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刚刚,金融业再爆惊天大案!中央怒了!

刚刚,金融业再爆惊天大案!中央怒了!

刚刚,金融业再爆惊天大案!中央怒了!
刚刚,金融业再爆惊天大案!中央怒了!

刚刚,金融业再爆惊天大案!中央怒了!

这两年来,银行业真不太平,时不时爆出惊天大雷。就拿最近爆出的几个银行违规事件来说,就让人瞠目结舌:广发银行10亿的虚假担保;农业银行14亿的“萝卜章”;民生银行30亿的“飞天”假理财案;黑龙江省工行6支、金额54.7亿元理财产品涉嫌违规;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高达775亿元;(2018年1月曝光)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79亿元违规票据案件。。。(今天曝光)二

今日,银监会又公布一起票据大案:

银监会依法查处了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

案件,涉案票据票面金额79亿元,非法套取挪用理财资金30亿元,对涉及该案的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没2.95亿元。

轻金融整理了这期大案的要点如下:

一、案件概要:

2016年12月末,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对武威文昌路支行核查中发现,吉林蛟河农商行购买该支行理财的资金被挪用,由此暴露出该支行原行长以邮储银行武威市分行名义,违法违规套取票据资金的案件,涉案票据票面金额79亿元,非法套取挪用理财资金30亿元。

二、处罚情况:

一是对案发机构邮储银行武威市分行罚款9050万元,分别

取消该行原主持工作的副行长及其他3名班子成员2-5年高管任职资格,禁止文昌路支行原行长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对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原行长、1名副行长分别给予警告。

二是对违规购买理财的机构吉林蛟河农商行罚没7744万元,分别取消该行董事长、行长2年高管任职资格,对监事长给予警告,分别禁止资金运营官、金融市场部总经理2年从事银行业工作。

三是对绍兴银行、南京银行镇江分行、厦门银行、河北银行、长城华西银行、湖南衡阳衡州农商行、河北定州农商行、广东南粤银行、邯郸银行、乾安县农村信用联社等10家违规

交易机构共计罚款12750万元,对33名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其中,取消3人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

三、涉案情节:

银监会称,“这是一起银行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内外勾结、私刻公章、伪造证照合同、违法违规办理同业理财和票据贴现业务、非法套取和挪用资金的重大案件,牵涉机构众多,情节十分恶劣,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具体来看:

一是内控管理缺失。案发机构岗位制约机制失衡,印章、合

同、账户、营业场所等管理混乱,大额异常交易监测失效,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合规意识淡薄。涉及该案的相关机构有一些员工违规参与票据中介或资金掮客的交易,个别人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与不法分子串通作案,谋取私利。

三是严重违规经营。涉及该案的相关机构肆意妄为,不具备资质开展非标理财产品投资,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违规通过签订显性或隐性回购条款、“倒打款”甚至“不见票”“不背书”开展票据交易,项目投前调查不尽职、投后检查不到位,丧失合规操作的底线。

三金融监管,光喊口号没有用!如果放任这种现象不管,中国整个金融业将不敢想象。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1月26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同一天相继发声,再度释放监管从严信号。银监会明确2018年10大重点监管举措,将严查各类违规房地产融资、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

证监会宣布将对9家机构采取相关措施,2018年将全面从严监管。

保监会则强调,险资运用新规4月施行,加强去嵌套、去杠杆和去通道工作。先看看银监会吧:1月26日晚间,银监会网站公布了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情况,提出:2018年,要继续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

具体来说有以下举措:1.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严格控制对高负债率企业融资,建立联合授信和债权人委员会两项机制,加快不良贷款处置速度。

2.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重点是控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

3.继续压缩同业投资,将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作为监管检查重点,对委外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

4.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推动银行及早开始理财业务转型,逐步压缩银信类通道业务,严格执行新近发布的委托贷款管理办法。

5.大力整治违法违规业务,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

6.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做好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协调,推动尽快出台处置非法集资条例。

