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餐饮管理计算题作业更改版

餐饮管理计算题作业更改版

餐饮管理计算题作业更改版
餐饮管理计算题作业更改版

餐饮行业财务管理习题案例

1、嘉陵餐厅有座位150个,经营四川风味,在周围社会餐馆竞争中处于均衡状态,市场环境相对稳定,前5年餐厅上座率分别为82.5%、83.4%、81.8%、83.2%、84.6%。食品人均消费35.8元,饮料比率为19.5%(不开早餐)。请用修正移动平均法(n=3)和加权修正平均法预测下年度餐厅上座率(权数为:1.5、1、0.5)。假定该餐厅毛利率为58.6%,费用率为21.5%,营业税率5%。请以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平均值计算餐厅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确定餐厅营业成本、毛利和利润。y

t

=﹛(81.8+83.2+84.6)×100%﹜/3= 83.2%

Α=

)5.

82

/6.

84

(4-1=0.025

Y=y

t

﹛1+A*(3+1)/2﹜=87.36%

Yt=(81.8×0.5+83.2×1+84.6×1.5)×100%/3 +84.6%-81.8%=86.47% 平均上座率=(87.36%+86.47%)/2=86.915%

每天接待人次=150×87%*2=260(人)

每年接待人次=260*365=34900

食品收入=35.8*34900=3397420

饮料收入=3397420*19.5%=662496.9

营业收入=3397420+662496.9=4722413.8

营业成本=4722413.8*(1-58.6%)=1955079.31

毛利=4722413.8-1955079.31=2767334.49

利润=2767334.49*(1-21.5%)(1-5%)=2063739.7

2、某饭店西餐厅在餐厅经营中形成竞争优势。餐厅有座位138个,前3年各月接待人次见表3-20.预计下年度客源将增长4.3%,食品人均消费68.2元,食品毛利率64.5%,饮料比率28.6%,饮料成本率26.5%。请用季节指数法预测餐厅下年度各月接待人次、营业收入、上座率和食品、饮料成本消耗,以便做好预算安排

(一日三餐)

第四年一月份接待人次=8925*(1+4.3%)=9309 食品收入68.2*9309= 634873.8 饮料收入=食品收入*饮料比率=634873.8*28.6%*=181573.907

营业收入=食品收入+饮料收入=816447.707

上座率=(9309/30/3)/(138)=75% 食品成本率=1-毛利率=35.5%

食品成本消耗=9309*68.2*35.5%=225380.2 饮料成本消耗=饮料收入*饮料成本率=48117.0854

第四年度二月份接待人次=8534*(1+4.3%)=8900

食品收入=8900*68.2=606980

饮料收入=606980*28.6%=173596.28

营业收入=606980+173596.28=780576.28

上座率=(8900/30/3)/(138)=71.7%

食品成本率=35.5% 食品成本消耗=8900*68.2*35.5%=217721.087

饮料成本消耗==173596.28*26.5%=46003.0142

第四年度第三月份接待人次=11374*(1+4.3%)=11863

食品收入=11863*68.2=809056.6

饮料收入=809056.6*28.6%=231390.188

营业收入=1040446.79上座率=(11863/30/3)/(138)=95.6%食品成本消耗=809056.6*35.5%=287215.093 饮料成本消耗=231390.188*26.5%=61318.4

豆花村餐厅是一家餐馆,共有座位140个。由于创出了特色,6年来销售额稳步增长,前6年餐厅上座率分别为72.5%、73.8%、74.6%、73.9%、75.4%、77.2%。餐厅全天候营业。预计下年度早餐人次比为21.8%,早餐食品人均消费6.4元,饮料比率3.2%,正餐食品人均消费45.8元,饮料比率19.4%,餐厅综合毛利率58.4%,变动费用率9.6%,请用一元及二元回归法和变动趋势法预测餐厅下年度上座率,并用三种方法预测结果的平均值计算各餐次收入、餐厅营业成本和边际利润额(n=2)

一元回归法和二元回归法参数表

一元回归法y=a+b*t

T=∑t/n=0 代入,得

A=∑y/n=74.57%

B=∑y*t/∑t^2=-27.6%/70=0.39%

Y=74.57%+0.39%t

T=7时,y=77.3%

二元回归法

∑y=a*n+c∑t^2 447.4%=6a+70c a=0.74

∑y*t=b∑t^2 → -27.6%=70b → b=-0.39% ∑y*t^2=a∑t^2+c∑t^4 5233.8%=70a+1414c c=0.02% Y=a+b*t+ct^2 → y=0.74-0.39%t+0.02%t^2

T=7时,y=0.74-0.39%*7+0.02%*49=72.25%

变动趋势法

预测上座率y=a+b*n=76.3%+0.79%*2=77.88%

三种方法的平均上座率=(77.3%+72.25%+77.88%)/3=75.81%

早餐食品收入=6.4*140*75.81%=679.26

早餐饮料收入=679.26*3.2%=21.74

早餐营业收入=701

正餐食品收入=45.8*140*75.81%=4860.94

正餐饮料收入=4860.94*19.4%=797.19

正餐营业收入=5658.13

营业成本=总营业收入*(1-综合毛利率)=6359.13*41.6%=2645.40

边际利润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1-变动费用率)=(6359.13-2645.4)(1-9.6%)=3713.73*90.4%=3357.21

