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松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王瑜马长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可提高口腔科及神经内外科专业医生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前言: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女略多于男,52.2/10的发病率万,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

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

学说。

二、临床表现: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

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6、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7、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

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8、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此

类病人应进一步询问病史,尤其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摄片、颅脑CT、MRI等检查,以助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三、分类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

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

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四、鉴别诊断

1、牙痛: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方引起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龋齿或其它病变,X

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3、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4、颞颌关节炎: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5、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6、三叉神经炎: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7、小脑脑桥角肿瘤: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颅内扫描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8、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

检查可确诊。MRI及CT线检查,X检、颅底.

9、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可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10、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11、面部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重。

五、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疗效不及卡马西平。

、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3.

(二)、手术治疗:

1、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

1903年,Schosser率先应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术治疗三

叉神经痛。手术通过注射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使之变性,造成传导阻滞,而得以止痛。常用的封闭药物是无水酒精和甘油。周围支封闭操作简单,但疗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维持3-8月,很少超过1年。半月节封闭术操作相对较复杂,可引起神经性角膜炎等并发症,总有效率72-99%,早期复发率20%,5-10年复发率达50%。

2、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

是一种安全、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疗效可达90%。其理论依据是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内的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其方法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电极插入半月神经节内,通电后逐渐加热至65—75度,对靶点进行毁损,持续时间60秒。此法适用于因高龄、不能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

3、微血管减压术(micor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MVD手术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教授首次提出,手术适应症包括:经影Jannetta年由1967.像学检查确认三叉神经为血管压迫者;其它治疗效果差愿意接受手术者;压迫三叉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

常见的责任血管有:

①小脑上动脉(75%),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

上内方。

②小脑前下动脉(10%),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弯曲而压迫三叉神经根,一般多弯向较细小的椎动脉一侧。

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动脉)、脑桥横静脉、外侧静脉及基底静脉丛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是: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于显微镜下进2cm的直切口,颅骨开孔,直径约4cm纵行

入桥小脑角区,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六、预防与保养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寒性食物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松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王瑜马长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可提高口腔科及神经内外科专业医生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前言: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

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 学说。 二、临床表现: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8.1通络头风汤 【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川芎10~30克,当归10~20克,细辛5克,蜈蚣2条。 【用法】每日1~2剂。先将上药用冷水浸泡15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煮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早晚分服,或6小时服1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系《卫生宝鉴》芎归汤加细辛、蜈蚣组成。方中川芎为主药,辛温味薄气雄,功擅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擅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功专通经止痛。辅川芎增强止痛之效,抑川芎辛窜太过之弊;细辛祛寒止痛,蜈蚣搜风通络,二味虽为佐使之药,然不可缺,乃本方行军破敌之先行,为止痛之上品。二则量大而专,有的放矢。前人以为川芎辛温香窜不可过用,其实不然。顽症痼疾,不用足量,难以获效。余用川芎,最小剂量起于15克,以后递增其量,对头痛剧烈者,常用之30克以上,实践证明并无伤阴香窜之弊。当然与当归性柔而润防止副作用有关,此君臣佐使配伍之妙也。另外,细辛不过钱之说,亦不足信。余于细辛止痛,最少起步于3克,递增至9克,并无不良反应;蜈蚣有毒,人皆畏之,但治瘀血头痛,确有祛风镇痛、搜风通络、逐瘀止痛之效,一剂药用2条或3条,并无毒性反应,研末冲服其效更著。再者随证加减,伍以适当引经药,更能提高疗效。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病。症见剧烈的偏正头痛,甚则泛恶呕吐,用止痛药或麻醉剂难以止痛,舌偏淡紫,舌下络脉多呈淡紫而长,脉弦或涩,妇女常在经期前发作。中医辨证属于风痰血瘀阻滞清窍络脉所致之偏正头痛顽症。 【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头部热痛加甘菊、苍耳子;头痛如锥如刺如灼加僵蚕、生石膏、蜈蚣(研末冲服);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白芥子、白芷;妇女经期头痛则当归量应大于川芎;后头痛加羌活;前头痛加白芷;偏头痛加柴胡;巅顶痛加藁本。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1)【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5)【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10 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病因及发病机制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临床表现 性别与年龄 年龄多在40 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疼痛部位 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疼痛性质 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疼痛的规律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5 、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扳机点 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表情和颜面部变化 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 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此类病人应进一步询问病史,尤其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摄片、颅脑CT、MRI 等检查,以助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分类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 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Second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那么,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治疗: 1、风寒凝滞: 治宜疏风散寒,缓急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川芎10g、荆芥10g、白芷10g、防风10g、细辛3g、甘草6g、薄荷10g。寒甚者,加制附子、麻黄,生姜;面部肌肉抽搐者,加全蝎、蜈蚣。 2、风热侵袭: 治宜疏风清热,和络止痛。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药用:川芎10g、白芷10g、石膏30g、菊花12g、细辛3g、黄芩10g。热甚者,加栀子、黄芩;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生地。 3、风痰阻络: 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痛。以半夏天麻白术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用:半夏12g、茯苓12g、川芎10g、白附子10g、全蝎6~10g、白术10g、泽泻 15g、细辛3g、羌活10g。畏风明显者,加荆芥、防风、羌活;痰甚者,加胆星、莱菔子、陈皮;热象明显者,加黄连、栀子。 4、阳明火旺: 治宜清胃泻火,散热止痛。以芎芷石膏汤合清胃散加减。药用:细辛3g、石膏30g、白芷10g、菊花12g、黄连10g、生地12g、羌活10g、升麻6g、薄荷10g。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麦冬。 5、肝胆郁热:

