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永久基本农田优化

调整探讨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作为

三条控制线中的一条,该项规划制度的落实,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田

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永久基

本农田优化调整思路,围绕优化调整策略展开如下探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思路

对于永久基本农田的调整,应该在已划定永久农田的基础上,在确保大区域

不会发生太大变动的前提下,在小区域进行适当调整,全面贯彻落实优进劣出的

原则。具体而言,首先要熟知耕地和永久农田的保护任务。基于各个区域永久基

本农田的现有库存以及粮食种植和利用情况,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制

定切实可行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其次,做好永久基本农田摸底工作。全方

位收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时需要用到的各项信息,比如,基本农田的发展林果业

信息,河道内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以及为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中的优质耕地等。第三,做好永久基本农田空间统筹布局工作[1]。在保障总体布局稳定的前提下,保留已

划为优质耕地的永久基本农田,在国家规则不明的前提下,将该区域中最不应该

划为基本农田的内容找出来,比如,划定的违法违规农田等,要将集中连片耕地、高标准农田以及优质耕地划入其中。对于城镇开发边界的统筹规划,要保证耕地

的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城镇开发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

2.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开展面临的问题

(1)对新一轮保护目标了解不到位。就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

有量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来看,没有下达2035年的国土空间规划保护目标。对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实施,只能顺着之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

果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有量以及保护目标也是以此为依据来确定的,这样一来,即便制定的农田保护目标契合耕地分布现状,而且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也能够顺利实现,但是,对于那些耕地保护工作完成度比较高的区域而言,耕地保护任务繁重[2]。主要是因为随着地区经济建设工作的逐步提升,在此前提下,要想实现保护耕地保有量,实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就需要从耕地恢复和补充工作入手,但是,由于该项工作的实施缺少明确的指引目标,将会延缓各地区三条线控制规划工作进程,甚至出现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2)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缺乏合理性。科学合理的布局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规划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具体该项工作的推进,应该重点关注城镇周边容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资源,将其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中的重要内容,形成合理化的城镇开发布局体系,以便能够实现对城镇规模的严格管控。同时,在划定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时,要提前确定要比例要求,严格管控城镇中布局分散的耕地资源,并将其划入到永久基本农田中,在农田核实整定过程中处理上述现象带来的碎片化问题[3]。此外,在农村各项建设工作逐步推进的前提下,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多建设用地,后续工作的开展也应该加大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以及整改力度。

3.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策略

3.1明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开展情况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落实,要统筹规划三条控制线,相关部门也就此颁布了《自然资源部关于在全国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等多项文件,以此来规范化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的规定和整改工作。简言之,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也就是在现有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依据来核实永久基本农田,并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整改。在此过程中,要及时弥补其中的不足,严格遵循优先划定原则。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时,要密切关注永久基本农田补足后的现状,将其保留下来[4]。但是,事实上城镇发展占用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现象较为常见,因此,需要全面分析以上情况,总结永久基本农田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保障永久基本农田的整改质量。

3.2实事求是追加恢复耕地任务

对于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的优化调整,要将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的

内容作为重点保护目标,并且要明确耕地面积出现较大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耕地用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耕地,严格按照耕地的实际占

用面积,恢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情况,同时,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本,加大政府政

策支持力度,对于具备良好条件的农田,要将其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除此之外,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用农田耕作层土壤来改善新开垦耕地以及劣质地的土

壤条件,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提升农田生产水平。

3.3优化完善永久基本农田管理规则

纵观当前永久基本农田整改工作,其中存在着“非农化”和“非粮化”方面

的问题,因此,具体整改工作的推进,要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对“非农化”行为

进行严厉制止,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非粮化”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

下不得种植速生林,否则不仅会使土壤中的养分被速生林吸收,同时还会破坏土

壤解耦股,对于这种“非粮化”行为必须严厉制止。而如果在耕地上种植蔬菜以

及茶叶,将不会出现上述问题,能够使永久基本农田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满足要求,在此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粮食生产,就要还原耕作层,以免降低土地资源

的利用价值[5]。对于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情况,在做好调整补划工作的基础上,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永久基本农田规划规则,

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确保社会团体共同参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升农田

利用效率。

3.4统筹协调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生态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经过多次审查论证,目前已经被上报到了国务院的生

态保护红线方案中,而且该方案的应用也逐步趋于稳定。当前,就永久基本农田

保护工作而言,应该将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项

重要内容,明确耕地保护数量,确定城镇开发边界。要严格控制城镇开发边界规模,将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1倍以内,其他城市

通常控制在1.3倍内。同时,要控制永久基本农田的占用情况。严禁个人以及相

关单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在必要的情况下,如果重点能源项目或者国家军事设

施需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就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在占用后要及时补足,保持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不发生变化。

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做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对此,具体工作的落实,要全方位分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积极应用有效的整改措施应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推升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质量,实现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全方位保护。

参考文献:

[1]马婷,邵战林,吴彦山,林娟,孟玲.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合理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10):238-244.

