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心理研究方法期末总结

选题和抽样

一、选题

1、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

2、选题标准

实际需要可行的

个人兴趣和经验清楚的

理论需要有价值的

前人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符合道德的

非系统来源

要求:会选择研究问题;判断一个选题是否符合选题标准。

二、查阅文献

明确为什么要查阅文献;

明确要查什么;

明确可以从哪些途径去查阅;

明确怎样查阅。

三、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方便抽样:亦称偶遇取样,在(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整体中抽取一定的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的样本:抽签法、随机表取样法。)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也叫比立意抽样:也叫主观取样、判率取样、分类取样或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验,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分然后在每个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聚类抽样:又称整群取定额抽样:也成配额取样,是样或群集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按特定的标准将总体中的个体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字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位,用随机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然后将中取样。

抽中的所有子群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

体的样本。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取样滚雪球抽样:先从总体中合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适的调查对象开始进行调查方法。(取样距离=总体大小/样本大小;取样再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比率=样本大小/总体大小)。对象。

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现将总体按照某一标准分成若干群,作为取样的第一级单位,然后再按一定的标准将第一级单位分成若干子群,作为抽样的第二级单位,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级单位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

一、范型

1、定义:

“范型”的含义是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库恩又称之为“科学共同体”) 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

2、常见的范型

生物学范型:关心的是心理和行为受受生物因素决定的方面。

心理动力学范型:引导心理学家在与生俱有的本能和生理驱力中寻找心理和行为的原因,例如剥夺状态、生理唤起、冲突等都给心理和行为提供力量。

行为论范型与研究:引导心理学家在特定的环境中探寻特定行为模式是如何产生的,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源于学习。

认知论范型:引导心理学家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

人本论范型:引导心理学家去探寻人性积极的一面。

3.理论:是对某个研究领域提供完整、一致的描述并能够对有关的全部事实进行系统解释的一套连贯的规范性陈述。科学理论是一组命题(陈述、主张、断言)的逻辑性组织,这些命题用来定义事件(概念),

描述事件间关系和解释事件的发生过程。

理论在研究中的作用:

(1)、能综合现有知识,它为数据的系统化提供框架,理论可被作一种分类系统来帮助实验者组织结果;

(2)、能解释已有的事实;

(3)、它使得科学家能够在实验研究之前对一些事件做出预测;

(4)、产生新的研究。

4.假设的种类:假设是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预测。

分类:1、从统计中假设检验的角度:1).备择假设;2).虚无假设;

2、从假设是否定向的角度:1).定向假设2).非定向假设;

3、从假设是否表述因果关系的角度:1).实验假设2).非实验假设。

5.科学解释的逻辑:

决定论逻辑:这种逻辑不相信个体能够完全自己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认为原因背后还有原因。

通则式:力求找出能够对某一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的做法。(最少的语句来解释最多的问题)

6.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动态特征描述——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静态特征描述法——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

第四章测量

一、心理测量及其层次

心理测量: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某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层次:根据测量的水平,可把数据分为称名测量、顺序测量、等距测量和比率测量四种类型。

测量类型称名测量顺序测量等距测量比率测量基本特征类别符号等级、次序有相等单位有相等单位运算=、≠(归类)>、<(比较)+、-+、-、×、÷

举例性别、学号、颜

色、气质、血型、态度等级、成绩排

名、喜好程度

温度、智商、

成绩

长度、重量、体积

二、效度

1、概念: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正确测量的程度。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它要测量的东西。

2、内容效度(定义、评估方法、评价)

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1).专家评定法2).统计法:复本法、再测法

一个测量要有内容效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定义得完好的内容范围;

2).测验项目应是已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

内容效度应用与评价:

内容效度适合于测验所要测量的内容总体能够明确界定的情况。

内容效度对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不是很合适,因为它们要测量的往往是较抽象的特质,其范围难以明确界定,没有明确的内容范围,就无法考证测验项目是否具有代表性。

缺点:缺乏理想的数量指标,因而妨碍了信息交流和各测验的相互比较。

3、准则效度

准则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某一外部效标间的一致性程度,即测验结果能够代表或预测效标行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程度。

效标:即效度标准(Validity Criterion),是指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外在标准,通常是指我们所要预测的行为。(效标独立于测验的结果,效标反映测验的目的。)

准则效标的种类:根据搜集效标的时间,可以将效标效度分为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

同时效度:指测验与同时获得的效标行为的一致性程度。

预测效度:指测验结果对效标行为的预测程度。

评估准则效标的方法:

1).相关法:相关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计算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测验分数与效标间的相关系数称为效标系数。(注意:测验分数与效标分数的数据性质不同,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不同。例如,对某个群体进行心理病理方面的人格测验,以

是否患精神疾病为效标。)

2).区分法:该方法是看预测源(测验量表) 的分数是否可区分由效标测量所定义的团体。

3).命中率法:当测验用来做取舍的根据时,其有效性的指标就是正确决定的比例,即命中率。

4、结构效度

构想效度: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的程度。

考察构想效度的宗旨是要回答下面一些问题:

●一个测验测量的是什么心理构想?

●对这个构想测得有多好?

评估构想效度的方法

要决定一个测验的构想效度,一般需要3 个基本步骤:

●首先需要建立理论框架,以解释被试在测验上的表现;

●然后,依据理论框架,推导出各种与测验成绩有关的假设;

●最后,以逻辑方法和实证方法检验这些假设。

估计结构效度的方法:

1).测验内的方法:

●测验的内容效度:内容效度可以作为检验结构效度的一个方面。

●分析被试解答测题时的反应过程:在施行个别测验时,要求被试出声思考,

从而可以分析被试解题时的心理过程,以核实测验是否真正测到了所要测量的心理构想。

●测验题目的内在一致性:这种方法是以测验的内在一致性系数(如 系数等)

为指标,判断测验测的是单一特质还是多种特质,从而确定测验构想效度的高低。

2).测验间方法:

●相容效度:

计算受测者在新测验上的分数与原有的已知效度较高的同类测验上的分数之间的相关。

●多特质——多方法矩阵:

通过计算与分析多种方法测量多种特质所得到的相关矩阵中两两相关关系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获取测量构想效度的方法。

?相同方法相同特质(信度系数)

?相同方法不同特质(辨别效度)

?不同方法相同特质(聚合效度)

?不同方法不同特质(辨别效度)

(前提:必須有两种以上的测量方法测量两种以上的特质,其所测量的特质均一样。)

5、表面效度:指测验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好像测量什么东西,而不是指测验事实上能测量到什么东西。

6、影响效度的因素: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内在效度又称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解释能力和可靠性,即研究结果是否完全归因于自变量的操纵,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1、偶然事件(History)

偶然事件也有人译为“历史”,指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没有预料到的,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例如,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但实施调查时正逢学校校庆周,一系列的校庆活动使学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在回答问卷时就有可能获得偏向满意方向的答案。这类的事件,研究者应予密切关注。

2、成熟的过程(Maturation)

成熟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被试生理或心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对初一新生进行逻辑思维的测验,然后进行有关的训练,三年后再进行逻辑思维的测验发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但是这种增强是来自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呢?还是来自学生三年来自身的成熟?或是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与成熟的共同作用?

