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标准

变电站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标准

《变电站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三学年制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教育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在大二上学期开设。本课程前修课程是《电力安全技术》、《供配电技术》,是这两门课程知识的模拟实训,起到巩固和提升相关知识的作用。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电力安全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电力系统运维能力,以适应变电站、电厂等电力部门的运行或检修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参考学时

20学时。

四、学分

1学分。

五、课程目标

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职业道德与价值观等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专业目标

1.职业知识:通过实训虚拟仿真系统中的培训课件和仿真系统,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以下知识的掌握:电力安全工器具的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保证电力安全的操作票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等;电力系统倒闸操作原则和注意事项;变压器运行维护相关知识;断路器运行与维护相关知识。

2.职业技能:课程中设置模拟变电站实际工作的实训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常用电力安全工器具的使用能力;操作票填写和办理能力;变电站巡回检查能力;倒闸操作能力;变压器和断路器的运维能力。

3.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电力安全意识、认真负责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和纪律意识等职业素质。

(二)德育目标

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使学生懂得电力工作对国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工作中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奉献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电力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中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

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项目任务式课程体系。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传统学科内容多科综合(包括《电力安全技术》、《电厂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课程的内容),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根据电力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了“电力安全工器具使用”、“倒闸操作”、“巡回检查”、“常见异常处理”等项目和任务,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主要以电力行业运行岗位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

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电力安全、倒闸操作、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巡查和异常处理等相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资料信息收集能力。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课程中充分重视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在注重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三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完成本课程的职业素质和德育培养目标。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注:学习目标及教学任务中应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

八、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一电力安全与倒闸操作

1.参考学时

8学时。

2.学习目标

●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力安全工器具。

●会正确选择常用电力安全工器具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会撰写厂用电主备电源切换倒闸操作票。

●会撰写母线倒闸操作票。

3.工作任务

●用常用电力安全工器具完成测量、验电、放电等任务。

●排除电力安全工器具使用中的常见故障。

●用35KV变电站仿真实训系统完成厂用电主备电源切换任务。

●用35KV变电站仿真实训系统完成双母线倒闸操作任务。

任务一电力安全工器具

任务二厂用电主备电源切换

任务三母线倒闸操作

项目二变电站巡回检查及异常处理

1.参考学时

6学时。

2.学习目标

●能熟练使用巡检卡进行变电站巡检工作。

●会正确选择处理方法进行变电站异常情况和事故的处理。

●能撰写巡检记录和异常处理报告。

3.工作任务

●用虚拟仿真系统完成变电站巡检工作。

●排除和发现变电站设备常见故障。

●撰写巡检记录和异常情况处理报告。

任务二变电站事故和异常情况处理

项目三变电站重要电气设备检修及其安全措施

1.参考学时

6学时。

2.学习目标

●能熟练使用巡检卡进行变电站巡检工作。

●会正确选择处理方法进行变电站异常情况和事故的处理。

●能撰写巡检记录和异常处理报告。

3.工作任务

●用虚拟仿真系统完成变电站巡检工作。

●排除和发现变电站设备常见故障。

●撰写巡检记录和异常情况处理报告。

任务一电力变压器检修及安全措施

任务二断路器检修安全措施

九、课程实施(即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学生如何学习)

●本课程教材选用教师自编讲义,讲义严格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专业就业岗位需求编写,课程单元和任务设置打破了传统以知识点为标准的结构组织模式,充分结合岗位需求组织项目式教学,每个教学任务体现了实际工作中的相应工作技能。并且充分发挥实训课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课上就能充分体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是电力专业的实训课程,课程组织和设计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项目任务式课程体系。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传统学科内容多科综合(包括《电力安全技术》、《电厂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课程的内容),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根据电力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了“电力安全工器具使用”、“倒闸操作”、“巡回检查”、“常见异常处理”等项目和任务,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课程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教学评价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预复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组成,占比50%;考核成绩包括实训任务完成情况、阶段性考核成绩、期终考评成绩等组成,占比50%。两部分成绩评定时充分考虑学生阶段性进步和目标完成情况,在作业设置、任务和考题设置中充分考虑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依据考核结果评定学生成绩,并指导实际教学,努力使教学评价真正反映学生真实情况,并促进教学。

●本课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1.课程组织形式: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本课

程主要采用实训的形式组织教学,在实训过程中,以学生做和练为主,教师讲授和点评为辅,学做结合、理实结合。充分利用我校35KV变电站实训室培训课件和仿真实训系统,让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锻炼实际完成任务能力。

2.教学方法:本课程拟主要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教学,通过让学生利用培训课件和仿真实训系统完成任务,让学生体验真实工作情景,潜移默化地在做和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相关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相应任务中的知识和技能点。

3.教学评价: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

(1)考核形式:考查和口试

(2)采用课上做学评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每节课教学任务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和教学目标掌握完成情况进行考查,对作品完成情况、作业和预复习情况等进行笔试和口试,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口试情况进行学生职业素养和思政品德修养的评定。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预复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组成,占比50%;考核成绩包括实训任务完成情况、阶段性考核成绩、期终考评成绩等组成,占比50%。

十、说明

●《35KV变电站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为综合课程,与电力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建议教学安排上与《供配电技术》、《电力安全技术》、《电力系统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同步开设,或在其后开设。

●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够达到中级电工资格认证考试的基本要求。

●对于项目中的模块,教师可以根据专业要求的实际进行取舍变动。可将个别模块中要求较高的报告撰写类任务改变为阅读分析类任务,以降低要求。

●拓展性知识用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可不作考核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