治宜疏肝清热,泻火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2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12g、木通6g、车前子(包煎)10g、藁本10g。便秘者,加大黄;头晕目眩者,加钩藤、天麻、石决明。 6、瘀血阻滞: 治宜活血化瘀,祛瘀止痛。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川芎10g、细辛3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0g、元胡10g、老葱2根。瘀血明显者,加上鳖虫、水蛭;便秘者,加酒军。 (二)单验方 1、全蝎、蜈蚣等量,研细末,每次服用2g,每日2~3次,以温黄酒送服。 2、川芎10g,细辛3g,生石膏20g。水煎服,每日2次。 3、贴敷治疗以马钱子、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等量,研细末,用黄酒或醋调匀,贴敷于太阳、颊车、下关等穴。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详细介绍,相信看了上文,你对三叉神经痛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治疗疾病,我们要更多的了解它,在医生的医治下尽早的康复。祝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94920162.html,/ztinfo/54629.html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1-07-06T15:33:57.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高文彤 [导读] 肌松药替扎尼啶可以被很好地耐受但疗效弱于卡马西平,目前仅可作为次选药物或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 高文彤(黑龙江双鸭山煤炭总院 155100)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182-02 【摘要】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无效或失效时考虑其他疗法,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诊断治疗 临床资料:收集三叉神经痛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35-76岁,70%以上为40岁以上,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发作每天可有一次或多次。疼痛从口角附近放射到同侧面部、耳、眼和头部。无预兆,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轻触即可诱发,间歇期可完全正常。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是一种濒死样撕裂样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到1分钟左右,几乎总是在一侧(仅5%以下为双侧性发生),其通常由触摸受累区、冷风、吃饭、刷牙,有时甚至谈话可引发。本症中年后期开始,更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40岁以上的患者可达70%~80%,女性较男性略多。 【诊断精要】 1.临床特征与体征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每天可有一次或多次。三叉神经的上颌支最常受累(约占60%),下颌支次之(约占30%),但在三叉神经眼支发作者罕见。通常疼痛从口角附近放射到同侧面部、耳、眼和头部。在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如上、下唇,鼻翼,口角,牙齿,颊,舌等)有板击点或称触发点。三叉神经痛以一阵阵地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可以在发作期间有持续的灼样或疼痛的背景。无症状的期间可以数月或数年。 本病原因不明。患者可没有神经病学体征或提示任何相关器质性损害的其他特征。仔细询问神经病史(如曾有的神经性疾病例如视神经炎)和检查(如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头颅X片或下列疾病的某些阶段。 2.鉴别诊断 (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中主要为颅底部肿瘤,陈曼娥等报告12例以颜面痛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颅底部肿瘤,其中前颅底肿瘤3例,中颅底肿瘤5例,后颅窝肿瘤4例。颜面痛表现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7例,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5例。这提示颜面疼痛是颅底部肿瘤的重要信号,在临床诊治中应予足够的重视,应避免延误诊断而延误治疗。 (2)多发性硬化:这比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更常见于双侧三叉神经痛。 (3)桥脑小脑角肿瘤。 (4)三叉神经纤维瘤。 (5)基底动脉扩张。 (6)牙痛:为持续性,多局限于齿龈部,不因外来因素加剧或诱发,必要时可作X线检查以鉴别。 (7)三叉神经炎: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疼痛加剧。检查时有三叉神经感觉减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其前有炎症、病毒感染及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可以鉴别。 (8)舌咽神经痛。 (9)蝶腭神经痛。 【治疗精要】 三叉神经痛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 【处方选择】 1.卡马西平:开始可给100mg,2/d,口服,如果对副作用能耐受,则随后可很快地加到600mg,3/d,以控制疼痛。 2.苯妥英钠:这是第二个可选择药物,可给予100mg,2/d,口服,每日可达600mg。 3.硝西泮0.5~2.0mg/d,口服。或必要时口服氯苯氨丁酸5mg,3/d,逐渐加到30mg,3/d,用1~2周。 4.神经阻滞治疗 5.如以上治疗无效,或虽有效但不能耐受副作用,则可考虑给予手术治疗。但手术的患者要准备接受术后有可能留有面部麻木,有时甚至可出现面部感觉障碍及保护眼角膜的感觉缺失。手术可有以下几种: (1)酒精注射,暂时阻断面部的三叉神经相应分支,使疼痛暂时缓解。 (2)经皮用苯酚、甘油或酒精注射入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节。 (3)经皮用热凝或电凝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节,有报道称首次热凝有效率为90%,2次热凝有效率100%,术后均停止发作,未见有严重并发症。一年内复发率为16%,经再次治疗后又获痊愈。 (4)经颅切开术行神经根切除(因手术的危险性原因已基本废弃不用)。 (5)感觉根减压术,通常从经过三叉神经的一个小动脉减压,不引起面部感觉丧失,但需要经后颅凹手术。 【经验指导】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抗癫痫药,临床已经证实了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卡马西平常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但在撤药时则应每1周或2周缓慢地进行,使停药时不是落在本病的自发缓解期。苯妥英钠则是第二个可选择药物,非抗癫痫药物也常用于临床,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巴氯芬是常用的次选药物之一。抗抑郁药氯丙咪嗪效果优于阿米替林,第二代抗抑郁药安非拉酮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小。麻醉药及抗心率失常药利多卡因,妥卡尼临床实验证明有效,但妥卡尼血液方面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而美西律及丙美卡因局部眼麻醉方法未获得肯定疗效。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右美沙芬临床实验证明无效,而氯胺酮用药初期有效,长期效果不理想。肌松药替扎尼啶可以被很好地耐受但疗效弱于卡马西平,目前仅可作为次选药物或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养华,牛朝诗,凌士营,计颖,蒋辰,程传东.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36例临床分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

