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文章编号:1006-7639(2004)-03-0059-04

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马兴祥1,2,邓振镛1,魏育国2,朱国庆3,郭江勇4

(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20;2.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肃凉州 733000;

3.定西市气象局,甘肃安定 743000;

4.庆阳市气象局,甘肃西峰 745000)

摘 要:在分析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气候区谷子气候产量模型。确定影响产量形成关键时段的关键气象因素是\10e 积温、8~9月平均气温、7月降水以及海拔高度和投入产出比等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据此划分5个谷子气候生态种植区。并提出提高气候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关键词: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种植区划中图分类号:S162.2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谷子是甘肃主要杂粮品种,具有悠久的种植历

史。谷子具有抗旱耐脊薄、耐盐碱的生物特性。在干旱缺水的甘肃,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以前种植面积较大,90年代略有减少,2000年全省种植面积4.36万hm 2,总产达5670万kg,单产为1305kg /hm 2。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谷子价格凸现,按2003年市场价计,比小麦、玉米高近2倍,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再次引起农民重视,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占了应有地位,种植面积逐步增加。生产实践证明,春夏干旱严重年份,其它作物无法出苗的情况下,谷子遇到少量降水就可出苗,并获得较好产量。同时也是补种救灾的好品种。甘肃自然灾害发生机率最高是干旱,但谷子在干旱发生的年份是受危害程度最低的粮食品种之一,因此,发展谷子生产是一项抗旱减灾的重要措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具有多样性,只有保持种植作物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合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躲避多发的自然灾害,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分析谷子气候生态条件,科学合理安排谷子种植面积,对充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和种植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

1 气候生态适应性

甘肃东西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谷子生育期气候生态条件也不相同。本文选择凉州代表河西绿洲

灌溉区,安定代表陇中半干旱旱作区,西峰代表陇东半湿润旱作区,对谷子气候生态进行分析。1.1 热量对产量的影响

甘肃谷子多以春播为主,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旬出苗,6月中下旬拔节,7月中下旬抽穗开花,9月中下旬成熟,生育期一般在120~150d,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在80~100d 之间。谷子是喜温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据武威农试站多年试验观测,谷子全生育期需\10e 积温1700~2800e 。一般早熟品种需\10e 积温1700~2000e ;中熟品种需\10e 积温2000~2400e ;晚熟品种需\10e 积温2400~2800e ,春播谷子大多数地区以中晚熟品种为主。甘肃热量分布具有垂直差异大的特点,统计甘肃40个县区\10e 积温(2t 10)与海拔高度(')有密切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31,通过0.01信度检验。回归式为:

2t 10=4716.38-1.25'

(1)

计算表明,海拔增高,\10e 积温减少,海拔每增高100m,\10e 积温减少125.0e 。说明低海拔地区积温多,热量充足;高海拔地区积温少,热量条件较差。从谷子所需的热量条件看大多数地区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收稿日期:2004-06-29;改回日期:2004-08-06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西北干旱成因及其应用0(GS012)A45)118)项目资助.作者简介:马兴祥(1955-),男,甘肃古浪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应用气象研究.

第22卷 第3期2004年9月

干 旱 气 象

ARID METEOROLOGY

Vol.22 N O.3Sep,2004

将谷子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农业技术、栽培措施等影响的趋势产量,凉州用滑动平均分解,安定和西峰用多项式分解。

用积分回归分析旬平均气温对凉州、安定,西峰谷子气候产量的影响(图1),3地a(t)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在播种至出苗期,a (t)为负效应,进入5月后气温均为正效应,a(t )变化呈双峰型,第1峰值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3个代表点气温每增加1e ,产量提高46.11~90.65kg/hm 2

。第2峰值出现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气温每增加1e ,产量提高52.21~73.88kg/hm 2。由图1可见,谷子苗期5月和灌浆后期气温呈明显不足。

普查谷子气候产量与旬、月平均气温相关,凉州8月气温通过0.05信度的显著检验,安定、西峰8~9月平均气温通过0.01信度的极显著检验。与积

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图1 旬气温与谷子气候产量积分回归F ig.1 T he integral reg ression between the average temperatur e of ten days and climatic y ield of millet

