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

第24卷第1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4No.1 2007年2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Feb.2007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3

沈晓阳

(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蕴涵包括:以人为本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点;社会正义代表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原则;崇尚和谐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特征;关注生态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视野。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伦理;以人为本;正义;和谐;生态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07)01-0040-05

任何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观念,其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伦理思想,都以某种伦理思想作为其价值依据和精神支撑,科学发展观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从伦理的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重点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点

一种伦理观,首先总是需要解决一个基点问题,即以什么作为进行伦理价值选择的重心和基础。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回答了靠什么发展和为什么发展这样两个最具根本性的问题,这就解决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点问题:即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思想包含有极为丰厚的思想内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如果说西方在向近代转型过程中提出的人本主义思想主要是相对于中世纪“以神为本”思想而言的话,那么我国现在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点而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则主要是相对于以下三种伦理价值观而言的。

首先,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言的。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无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物质产品的丰富,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这个目的,就是人,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传统发展观中,却存在着重物不重人的倾向。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等等,就是这种伦理价值观的典型表现。在少数人的下意识中,人只是生产物的工具、手段,为了生产的发展可以污染人们所赖以生活的土地、水域和空气;为了生产的发展可以不顾劳动者的尊严、健康和安危。在少数人那里,人的价值就在于他所获得的财富和金钱的多少。当然,持此态度者也会对某些人表示尊重甚至崇拜,但他们所尊重甚至崇拜的并不是人本身,而是这些人所拥有的财富或金钱。有些人对投资者趋之若鹜,对打工者冷若冰霜,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改变这种以物为本的伦理价值取向,既要看到人的手段价值,更要看到人的目的价值,把人看成是目的本身而不仅仅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

其次,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官为本而言的。我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官本位”传统的国家,而且这种传统至今仍有一定的市场。在发展目标上片面追求官员的“政绩”,在发展规划上完全听凭官员的意志,在实施发展规划时以官员的权力为指挥棒,……这些都体现了在发展问题上的官本位倾向。当然,官员也是“人”,但我们讲以人为本突出的是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而以官为本突出的则是官员权力的垄断性。因此,强调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并不是要把官排除在“人”之外,更不是要把官和民

3收稿日期:2006-12-11

作者简介:沈晓阳(1955-),男,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研究。

抽象地对立起来,而是强调要用公民的权利至上代替官员的权力至上。政治价值的重心由权力转向权利,是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因而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和法定性,就是要坚持权利对于权力的优先性、制约性和权力对于权利的依赖性、派生性。只有这样,人的尊严才能得到充分的维护,人的自由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人的利益才能得到完整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推进。

再次,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群为本而言的。“群”即各种社会集团乃至整个社会。“群”本来就是个人的集合,因此并不与个人相分离。但“以群为本”的价值观却把“群”抬高到与个人相脱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它作为一种异化的力量而与“人”相对立,从而成了马克思所说的“冒充的集体”、“虚幻的集体”[1]82。以人为本所指的“人”,当然仍然包含两个层次,既是指个体的人,又是指群体的人,是个体的人与群体的人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与以群为本不同的是,以人为本不允许用抽象的、虚假的群体来忽略甚至否定个体的独立价值。从最终意义上说,社会、民族、国家、集体,都是为个人服务的。群体的存在就是为维护和协调个体利益。离开了个体,群体不仅失去了依托,更是失去了意义。在马克思看来,理想的社会境界就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73为特征的联合体。这种理想境界所代表的把个体意义上的“每个人”置于整体意义上的“一切人”之上的价值取向,是值得我们充分重视的,也是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之伦理基点的重要线索。

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把社会发展的伦理基点从“物”、“官”、“群”转移到“人”身上,以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着眼点、立足点、出发点、归宿点。具体来讲,以人为本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此就需要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二是以人作为社会发展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为此就需要保障人的基本生活,尊重人的自由权利,维护人的人格尊严,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社会正义: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原则

伦理原则是指一种根本性、指导性的伦理规则,它所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样的根本规则来指导伦理选择,规范伦理行为。解读科学发展观,可以发现其中贯穿着一种内在精神,那就是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原则。

