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台市地震环境评定与抗震防灾对策

烟台市地震环境评定与抗震防灾对策

烟台市地震环境评定与抗震防灾对策
烟台市地震环境评定与抗震防灾对策

第11卷 第4期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V o l

.11, N o .42000年12月

Journal of Geo logical H azards and Environm ent P reservati on

D ecem ber 2000

文章编号: 1006-4362(2000)04-0292-06

收稿日期: 2000209227

注:第四作者原为烟台大学土木工程系96122班学生,现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烟台市地震环境评定与抗震防灾对策

李相然3 姚志祥33 王银龙333 李秀领3

(3烟台大学土木工程系,烟台 264635)(3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 210093)

(333内蒙古莫尔道嘎林业局基建科,莫尔道嘎 022150)

摘要: 分析了烟台市区的地震环境特点和地震活动态势,研究了烟台市区抗震防灾的现状与问题,并

提出抗震防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地震环境;地震环境评定;抗震防灾;烟台市区中图分类号: P 642.2;P 315.2;X 142 文献标识码: A

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北部黄海之滨,是一座轻工、海港、旅游城市,是国务院指定的首批14个沿海城市之一。近年来,经济与工程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实力进入全国50强行列。然而,对烟台市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使烟台市遭受破坏性影响的地震可能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针对烟台市区地震地质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了烟台市区地震地质环境主要特点,研究其地震活动态势,提出抗震防灾的对策与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烟台市地震环境特点

1.1 地震活动性受山东及邻区发震构造的制约

烟台市区的地震活动性受山东省及邻近地区发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所制约。山东省地震地质构造具有以断裂运动为主的断块构造特征,主要断裂沿N E 向和NWW 向展布,其中以N E 向的沂沭断裂

为最大,它把山东省分为鲁东和鲁西两个区域,是郯庐大断裂的一部分。烟台市区的大地构造属于华北地台中沂沭断裂带东侧鲁东断块中次一级构造单元,包括胶东隆起、文荣隆起、胶莱台陷、牟平2即墨断裂及黄县新断裂。该断块的地质特点是长期稳定抬升,基底完整,缺陷盖层,地壳厚度匀称(30~36

km ),断裂较发育,并有长期活动,主要断裂方向为N E 向及NWW 向两组,都为壳内断裂,规模中等,

决定了该区的地震同山东省其他地区地震一样,均为壳内浅源构造地震[1]。

1.2 地震的发生与断裂活动关系密切

烟台市区地震的发生与断裂活动有着直接关系,震中分布呈带状,与活动构造相一致。烟台市区断裂构造发育,由于处于近海地带,第四系发育,致使一些断裂构造出露不齐全,研究程度不高。烟台市区附近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地区(图1):

(1)蓬莱2龙口沿海地震区:该区是北林院2下朱

潘断裂(玲珑断裂)、林家庄2上庄断裂(丰仪断裂)与NWW 向蓬莱2威海断裂带交汇处(图2),这三组不同方向的断裂于区内相汇,且都处在程度不同的活动当中,加之黄县盆地差异运动的汇合,使该区是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集中发生区。历史记载有感地震154次,其中1970年至今70余次,仅1976年3月29日至30日,共发震560余次,有感地震一般震级

为3~4级,5级以上的有2次。该区为活动构造交汇处,是地震强烈活动的地区,而且地震频度高,震级不断增加。

图1 胶东半岛地震带及地震危险区划分图

F ig .1 Earthquake zone and seis m ic zoning m ap in J iaodong

peninsula

11地震危险区、震级;21断层;311970~1987年3

~1987年5

(2)威海西北海域地震区:该区位于威海西北近

海域,在烟台市东北边缘,金牛山断裂、即墨2莱山断

裂、下雨村2王格庄断裂等向北及北东延入海域,与NW 向断裂交汇(图2),交汇处及其周围成为地震集中发生区。历史记载,共发生有感地震75次,其中1970年以来发生14次,4级以上地震共3次。

