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说课-毛概第十章

最新说课-毛概第十章

最新说课-毛概第十章
最新说课-毛概第十章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案)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1.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立人”是当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本章应遵循的教学理念。结合本章教材内容特点、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素质特点,这一理念可分解为以下四个“相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理念:

(1)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真信(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真情(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中的激情和真情打动学生)、真见(对学生关注的文化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真研究真见解)的主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教学中要尊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选择和判断,将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

(2)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凸显时代性、现实性,要贯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为此,在本章教学中,理论要联系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现状,把无形的、虚的东西和有形的、实的东西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讲清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尤其要结合深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文化素质现况,从典型事例入手,正确运用理论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澄清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观、价值观。

(3)传统和现代相统一。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现代内容。从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过程着手,通过分析、比较,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基本理论,通过史论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让历史鲜活,让理论丰满。

(4)“共性”和“个性”相统一。教材内容体现的是共性的知识、共性的资料、共性的目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均有其个性,本章教学注重将“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为统编教材注入个性活力。即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实行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方式,从高职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教学方法努力贴近高职学生实际,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讨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意识。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领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牢记“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分析和阐述较简单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对照“八荣八耻”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元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文化开放性和文化安全性”等“关系性”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强国意识、文化育人意识和文化安全意识;强化学生“扬荣抑耻”的荣辱情感;激发学生追求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指导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1)关系类难点:如何认识文化、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2)概念类难点:如何把握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3)观念类难点:如何理解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久的繁荣发展;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四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此外,本章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章整章、第二章第一节普遍重复,如何在避免重复的基础上,让教学富有新颖性、深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便成为教材处理和教学内容处理过程中一个必须妥恰解决的难题。

三、教学方法与准备

1.教学方法:

(1)教师的教法:讲授法;参与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启发思考法;情感参与法;

(2)学生的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网上自主学习法;主题演讲、诗朗诵等。

2.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视频资料、阅读资料、音乐、辩题等。

四、课时安排:4学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播放韩剧《大长今》主题曲《呼唤》(同学们熟悉)

播放广东民乐《喜洋洋》(同学们不熟悉)

提问:2500多年前,中国有一位圣人在教学中与弟子问答的语言

及他在生活中的言行,被学生记录下来,汇集编纂成儒家学派最经典的著作。著作名称是什么?(《论语》),《论语》是孔子思想最集中的反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代表作,《论语》共有20篇,完整读过其中一篇的同学请举手(少)。

案例:2007年5月9日,我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文科单独招生考试面试的主考官之一,整整十二个小时,我和另外六名主考官面试260名深圳市内外的考生,但只有20人将被录取,竞争非常激烈。我深深担忧一种现象: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英语实验学校的同学表示:英语是非常非常优美的语言,我特别特别喜爱。主考官忍不住问其中一位考生,喜欢到何种程度,他说:到了痴迷的程度;还有一位女同学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流利地讲英语,老师打断她,要求她讲中文,她停下来,长时间地沉默不语,我们七位主考官十分诧异,焦急地看着她(该题45分),她竟然无奈地表示:对不起,我不会用中文自我介绍。主考官们面面相觑。

外国电影电视同学们耳熟能详,口口传唱,对广东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不能用母语做自我介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中国高等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文化价值取向的人才?中国该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音乐背景案例导入

对比分析中提问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甚至是很多人深表忧虑的问题。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一、二节是重点,我们首先学习第一节。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文化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和动物区别的标志。一部人类史就是人的文化史。我们每个人天天都生活在文化之中,一尊精美的雕像,一篇催人泪下的散文,一首动听的歌曲等等,都是文化,文化无处不在。正因为如此,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十分宽广的概念。从广义看: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物质财富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如摩天大楼、奔驰轿车、舒适家居等。什么是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道德、理想、情操的升华,如科学研究成果、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等)。从狭义看:文化是指物质生活以外,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和政治并列,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其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核心。

文化从属于不同国家、地区,西方过圣诞节,中国过春节,故文化有民族性;

