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作业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作业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作业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作业

1、举例说明如何做实验研究?

答: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主动操纵某个或某些教育变量,观察其引起的变化,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控制无关变量,对自变量主动操作。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它是指实验者操作的假定的原因变量;因变量也叫反应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予实验对象后出现的教育结果。无关变量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

教育现象复杂多样,研究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当然,教育实验研究方法也分有很多类型。因此,在进行实验研究之前,必须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情况而选择合适的实验研究方法。由于教育实验研究的特殊性,在进行研究之前需要进行缜密的实验设计。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且实验研究有较高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实验之前未能设计或者设计不周,将会降低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也会降低研究的质量。因此,在实验之前,认真进行实验设计,对于保证和提高实验研究的质量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教育实验研究具体的操作步骤有以下几方面:

(1)定题就是提出实验课题

定题要遵循有价值、有创造性和可行性等原则。

(2)建立实验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实验者对自变量(实验变量)与因变量(反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与判断。它是自己的教育经验,科学理论,他人经验综合加工的结果。(好比实现理想先有的幻想)假如:北京市宏庙小学的研究者看到的小学生没有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于是确定了“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实验”课题建立了“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假说,开展了小学生教育整体优化实验。

实验假说具有三个特征:假说应当没想出实验变量与反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说要用表述或条件句的形式明确地毫不含糊地展述出来。假说应当是可以检验的.

(3)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际着手验证假说之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它的目的在与更科学更经济地验证假说.实验设计的问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验变量的操作与控制.确保实验者依据实验要求操作不走样(自变量)

②反应变量的观测方法.(因变量)测量手段:通过制表、绘图等进行比较分析。

③无关变量的控制措施(消除法、恒定法)

④实验对象的选择。(被式的选择)

⑤实验的组织形式。(单组或等组)

⑥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确定。

(4)实验的实施

实验的实施就是实验工作者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记录、测量反应变量,搜集实验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实验方案物质化、现实化的过程。

实施设计必须做到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实验进程的控制,保持实验过程按实验设计的要求,程序进行。

二是经常地有重点地客观地搜集实验信息与资料、观测反应变量,为因果推论提供事实和依据。

实验进程的控制需做好以下的工作:

①健全实验组织机构,准备好实验的表格与器材。

②处理好教育实验过程中的“动”(实验因子、实验变量)“静”(非实验因子,无关变

量)关系。

③做好阶段性总结。阶段性小结的目的是查明在实验措施的作用下,反应变量每个阶段的变化情况,并认真地事实求事地记录下来,看看哪些主观假说被验证,哪些被推翻,哪些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从而及时发现问题,为修改方案,进一步做好下一段工作提供依据与经验。三是经常地有重点地客观地搜集实验信息与资料,观测反应变量,为因果推论提供事实和数据。

(5)资料的统计处理

对在实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料,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一般是先用描述的方法把反应结果的原始资料加以列表,图示、或计算该资料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数等,然后再用推断统计的方法来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实验中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有乙检验、丁检验、F检验等。

(6)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反应一项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并将其公布于世的文学材料,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

(7)教育信息情报

搞教育实验开教育信息情报。教育信息情报贯穿于教育实验的始终。选题、建立假说、实验设计、实施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这一整体过程,体现了情报获取、情报处理、情报运用和情报传递的全部内容。

例如:进行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研究假设:从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入手,通过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的,从而提高

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减轻学生的负担。

研究问题:

小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

(1)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

(2)培养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

处理1:(1)实验教师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学知识,定期集体备课,定期按实验措施搞“培养思维品质教学观察课”。

(2)教学中的多种措施:不同性质的速算练习,提供精选例题,让学生领会11种典型的应用题解题原理,教给学生11种编题

方法,提倡独创性。

处理2:按常规进行教学

样本:西安市某小学2~5年级8个班学生,每个年级两个班(一个实验班,一个控制班)每班35人,共280人。

因变量的操作意义:

(1)用速度测儿童思维的敏捷性;

(2)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试题测儿童思维的灵活性;

(3)用概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计算图形面积、体积及运用算术法则等习题测儿童思维的深刻性;

(4)用自编应用题的成绩测儿童思维的独创性。

采用的控制方法:(1)研究前通过智力检查及语文与算术两科考试,成绩均

无显著差异,组成一一对应等组;

(2)使用材料,都是全国通用教材。

(3)在校上课、自习及所有作业等相同;(4)学生家长职业、成分大致相似;(5)不增加练习量及特殊的家庭辅导。

实验设计:不等控制组设计 O

1×O

2

……

O

3 O

4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注意做好阶段性总结,严格控制变量,确保最小的误差,最后实验结束后,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结合相关理论,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发表。为中小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教育者提供参考信息和建议。

二、举例说明如何做调查研究?

答:教育调查研究是指为了探明教育问题,形成关于教育的科学认识,运用自填问卷、访谈等方式,系统的搜集教育资料,并进行分析推论的一种研究。

依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典型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专家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处的历史阶段分类,可分为事后追溯调查和现状调查;按调查采用的方式分类,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调查表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主要是通过被调查者自我报告方式搜集材料。第二类是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是由研究者通过自己的感官等方式搜集资料。第三类是测验方法,即通过一定的测试题来搜集有关资料。第四类是总结经验法。

通常主要运用调查方式分类中的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及测验方法等。

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研究对象。

(二)拟定研究计划(设计)。拟定调查计划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1、构思调查设计

一般说来,调查设计分为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种。

(1)纵向设计

纵向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搜集资料的调查和在特定时间内及时收集资料的调查。纵向研究可以分为趋势研究和专门对象研究两种类型。

趋势研究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的不同时刻对一个总体内的样本进行抽样研究。例如,要研究某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问题,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如1年或2年)内,不定期地抽取该校学生对其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是随机的,有的被试可能被多次抽到。

专门对象研究是对同一样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测量,即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对同一样本进行调查,例如,要研究某校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问题,可对某年级的学生从初一到初三的三年时间中每年作一次调查,显然,专门对象研究的一个缺点是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对象的损耗,由于研究的时间较长,有的被试会因为某些客观原因而退出样本群体。

(2) 横向设计

横向设计是指对一个代表总体的随机样本在某一时间进行一次性调查。横向设计在于了解一个群体或个体的当前状况。例如,要了解当前某地区初三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就应对该地区的若干学校的初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测试,这就是一种横向设计。从两个或多个总体中同时选取样本并进行同一间题的研究,叫做平行样本设计。平行样本设计是为了比

较不同总体之间的差异,譬如,研究某地区初三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可以在重点中学的总体和非重点中学的总体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也可以在城市中学的总体和农村中学的总体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从而通过样本的比较去推断这些不同总体之间的数学能力水平差异。

平行样本设计尽管是在同一时间抽取样本,但它也包含了一种纵向设计情形。例如,研究初中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可以同时选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去进行相同的测验,然后比较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差异。

2、确定所采用的具体调查方式。

(1)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问卷法的难点是编制问卷。一般而言,编制问卷按如下程序进行:第一步是阐释研究的问题,形成调查设计。研究问题应包括研究变量的详细背景,研究者要充分地查阅文献。问题确定后,应当对其作适当的成分分解,这相当于将一个问题切割为若干子因素,这样才便于针对每个子因素编拟题目,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使整套问卷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例1、中学生数学学业成就动机的问卷编制。

首先,将数学学业成就动机的概念限定为:能够促进中学生取得数学学习方面成就的动力和心理原因。其次,将数学学业成就动机分解为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外部行为表现又分为三个要素:

(1)主动性,主要表现为学习自觉主动、计划性强;(2)行为策略,指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运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3)坚持性,主要表现为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与障碍时能够坚持努力学习。内部心理因素又包括四个要素:(1)能力感,表现为对自我数学学习能力的认知;