正义,就其一般涵义来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合理的关系。那么什么样的关系才是合理的关系?对此,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在西方伦理文化开端处的古希腊,柏拉图把正义理解为社会各个等级各守其位,各尽其职;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就是给人以应得的东西。综合这两位思想大师的论述,可以把社会正义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各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各守其位,各尽其职;二是根据他们的“位”和“职”给予应得的权利和利益。这两个方面合起来,也就是做该做的事情,得应得的东西。这体现了正义的基本含义。不过,这种正义观毕竟产生于古代奴隶社会,反映的是古代社会以固定的身份来确定人们的职责和地位的社会状况。把这种正义观运用到现代民主社会中来,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这种“位”和“职”是根据什么确定的?个人对此有没有选择的自由?第二,这里的“应得”该如何确定?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很多后来的思想家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如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可以看作是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个回答。第一个正义原则是:“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2]56第二个原则是:“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2]79可以看出,这两个正义原则,首先肯定了人的平等自由以及职务和地位的开放,这就使人们的“位”和“职”成为人们自由选择和努力争取的结果;其次,它们分别肯定了机会平等(“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和一定程度上的结果平等(“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从而为如何确定“应得”提供了标准。参照这些关于正义的思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当

前社会发展对和谐的要求,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义观念的基本内涵表述为:在保障公民平等的自由权利的前提下实现以机会平等为主、一定程度上的结果平等为辅、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有机统一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全体人民和谐相处。根据这一原则调节的社会关系,既是动态的,开放的,又是平衡的、和谐的,因而是一种合理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关于“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3]540的要求,就是对这种正义的社会关系的简明表述。

伦理原则与伦理基点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如果在伦理基点上以物为本,那么在伦理原则上就应该坚持功利原则,根据创造财富的多少来评价社会制度和人们行为的伦理意义;如果在伦理基点上以官为本,那么在伦理原则上就应该采用强权原则,根据权力的大小来确定对社会制度和人的行为的伦理评价;如果在伦理基点上以群为本,那么在伦理原则上就应该奉行奉献原则,要求个人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和集体。科学发展观在伦理基点上坚持的是以人为本,它所要求的伦理原则必然是正义原则。因为“人”是由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集团、不同的阶层构成的。以人为本,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各个个体之间、各个集团之间、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集团、阶层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兼顾社会利益和各个个体、集团、阶层的利益。而要处理好这些利益关系,就必须坚持用正义的原则来分配各种社会资源。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摒弃功利原则和奉献原则(强权原则是必须要摒弃的),但功利原则和奉献原则都必须服从于正义原则,而不能损害正义原则。尤其是其中的奉献原则,作为个人的道德自觉,是需要大力提倡的;但如果把它作为社会发展观的主导性伦理原则,那就饱含着强制人们放弃个人合法权益的危险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主要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的关系,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三种类型的关系,都必须坚持社会正义。首先,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恪守各个领域各自的活动规则和社会职责,使之符合“各守其位,各尽其职”的正义要求,而不能用一个领域的活动规则来干扰其他领域的活动规则,不能用一个领域的社会职责来代替其他领域的社会职责。其次,要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正义的原则来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不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不论是生活在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具有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幸福、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同等权利和同等机会。再次,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把代际正义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每一代人既必须保证本代人健康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必须为后代人的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保留足够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三、崇尚和谐: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特征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利益矛盾和冲突更加明显。这就更加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崇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特征。

伦理特征,是指伦理思维的逻辑特征。和谐式思维是相对于对立式思维和整体式思维而言的。对立式思维片面地用对立的眼光看待人际之间、群际之间、区际之间、国际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从而更多地用征服、斗争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关系。在传统发展观中,包含着较多的对立式伦理思维的特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战天斗地”、“征服自然”;在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突出了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互补性;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过分注重人的阶级属性,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也还长期存在着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等争论。与此不同,整体式思维把人际之间、群际之间、区际之间、国际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看成是无差别的同一关系,看成是一种无分化的模糊的整体。传统发展观同样存在着比较浓厚的整体式思维的痕迹。如在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以及实施发展规划时,追求绝对的同一。存在着听不进不同意见,不经过充分的论证,甚至不允许存在不同声音等情况。又如在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的时候,把“人民群众”看成是不存在利益差别的

整体,从而不注意调节人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两种伦理思维方式表面上看似截然不同,实际上却是两极相通,即都缺乏在明确各方差别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关系的意识和方法。而在社会结构复杂的现代社会,这两种伦理思维方式都必然带来社会发展中的混乱和冲突。

