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在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

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和基础的教育作用。从原十七中学就打下了良好的家长学校工作的基础,形成了一批优秀的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有着良好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队伍。独立办学后的中心校,在探索学校特色的途径时,于2011年8月把家校合作教育定位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为创办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支撑,保障和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更多侧重于行动研究,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最佳方法。

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3.探索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课外辅导等方面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4.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家长监督学校办学行为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理论之一: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二)理论之二: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三)理论之三:我国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专家赵琴认为,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家庭这种初级群体,又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长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而子女对父母则怀有很深的依恋与信赖,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范围。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

(四)理论之四:刘翠兰在《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一书中认为,目前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种种误区,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理论之五: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创立者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1976年在他发表的《协同学导论》中,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宏观的或微观的。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那就是各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受相同原理支配,这个相同原理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形成的协同效应并自组织成为协同系统。

四、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原则

(一)方法:

1.调查法。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家庭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等情况,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

2. 行动研究法。研究者直接参与实践,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方法,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办法。

3. 案例研究法。结合学校与家庭教育实际,以典型学生群体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实践,促使人们进入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的特定情景,寻求解决家校合作的具体方案。

4. 经验总结法。对家校合作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二)原则:

1.方向性原则:“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要有明确的目标,即整合家庭及学校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合乎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2.主体性原则:“家校合作教育”研究的出发点与着眼点在于学生的有效发展及可持续发展。

3.实践性原则: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实践过程,“家校合作教育”研究的过程及研究的成果均应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系统性原则:“家校合作教育”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家庭及学校教育资源的统合,又有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及教育途径的探索,研究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各种教育因素的关系。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课题的选择与确定:2011年5月,在多轮征求意见和建议、行政会反复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实验中学确定以家校合作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并拟同时申报家校合作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二)课题方案制定、修改、立项:2011年6月,根据制定了《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家校合作教育实践研究方案》。在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并于2011年6月11日立项。2011年9月20日举办了开题报告。

[见附件一]

(三)课题的调查阶段:自2011年10月——11月,对当时6个年级计14个班、600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回收调查问卷423份。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并完成了调查分析报告。

(四)课题的行动研究阶段:自2011年11月——2012年12月。

1. 2011年10月,成立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

2. 2011年10月起,继续实施值周班工作、班级环境卫生区包干工作。

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模式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实际上,这个基本单位具备着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与者。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又是学生,而且不同年级的师范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应该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例如,根据中师生培养规格,设定某班级一年级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三年级以“树立教育理想,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这个目标体系的设定是以形成专业特色为主线,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以形成教育理想为最高境界。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班活动使这个群体组成的异质性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这就告诉我们,要避免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一个“管教者”,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这只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他们的崇高理想与职业信念。要使班级管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操作”模型 为什么要称之为“理论——操作”模型呢?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理论背景。本文提出的几种模型结构尚属初步认识。它主要是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一种思路。下面根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到学生中去。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担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它的实质是: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436-34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作为井下现场变化较大、危险因素较多、人员密集型的特殊行业,如何从本质上确保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经常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可分两类:一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事故,如冲击地压事故等;二是虽然可以预防但因预防措施不到位、现场监督检查不力而发生的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安全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的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治表,不治本;有的抓安全管理只管结果、不管过程,只管物、不管人,只管一时、不管长远,只求过得去,不讲过得硬

