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独立审计的成本费用分析与控制(1)

独立审计的成本费用分析与控制(1)

独立审计的成本费用分析与控制(1)
独立审计的成本费用分析与控制(1)

一、会计师事务所成本的涵义与分类成本是会计师事务所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生产合格审计产品,取得收益补偿所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价值损耗。进行成本费用分析有助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当今,审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受到更多挤压,研究事务所成本费用的构成,了解其影响因素,设计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如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会计核算目标需要,按照费用要素的用途可以分为管理成本、营销成本、直接审计(或评估、咨询)项目成本等。为了经营决策需要又可以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首先,为满足会计核算目的、按照费用的用途可将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费用划分为:1、管理成本。是会计师事务所为组织和管理审计或咨询项目所发生的机构或部门行政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及福利费用,办公费用、差旅费、会员费、会务费、会员后续教育费、事务所合并费用,房屋租金,折旧费、计提的风险基金、保险基金,上交的所得税和公益性收费等。这类费用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保证企业日常行政管理和服务需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支出等。2、营销成本。是会计师事务所为取得和维持审计或咨询项目所发生的业务谈判费、差旅费、招待费、营销人员的项目提成费、形象宣传费和业务推介会务费等。这类费用是会计师事务所为取得业务必须发生的一种间接支出项目。3、直接审计(或评估、咨询)项目成本。是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外勤审计、评估或咨询项目所发生的费用。它包括直接参与审计或评估、咨询项目的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助理审计人员和外聘专家的工资、奖金、津贴及福利费用、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差旅费、项目审计人员培训费、资料费、通讯费、文印费等。这类费用是会计师事务所为取得业务收入,在外勤工作过程中或结束后所发生的直接费用支出。其次,为满足会计师事务所经营决策、进行成本分析或控制需要,按照成本费用的性态可以划分为:1、固定成本。是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的不随业务量增减而变动的费用。其中一部分通过事务所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以改变其数额的部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如会员后续教育费、员工培训费、风险基金、行业审计信息平台建设费、保险基金等。这类成本支出数额的多少服从于会计师事务所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伴随着经营方针和财务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因而只能在某一特定的会计期间存在和发生作用。另一部分是约束性固定成本,它不随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而改变,是会计师事务所维护其正常经营活动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如机构或部门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会员费、保险费等。2、变动成本。是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的随审计业务量的增减而正比例变动的费用。如营销成本中的大部分、直接审计(或评估、咨询)项目成本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将成本划分为通过会计账户计量或反映的显性成本和目前尚未通过会计账户计量或反映的隐性成本。显性成本属于历史成本范畴,而隐性成本属于未来成本范畴,但对事务所未来经营具有战略意义。进行成本费用分析时应从广义的角度入手,这样可以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因对成本费用的错误估计而决策失败。二、会计师事务所成本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1、事务所规模大小一般说来,事务所的成本费用与其规模大小呈同向变动关系,规模越大其成本费用越高。然而,事务所要发展又必须建立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规模扩张势必使事务所的人员工资、福利费用等大幅度提高,管理成本、购并费用及购并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成本、人员培训成本的绝对金额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等。但是,规模扩张对事务所成本费用的影响并非全部为负面因素,只要控制适当,就能因势利导,产生积极的后果。事实上,理论界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同时表明,事务所规模越大,其规模经济效应越明显,事务所越有能力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对客户的担保能力越强,审计质量越能得到保障。此外,规模优势可以转化为成本优势的因素有:一方面,规模大的事务所可以摊薄建立培训设施的成本,使员工培训的单位成本降低,同时事务所业务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会抵消一部分固定资产的投入等。另一方面,规模大的事务所为执业人员的经验交流提供了方便,可以承揽更大规模客户的审计业务,其品牌和声誉可以使事务所自动获取一部分审计或咨询业务,为此可以直接降低营销成本,国