[2]方利,姚敏,于忠伟,颜世伟,王永,陈民,景宜然.“三区三线”统筹划定中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与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6):42-50.

[3]肖崇紫,孙泽彬,周茂松,张晓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交通线性工程破

局路径探讨[J].公路,2022,67(03):201-210.

[4]裴新生,刘振宇,钱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农业空间规划内容体系及传导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2021,(03):48-53.

[5]贺丹,曹裕涛.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实践与优化分析[J].国土资源

科技管理,2020,37(05):38-47.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永久基本农田优化 调整探讨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作为 三条控制线中的一条,该项规划制度的落实,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田 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永久基 本农田优化调整思路,围绕优化调整策略展开如下探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思路 对于永久基本农田的调整,应该在已划定永久农田的基础上,在确保大区域 不会发生太大变动的前提下,在小区域进行适当调整,全面贯彻落实优进劣出的 原则。具体而言,首先要熟知耕地和永久农田的保护任务。基于各个区域永久基 本农田的现有库存以及粮食种植和利用情况,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制 定切实可行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其次,做好永久基本农田摸底工作。全方 位收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时需要用到的各项信息,比如,基本农田的发展林果业 信息,河道内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以及为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中的优质耕地等。第三,做好永久基本农田空间统筹布局工作[1]。在保障总体布局稳定的前提下,保留已 划为优质耕地的永久基本农田,在国家规则不明的前提下,将该区域中最不应该 划为基本农田的内容找出来,比如,划定的违法违规农田等,要将集中连片耕地、高标准农田以及优质耕地划入其中。对于城镇开发边界的统筹规划,要保证耕地 的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城镇开发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 2.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开展面临的问题 (1)对新一轮保护目标了解不到位。就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 有量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来看,没有下达2035年的国土空间规划保护目标。对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实施,只能顺着之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耕地保护建议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耕地保护建议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在于在于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 界三条控制线,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并以此为前提条件来 加强耕地保护目标进行落实。本文首先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下耕地保护的具体要求 进行分析,同时对于当前耕地保护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最后对于国土空间规 划下的耕地保护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下的耕地保护工 作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建议 1.国土空间规划对耕地保护的重要要求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对于我国的空间治理体系建设、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土地资源管 理等方面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 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 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对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空间进行科学布局,进一步提升底线的约束力,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需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 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耕地保护红线的划定应做到现状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但要保证数量和质量,也要实现对生态的保护,实现 布局的有效优化。在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中,耕地保有量是其中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从规划角度上来看,不仅要做到指标的层层分解,更要落实到具体地块位置。在 规划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空间规划管制规则严格执行,更要严格落实耕 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相关制度。 2.耕地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讨论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 策讨论 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耕地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人均 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 不均衡,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因此,强化耕地保护已成为当 务之急。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的措施并指出相关问题,最后指出, 相关部门要多管齐下,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保护耕地的意识。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问题;对策;讨论 引言: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继续实施农业强国战略,大力发展农业,改 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为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而奋斗。在城镇化快速 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耕地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土地资源的保护已经迫 在眉睫。在对耕地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社会齐心协力,落实国土空间规 划的制定和执行,实行耕地保护制度,推动耕地分类管理,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 育力度,推动耕地保护与农业的协调发展。 1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的措施 1.1耕地保护制度日趋完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依托,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我国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制度,从控制耕地“非农化”占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的“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实施,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总量保护目标的提出与落实,再到“转一补一”的“进出平衡制度”,体现了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细化、深化和强化,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更趋于成熟完善。