1.2 水分对产量的影响

甘肃旱作区常因干旱缺水,使小麦、玉米等作物春播后不能正常出苗,而谷子发芽时需要的水量很少,仅需本身重量25%的水分,一般土壤含水量在11%~13%就可出苗,出苗后遇到干旱,土壤含水量在6%的情况下,仍能维持生存,遇雨后还能恢复生长,在生长过程中,蒸腾系数也较其它作物低,比小麦、玉米低26%~47%[1]。

用谷子气候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的旬降水量作积分回归分析(图2),3地a(t )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呈一峰一谷型。正效应峰值出现在6月上旬到7月上旬,降水每增加1m m,气候产量增加9.42~18.72kg/hm 2。负效应极值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水每增加1mm,产量减少11.11~13.23kg /hm 2。从3地降水总的影响趋势看,谷子生育前期

需水较少,中期需水较多,后期需水不多。据研究旱

作谷子一生需水分250~300mm,灌溉地谷子需水分375mm 。其中拔节至抽穗占总耗水量的43.1%,这段时间谷子需水最多,水分对产量影响最敏感[1]。积分回归结果中的正效应时段与谷子耗水量最大时段基本吻合。相关普查3地7月降水均通过0.01信度检验。说明这段时间是谷子需水高峰期和敏感期。

图2 旬降水与谷子气候产量积分回归Fig.2 T he integ ral regression betw een t he aver ag e pr ecipitat ion of ten days and climatic y ield of millet

2 气候产量模型

分析谷子生长关键时段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依据积分回归及相关分析结果,以影响谷子气候产量(Y w)较关键的7月降水(R )、凉州8月平均气

温(t 8),安定和西峰8~9月平均气温(t )为模拟因子,建立谷子气候产量模型

凉州 Y w =-23.35+1.09R +1.03t 8

F=10.26 F >F 0.01

(2)

安定 Y w =-1376.25+10.57R +38.48t

F=18.53 F >F 0.01

(3)西峰 Y w =-197.29+1.61R +23.26t

F=9.23 F >F 0.01

(4)

为比较回归方程中各自变量对气候产量的贡献,求

算偏回归系数:

b =b i (L ij /Lyy )1/2

凉州7月降水偏回归系数为0.21,8月平均气温偏回归系数为0.14。安定7月降水偏回归系数为0.80,8~9月平均气温偏回归系数为0.09。西峰7月降水偏回归系数为0.59,8~9月平均气温偏回归系数为0.41。

偏回归系数的大小说明对产量贡献大小。3地降水比气温对谷子气候产量贡献都大,尤其安定最突出。说明降水对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60 干 旱 气 象

22卷

3 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

3.1 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指标

在选取区划指标时,依据上述分析结果,河西绿洲灌区选取7月降水、8月平均气温;陇中半干旱旱

作区和陇东半湿润旱作区选取7月降水、8~9月平均气温以及年\10e 积温、海拔高度,并考虑最大经济效益,引入生产资料和科技投入与产出比、产量组成区划综合指标体系(表1)。

表1 甘肃谷子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及种植分区

T ab.1 T he integ rated index system of ecoclimate regionalization and planting division for millet in Gansu prov ince

?最适种植区

ò适宜种植区ó次适种植区?可种植区?不宜种植区

t 8(e )>2119~2018~1917~18<17t(e )>16.515.5~16.515.0~15.5<15E t 10(e )2600~2800

2300~26002000~23001700~2000<1700R (m m)河西灌区>50

40~5030~4020~30<20

河东旱作区

>10080~10060~80<60H (m)河西灌区<15001500~17001700~19001900~2100>2100 河东旱作区

<17001700~20002000~2200>2200投入产出比>3.0 2.0~3.0 1.0~2.00.5~1.0<0.5产量

河西灌区

>3500

2500~35001500~25001000~2000<1000(kg/hm 2

)河东旱作区

>2000

1500~2000

500~700

<500

在上述指标中,采用权重系数法综合评价。根据甘肃生产实际和农业生产实践,确定降水(R )的权重系数为0.30,8月平均气温(t 8)或8~9月平均气温(t)取0.20,\10e 积温(E t 10)取0.20,海拔高度(H )取0.15,投入产出比取0.15,考虑到在投入产出比中已用了产量因子,故将产量作为参考指标。用上述综合指标将甘肃谷子划分为5级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图3)