三叉神经痛从中医分型辨治

三叉神经痛从中医分型辨治 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2-03-09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83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又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㈠瘀热阻络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面颊、口角、鼻翼、舌部疼痛。 2.辨证要点口干,夜间加重,舌质暗红或瘀紫,苔薄黄,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刀割样或针刺样或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或心烦,或出现反射性面肌抽搐,或流泪,或流涕,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活血化瘀,清热止痛;可选用桃核承气汤与通窍活血 汤合方。 ㈡寒瘀凝络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面颊、口角、鼻翼、舌部疼痛。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夜间加重,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刀割样或针刺样或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出现反射性面肌抽搐,或流泪,或流涕,或大便溏 泄等。 【治则与选方】活血化瘀,温阳止痛;可选用生化汤与通窍活血汤合 方。 ㈢气郁血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面颊、口角、鼻翼、舌部疼痛。 2.辨证要点夜间加重,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暗红瘀紫,苔薄白, 脉浮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刀割样或针刺样或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或情绪低落,或心烦急躁,或易怒,或出现反射性面肌抽搐,或流泪,或流涕等。 【治则与选方】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可选用四逆散与通窍活血汤合 方。 ㈣阴虚热灼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面颊、口角、鼻翼、舌部疼痛。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潮热,或盗汗,或五心烦热,或面部潮红,或目赤(结膜充血),或面色憔悴,或刀割样或针刺样或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 或出现反射性面肌抽搐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阴津,凉血止痛;可选用麦地牛辛汤。 ㈤阳虚寒凝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面颊、口角、鼻翼、舌部疼痛。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因寒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流泪,或刀割样或针刺样或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或出现反射性面肌抽搐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阳气,散寒止痛;可选用四逆汤与麻黄汤合方。