某饭店新近开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年度餐饮经营将处于随机市场环境中。该店宴会厅座位350个,计划食品人均消费98.6元,毛利率65.8%,饮料比率21.3%,饭店餐饮部选了三类人员预测下年度宴会设施利用率,结果见表3-21

请用主观概率法和pert预测法确定宴会厅上座率,并用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平均值,计算宴会接待人次、营业收入、成本额和毛利额(一日两餐)

Pert预测法

Y1=(82.5%+4*78.6%+72.5%)/6=78.23%

同理,y2=75.17% y3=76.32%

Yt=(78.23%*1.8+75.17%*1.2+76.32%*0.8)/(1.8+1.2+0.8)=76.86%

主观概率法

Y1=(82.5%*0.29+78.6%*0.38+72.5%*0.33)/(0.29+0.38+0.33)=77.718% 同理y2=74.952% y3=76.574%

Yt`=(y1+y2+y3)/3=76.41%

Y=(76.41%+76.86%)/2=76.635%

宴会接待人次=350*76.635%=268人

食品收入=98.6*268=26424.8

饮料收入=26424.8*21.3%=5628.48

每日营业收入=(26424.8+5628.48)*2=64106.56

成本额=64106.56*(1-65.8%)=21924.44

毛利额=每日营业收入-成本额=42182.12

长安饭店有4个餐厅,下年度预算收入826.78万元,综合毛利率62.4%,变动费用率12.8%,根据前几年的统计分析,预计下年度食品原材料成本占成本总额的82.3%,饮料成本占17.7%。在变动费用中,水电费用占18.6%,燃料占16.8%,客用消耗用量占18.9%,餐茶用品占25.4%,洗涤费用和清洁用品占15.8%,其它占4.5%。请确定饭店餐饮部各项成本费用消耗,以便做好计划安排。

成本总额=826.78*(1-62.4%)=310.87万

变动费用总额=826.78*12.8%=105.83万

食品原材料成本=310.87*82.3%=255.85万

饮料成本=310.87*17.7%=55.02万

水电费用=105.83*18.6%=19.68万

燃料成本=105.83*16.8%=17.78万

客用消耗成本=105.83*18.9%=20万

餐茶用品=105.83*25.4%=26.88万

洗涤费用和清洁用品费用=105.83*15.8%=16.72万

其他消耗=105.83*4.5%=4.76万

项目质量管理复习题(含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项目质量管理》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从最初的接触到交付过程一个项目与客户关系发展的目标的描述哪一项最为贴切(B )A.适用 B.客户满意 C.与要求一致 D.与目的相一致2. 多数质量问题( C )A.在具有多种质量职责的质量部产生B.在车间产生因为有废品及产品返工C.是对潜在质量改进意见的管理不够重视引起的D.如果现场质检员对其工作进行认真检查的活就可避免3. 质量控制通常是由谁来实施的( C )A.QA人员 B.项目团队 C.操作人员 D.项目管理部 4. 未达到项目质量目标的风险是( D )A.通过控制而减少 B.可被认为是一种长期风险 C.可在产品及服务的服役期内反映出来D.以上都对 5. 产品管理product management首先应考虑的是了解( D )A.产品性能及特殊参数的概率B.产品发挥其应有功能的能力C.使用现有参数生产出该产品的能力D.产品在其使用寿命期应提供的功能 6. 现代质量管理和现代项目管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都是为了( D )A.客户满意 B.在检查的基础上预防 C.管理责任 D.都正确 二、名词解释 1、项目质量持续改进 答: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是项目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 2、工序能力 答: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所谓稳定状态,是指按照有关标准要求提供原材料或上一道工序的加工成果,本工序按作业规程规定实施并在形成工序质量的各主要因素无异常的条件下进行. 3、项目质量控制 答:根据质量控制的概念,项目质量控制可定义为:为达到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项目质量要求表现为项目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顾客及相关方要求。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项目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 三、简答题 1、全面质量管理在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要强化几种重要的思想: 答: 1)质量效益的思想 2)以人为本的思想 3)预防为主的思想 1 / 4

质量管理学计算题

1.某工序加工某零件,其外圆直径的加工要求为50±0.15mm.现从该工序加工的零件中抽取100件,测量并计算出其直径的均值为50.06mm ,标准偏差为0.04mm.试计算此时的工序能力指数,作出判断,并指出应采取怎样的改进措施。 从题目可知,mm T mm T L U 85.49,15.50==, T=0.3mm ,S=0.04mm 24.104 .0685 .4915.50666=?-=-=== S T T S T T C L U p σ 1

61.58.2004.28 .234===?====R D LCL R D UCL R CL 3. 某工序收集了80个直径尺寸,按样本大小n=4,共收集了20个组,合计80个数据,统计每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极差见下表所示。当n=4时,A2=0.729;d2=2.059;D3=0;D4=2.0282,该工序生产零件的尺寸公差为Φ19.40±0.20mm (即公差上限为19.60mm ,公差下限为19.20mm )试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均值-极差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并计算和评判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生产与作业管理模拟试题二复习资料