文化从属于一定时代,中国人以前拜年要走亲访友,现在用短讯、电话、贺年片、邮件恭贺新年,故文化有时代性;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文化相互开放和交流,如中国的越剧《梁特征分析即问即答概念讲授

山伯与祝英台》到欧洲演出,欧洲观众不懂唱腔,但对舞台舞美和凄

美的爱情故事如痴如醉,因为它就是西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中国

的成为世界的,故文化有世界性。

文化是个万花筒,同学们体验最多的是中国有八大菜系,中国菜

追求色香味形养俱全,这是饮食文化;中国人爱喝茶和酒,就有茶文

化和酒文化;深圳民俗文化村有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深圳华为技术有

限公司有企业文化、学校有校园文化,故文化有多样性。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先进文化建设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落后文化会桎梏人们的思想,扼制社会

的创造力,阻滞社会的进步,先进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作为人类社会

发展目的性的一种潜在力量,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

行为规范,教化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持社会

认同,凝聚社会共识,制约社会发展的特色和方向,从而成为人类社

会发展的灵魂和一面旗帜。

什么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就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符合

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社会进步方向的文化。它包括先进的

政治思想、先进的伦理道德、先进的科学文化三个部分。先进文化总

是具体的、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一直十分重视先进文

化的建设,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

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如毛泽东同志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

作用,他在建国前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著作中,均强调建设无产阶

级文化思想为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他自

己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著作,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

励了中国人民。我特爱毛泽东1961年发表的诗词《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诗朗诵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这首词时,中国可谓是“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时刻,中国面

临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毛泽东以梅花傲雪勉励

自己和全国人民,应向梅花学习,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进取、永不

屈服。这种自信和豪情是激发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

一面旗帜,(于是很快有了中国的“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原子弹

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他提出的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

族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等思想,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阐述了加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两手都要硬”。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江泽民指

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

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

品鼓舞人等等,这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新阶段,胡锦涛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

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

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

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

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

和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

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含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

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

概念分析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上述文字涵盖了指

导思想、根本任务、发展方向、特点四个方面。所谓中国特色和民族

性,指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改革开放实践,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的基本特

征,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又对经济和

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江泽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

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人类发展史上,任何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中国现代化是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缺一不可,只有使文化和经济、政治协调发展、大放异彩,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如果只求经济一方面的单项突进,而忽视文化建设,导致文化落后、精神空虚、思想腐朽、道德沦丧、生活堕落,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社会主义,更不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业,不但经济建设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很显然,

文化从最初起,便具有明确的教化功能、认同功能和凝聚功能,让天下人有相同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形成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让中国人民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这个故事在《论语》中叫做《子贡问政》,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第一,国家机器强大,有足够的兵力作保障。第二,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学生说三条太多,要去掉一条,先去哪一条?孔子说“去兵”。学生要再去一条,老师说“去食”。教师接着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没有粮食无非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中国大陆有13亿人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让中国名句引用

小故事《子贡问政》

人民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讲综合国力,以前综合国力等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外交力,但现在还要讲文化力。文化力的实质是文化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最终表现为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文化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后,便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韩国长达70集电视剧“大长今”迷倒了东西两半球,并引发一环扣一环的商业多米诺骨牌效应,观众对韩式传统饮食、时尚服饰、美

容美发等文化生活层面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追星效应,2004年,进军中国的韩国服装企业已达21家,韩剧美食也借机占领中国市场,韩式烧烤、料理、酒酿,甚至泡菜都大规模进入中国,世界各国旅行社都专门开辟了“大长今”精品路线游。据韩国官方统计,在《大长今》的示范效应下,今年前往韩国的游客人数增加了15%之多。李英爱等韩星代言的电子产品、文化产品也风靡中国,2005年中韩双边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对象和第三大进口来源。