国内外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总览

国内外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总览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针灸,中药,西药药物,封闭治疗,周围支切除或抽出术,经延髓的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经皮穿刺选择性三叉神经根射频毁损术以及广泛应用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1)三叉神经痛的保守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药物是卡马西平,本药可以使病人完全止痛,此外,临床上应用其他药物还有——苯妥英纳等,这些药物的疗效均不如卡马西平。药物长期服用的副作用有嗜睡、眩晕、消化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造血系统受抑制。但是,对于初发的病人,应首先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他保守治疗,如无效或服药后副作用不能耐受,应及时行手术治疗。——缺点:吃药副作用大,不可能彻底解决疼痛,只能是暂时的缓解。 2)三叉神经周围支及半月节封闭术: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但疗效不够持久,一般可以维持3-8 个月,适用于全身状况不佳不适合手术者。缺点:复发率特别的高。 3)三叉神经周围支抽出术:适用于高龄或有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尤其是第Ⅰ支痛患者,损伤小、局麻下进行,平均疗效约10 个月。缺点:复发率高,局限性大。 4)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1)Frazier手术:经颞下硬膜外入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此术式适用于Ⅱ、Ⅲ支痛及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病例。有可能损伤眼支纤维及运动根,造成术后并发症。损伤岩大浅神经,造成周围性面瘫。术后复发率20%,部分病人可有面部的感觉异常及麻木性疼痛。(2)Wickinse手术:经颞部硬膜内入路的三叉神经根切断术。此术式的优点在于不切断脑膜中动脉,不损伤岩大神经。适应症与合并症及疗效与经颞下入路一致。(3)Dandy手术:经后颅窝入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可以保留部分触觉,不易损伤运动根,复发率低,这一术式优于前两种术式。缺点是必须部分牺牲面部感觉。缺点:手术费用高,危险系数大。 5)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又称Sj?q-vist 氏手术。本手术的优点是能保留面部触觉和角膜反射,不影响运动支,止痛范围广,双侧三叉神经痛,单纯I 支或I 支痛特别是健侧失明者。主要并发症有共济失调,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喉返神经麻痹等,目前在医学界已倾向应用于癌痛的手术。缺点:复发率特别的高。 6)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由Hosobuchi Aclrms 1973 年最先采用,电刺激靶点主要为第三脑室后下部脑室旁灰一白质(PVC)及疼痛对侧丘脑腹后核(VP)。电刺激术一般不产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止痛机理尚不清楚。缺点:价格昂贵,效果不确切。

颌面部疼痛的鉴别诊断

知识点1 颌面部疼痛的鉴别诊断 学时:20分钟内容概述学习方法和建议关键词:疼痛|aching|鉴别诊断 一、检查要点 1.疼痛部位 牙齿痛?牙龈痛?口腔粘膜痛?下颔关节痛?双侧痛?单侧痛?深部痛?浅部痛?疼痛能否定位?疼痛是否放散到其它部位。 2.疼痛时间 持续痛?阵发痛?持续时间多久?间歇期长短?是否有周期性。 3.疼痛性质 酸痛、胀痛、跳痛,隐痛、钝痛.针刺样痛、烧灼样痛、撕裂样痛。 4.疼痛原因 冷热刺激痛,酸甜刺激痛、手术创伤后痛、伤口感染后痛、咀嚼吞咽时痛、自发性痛、有无病灶或原因不明。 5.必要时全身检查、X线片、超声波检查等。 二、鉴别诊断 1.急性牙髓炎 特点是对温度刺激敏感、常伴有龋齿、磨损、牙折等。并有自发痛和激惹痛,疼痛常不能定位,夜晚或头低位时疼痛加剧。 2.急性尖周炎 剧烈痛、能定位,牙有伸长感,温度刺激不痛,明显叩压痛,牙龈粘膜红