(2)兴趣,即对数学学习本身的兴趣;(3)目的,指明确数学学习的外部目标;(4)数学价值观,表现为对数学知识价值认识。

做出上述的成分分析,就为编制测题奠定了基础。

问卷题目的形式可以是结构型也可以是非结构型。结构型是一种封闭式问题,即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被试在这个限制范围内加以挑选,其形式可以是选择式、是否式或评判式。非结构型是一种开放式问题,所提出的问题不列出可能的答案,由被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陈述。题目的编制应满足一些要求:

(1)除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外,其余题目要紧密围绕所研究问题去阐述;(2)陈述清楚,语词准确;(3)一个题目中只能包含一个问题;(4)防止使用导向性语言;(5)避免那些会对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6)问题陈述宜短不宜长、宜简单不宜复杂;(7)题目的选择答案应当是可以穷尽的,选项应具有排他性;(8)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否定性题目和双重否定题目。

问卷编制完毕后,应请有关专家审阅,并对小样本被试进行预测(对于更规范的问卷,还要求计算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修订问卷。一般说来,对于选择某个答案的人数太多的题目、平均分数接近极值(若以5个选择项分别记为L,2,3,4,5分,则1分和5分为极值)且标准差较小的题目、被试很难读懂的题目、不能反映研究者所期望收集到的信息的题目等,都应当删去。

(2)访谈法

访谈是以口头交流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的调查方法。其方式可以是个别访谈,也可以是以开座谈会的形式集体访谈。

要做好访谈,研究者应当(1)事先拟定好问题,设计整个访谈的时间、程序;(2)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3)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4)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要以诚相待、热情大方、谦虚、有礼貌。

3、确定调查项目或调查指标。

4、确定调查进程。

(三)进行试探性调查

在正式调查之前,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初步调查。试探性调查的目的在于获得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性了解,进而为编制研究工具或修改研究工具等打好基础。

(四)编制调查工具

(五)实施调查

(六)整理调查资料。这些资料常常是大量的,且是比较复杂的。调查研究的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对资料进行整理,问卷资料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进行频数统计,并制成统计表。对访谈笔记的整理分析,常常采用分类归纳的方式进行整理。

(七)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这是教育调查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

例如:小学生数学学习观调查研究

1、研究目的

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观进行调查,试图了解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态度、数学知识性质观和数学学习过程观的现状、特点以及年级发展差异,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被试:北京市两所小学的二、四、六年级的学生190人,其中二年级41人,四年级76人,六年级73人;男生94人,女生96人。

测查工具:编制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4道有关数学观念的开放题:(1)数学是什么?(2)学数学是为什么?(3)你心目中的数学家是什么样的?(4)怎样才能学好数学?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学科与数学能力的认识;第二部分为19道单项选择题,每道题设有三个选项:“说得对”、“说得不对’。“不知道”,分别赋值为“5”“3”“1”。该部分分为三个维度,维度1包括2个项目,考查数学学习态度;维度2包括8个项目,考查对数学知识性质的认识;维度3包括9个项目,考查对数学学习过程的性质的认识。

3、调查结果

A、对数学学科和学习的认识

首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4道开放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编码,得出学生对各题回答的类型:(1)数学是什么?包括四种类型:A数学知识的操作特征;B数学知识的实用性;C数学的学科类别;D数学的心智功能。(2)学数学是为什么?包括四种类型:A未来理想;B心智发展;C数学技能;D实用价值。(3)你心目中的数学家是什么样的?包括四种类型:A智能特征;B行为特征;C外貌特征;D品格特征。(4)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包括两种类型:A

表层上的接受学习;B深层上的主动参与。然后对上述各种类型的回答人数作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认为数学就是计算,数学能锻炼思维;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学生更关注数学家的行为特征;学生既喜欢接受学习,也乐于主动参与学习。

B、数学学习态度

对测试分数进行检验,表明高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比低年级学生更差。

C、数学知识观和数学学习过程观

对测试分数进行检验,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认识在不断深入。

4、讨论建议。

三、举例说明如何做观察研究?