图3 甘肃谷子气候生态区划图

F ig.3 T he ecoclimatic r eg ionalization for planting millet

in Gansu province

3.2 分区述评

最适宜种植区(?):主要包括河西的敦煌、安西、金塔、高台、临泽、民勤等县区,海拔高度<1500

m 。生长期间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能保证谷子正常生长,该区谷子投入产出比> 3.0,产量在3500kg /hm 2以上,是甘肃谷子高产区。由于这里种植其它作物,特别是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超过谷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谷子种植面积。

适宜种植区(ò):这里属温和气候区。主要包括河西灌区的肃州、甘州、金昌、凉州、古浪等地海拔高度在1500~1700m 的地区;河东的景泰、白银、兰州、永登、皋兰、榆中、红古、安定、通渭、陇西、临洮、靖远、会宁、华池、庆阳、合水、西峰、镇原、正宁、

宁县、崇信、崆峒、泾川、灵台、武都、宕昌、成县、文县、礼县等海拔高度<1700m 的地方,谷子生长期间,热量条件好,局地有灌溉条件,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降水相对较多,气候条件对谷子生长适宜。

次适宜种植区(ó):主要包括河西沿祁连山地带的甘州、山丹、永昌古浪、凉州以及和政、临夏、漳县、东乡、安定、临洮等县海拔高度1700~2000m 的地区。这里属温凉气候区,热量不及?、ò区,因海拔较高,谷子灌浆期气温也相对较低,易受早霜冻危害。

可种植区(?):主要包括河西沿祁连山地带的永昌、山丹、民乐等县海拔1900~2100m 的地区;

青藏高原边缘地带的康乐、东乡、广河等县海拔2000~2200m 的地区。这里属温凉气候区,\10e 积温在1700~2000e 之间,无霜期长,谷子生长期较短,产量低而不稳,灌浆期气温不足是影响谷子生长的主要因素,种植风险较大。

不宜种植区(?):包括祁连山区、青藏高原边

613期 马兴祥等:成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缘地带、六盘山地等海拔高度超过2200m的地区。4提高气候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1)充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优势,合理搭配谷子种植,调整好作物种植结构。甘肃是一个干旱发生机率较高的省份,尤其中部旱作区和干旱发生的年份,要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谷子种植比例,发挥谷子耐旱、抗旱能力强的优势,减轻干旱危害,增加农业收入。

(2)适期播种,加强管理。谷子苗期和灌浆后期怕冻,各地要根据当地气候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种植的谷子品种,适时播种,躲避早晚霜冻和灌浆期低温危害。海拔较高地区,选择早熟和中早熟品种种植;后期不宜肥水过多,加强田间管理,提高谷子产量。

(3)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利用市场价格优势,选择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谷子具有多种营养元素供人体需用,对增加营养提高健康水平,改变饮食结构,平衡营养供给十分有利。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谷子市场价格逐步凸现,按2003年市场价,比小麦玉米高近2倍,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和谷子价格优势,种足种好谷子,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邓振镛.干旱地区农业气象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111-115.

Study on Ecoclimatic Applicability and Su itable Planting Division of Millet in Gansu Province

MA Xing-xiang1,2,DENG Zhen-yong1,WEI Yu-guo2,ZHU Guo-qing3,GUO Jiang-yong4

(1.Institute of Arid M eterolo gy,CM A,Lanzhou730020,China;

2.Wuw ei city Agro M eterorolog ical Ex periment Station,L iangzhou733000,Gansu,China;

3.Dingx i M eteoro logical Bureau,Anding743000,G ansu,China;

4.Q ingyang M eteorolog ical Bureau,Xifeng745000,Gansu,China)

Abstract:Based on an analysis of ecoclimatic applicabilit y for millet,t he climatic y ield model w as established in different climatic re-g ion.T he key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ffect ing yield w er e confirmed,which included\10e accumulated temper ature,av erag e temper-atur e fr om A ug to Sep,pr ecipitat ion in July,alt itude,the rate betw een investment and yield and so on.An integrated index system of suitable planting division w as given,and the eco-climatic planting divisio n w as divided into5grades.At the same time,the w ay to enhance ut ilizing efficiency of ecoclimate resources was br ought forward.

