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徐国良黄忠良欧阳学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木园,广东肇庆 526070)

摘要鼎湖山属震旦纪华夏陆台部分的丘陵低山,是北回归线附近难得的一块绿洲。据研究,

鼎湖山的动物多样性丰富,特色性强,早在更新世地质时期此地就有丰富的华南区“大熊猫-

剑齿象”动物类群。随着历史的演变,其中的动物类群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调查,本区现

计有兽类38种,鸟类178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有鬣羚、穿山甲、白鹇等8种);蝶类117

种,蛾类58种,蝗类39种,猎蝽科23种,白蚁15种等、与生境类型相适应,鼎湖山的动物

也具有明显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特征,同时其分布格局与植被类型和人类干扰程度密切相关。

由于各种因素的千扰,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大、中型兽和主要经济动物濒于灭绝或种

群数量锐减,而鼠类等小型动物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制定一系列措施以有效地保

持区内动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动物种质资源库。

关键词鼎湖山动物多样性组成变化保护

1 鼎湖山保护区的自然地理情况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中部肇庆市境内,在北纬23°09'21"~23°11'30",东经112°30'39"~112°33'41"之间,在地理上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摆脱了回归干燥带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繁茂森林景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半沙漠地带上的一颗明珠。

优越的气候条件在森林植被及其种群组成上也得到了反映。在这里,全区森林覆盖率80%上,其中主要是季风常绿阔叶林,它是中国南亚热带具有热带和亚热带过渡特征的森林类型,也是该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其次为具热带植被特征的沟谷雨林和属亚热带类型的常绿阔叶林;此外还有马尾松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灌木草丛及其他各种人工林。鼎湖山现有高等野生植物267科877属1956种。木本植物计有112科371属,在所有植物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形成了山高林密的景观。由于大气湿度较大,尤其是在沟谷雨林中,藤本植物、附生植物非常繁盛,苔藓、蕨类植物盖度极大。

2 鼎湖山动物的多样性

2.1 历史资料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晚古生代华夏地理区由于处于温湿的气候环境和浅海之中,形成了繁盛的生物群。中生代至新生代第三纪,南岭以南地带继续保持热带气候条件,成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形成和发展的中心,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也迅速发展起来。第四纪冰川期,这

220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带成为喜温喜湿生物的避难所,结果更促进了生物物种的繁荣及多样化。邻近七星岩地区已发现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7目24属32种,它们是华南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常见种类,包括著名的大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等(蒋志刚等,1997;刘振河,1982;周宇垣等,1981)。1978年,暨南大学的郑慈英教授在鼎湖山采到双带鱼螈(秦耀亮,1985),这种罕见的热带两栖类的存在,充分证明鼎湖山地区生物发展的历史悠久且曾处于典型的热带地区。虽然经过长期的演变,现在动物类群的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鼎湖山地区仍有华南虎、鹰等大型顶级动物类群存在,它们标志着当地动物类群的丰富多样。

2.2 种类组成

据已有的调查统计结果,在鼎湖山1154hm2的范围内,共有各类动物35个目(亚目)、198科、1103种、其中昆虫纲84科771种,分别占总数的42.4%和69.9%;蛛形纲39科59种,占19.7%和5.3%;鸟纲43科196种,占21.7%和17.8%;其他各类动物共18科39种,占9.1%和3.5%。可见节肢动物门的种类占了很大比例,共有123科830种,分别占总数的62.1%和75.2%;其次为脊椎动物门,共有57科235种,占总数的28.8%和21.3%。昆虫在所发现的动物种类中所占比例最高,鸟类的种类也相当丰富,爬行纲与两栖纲的种类则较少,