答:教育观察研究就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遵循一定的程序,在自然情景条件下,运用自己的感官或辅助工具,对有关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考察,从而获得系统的关于教育教学现象的资料,进而进行分析整理,深入认识教育教学的一种研究。教育观察研究法包含三个要素:观察的手段、观察的对象和观察对象的状态。

一般,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有:

1、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按观察的环境条件分;

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按观察的具体方式是否借助仪器分;

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

4、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按观察是否使用详细的观察提纲分。

教育观察研究对观察者的一般要求:明确观察目的;掌握相应的观察工具的使用技巧;正确处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努力提高不同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了解与观察者自身相关的影响观察的误差来源,竭力摒弃偏见。

教育观察研究设计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

根据课题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该观察的子目标。对于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情况,搜集哪方面的事实材料,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确定观察内容。初学者可从本节第一部分所介绍的领域中选择确定之。合格的观察内容除了要能准确地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外,还要能够被操作。即观察者能观察到应该观察到的行为或事件。因此,要明确界定观察内容在具体场景中的实际表现,包括行为表现、事件发生发展的标志等操作性定义。例如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对小群体的互动行为的研究,首先就应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互动行为"?其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其次要说清楚"互动行为"的具体表现。人们可以从社会情感部分和工作任务部分加以观察。贝尔斯又详细给予这两部分以操作性定义。例如社会情感部分的消极情感,其外在形态被定义为分歧(不同意、消极拒绝)、紧张、对抗(表示反对、贬低他人,进行自卫)等三方面。

2、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目的在于掌握情况,对所要观察的对象和内容有个最一般的了解,以便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应当预先到学校了解这些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与条件等,还可以向有关人员访谈、查阅一些资料等。

3、选择观察方法

如上节所述,不同类型的教育观察法各有其优缺点,具体的观察内容和相关的客观条件也各不相同。观察者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有利于获得真实的信息的最简捷的观察方法,从而经济地、有效地获得科学的结论。

4、编制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是确保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准确客观的重要一环。为使观察记录全面、系统和准确,就要编制观察记录表。一份好的观察记录表至少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实施功能。观察可依据记录表合理分配注意力,按要求实施。观察者不至于遗漏重要内容或注意与研究课题无关的内容;二是记录功能。观察者系统地记录下观察资料,便于研究者进一步的分析与整理。观察记录是录音或录象所不能代替的。后者只是观察者研究查询的杂乱的、最原始的资料,没有实施与记录功能。

观察者应该从实际出发,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观察类型,编制出有"个性"的观察记录表。例如,若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则应在特定时间内的观察对象可能有的行为事件作尽可能全面的预计,并设计在记录表内。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搜集人们身心活动能够及其变化规律的各种科学事实和研究材料的基本途径,通过对教育事实的观察,从而获得认识该事实的比较充实、客观的材料,这是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通过科学研究得出一般教育规律的基本前提;教育观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假说的重要手段,在教育研究中所推导出来的关于未知事实的结论只有通过观察到的科学事实加以检验,才能是科学的有价值的;加以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因为通过观察可以直接发现新的问题,导致形成某些新的课题,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为教育研究开拓新的方向和领域。

这里主要以非结构性观察研究为例。

非结构性观察又称定性观察、开放性观察。是指观察中不适用详细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表的一类观察。它没有事先规划好的、严格的观察步骤,而是随着观察对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对被观察者进行记录、分析。非结构性观察的目的只限于对观察课题的一般性了解,不需要必须对观察对象进行精确的测量。它可以分为现场观察法与实地观察法。前者是指观察客体时间上的突发性和地点环境上的不确定性,观察的目的仅限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最基本的资料的一种观察研究,适应于对集体行为以及一些偶发时间的观察研究;后者一般是在观察地点比较确定,时间比较稳定,并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在自然状态下所进行的观察研究,适用于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工作、有计划的社会调查及科学研究探索性的资料搜集和补充调查中的资料搜集等。