生产与作业管理模拟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劳动服务性生产绩效的标准是(D ) A.质量 B.成本 C.交货期 D.顾客满意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流程型生产特点的是( C ) A.地理位置集中 B.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 C.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任务相当繁重 D.对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3. 在组织订货制造型生产时,工作重心是( B ) A.加强库存管理 B.缩短生产周期 C.进行模块化设计 D.重新开始设计制造工作 4. 企业制定中期生产计划的依据是( C ) A.产品特点 B.用户定单 C.市场需求预测 D.企业生产能力 5. 在产品工序分析中,绘制图表时表示生产进程的是( A ) A.垂直线 B.水平线 C.符号∩ D.符号→ 6. 在工作场地照明方式的选择上,应考虑最大限度的使用( C ) A.人工照明 B.混合照明 C.自然采光 D.局部照明 7.对于MTS企业,在制定年生产计划时主要是确定( A ) A.品种和产量 B.交货期和产品价格 C.年产量和产值 D.品种和质量 8. 适用于工序少、生产周期短的零件加工的在制品控制方式是( B ) A.轮班任务报告 B.加工路线单 C.单工序工票 D.短票 9.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称为“跳跃阶段”的是( B ) A.投入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10.在执行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不能任意跳跃或颠倒其某一阶段或环节的次序,这体现了工程项目的( C ) A.一次性 B.时限性 C.程序性 D.新颖性 11.网络计划技术的精髓是( A ) A.掌握确定关键路线的方法 B.计算网络时间参数 C.绘制网络图 D.优化网络计划 12.又称为穷举法的确定关键路线的方法是( D ) A.破圈法 B.时差法 C.优化比较法 D.作业路线累计时间比较法 13. 由于需求或是采购的季节性特点,必须在淡季为旺季的销售或是在收获期间为全年生产储备的库存称为( D ) A.安全库存 B.周转库存 C.运输库存 D.预期库存

《生产与作业管理

单项选择题 1、()是缩短生产周期的重要方法。 1. D. 并行工程 2.定制生产 3.柔性生产 4.串行生产 2、成组生产单元按零件组的()选择设置。 1.工艺路线 2.车间大小 3.加工工艺 4.产品结构 3、提出“消除一切浪费”的是()生产技术。 1. JIT 2. ERP 3. POM 4. TQM 4、可以起到防止缺货,提高服务水平的库存,称为()。 1.周转库存 2.运输库存 3.预期库存 4.安全库存

5、运营战略包括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和() 1. A. 产品设计 2.工艺设计 3.制造柔性 4.市场柔性 6、质量检验的实质是()。 1. B. 事后把关 2. C. 事前预防 3.应用统计技术 4.全面控制 7、流水生产需要两个基本条件:零件要能互换和() 1.通用化 2.自动化 3.模块化 4.按节拍生产 8、产品开发是一个从产生概念产品开始到制造出()为止的完整过程。 1. E. 物料 2.成品 3.半成品 4.原料 9、()生产方式适用于产品体积大、结构复杂、品种数量多、批量小的企业。

1.大规模定制 2.单件小批量 3.流水线 4.批量 10、汽车制造厂对汽车轮胎的需求属于哪一类需求?() 1.非独立需求/相关需求 2.重复性需求 3.独立需求/非相关需求 4.一次性需求 11、1913年,()发明了流水生产线,拉开了现代工业大生产的序幕。 1. F. 梅奥 2.福特 3.甘特 4.泰勒 12、以下哪项不属于MRP的输入系统?() 1.产品结构文件 2.产品出产计划 3.库存状态文件 4.主生产计划 13、生产与作业过程的组成中,为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活动属于() 1.生产服务过程

质量管理复习题答案

质量管理复习题 第一篇至第三篇 一、填空题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__满足_要求________的程度。 2.ISO 9000标准把质晕特性定义为:___产品______、__过程______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__、可靠性、___安全性______和经济性。 4. 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___功能性_____、时间性、__安全性______、经济性____舒适性____、和文明性等六个面。 5. 产品的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__规定功能______的工作__总时间______。 6.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_时间_______,在规定的___条件下_____,完成规定功能的___能力_____。7.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从_设计_______、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期的___成本_____和费用面的特征。 8.过程是一组将___输入_____转化为_输出_______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__活动______。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_顾客______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__全部活动______的总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________、形成和__实现______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_满足_______,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_不满_______的那些特性。1.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面_指挥和控制_______组织的协调一致的___活动_____。 2.一般可以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__质量检验______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_全面质量管理__阶段。 3.ISO 8402:1994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_质量_______为中心,以_全员参与_______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_顾客满意_______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4. 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_全过程_______、__全员______和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所使用的法是多种多样的。 5. 全过程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一是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二是_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6.兰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即_质量策划_______、质量控制和_改进_______。 7.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__质量目标______并规定必要的_运行过程_______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8.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情预防_”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__因素__。1.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所有成员所共有的_核心价值观_______、信念、_共识_______及规的组合。 2. 质量文化主要由_物质文化层__、制度文化层和_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__精神文化层__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层。3.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___达到的一种状态,它为组织提供了—个清晰的图景,描述了组织正在_向处去___,以及希望成为什么或被看成什么。 4.2000版ISO 9000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八原则构成了质量文化的基本容。它们分别是_以顾客为关注焦点_______,、领导作用、_全员参与_______、过程法、管理的系统法、持续_改进_、基于事实的决策法和与供互利的关系。 5.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卓越绩效模式提出了追求卓越绩效企业应该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包括:_领导作用_______、以顾客为导向、培育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建立组织部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关系、灵活性和快速反应________ 、关注未来追求持续稳定发展、_管理创新_______、基于事实的管理、_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_______、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和_系统的观点_______ 6. 质量文化的功能包括_凝聚功能_______、___约束功能_____和辐射功能。 7.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__满足______顾客要求并争取__超越______顾客期望。 8.使命是指一个组织的总的_功能_______,说明组织存在的理由或价值,回答“_组织要实现什么_______”的问题。1.过程是一组将__输入______转化为__输出______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_活动_______。 2.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_系统_______加以识别、理解和__管理______,以利于提高组织的_有效性_______和__效