2.3 成因分析

鼎湖山的动物类群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有三:①动物作为植物直接或间接的消费者,其种类必然会随着植物的多样化而丰富起来。鼎湖山的自然植被类型有8种,从灌木草丛到沟谷雨林景象万千,其内分布着野生高等植物1956种。这样,就为各类动物提供了广泛的食物来源和优良的栖息场所,形成类目众多动物的生活、繁衍基地。②保护区周围地区人类活动日趋频繁,土地开发愈演愈热,使鼎湖山保护区成为动物的“安全岛”。尤其是鸟类的种类与数量逐年增多,1980年以前只有177种,现在已增加到196种。③由于鼎湖山处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过度地带,热带和亚热带的种类都能在这里繁衍生息,因此,这里汇聚的物种较多,兽类如,红颊獴、棕果蝠等是热带类型,而穿山甲、小灵猫、果子狸等则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种类。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首先,由于鼎湖山的大型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体型较大,且多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建保护区以前,一直遭到狩猎破坏,种类和数量都大受影响,而且鼎湖山的面积较小,不能满足大型动物对活动范围的需要,所以鼎湖山的大型动物数量较少;其次,鼎湖山地区的动物物种编目工作尚未完成,现己知的物种主要集中在昆虫纲等两、三个类群内,对其他类群则知之甚少,即使在昆虫纲,也只调查了34目中的8个目,而蛛形纲作为动物界第二大纲,才记录了59种且分布于39个科之中。因此,鼎湖山仍有大量的动物种类有待发现。

3 鼎湖山动物的区系特征

3.1 原始物种较多

由于鼎湖山地区在各个地质年代中环境都比较稳定,因此保存了大量原始的物种,如原尾虫、石蚋等。两栖类由于仍未能脱离水生生活,还不算真正的陆生动物,但它是能在陆地生活的最早的脊椎动物,代表了生命由水生至陆生的过程,在生物进化史上有重要意义。鼎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21

湖山现有无尾类和有尾类两栖动物共2目7科12种,尤其具有意义的是1978年和1984年两次采到双带鱼螈活体(秦耀亮,1985)。因为鱼石螈是最原始的两栖类动物,所以,这可以充分地证明鼎湖山动物分化发展的历史悠久,以致形成现在的多样性格局。

3.2 热带亚热带种类占优势

鼎湖山的动物区系具有热带、亚热带特色。以鸟类为例,其种类的20.7%为广布种,5.4%为古北种,而东洋界种类达74%(廖维平,1982)。另外,己知的85.9%的蝽科昆虫、90%左右的果蝇都属热带、亚热带种类(陈振耀,1986;彭统序等,1990)。但总体上来说,鼎湖山的动物区系偏向亚热带性,如兽类,典型的热带兽类只有红颊獴、棕果蝠等个别种类,绝大多数是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种类,象穿山甲、鼬獾、小灵猫、果子狸、赤麂、豪猪、板齿鼠、黄毛鼠等(蒋志刚等,1997;刘振河,1982;周宇垣等,1981)。

4 鼎湖山动物的生态分布

由于生物对栖息环境的特殊要求,因此即使是同一类动物,它们的生活环境也可能相距甚远。现将本区的自然环境大略分为几类并简单介绍其中的动物类群。

4.1 低山沟谷天然林区

植被类型为沟谷雨林、常绿阔叶林。在这里,无论是植物种类,还是其群落层次结构都表现出高度的多样化,尤其是木本植物所占的比例高达50%,冠层重叠,树上有树,树上有藤,藤上有藤,附生植物遍布,四季花果不断。同时,由于林冠的盖幕作用,使林内湿度大,温差较小。如此优良的栖息环境自然具有丰富的动物群落。常见的鸟兽有大拟啄木鸟、黑喉噪鹛、白鹇、棕颈钩嘴鹛、黑领噪鹛、黑脸噪鹛、画眉、穿山甲、小灵猫、白腹巨鼠、针毛鼠、鼬獾、红颊獴、果子狸、豹猫、鬣羚等;爬行类的环纹游蛇、广东金龟、繁花蛇和紫沙蛇及两栖类的棘胸蛙等也较常见。其中许多种类,如穿山甲、鼬獾、小灵猫、果子狸、大拟啄木鸟、黑喉噪鹛等为热带亚热带特有种,这与此区植被的热带亚热带特色是相适的。4.2 丘陵山地次生林区

以针阔叶树种混生为特征,属针阔叶混交林,也包括一些人工植被带。该区原有的天然林被破坏后,种植了马尾松等树种,由于封山育林,随着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松林中出现了大量阔叶树,以致形成现在的林地格局。因为植物种类较少,结构简单,盖幕作用弱,林内环境特点是光强、高温、低湿,气候变化大。所以这里的动物种类较少,相对单一,以草食和杂食性物种为主。其中以社鼠数量占优;偶碲目的赤麂数量也比较多;常见的鸟类以喜阳、适于在稀疏林地活动的为主,如红耳鹎、白头鹎、白喉红臀鹎、棕背伯劳、红嘴蓝鹊、褐翅鸦鹃、小鸦鹃、白眶雀鹛、灰喉山椒鸟等;爬行类有鬣蜥、灰鼠蛇和滑鼠蛇等。