7.清理规范金融控股集团,推动加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

8.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制定并有效实施风险压降规划和应急预案,多管齐下有效化解个案风险。

9.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房地产融资行为。10.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再看看证监会吧:同一天,证监会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再度强调监管从严。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对9家券商和基金公司采取措施,对5宗案件做出行政处罚,并严厉处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严格IPO审核。1月26日上会的6家企业中,仅1家顺利过会,4家被否,1家取消审核。强调:2018年将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

打好防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坚决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确保证券期货监管目标的顺利实现。最后看看保监会:同样也是在26日,保监会发布消息称,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内容主要包括:进一步规范投资管理人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行为;禁止受托资金转委托和提供通道服务等行为,切实加强去嵌套、去杠杆和去通道工作;强化境外投资监管,明确保险资金从事境外投资应符合保监会、人民银行和国家外管局的相关规定等。也就是说,这次修订的重点也是加强管理,健全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明确监管机构对保险机构和相关当事人的违规责任追究。金融圈最重要的三大巨头同时发声,可以窥见,中央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态度,有多坚决!四惊爆775亿大案!金融反腐风暴进入深水区我一直说,中国的腐败重灾区在金融业,而金融业的腐败深水区就在银行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从2007年末的54.1万亿元增至244万亿元,动不动就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腐败案,这是哪个行业能够望其项背的?很多所谓影子银行、P2P、网络贷、高利贷、资管行业的乱象等,都跟银行有密切联系。

(1月19日),银监会又公布了一件大案。据银监会网站1月19日消息,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

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其不良贷款。

通报称,这是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主导的“有组织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手段隐蔽”。同时,四川银监局也被问责任,对成都分行相关风险线索等问题“未全面深查,监管督导不力”。

银监会还公布了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不良贷款腾挪案”做出处罚,共罚款4.62亿元(人民币,下同),浦发成都分行前行长王兵被“双开”。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王兵、两名副行长、一名部门负责人和一名支行行长分别被给予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警告及罚款。目前,相关涉案人员已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其实,案件并不是最新发生,而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去年4月被曝光,只是近日公布处罚结果而已。2017年4月,就有报道称,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给七个企业集团的两千多个“壳公司”授信1655笔,有“千亿坏帐”。当时,浦发银行官方只承认,“近年来,受区域实体经济下行影响,我行成都分行资产质量承受一定压力,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逾期情况攀升”,但并未提及所涉及的风险资产、贷款笔数等。

当然,银行业如此乱象和腐败的不只是浦发银行一家,刚刚被查的山东恒丰银行,也是一朵奇葩。从2003年开始,曾长达10年没有行长;出过中国金融史上最大的刚性兑付案,

涉案金额40亿;高管私分过亿公款;董事长要求全部1.1万名员工参与自己和行长的内斗……

恒丰银行乱象是因为2014年的“刚兑案”。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事件的源头可追溯到2013年8月,恒丰银行为其股东成都门里投资有限公司,以及该公司关联企业兜底担保,通过证券公司设立定向资管计划,分别向天津的两家银行办理两笔融资,共计37亿元。37亿元的兜底担保业务,不收一分钱手续费、不要任何担保物,就凭原董事长姜喜运的一句话,恒丰银行就给办了。结果后来门里集团声明没有兑付本息的能力,恒丰银行不得不自吞苦果,刚性垫付了40亿元,这就是中国金融史上涉及金额最大的一次“刚性兑付”事件。

直到2017年11月底,恒丰银行董事长蔡国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宣布接受调查。恒丰银行多名与其关系密切的高管也被带走调查。

除了这些大大小小的案件,其实更关键的是,一些银行的股东把银行当成“提款机”,不断向银行借钱,掏空银行,转移资产,这些手法可就真的是几百亿上千亿的占为己有,而且表面看着还很合法,但留下的窟窿早已千苍百孔,个别股份制银行,部分城商行的烂账,按照国际标准,早就是崩盘状