例如:非结构性的观察方法是人类学家在研究原始的非本族文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新几内亚附近的特罗布里恩群岛两度进行考察。他生活在土著人中间,讲当地语言,可以得心应手地记录各种内容,并以敏锐而客观的眼光观察各种反应。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在社会人类学发展过程中具有基本意义与动力的各种理论性见解,其中包括性与婚姻家庭生活、原始法规与习俗、巫术与宗教等。

这是运用非结构性观察的著名研究。案例中,研究者并没有整套的测量工具,也没有严格的观察计划,而是按照事实发生、发展的自然状态进行观察研究。事实上,由于观察对象是具有独立性的、具有自由思想的人,研究者也不可能对其进行控制,因而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程序化的观察步骤。是一种典型的非结构性实地观察法。

一般来说,教育研究中各种研究方法是相互配合的,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不可能作为完成研究任务的唯一工具。而非结构性观察由于自身的弱点,更需要与其他研究方式结合进行,甚至它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研究手段。但观察法本身却是在教育研究中使用比较普遍的。在质的研究中,观察的方式在不同阶段通常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一般来说,在观察的初期,研究者通常采取比较开放的方式,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对研究的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整体的、感受性的观察。研究者尽量打开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所有这些感觉的综合运用,用自己身体的所有部分去体会现场所发生的一切。这时,非结构性观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 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与答案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D )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 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D ) A 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 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 A 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 A 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 A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 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作业4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作业4答案 第十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虚无假设(或零假设), 2. α错误, 3.小概率事件, 4. 正态分布, 5. t 分布,6. F 检验和z 检验,7. 卡方检验(χ2 ),8. 符号法、符号秩次法 ,9. 秩次检验法、中数检验法,10. t 检验,11. 非正态分布,12. 卡方检验、百分数检验等,13. ()∑ -= e e f f f 2 2 χ ,14. 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15. 四分相关 二、名词解释: 1. 虚无假设 H o ,在推论研究假设之前所提出来的与研究假设相反的假设。这一假设是不存在的,故称之为虚无假设。 2. 研究假设 H 1,研究中所欲证明的假设,又称为科学假设、对立假设。一般为假设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差异。即μ1≠μ2或μ1<μ2或μ1>μ2。 3.α错误又称为显著性水平,Ⅰ型错误,是指在否定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时所犯的错误,即是将属于没有差异的总体推论为有差异的总体时,所犯的错误。 4.β错误是指在接受H 0为真时所犯的错,在接受H 0为真,而拒绝H 1时,势必有一部分属于H 1总体的部分样本,被视为H 0的部分,而被否定在H 1之外。 5. 6. 样本分布指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情况和形态,例如正态分布等。它是统计推论的重要依据。 三、简答题: 1. 建立假设、选择单测或双测检验方式;计算标准误、计算临界比率CR ;查表进行推论等。 2. 概率统计的小概率事件的理论,小概率事件的出现被认为是随机误差造成的,而不是系统误差造成的,可以忽略。 3. 使用的样本标准误由两个总体或样本的标准差经过数学变换组成;两总体都为正态分布;存在相关问题等。 4. 可以用来同时检验一个因素两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测数据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相一致的问题,或有无显著差异的问题;还可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有多项分类之间是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 5. 非参数检验法与参数检验法相比其特点:(1)非参数检验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2)非参数检验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3)非参数检验很适用于小样本,并且计算简单;(4)非参数检验法最大的不足是没能充分利用数据资料的全部信息;(5)非参数检验法目前还不能用于处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6. 小样本,虽然总体标准差未知,但知道样本标准差,总体是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两独立样本的总体标准差被认为相等(21σσ=)等。 7. 单侧检验指按分布的一侧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的检验。用于检验大于、小于、高于、低于、优于、劣于等有确定性大小关系的假设检验问题。这类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三人行预测模拟题系列-----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2、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 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 C、辨伪评论 D、证真评论 3、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4、题录、索引、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常用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发生学方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实验法 6、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实验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D、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学术专著等 7、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原则是()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可能性原则 8、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测量法 9、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A、正确选题 B、写好指导语 C、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 D、设计目标体系 10、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也称为() A、霍桑效应 B、马太效应 C、皮格马里翁效应 D、消散效应 二、辨析题: 1、教育研究的新手适合运用结构性调查方法 三、论述题: 1、某中学进行“运动处方”式教学实验,取初二两个班为样本。首先对这两个班学生进行体质、体能测查,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分析。由同一教师任教,对比班,按常规体育课进行教学。实验班学生按测查结构,分为耐力、速度、灵敏、力量等不同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锻炼处方”,每周进行三次以上“处方”式锻炼。三个月后,对两个班再次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动处方”式教学对学生体质、体能是否有影响。 请回答: (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2)这个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3)这个实验属于哪类实验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2.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3.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 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4.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5.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7.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 8.无结构型问卷的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不将资料,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数量化或测验编制程序化的各类教育测验。 10.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1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分析。 12.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型和无结构型两种类型。 13. 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14.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型。 15.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l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号 一、填空(1’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 ()、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 ()、观察类型、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7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时期 C.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2.从古希腊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属于教育发展历程的()。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前实证主义时期 3.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整理知识B.创新C.经验描述D.继承 4.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 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5.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C.提出假设D.制定方案 6.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7.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B.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审查课题的实用性D.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C.课题评估D.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A.问题的应用价值B.问题的范围 C.问题的学术价值D.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