3、前测效应(Testing)

前测效应是指有前测的经历会对后测的效果造成影响,有人称之为练习效应或热身效应。凡是有前后测设计的研究,被试有了前测的经验,会有利于后测的作答。

4、测量工具 (Instrumentation)

指测量手段不统一产生的负面效果。如果用来测量研究结果的工具,在前测与后测中所用的内容、难度都不一样,就难以确定研究结果的最终效果。

5、统计回归 (Statistical regression)

统计回归是指多次测量研究对象时出现的一种倾向,即对一个变量进行测试时,他们的分数出现两极分化,但当再次进行同样的测试时,他们的分数更接近于平均数。

6、被试选择的偏差 (Selection biases)

当必须采用两组被试进行比较研究,如果这两组被试的能力、特质、条件、背景等因素不相同,那么就会导致测验结果的差异,从而混淆研究的效果。

7、实验样本的流失 (Experimental mortality)

实验样本的流失有的翻译为实验的偶然减员,是指在研究期间有些被试缺席或中途退出,以致前测与后测人数不符,样本失去代表性,而影响统计分析的结论。

8、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Interactions of selection and maturation)

研究中最忌讳的是变量的混淆,各种因素互相干扰,互相作用,以至于无法确切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

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或普遍性。具体说来,就是指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类似情景中去的程度。

1、取样的偏差

由于抽样范围的限制,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将研究结果类推到样本以外的人群,从而影响研究的外在效度。

2、被试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只要研究对象是人,就会具有个别差异。由于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对于实验处理的反应也会不一样。交互作用就是不同变量之间的影响相互不一致。

3、研究变量与情景的叙述不清

外在效度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研究结果会不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在研究情景中表现出的效果是否会在一般情景中再现,换句话说,就是能否“复制”。

4、重复测验的干扰

重复测验的干扰是指前测对后测的影响或交互作用,前测的内容或程序可能会引起被试的对某些论题或事物的注意和敏感,往往会影响后测的成绩。

5、实验安排的反作用

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是指由于实验情境的安排,被试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正在接受实验

处理而产生的一种实验效应(霍桑效应)。被试往往会投实验者之所好,改变自己原来的常态行为,表现更积极,更努力,提供实验者所期望的行为。这样往往会对实验效果的推论造成影响。

6、新颖的干扰

由于实验情景是经过特别安排的,其内容、程序、步骤、环境等都可能给被试带来新奇感,由此会激发被试的参与热情,进而促使实验效果的提高。

7、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效应指在实验情景中,实验者或主试的行为、外表对被试行为的影响。实验者或主试的仪表容貌、言语风格、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会潜移默化、无意间影响被试的行为表现,这种影响会导致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不同实验者的其他同类研究中去。

8、特殊事件的影响

在研究期间可能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这些事是事先无法估计到,但是却会影响研究的结果。如果将这样的研究结果去推论解释一般情况下,无类似特殊事件时,则类推结果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我们无法证明会发生同样的特殊事件。

9、因变量的测量

因变量的测量是研究结果的依据,因此因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和测量工具成了决定研究结果的关键因素。通常研究者都会以多种指标来界定因变量,并且在各种相关的测量工具中选择合适的进行测量。然而,这些指标及测量工具在非研究的一般情景中未必都能被了解或采纳。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就受到限制。

三、信度

1.何谓信度:指测量的可靠程度。它表现为测量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

2.常用的信度系数(定义、评估方法、评价)

重测信度:反映的是被试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测量做出反应的稳定性,因此也有研究将其称为稳定系数。

再测法的模式是:施测适当时距再施测。

计算再测信度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所测量的特性必须是稳定的。当然绝对的稳定是不可能的,但应该是比较稳

定的。

●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上相互抵消。在做第一次测验时,被试可能会获得某

种技巧,但只要间隔时间适度,这种练习的效果会基本上被遗忘掉。

●再测信度要考虑时间间隔的问题。到底多长合适呢?

●再测法适用于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难度测验。

●应注意提高被试者的积极性。

复本信度:用两个平行(等值)的测验对同一组被试施测,得到两组测验分数,求这两组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这就是复本。

复本信度的模式是:复本A 最短时距复本B

复本信度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复本信度的关键在于两个量表必须等值,即必须具有相同的难度、区分度、

长度、题型等。

●两次测验的时距应尽可能短促,以便避免知识的积累、练习效应等因素的影

响。

●由于量表的两个复份在许多方面近似,所以信度系数有稍稍偏高的倾向。

●被试易出现疲劳、失去积极性等反应,还会出现迁移。这些称为顺序效应,

为了抵消顺序效应,可随机分配一半被试先做复本A再做复本B,另一半被试先做复本B再做复本A,以平衡顺序效应。

●复本法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排除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内部一致性系数

(1)分半信度:分半信度就是将测验题目分成等值的两半,分半求出量表题目的总分,再计算两部分总分的相关系数。

注意:

●当一个测验不宜分成对等的两半时分半信度不宜采用。

●当试卷中存在任选题时,不宜采用分半法。速度测验也不宜采用分半法。

●如遇到有牵连的项目或一组解决同一问题的项目时,这些项目应放在同一

半,否则会高估信度的值。

●将一个测验可以有多个分半信度值。提供分半信度值时,要说明分半的方法。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为效度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信度是效度的极值。(相关系数)

2)效度受信度的制约

一个测验的效度总是受其信度的制约,总小于信度。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就像打靶的成绩一样:

A:稳定又有效:高信高效;

B:稳定但无效:高信低效;

C:不稳定也无效:低信低效。

四、误差

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产生的不准确的或不一致的结果。

●随机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

●系统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

第二编具体研究方法篇

一、真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能随机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的实验。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指研究者在实验中只操纵一个自变量,并采用随机化的原则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不同水平上的一种实验设计。

完全随机什么意思:随即的选取和分配被试。

常用的设计模式:

(一)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1 X O1

R2 -- O2 独立样本t 检验

实验组控制组多组后测设计模式

R1 X1 O1

R2 X2 O2

R3 X3 O3

…………………………………………

评价:

优点:

1.采用随机采取和分配被试的方法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组,从而可以控制选择、被试消亡以及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由于安排和使用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并以两组后测成绩的比较为依据,因此可以控制历史、成熟、仪器的使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不进行前测,可以避免因前侧经验而产生对后侧的练习、熟悉和疲劳效应,从而控制前测对后测的反作用效应。

局限:只有一个自变量,所以不能分析多个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

(二)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1 O1 X O2

R2 O3 -- O2

数据分析:

(1)对增值分数进行独立样本的T 检验,即对每一名被试,用其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分别求出两组增值分数的平均数,对两组增值分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2)单因素的协方差分析,此方法将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对实施实验处理前的组间差异进行控制和调整,以便使得两组的后测成绩能够比较不受前测成绩的影响。