肿,慢性尖周炎急性发作时X线片显示根尖部牙槽骨有不规则阴影区。 3.急性牙周炎 特点是叩压痛、牙松动、牙周盲袋深,龈红肿,X线片显示牙槽嵴呈垂直型吸收阴影。 4.急性智齿冠周炎 特点是智齿冠周红肿,持续性剧痛。能定位,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可伴咬肌下、下颌下或翼下颌间隙感染。 5.急性颌周蜂窝组织炎 特点是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口腔粘膜充血,可伴有张口受限,咀嚼吞咽困难。重症者伴有全身症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升高等。 6.干槽症 特点是常在拨牙后2-3天发病,持续性剧烈痛,可放散至半侧头颞部痛,拨牙创血块脱落,牙槽骨暴露,创口有探触痛。 7.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特点是下颌关节部位疼痛,可放散至耳心、颞部、肩颈部,可伴有张口受限,咀嚼困难,下颌骨活动异常。 8.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特点是阵发性剧烈痛、有扳击点、每次疼痛持续十数秒钟或几分钟不等,痛可突然自发,亦可自行停止,疼痛在三叉神经分布区,不超越中线、痛如刀割、针刺、烧灼、撕裂样、难以忍受。吃饭、洗脸、刷牙、说话、手摸皆可激发疼痛。诊断时必需排除中枢或外周各种病变引起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9.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特点是在舌根和咽部剧痛、说话吞咽动作可激发、痛如刀割、电击、烧灼样,呈阵发性,每次痛约十数秒或几分钟即可停止。用1%的卡因喷舌咽部粘

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一些简单的偏方辅助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往往会更好,以下偏方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用: 热敷疗法 1、生艾叶150克,生鸡蛋1枚,银屑适量。艾叶捣绒后加少许水入次碗内煨沸,纳入蛋清拌匀后再加银屑(或用小银器代替)搅匀,趁热裹熨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连续用至疼痛消失。 2、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30克,共研为细末,调匀,葱白7个,生姜40克,捣烂如泥,与药末混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中隔水蒸。热熨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25分钟。勿熨眼部,切忌口服。 鼻嗅疗法 1、细辛、胡椒或川椒各10克,干姜6克。上药全部浸于15—30毫升白酒中4小时,加入水适量置于锅内煎。煎沸时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患者鼻孔,让患者吸入药气。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鹅不食草适量,牙皂3克,细辛3克,青黛1.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让患者吸入药末,不拘时嗅,连嗅数日。 3、大枣1枚,红矾0.9克。将红矾研末,放入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味,即用鼻孔吸。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左侧痛用左鼻孔吸,右侧痛用右鼻孔吸,吸几天后可能有口鼻发干的感觉,如不愈则停药。 4、荜茇30克,木鳖子30克,藿香18克,冰片6克。荜茇、藿香漂洗烘干(80℃),木鳖子去壳存仁,四药混合精研约1小时,过180目筛,贮瓶备用。将火柴头大小体积的药面(约0.5克)置于纸折中,痛侧鼻孔对准药面,将药粉吸入。首次应在痛时吸入,隔10分钟后再吸,以后每隔3—4小时1次,每日4次。 熏洗疗法 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各12克,白僵蚕10克,加水适量煎汤,去渣,熏面部,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熏药疗法 透骨草30克,细辛、川芎、白芷各15克,白僵蚕1岁1个。将药置沙锅内,煎沸数分钟后,取一厚纸,中间掏一小孔约手指大,覆盖锅上。熏其痛侧耳孔及疼痛部位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熏后

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

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面痛病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挚疼痛为主症的疾病。2.西医诊断:参照国际头痛学会(IHS)分类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第2版《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ICHD -II)。 (1)疼痛多由一侧面部开始,位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的分布,突然发作,呈阵发性、闪电样,发作频繁,疼痛剧烈; (2)疼痛性质如钻刺、刀割或火烙,表情痛苦,极为难忍; (3)每次发作时间,最短数秒钟或数分钟,最长可达30 min之久; (4)^ (5)疼痛常自发产生,也可由某些日常活动如说话、洗脸、刷牙、进食等动作触发; (5)没有神经系统的任何缺损所见。 (二)证候诊断: 1.风寒外袭证:多有感受风寒史,畏寒怕冷,多遇寒病情骤发,面颊剧痛难忍,得热则减,面颊常怕风,伴有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上犯证:常遇风得热引发,面部痛如火灼,遇热加重,得凉稍减,口干喜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胃火上冲证:患者素有蕴热,胃热薰蒸,风火上升而致,症状为面颊部阵发性灼热样剧痛,面红目赤,牙龈肿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4.气血瘀滞证:久病入络或有外伤史者,头面部刺痛或如刀割样,部位固定不移,夜间痛甚,舌边或舌尖多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二、治疗方案 (一): (二)针灸治疗治疗原则:根据经络辨证,三叉神经痛多属于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因此在取穴时应以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穴为主。 针灸取穴:主穴: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第一支(眼支):太阳、攒竹、阳白、鱼腰(眶上孔)、外关; 第二支(上颌支):四白(眶下孔)、颧髎、下关、迎香、合谷;

