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服务的实验报告

网络服务的实验报告

网络服务的实验报告
网络服务的实验报告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应用

专业:网络技术

班级:10网络(3)班

姓名:赵海明

学号:20101125

指导教师:李浩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4)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5)

3.1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及配置 (5)

3.2 DNS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6)

3.3 DHCP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7)

3.4 WEB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8)

3.5 FTP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9)

3.6 WINS 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10)

3.7 BBS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11)

3.8 即时通信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12)

3.9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3)

4总结 (14)

1、课程设计目的

《网络服务器配置及应用》课程实训与《网络服务器配置及应用》理论课程紧密结合,是学习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应用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

《网络服务器配置及应用》课程实训是增强掌握《网络服务器配置及应用》理论的最佳的方法,在操作之上理解理论的使用,让我们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我认为此书很有必须的学习让我们掌握网络中的服务器的操作与配置。如果我们是做为一个网络的管理员时,不可能不懂得在一个局域网中搭建基本的网络服务的技术。如果在一个相同的部门中希望其中的能够访问某一个文件夹。只能里面的人员访问,其他的部门不能访问,此时我们能够采用如:将此文件夹共享、FTP、网点的访问、将文件夹设置访问的权限,达到我们的要求的人员访问此文件夹。

现在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无论是大型企业网络、还是小型的工作组织网络,还是政府的网络、校园网都是广泛采用了TCP/IP技术,统一到Internet/Intranet体系,随着网络的普及到中小企业,甚至走入家庭,需要掌握组网技术人员更多的。要完成由网络服务的最终用户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管理以及网络服务的实技术。

这本书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网络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网络的搭建技术,如掌握TCP/IP网络基础本的组建、如何安装DNS服务器的技术采用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转换,让浏览器中直接输入域名访问着不同的网页用数字表示IP 地址难以记忆,而且不够形象、直观,为此产生了域名,即为联网计算机赋予有意义的名称。计算机之间通过IP地址通信,需要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这就是域名解析。它由DNS服务器实现,是TCP/IP网络必须提供的基本服务。

服务器(Server)是在网络环境中提供各种服务的计算机,承担网络中数据的存储、转发和发布等关键任务,是网络应用的基础和核心

网络服务是指一些在网络上运行的、应用户请求向其提供各种信息和数

的。计算机应用业务,主要是由服务器软件来实现的

我们学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的使用,电子邮件与传统的邮政信件服务类似,电子邮件用于网上信息传递和交流,是最重要的Internet服务之一,据统计Internet有30%的业务是与电子邮件有关的。

现在我们都是喜欢聊QQ,它成了我们联系好友的必要的工具了即:我们学习的时通信发展来的。即时通信服务起源于ICQ服务、信息发送、文件传送等附加功能用于企业网上实时通信与协作

传真是办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传真服务器用来为用户直接利用计算机收发传真文件提供服务,可高效地收发传真和管理传真。传真发送功能直接将计算机文档、数据发送,无需打印到纸张;定时发送传真,便于选择线路空闲时间或费用优惠时段发传真;传真群发;自动重发;传真转发等)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本课程属于实践环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和时间的角度出发,使学生通过时间操作掌握本课程所述的理论知识,为提高学生的组网能力打下基础。

此本书要求我们掌握网络服务器、TCP/IP 网络及其配置、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网络和掌握其他内乡服务各应用、部署和管理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架设web网站,IIS6.0和AppSever 服务器软件的使用和配置、FTP服务的、部署,Serv-U FTP文件服务器软件的使用、建立和管理电子邮件服务器软件的使用、MDaemon 邮件服务器软件的使用与配置、部署传真服务器、建立和管理论坛、博客、即时通信系统的配置和管理、部署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 2005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使用WindowsMedia Helix Server 建立和配置流媒体服务器。

网络服务器是对我们在局域网中能够做到,满足我们自己对部门企业的访问和控制文件的传输、共享此文件,对此文件的访问进行访问设置权限,从而限制工作人员的访问的权限,我们掌握终端服务的安装、配置与管理。服务器是网络应用的基础,各种网络服务都由服务器提供。网络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管理以及网络服务的实现的技术。

服务器是网络应用的基础,在网络中具有核心地位,各种网络服务都由服务器来提供。目录服务已成为网络基础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Windows 网络来说,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是用于组织、管理和定位网络资源的增强性目录服务,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以域为基础对网络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用数字表示IP地址难以记忆,而且不够形象、直观,为此产生了域名,即为联网计算机赋予有意义的名称。计算机之间通过IP地址通信,需要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这就是域名解析。它由DNS服务器实现,是TCP/IP网络必须提供的基本服务。DHCP是一项基本的TCP/IP网络服务,除了自动分配IP地址之外,还可用来简化客户端TCP/IP设置,提高网络管理效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在计算机间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文件和打印服务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网络服务。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及配置

安装Windows Server 2000的操作系统

在之前我很想学会安装操作系统,总想希望有人能够交自己安装操作系统向别人询问怎样安装,至从老师来教我们网络服务器时第一节课就教我们安装操作系统,自己感到很高兴、真的当时好高兴、心里一定要学会。

安装windows Server 2000的操作系统的过程如下:

首先:重起pc机将光盘放到里去,等着进入到安装操作系统的界面中去然后出现一个要我们分盘的界面,将系统进行分盘,安自己的想法将系统分盘。我在这里分了两个盘分别是C、D盘。等我们分好了盘时将进行等待安装系统。我自已安装的结果如下:

3.2DNS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首先我们应该子解什么是DNS服务器;