评价:

优点:(1)同前面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一样,基本上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2)该设计使用了前测验,它为检查随机分组是否存在偏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局限:(1)前后两次观测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会带来外来影响;(2)易产生顺序误差。虽然为检查随机分组的是否存在偏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可能对后测产生敏感性。

(三)所罗门四组设计

1、设计基本模式

R O1 X1 O2

R O3 --- O4

R X1 O5

R --- O6

数据分析:

(1)如果对于前测的影响或者前测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允许忽略不计,可以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 A )对四个组的后测平均数进行比较和检验。

(2)如果不能确信是否可以忽略前测效应,可以把前测成绩作为协变量,采用协两组以上均数检验,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COV A)方法同有前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

采用T检验方法同无前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如果单因素的协方差分析和T检验均达到了统计显著水平,则实验处理结果便应肯定。否则要考虑前测以及前测与实验处理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

(3)采用2*2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实验处理的主效应和前测效应,以及实验处理和前测的交互作用。

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在同一实验中同时操纵两个以上自变量,并把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个实验处理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的实验设计中。

●优势:由于多因素实验设计可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进

行分析,因而可以获得比单因素实验更多的信息。

●如何用字母以及数字表示多因素实验设计:

在因素设计中,通常采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因素(自变量),用于大写字母相对应的小写字母及下标代表因素(自变量)的水平,各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常用(×)表示。

例:在一个二因素实验设计中,A因素有p个水平,B因素有q个水平,一共就有p×q实验处理。

●什么是交互作用、主效应、单纯主效应

交互作用: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主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之间的平均数差异,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当研究设计被呈现为一个矩阵,并且第一个因素定义行,第二个因素定义列的时候,行与行之间的平均数差异描述就是第一个因素的主效应,列之间的平均数差异描述的是第二个因素的主效应。

单纯主效应:是指在因素A的某个水平上,因素B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

单因素和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什么是区组变量?

区组是根据实验的要求来划分的,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变量,但又不是研究者所关注的变量都可以作为区组变量来考虑,以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个体差异(智力、情绪、人格等)和环境变量(时间、地点、仪器等)都可能是需要考虑的区组变量。

●与对应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指研究者在实验中只操纵一个自变量,并采用随

机化的原则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不同水平上的一种实验设计。

?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要求把被试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接受一个

水平的实验处理。并且假设区组变量和实验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在同一实验中同时操纵两个以上自变量,并把

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个实验处理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的实验设计。

?多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要求把被试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接受两个

因素以上的各个水平组合的实验处理。并假设区组变量和各个实验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区组设计的前提条件是?

自变量与区组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区组设计的模式是?要求是什么?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型:

R1 X

O1

O M

R2 O2

基本模式:

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式:

3×2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的基本模式

● 什么是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和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是将具有某种特征的研究对象划分为同一区组(block ),然后将研究因素的每个水平(处理,treatment )随机分配给各区组内每个受试对象的一种实验研究方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估计和评价不同水平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特指那些每个区组中的被试没有包含所有的自变量处理水平(实验处理水平)。

真实验设计的不足

? 人为控制的环境

? 整体还原思想

? 伦理道德的限制…………

心理学研究中“生态效度”运动的兴起

生态心理学是一种伴随着主流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取向,但是它一直处于心理学研究的边缘地带,倍受冷落.随着一批倡导生态心理学的心理学工作者的努力,特别是当主流心理学陷入困境之后,生态心理学由于它自身的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心理学以生态哲学作为新的基础,以交互作用原则为中心原则,以生态效度的实验研究法和自然主义研究法等为主要方法,通过揭示人和环境的交互关系来研究、解释和预测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心理现象.与传统主流心理学相比,它更加符合社会生活对心理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并且也更加符合人的心理的真实情况.因此,目前,它在心理学的各种分支领域中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二、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的定义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多因素方差分析

Attention:准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相关研究。

单组准实验设计(当不方便对一组被试进行随机分组,又没有恰当的被试组作为对照组时,可以采用单组准实验设计进行课题研究。)

●时间序列设计

1、设计基本模式

时间序列设计是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2、时间序列设计的数据分析

依据实验处理的效果是暂时的还是持续的,如果是暂时的我们采用直线回归或者曲线回归的方法,把没有引入实验处理时候的估计值计算出来,然后通过相关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验估计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如果假设实验处理的效果是稳定的或者持久的,需要考虑实验处理前的回归直线和实验处理后的回归直线的差异,这种差异显著性检验主要涉及回归直线的截距和斜率的问题。

3、评价

◆优点:

?经过反复测量,因此可以降低由于只测一次观察值受到偶然因素影响的

可能性;

?通过一定时间内多次的观测,能够控制部分额外变量对于实验处理效果

的影响,如成熟。

◆局限性

?没有控制组,因此不能排除历史因素以及与一段时间内同时发生的偶发

事件的影响;

?多次重复观察容易引起被试产生疲劳、厌烦等情反应增加或者减少对实

验处理的敏感性。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设计基本模式:

X1O1 X0O2 X1O3 X0O4

2、数据处理

?首先,可以利用数据对实验处理的效果进行检验。

?其次,可以利用数据对实验处理的顺序效应进行检验

?最后,对两者的交互作用进行检验。

3、评价:

?能较好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可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与自变量同

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不易控制测验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多次施测可能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

被试的选择:

?选择——成熟效应:选择-成熟效应的附加效应发生于一组被试比另一组

被试以更快的速度变得更有经验、更疲劳或更无聊时。

?选择——历史效应:该效应发生于当一个非常实验处理的事件影响了一

个组却没有影响另一个组的时候。

?选择——测试手段:如果在一组中测试手段发生了改变而另一组则没有,

就容易造成选择和测试手段共同对效度的损害。

?统计回归

多组准实验设计(多组实验设计设计在单组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这些组可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也可以全用来作实验组。)

●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是研究者不能按随

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排哪个为实验组哪个为控制组。它的基本模式如下:

O1 X O2

……………

O3 X O4

2、数据分析:

通常采用参数见严重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中的曼—惠特尼U检验或中位数检验,通过对两组前测后测差异分数的平均数进行检验。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协方差分析法,将前测结果作为协变量,后测分数作为因变量,通过控制前测成绩对后测成绩的影响之后,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

3、评价:

?优点:第一,由于设计中增加了控制组,从而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

验以及仪器等因素的干扰;第二,由于两组都有前测成绩,因而为研究者提供对选择偏差的控制方法。

?缺点:由由于没有使用随机化的方法随机选则和分配被试,因此实验组

合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成熟以及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又由于实验组、控制组都使用前测,因而该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

●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基本设计模式:

O1 O 2 O3 O4 X O5 O6 O7 O8

…………………………………

O9 O 10 O11 O12 O13 O14 O15 O16

2、数据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z检验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值进行比较,第

二种方法,即进行回归直线的截距和斜率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3、评价:

?优点: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

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

还能对历史、成熟、选择的交互作用等影响进行有效地控制。

?局限:系列的前测和后测所引起的反作用效果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

●平衡设计(轮换设计、拉丁方设计)

1、基本设计模式:

组1 A B C D

组2 D A B C

组3 C D A B

组4 B C D A

2、数据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检验试验处理的主效应、不同组别的主效应和实验处理顺序的主效应。

3、评价:

?优点:由于采用不同实验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轮换,使用情境条件以及

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均等的方法,可以基本上控制历史、成熟和测验因素的影响。

?缺点:由于不能采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因此人为的选择偏差就能产

生组间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还可能与历史、成熟等因素产生交互作用,造成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

要求:实验设计模式;数据分析方法;评价

三、非实验设计

单组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

X O

2、设计的评价:不符合大多数用于控制内部效度的原则,难以得出实验处理X 是引起实验结果O的原因的结论,但简便易行,可作为对问题的初步探索的研究方案。

单组前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

O1 X O2

2、设计的评价:相比单组后测设计增加了前测,可提供被试的基线数据,可控制选择偏差的影响;容易受到历史、成熟、测验的反作用、及仪器和统计回归及测验等因素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固定比较设计(静态组比较设计、整组比较设计)

1、设计模式:

X O1

………………

O2

2、设计评价:基本上能对历史、成熟因素进行控制,不会受测验、仪器的因素干扰;可能受选择及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事后回溯设计

1、基本设计模式:

X O

?X 表示该设计的自变量或实验处理无法被操作或改变,O则代表研究

者观察到的结果。

?事后回溯设计的原则是从已经发生并在某方面有差异的组别开始,追溯

研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评价:

优点:

?可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时间或现象进行时间上的追溯,以了解产生这些

现象的信息。

?适用于研究简单的因果关系问题。

?可为提出研究假设提供证据,以便于后续研究对该假设的严格检验。

?较少人为性,研究更具有生态效度。

?比严格的实验设计更具实用性。

缺点:缺乏对实验变量的严格控制,无法获得确定的因果关系。

●相关设计

1、基本设计模式:

O1 O2

2、数据分析:

?所研究的两组数据都是连续性数据时,可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的方法进

行统计分析;

?所研究的两个变量中一个为连续型变量,另一个为二分变量时,可采用

点二列相关进行统计;

?所研究的两个变量都是等级变量时,可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进行统计。

3、评价:

?优点:主要体现在可以提供各个变量或现象之间相关的程度和方向(正

和负相关),还可以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严格的实验方案来探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研究者不能操纵相关的实验过程,而只是对特定的被试的特征及

反应效果进行事后的分析,因而相关研究的结果,只能得出相关关系而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推论。

●准则设计

1、基本设计模式:

X O1

……………

O2

2、数据分析:

可采用参数检验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也可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曼—惠特尼U检验法和中位数检验法。

3、评价:

?优点:通过准则组和非准则组的对比,可以确定与准则组有关的特征及

研究准则组的伴随状况。

?缺点:准则组具有的经验和特征不能由研究者随机分配被试和操纵自变

量而形成,也不能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而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推测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或可能条件。

总结:

●实验设计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实验控制的严格程度

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

被试选择、分配控制不够严格

四、访谈研究设计

定义:访谈研究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试交谈,收集心理特征与行为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研究设计的类型

●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划分标准:根据访谈的内容和过程有无标准化程序

结构访谈也称为标准访谈,即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具有固定结构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访谈。标准化访谈的特点是,对在访谈中涉及的所有问题,都有统一规定。

非标准化访谈法是指事先不制定统一的问卷和详细的访谈提纲,也不规定标准的访谈程序,只是根据拟定的访谈提纲或某一题目,由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进行自由交谈获取资料的方法。

?重点访谈:是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和假设,重点就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

行有针对性的访谈。

?深度访谈:是为了取得某种特定行为及行为动机的主观资料所做的访谈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划分标准:根据访谈时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的接触方式,可分为直接和间接访谈。

直接访谈是指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访谈的突出特点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直接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间接访谈法这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物与被访谈者进行非面对面的交谈。

●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

划分标准:根据访谈对象的人数,可分为个别和集体访谈。

个别访谈指访谈者对每一个被访者逐一进行的单独访谈。

集体访谈指由一名或者数名访谈员召集一些对象就访谈内容征求意见的调查方法。

如何利用访谈研究来进行研究?(访谈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

1、制定访谈计划

(1)确定访谈的目的;(2)确定访谈的题目和内容;(3)确定访谈的方

式;(4)编写提问的措词及其说明;(5)确定必要的备用方案;(6)规定对调查对象作所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7)确定访谈工作的进程时间表。

2、编制访谈问卷和提纲

3、选择访谈对象

在标准化访谈中多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访谈对象;在非标准化访谈中,则主要是根据研究目的来选取有代表性的访谈对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选择访谈对象还需要了解访谈对象,掌握的被访者的情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被访者个人的基本情况,例如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另一方面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情况。

4、培训访谈员

访谈员应该具备访谈调查的基本素质:

?掌握访谈调查的性质、目的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使访谈员熟悉访谈调查的性质、目的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使访谈员掌握调查方法的类型,具有选择访谈调查类型的能力

?使访谈员掌握收集、判断、分析访谈资料的能力

5、试谈以及修改访谈问卷和提纲

6、预约

准备阶段要注意的问题:

1、要使访谈调查按照预定目的进行,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准备恰当

的问题。在拟定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紧紧围绕研究的目标展开,根据目标设计出相应的具体问题,问题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问题的提法要保持中立,以保证所获取的信息室被访者的真实想法;

问题的安排一般原则:将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将容易回答的、事实性的问题放在前面。

2、选择访谈对象应考虑对方是否拥有研究者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事实材

料,以及对方是否愿意提供有关材料。

3、对提问方式、措辞做各种可能的考虑。

●访谈阶段

1.尽快接近被访者

2.建立融洽的访谈气氛

3.按计划进行访谈

4.按计划认真做好访谈记录

●结束阶段

?掌握时间

?掌握行为

?结束语

●访谈后的工作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重访

◆访谈技巧

(一)提问技巧

?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

?抽象型问题与具体型问题

?辅助性问题:过渡性、验证性、过滤性

●追问:访谈者就受访者前面所说的某一观点、概念、语词、事件进行进

一步探问,将其挑出来继续想对方发问。

●追问的诱因

?需要更详细的回答

?验证访谈者是否正确理解被访者的回答

?访谈者在被访者的回答中得到了为预期到的与研究目的相关的内容,希

望能就此更加深入的交谈

(二)倾听技巧---倾听的方式

1、行为层面的听

?表面的听

?消极的听

?积极关注的听

2、认知层面的听

?强加的听

?接受的听

?建构的听

3、情感层面的“听”

?“无感情的听”

?“有感情的听”

?“共情的听”