与这两种伦理思维不同,和谐式伦理思维把各种伦理关系看成是既有差异又有同一的辩证关系,追求的是包含着差异和斗争的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他提倡的就是包含有“不同”的“和”。有一句西方谚语说得好:“好篱笆带来好邻居”,说明缺乏明确分界的模糊状态只能带来社会的矛盾和混乱。真正的和谐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分殊和功能分殊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这种和谐关系,需要有“不偏不倚”的正义精神,以此作为分配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利益和功能的标准和原则;需要有“无过不及”的实践智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持各个方面的平衡,避免因某些方面的过度或不及而导致社会的失衡,甚至引起社会的矛盾和冲突;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意识,使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以综合各个方面的愿望和要求,也得以吸取国际国内的优秀文明成果;需要有“民胞物与”的博爱理想,把他人看成是自己的同胞,把万物看成是自己的伙伴。当然,要实现这种和谐关系,更需要把上述德性伦理固化为制度伦理。这就要求我们建构起一种富于弹性的社会体制和机制。在这种机制和体制下,各方可以充分地追求各自的利益,表达各自的要求,又能够化解各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把各自对利益的追求和对要求的表达整合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特征,崇尚和谐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内各阶层之间的和谐。这是和谐伦理的根本内容。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对抗性的阶级矛盾已经在基本上得到解决,占人口极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又存在着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因此,要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兼顾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二是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和谐。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使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3]298三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我们在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中必须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争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三个方面都可以看出,这种和谐是包含着差异和斗争的动态的和谐。只有这种包含着差异和斗争的动态的和谐,才能吸纳各种思想和观点,协调各种立场和利益,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才能使社会发展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四、关注生态: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视野

伦理视野,笔者把它理解为两个方面的综合。一是伦理视阈,即人们在思考伦理问题时的思维广度;二是伦理视角,即人们在思考伦理问题时的思维角度。

从伦理视阈方面来说,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伦理视野上实现了两次重要的突破:一次是把伦理视野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二是把伦理视野从人类社会扩展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这第二次突破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其标志的。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这就在伦理视野上突破了传统发展观的局限,把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到伦理思考的范围中来了。

把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到伦理思考的范围中来,还有一个从什么角度来思考的问题,这就属于伦理视角方面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生态环境危机滥觞于人类中心主义,因此要从自然物具有与人类平等的权利这一角度出发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笔者认为,对于人类中心主义,要区分世界观意义上的还是价值观意义上的。世界观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必须抛弃的,而价值观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则是无可避免的。人类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只能以人类自身的需要来评价自然物的价值;而人类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又必须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评价自然物的价值。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思想根源,不是价值观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世界观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价值观意义上的

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使人们无所顾忌地利用自然、开发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而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则使它们将从自然界获得的财富供自己或少数人、少数群体、少数国家享用,而把出现的生态环境方面的代价转嫁给其他人、其他群体和其他国家。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与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观的结合,使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不可避免的逻辑结论和历史必然。科学发展观是把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条件来进行思考的,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思考的,其思考问题的重心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这说明,从伦理视角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从人类这个中心出发对待自然界和自然物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说明了人是价值主体。在科学发展观的这种伦理视野中,自然物及其整体自然界的价值表现为手段价值而不是目的价值,表现为作为客体的价值而不是作为主体的价值;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当然,不承认自然物的伦理主体资格,并不影响我们把自然物纳入到我们的伦理视野中来,因为主体对待客体的态度也可以具有伦理意义。

科学发展观把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到伦理思考的范围中来,就是要调整好围绕生态环境问题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肯定价值观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并不意味着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自然。我们保护自然环境,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不过这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些人的利益,而是整个人类的利益,是出于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切。因此,我们要反对的并不是价值观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价值观上的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使之体现出正义的要求:必须坚决反对个人中心主义,实现人际正义;反对团体中心主义,实现群际正义;反对民族中心主义,实现国际正义;反对世代中心主义,实现代际正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固的自然基础。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蕴涵在于:从人这个伦理基点出发,在生态系统这个宏大的伦理视野中,用正义的伦理原则和和谐的伦理精神进行伦理选择,以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延 谷)

The Eth i ca l Expl ana ti on about the V i ew of Sc i en ti f i c D evelop m en t

SHEN Xiao-yang

(School of Law and Business,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Zhejiang,313000)

Abstract:The vie w of scientific devel opment contains rich ethical i m p licati on.Hu manistic app r oach is its ethical starting point,s ocial justice is its ethical p rinci p le,har mony is its i m portant ethical characteristic,and attenti on t o ecol ogy is its ethi2 cal vie wpoint.