用数字表示IP地址难以记忆,而且不够形象、直观,为此产生了域名,即为联网计算机赋予有意义的名称。计算机之间通过IP地址通信,需要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这就是域名解析。它由DNS服务器实现,是TCP/IP网络必须提供的基本服务。

NetBIOS名称由一个15字节的名字和1个字节的服务标识符组成。在全网范围内使用Windows 2000或更高版本,应考虑禁用TCP/IP上的NetBIOS名称解析(NetBT),以完全使用DNS域名系统。

安装DNS服务器步骤如下:

首先是打开——》开始采单——》控制面板——》添加删除winds操作系统——》网络服务——》域名系统——》点击确定

自己操作的结果如下:

3.3DHCP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我们首先了解DHCP服务器的定义:

DHCP是一项基本的TCP/IP网络服务,除了自动分配IP地址之外,还可用来简化客户端TCP/IP设置,提高网络管理效率。能够自动分配到以下的几种

1.自动获起IP地址

2.自动获起子网掩码

3.自动获起默认网关

4.自动获起DNS服务器IP地址

5.自动获起WINS服务器IP地址簿

DHCP服务器能够帮助管理员自动分配IP地址,提高了管理对IPF地址的分配效果。

安装DHCP服务器

首先是打开——》开始采单——》控制面板——》添加删除winds操作系统——》网络服务——》DHCP服务器——》单击确定

3.4 WEB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安装web服务器

www服务也称为web服务或http服务,这是由web服务器来实现的,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B/S结构日益受到用户青睐,其他形式的Inernet服务,如电子邮件、远程管理等等其中web使用最广泛性,在网络信息系统中占重要位置。

安装web服务器的过程:

点击开始菜单——》控制面板——》添加删除winds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器——》Internet信息服务——》万维网服务

以上是安装好了web服务系统,web服务系统基于以下几点技术:

1.基于多ip地址法

2.基于多端口法

3.基于头名法

1.基于多ip地址将于不同的网页对应着不同的ip地址在访问的时候使用ip地

址访问对应的不同的网页。

2.基于多端口法使用一个相同的ip地址对应着不同的网页,在相同的ip地址时

将改变TCP协议的端口号是,但是要注意的改变的端口号必须大于1023号这样才可以用。在访问不同的网页是应该加入端口号如:192.168.206.1:8080 3.基于头名法这种技术在于DNS服务器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安装好DNS的服

务器的PC机上使用,在正向和反向都要安装好,使用一个ip地址对应着不同的域名,在访问时改变着不同的的域名

根据我自己的做出的结果如下:

3.5 FTP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1、安装ftp服务器

FTP文件传输是最基本的网络服务之一,最适合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FTP的工作原理;

TFP就是文件传输协议,它可将文件从网上的计算机传送送到另一台计算机,其突出的优点就是可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传送和交换文件。FTP管理简单。且具备双向传输功能,在服务器端许可,可以非常方便的在本地计算机与远程FTP 站点之间首先:客户端申请建立连接——》双方建立TCP连接——》服务器发出维持会话连接——》数据传输——》FTP会话终止l连接最终断开。

由FTP客户端发起到FTP服务器的控制连接FTP服务器接到数据请求命后,再由FTP服务器发起到客户端的数据连接由FTP客户端发起控制和数据连接。

安装FTP服务器的过程如下:

点击开始菜单——》控制面板——》添加删除winds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器——》Internet信息服务——》FTP服务器——》点击确定

3.6 WINS 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WINS是Windows Internet Naming Server,即Windows Internet命名服务。它提供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在路由网络的环境中动态地对IP地址和NETBios名的映射进行注册与查询。 WINS用来登记NetBIOS计算机名,并在需要时将它解析成为IP地址。WINS数据库是动态更新的。

WINS基于DNS服务器的基础之上,先要安装好DNS服务器,WINS是将计算机的名字对应着计算机的IP地址,将IP地址转换为对应的计算机名字。NetBIOS 名称由一个15字节的名字和1个字节的服务标识符组成。在全网范围内使用Windows 2000或更高版本,应考虑禁用TCP/IP上的NetBIOS名称解析(NetBT),以完全使用DNS域名系统。

安装步骤如下:

首先是打开——》开始采单——》控制面板——》添加删除winds操作系统——》网络服务——》Windows Internet命令服务器(WINS服务器)

3.7 BBS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BBS的英文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通常译为电子公告板系统BBS是一种基于讨论主题的网上交流系统,现在它已经演变为基于WEB的网络论坛,是上网交流信息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

BBS是Internet上最早的实时信息服务,即时通信系统不仅仅能实现网上实时联络,而且集成文字交谈、文件传输、语音和视频通信等多种功能,非常适合实时信息交流。博客被认为是继电子邮件、论坛、即时通信之后出现的第4种网络交流方式,注重个性展现和深层次的交流。

传统的BBS基于Telnet终端服务,以文字交流为主现在的BBS主要基于Web,又称为网络论坛BBS论坛具有等级制度论坛相当于一个网络社区UBB代码是BBS论坛格式化文本标记的事实标准

安装IIS服务器建立一个动网论坛虚拟目录为该虚拟目录授予读取和脚本执行权限将应用程序配置为已启用父路径在IIS 6.0中设置相应的Web服务扩展设置数据库文件安全权限

BBS服务器的安装如下:

点击开始菜单——》控制面板——》添加删除winds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器——》Internet信息服务——》万维网服务