(3)乳山、牟平间巫山地震区:该区位于乳山、牟

平交界地带,在市区以南,属于牟平2即墨断裂带、金牛山断裂带与NWW 向隐伏断裂交汇处(图2),危险区范围200km 2。有记载的地震14次,1970年至今13次,最大震级5.5级,根据卫星照片资料分析,在巫山一带震中附近,存在一条NWW 向隐伏断裂,与金牛山断裂交叉,近几年该处小震活动有所加剧。

2 烟台市地震活动态势分析

2.1 历史地震背景

据历史记载及有关地震台网观测结果表明,烟

台市区附近自1917~1963年共发生有感地震100余次,震级在3~5级之间。从公元495~1986年,陆地及近海发生4级以上地震13次,其中4~4.7

图2 胶东半岛东部断裂分布略图

F ig .2 Sketch m ap of Eastern fractures in J iaodong peninsula

①1黄县断裂;②1玲珑断裂;③1丰仪断裂;④1紫现头断裂;⑤1亭口八角断裂;⑥1吴阳泉西林断裂;⑦1福山断裂;⑧1芝罘大疃蓬莱断裂;⑨1威海长岛断裂;βκ1桃村东陡山断裂;βλ1郭城即墨断裂;βμ1朱吴店集断裂;βν1海阳青岛断裂;βο1金牛山断裂;βπ1老母猪河断裂;βθ1俚岛港西断裂

3

92第11卷 第4期李相然、姚志祥、王银龙等:烟台市地震环境评定与抗震防灾对策

8次,5~5.5级3次,6级3次,震中烈度V~V II度之间。历史上的中强地震如表1所示。

表1 烟台市区附近历史记载的中强地震

T able1 M iddle2strong earthquakes of h isto rical reco rded near the dow n2tow n of Yantai city

时 间(年1月1日)地 点

震 级

(级)

相隔时间

(年)

构 造 位 置

495.3.31福山吴阳泉5.5吴阳泉近E W向断裂

1046.4.18蓬莱海滨5.0551蓬莱2威海断裂与北林院2下朱潘断裂交汇处

1548.9.13蓬莱近海6.0502同上

1939.1.18乳山5.5391金牛山断裂与NWW向隐伏断裂交汇点附近

1948.5.23威海海中6.09蓬莱2威海断裂带与NW及NN E向断裂交汇处

自1969年7月18日渤海大地震发生后,陆地及近海海域地震活动频繁,小震活动进入一个高潮,不仅频度高,而且震级在3级以上的也越来越多。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前,长岛县的黑山岛、砣矶岛两次小震群达800余次,最大震级为3级,同一时间内发生3级地震多次。本区自

1970~1987年,发生2.8级以上有感地震86次,地震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

2.2 现代构造活动特点

烟台市区附近地震发生与断裂活动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两组活动断裂交汇部位及差异性活动区,是孕育和发震的主要地区(表1)。烟台市以西的沂沭断裂带是现代主要活动带,也是未来发生7~8级地震的危险区;北部的NW向蓬莱2威海断裂带是新生代以来活动性很强的大断裂带,也是未来发生6~7级地震的危险区;市区附近的N E向牟平2即墨断裂带和玲珑、丰仪店断裂束是未来发生小于6级地震的地带(图3)。

2.3 地震危险性分析

根据专家预测,从1988~2000年前后,我国和全球可能处于地震活跃期,在此阶段,地震的频度和强度会比较高。由于胶东断块的边界条件、地壳结构和断裂划分性强,部分断裂推测已达硅镁层及上地幔,断块内部被构造切割较破碎,块体之间以滑动或振动进行能量的均衡、释放是比较容易的,不易积累大量能量,加之区内继承性差异运动,使本地区孕育地震(M s>7)的条件不复存在,但根据地震站资料,烟台市区附近处于中强地震活动期,地震活动频度高,地震强度小,有感范围广[2]。