Keywords:millet;eco-climate;applicability;planting division

62干旱气象22卷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以新疆温宿县为例 人类活动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与强度,因此温宿县土地生态环境也发生显著变化,总体来说有变好的一方面,也有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现象。目前,对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还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系统的研究。根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切实做好温宿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温宿县土地利用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新疆温宿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东径79°28′-81°28′,北纬40°52′-42°21′之间,北以天山主脊克尔斯克尔为界与昭苏县相依,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两大部分。北部山区具有独特的冰融地貌,冰川伸入峡谷,冰融汇流成河,林木和高山、亚高山草地分布其间,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南部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3.83%,有着不同气候、土壤、生物资源的两片平原—西部库木艾日克河与托什干河冲积平原和东部台兰河与喀拉尤勒滚河洪积平原,是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温宿县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山区气候呈垂直分布,高山寒冷,终年积雪,冰川纵横;中山温带,有云杉、草甸覆盖;平原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温宿县水资源丰富,县境内冰川面积l2l9.68平方千米,总储水量1582.29亿立方米,大小河流43条,总长889千米,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天然水资源储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6.18亿立方米。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冲积扇下部及扇缘地带,有利条件是灌溉水源便利,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相对较细,通透适中,适应发展农业。 温宿县总面积为1420246.16公顷,总人口20.89万人,主要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21个民族,包括1镇9乡和5个国有农场、5个国有牧场、2个国有林场,是个半农半牧县。2000年温宿县农业总产值6.84亿元,粮食总产16.l7万吨,种植业形成了以粮、棉为中心的多元化格局。温宿县是新疆商品粮基地之一,县水稻农场是全国“绿色食品”(优质大米)基地之一。温宿县粮食播种面积18.22千公顷(复播面积3.44千公顷),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10千公顷(复播面积1.27千公顷),有棉花、啤酒花、甜菜、胡麻、油菜等,是阿克苏地区棉花、啤酒花出口基地之一;昆托牌系列大米为2001年新疆名牌产品,它是新疆唯一的“绿色食品”大米,畅销区内外;啤酒花曾获国家经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2 温宿县土地利用现状 2.1 土地利用数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1420246.16公顷,其中耕地76946.1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占利用面积8.3%;园地6769.2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7%,占利用面积0.73%;林地33871.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8%,占利用面积3.65%;牧草地782726.2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1%,占利用面积84.45%;其他农用地16450.7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5%,占利用面积1.77%;居民点工矿用地