即时通信服务起源于ICQ服务,ICQ就是英文“I Seek Y ou”的简称。

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网络实时联络。只要知道对方的ICQ号码。就可在网上呼叫对方。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即时通信即时通信服务起源于ICQ服务信息文件传送等附加功能集成语音和图像功能用于企业网上实时通信与协作.。ICQ还提供了信息发送、文件传送竺附加功能,甚至集成语言和图像功能,有些还通过提供在线网络游戏以及其他功能,它已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性的网络服务形式,于是又将这种服务形式为即时消息服务七或即时通信服务。像QQ、MSN这样的通信工具非常常用的。

在安装时虚拟机要和外计算机的IP地址在相同的一个网段里,建立即时通信系统是选择合适的服务器软件,客户软件往往都是配套提供的轻松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高效的信息交互。

电子邮件系统由……组成。

电子邮件由客户端、服务器、传输协议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电子邮件服务器是一种用来负责电子邮件收发管理的设备。与传统的邮政信件服务类似,电子邮件用于网上信息传递和交流,是最重要的Internet服务之一,据统计Internet有30%的业务是与电子邮件有关的。

电子邮件的特点是:没有距离的限制具备快速、经济的特点电子邮件可用来一件多发,即同时发给多个收件人除了发送文本信息以外,还可以附件形式发送各种多媒体文件采用类似于传统邮件的“存储转发”机制,发送邮件时,并不需要收件人处于在线状态,收件人可根据需要随时上网从邮件服务器上收取邮件数字签名和加密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令人担忧的通信安全问题。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安装:

点击开始菜单——》控制面板——》添加删除winds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器——》Internet信息服务—SMTP Svrvice服务器

4总结

通过本次实训,对《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应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细细回顾感觉收获颇多。

我非常感谢这一次学校有这样的一门实训课程《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应用》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感谢老师幸苦的教导我们,在实训的过程中看到老师那么辛苦的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我真的不想问老师的问题,尽量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说一句:李浩老师您辛苦了。

在这次实训中掌握了许多网络服务器的实际的操作,这次实训真的学到很多,真的从实际中操作要比从书看理论学习强的多,平时自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书总是不能够的记住书上的理论知识。同时我希望学校多给出时间我们学生实际操作台机会,让我们不仅是从书本上理论的知识掌握,更重要的是从实际上的操作上掌握知识。

从这次实训中我掌握网络服务器、TCP/IP 网络及其配置、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网络和掌握其他内乡服务各应用、部署和管理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架设web网站,IIS6.0和AppSever 服务器软件的使用和配置、FTP服务的、部署,Serv-U FTP文件服务器软件的使用、建立和管理电子邮件服务器软件的使用、MDaemon 邮件服务器软件的使用与配置。

虽然这次实训中我完整的从头到尾把实训中内容做完了,但是自己有不足之处,很多是看着老师您给我们的视屏做完的,这样不算是完全的掌握《网络服务配置与应用》中的内容。在今后自己一定会用电脑中的虚拟机慢慢的去掌握这里的实际中的操作,能够真真的把操作掌握,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操作。

通过这个学期与老师接触学习中,我从老师那里学到许多,不仅学习上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让余下的时间更加珍惜。更重要的是老师是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让我态敬佩了(老师您已经答应我下个学期你还是教我们哦!你可要做到哦!哈哈……

参考书目:

[1] 钟小平,张金石.《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应用》(第四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6

[2] 文龙,罗玉玲,张自辉.《网络服务器组建、配置和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7

[3] 赵松涛.《深入浅出.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

实训指导教师评语

班级:10网络3班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评语(包括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情况及水平):

学生成绩(五级分制):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统计量 全国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N 有效 22 22 22 缺失 均值 1116.82 747.86 2336.41 中值 727.50 530.50 1499.50 方差 1031026.918 399673.838 4536136.444 百分位数 25 304.25 239.75 596.25 50 727.50 530.50 1499.50 75 1893.50 1197.00 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 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5.00 0 . 56788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2 )W 检验 结果:在Shapiro-Wilk 检验结果972.00 w ,p=0.174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习题1.5 5 多维正态数据的统计量 数据:

IEEE802标准和以太网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中心(室):计算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分室:计算机网络基础 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实验项目名称:IEEE802标准和以太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年级:2014级 姓名:刘成学号:20140657031105 日期:2016年11月3日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 2. 掌握MAC 地址的作用 3. 掌握MAC 广播地址的作用 4. 掌握LLC 帧报文格式 5. 掌握协议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6. 掌握协议栈发送和接收以太网数据帧的过程 二.实验环境 三.实验内容 练习 1 领略真实的MAC 帧 各主机打开工具区的“拓扑验证工具”,选择相应的网络结构,配置网卡后,进行拓扑验证,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工具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请检查网络连接。本练习将主机 A 和 B 作为一组,主机 C 和 D 作为一组,主机 E 和 F 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B 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 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B 启动协议分析器,新建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 协议)。 2. 主机A ping 主机B,察看主机B 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包,分析MAC 帧格式。 3. 将主机B 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练习 2 理解MAC 地址的作用 本练习将主机 A 和 B 作为一组,主机 C 和 D 作为一组,主机 E 和 F 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B 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 的操作。 1. 主机B 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 地址为主机A 的MAC 地址)。 2.主机A ping 主机B。 3.主机B 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 所发送的ICMP 数据帧,并分析该帧内容 练习 3 编辑并发送MAC 广播帧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 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主机 E 启动协议编辑器。2. 主机 E 编辑一个MAC 帧:目的MAC 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 地址:主机 E 的MAC 地址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大于0x0600 数据字段:编辑长度在46—1500 字节之间的数据 3. 主机A、B、C、D、F 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 地址为主机 E 的MAC 地址)。4. 主机E 发送已编辑好的数据帧。5. 主机A、B、C、D、F 停止捕获数据,察看捕获到的数据中是否含有主机E 所发送的数据帧。●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 作为目的MAC 地址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还需回答思考问题) 本机IP :169.254.112.31 本机MAC :7427EA-F01A1B 目标IP:169.254.62.201 目标MAC:7427EA-F0FA9D 练习1.2结果截图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实验报告记录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实验名称:RJ-45接口与网卡设置 一.题目 二.实验设备仪器(软件环境) ⒈RJ-45压线钳 ⒉双绞线剥线器 ⒊ RJ-45接头 ⒋双绞线 ⒌网线测试仪 ⒍网卡 三.试验目的 1.掌握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方法,学会制作RJ45接头。 2.学会测线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网卡的安装与设置。 四.试验内容及步骤 1.网线制作 (1)按以下步骤制作网线(直通线): ●抽出一小段线,然后先把外皮剥除一段; ●将双绞线反向缠绕开; ●根据标准排线(注意这里非常重要); ●铰齐线头(注意线头长度); ●插入插头; ●用打线钳夹紧; ●用同样方法制作另一端。 (2)网线的检查、测试 可以使用网线测试仪或万用表测试网线连接逻辑是否正确。网线制作好后,将其两端分别插入网卡和交换机的插口内,开机后对应的指示灯应闪亮。 2.网卡的安装与设置 (1)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一.将网卡插入计算机主板的插槽内,启动计算机; 二.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双击【添加硬件】 图标; 三.弹出【添加硬件向导】,在设备列表中选择所用的网卡设备,插入带有网卡驱动程序的 光盘(或磁盘),按向导提示逐步安装驱动程序; 四.若安装成功,向导会给出正确的提示。

(2)网络协议的添加(此步可略) 一般情况下,安装好网卡的驱动程序以后,最基本的TCP/IP网络协议会自动被添加到系统中。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我们手动添加/删除网络协议: ●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双击【网 络连接】图标; ●打开【网络连接】窗口,选中【本地连接】图标,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 【属性】; ●进入【属性】对话框,选【常规】项,单击【安装】按钮; ●弹出【选择网络组件类型】对话框,在【单击要安装的网络组件类型】列表中 选【协议】,单击【安装】; ●弹出【选择网络协议】对话框,在【网络协议】列表中选择所要的协议,单击 【确定】按钮。 (3)网卡的设置 网卡安装成功后,必须对其进行配置,配置前,必须到网络中心申请到合法的IP地址,并得到网络中心提供的域名及其IP地址、网关的IP地址。 (1)打开【网络连接】中“本地连接”的【属性】窗口; (2)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单击【属性】按钮; (3)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窗口,分别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 网关”、“DNS服务器”等项。 3.网络连通的测试 常用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连接,格式: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参数含义 -t 校验与指定计算机的连接,直到用户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由count指定数量的ECHO 报文,默认值为 4。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length 指定数据长度的ECHO报文。 默认值为64字节,最大值为8192 字节。 -f 在包中发送“不分段”标志,该包将不被路由上的 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指定的数值。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tos指定的数值。 -r count 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发出报文和返回报文的 路由。指定的Count值最小可以是1,最大可以是 9 。 -s count 指定由count指定的转发次数的时间邮票。 -j computer-list 经过由computer-list指定的计算机列表的路由报 文。中间网关可能分隔连续的计算机(松散的源路 由)。允许的最大IP地址数目是9。 -k computer-list 经过由computer-list指定的计算机列表的路由报

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_实验2指导

目录 1实验主题 (1) 2实验目的 (1) 3实验性质 (1) 4实验考核方法 (1) 5实验报告提交日期与方式 (1) 6实验平台 (1) 7实验内容和要求 (1) 8实验指导 (2) 8.2 开启Hadoop所有守护进程 (2) 8.2 搭建Eclipse环境编程实现Wordcount程序 (3) 1.安装Eclipse (3) 2.配置Hadoop-Eclipse-Plugin (3) 3.在Eclipse 中操作HDFS 中的文件 (7) 4.在Eclipse 中创建MapReduce 项目 (8) 5.通过Eclipse 运行MapReduce (13) 6.在Eclipse 中运行MapReduce 程序会遇到的问题 (16)