三叉神经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h~48h 后即有镇痛效果。西药卡马西平止痛迅速,但是这种西药平常是用来控制癫痫的镇静药,它通过控制脑电波的异常放电来解除三叉神经痛的闪电刀割的疼痛感,只是暂时能缓解2个小时左右的作用,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眩晕、乏力、是牺牲肝肾、骨髓的正常功能为代价的。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别名大伦丁(D1antinSodium、Phen—to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三叉神经痛是在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三叉神经痛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女性尤多。三叉神经痛通常疗法有服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或采用三叉神经局部切除手术,效果均不太理想。 中药治疗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

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针灸治疗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但是此法只能暂时止痛,不能根治。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1967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出,以后Haines 等对三叉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存在桥脑旁微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病例中92.5%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①小脑上动脉(55%),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上内方。 ②小脑前下动脉(30%),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 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

(完整版)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面痛病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挚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国际头痛学会(IHS)分类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第2版《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ICHD -II)。 (1)疼痛多由一侧面部开始,位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的分布,突然发作,呈阵发性、闪电样,发作频繁,疼痛剧烈; (2)疼痛性质如钻刺、刀割或火烙,表情痛苦,极为难忍; (3)每次发作时间,最短数秒钟或数分钟,最长可达30 min之久; (4)疼痛常自发产生,也可由某些日常活动如说话、洗脸、刷牙、进食等动作触发; (5)没有神经系统的任何缺损所见。 (二)证候诊断: 1.风寒外袭证:多有感受风寒史,畏寒怕冷,多遇寒病情骤发,面颊剧痛难忍, 得热则减,面颊常怕风,伴有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上犯证:常遇风得热引发,面部痛如火灼,遇热加重,得凉稍减,口干喜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胃火上冲证:患者素有蕴热,胃热薰蒸,风火上升而致,症状为面颊部阵发性灼热样剧痛,面红目赤,牙龈肿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4.气血瘀滞证:久病入络或有外伤史者,头面部刺痛或如刀割样,部位固定不移,夜间痛甚,舌边或舌尖多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二、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 治疗原则:根据经络辨证,三叉神经痛多属于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因此在取穴时应以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穴为主。 针灸取穴: 主穴: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第一支(眼支):太阳、攒竹、阳白、鱼腰(眶上孔)、外关; 第二支(上颌支):四白(眶下孔)、颧髎、下关、迎香、合谷; 第三支(下颁支):颊车、夹承浆穴(颏孔)、大迎、翳风、内庭; 配穴:风寒外袭,加风池、外关:风热上犯,加风池、曲池;胃热上攻,加内庭;气血瘀滞,加膈俞、内关。可根据受累分支,在面部所选腧穴附近加刺阿是穴。 治疗方法: 1.毫针刺法:急性发作时面部腧穴行浅刺丛针轻刺激,远道腧穴行强刺激,可配合电针或经皮穴位电刺激。发作缓解期,毫针针刺可选择透刺法,眼支疼痛取攒竹透阳白,丝竹空透头维,鱼腰直刺;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三叉神经痛诊断鉴别 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外,应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1.牙痛牙痛也是一种非常疼痛的一种疾病,有时特别是发病的初期,常常到口腔就诊,被误诊为牙痛,许多病人将牙齿拔掉,甚至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但疼痛仍不能缓解,一般牙痛特点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局限在齿龈部,不放射到其他部位,无颜面部皮肤过敏区,不因外来的因素加剧,但患者不敢用牙齿咀嚼,应用X线检查或CT检查可明确牙痛。 2.三叉神经炎可因急性上颌窦炎,流感,额窦炎,下颌骨骨髓炎,糖尿病,梅毒,伤寒,酒精中毒,铅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疾病引起,多有炎性感染的历史,病史短,疼痛为持续性的,压迫感染的分枝的局部时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有患侧三叉神经分区感觉减退或过敏,可伴有运动障碍。 3.中间神经痛中间神经痛患者表现特点: (1)疼痛性质:为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长,数小时,短者也数分钟。 (2)疼痛部位: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者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 (3)伴随症状: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腭神经痛本症病因不明,多数人认为鼻旁窦炎侵及蝶腭神经节引起。 (1)疼痛部位:蝶腭神经节分支分布区域的鼻腔,蝶窦,筛窦,硬腭,齿龈及眼眶等颜面深部位,疼痛范围较广泛。 (2)疼痛性质:疼痛为烧灼或钻样比较剧烈的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加重或周期性反复性发作,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多呈浆液性或黏液性,可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疼痛可由牙部,鼻根,眼眶,眼球发生,尔后扩展至齿龈,额,耳及乳突部,均为一侧性,严重者向同侧颈部,肩部及手部等处放射,眼眶部可有压痛。 (3)发病年龄:常在40~60岁之间,女性较多。 (4)本病可以用1%普鲁卡因做蝶腭神经封闭或用2%~4%丁卡因经鼻腔对蝶腭神经节作表面麻醉,可使疼痛缓解,即可确诊。 5.偏头痛偏头痛也称丛集性头痛,它是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因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与家族,内分泌,变态反应及精神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特点: (1)青春期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2)诱发原因:多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不安时诱发,每次发作前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幻视及偏盲等,先兆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之久。 (3)疼痛性质为剧烈性头痛,呈搏动性痛,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反复发作,每天或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发作一次,伴随有恶心,呕吐,大便感,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发作过后疲乏嗜睡。 (4)查体时颞浅动脉搏动明显增强,压迫时可使疼痛减轻,在先兆发作时应用抗组胺药可缓解症状。 (5)偏头痛还有普通型,特殊型(眼肌麻痹,腹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均需要进行鉴别。 6.舌咽神经痛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它是一种以舌咽神经分布区域内阵发性剧痛,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1)病因可能与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压迫神经进入区有关,除此之外,可见于小脑脑