际“四大”正是凭借其规模经济优势在竞争中占得先机。2、行业专业化经营程度行业专业化经营在我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行业专业化经营能够有效的降低边际成本。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就其主导产品审计报告而言,物化劳动只占极小的比例,绝大部分为注册会计师的智力投入,从成本角度看,产品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变动成本,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主要靠人工投入,可以视为变动成本部分[1]。随着行业审计资料库的建设、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注册会计师可以减少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成本等,效率大为提高,单位变动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因而获利空间会增大。同时,行业专业化经营条件下,业务量的增加依靠拓展的行业客户增加实现,事务所又能降低每开拓不同行业的审计客户资源时需要投入的启动固定成本。启动固定成本属于一种沉落成本,行业越分散,事务所由此而分摊的固定成本会越多,因而其获利空间会变小,否则结果正好相反。3、审计模式的选用审计模式一般包括账项基础、制度基础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三种不同的审计模式中,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最多,成本最高。制度基础审计尽管是建立在评价客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如果内控有效可以降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但是却难以发现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为此,我国发布的新审计准则要求全面实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界有观点认为,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在审计之前对企业及其环境进行调查了解,评估企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需要更多有经验的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所以人员成本就会比较高,而一旦在审计过程发现了问题,就要对既定的程序进行重新评估,必然会增加外勤审计工作的时间,相应地增加审计的总成本。但是,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减少诉讼(风险)成本。审计风险成本是当今影响事务所成本提高的主要因素。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审计界尚未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前,美国17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因支付的未经保险的损失等开支达到了3000-4000万美元,1991年,美国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费用占其审计收入的9%[2][1]。毕竟,一旦发生审计失败,其付出的成本实在会太大了。另外,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强调采用分析性程序,这样也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降低审计项目成本提供条件,因此,事务所要从战略经营的高度对其选用的审计模式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决策。4、cpa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水平的高低通常可以用工作量来体现,工作时间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工作量的天然尺度。在这个意义上,提高注册会计师工作效率就成为决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直接成本高低的关键。争取成本领先的方法可以是以量化的时间利用率作为核算业务人员业绩的核心指标,以促进业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而时间利用率则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的高低[3]。专业胜任能力是对审计执业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更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条件。会计师事务所聘请的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越高,经验越丰富、越具有行业审计专长知识,对完成审计项目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成本越低,审计效率就越高。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案例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案例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生存的关键。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指管理者对任何必要作业所采取的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成本控制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不寻求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将很快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方法来加强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存盈利的焦点之一。而目前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从作业成本法来讲述企业如何加强其成本控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一、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思想 作业成本法就是“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一种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成本库、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正确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特别是对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运营中的一种成本管理体制。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初,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西方企业的广泛实施,会计上如何与之配合,成为会计界关心的问题之一,于是,“目标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这些同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引进到会计中来,成为成本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世纪五十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资本集中加剧,跨国公司涌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另一方面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大量转移于民品,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竞争愈加激烈。保持在竞争中的优势,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占据市场,大幅降低成本,成了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由此产生。从成本会计的发展过程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所引发的企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革命是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本会计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改进,以适应上述变化。进入

数字化管理的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数字化管理的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随着信息化应用越来越趋向于务实,企业在考虑信息化能为自身带来什么样变化的同时,成本已经逐渐成为其选择ERP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现象在民营企业身上尤为明显。 不过,ERP不同于普通的产品,仅仅是选择低价产品并不能控制信息化的成本。如果只是按照价格来选择产品,很可能因产品的质量和厂商的服务能力而导致实施周期增长,最终导致成本的增加乃至项目的失败。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ERP成本的降低涉及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实施周期、后期维护、厂商服务能力等诸多因素,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最终降低企业的信息化总体拥有成本。那么,该如何全面控制信息化的整体成本,并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呢?深圳得润电子集团在推进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合适的成本控制方法。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得润电子在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得润电子始创于1989年,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多家控股公司,产品涉及电子连接器、汽车线束、精密组件等领域,在深圳、青岛、合肥、襄樊、长春等地建有制造与研发基地,目前企业拥有总资产3亿多人民币,净资产接近一亿元,有近4000名员工,在国内连接器市场排名第一。目前,得润电子拥有康佳、海尔、科龙、创维、一汽大众等国内用户,并对索尼、东芝等国外厂商供货。 早在2001年,得润电子就有了上ERP系统的初步想法,随着企业管理变革的不断推进,这一需求显得更为迫切。自从得润电子于2001年聘请金劲松担任总裁以来,得润电子开始了对集团结构的调整,于2002年8月完成了股份制改制,进入了上市辅导期,并分别从我国台湾和一些日本企业聘请专家任职高层。在这一从所有者管理到职业经理人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得润电子的管理逐步得到了加强。不过在金劲松总裁看来,管理加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关键指标明确化、数字化,最终以绩效考核体现。”要实现这一点,得润电子必须要借助ERP系统。 事实上,从记者的调查来看,得润电子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有了较好的ERP实施基础。早在上ERP系统之前,得润电子就拥有了三个信息化系统:一个是K公司的财务系统;一个是革创的物流系统;还有一个是企业内部的OA系统。除此之外,得润电子的青岛子公司使用的是海尔的SAP供应链管理系统。虽然这些系统之间的共享性不好,数据是分块、零碎的,但较好的信息化应用为ERP系统的成功应用奠定了的基础。 2003年10月末,得润电子开始实施ERP系统,并于今年3月份成功上线。“通过ERP