图3 烟台市区附近活动断裂分布图

F ig.3 D istributi on of active faults near the dow n2tow n

of Yantai city

11温泉;21中生代陆相盆地;31中生代花岗岩及前古生代地层; 41活动断裂及编号;51推测断裂及编号

烟台市区位于胶东断块的北缘,西北为蓬莱、龙口沿海地震危险区,东部有威海西北海域,东南有巫山地震危险区(参见图1),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影响市区的地震烈度为V III度,1948年威海6级地震影响区内的烈度为V I度,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影响区内的烈度为V I度,1976年中国地震烈度图圈定烟台市区的基本烈度为V II度。烟台市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是考虑市区周围200~300km内的地震地质环境和本地区的地震动衰减规律,用概率的方法估计遭受地震动影响的可能性大小。分析结果表明,烟台市区在50年内遭受大体上相当于和超过地震烈度为V II度影响的概率是10%。

3 烟台市区抗震防灾现状与问题烟台市区的大地构造属胶东地盾、胶北隆起的北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粉子山群变质岩分布区,地形比较复杂。东南、西部环山,而北面临海,呈簸箕状,南部山地海拔200~400m之间。由南向北,由基岩外露到黄土台地、冲积、海积平原逐渐过渡,坡度陡降,大部分市区海拔不到6m,有不少地

492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0年

段是建于近年人工填海的滩涂上。市区海岸线长达102.5km,沿海还有众多岛屿和陆连岛(芝罘岛)。

烟台市是一座历史古城,旧的未经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占相当比例。自1978年至1984年底,国家共拨款1040万元,另加部分自筹,共加固各类建筑物1.5×106m2,相当于应加固面积的87%,对生命线工程(海运工程、公路工程、供水工程、通讯设施、粮食、医药、消防等单位)、重点及要害单位的建筑物(办公、学校、住宅楼、影剧院、工厂等)以及各类构筑物(全部烟囱、水塔、堤坝和部分挡土墙等)都已基本加固完毕。自1978年以来,市区已修建的各类建筑物大体上已按基本烈度V II度的抗震要求予以设防。

以上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但是,烟台市是一座海滨平原山地型城市,软土、砂土液化、陡坡等不利因素很多,又是一座古城,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不利抗震因素,不容易在短期内彻底消除,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最大的旧城区,还存在为数不少的抗震能力极差的旧房,街道狭窄,当遭遇V II度以上地震影响时,可能造成道路堵塞,使抢险、救灾、消防车辆无法通过,疏散、救援工作困难,有的新住宅区乱建围墙、小棚,也会使救援车辆无法接近。

(2)市区内尚存有地震时可能发生爆炸、火灾、毒品外溢等工商业单位,其建筑或设备不易加固,加之遍布全区各家各户的煤气、炉灶等都可能在地震时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

(3)地下供水管线抗震能力差,当遭遇V II度地震影响时,将会使50%的老城区断水,加重地震灾害。

(4)门楼水库大坝,抗震能力极差,是一个重大的次生灾害源。V II度地震时可能渗流甚至溃坝,数亿立方米的洪水将淹没福山区、开发区及芝罘西郊工业区,并使铁路及西向公路网陷入瘫痪,中断全市50%的供水。

(5)人民群众抗震防灾的知识不足,缺乏组织和必要的普及教育,地震时可能引起惊慌、混乱等社会影响和人为的损失。

从以上叙述可看出,烟台市区从城市整体抗震能力看,尚存许多严重不足,当遭遇较强烈地震袭击时,仍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因此,烟台市区的工程地震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4 烟台市区抗震防灾的对策与建议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国家之一,历史上多次发生强烈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城市地震灾害更是惨重,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12万人,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1999年台湾大地震,云南丽江地震,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这充分暴露了现代城市抗震防灾方面的不足,加快对城市震害规律的研究也日益提到日程上来了。针对烟台市的地震环境状况,烟台市区抗震防灾的对策与建议如下:

4.1 做好震害预测与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整体抗震防灾能力

做好地震预报,以确定未来面临地震的危险区、危险程度及最大强度,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综合估计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此来寻找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隐患。由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及建筑物密度和类型、质量、建筑年代、人口密度、工商业、固定资产等的不同,各地区的地震动强烈程度和地震动特征以及震害程度都有所差异,为全面分析评价各场地的地震影响,在对市区的地震地质构造、规模、活动性,市区基岩埋深,土质分类、特性及砂土可能液化的区域,地形地貌组成,地下水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科学地估计地震影响及危害程度,制定抗震防灾规划才能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系统的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力量,采取合理、可行的对策,尽可能地减轻地震灾害[3,4]。

烟台市区遭遇地震时建筑物和各项工程设施的破坏,是烟台市地震原生灾害的主要形态;可能出现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及有毒物质的散溢,是烟台市地震次生灾害的主要形态;给水管网抗震能力差,而震后市区供水能力差是延缓救援速度和加重灾害程度的严重因素;轻工业、交通运输的停顿,是对烟台市地震后经济冲击的主要原因;位于市区上游的门楼水库,是一个严重的潜在次生灾害源,万一溃坝,它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达数十倍于市区各种灾害的总和。

为此,编制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提出全面提高城市抗御地震能力的中长期规划,制定临震前后的反应计划,对综合提高城市整体防灾能力有重要意

592

第11卷 第4期李相然、姚志祥、王银龙等:烟台市地震环境评定与抗震防灾对策

义。

4.2 城市规划应按抗震防灾要求做好城市空间布局

在城市规划的同时应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国家建设部关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地震烈度 度和 度以上地区的城市,都要分门别类编制和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这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在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时,应根据地震地质资料和城区场地特征范围,将土地利用分为有利建筑抗震区、不利建筑抗震区、不易建筑抗震区。根据“震害分析”及有关资料,对城区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评价,找出抗震防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工程抗震的具体措施[5,6]。

首先,确定规划区地震影响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虽然烟台市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 II度,但在规划时,应根据地质构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工程重要程度等的不一致,可以出现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

其次,要按照地震影响强弱程度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因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场地条件在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袭击下,烟台市区各个地点的地震影响强弱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对城市规划的合理布置有重要意义。烟台市区沿海的太平湾一带为近年人工填海地基;沿夹河及市区大海阳路、西南河路、解放路等处,潜伏着古河道的带状区域;沿山麓一带地形起伏,陡峭的边坡和山崖可能存在地震动时边坡失稳的因素;西沙旺西北部是地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较高的地面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将不利于工程抗震,较长的卓越周期,与某些工业厂房框架、设施、管线的自振周期可能相近;地下水埋深较浅,存在砂土液化区。因此,对上述区域都要增加一定的工作内容和投资,才能保证它们地震时的安全。对场地可能液化的地段,可规划为绿化区域和其他非重要建设项目使用。

第三,生命线工程不仅应有较高的设防标准,还应有适宜的位置。正确地说“生命线”系统,是指以下4种网络系统:

陆海空的交通运输系统:通过公路、铁路、水路、航线多渠道、多方向转移人员和物资等。

水的供给和排放处理系统:上水道、下水道、城市河流等水的蓄积、处理、压送或自流等。

能源供给系统:连续供应电力、城市煤气以及其他燃料、蒸汽和冷气等的动力源、光源、热源。

信息系统:通过电话、电报、邮递、报纸、广播、电视等交换、传送和广播信息。

这些就是震灾期间保障整个城市人民正常生活、生产的生命线系统。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能力,对整个城市的抗御地震能力的大小和地震灾害的轻重关系重大,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一辆车穿过市区需六七个小时,而震前仅需半小时,这严重影响了救灾工作的进度。桥梁是交通运输系统的枢纽工程,是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在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时,4条主要公路有3条严重破坏,6条铁路线均遭严重破坏。公路的震害特征主要是桥梁的破坏和路面的沉陷。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救援物资运不来,严重影响了震后救援工作的进度,加剧了地震灾害。在地震中有效保障水的供给对减灾是非常有效的,否则,后果是很严重的,如1923年关东地震时,由于给水管网被震断,人们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大火烧了3天。地震时迅速切断城市煤气等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它们将成为严重的次生灾害源,而保证灾区信息系统的畅通,是决策部门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保障。