态了。

好在最近几年来,反腐已经进入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信贷。前几天,中纪委发布公告显示,着力解决选人用人、审批监管、资源开发、金融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深化标本兼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会议还指出,“要聚焦中共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的腐败案件”。

而金融信贷作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的问题之一被首次点出,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这意味着金融反腐走向了深水区——银行业。

银行业的反腐其实刚刚开始。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在近日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披露,下一阶段银行业改革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重点,透露出监管新风向,甚至批评“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作自己的提款机,肆意进行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

可以预期,接下来的金融反腐即将步入高潮,未来或有更多的银行界高管被查处。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浦发银行,都只是刚刚开始。

结语:一开年,一连串的出手,信号凸显,暗示强烈。

这是一个资产规模超240万亿的行业,所有从业者都要小心了——要讲规矩、有纪律、知敬畏、守底线!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00年3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1992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l2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参与B 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与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企业的H股,N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巨大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有助于中国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接轨 加入WTO,是为中国金融业向市场化、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改革推进剂,外来竞争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机构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受到了比较严格的监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如前一段时间火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换上科技金融(Fintech)的外衣,希望借此绕开严苛的监管条件。然而,无论如何装扮,都无疑希望套上金融业务的光环,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在一轮又一轮的热词概念炒作的背后,监管套利的风险不可忽视。但什么是Fintech,什么是Fintech企业,在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而导致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与科技的本质认识有所偏差。可喜的是日前央行强调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指出Fintech企业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明确了“技术是技术,金融是金融”,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趋势,是寻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新科技与专业性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从技术提供者到金融行业的创新者 在新技术运用与金融专业的结合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风光无限,而“金融科技”则是国外较为普遍的提法。显然,金融科技的范畴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技术,还包括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新科技的方方面面。同时“金融科技”概念强调在金融体系中更积极地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提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单纯从字面上看,金融科技(Fintech)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和科技的结合,而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的本质,则更应该体现为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开发和技术提供者。金融科技(Fintech)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从金融行业外部突然冒出来的特殊领域,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过去数十年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大规模IT投资而催生领域。 从美国专业杂志American Banker近年来公布的Fintech企业情况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该类企业逐渐从金融行业的技术提供者变身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早期的Fintech企业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提供具有更强金融专业功能的,更高安全度和信赖程度的IT系统供应商。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Fintech企业更加倾向于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服务的领域覆盖了家庭账单管理、会计软件、贷款、结算等诸多方面。以前站在金融科技前沿的这些IT企业,悄然变身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者(或称为搅局者),以至于到目前来看,在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一种错觉,就是认为“Fintech企业”就等于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 追求新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平衡发展 从曾经集中于系统的研发,为金融行业提供金融技术支持,到现在开始面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反映出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的特征是在IT技术与金融专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以银行业为例,全国性结算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动取款机(A TM)的普及,以及近年来的网络银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等等的发展,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金融服务提供方的角度,都要求金融行业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金融行业服务的形态和内容。比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大大增强,而智能手机的