等等;说到底是一个管理方法问题。实践证明,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有效地保证安全生产,反之就很难保证安全生产。为此,各煤矿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并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安全管理工作正在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对企业发展来讲,一个好的思路,就是发展出路;对安全工作来讲,一个好的管理思路,同样也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出路。枣庄矿业集团枣庄联创公司(原陶庄煤矿)联系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对“树”型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与实践,其主要思路是:把自然界中树的植物原理引用到安全管理工程,并将安全管理的各要素据其性质分类为根基、主干、分枝三大部分,通过其内在联系构建成“树”型网络体系,运用“根深干壮”、“本固枝荣”的科学规律,采取“固本强根”、“标本兼治”的科学方法,力求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长青之树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最终达到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目的。 2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及策略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策略 家、校合作教育,泛指家长在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中,与老师合作,从而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均衡的发展。表现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学校相互沟通,有效交流,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教育负有共同责任,是合作关系中的平等成员。 在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并且十分科学的,因为这种理念符合国际大的潮流趋势,适应国家和社会实际需要,该理念也与课程改革呼吁的最新理念不谋而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是时代的需要。 对家校合作问题研究,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相对更活跃一些,国外相关专家在这方面发表的文章较多并且有一定的成果,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学家,他把学校和家庭比作成两个“教育者”,他认为这两个教育者要一致行动,要志同道合。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认识这个问题,发展至今,相关人员也越加重视。爱普斯坦,是一名普金斯大学直的科学家,他美国中小学校与家庭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需要要在学校、家庭之间发展一种科学有效的伙伴关系,因为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改变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气氛,从而增加父母培育子女的多方面能力和信心,能够使父母与学校中其他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与和谐,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工作。爱普斯坦认为,建立伙伴关系的核心,就是因为它有助于所有的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功,因此,必须重新发展并且改变完善学校、家庭的新的关系模式。于是,他的提出了建立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交叠影响域理论,以此作为学校和家庭合作关系的基础理论。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两支最重要力量,学校只有联合社会各方面的

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学校基础要与家 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德育目标。本文从农村学校家庭合作的必 要性、提升家校合作实效的策略等方面阐述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有效地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乘法关系,一方为零,满盘皆输。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保障,社会教育是平台。只 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工程,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构建起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一、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农村学校学生发展的特点 农村学校的孩子,心境纯朴,大多数家庭经济水平不高,学生父母进厂打工或出海打渔,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待人无礼,任性放纵。在学习方面,学习 目标不明确,常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完成不理想。 (二)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 1. 家长的自身素质局限 家长在家校合作的参与意识不强,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学校,家校合作基础 不牢。家长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文化素质相对低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教育能力,重养 轻教、重校轻家,即使参与合作,也不主动与教师交流。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缺乏有效的教 育方法,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技巧和能力,不知道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 2.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指导能力不强 虽然学校教师的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但很多教师缺乏家校合作的教学理念。年轻教师 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没有家庭教育经验,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实现家长 和教师间的角色转化,不能有效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难与家长形成共鸣。 二、提升家校合作教育实效的策略 (一)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幼稚教育创始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由于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家庭教育问题丛生。只有切实提升广大家长素质,才能让家庭教育的基础更坚实。 1.推行三级家委会制度

特色微党课-助力企业发展

特色“微党课”,助力企业发展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在党课教育中,拓宽党课教育思路,积极探索微党课教育的新模式,精心组织设计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党课内容,创新党课教育形式和过程,“三个创新”增强党课教育的成效性;“四个转变”有力提高党课教育的参与性;“四个落实”有力促进党课教育的规范性;不断完善党课教育制度,助力企业发展,党课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党员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务城通公司在2013年、2014年连续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和“全国党建文化十强单位”,并获得中铁五局“四好班子”称号。 经过探索,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的微型党课继承和创新了传统党课,找到了一条体现时代要求、满足党员需求、提高教育实效的新路子。在推行微型党课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党组织在多媒体、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将现代技术引入到党课教育中。采取传统的党课教育形式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党课教育内容用文字、图片和声像展示出来。普通党员作为群众的一份子,在支部党课活动中,以创新的“微型党课”形式,结合本职实际,讲述身边真实的人和事,让与会党员干部群众产生共鸣,切实增强了党课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既推进了公司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又受到了广大党员的好评,助力了企业发展。 “三个创新”有力增强党课教育的成效性。一是主体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综合素质。微型党课鼓励每位党员人人上讲