Key words:view of scientific devel opment;ethics;hu manistic app r oach;justice;har mony;ecol ogy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文档2篇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文档2篇 Experience of learn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 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 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科技发展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文档 2、篇章2:国税地税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文档 篇章1: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文档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因而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领域和方面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因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科学发展观相关内容 调 查 报 告 调查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中文系09文秘(1)班2幢403宿舍 调查人员:25号曾奇凤19号谭桔萍7号黄杏带

22号许水仙24号余水艳12号梁燕飞 16号吕水清 前言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投入的情况下,科学发展观犹如一股剪不断的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带来了党和国家的优良政策和无限关怀。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举国上下刮起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风。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腾飞。 在基层农村,由于技术、科技等的影响,人们接受新信息的来源相对而言较为贫乏,接受新知识则相对滞后。由于教育、经济方面的影响,人民的知识水平较低,在贫困山区,许多中老年人还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无法独立接收书面知识,对新知识的了解相对困难。在基层农村,由于经济落后,人们为了生存得更好,他们努力劳动、辛勤耕耘,对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的关注力度不够。在基层农村,一些基层组织对上面传达的一些指示和政策的执行度不够,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可能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只是做做面子工程或者跟风学习。面对种种问题,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并不是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基层农村的科学发展观的观测落实工作应该怎样做,怎样才会做得更好,怎样才会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怎样才是真正实现了党和国家的指示和政策····· 一言以蔽之,基层农村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存在困难和挑战,他们现在需要帮助。而我们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未来的希望,祖国的栋梁有能力帮助他们,当然,这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观,了解国家的政策;能够告诉他们“什么是科学发展观”?“通过哪些具体有效的方法了解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会给他们带来哪些真正的好处”?······ 因此,我们组织这次的调查。就是为了全面了解基层农村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的情况,了解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疑惑,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点灯引路;为政府开展活动提供依据,使政府开展的活动能够切实符合农村的实际,能够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题号: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标准答案:错误 题号: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讲的是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标准答案:错误 题号: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讲的是工作方向问题。() 标准答案:错误 题号: 4 社会组织仅仅指社会上的一切组织。() 标准答案:错误 题号: 5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市场竞争来提高服务效能。() 标准答案:正确 题号: 6 财政支出结构的转型要做到“两降五增”,“两降”即降低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的比重、降低财政支出中文化建设费的比重。() 标准答案:错误 题号: 7 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八个统筹”的思想,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城乡统筹,被置于“八个统筹”的第一位。() 标准答案:正确 题号: 8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除了需要国家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还需要推动建立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助机制,但帮助的重点应建立在利益互补的市场运作基础之上。 标准答案:正确 题号: 9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标准答案:正确 题号: 10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动力和智力支持。() 标准答案:错误 题号: 11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完全协调,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完全适应。() 标准答案:错误 题号: 12 法治政府应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权力到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的政府。() 标准答案:错误 题号: 13