公司企业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部分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美的的成本控制 中国制造企业有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美的针对供应链的库存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一方面从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做起,追求零库存标准;另一方面针对销售商,以建立合理库存为目标,从供应链的两段实施挤压,加速了资金、物资的周转,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成本优势。 零库存梦想 美的虽多年名列空调产业的“三甲”之位,但是不无一朝城门失守之忧。自2000年来,在降低市场费用、裁员、压低采购价格等方面,美的频繁变招,其路数始终围绕着成本与效率。在广东地区已经悄悄为终端经销商安装进销存软件,即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以下简称VMI)和“管理经销商库存”中的一个步骤。 对于美的来说,其较为稳定的供应商共有300多家,其零配件(出口、内销产品)加起来一共有3万多种。从2002年中期,利用信息系统,美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共享。有了信息平台做保障,美的原有的100多个仓库精简为8个区域仓,在8小时可以运到的地方,全靠配送。这样一来美的集团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了15%-20%。运输距离长(运货时间3-5天的)的外地供应商,一般都会在美的的仓库里租赁一个片区(仓库所有权归美的),并把其零配件放到片区里面储备。 在美的需要用到这些零配件的时候,它就会通知供应商,然后再进行资金划拨、取货等工作。这时,零配件的产权,才由供应商转移到美的手上——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库存成本都由供应商承担。此外,美的在ERP(企业资源管理)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交货平台。供应商在自己的办公地点,通过互联页(WEB)的方式就可登录到美的公司的页面上,看到美的的订单内容;品种、型号、数量和交货时间等等,然后由供应商确认信息,这样一张采购订单就已经合法化了。 实施VMI后,供应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疲于应付美的的订单,而只需做一些适当的库存即可。供应商则不用备很多货,一般有能满足3天的需求即可。美的零部年库存周转率,在2002年上升到70-80次/年。其零部件库存也由原来平均的5-7天存货水平,大幅降低为3天左右,而且这3天的库存也是由供应商管理并承担相应成本。 库存周转率提高后,一系列相关的财务“风向标”也随之“由阴转晴”,让美的“欣喜不已”;资金占用降低、资金利用率提高、资金风险下降、库存成本直线下降。 消解分销链存货 在业务链后端的供应体系进行优化的同时,美的也正在加紧对前端销售体系的管理进行渗透。在经销商管理环节上,美的利用销售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到经销商的销售信息(分公司、代理商、型号、数量、日期等),而近年来则公开了与经销商的部分电子化往来,以前半年一次的手工性的繁杂对帐,现在则进行业务往来的实时对帐和审核。 在前端销售环节,美的作为经销商的供应商,为经销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结果是,经销商不用备货了,“即使备也是五台十台这种概念”——不存在以后听淡季打款。经销商缺货,美的立刻就会自动送过去,而不需经销商提醒。经销商的库存“实际是美的自己的库存”。这种存货管理上的前移,美的可以有效地削减和精准的鬼斧神工制销售渠道上昂贵的存货,而不是任其堵塞在渠道中,让其占用经销商的大量资金。 2002年,美的以空调为核心对整条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更多的优秀供应商被纳入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 案例一:大连三洋制冷质量成本管理应用实例 1.公司概况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三洋制冷)是国际一流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专业制造企业,是中日合资高科技企业。始创于1992年9月11日,注册资金20亿日元,投资总额60亿日元,净资产2.34亿元,年生产溴冷机2000台,真空锅炉1000台,GHP燃气空调10000台。在全国设有14个营销大区,28个营销服务事务所。大连三洋制冷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全系列中央空调产品,通过HJBZ22中国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JB8656中国机械产品安全认证。其制冷的所有产品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并以其高质量大批量出口日本。 1992年成立以来,大连三洋制冷以差异化战略为经营战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先者。然而,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的增长势头受到抑制。2002年,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大连三洋制冷开始引进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并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案例分析 2.1质量成本构成简介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总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的各项费用是由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两部分构成,而运行质量成本又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可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损失成本或结果成本)等。但质量成本不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成本。 按照产生流程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 1.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劣质产品或服务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的成本。例如进行新产品评审、质量教育和培训、质量改进班组会议、质量策划、供方能力调查和质量部门员工的工资等可以由成本发生部门把成本汇总后提交给公司的财务部门,由财务部按照质量成本的管理要求重新进行科目分配。

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采购成本下降不仅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産品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由於材料成本占生産成本的比例往往达到50%以上,因此,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産品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之一。笔者所在企业在过去的一年,加强采购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使总体采购成本下降7%以上,再加上对生産环节材料消耗的控制,使企业的整体生産成本下降了2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结合所在企业的具体做法,论述如何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 一、建立、宪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爲。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後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请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须附上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稽核。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料、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後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産地考核。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程式和指标,要对考核的问题逐一评分,只有达到或超过评分标准者才能成爲归档供应商。 3、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於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