中国金融行业当前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形式

中国金融行业当前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形式 一、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竞争力普遍不足 经过近几年对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金融机构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单从数字上看,我国银行业前10家银行的效益指标与世界前十大银行已经相差无几,但是应当看到,这种效益是在市场仍然相对封闭、市场远未达到充分竞争、存贷利差很大的条件下取得的。同时对于几大国有控股银行来说,如果不是在股改过程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注资、剥离巨额不良资产),也很难在短期内进入国际大银行行列。与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相比,我国金融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 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四点:第一,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仍存在较大缺陷。第二,缺乏有竞争力的经营模式。第三,风险控制能力普遍偏低。第四,创新能力不足。 2、金融组织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仍比较突出 这种结构性缺陷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证券业、保险业整体规模偏小。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发展缓慢,导致证券业规模明显偏小。2007 年12月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总股本8522亿元,总资产1.72万亿元,证券公司管理资产总值821亿元,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除总股本外总资产及管理资产总规模仍然过小。与此同时,证券行业的集中度不足,市场份额极为分散。2007年,在106家证券公司中,最大一家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4%,前三家合计不到11%,市场份额在1%以下的小型证券公司多达86家。这种小型化、分散化的格局,很难与国际大型化、全能化投行相竞争。第二,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收缩农村分支机构和网点,使得农村金融服务被大大削弱。由于市场准入被严格控制,民营资本难以进入正规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被迫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而农信社自身在运作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由于缺少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迟迟不能缓解,特别在实施紧缩货币、信贷时期,中小企业往往首当其冲,成为商业银行的弃儿。 二、金融机构改革未来趋势展望 2002年以后,中国金融业进入了改革的新时期。未来几年,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推进:逐步推进国内金融的自由化,降低金融管制程度,这种自由化至少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其一,进一步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增加市场主体。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准入尽管在法律上已经没有障碍,但是要新设立一个金融机构仍然难度极大。这种

金融业对外开放 financial opening-up

金融业对外开放financial opening-up China has announced a slew of new measures to further open up its financial markets, according to the office of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committee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China will allow foreign-funded institutions to conduct credit rating business with all kinds of bonds in China's inter-bank and exchange bond market, according to a statement on Saturday.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称,中国已经宣布了一系列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新措施。星期六的一份声明称,中国将允许外资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债券市场上对各类债券进行信用评级。 As a Chinese saying goes, "The ceaseless inflow of rivers makes the ocean deep." However, were such inflow to be cut, the ocean, however big, would eventually dry up. We need to promote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and facilitation, say no to protectionism, and mak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ore open, inclusive, balanced and beneficial to all. 中国有句俗话说:“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然而,如果这样的流入被切断,不管海洋有多大,最终都会干涸。我们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使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平衡、惠及各方。

中国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中国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目录请查看:《中国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资金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流通和社会信用总和为内容的金融在社会资金的筹措和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金融作为一国社会资金流通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中国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打破大一统金融体制,转型为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的金融业的历史。正是得益于三十余年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在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业不但全身而退,更反超了西方的金融巨头。与GDP 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相一致,中国金融业成长为国际金融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中国金融市场平稳较快发展。2012 年末,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分别收于2269 点和9116 点,比2011 年末分别上升70 点和198 点;我国沪市筹资额居亚洲第一。2012 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7.97 万亿元,增长24.3%。截至2012 年末,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达26.0 万亿元。2012 年,外汇市场交易平稳,掉期交易保持快速增长。2013 年,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9.0 万亿元,同比增加12.5%。截至2013 年末,债券市场债券托管总额达29.6 万亿元,同比增加13.0%。截至2013 年12 月底,商业银行柜台开户数量达到1357 万户,较2012 年增加197 万户,增长17.0%。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总体目标。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 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年初,中国人民 银行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00年3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1992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12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参与B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与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企业的H股,N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巨大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有助于中国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接轨 加入WTO,是为中国金融业向市场化、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改革推进剂,外来竞争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机构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建立现代金融体制和竞争秩序。从而提咼中国金融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促使国内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内控制度,改进信息披露制度,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金融调控方式将进一步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化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 1999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 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等等。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碍,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等。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金融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金融政策 “金融”一词产生于近代,但明朝中叶之后我国就已出现比较广泛的金融活动,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更是经历了动荡与混乱、统一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总结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家金融政策及经验教训,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实施正确的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 从明末到1949年这段时期,我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落日辉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混乱与动荡以及前赴后继的民族抗争,中国金融也经历了重大波折与艰难发展。 旧式金融机构由盛而衰。钱铺和票号是旧式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钱铺产生于明代,在清代成为当时的主要金融机构,但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未能发展成真正的银行。票号产生于明末,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在鸦片战争后发展到极盛,但在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败并最终消亡。 外商银行在华特权由小渐大,但最终被取缔。由于清政府的软弱与退让,外商银行于1845年进入中国,逐渐控制了进出口贸易,垄断外汇,控制中国金融与财政。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商在华银行的势力出现新变化,美国在华银行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在华银行的特权被彻底取缔。 中国现代银行业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现代银行业诞生于1897年,辛亥革命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南京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了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而民族资本金融业却趋于衰落。在外部挤压、内部争夺以及阶级斗争以至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现代银行业始终在曲折中发展。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业由无到有,并最终掌握了全国金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合作金融机构始创于1924年,其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与壮大。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成立,在边解放、边接管、边建行和边办业务的过程中使中国金融从混乱走向统一,从动荡走向稳定。 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家金融政策及其成效