05年至14年历年自考质量管理学计算题部分

05年至14年历年自考质量管理学计算题部分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四、计算题(10分) 31.某厂用某机床加工零件,该零件的尺寸公差要求为0.04 50 mm,现随机抽取100件,测得 0.04 - x=50mm,S=0.0085,计算工序能力指数,并对工序能力进行评价。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1.在某工序中,对残留物进行计量,每天抽取5个点的测定值,共进行25天。由这些数据得到X和R的值如下:X=1.61, R=1.57,又已知当n=5时,A2=0.577,D3=0,D4=2.115。试计算X—R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42.某厂建筑型材QC小组,统计了某月生产线上的废品,其结果如下:磕伤78件,弯曲198件,裂纹252件,气泡30件,其他42件。请画出排列图,并指明主要质量问题是什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1.某机械零件技术要求为φ50±0.023mm,现从 生产过程中随机抽取100件,测量并计算得到该零件的平均值为X =49.997mm ,样本标准偏差S=0.007mm 。试计算该零件加工的过程能力指数,并判断工序状况及应采取的后续措施。 42.某厂加工的螺栓外径规范要求为05.010 .08--φmm ,即为7.900mm ~7.950mm 之间。为了解工序质量分布情况,现从生产过程中收集了100个数据,准备作直方图进行分析。已知这100个数据中的最大值为X max =7.938mm ,最小值 X min =7.913mm 。试计算确定直方图的第一组的 上下限值;若绘制的直方图为孤岛型,试分析产生的可能原因。(取K=10)

质量管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1、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是( C )。 A.持续改进原理 B.系统理论 C.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D.十二项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2、以下属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有(ABD )。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B.领导作用 C.业绩评定 D.全员参与 3、( C )所阐述的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A.系统方法 B.统计方法 C.过程方法 D.决策方法 4、( A )是组织追求的一个永恒目标。 A.持续改进总体业绩 B.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C.管理的系统方法 D.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5、第一次提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和过程方法的标准是( D )。 A.ISO 8402:1986 B.ISO 9000:1987 C.ISO 9000:1994 D.ISO 9000:2000 6、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供组织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时应用的标准是( B )。 A.ISO 9000:2000 B.ISO 9001:2008 C.ISO 9004:2000 D.ISO 19011:2002 7、组织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ISO 9001的要求,( B )推荐了指南。 A. ISO 9000 B. ISO 9004 C. ISO 10015 D. ISO 19011 8、关于ISO 9004标准,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BC )。 A.标准强调实现持续改进 B.标准适用于组织的各个过程 C.标准不拟用于认证、法规和合同目的 D.标准可作为ISO 9001的实施指南 9、关于ISO 19011标准,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BD )。 A.标准第一次明确了审核原则 B.标准为质量管理体系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提供了指南 C.标准原则上不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审核 D.标准对审核员能力和评价提供了指南 10、以下不能用于认证、合同目的的标准有(ACD )。 A.ISO 9000 B.ISO 9001 C.ISO 9004 D.ISO 19011 11、将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目标拓展为相关方满意和组织业绩的标准是( C )。 A.ISO 9000 B.ISO 9001 C.ISO 9004 D.ISO 19011 12、当组织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2000版( B )标准给出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A.GB/T 19000 B. GB/T 19001 C.GB/T 19004 D. GB/T 19011 13、GB/T 9001—2000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适用于( C ) A.小型企业 B.大中型企业 C.任何组织 D.制造业

质量管理学计算题

1.某工序加工某零件,其外圆直径的加工要求为50±0.15mm.现从 该工序加工的零件中抽取100件,测量并计算出其直径的均值为 50.06mm ,标准偏差为0.04mm.试计算此时的工序能力指数,作出判断,并指出应采取怎样的改进措施。 从题目可知,mm T mm T L U 85.49,15.50==, T=0.3mm ,S=0.04mm 24.104 .0685.4915.50666=?-=-===S T T S T T C L U p σ 1