台,力争做到党员参与全覆盖,为广大普通党员进行学习锻炼、展现学识才能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讲课的党员都有一个围绕主题、查找资料、消化内容、提炼观点、确定思路、进行讲课的过程。通过讲课,使每位党员不断深化对党的重大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党性原则,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促进工作水平提高。在实践中,许多党员感到他们的理论水平、写作能力及口才均得到了提升。二是内容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党员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普通党员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讲身边的故事、聊自己的感想、谈自己的体会,内容更加实在,更具有说服力,实现了党员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使人更有亲切感,比以往枯燥的纯理论讲课更容易让党员和群众接受并达到教育效果。而且微型党课教育形式也非常新颖,许多党员用电脑做成幻灯片,使听者更直观更感性,党员在这种形式中也更愿学、更乐学。三是载体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微型党课搭建了一个党员展示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和吸引力的平台。通过这一教育载体,改变了原来单向灌输、单一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形成双向互动、浅显生动、自觉参与的党员教育新模式。微型党课“时间短”、“效率高”、“效果好”的特点,使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得到强化,提高了基层党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活跃了基层党建工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力、凝聚力。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目前,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度并不高,这既与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力度不恰当有关,也与高校之间相互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关。各高校在运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时面对的很多核心问题具有相似性,但是校院模式也不是千校一面,各高校只有将“借鉴”与“校情”结合起来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找到适合于本学校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文章就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以西南科技大学10年来对校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就地方本科高校如何探索与校情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院模式,两级管理 高校施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既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也是各高校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1992年高校开始合并调整后学科门类迅速增多,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加快了大学内部结构从建国之初的校、系二级制向校、院、系三级制的转变。所谓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校院模式”)是指大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层次,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1] 校院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面对国内各高校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学科门类与专业数量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现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众多高校把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作为现代大学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开始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从目前来看,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

(完整版)新型家校共育探讨和研究开题报告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1、背景依据:

家校合作措施与成效

合作共育英才携手助力发展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儿童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校在此方面做出了以下探索: 一、健全家校合作的制度及组织建设 1、建立对家长的培训制度。对家长培训的目的,一方面要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校,培训家长对学校教育设计、教育理念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家长从自身的角度和立场来帮助学校推进教育方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建立家长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学校的制度。家长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各种情况后,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对学校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反馈形式可告知家长委员会,也可直接用书面形式投递到家长意见箱或口头向“校长接待日”的领导陈述。学校将对家长反应强烈的问题作出解释和改进。同时恳请家长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学校积极采纳家长的建议。 3、实行家长委员会制度。热心家校教育合作的家长代表,可由家长们选出或学校推荐,其职责主要是沟通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渠道,向家长们宣传学校,向学校反映家长们的意见,并协助学校组织家长参与活动或协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冲突。 4、建立组织机构。为确保家校教育合作的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学校要建立由校长牵头,教导处、教研组及部分

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家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依靠德育工作网络,推动家校合作常规工作的组织实施。 5、成立家长学校。详细制定培训计划和操作流程,确定每一阶段的培训主题和课程,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6、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从家长中选派代表组成的家长工作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改革,作为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桥梁,既可以协调家长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协调学校做好家长工作,又可以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智慧和才能。 二、多措并举,拓展家校合作途径 1、定期召开家长会。按照《小学管理规程》规定,学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一年级一般在刚入学时,毕业班一般毕业前夕,其它年级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酌情定时。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也可介绍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老师和家长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相互通报,也可让学生参加,让他们亲身感受老师和家长都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操心,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自主教育的意识。 2、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作为家长,往往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学校举行“对家长开放日活动”就给家长提供了机会。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班级布置,检查教师常规教学工作(备、教、辅、批、考),翻阅

家校合作实施方案

家校合作实施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家校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达成共识,使孩子健康、幸福成人、成才。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二、家校联系的途径 1.举办家长学校 2.成立家长委员会 3.召开家长会 4.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5.家访 6.举办家教培训班 7.开设网上家长学校专栏 8.开展家校共建活动。 三、家校联系的措施 1.举办家长学校 学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主要目的是要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推广、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组织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培训会、家长座谈会、家教经验交流等,要搞好家校联合方面的组织、协调、督办、存档等工作。 2.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发挥好三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学校——年级——班级)①学校家长委员会由校长室牵头,由各年级推举代表组成,其职责是:审议学校工作计划,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听取学校工作总结,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②年级家长委员会由年级负责人牵头,各班推举代表组成,其职责是:参加年级组织的重大活动,及时反馈家长信息,参与年级组教科研活动,督促年级不断改进工作;③班级家长委员会则由班主任牵头,由班内家长推荐代表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代表家长的利益和愿望,对班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审查修订班级工作计划,参与班级教育科研活动,参与班级管理及教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督促班级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方法,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本学期家委会工作安排:定期召开家委会,建立家委会QQ群,家委会的成员必须参加学校的“书香家庭”和“墨香家庭”的评选。在学期末,举办各种形式的优秀家长评选表彰活动。给学校的管理进行“阳光纳谏”。参与“同在蓝天下,共同关爱你我他”的牵手活动,家委会成员与教师共同参与家访和帮扶活动。参与每月的“团队计划和总结汇报会”、种墨园、文学社的工作汇报。做学校的管理助手,家委会参与学生食谱的制定,参与食堂的管理。定期在网上家长学校专栏中,发表参与学校管理的感言或者教子有方的经验介绍。建