1.2农业扶持政策日益加大 目前,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和扶持力度,促进了农民增收,并鼓励农 民坚持种田、保护耕地。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种植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同时,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划清耕地红线,规范非农 用地的管理,杜绝“乱占”现象。在效益上,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组 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升 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自然地提高使用和保护耕地。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2.1监管不力,供用矛盾比较突出 有些地方对土地的管理与监督还不够完善,造成了对某些违法用地的查处不 够及时,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惩罚力度不够,对耕地的保护效果不佳。另外,随着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业、交通、能源、基础 设施、城镇等系列项目建设占用一定数量耕地,用地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同时生 态建设也需要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耕地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耕地保护任 务依然艰巨。 2.2分布零散,碎片化程度较高 空间分布比较散乱,而且比较零碎。特别是在中心城区周边、重点建制镇周边,基本农田围绕镇区周边零星、密集地分布着,而且它们的形状是不规则的,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城镇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项目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空间布局,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与生 态修复的思考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全局性变化,社会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也亟需转向更加集约、更加高效的利用方式。本文通过对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和当前面临主要问题的梳理,并提出当前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的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历程;问题;建议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理念逐步被人们所认同。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写入党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由此被提高到空前的历史高度和战略地位。全面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快修复国土功能,提高国土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已然是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综合平台和重要抓手。在新时期空间规划的体系下,国家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赋予了更高的使命。 一、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国土空间整治从1980年代中后期强调保护耕地到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1986年-2003年,以耕地保护为导向的国土空间整治。 1986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中发〔1986〕7号)、《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1 ~2010 年)》 (国土资发〔2003〕 69

新一轮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足与保护的思考-以九寨沟县为例

新一轮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足与保护的 思考 -以九寨沟县为例 【摘要】永久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精华,是真正的“保命田”,当前时期, 国家对耕地越加重视,提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中,国家将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优先于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线,进一步强调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本文以九寨沟县为例,介绍了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划定保护 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特别是15.46亿亩基本农田是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守住的发展底线和资源底线。九寨沟县位于高山峡谷地区,耕地问题十分突出,对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的挑战较大。目前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已经公布,本文利用九寨沟县耕地现状,充分暴露核实整改中的问题和保护难度,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政策迎接新挑战。 1、区域概况和耕地现状 九寨沟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全域总面积793.2万亩,全县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属高山峡谷地区,山多耕地少。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九寨沟县耕地保护目标任务8.05万亩、永 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6.44万亩。根据九寨沟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耕地 面积8.03万亩,其中稳定耕地4.09万亩、不稳定耕地3.94万亩;恢复耕地 1.69万亩,其中即可恢复面积0.53万亩、工程恢复面积1.16万亩。 2、核实整改补足中存在的问题 2.1整改补足任务缺口大

通过三调耕地数据和上轮目标相比,目前耕地保有量已经不足,差0.02万亩,全县稳定耕地较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差2.35万亩,补足缺口大。经对比 分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三类:一是由于许多优质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转变 为种植果树和经济林木等利用方式,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调为园地、林地等;二是 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导致撂荒现象,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认定为其他地类; 三是“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深度脱贫项目建设占用耕地;村民建房 占用耕地;违法建设占用耕地;地质灾害、洪涝灾耕地损毁等因素减少了耕地。 2.2管护任务严峻 九寨沟县地形属高山峡谷,气候变化大,耕地产量低、耕种困难。经过调查,农户对耕地部分除自己自足外,多数选择外出务工,耕种积极性不高。三调数据 中统计全县未耕或撂荒耕地达到1.88万亩,鉴于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现状,撂 荒的形势不易逆转。 2.3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足措施困难 按照国家、省关于“三区三线”中永久基本农田试划要求,除国家要求的生 态红线核心区、退耕还林还草、土壤污染、重要线性基础设施等允许调出外,稳 定耕地应划尽划,九寨沟县稳定耕地已经无法补足,即使将原永久基本内坡度25 度以上正在耕作的耕地纳入统计,也存在近1万亩左右耕地的缺口。另外,将即 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地类作为耕地补充来源,一是群众意愿低参与度不高且补偿期 望高,二是恢复耕地工程成本高,政府财政难以承担。 3、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保障措施 3.1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管机制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大、分布广,充分利用GPS、 GIS、RS、无线网络等多种技 术手段,迅速、精确地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动态信息的采集,及时更新永久基本农 田占用、补划信息。按照数量保障、质量提升、生态增效等原则,严格落实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创新基本农田保护手段,对于各类未经批准或不符合规定要