相对于经济力和军事力等硬实力,文化力是软实力,并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约瑟夫?S ?奈:硬实力和软实力皆至关重要,但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影响力。中国有自己丰富灿烂的文化,是文化资源大国,但目前不是文化产业强国。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大国的崛起》纪录片启示我们:一个国家从弱小到强大的时间可长可短,一个国家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崛起,它们崛起的原因多种多样,我反复看反复思考四个国家:英国、日本、德国、美国为什么会崛起,它们崛起的原因多种多样且各不相同,但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它们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恢复、重建和崛起,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杠杆——文化和教育,造就了较高的国民文化素质,日本人骄傲地说战争可以打掉高楼大厦和厂房设备,惟一打不掉的就是国民素质,所以,尽管日本没有煤和铁,但有一流的钢铁公司。为此,“文化立国”成为越来越多国《大长今》案例

《大国崛起》资料

家的战略选择。现在,我们可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资金,但

国民素质是无法引进的,只有依靠文化和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优秀

人才,把人口多的压力变为人才多的优势,为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正如

杨叔子深刻指出:民族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基因概念,一个民族,

没有自己的文化,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而是一个种族;一个民族,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必然落后,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

必然异化,不打自垮。所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世界各民族的身

份证和标示。

大家看下列民族精神分别对应哪个民族:

冒险创新——美利坚民族;

选择连线坚忍执着——大和民族;

严谨倔强——日耳曼民族;

不屈不挠——犹太民族;

爱国自强——中华民族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历经劫难,但中华民族爱国自强的民族精

神成为中国追求独立、富强的不竭动力。

现在有人担忧:由于中西方经济基础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和文

化全球化进程中,中西方的经济产品、文化产品、信息交换的输出量

和接受量是不对等的,长此以往,会不会导致美国制度和文化的全球

化?确实,在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汇中,中国面临着文化帝国主义、文

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西方宗教文化、网络文化扩张的挑战。

从大的方面看,我们要去美国留学,我们要买美国飞机、汽车、软件

等,从小的方面看,我们要看美国电影,我们要吃麦当劳、肯德基,

喝可口可乐。这些司空见惯的经济、文化、生活现象对中国人究竟有

没有一定的改变和影响呢?有美国人认为吸收中国顶尖留学生至少有

二大成效:一是发展他为美国公民,为美国经济繁荣服务;二是成为

海归派,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文化代言人。事实上,近几年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基本保持了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左

右,美国人不必对中国教育付出的巨大代价做什么,只需在中国设置

两个“中国教育成果收割器”—托福、GRE,就轻轻松松把中国教育培

养出来的尖子—也就是中国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收割走。这些对

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影响尤为突出。

课堂现场调查:一个关于“传媒力量与当代青年”的专题调研反映,

课堂调查在调查中问及“您最喜欢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影视作品(多项选择)时,

61%的青年选择了美国,58%的青年选择了香港,34%的青年选择了

日本,23%的青年选择了中国大陆,12%的青年选择了西欧,6%的青

年选择了新加坡,接近7%的青年选择了俄罗斯和东欧在内的其他国

家和地区。

伴随电影电视而来的,是美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意识形态、价

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会在一些人身上产生洗脑的作用,

直接威胁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只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保证其正确的方

向;才能帮助国民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

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

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

迫切需要。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

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人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人是世界上唯一

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统一体人,人吃饭外,还要亲情友情爱情,

听音乐会,你们唱流行音乐,我喜欢唱戏剧。

综合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

不能发展、会不会发展、有没有前途的千秋大业,是决定我国在21

世纪能不能实现宏伟战略目标的根本大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

1.有理想。理想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对

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同时,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

还应该追求更高的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请同学们写下并以课堂交流方式说说“我的理想”。

教师点评:谢谢同学们让我分享了你们的理想,刚才有人说要成为本班上最好的速录师,有人要成为深圳最好的速录师,有人要成为中国最好的速录师。确实,每个同学一定要有理想,因为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可以很远很宏大,也可以很近很具体,但不管什么样的理想,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结合自己目前的起点,第二,拥有通向那个理想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老子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特别希望在座同学心中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又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能力。因为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线越结实,风筝飞越高。只有理想而没有行动的人,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