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审计方法

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审计方法 2016-03-18 摘要: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较多的企业是不规范的,甚至是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而注册会计师对生产成本核算的审计,也表现得被审计资料牵着鼻子走,“雾里看花”,“蜻蜓点水”,含糊其词,存在明显的审计不到位的情况。 关键词:成本核算问题审计关注点 生产成本核算是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工业企业来讲,生产成本核算工作做得不好,最终很大地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方面。以笔者对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了解,看到较多的企业是不规范的,甚至是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而注册会计师对生产成本核算的审计,也表现得被审计资料牵着鼻子走,“雾里看花”,“蜻蜓点水”,含糊其词,存在明显的审计不到位的情况。因此,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审计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一.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各种制度对生产成本核算是如何规定的呢?企业会计制度这样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小企业会计制度这样规定:“小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两种制度成本核算的规定是一致的,与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也是一致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会计制度多变的今天它并没有变,《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几十年至今同样没有变。 可是相当多的企业未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生产成本核算不规范、不符合会计制度的现象有[以定单(分批)法核算为例]: 1.设定按定单(分批)法核算成本,未见按定单(分批)法设置的帐簿来归集生产费用,也缺乏相应的材料、工资及制造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帐表,在产品(各定单)盘点表等配套表格; 2.工业企业的产品讲究其生产周期。假定某定单的甲产品从投料到入库待售为10天工作日,在同等条件下(无增人、加班),每月20日后投入生产的某定单

浅谈成本管理论文会计成本控制论文

浅谈成本管理论文会计成本控制论文 论经济时代中小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摘要】在本文件中,目前的成本管理的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想法。 【关键词】经济;企业;成本;管理;思路 1.正确定位的主要企业成本管理 许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在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错误,以成本管理为少数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专利,即成本效益应该由商界领袖和财政部门,以及各种研讨会,各部门班组的工人只能做生产者不会导致管理成本的技术,谁不知道技术的成本。大部分的成本意识的员工,其中的费用,应加以控制,如何控制的问题也不能说,不打算。和工会认为干好干坏一样,认为没有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和浪费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亏损企业的管理成本管理这样一个大的集团,很难真正取得成果。 2.强烈抑制行政开支 中小型企业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管理和生产,以满足自我的职位,部门,阶层的消费上限,如果它不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减少行政费用谈何容易艰苦,我们可能会受到口头空,而且还可能刺激更高和更低的水平和部门。因此,中小型企业是根据现代管理理论行事,零基础。零基理论的定义是一个问题多的争议,双方回到起点,这就是思想从零开始。公司各部门,各部门的行政费用的预算进行详细的重新申报的业务需求的组织,负责审计工作人员,在适当情况下,成本节约,注重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最终评价。就是所谓的“好钢用在刀片服务器的”行政费用不开支,但将支出。 3.利用作业成本管理 成本是指成本会计中心的基础是成本管理,它无疑是重要的位置。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型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的成本,其中包括一个总结,分配,然后计算出总的形式,制造成本和标准成本为核心手段的费用估计数。泰国有限公司,新马的实际成本法使用的物种根据该法案。在这种会计制度,间接费用或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直接人工小时,物种的分布在小型企业的产品和间接费用的情况并不等于适用。然而,增加产品品种,人工工时都难以准确界定的产品,而且还间接费用或间接费用也逐渐增加,因此很难实现合理分配。 经营成本是基于传统的成本会计制度的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分配,并提出不真实的。运营成本的系统,拥有成本的因果关系从一开始,间接费用或间接费用不是直接分配的产品,并在行动之间的分配,以便使分布反映了成本因果关系。运营成本,使产品成本的计算更准确。并提出了概念的活动为基础的成本是要加深理解的费用。它叙述的过程中生产和经营,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系列行动,目的收集。其中,操作的价值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企业,转让,直到最后形成转让的总价值为客户(即最终产品的成本)的进程。中小企业需要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成本管理。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点,而不是在成本的费用,但费用的把着眼点放在的原因和后果的发生。通过跟踪所有业务活动,以反映的过程中形成的最终产品发生在有效控制运营成本。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型在成本管理战略必须考虑到。从纯物质工程,以减少项目的生产管理成本,扩大产品的设计从一开始,包括技术开发,制造,销售,营销,服务的费用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

约当产量法成本核算审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约当产量法成本核算审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约当产量法,又称约当产量比例法,是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主要分配过程就是将在产品盘存量按完工程度折合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约当产量),然后与完工产品数量平均分担生产费用,以确定在产品成本。 参与企业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等从业人员,有的是毕业后直接加入会计师事务所的,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有的只有商业企业工作经验,没有工业企业工作经验。如果不掌握约当产量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那么就无法对使用约当产量法进行在产品计价的企业的成本进行准确把握,进而产生审计风险。下面笔者将重点就约当产量法成本审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讲述。 一、首先需要判断该企业是否适用约当产量法 1.约当产量法,一般只适用于工业企业,并且一般只适用于生产的产品需要经过若干加工工序才能形成产成品,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福利费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工业企业。 2.如果企业每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则可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则可采用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的方法;如果企业原材料费用