调研报告: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临建设占用和生态退出双重压力。按规定,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这对保护优质耕地、阻止城市无序蔓延是极其有效的政策。然而,调研发现,各级地方政府对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调整意愿强烈。如:有的地方提出通过本轮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进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加城市开敞空间;有的地方希望通过建立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增长,而待建立的城市群大部分处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同时,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退耕还林还草区域存在重叠问题,是保护生态还是保护农田,政策上冲突严重。 耕地后备资源稀缺,省内和区域间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难度大。一是区域内部补充耕地难度大。不但北京、天津、浙江等发达地区区位条件较好且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基本都已开发,而且以往被认为耕地资源丰富的区域,如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其耕地后备资源也已接近枯竭。二是跨区占补平衡也受到后备资源不足的严重制约。一些省份通过国家交易平台,向其他省份出售了一些补充耕地指标。但囿于后备资源紧缺,部分出售耕地指标省份的负责人表示,未来不会再进行这种

“放血式”的跨区域指标交易。 耕地资源隐性损失严重,影响耕地稳定性和粮食安全。一是部分地方政府认为生态文明就是简单的修建景观、造林、铺草,在耕地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上进行伪生态化建设。二是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户会选择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林业作物,耕地“非食物化”现象明显。三是耕地撂荒问题突出。西南山区耕地撂荒面积10%左右,西北某省永久基本农田撂荒面积高达110万亩。耕地资源隐性损失直接威胁到我国耕地资源的稳定性和国家粮食安全。 微观主体耕地保护行为南北错位,致使耕地粮食生产和生态系统双重风险加剧。调研发现,南方区域耕地利用和种粮意愿下降,导致南方粮食生产风险加剧;而在北方,农民为了追求耕地高收益,已经放弃了种养结合的轮作、间作的耕作方式,普遍采用大水、大肥、薄膜和农药等方式提高产量、增加收益,导致耕地生态累积风险不断加大,表现为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东北黑土层变薄、西北白色薄膜污染。 相关成因分析 城市化和工业化非均衡发展,致使我国人、地、粮的空间分化与集聚趋势加剧。一是县级层面城市扩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民进城的推动。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和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很多农民愿意到县城购房。基于国际上常用人口和土地城市化预测方法计算,我国未来约有1.4亿~2.8亿农村

国土空间规划下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研究探索——以曾口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下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研究 探索——以曾口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摘要 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产业集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篇章,本文以曾口三产融合片区(以下简称曾口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对该片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前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是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的有机融合,具有全域性、统领性、战略性作用,在新的发展理念下,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内容将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规划目标和价值导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具有工程性、实施性、支撑性,两个工作具备较为明晰的承接和补充关系,应该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手段,甚至成为贯穿整个规划的重要脉络。 四川省进行了以片区为单元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探索。通过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按一定条件把若干乡镇(村)划为一个片区,可以更好统筹各方面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县域经济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投放,提升片区内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大幅降低规划编制成本,提高国土空间规划质量。巴州区在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中,划分为了共6个片区,曾口片区为三产融合片区。曾口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是乡镇级片区规划,曾口片区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其重要的规划内容,下文将以曾口片区为例对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展开探讨和研究。 一、片区概况及特征