2.“有道德”。道德,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的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力量,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等等的总称。有道德,是指有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我部今年刚毕业的一位学生曾告诫师弟师妹说:什么课都可以不及格,“道德与法律”课千万不能不及格,不然,用人单位会以“缺德”为由不予录用。的确,道德是个高频词语,甚至是个高危词语。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古圣先贤、中共历代领导人对人的道德要求论述非常多(毛泽东“又红又专”,邓小平“四有”,江泽民“20个字”,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等),在21世纪的今天,在座各位同学作为社会公民中的特殊群体甚至可以说是先进群体,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

3.“有文化”。指要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须的科学课堂写作

课堂交流:“我的理想”

教师点评

名句引用

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文化水平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尺度。对于文化知识的价值,古人早有认识。东汉哲人王充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1500多年后,英国学者培根也做出了“知识就是力量”

的论断。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但是,就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紧迫性而言,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没有今天来得突出。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使国人对知识与力量的关系有了前所未有的强烈体验。

高职学生应该注意:学文化=学科学文化十学人文文化,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十专业素质十人文素质+身心身体素质。仅有科学文化没有人文文化是不行的,因为科学是求真,研究客观世界,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但科学是双面剑,不能保证其本身的正确使用,如炸药和飞机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制造恐怖事件,人文是求善求美,解决“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所以,二者相融则利,科学为人文基础,人文为科学导航,一个是做事,一个是做人。二者相离则损,没有人文导航,科学会走偏,在科学研究使用上一定会走偏,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如台湾黄俊杰教授认为:只懂专业不懂人文的人也许人生会很顺利,但他如同进入隧道,看不见外面的蓝天白去,感受不到外面的鸟语花香,这是多大的遗憾。梁思成和杨叔子语:只懂专业不懂人文的人充其量是半个人。所以,同学们专攻技能证书之余,要多看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类书籍,在此强烈推荐《高职大学生100本人文阅读推荐书目》,尤其是《阅读人文》上下册,将会受益终生。

4.“有纪律”。指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纪律,是对自由而言的,是人类向自然和社会取得自由的必要手段。人类愈是认识客观规律并以此来规范和协调自己的行动,就愈会对纪律有更高的要求。通过有纪律的行动也会取得更多的自由,交通规则就是例证。可以说,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的纪律所维护的是有利于人民的社会秩序,它是保证四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纪律可大可小,大到国家法律法规,小到校园和寝室生活。上海名句引用

高职学生尤其要加强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

交通大学夏中义教授曾给交大学生出了一个期末考试题目:夜深了,

同学们都睡了,你从外面疲惫地回来,你想洗脚,怎么办?交大学生给出了在不影响他人休息的情况下洗脚的七种方法,我们高职院的学生有什么选择呢?

教师结论:先做有纪律的校园人—再做有纪律的职业人和有纪律的社会人。

在“四有”中,哪个最重要?邓小平强调,“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他深刻地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诗朗诵:理想(节选)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去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洗脚难题的讨论

诗歌励志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整体,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其中,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与道德紧密联系,理想的破灭,也常常伴随着道德的沦丧;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理想和道德的表现,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整体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始终按照“四有”这样一个整体标准去培养大学生,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所以,同学们“四有”缺一不可;不能片面发展。有德有才是优质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源于实践、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并为实践所检验的科学体系;文化的最终目标是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毫无疑问,它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化建设要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在学术问题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艺术风格和

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批评和反批评。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政治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学术问题,要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如于丹《论语心得》很畅销,但《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

《解毒于丹》等纷纷出版,呈现学术争鸣。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鲜活的实际、火热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丰富土壤和不竭源泉。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秋菊打官司》、《情满珠江》、《刘老根》关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反映时代和思想的巨大变迁,受到老百姓的喜欢。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河道通畅,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水源和支流。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课堂辩论:

正方:中国传统文化过时落后,应完全抛弃。

反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完全继承。

教师总结:当前,在处理文化建设与继承传统文化的关系上,要注意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农民小生产者的愚昧落后思想,是落后的“黄河文明”,已经不堪改造,对于建设现代化的中国来说,已经一无足取。另一种是保守主义的倾向,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怀疑转而演变为对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对儒家学

板书

课堂辩论教师总结

说的盲目颂扬和崇拜,幻想用所谓“新儒学”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都违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立足现实,尊重历史,创造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正确态度应是: 一分为二,科学、严谨、审慎地鉴别、区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糟粕。既不能机械复古,盲目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完全抛弃,而是根据时代需求,进行合理的吸收、改造、创新和发展。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本主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贵和尚中思想等作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不仅对古代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当前社会的进步,都发挥着借鉴和积极作用。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消极、保守、妨碍历史发展的一面,比如,在仁、义、礼、智、信、忠、孝节等传统伦理范畴中,存在着许多封建性糟粕,我们要剔除它,但不能因为倒洗澡水,把孩子倒出去了。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同样,既不能盲目排外,夜郎自大,也不能生吞活剥,全盘西化。为什么呢?

文化的发展,不仅具有古今的传承关系,而且具有中外的融合关系。人类社会是一个统一体,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孤立存在。人类文明的全球性渗透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日益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江泽民也强调,“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我们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这两种错误倾向以开阔的视野、健康的心态和“融汇百川”、“兼容万物”的博大胸怀,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现代以来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寓时代精神和现代文明于民族文化之中,使民族文化走向现代化,融汇进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切切不可因把握不准世界文化进步的方向或过分强调文化的民族特色而背离了举例说明:《哈佛书架》、《美德书》

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大道。然而,在此过程中,又要十分注意以清醒的头脑、科学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分析、鉴别,抵御外来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对民族肌体的侵蚀。要立足于自身需要,确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和“拿来主义”的原则,结合本国国情和民族文化的特点,学习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对外来文化进行改造、整合和融汇创新。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列举胡乱改编《红

楼梦》、《

西游记》

毛概第十章和十一章总结

第十章 1、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 时代进步的潮流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2、为什么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四有”之间的关系: (1)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2)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思想的体现; (3)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4)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5、培育“四有”公民的必要性: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2)培育四有公民,提供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理论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统一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成果中概括和提炼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8、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9、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0、“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体 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

毛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电气工程系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院系年级:电气工程系2009级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技术电信S2009-4班 姓名:号 授课老师: 2011年4月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容和基本方针。 [学习重点] 1、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党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重点) 4、理解中国先进文化。(难点)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的科学涵义:文化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是指与经济、政治等并列的,即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探讨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发展进程与特点,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1.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对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辩证统一的。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应全面贯彻党的文化政策,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2.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阵地。实践证明,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阵地,腐朽落后文化必然会乘虚而入。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阵地,是我们党领导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应认真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场馆的思想文化教育功能。 3.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1)把文化建设纳入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从“三个代表”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党的文化政策,领导和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文化政策,处理好文化工作中若干重要关系。 (2)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的社

2020年新编《毛概》精品课教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名师精品资料.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关于建设和谐文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教学内容】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文化的前进方向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文化的前进方向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强调建设无产阶级思想为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的糟粕等思想,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毛概第十章

第十章 一、单项选题 1. 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科学与教育 B.稳定与发展 C.和平与发展 D.环境与卫生 2.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是()。 A.两极格局 B.两大阵营对立 C.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 D.两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是()。 A.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 B.竞争 C.合作 D.革命 4.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仍然是关键因素。 A.军事力量 B.地理位置 C.战略战术 D.人口数量 5.( )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 A.政治影响 B.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 C.军事力量 D.文化特色 6.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了()战略。 A.一条线 B.一边倒 C.真正的不结盟 D.两个拳头打人 7.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反对恐怖主义 C.在发展中谋求世界和平 D.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 8.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推动南北对话 C.加强南南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9.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国家的地位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10.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必须以()。 A.友好原则为基础 B.平等原则为基础 C.互助原则为基础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 B.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原则