61.58.2004.28 .234===?====R D LCL R D UCL R CL 3. 某工序收集了80个直径尺寸,按样本大小n=4,共收集了20 个组,合计80个数据,统计每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极差见下表所示。当n=4时,A2=0.729;d2=2.059;D3=0;D4=2.0282,该工序生产零件的尺寸公差为Φ19.40±0.20mm (即公差上限为19.60mm ,公差下限为19.20mm )试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均值-极差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并计算和评判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生产运作管理作业题答案

生产运作管理本科作业题答案 作业题(一)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 二概念理解 1工时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消耗,或者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规定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 2工时消耗:是对工人在整个轮班的工作过程中全部时间的分类. 3 工艺专业化形式:这种组织方式是以工艺为中心,组织设备、人员等生产运作资源,为每一工序提供一 个工作场地 4 生产设施单元化:是指企业通过小生产设施的规模及范围,在保持其柔性的同时,集中精力于优势产品 或项目,以提高生产经营绩效。 5 生产运作计划: 是指在企业生产策略的指导下,根据需求预测和优化决策对其生产系统产出的品种、数 量、速度、时间和劳动力的配置及库存水平等问题预先进行的考虑和安排。 三填空题 1生产运作系统的三种基本职能是﹝生产﹞,﹝销售﹞和﹝理财﹞。 2按顾客的需求特征分类,可将服务业分为﹝通用性生产﹞和﹝专用型生产﹞。按运作系统的特征分类,可分为﹝技术密集型﹞和﹝人员密集型﹞。 3市场竞争的重点要素分为﹝成本﹞,﹝质量﹞,﹝时间﹞和﹝柔性﹞。 4制造业生产运作系统的竞争能力的种类可分为﹝缺乏竞争力﹞,﹝竞争对峙势﹞,﹝有竞争优﹞和﹝世界及制造系统﹞。 5顾客满意度可用顾客让渡价值来衡量,它是指顾客获得的﹝总价值﹞和顾客为之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差距。 6生产运作策略是用以支持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长远规划﹞,使生产运作系统成为立足于市场并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 7 CIMS 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在(功能设计)方面,一个制造企业的全部生产和经营活动,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是一个整体,要全面考虑。二是在( 信息处理 )方面,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采集)、传送和处理决策的过程。 8CIMS 集成的内涵,它包括五个方面: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信息的集成)、应用功能的集成、(技术的集成)、人和组织的集成。 9大批量定制生产是指既具有(大量生产)下的高效率,低成本,又能像(定制生产)那样满足( 特定 )顾客需求的一种全新型生产模式。 10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全部(生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技术组织)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的最大数量或者能够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的最大

19春地大《生产与作业管理》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1: 可以对公司的总的方向和基本特点起作用的战略叫做() A: 长期的 B: 中期的 C: 短期的 D: 临时的 标准解答: (单选题)2: MRP是用于对相关需求的计划和控制,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从最终产品的主生产计划导出相关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和。 A: 强调全面质量控制 B: 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投产的时间 C: 避免制造过剩的零部件的无效劳动和浪费 D: 减少物料的搬运可以节省运输的人力、设备和费用 标准解答: (单选题)3: 用于生产复杂、有特殊要求的一次性产品的加工系统的有() A: 流水线式连续的 B: 间断的 C: 项目式的 D: 批量的 标准解答: (单选题)4: MRP有三种输入信息,即主生产计划、库存状态信息和____。 A: 计划入库量 B: 安全库存量 C: 提前期 D: 产品结构信息 标准解答: (单选题)5: 柔性制造系统可以实现的是() A: 降低成本 B: 比自动化更高的柔性 C: 加工不同零件快速转换 D: 以上都是 标准解答: (单选题)6: JIT思想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____。 A: 强调对产品质量进行事中控制 B: 强调对产品质量的事前控制 C: 依靠对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 D: 对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与事前控制并重 标准解答: (单选题)7: 订货点法是根据对每种物料需求量和订购时间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其订货

点库存量,当实际库存降到订货点时,就按订货量提出订货,订货库存量等于____。 A: 平均日需用量×订购时间+保险储备量 B: 平均日需用量×订购时间-保险储备量 C: 平均是需用量÷订购时间+保险储备量 D: 平均日需用量+订购时间×保险储备量 标准解答: (单选题)8: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指项目完成后是否能达到预先确定的技术要求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不包括下述内容中的____。 A: 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 B: 工艺要求 C: 工程要求和试验要求 D: 项目的总成本控制要求 标准解答: (单选题)9: 在下面关于生产概念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 人们利用资源和工具创造(物质)产品的过程 B: 人们利用资源和工具创造产品/服务的过程 C: 人们利用资源和工具创造产品/服务以满足需求的过程 D: 人们加工劳动对象或处理业务的操作过程 标准解答: (单选题)10: MRP的计算顺序是____。 A: 按成品-总装-部件-组件-零件-毛坯-原材料的顺序反工艺路线进行 B: 按原材料-毛坯-零件-组件-部件-总装-成品的顺序顺工艺路线进行 C: 上述两个都不对 D: 上述两个都对,在不同的情况下,按需要选用其一 标准解答: (多选题)11: 下列叙述符合动作经济合理的原则的是( ) A: 双手的动作同方向运动时省力 B: 手臂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省力 C: 工具、材料、控制装置应靠近作业位置 D: 尽量以夹具或脚踏工具替代手的操作 标准解答: (多选题)12: 生产计划的指标包括( ) A: 产量指标 B: 销售额指标 C: 产值指标 D: 品种指标 标准解答: (多选题)13: 设备的技术性评价是( )

