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解读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解读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解读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第20期解读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微信课堂备课

刘红霞

2020年最让人始料未及的就是——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病毒撬动了整个地球!小翅膀一

煽动,引发了全球风暴……不亚于2008世界金融风暴、二战……

其实回顾人类发展史,病毒的威力从来就不容小觑!包括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如果

不加控制,它们足以将现在的人口减掉一多半!是什么遏制了它们?——疫苗!预防接种。

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疫苗接种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明代有记载,清代痘苗接种已开始广

泛应用,并传至国外)……。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用牛痘预防天花活动成功,此后全球推行

牛痘疫苗接种。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于1976年在索马里治愈。WHO于1980年正式宣布全世

界已消灭天花。

是否还记得小时候隔三差五被家长带去打预防针的情形?是否对白大衣的恐惧来源于

此?现在当你做父母了是不是也隔三差五带孩子去打针,你按时打了吗?你知道打预防针的

意义吗?

关于预防接种谈谈几个关键词:

疫苗:将细菌、病毒或其产生的毒素,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

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预防接种:将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接种到人体,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预防接种证——儿童健康的身份证。是一个人身体合格、不会带来传染病流行的证明书!

入托、入学、参军、出国留学必须出示的健康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

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谈谈几个关键词:

?疫苗、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证

?免疫:被动免疫、主动免疫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程序:

一类疫苗

二类疫苗(知情自愿自费接种)

免疫:机体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识别和排除异己的功能。包括免疫防疫、免疫稳定和

免疫监视。

被动免疫:免疫血清(破抗、白喉抗毒素);免疫球蛋白(丙球、乙肝高效)

主动免疫:病毒、细菌等经过减毒、灭活等处理后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主动产生特异

性抗体,其免疫力产生慢,免疫效果维持时间长。包括:减毒活疫苗(卡介苗、麻疹、风疹、

脊灰等);灭活(死)疫苗(狂犬病、乙脑、乙肝);多糖疫苗(流感Hib);重组疫苗(乙

肝)类毒素(破伤风、白喉类毒素等);多联多价疫苗(百白破、麻腮风等)。

计划免疫: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有针对性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中,提高易感者的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计划免疫程序:即有计划地按照接种程序,对不同的月龄接种不同的疫苗。此程序是通过大量科学试验而制定的,不能随意更改,必须按照程序接种。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一类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解读:

1、乙肝疫苗

预防疾病:乙型肝炎。

免疫程序:接种3剂次,0、1、6月龄,第1剂次在出生24小时内尽早接种。

注意事项:很少不良反应,极个别有中发热或注射局部微胀痛,24小时内即消失。

2、卡介苗

预防疾病:肺结核

接种程序: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注意事项:接种后2周局部出现红肿浸润,8-12周后形成小溃疡,随后结痂

3.脊灰疫苗

预防疾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接种程序:接种4剂次:2、3、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1剂次,4周岁加强一次。

注意事项:服苗后2小时内不要喂母乳,服后体温稍高、头痛、腹泻无需处理。各剂次之间间隔不少于28天。

解读“脊髓灰质炎”: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消化道传染病,5岁以下的发生率特别高,尤其是婴幼儿,所以又称为小儿麻痹症。这种病毒潜藏在玩具、文具、饮用水中,当宝宝吃进病毒后,大部分不会有问题,但有1‰~1%的人出现症状,病毒可侵犯脊髓,主要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4.百白破疫苗

预防疾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免疫程序:接种4剂次,3、4、5月龄各一次(基础)。18-24月龄接种1剂次(加强)注意事项:注射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偶见过敏性皮疹,无需特殊处理。注意各剂次之间间隔不少于28天。

5、白破疫苗:6周岁时接种1剂次

解读“百白破”: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个月,所以称为百日咳。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较多。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咽、喉、鼻部黏膜充血、肿胀并有不易脱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由于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