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区域范围面积(平 方公里) 人口(万人)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鄂伦春自治旗、 阿尔山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黑龙江 省:北安市、逊克县、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 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 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铁力市、通河县、甘南 县、庆安县、绥棱县、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 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嘉荫县、孙吴县、爱辉区、嫩江县、 五大连池市、木兰县 346997711.7 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吉林省:临江市、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浑江区、江源区、 敦化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靖宇县黑龙江省:方正县、 穆棱市、海林市、宁安市、东宁县、林口县、延寿县、五常市、 尚志市 111857637.3 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 能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 巴河县、青河县、吉木乃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 11769960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 能区青海省:同德县、兴海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玛沁县、 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玛多县、玉树县、杂多县、 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 35339472.3 若尔盖草原湿 地生态功能区 四川省: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2851418.2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 功能区甘肃省: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 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33827155.5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 功能区甘肃省:永登县、永昌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不包括北部区块)、民乐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不包括北部 区块)、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中牧山丹马场、民勤县、山丹 县、古浪县青海省:天峻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 185194240.7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江西省: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 安远县、寻乌县、井冈山市湖南省:宜章县、临武县、宁远县、 蓝山县、新田县、双牌县、桂东县、汝城县、嘉禾县、炎陵县广 东省:乐昌市、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兴 宁市、平远县、蕉岭县、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广西壮族自治 区: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 县 66772123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山西省: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乡 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中阳县、兴县、临县、柳 林县、石楼县、汾西县、神池县陕西省:子长县、安塞县、志丹 县、吴起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112050.51085.6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或论文)课程名称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专业 指导教师马小闳 学号 名单 提交日期 姓名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一.引言、 二.摘要、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调查过程、 六.分析结论(社会分析等)、 七.研究建议 八.附录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引言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生态的破坏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国家和社会也有保护生态的各种措施,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但是总体上,这种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力的遏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幸福,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大学生更应该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当然是十分的必要的。 摘要 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严重性,显得这个调查的重要。而我们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开农村和城市的调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们的环保意识,找出问题并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总体而言,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是有的,不过还是不够。农村的技术设施服务差,没有专门的人回收垃圾,生活垃圾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开发用地,住宅用地等占用了绿地,植被减少,动物也减少了,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等,环境变差。为此,一方面应该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重要的是完善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绝不能够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gdp的增值。 研究目的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调查来更多地关注生态,了解生态,积极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为服务的精神。了解当地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当地环境基础数据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不难发现,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以及__ 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村将更多的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环境下,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就日益突出。 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农村生活的水平,俨然都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各种污染问题在农村地区层出不穷,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日益恶化,当前所面临的环境保护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众多环境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基于此,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必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不可否认,“环境”无疑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基础,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资源,同时也可以促进__ 的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来说,农村居民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俨然更高。在__ 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还是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均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大,这在很多按程度上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就目前我国农村环保工作的现状来看,虽然开发建设了众多蓝色工程,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并且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对农村环保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控制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局势下,相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明显处于相对欠缺的状态,这样的问题直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存在很大缺陷。基于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手段,以此来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原动力”。 (一)以科技开发为支点,推广切实可行的环保技术 毫无疑问,要想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就必须对现代科技技术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充分借助了现代科技手段,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农村环境(如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农膜污染等)状况以及基本规律,从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具体来说:第一,加大对环境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最大程度的为环保事业提供智力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和保护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对待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上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治理。其次,要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大范围的宣传并推广退耕还草还林以及修复植被等技术,同时,也要重视开发病虫害的预防、多种植物共生等新型的技术,尽可能的提高农

区域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环境科学 091 实习地点:植物园、封龙山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2011-11-7至2011-11-13 成绩: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1 引言 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更深刻的了解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我们对石家庄市植物园及封龙山两处植被较多的景区进行了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石家庄市植物园位于石家庄市西北方向,距市中心十四公里,是城市和自然风景结合处,

西倚太行山,南临市区主要环路。石家庄市植物园原名为石家庄市岳村苗圃,主要任务是为专业绿化提供各种绿化,后经过三次扩建成为现在的石家庄市植物园。石家庄市植物园是以收集、展示和保护我国北方植物资源为主,同时引进热带植物及沙漠植物供游客参观学习,集科研、示范、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植物园。该植物园属于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人为干扰性大。 封龙山位于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距鹿泉市城南二十公里,西倚太行,东临平原,是省级名胜景区。封龙山植被繁茂,草丛、灌木及乔木由低及高的分布在山上。此外,山上乱石嶙峋,有沟壑及其中的水流,这是苔藓生长的好地方。封龙山不仅植被丰富,山上还生长着许多鸟类及爬行动物。封龙山只有少数人为建设,尚且可认为天然生态系统。 2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2.1 植物园生态环境状况 植物园内植被丰富,建有许多独立园区,如竹园、丁香园、牡丹芍药园、月季园、海棠园、樱花园、水生植物园、湿地植物园等。除此之外,植物园内还有天然山丘,山丘上长有许多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植物园的主干树种乔木采用本地表现良好的白皮松、油松、国槐、悬铃木;灌木选用海棠类、碧桃、丁香、紫薇等;常绿品种以油松、桧柏、雪松、女贞、黄杨为主;落叶乔木以悬铃木、国槐、合欢、臭椿、柳树、栾树、白腊、玉兰为主;花灌木以腊梅、樱花、海棠、碧桃、紫荆、紫薇、榆叶梅、黄刺梅、木槿、丁香、连翘为主。水生、湿生、植物品种以荷花、芦苇、千屈菜、菖蒲为主[1]。而我们本次对植物园展开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是针对热带植物馆及沙漠植物馆,对热带及沙漠植物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更深刻地认识了解。 2.1.1 热带植物馆 热带植物馆位于植物园正门的右手侧,是植物园的主要植物展馆之一。在植物园中,热带植物展览馆类有较多的热带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原产地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现以表格的形式对热带展馆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及其所属科目、原产地、生活习性做如下(表1)简介: 植物科名属名地区简介 木瓜蔷薇 科木瓜 属 中国落叶小乔木,喜光,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轻土壤或粘土壤。 瓶子树木棉 科 瓶树 属 澳大利亚、 沙漠地带 成年植株具有肥大的树干,如瓶子状。雨季储水量可达2吨,旱季落叶,花黄色, 树干中的水可供沙漠旅行者使用。