曾口片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属于低山、高丘地貌向平缓坡 台状丘陵地貌过渡地带。境内多为丘陵、低山,平坝较少。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总体呈现出“六分丘四分山”的特征。巴河呈东西向贯穿整个片区,另有恩阳河、长滩河等诸多支流。平均海拔 463 米。 耕地集中连片程度不高。片区耕地面积为 9310.40 公顷,以水田为主,占 比为 68.45%,旱地占比为 31.55%。空间布局上较为均匀。但是图斑破碎程度高,小于 1000 ㎡的图斑有两千多个,最小的仅为51 ㎡。建设用地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聚,乡村低效、镇区紧缺的不均衡性。片区村庄人均建设用地已经超过了200 ㎡/人,且存在大量的闲置、老旧宅基地、危房以及部分处于地灾点的宅基地。总体上呈现出城镇空间布局受限、用地紧张,而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分散,使 用方式粗放低效的两个较为极端的情况。 依据《巴中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果,曾口片区 双评价结果如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本片区生态保护重要区域面积为 11.78 平方公里,占片区总面积的 4.42%,主要位于曾口镇和梁永镇;农业生产适宜性 评价,农业生产适宜区 191.41 平方公里,占全域总面积 71.85%,主要分布在 片区山腰区域和河谷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城镇建设适宜区 142.66 平方 公里,占全域总面积 53.55%,主要分布在地灾影响较小的河谷区域和山腰缓坡 区域。曾口片区生态保护重要区与未来城镇、农业发展的重点区无明显冲突,同 时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曾口镇巴河两侧,“双适宜区”面积127.09 平方公里,占全域总面积 47.72%。 二、土地综合整治分析与规划 (一)土地整治目标 围绕“生态优先、特色突出、全域统筹、综合整治”的总体战略,以大力推 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探索实施多功能土地综合整治 为战略方向,实现落实耕地保护、完善生态网络、提高集约水平、优化空间格局 的战略目标。 (二)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提高耕地质量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 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思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治模式、规划研究、调查评估、资金筹措等方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合理的用地需求需要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项目用地总量为边界,构建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本底调查、规划设计决策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村庄分类开展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的困境和思路进行探析。目前对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如何具体实施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通过界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方向和重要意义,思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路径,以期更科学地指导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规划策略;土地综合整治 引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全域规划与整体设计一定区域中的土地,如某一乡镇或村庄,并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措施全要素整治田水路林村矿,加强生态保护,整体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三生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活动。对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而言,其关键在于“激活乡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在中国农业持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农业取得了良好发展,乡村振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形势下,绿色发展道路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出现,并逐渐演变成推动现代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为了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到实处,需要遵循自然和谐的原则,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同时,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立足点,最大化利用土地,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等,夯实提高乡村经济、社会、生态以及综合效益的基础。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弊端与优化措施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弊端与优化措施研 究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从地理学视角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国土空间规划是发展性与管控性相结合的规划,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国土空间的规划问题并提供了相关建设意见,以期能对今后的国土利用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完善 引言 实现国土空间的开发用途管理与生态保护管理共同统一的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对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使国土空间利用得到进一步实施,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相关工作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中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 1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 以大数据为技术保障,在自然资源调查和专项评估的基础上,全面收集、整合和关联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型数据库,有效发挥自然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作用,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通过对自然资源状况的详细调查和了解,对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明确合理的开发利用目标。基于控制国土空间使用主要矛盾的基础,确定三调控制线,即城市发展边界、用于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基于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者结合形成了国土空间控制管理体系。 2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

2.1国土空间规划的职能分工不够明确 国土空间规划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各部门之 间有机配合才能够更高质量地完成。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不同部门的规划 及顶层设计会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也会存在着明显区别,职能分工也存在着不明 确的问题,所以,规划完成的质量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具体落实规划的过 程当中,各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使得部门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再加上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当中,各环节的工作无法得到规范落实,并且 有时由于利益方面的诸多矛盾而出现权责冲突的问题,而且各部门间的工作内容 也确实存在着显著区别,比如说城建部门会更加重视城市建设,而国土部门则会 更加重视耕地保护。因此,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过程当中,每个部门都会将自身 发展需求放在前面,以自我发展为中心,这就直接导致前期规划措施难以充分落实,在用地标准方面也会相应出现偏差,导致国土资源被大量浪费。 2.2上下层级的规划功能存在交叉、重复现象 如今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得到不断深化,国土规划层级也逐渐增加,这就使 得在实际规划过程当中,各个层级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同时也使得不同层级间 的工作出现交叉、功能重复的现象,使得国土空间规划出现不合理的问题,工作 效率也难以提高。此外,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时,是由上级到下级进行层层 管控的,但是规划功能交叉的问题也使得上层对下层的约束力逐渐降低,整体工 作质量也会因此而下降。 2.3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比较滞后 由于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滞后性,难以全面考虑土地统筹问题,使得土 地供需之间出现比较大的矛盾,导致无法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很多传统的管理理念都已经无法适合发展需要,但是,这些滞后的管理理念 没有得到及时改进,导致上级对下级的规划管控力度不足,环保部门、林业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也难以充分发挥出统筹规划作用,导致调控力度难以适合不断扩 大的城市建设规模。 2.4国土空间规划的法规存在不足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调整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调整 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调整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 护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格局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和目标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的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它不仅关乎城乡发展的协 调性和一体化,还涉及到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在于: 1.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合理安排经 济发展区域和生态保护区域,避免盲目发展和不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 2. 优化城市与乡村发展格局。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建设用地 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范围,推动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提高各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 3. 保障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和保护耕地、水源地、森林资源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障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二、土地利用格局调整的必要性和原则 土地利用格局调整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实现土 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土地利用格局调整的必要性在于: 1. 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格局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2. 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可以划定生态保 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格局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经济性原则。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2.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划定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公平公正原则。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合理调整土地收 益分配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三、优化调整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具体举措 为了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国土空间规划与城 乡规划、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实现协同发展。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建立土地利用适应度评价机制,适时对土地利用结 构进行评估和调整,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3. 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划定并加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加大对重要生 态区域的保护力度,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4. 加强土地用途管控。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限制乱占耕地、非法占 用建设用地等行为,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5. 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 全土地利用权益保护机制,保障公平公正。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探究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探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初衷是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而国土空间规划在推进此项工作中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能够深度贯彻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能够为优化农村基础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发展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空间规划认识 1.1管制对象实现全域覆盖 全域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传统乡村规划主要通过“以点代面”研究乡村的建设用地,在农业及生态空间管控规划流于粗放未能有效实现乡村国土空间的全域用途管控。因此需要从广域的乡村空间格局出发,统筹三生空间格局,细化确定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协调形成相互不交叉重叠的空间边界及明细的管控方法和内容。同时在规划布局及用途调整基础上保障空间权益。 1.2管控层级呼应管理事权 在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强化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注重统筹优化乡村空间格局及产业配套设施;结合地方特色乡镇片区划分,突破行政界限的局限,在镇域层面对乡村片区底线管控及土地用途的分区管制及建设管控;在明确“村庄规划设计条件”前提下编制有效管用的建设性规划,强化乡村单元层次与近期实施规划衔接,探索规划管控、方案设计、行政审批与规划实施的充分衔接融合。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对策 2.1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目标,树立全新规划理念