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包括哪几种

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包括哪几种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疾病的一种,它具有病程反复,难治愈的特点。人们应了解三叉神经痛的的治疗方法,那么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包括哪几种,我们来了解一下。 了解三叉神经痛的的治疗方法,那么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包括哪几种,我们来了解一下。 1、药物治疗 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只是临时止痛,停药后三叉神经痛会反复发作,长期服用药物会引起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肝肾脏器损害而引发的严重并发症。 2、微血管减压术 将压迫神经的血管用材料隔开,使之分离,解除压迫来实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适合核磁共振能显示很明显的血管压迫神经的患者,部分患者会有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等,因开颅手术,创伤大,一旦损伤血管、神经可引起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3、伽玛刀治疗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适用人群广,不开刀、不麻醉、不住院,伽玛射线照射疼痛根源,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治疗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影响正常生活,不易复发,可重复治疗。 4、射频热凝治疗 高温加热使神经凝固变性,采用X光和CT定位,对神经根定位有一定误差,治疗中需患者配合,疼痛感强烈,复发率高,多数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 5、中医治疗 1、风寒凝滞:治宜疏风散寒,缓急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川芎10g、荆芥10g、白芷10g、防风10g、细辛3g、甘草6g、薄荷10g。寒甚者,加制附子、麻黄,生姜;面部肌肉抽搐者,加全蝎、蜈蚣。

2、风热侵袭:治宜疏风清热,和络止痛。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药用:川芎10g、白芷10g、石膏30g、菊花12g、细辛3g、黄芩10g。热甚者,加栀子、黄芩;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生地。 3、风痰阻络: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痛。以半夏天麻白术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用:半夏12g、茯苓12g、川芎10g、白附子10g、全蝎6~10g、白术10g、泽泻15g、细辛3g、羌活10g。畏风明显者,加荆芥、防风、羌活;痰甚者,加胆星、莱菔子、陈皮;热象明显者,加黄连、栀子。 上述就是小编文为您介绍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包括哪几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和医生商量着来,看看哪种方法最适合你,切不可私自决定。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94920162.html,/ztinfo/54643.html