班级管理渗透心育教育模式研究实验方案

班级管理渗透心育教育模式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2006-6-24 11:52:00发布浏览 105 次发送给好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从2000年秋季起,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直接承担者,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班主任接触班内学生的机会最多,班主任既是学生的导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在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中,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班主任都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代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标志,这一新概念拓展了班主任的视野,使其对班主任有了新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班主任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愿望和积极性。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研究,解决如何拓展班主任的工作职能,挖掘班主任工作的潜能,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问题; 2、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方法、评价等,从而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问题; 3、通过研究,解决如何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构建班级-年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实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的问题。 4、通过研究,寻找如何经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诱导及班级学生间的心理互动等有效途径,解决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父母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溺爱而使青少年怕艰苦,少韧性,

(完整版)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课题

《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第二小学田儒翠 一、研究背景 对现代家校合作中出现的新矛盾的认识使然。家校合作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基本途径。受社会开放、市场化趋势及教育自身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家校关系更显复杂化,家校合作出现了多种新矛盾:由于家长认识到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参与未来竞争的重要条件,所以不断抬高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的教育责任不断淡化,许多家庭将子女的教育责任一股脑儿推向学校,仅将自己定位于子女衣食住行的供应者、教育费用的负担者、学校教育的评价者或指责者的角色。学校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发展的多重压力,其责任被过度强化,“教育者替代父母的关系”变得更为明显;同时因学生“不合矩”的表现、学业成绩不良、教育难度增加及教育效果不佳,学校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家庭。 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共识使然。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美国为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研究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2007年就启动了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北京市东城区什锦花园小学《关于家校合作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报告》中让就我们分享了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特点以及合作、沟通的几种基本形式。 对我校家校合作现状的反思使然。我校举办的家长培训、家长会展示活动、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家校活动,因为有设计、有意义、有品位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参与其中生动感受学校教育,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状态。但就现代家校合作角度来看,我们只是注意到了单向交流,或向家长展示、或向家长提出配合要求,还缺乏全面的合作意识,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错失了许多良好的家长教育资源。其次,有一部分家庭对孩子教育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类家庭的家长对孩子抚育有着一定的研究和规划,他们摒弃以往单纯的配合、被动的局面,期望能与学校就教育思想达成共识,教育方式协调一致。

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教育并不是单方面的行为,社会、学校及家庭对教育以及受教育者都产生着 巨大影响,因此为了给学生营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和谐成长,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在学生培养方面积极协作,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校合作;学校;家长 家校合作有两方面的内涵:首先,家长获取全面的学生信息,与学校进行沟通,参与学校的辅助教学和管理活动,建立有利于与学校教育进行合作的家庭教育。其次,教师获取全面的学生信息,与家庭进行即时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建 立有利于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学校教育。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亦是对学校教育有力的补充。家校合作不仅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完善学 生的人格,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预防青少年问题。家校合作对提高学校教 育质量也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校民主管理,丰富学校教育资源,提高班级 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效果。此外家校合作对家庭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家校合作 可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使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对子女的教 育和发展有全方位的把握,可以促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促成家庭和 学校的教育目的达成一致、形成教育互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家校合作的现状 1、家校沟通频次较少,时间有限 家校之间的沟通频次与时间是家校合作的必备条件,是对家校合作情况判定 的基本参数,呈现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短时间内家长与学校之间难以 就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消息进行有效沟通,难以适时掌握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动 态情况,难以就相关教育对策进行互动性反馈,从而导致家校合作的低效乃至无效。 2、家校合作内容与方式较为单一 从合作内容看,目前交流内容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学生的全面发展很难 得到保证。而实际上家校合作的内容可以是相当宽泛的不应只集中于一个方面, 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应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关注,家校合作教育关注的内 容的狭隘化,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的长远发展。 从合作方式看,家校之间的合作方式以家长会为主。众所周知,家长会是一 种教师对家长的一对多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合作方式。然而,除了家长会外,家 校沟通的方式却稍显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校之间缺乏组织化、常 态化、制度化的沟通渠道与方式,家校之间主动性的沟通较为缺乏,沟通的方式 较为单一。 3、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参与度较低 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服务工作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方面。 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学校教师和学校管理层建立更紧密、 亲切的联系,为良好的合作创造人际上的条件。然而我国家校合作中家长参与学 校教育的程度很低,这样低的参与度是合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家校合作实施的对策