确定国土规划战略目标,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的方向和内容。以乡村振兴战略 要求为依据,对国土空间规划细节予以优化,并明确制定工作任务[1]。例如,树 立多规合一理念,以统筹村庄发展、生态修复、农田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 布局、产业发展等多方面为中心进行创新,对开发建设工作和修复整治工作提出 管控要求和引导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基本农田建设,明确生态保护红 线和历史文化保护线,找准农村发展过程生态层面、农业层面、基础设施层面以 及住房层面等的协同关系,科学规划各类用地布局。同时,树立以“三生空间” 融合为思路的规划理念。以实现各区域之间的协调统筹发展。 2.2加大现场勘查力度,做好区域信息调研 为能够充分发挥地域资源特色,则要加大对地方各类信息数据的调研,在此 过程中,则要遵循“博采众长,技术综合”的理念。首先,多专业配合。由城乡 规划、土地规划、测绘专业单位联合组建成专业的现场探勘团队,为后期各项工 作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多学科配合。抽取各部门骨干人员,将城乡规 划学、土地学、地理学、测绘学、建筑学相融合研究,提高初步方案设定的可行性。最后,多技术配合。在信息化时代,可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村庄类型和土 地资源进行调研和梳理,在勘查过程中充分利用遥感影像技术、航空摄影测量、 地理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保证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与规划方案的精 准性。利用GIS技术、PS渲染技术、CAD规划设计技术等,调研村庄规划现状以 作为辅助和参考。 2.3找准国土空间规划政策编制重点,综合统筹规划布局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规定,找到基层编制关键点,特别是明确国土规划所 有政策落实导向,保证基层规划合理。首先,分析乡村发展各区域规模大小、资 源分配以及发展意义等方面,合理规划各区域,研究各区域发展特点[2]。其次, 结合村庄发展趋势,在分析各村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科 学引导乡村振兴规划,并坚持保护乡村特色、融入城镇之中以及搬迁撤并的理念,解决以往存在的一刀切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规划中心村和一般村,推 动城市郊区村庄转型升级,针对缺少发展条件的地区,应以解决人口流失问题为 导向推动村庄建设。最后,对土地资源予以科学整合,对用地指标缺口进行统筹。