毛概第十章第一节教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名称:第十章第一节教学提纲 所属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系别电气工程 专业班级电信S2009-2-16 学生姓名易延烽 学号16 2011-4-14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建设的基本方针;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根本任务. [学习重点] 1丶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丶了解不同时期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3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重点) 4丶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难点) 一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丶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 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 狭义的 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有关人类 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丶道德风尚丶文学艺术丶教育和 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2丶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丶体现先进生产 力发展要求丶代表做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丶反应时代进步 潮流的文化,它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 求先进性。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 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 创造精神的额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丶一个民族不可能立 于先进民族之林。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里的重要标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 支持丶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丶我国不同时期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丶建设和改个的奋斗历程中,重视文化建设,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 建设和弘扬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党不仅 取得了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 识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理 论。

最新说课-毛概第十章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案)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1.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立人”是当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本章应遵循的教学理念。结合本章教材内容特点、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素质特点,这一理念可分解为以下四个“相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理念: (1)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真信(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真情(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中的激情和真情打动学生)、真见(对学生关注的文化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真研究真见解)的主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教学中要尊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选择和判断,将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 (2)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凸显时代性、现实性,要贯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为此,在本章教学中,理论要联系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现状,把无形的、虚的东西和有形的、实的东西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讲清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尤其要结合深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文化素质现况,从典型事例入手,正确运用理论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澄清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观、价值观。 (3)传统和现代相统一。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现代内容。从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过程着手,通过分析、比较,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基本理论,通过史论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让历史鲜活,让理论丰满。 (4)“共性”和“个性”相统一。教材内容体现的是共性的知识、共性的资料、共性的目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均有其个性,本章教学注重将“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为统编教材注入个性活力。即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实行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方式,从高职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教学方法努力贴近高职学生实际,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讨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意识。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懂得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重点: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5学时 教案 1、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整体。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文化的功能有:(1)它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文化的力量,深深溶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3)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消失,国将不国。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么历史悠久,没有一个国家有我们这样一脉相承的文化,而且这个文化曾经达到高度的文明。现代的希腊人跟从前的希腊无关,现代的埃及人跟从前的埃及人无关,而现代的中国人却是古中国人的后裔。高度文明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具有非常强的同化力,历史上凡是侵略中国的民族,最后都被同化,如北魏、满清,他们最后都吸收了中国的文化,继承了中国的文化,如北魏皇帝拓拔宏宣布鲜卑人不能讲鲜卑话,一律讲汉话,而且要改姓,并采用了前朝的封建制度和宫廷制度。 2、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课程教案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程教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 [学习重点] 1、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党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就是发展先进文化。 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党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整体。 第二,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的“双百”方针;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使文化贴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旅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认识当代中国和时代发展的强大理论指南。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统一的,是当代中国各个阶级、阶层的共识,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发展道路。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展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道德层面的表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毛概第十章练习题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格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D ) A.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2、(A )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容。 A. 新发展理念 B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 现代化经济体系 D. 科学发展 3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A ) A. 创新 B. 协调 C. 绿色 D. 共享 4 、(B )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的,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持续发展的在要求。 A. 创新 B. 协调 C. 绿色 D. 开放 5 、(C )是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A. 共享 B. 协调

C. 绿色 D. 开放 6 、(C )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A. 创新 B. 协调 C. 开放 D. 绿色 7、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以(A)为主线? A.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建设“两型社会” D. 保障和改善民生 8 、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B) A. 虚拟经济 B. 实体经济 C. 绿色经济 D. 黑色经济 9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B ) A. 市场体系 B. 产业体系 C. 绿色发展体系 D.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10 、坚持(D )发展,就是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又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A. 创新发展 B. 开放发展 C. 绿色发展 D. 共享发展 11 、加大人力资源培育力度,要弘扬(D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