甘肃“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介绍

甘肃“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介绍 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按照国务院部署和省政府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国第二个颁布实施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甘肃生态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格局,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构建“三屏四区”生态功能区。以下是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关于“三屏四区”资料介绍。 “三屏”是指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为主的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以“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为主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为主的河西内陆河上游生态屏障;“四区”是指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区、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肃北北部荒漠生态保护区。涉及37个县市区,面积26.7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2.84%。人口883.18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3.61%。 生态功能区要以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供给为主要任务,增强提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的能力,引导生态脆弱地区人口有序转移。在突出生态功能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科学界定部分区域的农牧业生产规模,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林下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特色产业。 1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临潭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县,总面积33031.24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6%;2008年,区域内总人口为154.1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86%。该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多属高寒阴湿气候,是省内草场、林地比较集中的区域,植被茂密,传统牧业比较发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中,黄河在玛曲境内迂回绕行433 公里,形成大面积沼泽湿地,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卓尼、临潭两县林区集中,是洮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功能定位: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全国生态重点治理区。 发展方向: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以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重点,加快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行禁牧休牧轮牧、以草定畜等制度,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草原综合治理和重点区段沙漠化防治,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培育与生态环境适宜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建设全国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全省优质畜产品供给区。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黄河流域最大的水源补给区。草地、森林和湿地构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涵养和补给着黄河水源,年提供约66 亿立方米水量,约占黄河总径流量的11%,在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区域已纳入国家限制开发生态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区,2007 年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启动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涉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农牧民生活生产、生态保护支撑体系等建设。 2 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是指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是我国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陇南市的武都区、文县、康县、宕昌县、两当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面积25060.0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5.88%。2008年,人口为145.35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53%。 该地区天然植被较好,是甘肃省最大的原始林区。流域内林地8838平方公里,天然草地16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40—57%,林草覆盖率最高的区域达到80%以上。既是甘肃热量和水分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林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为我国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功能定位: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区域。 发展方向: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利用、休养生息的方针,以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减少与主体功能定位不一致的开发活动。继续实施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综合治理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草地治理工程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1 主要表现 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资料

9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依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于2016年3月编制完成的《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拉拉铜矿落凼矿区深部矿段采矿工程陆生生态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9.1区域概况 9.1.1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5月),落凼矿区所在的绿水乡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生态区→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生态区→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 金沙江下游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按照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表,项目区为II 3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II3 – 1 攀西矿产- 水力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受山地地形和干热气候影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下而上有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针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与草甸等。河谷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土地退化和裸岩化的现象,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入侵与蔓延十分严重”;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冶金工业、水电业和旅游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保护植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注意防止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不利影响,减少入江泥沙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 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矿区位于所属会理县属于四川省重点开发区→ 点状开发城镇,该区域为省级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是四川省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安宁河流域;区域矿产,生物、水能资源丰富,优势产业国内外竞争力强,是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特点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适度推进点状开发优势矿产,水能资源,促进资源加工转化,推进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矿产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该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和稀土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全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要求该区域在加强资源综合勘探,合理利用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干热河谷和山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治理”。