倾听应注意的问题

?不轻易打断被访者

?接受沉默

三、怎样回应

(一)回应的类型

?认可、重复、重组和总结、澄清、追问、自我暴露

(二)回应应注意的问题

?要以非指导性的态度

?避免论说型和评价型的回应

?追问要适时适度

?用被访者的言语和概念追问

每个阶段包括哪些步骤,应该注意的环节是什么大家需要掌握的。

五、问卷研究设计

定义: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问卷法既可作为独立的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也可作为辅助研究方法。

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成本低、范围广、花费时间少、简便易行、较容易数量化、统计

处理较方便。

?缺点:描述性、相关性研究。

分类(分类标准、每种问卷方式的优缺点)

●封闭与开放式

分类标准:根据问卷中问题的结构,可将问卷调查分为封闭和开放式问卷调查。

封闭式指不仅要提问,而且要列出可供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让调查对象选择所赞同的答案。(类型:选择式、查核式、是否式、等级量表、对偶比较法:问卷中提出的项目,二个成一组,让被试按一定标准进行比较,所有的各对项目都要进行比较;语义差异量表:用一系列描述所研究事物的互为反义的形容词来测试被调查者的态度。)

优点:回答是标准化的,便于计分和统计分析;由于提供备选答案,被试不大可能感到困扰而不答或答“不知道”;回答简便不需花更多时间来思考,不需要较高的撰写技能。

缺点:易产生不可信的答案,特别是有急事或烦恼时;答案是固定的,因此难以发现被试回答上的细微差异;回答者可能会因对提供的答案不满或不同意而拒答。

开放式指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由调查对象自由回答。(自由回答式、言语联想式、情境导入式)

优点:开放式的长处是提问较为容易,对象的回答也较为真实,往往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材料。

缺点:是一般只能作定性分析,难以作精确的定量分析。

开放式中的自由回答式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不过它通常适合于研究者不清楚研究结果或打算预测回答结果时用,因此经常用于探索性、预备性的研究。

半封闭式问卷调查:半封闭式也叫综合式。半封闭式兼有封闭式与开放式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列出答案,又留有被调查者自由回答的余地。

半封闭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答案中增加“其它”选择项。另一种形式是在列出的答案后加上了解动机,理由类问题。以了解调查对象回答的原因与动机,弥补封闭式问卷的不足。

●自填和访问

分类标准:根据使用方式或填答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Attention:反应偏差

自填式问卷是由被试本人填写的问卷。

优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并且由于被试在填写问卷的时候不会受其他人员在场时可能产生的干扰,所收集的资料可靠性高。

缺点:由于研究者不在场无法控制被试的作答过程,如被试对问题的讨论等,可能会影响研究的效度。

问卷的编制

●问卷的基本结构(标题、指导语;——作用、包含的内容;问题和答案

——有关事实、有关态度、个人背景;足够的空白)

?标题:问卷的名称或题目,通常置于问卷的起首位置。被试根据问卷的

标题,就可以了解到问卷的性质或题目,所以问卷的标题对于了解问卷具有

重要作用。

?指导语:问卷开头部分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简短的信”。其作用是:

?简要说明本调查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有利于被调查者的地方,以提高被

调查者认真回答的积极性;

?设法消除被调查者可能具有的思想顾虑,鼓励他们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思

想;(说明答案无对错之分,以及匿名等)

?第三,对回答的方式作清楚的说明;

?第四,联络感情,缩小心理距离,指导语应有称呼、问候语和落款(调

查主持单位及其个人身份)。

?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要内容,也是问卷设计的主题。对于研究对象

的特征、行为和态度等资料基本上是通过问题和答案来收集的。

◆开放式问题VS封闭式问题(优缺点)

◆问题内容:

?关事实的

?有关态度

?有关个人背景

?足够的空白

问卷设计的一般步骤

1、确定要探究的信息

2、确定问卷类型

3、拟定问卷初稿

?开放式问卷设计

?封闭式问卷设计

●问题设计时常出现的问题:

?概念抽象

例:你什么时候感到生活的意义?

a.不被他人打扰,一个时候

b.和朋友在一起时候

c.和家庭在一起时

d.沉浸在工作中时

e.在运动和艺术的享受中

?问题含糊

例:如你对自己进入大学以来情况的感觉是

a.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b.变化不大

c.变化较大

d.变化很大

?问题带有倾向性

例:观看《叶问》、《少林寺》等武打片,是否提高你对中国武术的兴趣?

a.没有提高

b.提高了一点

c.提高很多

d.对武术更反感了

?双重提问

?问题和答案不协调

例:你认为你是否有及格可能

a.不可能

b.比较困难

c.不很难

d.很困难

?表述不明确、不够简明

?使用否定句或双重否定句

-你是否赞成不进行物价改革?

●答案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基本要求:穷尽与互斥

?其它类答案的问题。

?注意等级答案的明确性。

?要注意根据研究的需要来确定变量的测量层次

补充: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设计

●迂回提问:不直接提出要测的问题,而是以间接的问题,迂回获得所要测的

内容,以使被调查者不了解测试的意图,从而增强测验的效度。

●投射性提问:在提出问题时给出其他人的回答或者行为,然后被调查者对他

人的回答或行为做出判断。

●假定性提问:先假定一种情景,然后要求被调查者在该情景下回答问题。(如

果提问中有条件句,那么应该将条件句或者假设放在句子开头,增加句子的可读性)

●宽慰法:即在提出问题时采用消除受试者顾虑心理的表述。

●项目数量

●题目排列顺序

?题目在问卷中的总体布局

?问卷的顺序效应问题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按照被调查者可能遇到的不舒适和混

淆最少。

?根据问题的功能安排序列。

?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放卷末。

?问题的形式和长短在排列时适当变化,以保持回答者的注意力,同时也

可以防止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相同的反应。

●顺序效应:指由于前面题目的存在,使被调查者改变了对后面题目的回答,

当顺序影响较大时,可以采用漏斗序列来排列题目的顺序,即把一般性题目排在前面先问,把那些特殊题目放在后面,这时由于对一般性问题的回答不涉及具体细节,因此对特殊问题的回答没有太大影响。

●时间顺序:在排列问题上,总体上应该按由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思路进行。

●内容顺序:

?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一般性的或者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敏感性问题放在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作者:————————————————————————————————日期:

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题型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 题型三:分析设计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题型四:综合设计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二、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 1、知识的来源:权威人士、个人经验、注意凝聚、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目的 (1)科学研究的特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控制机制;有严密的分析。 (2)科学研究的目的:描述对象的状况;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控制对象发展的方向 (二)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 2、采用实验内省法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1、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 2、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2)分析数据的方法:数学方法、模型方法、逻辑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 2、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1)出现大量新的研究技术与手段 2)建立了现代化实验室 3)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学研究中大量应用 (二)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1、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如呈现刺激、控制其他仪器、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自动记录 2、处理、分析数据 3、模拟心理过程 4、进行心理测验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向──质化研究方法述评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向──质化研究方法述评 我们知道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是高举实验的旗帜屹立于科学之林的。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在实证主义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争取其科学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实证主义的量化方法路径并不能解决人类心理行为的所有问题,近年来与量化研究相对应的质化研究正在悄然兴起,本文力图对这一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评述,并介绍它在心理学中的运用前景。 一、质化研究的蕴含及兴起的背景 质化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通常被人们译为“定性研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地被译为“质化研究”“质的研究”等。陈向明认为定性研究的译名容易被误解为我国学术界目前通行的“定性研究”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定性研究所下的定义比较抽象、宽泛,通常将所有非定量的研究包括思辨、思考、解释等都划入定性研究的范畴。国内的研究方法论著中,定性研究有其特殊的含义,多指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思考、看法、构思,为了避免歧义,这里采用“质化研究”称谓。 那么国外的质化研究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这里列举几种定义:“质化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加以度量”;“质化研究的渊源同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科相关联……是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文化、人及群体行为特征”;“质化研究是一种一致的质化范式设计,是在自然情境中以复杂的、独特的、细致叙述来理解社会和人的过程”;“质化研究是理解人的现场研究,一般以参与观察、无结构访谈或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质化研究是从非普遍性的陈述、个案中获得印象和概括的过程,是文化心理方法学的基石”。陈向明总结了质化研究的主要特点:“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式以归纳法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撰写论文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思维是核心。个性指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其中性格是核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①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行为的外在表现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根据观察者的身份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②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的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③测验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④调查法(分为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和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过程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 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 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 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 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文献就 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 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 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 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 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学 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 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普通心理学(辅)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什么 一、心理学的定义 (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2.什么是科学 (1)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辞典) (2)科学是由系统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 (3)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数据驱动;客观性;验证性和系统性 3.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是一门中间科学 二、心理学的目的 (一)科学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二)心理学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或心理现象 三、心理学的分支 (一)基础心理学 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历程变化的原理原则 (二)应用心理学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节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一)哲学 1.理性主义(柏拉图) (1)一切知识由天赋而来 (2)真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2.经验主义(亚里斯多德) (1)没有天生的观念 (2)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可以获得知识并通向真理 (二)生理学 缪勒: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说 赫尔姆赫兹: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费希纳:刺激强度与心理感受的关系 布洛卡:大脑的语言中枢 (三)生物学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 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标志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科学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大流派 (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确定构成心理活动(意识)的基本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合成为复杂心理活动的基本法则 3.基本方法:内省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斯、霍尔、卡特尔 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如何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心理的功能) 3.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对于应用的关注;对于个体差异研究的关注(三)格式塔学派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

变量:属性的逻辑组合,通常用定义来解释或限定。自变量—实验条件(操控); 调节变量:所要解释的就是自变量在何种条件下会影响因变量,也就就是说,当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关大小或正负方向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时,这个其它因素就就是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调节变量。中介变量:不可观察的,而在理论上又就是影响所观察现象的因素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可测量)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影响,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控制:屏蔽、中与))随机误差:可见误差。偶然的、随机的无关变量引起,较难控制,无规律可循;影响信效度。系统误差:常定误差。常定的、有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其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就是恒定而有规律的。影响效度。 无关变量的控制:1、消除法排除或隔离无关变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e、g、标准化指导语、双盲程序、内隐测量2、恒定法实验期间,尽量使得所有的实验条件、实验处理、实验者及被试都保持恒定、e、g、研究在同一时间、地点举行,ABBA程序、拉丁方设计3、平衡法设置使得无关变量对所有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影响都均等、4、统计控制:一种事后补救,统计隔离无关变量的影响,协方差分析,偏相关。操作定义:描述所界定的变量或事项如何测量,包括:工具,方法,程序。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称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称述的过程。 1、简单随机取样(不作任何预处理,适用范围:对总体中各类比例不了解或来不及了解的情况)1) 抽彩法 (充分搅匀) 2)随机表法 (随

机进入) 3)随机函数法(种子问题) 2、分层随机取样:对总体进行预处理,分成若干层次后然后独立地从每一层次中选取样本。 (1)比例分层取样:按每一层次个体数量占总体中的比例决定该层次样本的数量。 (2)非比例分层取样:每层次中样本量不按该层次在总体中的比例抽取,而就是根据研究者对不同层次个体的研究兴趣与侧重程度确定比例的大小。 1、内部效度(逻辑度与额外因素影响度):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 研究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2、外部效度:可细分为总体效度与生态效度。研究结果能一般化或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总体效度)与其它变量条件、时间与背景(生态效度)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代表性与适用性。影响因素:1、取样代表性;2、变量的操作方式不准,致使研究的可重复性差;3、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4、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5、多种处理的干扰;6、实验者效应7、研究的人为性;8、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提高方法:严格控制;做好取样工作,包括被试取样、实验情境、

期末复习心理学研究方法

1.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 1)掌握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开阔心理学研究思路 3)提高评价研究的能力 4)初步学会做研究 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把心理现象放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中去考察,并且要用系统方法去考察。系统性的研究有助于把支离破碎的研究结果统一起来,形成对心理现象全面系统的理解。 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对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心理学中贯彻客观性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控制一定外部条件(2)选择合适的行为指标(3)确定心理现象的生理指标 4.科学研究的特点 1)目的性:科学研究是以研究课题为中心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2)创新性: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和他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3)系统性:科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组织管理都是一个系统。 4)控制性:科学研究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活动。 5.科学研究的目的 1)描述对象的状况 2)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 3)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 4)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 6.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研究一般过程是:从各种事实中归纳出一定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演绎出各种有关假设;以进一步的事实验证这些假设,从而使科学研究进入高一级水平。可见,科学研究是归纳和演绎的整体循环。 7.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 任何学科都有其方法论体系,此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1)研究的总体指导思想:一般为一种哲学思想或哲学方法论。主要有现象学、实证主义、释义学(西方);辩证唯物主义。 2)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文献综述法、实验法、模拟法。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通用方法。 8.实验研究是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9.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两种思路:归纳和演绎。 10.心理学理论有大型、中型、小型之分。目前心理学没有公认的大型理论体系,但出现过多种中型理论体系,如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当代心理学理论以在某些领域提出的小型理论为主,对这些小型理论的整合显得尤为迫切。 1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大样本范式和小样本范式(概念、优缺点) 1)大样本范式: ①定义:以随机化程序选择大量被试,对他们进行少量的心理学测试,从而检验与分析有关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过程。 ②优点:被试代表性好,有比较好的外部效度,能够克服系统误差。 ③缺点:研究不够深入,无法研究特殊被试。 2)小样本范式: ①定义:对少量被试进行大量的心理测定,能够对其心理活动开展有效的研究。 ②优点:研究比较系统、深入。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科学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①研究对象特殊性; A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人,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与学习能力;既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心理具有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 B涉及的各种变量多且复杂,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即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②研究过程特殊性; A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对象控制与操纵欠精确;变量多且设计复杂、精细;易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③研究方法特殊性; A需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B“黑箱方法”,难以准确描述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C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较难确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研究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①按数据形式分: A量化研究:研究涉及到可量化的变量,并且研究结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数量化的方式来呈现。 B质化研究:研究涉及的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材料,研究的结论也常常是描述性的。 ②按研究目的分: 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 ③按对变量的干预情况分: A真实验研究B准实验研究C非实验研究 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 变量数据获得方法:

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标志:费希纳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威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实证研究:它主要通过测评、实验等方式获得数据材料以表明或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信心状况研究、教师期望改变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等。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多样共存 新特点: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方式的多分支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研究过程的计算机化 心理学研究基本环节: 1、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确定 2、文献的查阅与综述 3、研究类型的选择 4、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5、被试的取样 6、研究的实施 7、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8、结论的获得及其适用性 理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 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即对一系列抽象变量之间可能关系的描述。 归纳:由事例出发形成理论 演绎:由理论出发形成假设 研究就是检验假设,修改理论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重点

变量:属性的逻辑组合,通常用定义来解释或限定。自变量—实验条件(操控); 调节变量:所要解释的是自变量在何种条件下会影响因变量,也就是说,当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关大小或正负方向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时,这个其它因素就是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调节变量。中介变量:不可观察的,而在理论上又是影响所观察现象的因素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可测量)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影响,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控制:屏蔽、中和))随机误差:可见误差。偶然的、随机的无关变量引起,较难控制,无规律可循;影响信效度。系统误差:常定误差。常定的、有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其方向和大小的变化是恒定而有规律的。影响效度。 无关变量的控制:1、消除法排除或隔离无关变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e.g.标准化指导语、双盲程序、内隐测量2、恒定法实验期间,尽量使得所有的实验条件、实验处理、实验者及被试都保持恒定.e.g.研究在同一时间、地点举行,ABBA程序、拉丁方设计3、平衡法设置使得无关变量对所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都均等.4、统计控制:一种事后补救,统计隔离无关变量的影响,协方差分析,偏相关。操作定义:描述所界定的变量或事项如何测量,包括:工具,方法,程序。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称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称述的过程。 1、简单随机取样(不作任何预处理,适用范围:对总体中各类比例不了解或来不及了解的情况)1) 抽彩法(充分搅匀) 2)随机表法(随机进入) 3)随机函数法(种子问题)

2、分层随机取样:对总体进行预处理,分成若干层次后然后独立地从每一层次中选取样本。 (1)比例分层取样:按每一层次个体数量占总体中的比例决定该层次样本的数量。 (2)非比例分层取样:每层次中样本量不按该层次在总体中的比例抽取,而是根据研究者对不同层次个体的研究兴趣和侧重程度确定比例的大小。 1、内部效度(逻辑度与额外因素影响度):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研究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2、外部效度:可细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研究结果能一般化或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总体效度)和其它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生态效度)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影响因素:1.取样代表性;2.变量的操作方式不准,致使研究的可重复性差;3.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 4.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 5.多种处理的干扰; 6.实验者效应 7.研究的人为性; 8.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提高方法:严格控制;做好取样工作,包括被试取样、实验情境、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和时间等的选取。 3、统计结论效度:研究中合适运用统计学的程度,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变异来源与如何恰当地运用统计显着性检验。 影响因素:1.数据质量;2.违反统计检验的假设;3.统计检验力低,统计检验力指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实况详录法: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持续地、尽可能地详细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或互动 2.时间取样法: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 3.系统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试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 4.结构化访谈:又称专业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访谈 5.抽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 6.可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应该可能被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所否定,或者证明是错的 7.研究设计:为了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指定出的周密的,科学的整个研究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为开展研究所做的方法学准备和计划 8.纵向研究:也称追踪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或若干个被试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并随时间的进程记录他们心理的发展变化9.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个体的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探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0.外部效度:实验和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可推广性和可概括性 11.实验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操纵和控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12.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它是由研究者操纵的,有意加以改变以影响因变量

的刺激物或刺激条件

13.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有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心理或行为方面的反应,是从属而发生改变的 14.无关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在实验中除自变量之外所有可能对被试行为发生影响的变量 15.测验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简答 1.心理科学的研究任务P11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旨在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①描述,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 ②解释,回答“为什么问题” ③预测,预知未来,对事件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④控制,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或实际结果,操作某种现象本身或改变其发生条件,使研究对象朝着预期方向改变或发展 2.以人为被试的心理学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P16 ①保证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②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③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④为被试保密 3.选题的原则P3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心理学研究方法试题

1. 在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检验时,需要考察哪些因素?答: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就是对两个样本平均数之 间差异的检验。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检验时,需要考虑的条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考虑总体分布和总体方差,需要注意两个总体方差是否一致;(2)两个样本是否相关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系列条件; ⑶不同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公式,不能用错,这是在实际应用中特别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2. 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有哪些潜在的自变量,你认为应该怎样控制?答: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作、 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被测者某些心理现象或行 为的变化。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其余变量称为额外变量,在额外变量中可能会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因素被 称为潜在的自变量。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词频为自变量,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而被试间的差异、词频的定性、材料的选择、实验任务、研究设计、实验环境和数据处理方法等都会是潜在的自变量。对于这些潜在的自变量,应以以下方法加以控制:(1)控制被试间差异,应用随机的方式抽取大量水平相近的被试。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可以随机抽取一百二十名大学生作为被试。(2)用一个确定的标准来定性词频,如以字或词在报纸、书刊、教材等语言 材料中使用次数统计而得出。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引起的词频不确定性,可以用大被试量来加以控制。 (3) 材料的选择方面,若以拼音文字为实验材料,拼读规则的运用会使词频效应被低估。所以应选择非拼音类文字,如汉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由于汉字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实验可将此作为一个自变量加以操纵。(4)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因变量为反应时间,有很多不同的任务类型如命名、判断、再认、补笔等可以用来进行实验。在此实验中, 由于不能确定词频效应究竟发生在字词识别的哪个或哪些阶段,其作用各有多大,所以选择三种不同的任务类型:词汇判断、命名和词汇命名,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更准确的结论。(5)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为了达到上述(1)、(2)和(3)的控制效果,应把词频和字类型作为组内设计。但为控制不同类型任务间的相互干扰,任务类型应作为组间设计。(6)实验环境应尽量保持恒定。(7)运用计算机呈现刺激并记时。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计算后,再得出结论。以上是对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潜在自变量的控制方法。 名词解释 1. 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个案研究是心理学历史最长的研究形式之一,学派时期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就是对一些临床个案观察和分析的成果。一般来说,个案研究是对于单一案例或有限数目的事例所进行的全面、深入和详尽的考察和研究。个案研究还比较重视研究结果对于样本所属总体的普遍意义。个案研究是一种自然观察,它既可以作定性的考察,又可以进行定量的分析。个案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运用观察法,目前最多采用的是参与观察法,即由观察者或研究者直接参与所观察和研究的活动或事件。 2?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录象机、摄象机、照相设备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实验者效应:我们通常把主试的期望等因素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本身的个 性特、动机、情绪、或其它细微而无意的行为影响被试,使得把实验目的、结果的期望等也在无意中传递给被试,因而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人们早就注意了这种效应,建议运用标准化的指导语和实验程序,并采用“双盲” 实验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 4?横断研究:是研究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的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 5.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6. 随机组设计:最常用和简单的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差异的办法是随机分配被试。假设每个被试被分配到某一组的概率是相同的。 7. 纵向研究:是对一组(“群组”,如果这个组比较大的话)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受试者自由地作出书面回答。 9. 准实验设计:是一种未能完全符合控制额外因素作用的实验设计。 10. 低限效应(地板效应、门槛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出现了低限效应。 11. 访谈法:使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 方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是心理学研 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心理学应用研究中,我们常常用访谈法了解人们的态度、看法、感受和 形,考察被试对这两个或多个物体的不同注视时间(次数、每次时间长短),以判断被试对某一物体的偏好,一般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重要概念 1、研究的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2、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信度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 相同的内容或特质。内部一致性信度又分为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3、外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4、半结构访谈:半结构化访谈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该方法对访谈 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至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对象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和访谈的时间、地点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访谈者根据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5、混淆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 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 淆。 6、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7、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断。 8、统计回归效应:在第一次测试较差的学生可能在第二次测试时表现好些,而第一次表现好的学生则 可能相反,这种情形称为统计回归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的真正原因就是偶然因素变化导致的随机误差,