铁路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铁路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铁路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铁路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摘要:研究铁路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影响,通过梳理国家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对接,提前考虑尽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将可能涉及的敏感性问题进行定向研究,提出相关的技术标准、技术措施、政策手段等,不仅可以实现铁路交通廊道建设线位、点位等空间资源有效预留,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影响分析;占补平衡 1.政策背景分析 国家基于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按数量、质量、地类、区位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后,项目用地预审报自然资源部审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报国务院批准。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铁路规划中会涉及到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期望就此开展铁路对于永久农田的影响研究,同时提出控制措施。 2.省域永久基本农田基本特点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5.97%,园地占2.12%,林地而积57.69%,草地占2.05%。全省地势西北高、西南和东南低,由西北向南倾斜,自北向南逐级下降,海拔高低相差达6600米。云南省耕地受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制约较大,加之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多种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云南省耕地质量普遍较差,耕地单产水平较低。因此需要重点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以及严控占用情况。 省域永久基本农田情况

2017年6月30日,云南省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348.26万亩 表3-1 省域永久基本农田用地分类占比表 到2020年云南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少于7341万亩。2017年6月, 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各地要切实巩固划定成果,完善保护措施,提高监管水平,逐步构建保护有力、建设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 护新格局,为云南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土地资源基础。 3.项目范围研究 本次研究规划线路确定 本次云南省铁路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可研项目表

国土空间背景下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优化策略研究—以辽宁省新民市为例

国土空间背景下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优 化策略研究—以辽宁省新民市为例 摘要:国土空间的综合协调发展对于国家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 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的现状评价 及布局优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作 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民市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探寻其 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新民市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布局优化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新民市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平原地区。区域面 积3318平方公里,约占沈阳市全域面积的四分之一。下辖4个乡、20个镇、4 个街道;有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民市东与沈阳市于洪、新城子两区交界,北与彰武、法库两县毗连,西与阜新、黑山两县接壤,南与辽中县为邻。 新民市共有18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92.5%;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朝鲜族人口较多,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6.77%、17.98%、8.04%、7.64%、5.24%;彝族、壮族、苗族、维吾尔族、藏族、布依族、达翰尔族、白族、土家族、鄂温克族、傣族、土族和羌族13个民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0.33% 新民市为辽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北部边界一带海拔在 50米以上,向南逐渐降低,最低点在金五台子乡南部一角海拔19米。依地势把 全境分为各具不同特点的四个地区:一是北部低丘区,海拔35-55米;二是辽河 以东平原区,为冲积平原,海拔22-49米;三是柳绕沙碱区,为冲积倾斜平原, 海拔30-62米;四是辽绕低洼区,为绕阳、辽、柳河冲积平原,地面以细粉砂为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