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全部投入,则可采用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的方法;对于定额管理基础好的企业可采用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方法。其他计算方法笔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因而月末在产品成本既不能不计算,也不能固定不变,而必须按照月末在产品数量具体计算;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福利费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因而月末在产品不能只计算原材料费用,而必须全面地计算各项费用。这就决定了约当产量法的适用范围。 二、月末在产品的盘存数量是否准确、真实 1.月末在产品的盘存数量是折算成完工产品数量的基础,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月末在产品的盘存数量进行推算验证。如果年末财产清查导致企业虚增在产品数量,则当月产成品少摊成本的效果很显著。如果当月产成品产销率很高,而产成品销售成本又采用个别计价法,那么对当月销售毛利的影响就会很大。 2.折算成在产品的数量是否准确。有的企业某个车间或工序有上千种零件,由于工作量的原因不可能每月根据所有零件计算约当产量,而是将这些种零件配成相应的总成或台套,车间相关人员根据实际生产计划知道到底生产或积存了多少台套(或总成)的零件。企业财务部门再以车间上报的已折算完的这些

成本案例分析报告

《成本会计》课程案例资料 案例一 大学生吴晓东2012年7月毕业应聘到北方机械公司当成本会计员。 财务部成本科刘科长向小吴介绍了公司的有关情况。东方机械公司的基本情况如下:1.产品情况 该厂主要生产大型重型机械,用于矿山等企业,是国内矿山机械的龙头企业。 2.车间设置情况 东方机械公司设有7个基本生产车间,分别生产矿山机械的各种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组装;另外,还设有4个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及其他部门提供劳务。 3.成本核算的现状 该厂现有会计人员36人,其中成本会计人员8人(不包括各个生产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由于该公司规模较大,现在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厂部和车间分别设置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账进行核算。 刘科长让小吴再了解几天企业成本核算及其他方面的情况后书面回答如下几个问题:1.根据本厂的具体情况应采用什么核算体制(一级还是两级)? 答:采用两极核算体制。由于该公司规模较大,现在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厂部和车间分别设置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账进行核算,实行统一核算和分散核算相结合。由于本公司规模较大,生产车间较多,为了加强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应采用两级成本核算的管理体制。这样,可以有效地组织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如果采取一级成本核算体制的话,则会使成本管理工作高度集中于公司,不利于提高各个生产车间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 2.车间和厂部应设置哪些成本会计核算的岗位? 厂部应设置的成本核算岗位包括材料成本核算、工资成本核算、费用核算、产品成本核算等岗位。其中材料核算岗位承担由公司负责的一些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通过将各仓库交来的各车间领用材料的凭证进行审核,然后,将其分配给由各车间、部门负担。同时,应与材料供应部门密切合作,做好材料的采购、发放等工作;工资成本核算岗位主要负责计算每位

成本费用审计实施办法

成本费用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成本管理和审计监督,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制订了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单位。 第二章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第三条成本费用审计是纪监审工作部依照本办法对公司的成本费用开支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和鉴定,杜绝成本费用中的虚假现象,降低成本费用支出,避免和减少损失、浪费。 第三章审计的法规和依据 第四条成本费用审计的主要依据 1.《审计法》 2.企业新《财务通则》、《会计准则》 3.《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4.《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成本费用审计实施办法》等 第四章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第五条审计的基本程序

1.评价企业成本费用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以发现薄弱环节,作为下一步审计要点。 2.成本费用开支的真实、合理、合规性。手续是否健全,有无混淆各项支出,乱挤乱摊成本,损失浪费的现象。 3.成本费用总帐与其明细帐、费用分配汇总表是否相符。 4.监督企业按规定核算成本和费用,正确计算各项工程成本,降低消耗,提高盈利水平。 第六条成本费用的审计方法 1.全面检查法 2.专项检查法 3.抽查法 4.顺查法(即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帐簿→会计报表)和逆查法(会计报表→帐簿→记帐凭证→原始凭证)。 第五章审计的内容和要点 第七条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符合性。 审查评价就是提高了解与相关的内控制度的基本要求,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合理,在每个需要控制的地方是否都建立了控制环节,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的分工牵制是否恰当,以及管理人员素质是否能胜任等。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结束后,审计人员要根据内控系统的测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全面评价成本管理各个环节及内控系统可信赖程度,通过评价选择成本费用审计的侧重点和审计方法,对于可信赖程度较差的环节,进行