2019年金融对外开放分析报告

2019年金融对外开放 分析报告 2019年5月

目录 一、保险:格局无忧,险种结构或将丰富 (6) 1、保险行业“渠道为王”,需求向“1+N”过渡 (6) 2、历史:股权有序放开,业务覆盖基本完备 (7) 3、现状:合资公司成立较早,保费影响较弱 (8) 4、影响:格局无忧,重视产品创新能力 (10) 二、券商:短期影响不大,长期或将引领行业专业化发展 (10) 1、客户获取将是决定行业竞争格局的关键 (10) 2、零售、传统投行客户饱和或竞争力较弱 (12) 3、机构、新兴客户服务或是主要竞争领域 (14) (1)基于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业务仍有较强开发空间 (14) (2)国内基于机构客户的衍生品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外资券商在产品创设上或更加具备竞争优势 (15) (3)以传统IPO为主的国内资产证券化进程进入下半程,新兴企业投行客户或是外资券商竞争的着力点 (16) (4)外资券商长期或将引领券业专业化路径 (17) 三、信托:外资入股意愿仍低,长期有望助推行业转型 (18) 1、外资控股比例已放开,撤出为近年趋势 (18) 2、盈利能力逐年下滑,市场格局稳固 (19) 3、北美信托专注财富管理,行业转型值得借鉴 (21) 四、银行:加快开放,海纳百川 (22) 1、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2) (1)外资银行持股比例、准入门槛、业务范围均明显放宽 (22) (2)金融业对外开放迈入高效落地阶段 (25)

①第一阶段:2003年-2013年,允许外资进入,但限制较多 (25) ②第二阶段:2014-2017年,逐步放松部分限制 (25) ③第三阶段:2017年底-至今,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25) 2、现状:经营受限叠加主动收缩,在华外资行发展欠佳 (27) (1)08年金融危机后外资行陆续主动退出 (27) (2)经营受限下,外资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9) 3、未来:外资行经营有望回暖,中小行股权价值提升 (30) (1)大型外资行发展更多取决于战略规划 (31) (2)城农商行和民营银行有望引来“活水” (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格局和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利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力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和有序地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制;金融安全 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是,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进外汇资金和改善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如,1980年,日本输出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在不断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扩大了对外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1983年,颁布《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机构的管理办法》。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90年8月,颁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截至199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13个城市设立了76家营业性机构,经营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居民的外汇业务,资产总额达

89亿美元。 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外商投资显著增加,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改善投资环境,我国实施了相关政策,完善涉外经济法规,保持了外商来华投资的良好势头,外资银行业务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迅速成长及中资企业国际业务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在修订和完善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基础上,1994年,颁布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第一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监管标准。1996年,颁布《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方法》,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服务对象限于外资企业和境外居民。1998年3月,发布《关于批准外资银行加入全国同业拆借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外资银行加人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和现券交易。1998年8月,批准深圳为第二个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1999年7月,发布《关于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的通知》,放宽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客户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的规模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同业借入一年期以上的人民币资金。截至2001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达175家,四年内增加99家,资产总额增长3倍多。 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取消外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垄断性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开设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历程: (一)、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业改革发展历程和成就。1978年12月,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拉开大幕,这段时间的发展,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成型,资本市场上股票开始发行,保险业开始恢复,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要求的金融体系初显雏形。 这段时间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有: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办中短期设备贷款,打破了只允许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老框框;1979年3月根据《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中国农业银行重新恢复成立。1979年3月,决定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去,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的外汇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时设立;1979年10月,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揭开了信托业发展的序幕。 1983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初步确立,《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同时规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