创新能力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四、简答题 100、创新能力的内涵有哪些? 答案:创新能力的内涵有三重含义:一是形成或产生新的思想、观念或创意的能力;二是利用新思想、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流程或组织等各种新事物的能力;三是应用和实现新事物价值的能力 101、创新能力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创新能力的要素主要有综合性、独创性、实践性、坚持不懈,四大要素。 102、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一般由哪些能力构成的? 答案: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者、创新团队、创新机构乃至更大的经济或社会实体进行创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一般由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103、个人创新能力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答案:个人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观察、想象、抽象、分析、类推、建模、展现、协作、更换思考维度、更换认识模式以及综合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创新者个人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锻炼,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自我锤炼;在协作中锤炼;在学习中锤炼。 104、创新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才能实现? 答案:创新需要三方面的人才:第一类人才有着梦想家的气质、多方面的知识贮备和全局观念,他们善于捕捉和产生新思想或创意,对创新组织的创新潜力有着全面而适当的了解,他们是创新蓝图的绘制者。第二类人才是工程师型的实干家,他们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创新蓝图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成果或工艺。第三类人才在创新成果的社会化应用方面则有着特别的禀赋,是企业家型的实干家。 105、简述天津地铁公司的创新模式。 答案:天津地铁公司的创新模式是一点两翼七条线:“一点”就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两翼”就是“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两个坚强的翅膀,“七条线”就是“研究发展、新线规划、工程建设、地铁运营、经营开发、财务融资、安全监察”七条创新主线。 106、简述中国重汽自主创新的四项措施。 答案:中国重汽自主创新的四项措施是: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107、简述上海隧道股份公司的创新活动的主要体现。 答案:上海隧道股份公司的创新活动的主要体现在(1)专有的地铁土压平衡盾构的动态设计技术;(2)盾构核心及关键部件的创新发明;(3)盾构监控系统;(4)施工配套产品的创新研制。 108、简述邢东煤矿自主创新的成因。 答案:邢东煤矿自主创新的成因:(1)现实需要提供创新压力,(2)企业的改革发展为研发矸石回填技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3)节能减、排环保工作的迫切要求推动实施煤矸石治理工程,(4)决策层的正确决策和持续支持。 109、简述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创新活动的体现。 答案: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创新之处在于:(1)创新设计了超大直径无平衡梁四排全滚轮的全回转支撑装置,采用四条环形轨道支撑旋转上部达万吨的重量,实现了万吨重量载荷的均匀分布。(2)自创大直径回转支撑平面和回转大针销轮加工工艺。(3)创新采用分体锻造与装配的技术,解决了吊重3750吨、自重超过100吨吊钩国内无法直接锻造的难题。(4)起重机臂架采用了高强度钢焊接的桁架结构,攻克高强钢的焊接工艺技术,通过对焊接变形以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控制起重臂的自重变形和焊接变形。(5)创新研制浮吊定位关键设备

科学发展观案例分析

科学发展观案例分析 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剖析检查阶段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际效果,根据学习提高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和剖析检查阶段的任务要求,我自觉剖析紧密联系个人实际,认真查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认真撰写个人自查剖析材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自己不断进步。 1、自查。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六查六看”的总体要求。 对照“六查六看”:一查本单位确定的发

展思路、规划和举措,看发展思路、规划和举措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查为人民办实事的落实情况,看是否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要求;三查我院的发展情况,看是否符合协调发展的要求;四查和谐医院创建情况,看是否符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五查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情况,看医生之间、患者之间、医患之间是否均衡协调发展;六查政绩和作风建设,看干部能不能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群众的服务思想、惠及子孙的科学政绩为发展服务、为人民造福。 结合本人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具体职责进行深刻反思,深刻剖析、自省自警。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及体会 按照学区”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的安排,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系统全