2013质量管理习题及答案(3)

第一篇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1章质 一、选择题 1.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是_D_。A.性能B.寿命C.可靠性D.经济性 2.服务质量特性中_A_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尊重、友好和谅解的气氛。 A.文明性B.舒适性C.功能性D.安全性 3.那些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一旦不足就会引起强 A.魅力特性B.必须特性C.固有特性D.赋予特性 4.质量概念涵盖的对象是_D_。 A.产品B.服务C.过程D.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5.“适用性”的观点是由_C_提出来的。 A.戴明B.菲根鲍姆C.朱兰D.休哈特 6._B_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A.质量特性B.质量环C.质量圈D.全面质量管理 7.汽车、机床为_A_产品。 A.硬件B.流程性材料C.软件D.服务 8._D_质量特性在考虑质量特性的内容时,必须考虑法律、法规、环保以及社会伦理等有关社会整体利益方面的要求。 A.心理方面的B.时间方面的

C.安全方面的D.社会方面的 二、填空题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O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4.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六个方面。 5.产品的自然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总时间。 6.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费用,是制造费用和使用费用的总和。 8.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三、判断题 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2.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满足使用目的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所有取值能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 离散型随机变量 )。 2. 在质量管理中, 正态分布确定的参数σ越小,表明质量的( 一致性 ) 越好。 3. 已知总体为N(μ、σ2),则样本平均数的数字特征值与总体的数字特征值的关系是:E(样本平均数)=( μ ) ,D(样本平均数)=( σ2/n )。 4. 控制图采用3σ为控制界限,是因为在该点(错发警报 )的错误和( 漏发警报 )的错误造成的总损失最小。 5. X 控制图是用来反映和控制产品质量数据( 集中趋势 )的变化的。 6. X 控制图的上控制界限为( X ~ +m 3 A 2R )。 7. 表示(相邻观察数据 )相差的绝对值被称为移差。 8. 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出现连续 7点上升,被称为:( 单调链 )。 9. 推动PDCA 循环的关键是( 执行 )阶段。 10. 因果图中的( 特性 )指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结果。 11.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偏离了ε,修正后的过程能力指数= pk C ( 2(1)6p T K C ε σ --= )。

12.预防周期性维护方式的特点是:定期全面进行(预检预修)工 作。 1.选控的概念是将系统因素进一步划分为:(非控系统因素)和(欲 控系统因素)。 2.质量体系就是为了达到(质量目标)所建立的综合体。 二. 单项选择题 3.传统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A )。 A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B 按照过去的经验进行质量检验 C 按照领导的意图进行质量检验 4.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将由四项基本标准及若干份支持性技 术报告构成。四项基本标准中——ISO9001是:(C )。 A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B 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C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D 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和术语 5.造成产品质量异常波动的原因是( B )。 A偶然性原因、B系统性原因、C不可避免的原因 6.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D )。 A 0≤γ<1 B 0≤γ≤1 C ? 1≤γ≤0 D ? 1≤γ

生产与作业管理

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 第一节生产与作业系统 一、生产与作业系统 [名词解释] 金流,信息流综合运行的过程,而这些运行要通过人员的配置和管理去实施,人的作用是关键。 [单选]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基础是订单流。 [简答]如何理解生产与伟业过程的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关系? 实质上是企业员工实施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综合运行的过程,而这些运行要通过人员的配置和管理去实施,人的作用是关键。订单流是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基础,要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决定着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效率、效益。因此,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企业运行的关键环节,生产与作业管理都要,围绕这个系统来展开。 二、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 [单选]质量是用户购买产品和要求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 [单选]数量主要是指不断满足用户在产品和服务数量方面的需求。 [单选]产品品种是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差异性的集中体现。 [单选]从长远来说,做好今后服务是永远留住用户的做法,是是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效行为。 [简答]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 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是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首要功能、基本功能。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基本功能又具体体现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数量。交货期、品种:价格、产品的服务等方方面。 (1)质量 质量主要是指产品的使用功能、可靠性、寿命、外观等。它是用户购买产品和要求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 (2)数量 数量主要是指不断满足用户在产品和服务数量方面的需求。数量也是生产与作业系统柔性的体现。 (3)交货期 交赁期主要是指在供货时间上的保证能力。 (4)品种 产品品种是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差异性的集中体现。 (5)价格 产品、服务的价格是企业在市场具备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6)产品的服务 现实中用户对产品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服务包括售前服务、售后服务。为保证这些服务的落实,企业生产系统应具备服务继承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的功能。 三、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要素 [名词解释]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化要素:是指构成生产系统物质形式的那些硬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名词解释]生产与作业系统非结构化要素:是指在一定的结构化要素组合所形成框架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生产与作业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 [简答]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要素。 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是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组合关系的体现。它是实现生产与作业系统各项功能的基