【甘肃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甘肃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

【甘肃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甘肃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 户籍代码县区户籍地全称 620000000000 甘肃省甘肃省 620200000000 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 6202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兰州市市辖区 620202000000 城关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 620203000000 七里河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 620204000000 西固区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 620205000000 安宁区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 620201000000 红古区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 620201000000 永登县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 620202000000 皋兰县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 620203000000 榆中县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 620200000000 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 620202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嘉峪关市市辖区 620300000000 金昌市甘肃省金昌市 6203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金昌市市辖区 620302000000 金川区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 620321000000 永昌县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620400000000 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 6204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白银市市辖区 620402000000 白银区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 620403000000 平川区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 620421000000 靖远县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 620422000000 会宁县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 620423000000 景泰县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 620500000000 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 6205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天水市市辖区620502000000 秦州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620503000000 麦积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620521000000 清水县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 620522000000 秦安县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620523000000 甘谷县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620524000000 武山县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620525000000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620600000000 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 6206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武威市市辖区 620602000000 凉州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620621000000 民勤县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 620622000000 古浪县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 620623000000 天祝藏族自治县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620700000000 张掖市甘肃省张掖市 6207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张掖市市辖区620702000000 甘州区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620721000000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620722000000 民乐县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 620723000000 临泽县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 620724000000 高台县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620725000000 山丹县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 620800000000 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 6208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平凉市市辖区 620802000000 崆峒区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 620821000000 泾川县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620822000000 灵台县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 620823000000 崇信县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 620824000000 华亭县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 620825000000 庄浪县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 620826000000 静宁县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 620900000000 酒泉市甘肃省酒泉市 6209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酒泉市市辖区 620902000000 肃州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 620921000000 金塔县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 620922000000 瓜州县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620923000000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620924000000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620981000000 玉门市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 620982000000 敦煌市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621000000000 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 6210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庆阳市市辖区621002000000 西峰区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621021000000 庆城县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621022000000 环县甘肃省庆阳市环县 621023000000 华池县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天津农学院 课题论文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高二一轮复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精美解析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自学自测(18) 2019年9月8日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启动。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图为白洋淀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白洋淀萎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气候类型改变 B. 空气质量下降 C.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 气温日较差变小 2.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 B. 跨流域调水 C. 暂缓开发区域经济 D. 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 【小题1】C【小题2】B 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白洋淀萎缩不会导致气候类型改变,A错误;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小,B错误;湿地有调峰补枯的作用,白洋淀萎缩会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C正确;湿地破坏,地表变干,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的措施。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会导致水系环境的破坏,A错误;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对白洋淀湿地的水资源的使用,B正确;暂缓开发区域经济不利于经济发展,C错误;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会造成环境破坏,D错误。故选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 )。 A.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 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 工业稳步增长 4.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④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发展;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⑤ 【小题1】C【小题2】D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由图可知,1985年以后,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但环境污染程度大大高于自然环境容量,因此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故C对,ABD错。故选C。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都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又好又快发展,故①②⑤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法限制,故③错;大力发展特大城市会加剧城市问题,故④错。故选D。 第1页/共6页