烟台市区的生命线工程还存在许多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城市规划时,生命线工程不仅应有较高的设防标准,还需有适宜的位置,以减轻地震时生命线工程的破坏,保障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震后抢险救灾和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的顺利进行。4.3 城市建设时做好工程抗震工作,防止地震时建筑物倒塌

根据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分析,有95%以上的伤亡是因建筑物倒塌造成的,而造成倒塌的因素又有三个:建筑物的类别、设计和施工质量、建筑物的位置,在这三个方面不符合抗震的要求时,则房屋和工程设施就易倒塌。因此,城市建设时做好工程抗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建筑震时倒塌,应做好建筑物地基处理,建筑物平、立面布置,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做好抗震加固工作,对新建工程按标准抗震设防。要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得以贯彻实施,其主要工作应当放在原有工程的抗震加固和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上,尤其应当放在新建

692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0年

工程的抗震设防上,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由量变到质变,一个抗震防灾的设防城市就建设起来了。4.4 运用系统思想指导城市抗震防灾

从抗震防灾的角度看,一座城市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联系;人口密度、结构和分布状况;交通、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工业厂矿性质、生产能力;学校、科研和文化领域;行政机构及管辖范围等等,都是构成城市的各个因素和部分。这些众多的因素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另一方面,抗震防灾涉及面广,城市一旦遭受地震袭击,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对于减轻地震灾害的两个重要环节——地震可能导致灾害的估计和选择抗震防灾方案和措施,都必须强调全局,强调整体,强调互相联系的分析和处理有关问

题,必须统览全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需要,借助运筹方法,以寻求现有认识和目前条件下的最佳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相然1胶东半岛地震态势与对策研究[J ]1地质灾害与环境

保护.1998,(2):1-61

[2] 烟台市抗震防灾委员会1烟台市抗震防灾规划[R ]119951121[3] 刘锡荟1地震环境评定与土地利用规划[J ]1工程抗震,1998,

(2):42-461

[4] 钮泽蓁1乡村建设抗震对策[J ]1工程抗震,1998,(2):35-381

[5] Ch ristopher A .D am age esti m ates as a basis fo r urban earth 2

quake disaster po licy and p lanning [M ]1P roceeding U S 2Japan U rban Earthquake H azard 11986,225-2321

[6] W alter W .H ays A ssessing the earthquake hazards of urban

areas [J ]1Earthquakes &V o lcanoes ,1988,20(6):208-2121

ASSESS M ENT OF SE IS M ENV IRON M ENT AND

COUNTER M EASURES OF SE IS M RESISTANCE AND

D ISASTER RED UCT I ON IN YANTA I C IT Y

L I X iang 2ran 3 YAO Zh i 2x iang 33 W AN G Y in 2long

3

33

 L I X iu 2ling 3

(3D epartm ent of C ivil Engineering ,Yantai U niversity ,Yantai 264635,Ch ina )(33D epartm ent of Earth Science ,N anjing U niversity ,N anjing 210093,Ch ina )

(333Cap ital Constructi on Secti on of Fo restry O ffice in M oerdaoga ,N ei m enggu 022150,Ch ina )

Abstract : Seis m environm 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 m ic activity situati on in Yantai city are analysed ,P resent situati on and p roblem s of seis m resistance and disaster reducti on (SRDR )in dow ntow n area of Yantai city are studied ,and counter m easures and suggesti ons of SRDR are also p ropo sed in the thesis

.Key words : Seis m environm ent ;Seis m environm ental assess m ent ;Seis m resistance and disaster reducti on ;Yantai city 作者简介: 李相然(1963— ),男。博士,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现任职于烟台大学土木工程系。已出版著作2部,参编教材、著作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8篇。