质量管理作业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质量管理》 一、名词解释: 1. 质量 2. 全面质量管理 3. 质量目标 4. 亲和图法 5. 质量策划 6. 认证 7. 内部故障成本 8.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9. 质量改进 10. 质量管理体系 11. 质量审核 12. 因果图 13. 过程能力指数 14. 质量效益 15. 计量值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对的打“V”,错的打“X” 。 I 、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2、质量体系审核只能由企业外部的专职机构进行。() 3 、平顶型直方图可能由单向公差要求或加工习惯等引起。() 4、履行生产制造的质量职能,目的在于确保为顾客提供的产品和设计的特性和要求相一致。() 5 、开展质量成本分析,研究本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是为了帮助领导了解质量问 题,发现改进机会。() 6 、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7、质量分布调查表是计数值数据进行现场调查的有效工具。() 8、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 系列标准的目标不一致。() 9、“三包”是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和功能做出的保证和承诺。() 10 、质量方针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质量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II 、强制性认证适用于一般性产品。() 12 、质量管理必须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领导。() 13 、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 14 、质量保证关注的是已经生产的产品而不是预期的产品及预防行动。() 15、6 b推动方式是用统计技术推动6 b的实施.o () 1 6 、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生产来实现的。() 17、供方是指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18、质量是无形的,无法评估或测试。() 19、所有质量问题都是实际在线上作业的人造成的。() 20、处理投诉的费用属于内部故障成本。() 21 、PDCA 循环的关键环节是P o()

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所有取值能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2.在质量管理中, 正态分布确定的参数σ越小,表明质量的( 一致 性 ) 越好。 3.已知总体为N(、2),则样本平均数的数字特征值与总 体的数字特征值的关系是:E(样本平均数)=( μ) ,D(样本平均数)=( σ2/n )。 4.控制图采用3σ为控制界限,是因为在该点(错发警报)的错误 和(漏发警报)的错误造成的总损失最小。 5.X控制图是用来反映和控制产品质量数据( 集中趋势 )的变化 的。 6.X控制图的上控制界限为(X~+m3 A2R)。 7.表示(相邻观察数据)相差的绝对值被称为移差。 8.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出现连续 7点上升,被称为:( 单调 链 )。 9.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执行)阶段。 10.因果图中的( 特性 )指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结 果。 11.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偏离了,修正后的过程能力指数

=pk C ( 2(1)6p T K C εσ --= )。 12. 预防周期性维护方式的特点是:定期全面进行( 预检预修 ) 工作。 1. 选控的概念是将系统因素进一步划分为:( 非控系统因素 )和(欲控系统因素 )。 2. 质量体系就是为了达到( 质量目标 )所建立的综合体。 二. 单项选择题 3. 传统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A )。 A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B 按照过去的经验进行质量检验 C 按照领导的意图进行质量检验 4. 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将由四项基本标准及若干份支持性技术报告构成。四项基本标准中——ISO9001是:( C )。 A 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B 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C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D 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和术语 5. 造成产品质量异常波动的原因是( B )。 A 偶然性原因、 B 系统性原因、 C 不可避免的原因

全国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试题及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产与作业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14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用户购买产品的第一需要是 A.数量 B.交货期 C.价格 D.质量 2、在生产与作业系统中,起综合性作用的生产要素是 A.劳动力 B.生产对象 C.生产手段 D.生产资金 3、与服务业相比,属于制造业特点的是 A.产品无形化 B.生产与消费同步 C.产品可存储 D.质量标准难确定 4、表明企业在不同的经营条件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方向,这是企业战略构成要素的 A.增长向量 B.竞争优势 C.经营范围 D.协调作用

5、市场营销战略属于企业的 A.总体战略 B.发展战略 C.职能战略 D.长期战略 6、决定是按工段形式组织生产还是按班组的形式去组织生产,这是组织与管理方面战略决策的 A.质量控制 B.工程设计 C.人员组织 D.企业选址 7、企业产品与市场的特殊属性,以及这种属性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地位,是指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的 A.竞争优势 B.增长向量 C.经营范围 D.协同作用 8、生产与作业战略具有的特征是 A.目标性、随机性、协调性等 B.目标性、协调性、层次性等 C.计划性、协调性、随机性等 D.计划性、随机性、层次性等 9、使用新技术,还是采取追随其他领先企业的做法,是产品设计和工艺方面战略的 A.技术上的风险性决策 B.设计的稳定性决策 C.生产线的规模决策 D.工程设计形式决策 10、用于产品设计、组织生产,增强对市场多品种、中小批量产品需求适应性,提高效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是 A.精益生产 B.成组技术 C.敏捷制造 D.外包 11、在组织生产与作业过程中,强调能多品种生产,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产品、服务类型转换,体现出组织的灵活性、可变性、随机调控性、快速响应能力的是