面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共写心得体会3篇,读书笔记5000多字。深刻的认识到这次在全党开展的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大规模、广泛性、深层次的党内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党的肌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创新过程。自己经过学习、反思,进一步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照党政机关事业先进性标准和党组织的希望和要求,对照党的先模人物,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确有脸红心热的感觉,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个人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 对照《六查六看》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案例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委、市政府将城市建设作为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内涵、营造和谐环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点工作和民心工程,积极实施了主城区的拆迁改造。为进一步加强对主城区拆迁工作的组织领导,有效调和、解决拆迁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城市拆迁指挥部。在指挥部成立的短短5个月内,指挥部对城市拆迁的组织领导作用充分凸显,成效显著。在深入调研、征求意见、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一系列大量工作之后,指挥部会同相关部门随即打响了34号地、1号E地、1号A地、4号地等老地块的扫尾攻坚战,拉开城市拆迁的序幕,启动了怡园景点、红十四军纪念馆、置颐路、桃源路等新开地块拆迁工作,掀起整个城市拆迁工作的新高潮。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整个主城区共评估575户,交房1200户,拆卸1607户,34号地、怡园景点、1号A 地、1号E地全面完成拆迁任务,4号地、红十四军纪念馆、置颐路、桃源路等地块均进入扫尾阶段,确保了一批重点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民生工程显著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拆迁是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城市拆迁指挥部成立后,指挥部一班人创新思维,迎难而上,敢于作为,勇于奉献,探索出一套高效的运作机制和模式,从而保证了城市拆迁健康、有序,快速地向前推进。 1.理念,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科学发展,才能确保拆迁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既敏感又复杂,要做好这项工作很不容易。无论是决策的制定,还是个案的处理,拆迁指挥部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和谐拆迁。在各地块,拆迁主体及拆迁实施单位坚持亲情拆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化解了矛盾、拉近了距离、消除了对立,营造了和谐感人的拆迁局面。 2.调研,深入细致。深入调研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城市拆迁指挥部成立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分头深入城市社区走访调研,同广大拆迁户交流、沟通,征求意见建议,了解社情民意。指挥部工作人员深入如城镇各街道社区、各拆迁地块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文章10余篇。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不仅为吃透下情、统一认识、科学决策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宣传群众、尊重民意、营造氛围奠定了基础。 3.推进,整体联动。34号地、1号A地、1号E地、怡园景点、4号地等地块的拆迁工作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得到了市级机关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这是拆迁工作得以快速推进的坚实基础。拆迁指挥部领导就如何打好以上地块最后阶段的攻坚战,多次专程到现场调研,多次召集相关部门会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总体的工作方案。如城镇、建设局、国土局、法制办、公安局、城管局、卫生局、消防大队等部门和单位多次派领导参加拆迁攻坚阶段的协调会,从本部门职责的角度,提建议、谈看法、想点子,在拆迁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综合效应和合力。同时,为及时处理拆迁过程中遇到的信访问题和突发事件,拆迁指挥部、信访局和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建立了工作联动机制,政法委和法院、公安、执法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处置预案,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4.督查,效果明显。督查跟踪是拆迁工作高效快速推进的保证。为及时有效地解决拆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创造良好拆迁环境,保证社会稳定,指挥部成立了专门督查组,以电话随机抽查、实地检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对各地块拆迁是否按时点要求推进,拆迁实施过程中是否依法、公开操作,拆迁工作人员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各地块拆迁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每周形成督查报告上报拆迁指挥部领导。通过跟踪督查,各地块严肃了拆迁纪律,加快了工作节奏,提升了落实能力,确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因而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领域和方面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因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逼”出来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系统回答。就其实践渊源来说,它是对我们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就其思想渊源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就其科学内涵来说,它是从回答发展问题入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是要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是对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深思熟虑,又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活力;就其重大意义来说,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其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调研地点;多媒体教室 调研人员:支部书记, 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调研主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调研目的: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推进学校和谐发展调研过程:1、分组讨论 2、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支部书记做最后总结 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

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知灼见。 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明确了影响学校和谐发展的问题: 第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部分领导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个别领导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作风也存在些问题,如工作不落实、不到位,与老师沟通交流较少等。 第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影响我校教学质量提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总体情况看,学校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只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既能激发百姓热情,又能让百姓切实受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设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一、《若干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党的十五大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作出了进一步部署,提出要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就从国家根本大法的角度明确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非公有制经济从“允许存在”到“必要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到“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的每一次解放、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理论上的每一次创新,都极大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又不断地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65592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进和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是更新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工作理念上体现人文思想,在工作内涵上体现人文精神,在工作方式上体现人文关怀。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从模式化、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力求体现个性特点和人文理念,不断增强针对性和亲和力;从注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防范意识转变为更加注重使命意识,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性;从习惯于搞宣传战役,追求轰动效应转变为追求常态和长效机制,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不断增强影响力和渗透力。要树立协调发展观念,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作用,各展所长,各展所能,加强配合,形成合力。要跳出宣传抓宣传,立足全局抓宣传,广泛调动各地各部门的宣传力量,形成大宣传格局。加强各区域之间的互动协调和联动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要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增强其辐射力和带动力;条件较差的地区要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抓起,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要树立统筹兼顾的观念,既要加强正面引导,又要提高宣传艺术;既要加强对内宣传,又要强化对外宣传;既要繁荣城镇文化,又要强化农村文化;既要发展文化事业,又要发展文化产业;既要发展大众文化,又要打造精品文化。坚持以更加开放、包容和灵活的理念来谋划、把握和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力求使整个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是拓展功能。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作用。要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动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更好地为