7

92第11卷 第4期李相然、姚志祥、王银龙等:烟台市地震环境评定与抗震防灾对策

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明山区实验小学 2011年3月

明山区实验小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为大力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增强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根据市、区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防震减灾教育进校园活动,努力创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学校。 一、充分认识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明山区实验小学成立于2006年1月,分主校和分校两个校区。主校系原塔东小学,教学楼使用近20年;分校系原胜利小学,教学楼使用30多年,系C级危楼。因此,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震时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采取有力措施,把提升师生应对地震灾害能力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抗震减灾教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障发展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师生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把防震减灾教育工作抓实抓好。 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防震减灾科普氛围,努力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安全意识,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原则是: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坚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主动、慎重、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教育,通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师生防震减灾公共安全意识,全面加强师生地震科学素质教育,为进一步促进我校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措施 1、成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兼职的防震减灾教师,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安排教学不少于2课时,并作为班级考核内容。 2、编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编制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程序,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4、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的内容列入课外活动计划,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班主任定期召开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主题班会或者讨论会,解决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班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五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防震减灾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听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 5、在校园网络、校报开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专页、专栏;校园内设置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通过组织科普讲座、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演讲或报告会、墙报、手抄报、黑板报、书画展览、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防震减灾课教学设计(正稿)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 ——“防震减灾”活动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学生对发生地震后如何自我防护的意识较淡薄,因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首先采用播放地震纪实视频营造气氛设定情境,提出如何守护自己生命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把收集的地震知识资料进行交流,懂得用地震前的防震知识来守护生命。然后通过讲述案例故事,让学生知道如何及时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拯救别人的生命。让学生在场景感受中,辨别出地震时一些错误的避险防护,讨论正确的防护做法,并通过现场防震避险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最后环节设计了知识竞答加深学生对“防震减灾”主题的深刻理解,更加珍爱生命! 【活动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3、让学生观看防震减灾课件,了解自救方法。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使学生知道在地震灾害中如何紧急避险,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更加地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增强学生对地震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救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搜集一些地震知识图片、地震时的避险措施制成课件。搜集地震后自救和互救的成功案例。 2.有关地震的视频,防震科普片。 3.教室、家庭平面图。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谈话:观看地震视频,感受地震的可怕。 (一)播放《唐山大地震》视频片断。 师: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片断。 (二)师谈话激趣。 师: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片段,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列举历史上几次大地震的危害。 1.唐山大地震 师:就是这次地震,造成了24万人遇难…… 2.汶川大地震 师:20XX年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 3.中国百年大地震。 师:看,近一百年来,中国就发生过这么多地震。 师:地震是可怕的,带来的伤痛,更是无法用语言所能表达的。但是如果我们懂得一些防震减灾的知识,相信就会减少伤亡,降低伤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地震来临时,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防震减灾自救的知识,用知识来守护

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内容介绍>> 1.地震的前兆 (1)井或泉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 (2)动物行为异常 多次震例表明,某些动物可能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 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 并不是说动物有反常表现就一定是地震前兆,所以,我们发现异常后不要慌张,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以便作出正确判断。 (3)地声与地光 地声与地光,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往往在大震快要来临时,匆匆跑来向人们发出警报。 地声的特点 ——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有时也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 ——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等。 地光的特点 ——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状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 ——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 2.利用预警时间紧急避震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然很短,但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阶段: ——地面上下颠动(先颠),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现象出现; ——地面大幅度水平晃动(后晃),一般伴有地面旋转、塌陷、喷砂冒水,人有眩晕感; ——房屋倒塌。 也就是说,从地面开始上下颠动到房屋倒塌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称为大震的预警时间。一般大震的预警时间与离震中的距离有关。粗略估计,唐山地震的预警时间约为10~20秒,而汶川地震的预警时间更长。 特别提醒:①不要慌张,一定要听从老师或家长的正确指挥 ②抓紧预警时间,行动迅速,紧急避震 3.应急避震应注意什么 (1)在家里如何紧急避震 ①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②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室内避险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或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牢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65267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 导读:本文是关于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二、灾害来临时如何应对 1、台风避险自救提示 (1)留意气象台的台风预警消息,避免外出,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2)搬移窗台上的花盘或者其它悬挂物品,及时加固室外容易被风吹动的物体;(3)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里游泳或者驾船出海;(4)在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的人员要停止作业,在危险地带工凭借的人员要及时撤离;(5)如果一定要出行,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2、地震自救逃生要点 (1)突发地震,如果在室内,要及时躲到两面随重墙之间,如厨房、厕所等狭小空间,千万不能在窗户、阳台附近停留,不能使用电梯;(2)如果在公共场所,应躲到离自己最近而且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绝对不能停留在高楼下、狭窄的胡同等危险地方;(3)如果房屋倒塌,应待在床下或桌下,要