存货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存货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会影响企业期末资产的价值和期间利润的高低,同时它还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存货信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由于存货存在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会计核算上与存货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很多,所以,存货审计的技术及专业要求很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敏锐的专业判断和对异常情况的综合分析能力。如何对存货的量、值、质进行行之有效的审计,以及审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此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熟悉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了解企业对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确定企业存货真实存在和准确计价的基础。一般工业企业中资金运动都表现为“购买――生产――销售――购买”,但多道工序的制造企业来说生产这一环节更为复杂。有些工业企业生产产品有多道生产工序、多个生产车间。几乎每一个车间都有其产成品,而它又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材料,由于生产工艺的连续性,作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材料的产成品往往不入库而直接被下一道工序直接领用,如果不知道企业的生产流程,那么将无法分出每一道工序生产产品的成本,笔者认为,审计存货必须先熟悉该企业工艺流程,画出每一重要工序的业务流程图,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成本的分配及转销,然后再对每道工序进行内部控制的分析,才能准确地对存货进行计价。 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企业采购、运输、验收、出库、储存、付款、入账各个环节,是事先经过制定的一套相互牵制、稽核、验证的内部监控制度。通过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一方面可以了解被审单位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另一方面能确定存货审计的重点,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环节,问题较多,应列作审计的重点。应注意的是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一定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要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空谈。 二、采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把握存货审计的重点 存货项目包括的品种繁多,审计工作量很多,因此存货在实质性测试上一定要采用重要性原则及成本效益原则,采用分析性复核法把握住存货审计的重点。首先采用比较法,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各个月份存货余额及其构成,以评价期末存货余额及其构成的总体合理性;比较前后各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以评价其合规性;比较每月存货成本差异率确定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的现象;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内各个月份生产成本总额及单位生产成本,以评价本期生产成本的正确性;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内各个月份制造费用总额及其构成,以评价制造费用及其构成的适宜性;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内各个月份主营业务成本总额及单位销售成本,以评价主营业务成本的合法性;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内各个月份直接材料成本,以评价直接材料成本合理性;将存货余额与现有的订单、资产负债表日后各期的销售额和下一年度的预测销

生产成本费用控制案例

生产成本费用控制案例 生产成本费用控制 3(1 直接材料成本 3(1(1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流程 部门生产部及总工程师工艺技术部物料供应部步骤生产车间制订试验计划材料 消耗 定额组织开展试验人员试验培训工作与资料 收集 实施测试提供相关资料提供相关资料 收集资料 整理、分析数据,指导拟订《定额标准初稿》 制定 《材料 复核、验证为验证提供协助消耗 定额 根据验证结果标准 修订定额标准方案》 试行修订后的定额草案试执行新的定额草案 材料消耗定额标准方案按规定 程序会签《材料消耗定额标准方案》会签 审批 审批 颁发并组织执行执行

与 存档 存档 3(1(2 原材料消耗控制方案 受控状态方案名称原材料消耗控制方案 编号 执行部门监督部门考证部门一、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技术先进、成本领先” 的战略,精确核算产品的单位成本,控制原材料消耗,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特制定本方案。 二、原材料消耗控制相关职责 (一)工艺技术部经理的主要职责 根据生产加工图纸确定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负责工艺消耗定额的培训工作。 (二)生产部经理的主要职责 1(组织生产车间贯彻执行工艺消耗定额文件。 2(每月在对《月份车间原材料进出清单》数据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填报《月份车间原材料利用率统计表》,并将结论及时汇报给生产总监。 (三)车间主任的主要职责 1(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原材料消耗进行有效控制。 2(每月组织做好现场原材料的盘点工作,及时填报《月份车间原材料进出清单》。 (四)采购部经理的主要职责 在保证原材料采购质量的情况下,合理选择原材料供应商,报总经理决策,有效控制采购价格。三、原材料消耗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消耗控制依据 1(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文件。

成本控制案例

成本控制案例 中集集团——银行托管的应收账款 自从有了买方市场,应收账款和现金流就成了一对永恒的宿命冤家。面对销售量和市场份额的增长,企业本应该精神抖擞。可伴随而来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占用、回款乏力、呆坏帐增加,企业常常力有不逮,不仅导致扩张减缓、机会的丧失,有的甚至现金流断裂,基业大厦毁于一旦。很多企业选择了现金流优先的安全做法,放弃一部分市场机会来降低风险,但这不过是用长远的利益兑换成眼前的利益罢了。然而中集集团巧妙地解开了这对死冤家,不仅应收帐款没有成为企业的负累,反而成了融资的手段。这就是——应收账款证券化。 2004年11月初,中集对前三季度经营状况进行大盘点,报表显示中集主营业务收入猛增85%,但同时应收账款也升至87%,急速增加的应收账款和负现金流将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目光齐齐吸引到中集身上,甚至有人发出了“红旗还

能扛多久”的质疑。但是随之公开关于中集集团应收帐款证券化业务的报道将所有人的疑问瞬时化解得烟消云散。 12月25日,交行总行审贷会批准深圳分行向中集发放一笔3000万美金无追索权的保理融资(表外融资),买断中集集团的应收账款。这是在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合同基础上加以修改,做成无追索权的、余额控制(在不超过余额的情况下可以滚动使用资金)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中集集团率先成功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经典案例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 由于集装箱行业的特殊性,中集的销售收入基本采用赊帐方式,很少有现金交易。而集装箱的生产投资需求庞大,这就需要公司拿出一种独特的融资方式,它既要加速回流资金,又要保持公司财务状况的优化与资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在采用资产证券化之前,中集主要通过发行商业票据直接在国际市场融资,但商业票据的稳定性因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而波动。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原有银团中的部分银行收缩了在亚洲的业务并退出了7000万美元商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 摘要:本文基于青岛爆炸案中油田企业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从环境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事故原因,结合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论述了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环境成本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青岛爆炸案环境成本控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月22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大事故,现场路面被掀起、车辆被掀翻,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36人受伤。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流入胶州湾原油燃烧。对海洋环境、生物、渔业、周边水产养殖产生直接影响。 综合经济性、安全性考虑,中国管道的使用年限是 30 年。国内油气管道在2003、2004 年之后大规模建设,大部分尚未超期服役。此次发生爆炸的东黄输油管道于 1986 年 7 月建成投产,至今已有 27 年。因此,管道缺乏定期检查和修理是一大原因。管道没有及时改道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根据《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 规定,原油及以上成品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 15 米,与飞机场、码头、工厂距离不宜小于 20 米。一些石化企业在建厂之初,选址远离市区,甚至建在人口稀少的郊区。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与这些工业危险源距离越来越近。 究其原因,是企业未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或者以节约成本为由忽略对防止环境污染的投入,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缺乏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成本控制进行深入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层面的环境成本控制的实际应用更是鲜有。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环境成本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关系这企业的盈利,而且也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审计和成本分析