1实验主题 1、搭建Hadoop、Eclipse编程环境 2、在Eclipse中操作HDFS 3、在Eclipse中运行Wordcount程序 4、参照Wordcount程序,自己编程实现数据去重程序 2实验目的 (1)理解Hadoop、Eclipse编程流程; (2)理解MapReduce架构,以及分布式编程思想; 3实验性质 实验上机内容,必做,作为课堂平时成绩。 4实验考核方法 提交上机实验报告,纸质版。 要求实验报告内容结构清晰、图文并茂。 同学之间实验报告不得相互抄袭。 5实验报告提交日期与方式 要求提交打印版,4月19日(第10周)之前交到软件学院412。 6实验平台 操作系统:Linux Hadoop版本:2.6.0或以上版本 JDK版本:1.6或以上版本 Java IDE:Eclipse 7实验内容和要求 (1)搭建Hadoop、Eclipse编程环境; (2)运行实验指导上提供的Wordcount程序; (3)在Eclipse上面查看HDFS文件目录; (4)在Eclipse上面查看Wordcount程序运行结果; (5)熟悉Hadoop、Eclipse编程流程及思想; 程序设计题,编程实现基于Hadoop的数据去重程序,具体要求如下: 把data1文件和data2文件中相同的数据删除,并输出没有重复的数据,自己动手实现,把代码贴到实验报告的附录里。 设计思路: 数据去重实例的最终目标是让原始数据中出现次数超过一次的数据在输出文件中只出现一次。具体就是Reduce的输入应该以数据作为Key,而对value-list则没有要求。当Reduce 接收到一个时就直接将key复制到输出的key中,并将value设置成空值。在MapReduce流程中,Map的输出 经过shuffle过程聚集成后会被交给Reduce。所以从设计好的Reduce输入可以反推出Map输出的key应为数据,而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07信计0班学号:姓名:实验日期2010-3-11 实验地点:实验楼505 实验名称:样本数据的特征分析使用软件名称:MATLAB 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均值、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偏度与峰度,中位数、分位数、三均值、四分位极差与极差; 2.熟练掌握jbtest与lillietest关于一元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3.掌握统计作图方法; 4.掌握多元数据的数字特征与相关矩阵的处理方法; 实验内容安徽省1990-2004年万元工业GDP废气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以及用于污染治理的投入经费比重见表6.1.1,解决以下问题:表6.1.1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及污染治理的投入经费占GDP比重 年份 万元工业GDP 废气排放量 万元工业GDP 固体物排放量 万元工业GDP废 水排放量 环境污染治理投 资占GDP比重 (立方米)(千克)(吨)(%)1990 104254.40 519.48 441.65 0.18 1991 94415.00 476.97 398.19 0.26 1992 89317.41 119.45 332.14 0.23 1993 63012.42 67.93 203.91 0.20 1994 45435.04 7.86 128.20 0.17 1995 46383.42 12.45 113.39 0.22 1996 39874.19 13.24 87.12 0.15 1997 38412.85 37.97 76.98 0.21 1998 35270.79 45.36 59.68 0.11 1999 35200.76 34.93 60.82 0.15 2000 35848.97 1.82 57.35 0.19 2001 40348.43 1.17 53.06 0.11 2002 40392.96 0.16 50.96 0.12 2003 37237.13 0.05 43.94 0.15 2004 34176.27 0.06 36.90 0.13 1.计算各指标的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相关系数矩阵; 2.计算各指标的偏度、峰度、三均值以及极差; 3.做出各指标数据直方图并检验该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利用boxcox变换以后给出该数据的密度函数; 4.上网查找1990-2004江苏省万元工业GDP废气排放量,安徽省与江苏省是 否服从同样的分布?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实验室 学院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学号 开课时间至学年学期

if(A(m,k)~=0) if(m~=k) A([k m],:)=A([m k],:); %换行 end A(k+1:n, k:c)=A(k+1:n, k:c)-(A(k+1:n,k)/ A(k,k))*A(k, k:c); %消去end end x=zeros(length(b),1); %回代求解 x(n)=A(n,c)/A(n,n); for k=n-1:-1:1 x(k)=(A(k,c)-A(k,k+1:n)*x(k+1:n))/A(k,k); end y=x; format short;%设置为默认格式显示,显示5位 (2)建立MATLAB界面 利用MA TLAB的GUI建立如下界面求解线性方程组: 详见程序。 五、计算实例、数据、结果、分析 下面我们对以上的结果进行测试,求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 5 10 13 9 14 4 4 3 2 1 13 12 4 3 3 10 2 4 3 2 1 x x x x 输入数据后点击和,得到如下结果: 更改以上数据进行测试,求解如下方程组: 1 2 3 4 43211 34321 23431 12341 x x x x ?? ???? ?? ???? ?? ???? = ?? ???? - ?? ???? - ???? ?? 得到如下结果:

以太网交换配置实验报告

以太网交配置实验报告 郴州师范学校王资生 2012-11-14 任务要求: 1、掌握以太网交换原理; 2、掌握Vlan配置方法; 3、掌握三层交换原理; 4、掌握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 实验一用trunck口实现Vlan跨交换机扩展要求:PC0、PC2属于vlan10,PC1、PC3属于vlan20,在SW0上进行正确的配置,要求实现PC0和PC1之间不能通信,PC2和PC3之间不能通信,PC0和PC2之间可以通信,PC1和PC3之间可以通信。 IP设置: 实验步骤: 一、建立好数据连接。如上图 二、设置好各IP,具体如下: PC0:192.168.1.1 255.255.255.0 PC1:192.168.1.2 255.255.255.0 PC3:192.168.1.3 255.255.255.0 PC4:192.168.1.4 255.255.255.0 三、配置交换s1

代码如下: 1、在交换机上创建两个vlan,分别是Vlan 10 和Vlan 20 Switch>en Switch#config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10 Switch(config-vlan)#vlan 20 2、指定两个端口fa0/1 和fa0/2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0/1 Switch(config-if)#switch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 access vlan 10 Switch(config-if)#interface fa0/2 Switch(config-if)#switch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 access vlan 20 3、设置交换机S1与S2连接端口类型,端口fa0/3允许fa0/1和fa0/2通过Switch(config-if)#switch moder trunk Switch(config-if)#switch trunk all Switch(config-if)#switch trunk allowed vlan 10,20 5、查看配置情况,是否成功。 Switch#show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1133 bytes ! version 12.1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Switch ! ! spanning-tree mode pvst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itchport mode access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itchport mode access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doc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组员:XX 组员:XX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FTTx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根据图13所示,搭建系统,其中三台ONU接计算机终端,还有一台ONU 接IPTV机顶盒。用ping命令检查接入系统是否可以连通?如果不能连通,请分析原因。如果可以连通,使用tracert命令检查路由,并给出HTTx的路由信息。 图1(ping) 图2(tracert) 2、用ipconfig检查接入终端的IP地址和网关,记录下来,并与LAN接入的地 址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经比较发现,两个地址的网段不同。