4.3 保护区外围农耕区

包括保护区外围残次林木区和广阔的农业耕作区。这里的自然景观和植被单纯,农业活动频繁,完全体现了人类干扰下形成的动物群落模式。哺乳动物以鼠类为主,其中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常见的鸟类都与渔业关系密切,如鹭科、翠鸟科及秧鸡科、鸠鸽科、椋鸟科等;爬行类以渔游蛇、草游蛇、滑鼠蛇和眼镜蛇为多;而在农田、沟渠、池塘中则活跃着虎纹蛙、泽蛙、沼蛙和黑眶蟾蜍等常见的两栖类动物。

4.4 山地山顶灌木草丛区

指一些地势较高,土层浅薄,常有岩石碎块分布,以灌木草丛植被为主的区域。这里地

22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形开阔,光照充足,多云雾,气候温凉多湿。由于食物来源少,又缺乏合适的栖息环境,再加上气温常年要比其他区域低6℃左右,所以动物种类很少,偶尔可见赤麂、小灵猫、针毛鼠等兽类;有一些小型鸟类,如灰头鹪莺、栗头凤鹛、金翅和红头山雀等也会在此地活动。

5 鼎湖山动物类群的变化

据邻近七星岩地区化石研究的结果,更新世时期此地区的哺乳动物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其中包括著名的大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犀、中国貘、熊等,但经过数百万年,到20世纪50年代,这些动物都已绝迹,只有华南虎、猴类、各种鹿科动物继续在此生活(蒋志刚等,1997;刘振河,1982;周宇垣等,1981)。然而近50年来,人类干扰的加剧更加速了本地区动物类群的变化。以鸟类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初常见的绿背金鸠、星头啄木鸟等近几年来己不再发现;60年代曾采获标本或有记录的朱背啄木花鸟、红尾水鸲、丘鹬和骨顶鸡等近年来己经罕见;但原来在该地区未有记录的绿鹭、黑鸠、凤头鹃隼、凤头鹰等在这几年均采获标本(廖维平,1982)。不过,总的变化趋势是大多数动物,尤其是中、大型兽类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减少甚至消亡了。

鼎湖山动物类群的兴衰、演替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地质环境的变化,因为一直到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南岭一带仍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即处于热带的气候环境之中。但随着欧亚大陆北漂,气候偏寒,亚热带区系的动物类群逐渐在此地占优势地位。这点,无论是从森林植被类型还是从各种动物类群的种类组成都可以明显表现出来。其次,由于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达,己对大气、土壤、水体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一些适应性比较差的动物类群纷纷灭绝,而一些对生活环境要求不严的动物却繁盛起来。例如,近年来,在其他哺乳类动物纷纷减少的情况下,鼎湖山啮齿类的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等的数量却大量增加,给农林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再次,人们直接作用造成了某些动物种类及数量的急剧变化。其中可包括三方面:第一,对植被类型的改造,如原来的阔叶林被采伐代以针叶林或经济林,使原来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活的物种减少。第二,旅游区人们游览活动的足迹所至或烧香拜佛产生的烟雾对许多动物有驱避作用,使之迁移原栖息地直至绝迹。第三,人们目无法纪地乱捕滥猎造成了多种大、中型兽类覆灭的命运。据粗略统计,仅文化大革命期间,本区的珍稀动物——鬣羚3头、赤麂100头以上、果子狸200头以上遭到猎杀。还有许多专门捕捉穿山甲、大头平胸龟、中华鳖、棘胸蛙、白鹇的猎人,经他们多年跟踪追击,保护区内的珍贵动物及主要经济动物数量大量减少(蒋志刚等,1997;刘振河,1982;周宇垣等,1981),由于生物链的作用,这些中间物种的损失使鼎湖山动物资源的多样性面临严峻的考验。现在,保护区的地位已重新确立并得以加强,多种动物的种群数量逐渐上升,如白鹇已接近恢复其自然种群。

6 鼎湖山动物多样性的保护

鼎湖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半沙漠地带上的一块绿洲,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其中生活着许多特异性的物种。同时,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鼎湖山一带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温湿的气候环境中,成为喜温喜湿的节肢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进化发展的中心之一。保存这里的动物资源库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动物演化规律和进行机制的了解作出重要贡献。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23