等到地震停止再移出室外或者等待救援;(4)如果不幸被埋在废墟中,应先清除压在身体腹部以上的物体,保持呼吸畅通,并利用身边的金属、石块等硬物敲击向外界求援。 3、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1)居住在山洪易发区的居民,平时应尽可能学习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随时保持高度警惕;(2)在山区丘陵环境下被洪水围困时,要固守在高地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3)当被洪水困于低洼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通信工具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4、高层建筑火灾 (1)不要乘坐普通电梯,要走消防通道逃生。 遇到高层建筑火灾,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设施逃生,比如乘坐消防电梯,或通过室内防烟楼梯、普通楼梯进行逃生。不能乘坐普通电梯。(2)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向 当着火点在本楼层时,仍应就近向紧急疏散口撤离,若着火点位于上层,要向楼下逃去;若着火点位于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顶平台逃生;若向楼顶平台逃生时发现被火、烟追赶上或向上的通道被封锁时,要果断地改变逃生路线,从另一层楼的安全通道逃生。逃生时要用浸湿的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 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二、地震避险和自救、互救基本常识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损失。地震局的专家详细说明了在各种环境下怎样防护的办法: (一)、地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 (1)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你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居民,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待地震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2)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能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3)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迅速避震。 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在办公桌下面。 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断掉电源,迅速躲到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 (4)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要沉着冷静,特别是断电时,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二)、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尽量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设法逃避险境。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法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DB41∕T 1755-2019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

ICS 91.120.25 P 15 DB41 河南省地方 标 准 DB 41/T 1755—2019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评价规范 2019 - 02 - 13发布 2019 - 05 - 13实施 河南省地 方标准公共服务 平台

DB41/T 1755—2019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评价内容和要求 .................................................................... 1 3.1 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 1 3.2 基础条件与防范措施 ............................................................ 1 3.3 防震减灾知识教育 .............................................................. 2 3.4 应急预案与演练 (2) 4 评价方法 .......................................................................... 2 4.1 评价项目和分值 ................................................................ 2 4.2 评价过程 ...................................................................... 2 4.3 评价结论 ...................................................................... 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分表 (3) 河南省地 方标准 公共服务 平台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4.动物出现异常到发震时间有多长?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防震减灾宣传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地震基本知识 一、地球内部构造及板块运动 1、地球内部构造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图1-1),分为三层: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 图1-1地球内部的构造 2、地球的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板块的成因、运动、演化、物质组成、构造组合、分布和互相关系以及地球动力学等问题的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图1-2地球板块分布示意图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解为若干巨大的刚性板块即岩石圈板块,重力均衡地位于塑性软流圈之上,并在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转动,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离散,或相互汇聚,或相互平移,引起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 二、地震的成因与分类 1、地震的成因 在地壳岩石下面,为厚度不等的软流层,由于软流层的运动而带动地壳的板块运动,板块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的岩石产生错动或断裂,引起地面强烈振动,这种振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 2、 地震的分类 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⑴ 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地球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图1-3 ⑵ 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而引起的。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⑶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⑷ 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图1-3 图1-4 火山地震