破伤风:破伤风杆菌感染所致,外伤特别是细小的伤口如锈钉刺伤,均有可能发生破伤风。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表情肌痉挛,病人出现“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痉挛,头后仰出现所谓的“角弓反张”;可造成呼吸停止窒息死亡。

6、麻风疫苗(麻疹疫苗)

预防疾病:麻疹、风疹。

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一次(初免)

7、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预防疾病:麻疹、风疹、腮腺炎。

免疫程序:1岁半至2岁加强一次。

注意事项:一般无反应,少数可有发热,2天左右恢复如体温超过39度则需退热和对症处理。

解读“麻疹”: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其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l~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8、乙脑减毒活疫苗

免疫程序:接种2剂次,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乙脑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接种4次,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接种1剂次

注意事项:少数人局部红肿、个别有发烧、头晕、皮疹应注意观察。

解读“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人被毒蚊叮咬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只有少数发病为脑炎,发病率在2/10万~10/10万,但病死率较高,达10%,本病主要侵犯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乙脑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后遗症严重,约30%的患者病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0.A群流脑疫苗

预防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免疫程序:6-18月龄接种2剂次。注意:1、2剂次间隔3个月。

11、A+C群流脑疫苗:

免疫程序: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

注意事项:2剂次间隔不少于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不少于12个月。

解读“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4月是发病高峰。流脑病菌存在于人体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经空气飞沫传播,与带菌者密切接触,如怀抱、喂奶等,是2岁以下幼儿感染的重要途径。人感染流脑后往往没有症状,成为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只有不到1%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

12、甲肝减毒活疫苗

预防疾病:甲型肝炎

免疫程序:18月龄接种1剂次。

13、甲肝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接种2剂次,18月龄和24-30周月龄各接种1剂次;

注意事项:2剂次间隔不少于6个月。

免疫接种后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

?发热时不要打百白破。

?小儿麻痹糖丸应用凉水送服。前后一个小时不要喂奶,腹泻时不要口服糖丸。

?空腹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打针前要做好婴幼儿的思想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打针后2-3天应避免剧烈活动。

?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不洗澡。

常见接种反应及处理:

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红、肿、痒、痛;全身反应:发热、头晕、晕针等;过敏反应:皮过敏性皮疹

处理:一般反应不需要治疗,多休息,多饮水。局部红肿者第一天局部冷敷,第二天改热敷,有硬结者需1-2月才能吸收。发热者体温低于38·5℃可多饮水,高于38·5℃可适当用退热药,一般持续1~2天会好。如果超过39℃可能合并其他感染需医院处理。

其他一类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16-60岁人群可接种。

炭疽疫苗:高危人群每年接种一次。

钩端螺旋体疫苗:适用于流行地区7-60岁人群。

二类疫苗:——自费疫苗

1.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2.水痘疫苗;

3.轮状病毒疫苗;

4.流感疫苗;

5.肺炎球菌疫苗;

6.EV71疫苗(中国研发于2016年上市)

7.狂犬疫苗等

为“计划免疫外疫苗”,建议接种,但不强制全部儿童接种。

是打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

据了解,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疫苗都已实现国产化。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检副所长徐苗强调:“我国计划免疫工作主要依靠的是我国自己生产的疫苗。”

王华庆列举的一组数据十分清楚地展示出我国40年免疫规划工作的功绩:1978年实施免疫规划以来,我国麻疹发病人数从最高的年900万例下降到2017年不到6000例;流脑发病人数从最高的年300万例下降到2017年的不到200例;乙脑发病人数则从最高的年20万例下降到2017年的1000例。1992年至今,我国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超过8000万名儿童免于乙肝感染。2014年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降至0.5%以下。成果背后的最大“功臣”当属“国产疫苗”。

“当前,国产疫苗占据全国实际疫苗接种量的95%以上。近年来,我国已上市疫苗的质量均达到WHO对疫苗产品的要求,部分品种的关键指标甚至高于欧美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