11.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12.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日记描述法B.描述记录法C.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 13.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 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直接观察D.参与性观察 14.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5.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皮亚杰D.陈鹤琴 1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A.自然情景观察B.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 17.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 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18.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19.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20.问卷调查中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标题B.指导语C.问题D.结束语 21.测量的最高层次是()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22.对人们在某一生活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的某一研究问题进行的一次性收集资料的研究是()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历年真题(2007-2012)

2007年 简答题: 1、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1)提出问题。(2)确定方法。(3)正文部分。(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简述提高教育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方法(至少五个) 答: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影响教育实验的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八种:大师教育(1)偶然事件。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介入周期较长的实验过程,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大师教育(2)成熟。指在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也影响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3)测验。指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5)统计回归现象。可能混淆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效果,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两组或几组受试者,在未受实验处理之前,本来各方面的能力就有所偏差或不相等,那么实验结果的差异,就不能说是单纯由于实验处理所造成的。(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择校、转学等,则可能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当实验组和控制组有不同比率的实验对象退出实验时,就会导致结果的偏差。(8)上述七项因索的彼此交互作用,是影响内部效度的另一个因索。 选做题: Ⅱ:为了确定某地区中小学是否有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特采用如下方式进行(1)称书包法; (2)课堂观察法;(3)问卷调查法;试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优劣,并自己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大师教育答:称书包法的优点在于:形式直观,简单易行,方便整理。局限在于:笼统地通过一个因子进行判断,有误差;只适合在数量较少的情况。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方便实用,省时,花钱少;由于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论比较客观;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问卷调查法的局限在于:问卷设计的质量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搜集的资料比较表面,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课堂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对事物有最直接的认识;方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因此不会产生不良后果。课堂观察法的局限在于,观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研究者在观察时原则上不能支配和控制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所以不能判断问题的原因,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研究方案(略)。 Ⅱ.答案要点:(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用思辨的方法研究“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3.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旨在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4.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家长阻力分析——一项质的研究”,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西南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论述题 1、化学教育研究的含义是什么? 答:化学教育研究是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化学教育中的问题的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视社会和人在教育方面的需要,即十分关心教育价值观的研究。 2、简要说明自选研究课题的来源。 答:1、从化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课题。2、从教育改革遇到的问题中发现课题。3、从理论研究中发现课题。4、从文献资料中发现课题。5、从成功的教学经验中发现课题。 3、化学教育研究为什么必须以实证方法为基础? 答:任何理论都来源与实践,并回到实践中经受检验和用于指导实践,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化学教育研究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特殊认识过程,它必须以实证方法为基础。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直接可以获得事实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逻辑分析,揭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质,以形成规律或理论;又将这些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再修正、完善和发展。