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五)A卷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五)A卷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五)A卷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五)A卷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五)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丫杈(chà)归泊(bó)炽痛(chì)窸窣作响(sū)

B . 佝偻(gōu)肆虐(nǖè)地窖(jiào)巧妙绝伦(jué)

C . 憬悟(jǐng)瞰望(kàn)招徕(lái)吹毛求疵(cī)

D . 嗔视(chēng)沉湎(miǎn)桑梓(zǐ)嫣红姹紫(yān)

2. (2分) (2017七下·丹江口期末)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摇蓝蕴含九曲连环经久不息

B . 一旦竖立一代天骄一抹余辉

C . 翌日斑斓兼容并蓄憨态可掬

D . 演练蛰伏弃荤食蔬锐不可当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他整天心事重重,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

B . 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 .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D .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 (2分)(2018·锦州)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6月10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 . 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C . 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 . 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5. (2分)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②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③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⑤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⑥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 . ①②⑤③④⑥

B . ①②③④⑤⑥

C . ④①②⑤③⑥

D . ④⑥①②⑤③

6. (2分) (2016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B .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是奥地利的茨威格,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C . 《海底两万里》作者是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凡尔纳。

D .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二、说明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7. (15分)(2014·苏州) 阅读《故乡》一文的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

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幺,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1)

少年闰土“见人很怕羞”,为什么“只是小怕我”,而且“小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

二十余年后“我”见到闰土。“很兴奋”,但为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两句中省略号的不同表达作用。

①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②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三、古代诗文 (共3题;共21分)

8. (5分) (2019九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② ,以骥③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选自《墨子》)

【注释】①耕柱子:墨子的门生。②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③骥:好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骥足以策________

②故怒之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没有把别人的病治愈吗?

B . 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C . 难道我没有比别人越来越好吗?

D . 我没有让别人的伤口愈合吗?

(3)子墨子怒耕柱子的原因是“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

(4)读了故事,从耕柱子态度的转变中,你悟出了________ 的道理,在你看来,墨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

9.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梨花?

(2)诗人从颜色和数量变化上写梨花盛衰转变的过程,请举例说明。

10. (6分)阅读诗歌,回答小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对诗句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 . 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杂草。

C . 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 . 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劳作为了获得好的收成。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中,有误的一项是()

A .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后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 .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十分自然恬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 . 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 . 以“衣沾”代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3)填空。

将《饮酒》与《归园田居》比较可知,前者说明________的道理,表现归隐之后悠闲恬静的欢快心情;后者写________的乐趣和________的心情。

(4)本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

四、散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11. (9分)(2017·广东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属与微波,八字不合?

吴昊然

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

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1μm(即10﹣6m)。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奋”。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撞击金属晶格。动能转化为热能,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

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度会令金属hold不住。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

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象。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热量会很快传递给周围的液体。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

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电场强度是不足以击穿空气的。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你在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而非金属勺,微波炉运转时,叉子的尖端部位就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

强。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一个可能是要钱,一个可能是要命。

⑥在此须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汞虽为液态,但也是金属,而且有毒。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气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

(选自《科学Fans》,略有改动)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的标题以拟人和设问的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B . 第①②段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揭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

C . 第⑥段形象地警示读者不能把水银温度计放进微波炉里测温,紧扣中心话题,呼应上文。

D . 本文语言幽默而生动,如“买账”“死对头”“要钱”“要命”,增强了表达效果。

(2)

下列对微波炉里“打火”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微波炉里放入金属后所引起的“打火”,其实是强电场击穿空气后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

B . 如果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发生了“打火”现象,肯定是因为其中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

C . 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实际上就是成功利用了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

D . 微波炉里“打火”现象后果很严重,轻则会使磁控管受损,重则导致火灾事故。

(3)

妈妈想将鲜奶装在不锈钢盘里放进微波炉加热,但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请你结合文中的知识对她说几句话。

五、语言运用 (共2题;共20分)

12. (5分) (2019九上·宁波月考) 班级以“周末补习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

手的身份陈述己方观点。

周末补习利大于弊 VS 周末补习弊大于利

要求: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13. (15分)学习了本文后,大家都被牧羊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班委会决定召开以“感动时代”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激情开场白】请你为这次主题写一个开场白。

(2)【榜样的力量】当今社会,涌现了许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范。他们在平凡中铸就着不平凡,在普通中彰显着崇高,你了解哪些人物的事迹?请举出一个。

(3)【燃烧青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林俊德院士,临终前曾说:“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我本事有限,但是尽心尽力。”谈谈你应该怎样体现这种“尽心尽力”的精神。

六、写作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7七下·卢龙期末) 请以“最好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提示:“朋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②不要写成诗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6题;共12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二、说明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7、答案:略

三、古代诗文 (共3题;共21分)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四、散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11、答案:略

五、语言运用 (共2题;共20分)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六、写作 (共1题;共5分)

14、答案: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