【知识学习】科学发展观案例分析材料

科学发展观案例分析材料 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剖析检查阶段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际效果,根据学习提高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和剖析检查阶段的任务要求,我自觉剖析紧密联系个人实际,认真查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认真撰写个人自查剖析材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自己不断进步。 、自查。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六查六看”的总体要求。 对照“六查六看”:一查本单位确定的发展思路、规划和举措,看发展思路、规划和举措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查为人民办实事的落实情况,看是否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要求;三查我院的发展情况,看是否符合协调发展的要求;四查和谐医院创建情况,看是否符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五查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情况,看医生之间、患者之间、医患之间是否均衡协调发展;六查政绩和作风建设,看干部能不能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群众的服务思想、惠及子孙的科学政绩为发展服务、为人民造福。 结合本人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具体职责进行深刻反思,深刻剖析、自省自警。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及体会 按照学区"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的安排,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系统全面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共写心得体会3篇,读书笔记5000多字。深刻的认识到这次在全党开展的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大规模、广泛性、深层次的党内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党的肌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创新过程。自己经过学习、反思,进一步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照党政机关事业先进性标准和党组织的希望和要求,对照党的先模人物,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确有脸红心热的感觉,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个人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 对照《六查六看》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只注重与本身业务有关的内容,跟业务无关的涉猎较少,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导致自己虽然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思想这根“弦”绷得不够紧,有时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

第24卷第1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4No.1 2007年2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Feb.2007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3 沈晓阳 (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蕴涵包括:以人为本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点;社会正义代表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原则;崇尚和谐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特征;关注生态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视野。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伦理;以人为本;正义;和谐;生态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07)01-0040-05 任何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观念,其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伦理思想,都以某种伦理思想作为其价值依据和精神支撑,科学发展观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从伦理的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重点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点 一种伦理观,首先总是需要解决一个基点问题,即以什么作为进行伦理价值选择的重心和基础。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回答了靠什么发展和为什么发展这样两个最具根本性的问题,这就解决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点问题:即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思想包含有极为丰厚的思想内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如果说西方在向近代转型过程中提出的人本主义思想主要是相对于中世纪“以神为本”思想而言的话,那么我国现在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点而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则主要是相对于以下三种伦理价值观而言的。 首先,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言的。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无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物质产品的丰富,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这个目的,就是人,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传统发展观中,却存在着重物不重人的倾向。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等等,就是这种伦理价值观的典型表现。在少数人的下意识中,人只是生产物的工具、手段,为了生产的发展可以污染人们所赖以生活的土地、水域和空气;为了生产的发展可以不顾劳动者的尊严、健康和安危。在少数人那里,人的价值就在于他所获得的财富和金钱的多少。当然,持此态度者也会对某些人表示尊重甚至崇拜,但他们所尊重甚至崇拜的并不是人本身,而是这些人所拥有的财富或金钱。有些人对投资者趋之若鹜,对打工者冷若冰霜,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改变这种以物为本的伦理价值取向,既要看到人的手段价值,更要看到人的目的价值,把人看成是目的本身而不仅仅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 其次,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官为本而言的。我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官本位”传统的国家,而且这种传统至今仍有一定的市场。在发展目标上片面追求官员的“政绩”,在发展规划上完全听凭官员的意志,在实施发展规划时以官员的权力为指挥棒,……这些都体现了在发展问题上的官本位倾向。当然,官员也是“人”,但我们讲以人为本突出的是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而以官为本突出的则是官员权力的垄断性。因此,强调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并不是要把官排除在“人”之外,更不是要把官和民 3收稿日期:2006-12-11 作者简介:沈晓阳(1955-),男,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研究。

最新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彡彡九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最新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知灼见。 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不是空洞的,它深深地嵌入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教育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根据历史和时代所提出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教育的实践,产生构建的理论体系。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需要科学的回答。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实践出发,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优先、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上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贯穿于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创新的全过程,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展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党中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是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新世纪特别是头20年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任务的行动指南。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对于巩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但更需要

质量和效益。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从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走弯路或走邪路。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农牧业、旅游业、藏医药业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农牧业和工业化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二是加大投资规模,铸就经济发展的新活力。目前,西藏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投资的拉动。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用足、用活、用好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援藏省市和社会民间投资,改善城市面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世贸组织的要求,运用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根据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降低从事技术开发、技

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240-41 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面对20xx年这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党中 央、国务院迅速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作出了科学的决 策:“十项措施”、“七项工作”、“四项实施措施”、“20 字总要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的出台,极 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转危为机的信 心和决心。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 各部门迅速行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又突出民生为重的扩大内需、促 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对策和举措,一场保民生、保 增长、保稳定、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的大决战、攻坚 战正在中华大地蓬勃展开。 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党员干部如何作 为,怎样表现?不但老百姓很关注、很关心,而且也