生产与作业管理新教材

第一章 1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生产准备和组织、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 2?—般企业的战略都可分为三个层次:企业级战略、部门级战略和职能级战略。 3.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三个方面。 4?按生产性质分,生产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型和劳动服务型两大类。 5.单件小批生产的特点是产量小,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周期长。 6.工艺阶段是按照使用的生产手段的不同和加工性质的差别而划分的局部生产过程。 7.按照工序的性质,可以把工序分为基本工序和辅助工序两类。 8.组织生产过程,企业应划分为一些基本的生产单位,这些基本生产单位是按 两种基本原则进行组织的,它们是工艺专业化原则和对象专业化原则。 1.生产准备和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 2 .企业级战略部门级战略职能级战 略3.性能质量价格4.物质生产型劳动服务型5.单件小批生产6.工艺阶段7.基本工序辅助工序8.工艺专业化原则对象专业化原则 第二章 1.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其内涵是指一个作 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体现出企业的生产规模。 2.辅助车间(工具、机修)所拥有的机器设备不能参与企业基本产品生产能力的计 算,而只能算作辅助车间的辅助生产能力。 3.流水线的生产能力取决于每道工序设备的生产能力,所以,计算工作从单台 设备开始。 4.一年以内的生产能力计划称为中短期计划,它的最大特点是当年的可动用固定资产数 量是已定的。 5.生产能力计划具有战略性、风险性和定量上的不确定性。 6.设施选址应该从系统的观点来考虑选址问题,因为整个生产活动是一个整体,每个企 业不可能孤立地存在。 7.物料流向图法是用各单位之间物流量大小来确定物流之间移动顺序的最合理_ 并 依此进行厂内布置的一种方法。 8 .作业相关图法是根据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程度布置其相互位置的选址方法。 1.最大限度 2.不能 3.单台 4.已定 5.定量上的不确定性 6.系统 7 .顺序8 .活动关系密切

《质量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质量管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工序检验 P193指为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而对各道工 序加工的产品及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所进行的检验。 2、全面质量管理(ISO8402)p13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 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 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运行质量成本 P252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 费用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 4、固有特性 P3在某物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特 性!是通过产品、过程或体系设计和开发及其后之实现过程形成的 属性! 5、过程能力 P157是指过程(或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 能力。它是衡量工序质量的一种标志。 6、代用质量特性 P3制造企业为了满足用户期望,必须相应地制 定标准、要求,确定一些数据和参数,来间接地反应真正质量特性 称之为代用质量特性。 7、参数设计 P112运用正交试验法或优化方法确定零部件参数的 最佳组合,使系统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产生的质量波动最小,即 质量最稳定 8、可靠度 P278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得时间内,完成规定 功能的能力 9、质量设计 P132就是在产品设计中提出质量要求,确定产品的 质量水平(或质量等级),选择主要的性能参数,规定多种性能参 数经济合理的容差,或制定公差标准和其他技术条件。 10、可信性:P258 11、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事 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已获得最佳秩序和 社会效益的活动。 12工作质量:同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的好坏,是企业或部门的组织工作,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对保证产品质量做到的程 度。 13过程方法: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 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14、水平对比:将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同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者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比较,以识别自身质量改进 的机会。 15、质量职能:产品质量产生、形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 16、质量功能展开:是一种在设计阶段应用的系统方法,采 用一定的方法保证将来顾客或市场需求精确无误地转移到产 品寿命循环每个阶段的有关技术和措施中去。 17、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 求的能力。 18、质量成本: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 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的有形与无形损失。二、单选题: 1、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 ( A )。P1 A、适用性 B、固有特性 C、符合标准的程度 D、性能 2、在产品寿命周期内按需要提供服务保障的质量,这是指( A )。P5 A、使用质量 B、设计质量 C、制造质量 D、市场调研质量 3、由于生产过程中有某种缓慢变化因素的影响,其直方图的图形是( C )。P39 A、正态型 B、偏态型 C、平顶型 D、孤岛型 4、PDCA循环运转的关键在于( D )阶段。 P50 A、计划 B、执行 C、检查 D、处理 5、针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 哪些程序和相关资 源的文件是( C )。 P87 A、质量手册 B、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 D、质量纪录 6、ISO9000标准中确定了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其中第一项原则是( C )。P61 A、过程方法 B、领导作用 C、以顾客为中心 D、全员参与 7、x-R控制图控制界限的系数2A、4D、3D等,是只与( A )有关的系数。P144 A、样本容量n B、样本平均值 C、样本标准偏差 D、质量特性值 8、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 称为( B )。P84 A、质量计划 B、质量手册 C、指南 D、规范 9、在双侧技术标准条件下,如果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范围)恰好 等于过程能力, 则过程能力指数( B )。P138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不能确定 10、田口质量观的特点是将质量与( A )紧密联系在一起,这 种联系用质量损失函数来表示。P110 A、经济性 B、可用性 C、有效性 D、可靠性 11、下列关于过程能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P138 A、过程能力与标准差σ及产品技术要求均有关 B、过程能力与标准差σ及产品技术要求均无关 C、过程能力与标准差σ有关,而与产品技术要求无关 D、过程能力反映出工序对技术要求的满足程度 12、( D )是防止产品缺陷的一种早期报警手段。P109 A、PDCA循环 B、质量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