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文章编号:1006-7639(2004)-03-0059-04 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马兴祥1,2,邓振镛1,魏育国2,朱国庆3,郭江勇4 (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20;2.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肃凉州 733000; 3.定西市气象局,甘肃安定 743000; 4.庆阳市气象局,甘肃西峰 745000) 摘 要:在分析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气候区谷子气候产量模型。确定影响产量形成关键时段的关键气象因素是\10e 积温、8~9月平均气温、7月降水以及海拔高度和投入产出比等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据此划分5个谷子气候生态种植区。并提出提高气候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关键词: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种植区划中图分类号:S162.2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谷子是甘肃主要杂粮品种,具有悠久的种植历 史。谷子具有抗旱耐脊薄、耐盐碱的生物特性。在干旱缺水的甘肃,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以前种植面积较大,90年代略有减少,2000年全省种植面积4.36万hm 2,总产达5670万kg,单产为1305kg /hm 2。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谷子价格凸现,按2003年市场价计,比小麦、玉米高近2倍,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再次引起农民重视,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占了应有地位,种植面积逐步增加。生产实践证明,春夏干旱严重年份,其它作物无法出苗的情况下,谷子遇到少量降水就可出苗,并获得较好产量。同时也是补种救灾的好品种。甘肃自然灾害发生机率最高是干旱,但谷子在干旱发生的年份是受危害程度最低的粮食品种之一,因此,发展谷子生产是一项抗旱减灾的重要措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具有多样性,只有保持种植作物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合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躲避多发的自然灾害,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分析谷子气候生态条件,科学合理安排谷子种植面积,对充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和种植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 1 气候生态适应性 甘肃东西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谷子生育期气候生态条件也不相同。本文选择凉州代表河西绿洲 灌溉区,安定代表陇中半干旱旱作区,西峰代表陇东半湿润旱作区,对谷子气候生态进行分析。1.1 热量对产量的影响 甘肃谷子多以春播为主,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旬出苗,6月中下旬拔节,7月中下旬抽穗开花,9月中下旬成熟,生育期一般在120~150d,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在80~100d 之间。谷子是喜温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据武威农试站多年试验观测,谷子全生育期需\10e 积温1700~2800e 。一般早熟品种需\10e 积温1700~2000e ;中熟品种需\10e 积温2000~2400e ;晚熟品种需\10e 积温2400~2800e ,春播谷子大多数地区以中晚熟品种为主。甘肃热量分布具有垂直差异大的特点,统计甘肃40个县区\10e 积温(2t 10)与海拔高度(')有密切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31,通过0.01信度检验。回归式为: 2t 10=4716.38-1.25' (1) 计算表明,海拔增高,\10e 积温减少,海拔每增高100m,\10e 积温减少125.0e 。说明低海拔地区积温多,热量充足;高海拔地区积温少,热量条件较差。从谷子所需的热量条件看大多数地区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收稿日期:2004-06-29;改回日期:2004-08-06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西北干旱成因及其应用0(GS012)A45)118)项目资助.作者简介:马兴祥(1955-),男,甘肃古浪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应用气象研究. 第22卷 第3期2004年9月 干 旱 气 象 ARID METEOROLOGY Vol.22 N O.3Sep,2004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贵阳市花溪区生态环境 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08生态学1班 姓名:张朝凤 学号: 前言

本次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是我生态学专业必修科目《生态规划学》教学实习的一个主要内容。生态规划是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从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区域资源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寓生态环境保护于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之中,以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和谐发展的规划。而我们所做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正是为了对区域作出合理规划的判断基础,只有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对区域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规划。 本次调查的区域是贵阳市花溪区,经过对部分地区的实地观测和影像摄录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花溪区的基本生态环境状况有个充分了解。本次野外调查的时间是12月15日至16日,基本路线为贵大南区——孟关——高坡,贵大南区——花溪公园——花溪水库——天河潭。野外调查主要是对调查路线沿途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进行观察记录。对花溪区的基本生态环境现状作出初步判断,之后再经过后期的文献查阅对花溪区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分析,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判断,对花溪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作出总结,并提出针对环境现状的相应对策。 一、自然、社会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状况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是贵阳市下属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43公里,面积957.60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32.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5924人,占34.38%,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花溪区共辖三镇十一乡,即花溪镇、石板镇、青岩镇,久安乡、麦坪乡、党武乡、燕楼乡、花溪布依族苗族乡、湖潮苗族布依族乡、小碧布依族苗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高坡苗族乡,区政府位于花溪镇,距贵阳市中心17公里。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32597万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总收入完成68824.1万元,同比增长17.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1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同比增长10.3%。区内有贵花、贵新公路,湘黔、贵昆铁路及龙洞堡、磊庄机场,交通发达。花溪区是生态区和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二)自然地理状况 1、地形地貌 花溪区地处黔中高原,花溪区处长江、珠江分水岭,高原分水岭地形极不明显。地面海拔一般为1100~1300m,地形相对高差多小于200m。受南北向褶皱构造控制,山岭、谷地均呈南北向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