内部审计 时间:2010年09月12日地点:深圳 地点:深圳·南山科技园武汉大学产学研大楼B201 【主办单位】华扬金融教育机构(深港十大教育品牌) 【收费标准】¥/人(包括学费、讲义费、资料费等) 【授课对象】项目投资评估决策主管、运营总监、内控(内审)负责人; 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信贷审核员和投资项目管理人员; 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律师等相关专业人员。【报名电话】黄鹏老师(欢迎电话索取全年培训课程计划) 【课程收益】 1、透彻掌握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 2、部门与财务人员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 3、建立起清晰的成本控制意识,从整体流程上进行相应的成本分析控制; 4、强化现金流意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5、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管理工具加强内部管理; 6、运用财务思维解读企业运作,并寻求提升经营绩效的方法; 7、介绍企业资本运营的相关知识,帮助企业更好的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课程模块】 一、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 (三)内部审计的角色 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共同涉及的专业问题 1)审计通知书与审计业务约定书 2)审计计划 3)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4)内外部审计的评价、协调与专家的使用 5)审计抽样 6)审计证据 7)审计工作底稿 8)审计报告 9)审计质量控制 三、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讲解 1)内部控制审计 2)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3)后续审计 4)内部审计督导 5)结果沟通 6)遵循性审计 7)分析性复核 8)风险管理审计 9)人际关系 10)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11)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12)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13)经济性审计 14)效果性审计 15)效率性审计 四、内部审计实施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

成本管理会计案例一

案例一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分别计算利润 某电视机厂连续两年亏损,厂长召集销售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扭亏为盈的办法,会议要点如下: 厂长:我厂去年亏损500万元,比前年还糟,金融机构对于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将停止贷款,如果今年不扭亏为盈,企业将被迫停产。 销售经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以每台电视机1600元的价格出售,而每台电视机的成本是1700元。如果提高售价,面临竞争,电视机就卖不出去,只有降低成本这条路,否则,销售越多,亏损越大。 生产经理:我不同意。每台电视机的制造成本只有1450元,我厂的设备和工艺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强,熟练工人多,控制物耗成本的经验得到同行业人士的肯定。问题在于生产线的设计能力是年产10万台,而销路打不开,去年只生产4 万台,所销售的5万台中,还有一万台是前年生产的。由于开工不足,内部矛盾增加,人心涣散。 厂长:成本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于销售经理和生产经理的分歧,厂长请财务经理做出具体意见,财务经理对厂长解释到:每台电视机的变动成本是1050元,全厂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是1600万元,销售和管理费用总额是1250万元。并建议生产部门满负荷生产,通过扩大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这样,即使不提价和扩大销售也能使企业扭亏为盈、度过危机。为了减少将来的风险,今年应追加50万元来改进产品质量,这笔费用计入固定制造费用;再追加50万元做广告宣传,追加100万元作职工销售奖励。厂长会采纳财务经理的建议吗? 1)请说明去年亏损的500万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2)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3)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4)请你分析厂长若采纳财务经理的意见,今年能够盈利多少?

沃尔玛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沃尔玛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沃尔玛公司简介(walmart)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最大零售企业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6,600多家商场,员工总数18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14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1.75亿人次。沃尔玛(WAL-MART)是全球500强榜首企业。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全美所有百货公司的总和,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至今,沃尔玛己拥有2133家沃尔玛商店,469家山姆会员商店和248家沃尔玛购物广场,遍布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波多黎各、巴西、阿根廷、南非、中国、印尼等处。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 2007年7月11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7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零售大王沃尔玛公司卷土重来,以3511.39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超过埃克森美孚,再度跃居榜首。 沃尔玛公司的宗旨 沃尔玛提出“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实现了价格最便宜的承诺。沃尔玛还向顾客提供超一流服务的新享受。公司一贯坚持“服务胜人一筹、员工与众不同”的原则。走进沃尔玛,顾客便可以亲身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周到服务。再次,沃尔玛推行“一站式”购物新概念。顾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齐所有需要的商品,正是这种快捷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了现代消费者。 剖析沃尔玛的成本控制方法