是对干部执行力的极大考验和最好检验。向来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那么,挑战面前党员干部如何才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中国古代诗人朱熹曾经说过的。经济要发展,事业要腾飞,源头在哪里?源头就在人的思想观念。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亘古不变,必然导致衰亡;唯有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创新求进,才能兴旺发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而观念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新旧观念的反复交锋中才能完成。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和观念,归根结底是靠思想来体现的;出路和行为,归根结底是由思想来决定的。现在人人都在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些只停留在了口头上,真正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党员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要在实际工作中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创新求进,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6、矛盾即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以人为本) 7、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可参考以下展开部分: 从唯物主义角度看:体现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符合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因而是正确的意识;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它必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是由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必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巨大积极作用。 (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以人为本”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这要求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上述观点。 ②以人为本体现了主要矛盾有关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抓重点。

实践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

实践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之一: 云南孟连“7.19”群体事件的教训和启示 一、事件概述 2008年7月19日上午,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公安机关在依法执行任务时被500多名不明真相的人员在极少数别有用心人的煽动下,情绪激动,行为过激,多次冲越警戒线,手持长刀、钢管、铁棍、木棒向民警进行攻击性劈砍、殴打,致使多名民警受伤,民警在经多次喊话劝阻、退让、鸣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迫使用防暴枪自卫,由于距离较近,致使两人死亡。事件造成两名村民死亡,17名村民、41名警察、3名干部受伤,9辆执行任务的汽车被砸坏,102件警械被损毁或丢失。事件发生后,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平息事态。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等领导立即作出批示,要求积极抢救伤者,安抚好死者家属,做好善后工作和群众工作,迅速组成工作组赶赴现场,尽快查明事件起因,及时公布真相。在第一时间组成了由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副省长曹建方挂帅的工作组,前往孟连县指导事件处置工作。省、市、县领导深入事发地点,采取一切措施,尽最大努力平息事态,与胶农直接对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经过4天的艰苦努力,事件处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受伤人员得到救治,死者遗体已进行火化,群众情绪基本稳定。 二、原因分析 孟连县“7.19”事件,表面上看是警民冲突,实质上是胶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长期纠纷所引发的一起较为严重的群体性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集中表现。经初步调查,孟连县的橡胶产业发展从八十年代以来经历了两次改革,一次是乡镇企业改革,一次是股份制改革,但两次改革都不彻底。由于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橡胶价格的不断上涨,利益分配纠纷逐渐激化,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发展成为对基层干部、基层党委政府的不满,加之少数违法人员乘机进行挑唆、误导,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围攻、打砸橡胶公司,甚至围攻、殴打县乡工作组人员,打砸公私财物,非法收缴群众费用,欺压群众等情况,致使基层政权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群众正当利益诉求得不到及时调处。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治安稳定。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孟连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整顿社会治安,调整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决定于2008年7月15日派出工作组深入勐马镇和公信乡各村寨开展群众工作,深入宣传《孟连县深化橡胶产业产权及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公信乡勐马镇部分农村地区进行社会治安重点整治的通告》及《关于限令违法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限令违法犯罪人员主动投案自首。7月19日上午,公安机关在依法对勐马镇辖区内的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传唤措施时,导致了冲突的发生。 三、教训及启示 “7.19”孟连事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不仅造成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严重伤害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感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教训非常深刻,现归纳如下:(一)群众利益无小事。“7.19”孟连事件的最根本原因是孟连县胶农与橡胶公司的利益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矛盾不断积累、激化。群众利益无小事。在社会转轨时期,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为政者只有时刻掌握社会各阶层、各主体利益诉求,随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梳理社会各种利益冲突,及时化解利益纠纷,才能防微杜渐,妥善处理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如果为政者不清楚民生诉求,或者对民生诉求采取拖、推、等的态度,任由利益纷争自由纠缠,必然激化社会矛盾。 (二)要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的根源。“7.19”孟连事件本身是胶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长期纠纷所引发的一起较为严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集中表现,事发当时,当地有关领导却将“7.19”孟连事件错误定性为农村恶势力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社会转轨时期虽然是矛盾的多发期,但是矛盾的性质大多是利益诉求,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矛盾。草率对待民众诉求,轻率定性矛盾性质,错误采取解决矛盾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矛盾,而且还会激化矛盾。毛泽东同志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