何楼办事处中心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实施方案

新教育实验—— “家校合作共育”实施方案 何楼办事处中心小学 2018年3月

何楼中心小学家校共育实施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家校联系工作,增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合力,使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积极发挥家长的沟通、服务、参与和管理作用,依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家校联系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教育实验之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家校联系的具体措施 1.举办家长学校 学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主要目的是要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推广、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鉴于我校学生人数多,将分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始“五会”,即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培训会、家长座谈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办公室,要搞好家校联合方面的组织、协调、督办、存档等工作。 2.成立家校委员会 家校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

班干部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探索

班干部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探索 从第一天走上讲台起,做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18年零两个月了。魏书生老师 的“民主”班级管理思想影响了我16年。他的“改变自我,改变命运”“学生素质培 养”“学习效率提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极大的帮助了我。新课程改革开始后《新课程 标准》告诉我:“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让我充 分认识到: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 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在此观念指导下,我曾对初中的学生进行过大胆的尝试,收到了一定成效。现在的小学班级管理,我也一直在探索适合于新时期农村小学生班级管理的特有模式。我感觉:现在正在运行的“班主任调控引导,班干部自主管理”的班级模 式效果不错。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向各位同仁总结汇报一下,以期共同探索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一竞选演讲,明确班委职责 要想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具备一套得力的班委成员。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发现人才,提拔人才。”所以在班委成员的组建上,我 采取了同学自愿报名,鼓励全班参与的竞选演讲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而且可以让同学们大胆展示自我。小学中年级学生虽然不能像中学生那样有精彩的演讲,但是已经能八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让同学们明白。这就足够了。于是我在接班初,在班会上,说明班委会成员及职责,让同学们对班委的组成及重阳的职责具体明确。便于学生选准自己竞选的目标,利于个人准备演讲。例如,本学期初,我刚接这个四年级时,在动员大会上,我宣读了“班委会成员及职责”(补 插入)。在竞选演讲中,选手必须要阐明履行职责、工作方法、特长优势、具体目标,以便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同时也能加深老师同学对他的了解,以便分配适宜的工作。竞选演讲完毕,要求全体同学参考竞选者的平时表现及演讲情况仔细斟酌,选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委成员。由于班委成员是尊重学生意愿,民主选举产生,而非班主任指定,所以必然会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拥护,而那些少数也就只能服从多数了。明确各自职责后,班委成员就可走马上任,参与班级管理了。(本学期班委有变动的、没变的,都做了具体说明)为给班委成员增加压力,增强责任感,本班内对班委随时进行“考评”,由学生投票选出工作负责者予以褒扬,而不负责者 则随时更换,这不但给了在任者以危机感,促使其加倍努力工作,同时也给其他候选人创造了机会,增强了他们积极进取的信心。 二值日班长,开展创新工作 班干部只能由少数同学担任,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我们采取了“值日班长轮换制”来配合班委工作。每天的值 日班长由同桌两人同时担任,共同协助班委开展工作,同时值日班长也应独立开展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师教育论文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玉玺 原平市范亭中学从2011年秋季开始进行“双班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推进使我校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双班制”的提出背景 现在国内高中学校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走读学校,一种是寄宿制学校,一种是半寄宿制学校。走读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最短,不上早操和早晚自习,也没有住宿和吃饭问题,管理难度最小。寄宿制学校学生是全天候在学校生活,班主任必须承担超长时间和超负荷的工作量,管理难度明显加大。虽然不少学校配备了宿舍管理员,但他们不是教师,管理和教育效果不佳。 班主任配备难几乎是所有寄宿制和半寄宿制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有管理经验的中年教师不愿意当,缺乏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不敢当,而既有管理经验又愿意当班主任的总是不能满足需要。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高中阶段班主任工作难度很大,又十分辛苦,往往顾此失彼,需要全身心投入。 要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让更多优秀教师乐意承担班主任工作,同时使学生生活和学习都取得进步,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显然很不适应,必须寻求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权衡得失、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校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创新性地试行“双班制”管理模式。 二、“双班制”的基本形式