为了有效地保护鼎湖山这个宝贵的动物种质资源库,现提出以下几条保护措施:

6.1 加强保护区建设

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考虑扩大现有的自然保护区范围。众所周知,生境破碎化是当今世界威胁物种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各生境斑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斑块的面积越来越小,一旦物种在局部斑块灭绝,仅靠个体在斑块间自由迁徒,很难恢复重建种群(吴厚水等,1982)。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本来面积狭小,周围农业生产及其他各种经济活动却日益加剧,不用说大、中型兽类越来越缺乏回旋余地,一些小型动物也有在人类活动影响的重压下消亡的趋势。因此扩大保护区的范围已迫在眉睫。可考虑选择与鼎湖山环境条件近似的南昆山、坪天嶂、多禽嶂等地作为鼎湖山动物类群的辅助观察点,建立保护区之间的生境走廊,减少破碎效应,以弥补鼎湖山保护区面积狭小的不足。

6.2开展研究

在全面建立鼎湖山动物资源现状的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濒危种、稀有种、经济种、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关键种的生物学、种群生殖、种群遗传结构等的研究。这样,就能及时保存某些濒临灭绝的种质资源,同时积极开展濒危种、经济种的人工繁育工作,补充其自然种群数量的不足,增强其繁衍能力,还可满足人们对其制品的需求,减少滥捕现象。这项工作有成功的先例:白鹇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被誉为广东的省鸟,由于遭到大肆捕杀,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于是从1987年开始,经过8年的观察研究,终于成功地研究出了一套规范化的养殖技术,缓解了人类对野生白鹇资源的压力。

6.3 强化、完善动物保护法规

《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法律依据。依法行事,结合惩罚性措施迫使人们停止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是见效较快的保护行为。可以通过建立森林警察队伍,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各种人类活动,除经有关部门批准外严禁任何人进入核心区,一旦发现有违法的狩猎活动就进行严历打击,这样才能保持保护区的原始风貌及其中动物资源多样性的长盛不衰。

6.4 广泛开展公众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

公众教育是野生动物管理学的内容之一,因为只有得到公众的理解和配合,改造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控制狩猎量等管理措施才能得以完全实施。同时,目前保护区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缺乏、资金紧张的情况,完全靠强制性措施约束人们的的狩猎行为,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具体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准确、生动地宣传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向公众普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还可利用旅游区的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旅游服务,如制作有动物特色的纪念品、与动物保护有关的声像制品等。要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公众主动地接受动物保护教育。

22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陈振耀.1986.鼎湖山蝽科昆虫及其区系.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4:73~78

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主编.1997.保护生物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廖崇惠等.1989.鼎湖山森林土壤动物研究1:区系组成及其特征.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5:83~96

廖维平.1982.鼎湖山鸟类调查.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1:209~230

李耀泉等.1984.鼎湖山常见昆虫调查初报.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2:69~81

刘振河.1982.鼎湖山兽类调查.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1:201~208

彭统序等.1990.鼎湖山果蝇之研究Ⅱ:果蝇的种类构成和主要类群的季节数量消长.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6:61~74

秦耀亮.1985.鼎湖山发现双鱼螈(简报).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3:96

吴厚水等.1982.鼎湖山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动态分析.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1:1~10

周放.1986.鼎湖山森林繁殖鸟类群落的研究.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4:79~92

周宇垣等.1981.鼎湖山地区的陆栖脊椎动物.见廖翔华(主编).广东省动物学论文集.广州:广东省动物学会,48~60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of Fauna in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Xu Guoliang Huang Zhongliang Ouyan Xuejun

(Dinghushan Arboretum,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Zhaoqing, Guangdong, 526070)

Abstract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is a green pearl at the Tropic of Cancer with various vegetation types distributing from tropics to subtropics. Based on long and intermittent investigation, it is clear that the fauna diversity is rich in Dinghushan. There are 38 species of mammals, 117 species of butterflies and more than 170 species of birds. Adapting to the habits, fauna community structure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The creatures are of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s or subtropics. The communities of animals change continually due to the disturbance from human being.

Some vertebrates have been extinct or endangered. So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critical methods to protect the rich resource of fauna in Dinghushan.

Key words DHSBR, Fauna diversity Composition change, Conserv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