三叉神经痛的最好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最好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最好治疗方法 1.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急噪、焦虑等情绪诱发疼痛。 2.利用疼痛发作后的间歇期,清洁颜面、口腔,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其他疾病发生。 3.用温水洗脸和刷牙、避免冷水刺激。 4.注意气候变化,避免风吹、和寒冷气候对颜面部的刺激。外出时戴口罩或头巾。 5.戒烟、酒,少吃辛辣食物,避免化学刺激诱发疼痛。 6.吃质软、易嚼食物,避免硬物刺激。 7.尽可能避免诱发疼痛的机械动作。 三叉神经痛食疗方1、黄芪15克,僵蚕6克,蜈蚣2条,血竭3克,瘦猪肉糜500克,芹菜500克,面粉500-1000克。 制作:将上药焙干研粉,芹菜洗净,在沸水中焯透,捞出切成碎末,用纱布袋装好,挤出菜汁待用;肉糜中加入中药粉,芹菜、盐、酒、味精、胡椒粉,拌匀后加鸡蛋清2个作馅。面粉用芹菜汁合好揉匀,揉至面团表面光滑为止,擀成圆薄皮子,加馅将皮子逐个包成饺子,煮熟后即可服食,对于三叉神经痛缓解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2、西兰花、白菜花、胡萝卜、红辣椒各适量。 做法:将西兰花、白菜花切成小朵,胡萝卜去皮、切片,红

辣椒去籽、切块,待用。将全部蔬菜放入温油中焯一下。锅内留少许底油,下入全部原料翻炒,用盐、鸡精调味,再用淀粉勾芡,即成。每次取猪脑一只(洗净),天麻10克切碎,粳米250克,清水适量,煮成稀粥,每日晨起空腹温服,天麻善祛头风,猪脑专补脑髓,二者合用,既可补益精髓,又可祛头风,实为三叉神经痛食疗的良好家庭药膳。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有哪些一、热敷疗法 生艾叶150克,生鸡蛋1枚,银屑适量。艾叶捣绒后加少许水入次碗内煨沸,纳入蛋清拌匀后再加银屑(或用小银器代替)搅匀,趁热裹熨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连续用至疼痛消失。 二、鼻嗅疗法 1、细辛、胡椒或川椒各10克,干姜6克。上药全部浸于15—30毫升白酒中4小时,加入水适量置于锅内煎。煎沸时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患者鼻孔,让患者吸入药气。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鹅不食草适量,牙皂3克,细辛3克,青黛1.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让患者吸入药末,不拘时嗅,连嗅数日。 3、大枣1枚,红矾0.9克。将红矾研末,放入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味,即用鼻孔吸。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左侧痛用左鼻孔吸,右侧痛用右鼻孔吸,吸几天后可能有口鼻发干的感觉,如不愈则停药。 4、荜茇30克,木鳖子30克,藿香18克,冰片6克。荜茇、藿香漂洗烘干(80℃),木鳖子去壳存仁,四药混合精研约1小时,

如何才能确诊三叉神经痛呢

如何才能确诊三叉神经痛呢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一些疾病也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例如三叉神经痛,本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发作起来使患者痛苦不堪,因此人们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而正确的诊断是前提。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可使用反射检查、运动检查、感觉检查。并且根据疼痛部位、疼痛扳机点、疼痛的规律来协助诊断,一般情况下可准确无误的诊断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的3个诊断方法 1、反射检查:也可以检查出是否患有三叉神经痛。面部神经系统的机能非常复杂,但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而人体具有很多反射,如三叉神经痛可感觉核发出许多二级纤维,除到达丘脑者外,多在同侧网状结构内上升或下降,其终支和侧支终于脑神经运动核,并组成许多反射弧。 2、运动检查: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检查三叉神经痛的时候,我们发现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的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 3、感觉检查:检查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 二、三叉神经痛的4个诊断要点 1、疼痛部位: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向三叉神经逐渐扩散,以神经分支的第二支和第三支最为常见,其疼痛范围不会超过面部中线,一般右侧面部疼痛多见。 2、疼痛扳机点: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的疼痛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即可能激发疼痛发作。 3、疼痛的规律:虽然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毫无征兆,突然即会发作,但疼痛症状是有一定规律的,即每次疼痛的时间较短,大多在数秒至2分钟以内骤然停止,且发病早期疼痛的次数较少,间歇期较长,随着病情发展,疼痛的次数会越来越频繁,间歇期越来越短,痛感逐渐加重。另外,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症状在夜晚很少发作,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4、疼痛性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性质主要有5类,即刀割样疼痛、针刺样疼痛、撕裂样疼痛、烧灼样疼痛、电击样疼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