————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改革,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金融业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幅提升,整体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明显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稳步增强,成功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关键是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金融系统要按照全会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加快完善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构建更具竞争性和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业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展普惠金融。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增强金融部门竞争力,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步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等新开放模式,实现金融服务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立足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金融业作为竞争性的服务行业,也应按照“负面清单”的准入制度和扩大服务业开放的要求,为各类投资主体准入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竞争性金融供给,解决部分基层地区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国有金融机构治理水平,放宽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限制,优化股权结构;推行更加市场化的管理层选拔方式,减少行政任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综述

---------------------------------------------------------------范文最新推荐------------------------------------------------------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格局和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利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力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和有序地发展,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制;金融安全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是,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进外汇资金和改善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如,1980年,日本输出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在不断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扩大了对外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1983年,颁布《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机构的管理办法》。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90年8月,颁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截至199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13个城市设立了76家营业性机构,经营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居民的外汇业务,资产总额达89亿美元。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我国 1 / 10

最新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本文是一篇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介绍,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一、我国金融证券业的发展特点 1.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内中国证监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2007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证监会又批准成立了四家证券公司,使目前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8家;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通过创新类试点评审的证券公司共计29家。由此可见,金融证券公司的风险意识及竞争意识普遍提高了,业务发展更加规范化,其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2.市场竞争激烈,竞争的原则,使得经济市场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局面,金融证券业的部分业务也出现向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国内证券公司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存在较大风险的证券公司退出竞争舞台,而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则得到迅速成长,在经纪、投资银行等业务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强烈,随着国际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国内证券公司开始直接面对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证券公司的正面竞争,未来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

二、中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1.国内证券业发展市场波动较大,致使研究方法失效,估值体系紊乱,投资者无所适从,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中国证券投资者只有在指数和股价上涨时才能盈利,在只能做多的交易制度下,市场参与主体无法回避系统性风险,券商的业务也具有明显的牛熊周期特征,市场下跌,交易清淡,投资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业绩波动性较大,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中国证券业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希冀其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实证表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前的基金行为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券商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失衡。 3. “有标识”性的金融证劵业的发展,也是国内证劵业未来的发展防线之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经营模式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竞争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证劵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三、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趋势 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指出:“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金融证劵公司的发展规范化,势在必行。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