“双班制”,即在学校同时设立“教学班”和“生活班”两种班级,每个学生都同时属于两个班集体。教学班由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组成,一般为50人左右;生活班按住宿场所编排,一般6~8个宿舍的学生组成一个生活班,人数在50~70人之间;走读生单独编为一个生活班。 教学班和生活班各自单独设立班主任,分别称为“教学班主任”和“生活班主任”。两类班主任工作任务不同,但各方面待遇都完全相同。“教学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生活行为。 “教学班主任”负责上课、自习、两操和课间时间学生的管理,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管理,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工作如检查学生的笔记本、作业本、典题本等“三本”,负责教室文化建设,组织班集体,建设学习小组,负责学生成绩考核和评价,等等。教学班内设班委会,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等组成。“生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早、午、晚三餐和午、晚休息以及宿舍内生活行为的管理,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班设团支部,团支部由团支书、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安全委员等组成。每一楼层有一位“生活班主任”住校管理。学生就餐以生活班为单位,在指定餐厅、指定座位就餐。餐厅有“生活班主任”陪同用餐。走读生上学和放学时间由“生活班主任”在校门口迎送学生。 三、“双班制”的逐步发展 “双班制”经过一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果,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我校通过及时研究分析,不断进行实践探索,针对问题多次进行了调整优化。 1.优化两类班主任管理时段。早上的早操和早自习原来由“生活班主任”

家校合作的文献综述

家校合作的文献综述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的力量,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因而家校合作成为了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校合作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世界性研究课题,在我国亦不例外。 众所周知,社会参与教育与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开展家校合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利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最后总是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充。 本文将从家校合作的定义、理论依据、国内外已有的方式和类型、现存的问题、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开展家校合作的意义六个方面对所查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一、家校合作的定义: (1)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2)而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二、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 目前,家校合作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刊登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10期(总第140期))上刘翠兰老师的《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一文,就试图从管理学、父母教育权的演变、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协同学、教师的新职业精神和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等6个方面来分析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

家校合作活动实施方案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63273 家校合作活动实施方案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家校合作活动实施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近年来,我县家长学校工作成果显著,在实践中也摸索到了一些规律。家长学校是全民终身学习的一种实现形式,特别是对提高全民学习意识,建立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团县委联合县妇联、县教育局共同组织了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家长学校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对家长学校工作的管理与指导的规律,以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为使全县家教事业深入发展,团县委从县情实际出发,实现自立创新,为办好具有特色的家长学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创新方式讲好党课 弘扬传统推进党建

创新方式讲好党课弘扬传统推进党建 ----上海市松江一中“自育育人”党课模式探究 【摘要】 本论文是基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实际,开展的党课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究。本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结合新时期的高中生共性特点,阐述中学开展党课教育的背景和必要性;第二部分阐述我们结合学校的特色与实际,从党课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方面探究开展党课教育的实践情况;第三部分为提炼总结,论述后续开展此类党课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中学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党课 一、中学开设党课的背景和必要性 2016年6月29日,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知就中小学党的建设的紧迫性、创新党建活动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要求。 普通中学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创新党建活动方式,是当下每一个中学党组织必须要重视的课题。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是品德逐步趋向成熟的阶段,是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在中学生的心目中,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和价值观,都还是个谜。况且,今天的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发展

表现出新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其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地发展,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还常常是只顾部分,忽视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即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 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都是经过选拔过的优秀高中生,他们对学业水平的要求很高,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但和其他高中生一样,同样具有新时期青年一代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判断。例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诸多西方事物、西方文化思潮和西方价值观念流入中国,有的学生认为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民主高度发达,中国应该尝试走美国道路。这不仅警示我们为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党课教育的必要性,也使我们思考,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深刻的社会矛盾和部分群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困惑时,我们的党员是不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是不是能时刻与党保持一致?是不是有足够坚定的政治立场?基于此,我们认为只有不断强化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那么,当他们面对突发情况和重大问题的时候,才能够毫不犹豫作出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选择。 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中阶段的孩子需要两个重要的心理体验:一是自我认同感,觉得自己自控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不错。二是成就感。自我认同好和成就感高,就会对任何事都投入热情、兴趣高。松江一中多年来开展的“四自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在自主管理中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 二、立足学校文化,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实际,党建才能出实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