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继续教育研修日志(一)(数学)

中小学继续教育研修日志(一)(数学)

中小学继续教育研修日志(一)(数学)
中小学继续教育研修日志(一)(数学)

研修日志(一)

这一期,我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可以说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学习了新课标后的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的变化。

首先,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发生的变化。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核心理念的变化,“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不同的学生在教育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这里指的不仅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时也包括那一部分学困生,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层次的不同。既要让后进生吃得饱,又要让优生吃得好。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24.1.2 垂径定理》时,就先从中国著名的赵州桥说起,既反映了数学价值,又让学生体会了数学文化。同时又很好地引入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而后又马上安排了一个探究,探索得出垂径定理。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贴近了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怎样有效地安排数学活动,首先我们要认识数学活动目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不但要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有效地参与。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让人人都能从数学活动中积累知识和活动经验,建立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是每个学生都能体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

从中体会出数学的应用,数学的价值。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例如:《第二十四章圆》就分别从车轮,风车,钟表等等实物入手,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感受,从而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的程度。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不能忽略课本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和顺序。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思考,同时考虑本班本学科学生的特点加以改进。“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