安全教育教案防震减灾

二年级安全教育教案——防震减灾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急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二、教学过程: (一)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1、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 2、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救助? 1、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应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越大。此外,外面的人废墟下的声音不容易听见,因此要等到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2、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强拉硬拽。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 (三)地震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 2、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 (四)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三、学生交流了解到的防震知识。 四、小结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灾难。 小学生防震减灾小知识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1.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 简单地说,地震就是地球表层-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灾害。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分成很多小块,小块间相互运动就产生地震。小块运动,一是由于地球在公转的时候引力不同,造成内部岩浆运动,进而影响地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震;另一种是人为造成地壳运动,称为人工地震。 2.地震能预报吗?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准确地预测地震。原因:地震一般发生在地球表面以下10-1000公里处,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能够探测到地球表面以下这么深处地壳运动变化情况。 有时候有人传言,说某时某地会发生地震,我们可以笨脑子想一想:专家都无从预知,民间百姓又何以知道呢? 3.什么是地震谣传? 有时,会有一些关于地震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非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是地震谣传。 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①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暖果树二次开花,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②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③来自海外蛊惑人心的宣传,或别有用心的造谣。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受骗。 4.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①如果传闻中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讲得非常具体,甚至对发震的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等,一定是谣传。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二) 《怎样预防地震灾害》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3.交流。 4.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注: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们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 是,

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2、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 地带 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3、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4、地震各级的感觉: ①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②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③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④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⑤11—12度,毁灭性破坏。 5、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6、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训。 ○不要跳楼 ○要相互关爱 ○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 ○学生要听从指挥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一、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 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 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 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 6.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

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 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 10.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8.9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及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发生8.9级地震。 1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波及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6级。 12.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 13.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2.8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无明显感觉;(2)有感地震:2.8-4.5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破坏性地震:一般4.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4)中强地震:4.5-6.9级的地震;(5)强烈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 1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同,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有关。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一、学校防震知识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1..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2.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3.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4.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二、地震来了怎么办 1.是跑是躲不要犹豫 一次地震,从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经验告诉我们: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的好办法,这处办法尤其适合处在楼房内或人多场所的人。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但是,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遇。 2.采取正确的姿势 躲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会下时,要尽量蜷曲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寻找安全的地方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教室的讲台、书桌下;商场书店的结实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备附近等。 4.震后迅速撤离 地震发生之后,受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一旦震动停止,要马上撤离。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5.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等。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二、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宣传单 一、公众防震知识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2、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2)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3)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4)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二、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求生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1、学校的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3、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5、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卫东区行知小学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xx学校建于1983年3月,占地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余人,在职教职工21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美丽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训, 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的办学方针,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堂普及、活动延伸、科研先导、质量为本”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追求新高度,提高办学水平。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县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 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 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今年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电视网、广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月份在“.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下雨天学校大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 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两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比如,今年月12日我校就邀请了县地震局陈研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精品范文】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1.地震时,人们往往先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A)的到达警告人们尽快做出防备。 A.纵波 B.横波 C.面波 2.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B)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A.玻璃 B.结实 C.塑料 3.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B)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 B.蹲下 C.快跑 4.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

(A)。 A.头部 B.腹部 C.胸部 5.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C)。 A.楼房 B.房屋 C.悬挂物 6.在户外避震应就近选择(B)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堡坎下 B.开阔地 C.广告牌下 7.当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B)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A.布 B.湿毛巾 C.纸

8.地震发生后,应当(C)。 A.传播谣言 B.听信谣言 C.从不同媒介了解地震的情况 9.地震发生时,以下那种手段能有效避免次生灾害发生(A)。 A.切断电源、燃气源、火源 B.切断水源 C.关好门窗 10.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要保护的身体部位是(A)。 A.头部 B.胸部 C.双手 11.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此时应该(B)。 A.使劲跑 B.蹲在地上 C.叫喊 12.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当(A)。 A.走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13.在楼房遇到地震时应该(C)。 A.跳楼 B.躲在窗下 C.用枕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 14.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B)。 A.窗户边 B.课桌下或桌旁 C.过道上 15.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以下最不安全的地方是(C)。 A.床下 B.桌子底下 C.窗子边 16.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