浅谈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及控制措施(一)

浅谈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及控制措施(一) 〔摘要〕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和规避风险的措施。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总结,然后就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审计审计风险控制 1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风险 1.1审计独立性方面审计机构不能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审计公正的关系,都会造成审计风险。不良的审计环境也会对审计人员造成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使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原则性、独立性和责任心受到挑战,从而加大审计风险。 1.2审计方法方面由于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复杂性,受审计成本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审计事项全部查清。有的审计人员不讲究审计方法,只求样本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追求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审计工作中抓不住主要问题。目前,审计一般都是判断抽样,受审计人员经验水平限制,抽样时可能对被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这就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 1.3审计对象方面大多数企业领导干部任期时间长,有的任职长达十几年,所形成的会计资料多,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新的财务人员对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事实又不清楚,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审计工作量大,给审计实施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存在着潜在的审计风险。 1.4审计人员方面审计工作涉及面广,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而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如果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则容易做出错误的评价和结论。职业道德是每个审计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好处,则会丧失其客观公正的立场,造成审计风险。如果审计部门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审计人员不能严于律己,必然会造成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风险意识淡薄,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1.5审计证据方面实现审计目标,必须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的证据作为基础,否则,审计报告就不可信任。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或者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使审计结论定性不准确。审计依据准确是加快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审计依据认定不准,迫使审计人员到处收集和寻问;有时审计人员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很有可能引起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探讨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而且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2.1审计风险责任制度的建立审计人员要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在执业过程中要把风险意识积极地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的全过程。审计组织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个岗位的职权,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操作、有人负责督导和有人负责考核。审计部门还要按责任建立专业指导机制,保证审计人员在特殊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和恰当的业务指导;审计部门还要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实现审计工作有计划、审计项目有程序、审计底稿有规范、审计质量有控制。 2.2审计方法的合理利用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得力措施。选用审计

工程结算审计常见问题和审核方法

工程结算审计常见问题及审计方法 工程结算审计是强化经济监督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重点搞好效益审计的一种具体方法。所谓工程结算审计,是以国家规定的计算规则,在以设计文件、变更文件及签证为依据准确计算工程数量的基础上,参考国家及地方定额站颁发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对发包单位所做的工程结算费用进行审计。通过几年来对工程结算审计的实践,发现工程结算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高估冒算、虚假结算、重复结算、结算工程量大于实际工程量等。下面谈谈在工程结算审计时常见的主要问题、审计的难点、以及审计的有效方法。 1 工程结算审计常见的问题。 1.1工程招标工作不严谨,趋于形式化。 工程招标的主要作用除了择优选取合适的施工单位外,还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合理的工程价格,从而起到控制投资的作用。但是,有些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招标文件编制不严密、矛盾或歧义现象较多,限制性用语不准确、开口价或暂定内容过多,对合同的签订没有约束力,招标工作实际上流于形式。招标工作不严谨,标书内容不规范,使得签订合同时要重谈条件,重新定价、重新解释招标文件的某些约定,甚至改变结算方法、或者产生大量的未纳入招标范围内的增加工程等,导致结算价大大超过中标价。 1.2合同签定管理不到位,合同内容不规范。 审计发现,分包工程合同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合同签订滞后,有些工程管理跟不上;合同工程内容涵盖面不够,合同工程内容与结算工程内容不一

致,结算工程内容超出分包合同工程内容;工程合同内容不规范、漏洞较多,工程结算的依据难以确定。 1.3结算时没有按照合同中约定条款进行结算 。 结算时对合同内容及相关条款不熟悉,没有按照合同中约定的工作量、工作内容、计价依据及结算条件进行结算,审计经常发现,如某项目部安装工程分包合同规定使用2001年***省安装估价表,而结算采用2000年石油建设安装预算定额。又如合同约定按合同附件综合费率表取费,结算时却另计合同综合费率表之外的费用,造成结算价超高的不合理现象。 1.4签证单、变更单虚假,内容含糊不清楚。 主要问题有签证内容虚假、恶意篡改、只增不减、内容含糊不清楚等情况。审计时常发现签证工作量超出施工现场实际工作量或常规,对签字的人进行调查落实,签字确认的人对现场的情况竟不清楚。如有某管线安装分包工程,签证单中草袋护坡6523m3,约26万元,审计时发现没有图纸或相关的收入依据,联系现场验收人和技术员竟发现都不是该工程实际负责人,也不清楚情况,经现场查证后属虚假签证。变更或签证内容含糊,如某***厂增加φ159×7管线安装500m ,没有其他相关施工的说明,是埋地还是架空,其运输方式、安装方式、防腐方式、检测方式等都没有说明,给结算留下活口。 1.5违反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算、多算工程量。 违反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算、多算工程量。违反规定,混淆各分项工程的尺寸界限,重算工程量;应扣除的工程量不扣除,不同规格的分项工程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