以及仅仅根据一次测试结果划分高分组和低分组。 9、主体引发变量: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在研究过程中所引起的变量。 10、测量法: 11、研究的信度: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12、分层随机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各种类型(或层);然后根据各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照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13、研究的生态效度:生态效度就是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试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4、结构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结构访谈对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者回答的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 15、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者(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处理。 16、主体存在变量: 19、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前测,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0、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1.心理学研究方法-约翰·肖内西著-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科学的背景:历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和道德背景、历史背景 ●心理学家对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对人们产生影响 ●历史因素:实证方法强调依靠直接观察和用实验回答问题,计算机革命使研究心理学的 主旋律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科学的关键因素 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到研究课题的选择、支持研究的资源、研究结果的接受以及事实研究的地点 ●当人们用适合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和眼光去衡量其他文化时,会产生民族中心主义 ●像研究者一样思考,要以怀疑态度看待那些关于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结论 ●对一个结论最有利的证据是多项研究得出一致性的结果,尽管科学家认为研究结论正确 与否是有概率性的 ●研究假说是对现象的试探性解释 ●证据类型:跨研究的发现;对事件的观察;因果关系研究;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做研究的步骤:提出研究问题,产生研究假设,形成操作性定义,选择研究设计,评估 研究的道德性;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报告研究结果 1.描述科学方法的两个重要特征 实证方法,怀疑态度 2.为什么早期心理学家使用实证法作为心理研究的首选方法 实证方法强调依靠直接观察和用实验回答问题,是科学方法最重要的特点。从这个角度出发,心理学家将能够直接观察的行为和经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持续推动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心理科学家能在各个层面(个人家庭社会)对人们产生影响,然而,心理学家必须以精心设计并实施的研究为基础,才能使这些影响得以实现 (易实现) 3.指出计算机在20世纪影响心理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式 计算机革命促成心理学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 行为主义的黑箱被表征为计算机模拟,测量输入(刺激)与输出(反应)之间的信息加工、储存和提取;精确测量认知过程,扩展认知加工过程的研究视野 脑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推动神经科学成为心理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学科 4.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心理学课题的选择,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对研究课 题的接纳的例子 选择: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增多,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升迁的玻璃天花板效应 方式:双语问题,否定研究存在的问题,肯定研究好处 接纳:媒体关注+公众兴趣,儿童性侵案,媒体暴力。兴趣越高,越会引发对研究结果的解释以及该结果对社会政策导向的争论

历年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汇总——单选

历年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汇总——单项 1. 取样程序中的中心环节是( ) A. 明确目标 B. 确定总体 C.选取样本 D. 统计推论 2. 从样本推论变量间没有关系而实际上存在关系的差误是__类差误。()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3. 一般认为,内部效度是_____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A. 统计结论效度 B. 构思效度 C.测量效度 D. 外部效度 4. 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的量表是( ) A. 称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 等比量表 5. 目前比较流行而且效果较好的信度评定方法是( ) A. 重测信度 B. 等同信度 C.内部一致性信度 D. 折半信度 6. 下列属于度量分数集中趋势常用指标的是( ) A. 标准差 B. 方差 C.众数 D. 回归系数 7. 费希纳采用经典心理物理方法是为了测定( ) A. 记忆 B. 概念获得 C.感觉阈限 D. 团体关系 8. 对策论目前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 ) A. 两难对策法 B. 混合策略对策法 C.严格规定对策法 D. 贝叶斯统计法 9.在心理学研究中,目前最流行的定性方法有个案分析法和( )。 A.元分析 B.文献综合法 C.现场研究 D.相关分析 10.相关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 )。 A.等级相关系数 B.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 C.偏相关系数 D.复相关系数 11.采用聚类取样法时应尽可能做到( )。 A.减少层次间的差异 B.加大层次间的差异 C.减少群类间的差异 D.加大群类间的差异 12.信号检测论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信息论 C.控制论 D.统计决策论 13.恒定刺激法又叫( )。 A.平均差误法 B.调整法 C.正误法 D.极限法 14.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数据分布是( )。 A.二项分布 B.偏态分布 C.F 分布 D.正态分布 15.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中属于评价法的是( )。 A.趋势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元分析法 D.因径分析法 16.心理学研究中用以表示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主要指标有算术平均数和( ) 等。 A.众数 B.标准差 C.Z 分数 D.方差 17.结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韦特墨 B.冯德 C.斯金纳 D.华生 18.心理学研究中,内源变量相应于( )。 A.因变量 B.自变量 C.中介变量 D.控制变量 19.小N 设计的主要类型之一是( )。 A.分组型设计 B.控制型设计 C.序列型设计 D.多重基线设计 20.平均差误法又叫( )。 A.正误法 B.调整法 C.恒定刺激法 D.极限法 21.方差也称为变异,一组分数的方差正好是其标准差的( )。 A.两倍 B.平方 C.三倍 D.三次方 22.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是( )。 A.回归分析 B.相关分析 C.判别函数分析 D.方差分析 23.ANOVA 中最简单的设计是( )。 A.相关分析 B.回归分析 C.单向方差分析 D.因素分析 24.等比量表的特点是( )。 A.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 B.有绝对零,但无相等单位 C.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 D.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 25.等比量表的特点是( )。 A.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 B.有绝对零,但无相等单位 C.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 D.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 26.斯皮尔曼提出的( )是因素分析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A.多因素论 B.二因素论 C.群因素论 D.三维智力模式 27.Q 分类技术以人为分析单位,其重点在于分析( )。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