国内金融行业真实的生存状态大揭密

国内金融行业真实的生存状态大揭密-行业研究员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经常加班,总在出差或在出差的路上。还有一群人,他们轻松度日,拿着高薪随遇而安。他们都是券商研究员,生存状态却完全不同。不过总体上,这是一个高薪、忙碌、适合年轻人拼搏的行业。然而繁重的任务量使很多研究员只为完成任务,没有动力出差,薪酬不与预测准确度挂钩,使他们没有动力追求结果的正确性。在高工作强度、高流动性下,许多优秀的研究员转作投资,人才流失严重。 然而,研究与投资高度相关。哪怕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投资人士,如果看多了研究员的报告,也会受其影响。错判的研报篇幅众多,偏差极大,让投资者不满。虽然不能就此磨灭研究报告的价值,但基金公司作为买方,一定意义上就是由基民来买单,基民由此质疑和抱怨实属正常。 券商研究员是一个令人羡慕嫉妒恨的职业,妒其高薪,恨其错判。因此,在评判分析师上,人们都带有一致的感情因素,而忘记了关心问题的根源,是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水平差异大,还是工作环境差、压力大,或是考核机制造成分析师们的无奈。 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两地的多位券商分析师,从他们的生存状态中或许能窥斑见豹。 CONDITION 1 年薪10万-300万不等 被记者采访的研究员们年薪10万到300万不等,差距悬殊。一般新财富排行前5名的研究员,年薪高达二三百万。一线的大券商中,资深的研究员年薪百万左右,一般的也有三五十万。中等规模的券商,资深研究员年薪50万左右,一般的二三十万左右,小规模的券商,只有研究所的所长能达到年薪50万,其他资深研究员年薪二三十万,刚去的研究员年薪不到十万,月薪税前5000元左右。 上海一小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现在多数券商的考核机制是年度评定,根据报告数量、从业年限、领导评判的报告质量等因素综合评定、调职及加薪。有的还要研究员互相打分。而对于所推荐股票的涨跌幅,很少计入打分,听说有的小券商把股票涨跌幅也加权平均在内。预测的正确与否不与薪酬挂钩,所以在追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变迁研究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变迁研究 本文从金融功能演进的角度,讨论了1800-1937年中国金融机构的变迁问题,中心观点为: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变迁是近代中国金融功能演进的产物,金融功能演进本质上是一个功能不断分化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基本运行机制是协调机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两大目的。一是探明近代中国金融业不同发展阶段主要金融机构变迁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以更好理解中国金融机构的变迁规律。二是在此基础上为我国银行业的当前和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历史借鉴。 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理论推导和历史分析两个方面对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变迁进行了研究。理论推导方面,尝试把金融变迁与社会经济变迁原理结合起来予以研究,通过梳理社会变迁理论中功能、结构、能动性等概念,提炼出“功能是系统复杂性化简的内在需求,结构是这一需求的实际运作状态,功能是结构变化的内在机理”这一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变迁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之上解释了金融功能、金融功能的分化和实现、金融变迁等概念,分析了金融系统中功能和结构的关系、金融机构变迁的内在机理等重要问题,并对金融变迁相关理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金融变迁的功能协调观点,认为金融功能本质上是对金融系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化简需求,它的演进过程就是这一化简需求的不断分化和实现过程,围绕功能的分化和实现,金融体系的各要素、各制度进行变迁,其变迁的核心运行机制是协调机制。作为金融要素或金融制度中的一种,金融机构变迁的内在机理也是围绕金融功能的分化,金融机构对这一分化的适应过程或动态协调过程,即金融功能的实现过程。 本文也对引起功能分化和系统变迁的原始动因——能动性作了分析,认为一般情况下,自发性(诱致性)和计划性(强制性)两大动因共同作用于变迁过程,但在不同的阶段二者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有时自发性起主要作用,有时计划性起主要作用。按照金融功能协调观点,1800-1937年间的中国金融机构变迁也是一个对功能分化和实现的适应过程,从金融系统的服务对象看,金融功能的大致演进顺序为:商业金融服务-政府金融服务-工业金融服务,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考察。第一阶段1800-1840年,以金融机构的成长为主线展开分析。市场自发性动因——长途大宗商品贸易量的增加和复杂混乱的货币制度,共同推动商业金融服务功能从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体系中分化出来,围绕这一功能的实现,国

金融开放对一国对外净资产的影响

金融开放对一国对外净资产的影响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资本账户逐渐开放,“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落地,未来几年我国的金融开放将处于关键时期。金融开放伴随着资金流动,本国居民和企业会增减国内外资产,外国对内投资和本国对外投资力度加大,跨境资本的频率和波动性会显著增加,政府干预稳定货币政策对会外汇储备产生影响。 可见金融开放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对本国的对外净资产水平产生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常账户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导致对外净资产不断攀升,其中我国的外汇储备占比接近一半,大部分投资于低收益率的美国债券,风险分散化程度低。 通过金融开放调节对外净资产到合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通过梳理理论文献和实证文献,归纳出影响一国对外净资产的理论。 基于金融因素与一国对净资产的发展趋势,建立了理论模型,系统的分析了金融因素与对外净资产的传导机制,发现金融开放对一国对外净资产有负效应,并且负效应大小与金融发展有关。基于理论传导机制的结论,使用Hansen(1999)面板门槛方法,建立了金融开放与对外净资产的实证方程,从实证中进一步探讨金融开放与对外净资产的关系以及其他变量的对一国对外净资产的影响。 最后结合上述研究提出金融开放、金融发展和其他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的金融开放对一国对外净资产有显著的负相关,这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储蓄过剩,导致资金外流。 第二,金融开放与一国对外净资产的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金融发展小于第一个门槛值时,金融开放对一国对外净资产的负效应最大。