图3为ipconfig命令 图4为LAN接入地址 3、用telnet远程登录R4101路由器,记录有关光接口的配置信息。 ESR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搭建系统,将三台S2016交换机组成一个ESR环,确定主节点为S2016(1),从节点 为S2016(2)和S2016(3)。 S2016(1)系统地址S2016(2)系统地址S2016(3)系统地址 192.168.6.249 192.168.6.250 192.168.6.251

(1)先配置主交换机: (2)进入ESR配置模式,并将该交换机配置成主站: (3)置ESR环所用接口和VLAN,并使能该ESR: (4)配置从交换机: 先对S2016(2)进行配置:

步骤同上,对S2016(3)进行相同配置。 (5)使用ping 192.168.6.254命令查看网络,网络连通成功。 3、人为切断ESR环路,由于前面对主、从交换机的成功配置,使得ESR域的master node 控制其第二接口的阻塞实现了保护倒换功能。系统正常运行。 S2016(1) S2016(2) S2016(3) 端口连接和用途端口用途端口用途 16 连接S2016(1) 15 连接S2016(1) 15 与S2016(2)连接, 用作组建ESR环 15 连接S2016(3) 16 连接S2016(2) 16 与S2016(3)连接, 用作组建ESR环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方差1031026.918399673.8384536136.444百分位数25304.25239.75596.25 50727.50530.501499.50 751893.501197.00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9.00 0 . 122223344 5.00 0 . 56788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身高N60正态参数a,,b均值139.00

标准差7.064 最极端差别绝对值.089 正.045 负-.089 Kolmogorov-Smirnov Z.686 渐近显着性(双侧).735 a. 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 b.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2)W检验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实验二(多维数据组织与分析)

一、实验内容和目的 目的: 1.理解维(表)、成员、层次(粒度)等基本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理解多维数据集创建的基本原理与流程; 3.理解并掌握OLAP分析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内容: 1.运用Analysis Server工具进行维度、度量值以及多维数据集的创建(模拟案例)。 2.使用维度浏览器进行多维数据的查询、编辑操作。 3.对多维数据集进行切片、切块、旋转、钻取操作。 二、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 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 7 数据库平台:SQL Server 2008 SP2 三、实验原理 在数据仓库系统中,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OLAP的基本思想是企业的决策者应能灵活地、从多方面和多角度以多维的形式来观察企业的状态和了解企业的变化。 OLAP是在OLT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OLTP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面对的是操作人员和低层管理人员,对基本数据的查询和增、删、改等进行处理。而OLAP是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处理。它具有在线性(online)和多维分析(multi-dimension analysis)的特点。OLAP超越了一般查询和报表的功能,是建立在一般事务操作之上的另外一种逻辑步骤,因此,它的决策支持能力更强。 建立OLAP的基础是多维数据模型,多维数据模型的存储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MOLAP和ROLAP是OLAP的两种主要形式,其中MOLAP(multi-dimension OLAP)是基

于多维数据库的OLAP,简称为多维OLAP;ROLAP(relation OLAP)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OLAP,简称关系OLAP。 OLAP的目的是为决策管理人员通过一种灵活的多维数据分析手段,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基本的多维数据分析操作包括切片、切块、旋转、钻取等。随着OLAP的深入发展,OLAP也逐渐具有了计算和智能的能力,这些能力称为广义OLAP操作。 四、实验方法、步骤 要求:利用实验室和指导教师提供的实验软件,认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真实地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并根据实验案例绘出多维数据组织模型及其OLAP操作过程。实验完成后,应根据实验情况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本实验以实验一建立的数据仓库为基础,使用Microsoft的SQL Ser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工具,建立OLAP相关模型,并实现OLAP的一些简单基本功能。 首先打开SQL Ser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工具,新建一个Analysis Service项目,命名为:DW

网络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网络交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51) 学生 学号 提交报告日期2013年10月27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络交换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通过通信线路将信息发生源(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连结起来,从而可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直接利用计算机来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机和路由器在数据通信中起着核心作用,用来完成组网和数据交换的功能。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了解,熟悉相关配置,强化对数据通信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使用中兴公司生产的3900系列交换机和1800系列路由器,分别进行VLAN和QoS的配置实验。 1,中兴3900系列交换机的VLAN和QoS配置实验 1.1 ZXR103900交换机简介 ZXR103900/3200是中兴通讯自主研发的智能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本实验中使用的3928属于3900系列,3900系列可作为大型企业网、园区网的汇聚三层交换机,支持多种单播和组播路由协议。ZXR103906/3952/3928实现了全线速的二三层交换功能,广泛支持多种协议,提供各种功能。 1.2 VLAN简介 VLAN(VitualLocalAreaNetwork)是一种将物理网络划分成多个逻辑(虚拟)局域网(LAN)的技术。 每个VLAN都有一个VLAN标识(VID)。利用VLAN技术,网络管理者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把同一物理局域网中的用户逻辑的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个广播域即一个VLAN),使具有相同需求的用户处于同一个广播域,不同需求的用户处于不同的广播域。每个VLAN在逻辑上就像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与物理上形成的LAN具有相同的属性。同一个VLAN中的所有广播和单播流量都被限制在该VLAN中,不会转发到其它VLAN中。当不同VLAN的设备要进行通信时,必须经过三层的路由转发。 VLAN的优点主要有: 1.减少网络上的广播流量; 2.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3.简化网络的管理控制。 1.3 VLAN配置 (1)一般配置 如图1所示,交换机A的端口fei_3/1、fei_3/2和交换机B的端口fei_3/1、fei_3/2属于VLAN10;交换机A的端口fei_3/4、fei_3/5和交换机B的端口fei_3/4、fei_3/5属于VLAN20,均为Access端口。两台交换机通过端口gei_7/1以Trunk方式连接,

