龄化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人口老龄化 D.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5.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从() A、出生率开始 B、死亡率开始 C、自然增长开始 D、生育率开始 6.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生育率 7.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右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转变图,回答8-9题。 8.在①②③④中代表欧美国家19世纪初至20世 纪50年代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十五”计划中要求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3亿 内,为此我国应采取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 是:() A、② B、③ C、① D、④ 1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亿人,图 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 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 60% C、13% D、23% 12.与 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 口比重下降了%,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了%,而总人口增加了近亿。因此新世纪人 口工作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C、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13.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科学家在南极参加科学考察 B.学者去国外访问讲学 C.暑假到外地打工,勤工俭学 D.高中毕业后到外省市上大学

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复习测试题第六章

新人教地理必修二单元过关测试题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我国干旱区中,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以下是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读图回答1~3题。 1.以下选项分别代表甲、乙、丙、丁的是() A.用水增加耕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入境水流减少 B.耕地减少用水增加入境水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C.入境水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用水增加耕地减少 D.地下水位下降入境水流减少耕地减少用水增加 2.山地生态系统中,选项正确的是() A.①过程说明森林有防风固沙作用 B.生态系统恶化是由于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C.山区径流量、径流速度均降低 D.补给水源主要为降雨和地下水

3.促使绿洲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的措施,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营造防护林带 C.打坝建库 D.改进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贵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如下图).读后回答4——5题. 4.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 () A.湖南 B.广西 C.黑龙江 D.山东 5.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资源 B.技术 C.水源 D.人们观念和政策 6. 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 B.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 D.当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污染物,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 7. 下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高二地理选修二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二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地理选修二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二地理选修二的知识点要多看才能很好地记忆。下面是我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能抓住重点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率的。(一)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 高二地理选修二的知识点要多看才能很好地记忆。下面是我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能抓住重点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率的。 (一) 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

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 4、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6、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