此时本国投资和储蓄水平都低,金融开放引进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当金融发展跨越第一个门槛值且小于第二个门槛值时,负效应最弱。 此时本国经济有一定发展,但金融发展不够健全,储蓄效应占主导地位导致本国资金外流。当金融发展跨越第二个门槛值时,负效应增强但小于第二阶段。 此时各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完善,差异性较小,本国偏好占主导地位导致投资者持有本国资产比例高。第三,人口抚养比上升和政府支出增加,导致社会总支出增大,削弱了本国的储蓄效应,对一国对外净资产有显著的影响。 实证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目前处于金融发展的第二阶段,金融中介作用较弱,社会保障体制和融资机制不完善,居民和企业的储蓄效应较强,随着金融开放本国的对外净资产会减少但是幅度较弱。所以为了调节我国对外净资产达到合理水平,提出了促进金融开放和金融发展等政策建议。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综述.pdf

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格局和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利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力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和有序地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制;金融安全 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是,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进外汇资金和改善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如,1980年,日本输出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在不断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扩大了对外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1983年,颁布《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机构的管理办法》。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90年 8月,颁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截至199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13个城市设立了76家营业性机构,经营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居民的外汇业务,资产总额达89亿美元。 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外商投资显著增加,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改善投资环境,我国实施了相关政策,完善涉外经济法规,保持了外商来华投资的良好势头,外资银行业务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迅速成长及中资企业国际业务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在修订和完善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基础上,1994年,颁布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第一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监管标准。1996年,颁布《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方法》,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服务对象限于外资企业和境外居民。1998年3月 ,发布《关于批准外资银行加入全国同业拆借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外资银行加人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和现券交易。1998年8月,批准深圳为第二个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1999年7月,发布《关于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的通知》,放宽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客户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的规模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同业借入一年期以上的人民币资金。截至2001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达175家,四年内增加99家,资产总额增长3倍多。 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中国企业和中国居民的外汇业务,在上海、深圳、天津和大连四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同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修订)》。2002年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2002年12月,在广州、青岛、珠海、南京、武汉五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2003年12月,在济南、福州、成都和重庆四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允许外资银行在已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经营对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 2003年12月,颁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规定人股中资银行的资格条件和持股比例。2004年12月,在昆明、北京、厦门、沈阳和西安五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 2005年12月,在汕头、宁波、哈尔滨、长春、兰州、银川、南宁七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2006年1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6年12月,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 在整个金融业渐进式有序开放进程中,中国在履行加入WTO承诺的同时,还根据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在承诺之外积极实施一系列自主开放措施。一是积极支持和鼓励外资银行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提前向外资银行开放了西安、沈阳、哈尔滨、长春、兰州、西宁等城市的人民币业务,放宽其在这些地区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资格条件,为外资银行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其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的申请。二是适时调整外资银行营运资金政策,逐步减少经营本外币业务的营运资金档次,降低营运资金要求。三是允许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同步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代客境外理财及托管业务,允许外资银行开办代理保险业务。四是根据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签订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允许香港和澳门地区银行以优惠条件在内地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五是调整外资金融机构参资人股中资银行比例,允许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按照自愿和商业原则投资人股中资银行,参与中国银行业改革。中国加入WTO以来,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从190家增加到312家,剔除机构合并等因素净增加122家。同时,中国银监会还高度重视并始终坚持改革与开放并举、开放与监管并行、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方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二、正确看待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