数值分析实验(2)word版本

数值分析实验(2)

实验二 插值法 P50 专业班级:信计131班 姓名:段雨博 学号:2013014907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编程; 2、学习插值方法及程序设计算法。 二、实验题目 1、已知函数在下列各点的值为 试用4次牛顿插值多项式()4P x 及三次样条函数()S x (自然边界条件)对数据进行插值用图给出(){},,0.20.08,0,1,11,10i i i x y x i i =+=,()4P x 及()S x 。 2、在区间[]1,1-上分别取10,20n =用两组等距节点对龙格函数()2 1125f x x = +作多项式插值及三次样条插值,对每个n 值,分别画出插值函数及()f x 的图形。 3、下列数据点的插值 可以得到平方根函数的近似,在区间[]0,64上作图 (1)用这9个点作8次多项式插值()8L x (2)用三次样条(第一边界条件)程序求()S x 从得到结果看在[]0,64上,哪个插值更精确;在区间[]0,1上,两种插值哪个更精确? 三、实验原理与理论基础

1、拉格朗日差值公式 )()(111k k k k k k x x x x y y y x L ---+ =++ 点斜式 k k k k k k k k x x x x y x x x x y x L --+--=++++11111)( 两点式 2、n 次插值基函数 ....,2,1,0,)()(0n j y x l y x L i j n k k k j n ===∑= n k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n k n k k k k k ,...,1,0,) () (... ) () (... ) () ()(1100=------= -- 3、牛顿插值多项式 ...))(](,,[)](,[)()(102100100+--+++=x x x x x x x f x x x x f x f x P n ))...(](,...,[100---+n n x x x x x x f )(],...,,[)()()(10x x x x f x P x f x R n n n n +=-=ω 4、三次样条函数 若函数],,[)(2b a C x S ∈且在每个小区间],[1+j j x x 上是三次多项式,其中, b x x x a n =<<<=...10是给定节点,则称)(x S 是节点n x x x ,...,,10上的三次样条函数。若在节点j x 上给定函数值),,...,2,1,0)((n j x f y j i ==并成立,,...,2,1,0,)(n j y x S i j ==则称)(x S 为三次样条插值函数。 5、三次样条函数的边界条件 (1)0)()(''''''00''====n n f x S f x S (2)'''00')(,)(n n f x S f x S == 四、实验内容 1、M 文件: function [p]=Newton_Polyfit(X,Y) format long g r=size(X); n=r(2); M=ones(n,n); M(:,1)=Y'; for i=2:n

通信网原理实验报告Ethernet-and-ARP

实验一Ethernet and ARP 一、实验目的 1.加强对以太网帧格式的理解; 2.理解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环境 1.PC机一台; 2.WireShark软件。 三、实验内容 1. Capturing and analyzing Ethernet frames 2. Th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四、实验步骤及思考 (一)Capturing and analyzing Ethernet frames HTTP GET Message

(1)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the Ethernet frame containing the HTTP GET message 1. What is the 48-bit Ethernet address of your computer? Answer:The 48-bit Ethernet address of my computer is:c8:0a:a9:db:9b:f3 The Ethernet address of my computer 2. What is the 48-bit destination address in the Ethernet frame? Is this the Ethernet address of https://www.doczj.com/doc/395726543.html,? (Hint: the answer is no). What device has this as its Ethernet address? [Note: this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and one that students sometimes get wrong. Re-read pages 468-469 in the text and 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answer here.]

数据分析与挖掘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与挖掘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 目录 1.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 1.1数据挖掘 (1) 1.1.1数据挖掘的概念 (1) 1.1.2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术 (2) 1.2关联规则 (5) 1.2.1关联规则的概念 (5) 1.2.2关联规则的实现——Apriori算法 (7) 2.用Matlab实现关联规则 (12) 2.1Matlab概述 (12) 2.2基于Matlab的Apriori算法 (13) 3.用java实现关联规则 (19) 3.1java界面描述 (19) 3.2java关键代码描述 (23) 4、实验总结 (29) 4.1实验的不足和改进 (29) 4.2实验心得 (30)

1.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数据挖掘 1.1.1数据挖掘的概念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信息时代。在最近十几年里,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急剧增大。数据挖掘就是信息技术自然进化的结果。数据挖掘可以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许多人将数据挖掘视为另一个流行词汇数据中的知识发现(KDD)的同义词,而另一些人只是把数据挖掘视为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个基本步骤。知识发现过程如下: ·数据清理(消除噪声和删除不一致的数据)·数据集成(多种数据源可以组合在一起)·数据转换(从数据库中提取和分析任务相关的数据) ·数据变换(从汇总或聚集操作,把数据变换和统一成适合挖掘的形式) ·数据挖掘(基本步骤,使用智能方法提取数