在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中,必须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因此,实证的方法是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 4、简要回答在化学教育研究中获取材料的主要途径。 答:1、查阅文献。2、调查。3、实验。4、观察。5、测量。 5、简要说明定性研究中的三种思维方法。 答:1、分析:分析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分析是研究者把研究材料分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方面和层次,并逐一剖析,以认识其各自的特征的过程。 2、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层次的认识统一为整体的认识,从而把握对象整体的本质或内部规律性。 3、比较:比较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人只要有思维活动,就有比较存在,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的实质是指对不同事物的异同的辨别。 6、简述化学教育研究中的调查法及其作用。 答:化学教育调查是化学教育科研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化学教育教学现象的事实资料,并通过对事实材料的理性分析,科学地解释化学教育教学中某些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调查法能保证研究课题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 7、请简要回答封闭型问卷的特点。 答:1、作答方式是结构性的(标准化),因而可以用于比较研究。2、调查材料的利用率较高。3、便于统计分析。4、比较省时、省力。 8、简述实验控制的意义与方法。 答:化学教育实验是研究者根据某种研究假设,合理地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研究来探索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研究的精髓在于控制,没有控制就没有实验。它包括对自变量的操纵、对因变量的测量以及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研究与一般的观察、调查是不同的。观察和调查是在自然情景中进行,而实验不能等待自然条件的产生,否则会对变量产生干扰。实验研究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子从复杂的条件中分离出来,并进行人为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查明各实验因子所起的作用,还可以查明其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实验变量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有:消除法、平衡法、抵消法和统计法。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

题目1 重复性访谈又称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纵向访谈 B. 多次性访谈 C. 横向访谈 D. 焦点访谈 题目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案研究之局限性的是() 选择一项: A. 结果更具有针对性 B. 主观性较强 C. 结论缺乏普遍性 D. 难以重复验证 题目3 每一位教师所处的情境会随人、事、物以及时空的变化为不同,研究情境不仅不同而且都有明显的独特性,这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如下哪项特征()。 选择一项: A. 研究的过程 B. 研究的主体 C. 研究的情境 D. 研究的目的 题目4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于是设计“情景作文”方法在班上试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作文质量有较普遍的提高。在这个实验中,其设计特点是()选择一项: A. 单组仅后测设计 B. 单组前后测设计 C. 因素设计 D. 真实验设计 题目5 按照实验控制的程度划分,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真实验

B. 前实验 C. 探索性实验 D. 准实验 题目6 与传统教育研究式相比较,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哪里做研究的()。选择一项: A. 任意环境中 B. 课堂情境中 C. 变量可以得到控制的环境中 D. 其它三个选项都不对 题目7 ()不属于访谈调查的特点。 选择一项: A. 准确性 B. 统一性 C. 真实性 D. 客观性 题目8 观察记录方式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描述记录 B. 标记记录 C. 等级记录 D. 时间取样 题目9 提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的是()。 选择一项: A. 科里 B. 麦克尔南 C. 勒温 D. 白金汉姆 题目10 观察法的设计主要包括的容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小学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带答案

小学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2.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文献查阅,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等7部分。 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5.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6.观察法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等特点。 7.随机化和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8.研究日志一般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和深度反思四种。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10.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 1.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 )。 A.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分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顺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等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等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d )。 A.问题、目的对象的确定 B.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筹备观察资金 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c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D.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难度越大。 6.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 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