据模式) ·模式评估(根据某种兴趣度度量,识别代表知识的真正有趣的模式) ·知识表示(使用可视化和知识表示技术,向用户提供挖掘的知识)。 1.1.2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术 数据挖掘吸纳了诸如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统计学、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数据可视化、信息检索、图像和信号处理以及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集成等许多应用领域的大量技术。数据挖掘主要包括以下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由于本身良好的鲁棒性、自组织自适应性、并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3大类:以感知机、bp反向传播模型、函数型网络为代表的,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hopfield 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的,分别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art 模型、koholon模型为代表的,用于聚类的自组

以太网交换机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预习 1、实验目标: ★ 熟悉并掌握中低端以太网交换机的几种基本配置方法; ★ 熟悉并掌握中低端以太网交换机的命令行视图; 2、实验原理: 以太网交换机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是网络操作员正确配置了交换机,那么网络操作员如何进行设备配置则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网络操作员与交换机的交互有多种方法,本实验主要学习如下两种配置方法: ★ 通过Console 口进行配置管理; ★ 通过Telnet 进行本地的或远程配置管理; 3、实验设备及材料: ★ 1台华为Quidway S3928TP 以太网交换机 ★ 1台PC ★ 专用配置电缆1根,网线4根 4、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本实验使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在图中需要使用交换机、PC 。 二、实验内容 1、方法步骤: (1) 实验前清除各实验小组的Quidway S3928TP 配置; 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2) 通过Console 口配置 ★创建超级终端 在Console 配置管理中,我们使用Windows 系统附件中的超级终端仿真程序来完成与交换机的交互。新建超级终端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如下路径打开超级终端: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 交换机配置管理E 0/1Console Console Modem Modem PSTN A B QuidwayS3928TP

终端; 第二步:弹出对话框,输入连接名称“Lab2-CON”后确认; 第三步:再次弹出对话框,在“连接时使用”选项中选择连接交换机的 对应COM口,选择COM1。确定; 第四步:在COM1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属性参数如下: 第五步:如果已经将线缆按照要求连接好,并且交换机已经启动,此 时按ENTER键,将进入交换机的用户视图并出现标识符:; 否则启动交换机,超级终端会自动显示交换机的整个启动过程。 第六步:键入命令,配置交换机或者查看交换机运行状态。 (3)通过Telnet配置 Telnet配置管理的初始化配置 第一步:通过CONSOLE口连接上Quidway S3928TP交换机,具体操作见前。 第二步: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为10.0.0.2,命令如下: [Quidway]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Quidway-vlan-interface1]ip address 10.0.0.2 255.0.0.0 第三步:确认网络链路联通。命令如下: 在DOS命令模式下,输入ipconfig,查看本地IP地址; 再输入Ping 10.0.0.2,查看是否连接网络 ★先确认实验PC机IP配置正确。 在“命令提示符”状态下运行ipconfig,如出现如下结果则为 正确: Windows IP Configuration Ethernet adapter 本地连接: 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 . : IP Address. . . . . . . . . . . . : 10.0.0.4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表1-1:不同频率下的遏止电压表 λ(nm)365 404.7 435.8 546.1 577 v(10^14)8.219 7.413 6.884 5.493 5.199 |Ua|(v) 1.727 1.357 1.129 0.544 0.418 表1-2:λ=365(nm)时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U/(v)-1.927 -1.827 -1.727 -1.627 -1.527 -1.427 -1.327 I/(10^-11)A-0.4 -0.2 0 0.9 3.9 8.2 14 -1.227 -1.127 -1.027 -0.927 -0.827 -0.727 -0.718 24.2 38.1 52 66 80 97.2 100 表1-3:λ=404.7(nm)时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U/(v) -1.477 -1.417 -1.357 -1.297 -1.237 -1.177 -1.117 I/(10^-11)A -1 -0.4 0 1.8 4.1 10 16.2 -1.057 -0.997 -0.937 -0.877 -0.817 -0.757 -0.737 24.2 36.2 49.8 63.9 80 93.9 100 表1-4:λ=435.8(nm)时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U/(v)-1.229 -1.179 -1.129 -1.079 -1.029 -0.979 -0.929 I/(10^-11)A-1.8 -0.4 0 2 4.2 10.2 17.9 -0.879 -0.829 -0.779 -0.729 -0.679 -0.629 -0.579 -0.575 24.8 36 47 59 71.6 83.8 98 100 表1-5:λ=546.1(nm)时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U/(v)-0.604 -0.574 -0.544 -0.514 -0.484 -0.454 -0.424 I/(10^-11)A-4 -2 0 3.8 10 16.2 24 -0.394 -0.364 -0.334 -0.304 -0.274 -0.244 -0.242 34 46 56.2 72 84.2 98.2 100 表1-6:λ=577(nm)时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U/(v)-0.478 -0.448 -0.418 -0.388 -0.358 -0.328 -0.298 I/(10^-11)A-3.1 -1.8 0 2 6 10.2 16.1 -0.268 -0.238 -0.208 -0.178 -0.148 -0.118 -0.088 -0.058 22.1 31.8 39.8 49 58 68.2 79.8 90.1 -0.04 100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p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 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5.00 0 . 56788 2.00 1 . 03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 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1)K—S检验 单样本 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身高 N 60 正态参数a,,b均值139.00 标准差7.064 最极端差别绝对值.089 正.045 负-.089 Kolmogorov-Smirnov Z .686 渐近显着性(双侧) .735 a. 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 b.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2)W检验 正态性检验

结果:在Shapiro-Wilk 检验结果972.00=w ,p=0.174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习题1.5 5多维正态数据的统计量 均值向量为:)767.33,505.4,836.27,219.18(=- 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