基于 ArcGIS 空间分析技术的永久基本 农田优化调整 摘要:在城镇化发展与农田保护矛盾突显,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部分永久基本农田现状为非耕地的背景下,结合双评价等资料,引入集中连片度的概念,运用ArcGIS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对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探讨。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调出补划 ArcGIS 空间分析 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是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此概念。“永久基本农田”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将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用最严格的的要求管控,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开发建设占用大量优质耕地,粮食安全的问题日益突显。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冲突要解决好。2017年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与当前的发展用地需求冲突明显,与此同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趋于完善,部分永久基本农田调查现状为非耕地,在此背景下,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化调整十分必要。为做好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工作,国家先后印发多个文件指导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制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2021年6月2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和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的函》(自然资空间规划函【2021】121号)(以下简称121号文),要求统筹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 2研究的目的 在现有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永久基本农田中划定不实、不适宜的区域,并根据国家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求进行调出。按照保护优先、布局优化、优进劣出、提升质量的原则及时补划到位[1],保证质量不降低、数量不下降,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3研究的方法 (1)多因素分析法:将耕地质量等级、农业适宜性等级(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内容)、耕地集中连片度等作为评价耕地质量好坏的因素,质量好的优先划入基本农田。 (2)GIS 空间分析法:研究使用的矢量数据均以shp格式保存,以2017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JBNTBHTB图层(以下简称JBNTBHTB图层)、三调、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成果(以下简称双评价)等数据为基础,通过ArcGIS 软件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信息提取和空间分析[3],使永久基本农田空间优化配置[2]。 (3)实地调研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实地调研方式到现场勘察耕地实际情况,同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深度,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技术路线 4.1永久基本农田调出分析 根据121号文,以下几种情形应调出永久基本农田: (1)三调非耕地与不稳定耕地调出。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农业空间优化策略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农业空间优化策略 探讨 摘要:保障粮食安全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农业空间是两大战略实施的主要空间载体。本文尝试从农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乡村振兴用地保障两个方面梳理国土空间语境下农业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的重点内容,探索解决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和要素支撑在规划中落实粮食安全和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农业空间;国土空间规划;空间优化 一、研究背景 农业空间是对应“三区”中的一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与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并列,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前的各类空间规划,对于农业空间各有侧重,但难以形成合力科学指导乡村地区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同时由于农业空间并非城镇化的承载空间,在之前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容易被“忽略”。而在当前以“多规合一”和全域全要素统筹为核心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如何做好农业空间的布局安排、强化重点支撑,需要在现阶段进行探索。 二、传统空间性规划对于农业空间的安排 在一般的空间性规划中,对农业空间都有侧重的进行了布局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其针对的主要对象在于城镇。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为规划核心内容,缺少乡村地区的保护发展内容,之后的城乡总体规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但对于乡村地区的空间利用仍未提出明确的规划指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保护土地资源为核心,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的开发、 利用、治理、保护在分区分阶段的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重点对耕地等农用地以及村庄建设用地等具体要素的保护与管控,缺少对农业地 区发展的统筹考虑。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完善与发展,在其空间上的政 策分区。规划在限制开发区中区分出农产品主产区,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 重要区域,是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重 点是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但规划空间落脚 点以市县为基本单元,缺少具体的空间落位。 农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区域农业发展综合规划、农业发展产业规划和区域农 业园区规划。其中区域农业发展综合规划重点是明确在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目标 和发展路径,是指导地区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三、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的农业空间优对策 3.1核心思路 从功能上看,农业空间可以划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其中生 产空间主要是为农林牧副渔等传统农业的生产空间以及为配套服务的相关产业空间,生活空间主要是农村居民居住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则主要是指为乡村地区生 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保障环境承载容量提供空间。 农业空间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乡村振兴用地保障两部分内容。其中农业空间布局优化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乡村发展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保 护相关指引。用地保障主要从规模指标保障、用地政策创新和审批流程简化三个 方面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空间。 3.2农业总体空间布局优化 农业空间布局优化的总体思路主要从细化农业适宜空间、划定农业发展分区、明确主要农产品布局和梳理农业重大平台、重点项目依次展开。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析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探析 摘要:随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有序推进,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提高城 乡建设用地效率、促进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自然 资源领域重要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国土空间;用地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引言 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求更高,根据实际状况,在当前工 作阶段,要注重基于新时期管理创新的合理部署和实施。在管理工作开展中,全 国各地均对全域土地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刚开始时构建了一些整治试点,在对传 统土地整治做法保留的同时,通过村庄规划的引导,严格遵守相应的制度要求开展,并对各种建设资金与项目进行整合,以此达到全域土地综合治理资源的合理 配置,更好地促进空间规划和使用管理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土地整治 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着手,因其具有丰富的内涵,重要性显而易见。为此,在工作开展中,应提高耕地质量,优化人居环境,更好地实现整个农村区域的健 康持续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时期,应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对工作中存 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经过优化管理各方面,进而实现高效有序地开展全 域土地的综合整治工作。本文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入手,分析了综合整治的 功能、内容和优势,并以某省为案例,探讨了其综合整治的经验、思路及举措, 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面向乡村振兴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 1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越来越紧缺,生态环境也越来 越严峻,未来土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传统粗放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将不可 持续。一方面,为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严守18亿亩耕地,需严控建设项目占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毛斐然

1、总体实施规划方案 1.1 项目背景 1.2 工作任务 1.3 技术依据 1.4 基本农田划定的原则 1.4.5图、数实地一致 1.5 技术方法与要求 1.5.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 1.5.2 技术要求 1.6 工作流程 1.6.1 收集资料 1.6.2 外业核查 1.6.3 编制划定方案 1.6.4 征求意见,修改方案 1.6.5 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1.4.1依法依规 规范划定 1.4.2确保数量 提升质量 1.4.3稳定布局 明确条件 1.4.4落地到户 责任到人 .3 .5 .5

1.6.6编制、生成成果 1.6.8........................................................................................... 成 果验收 (9) 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9) 2.1项目进度安排 (9) 2.1.1........................................................................................... 资 料收集阶段(5天) (9) 2.1.2数据分析阶段(5天) (9) 2.1.3现场勘查阶段(5天) (10) 2.1.4编制初步划定方案阶段(5天) (10) 2.1.5征求意见,修改方案阶段(10天) (10) 2.1.6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阶段(30天) (10) 2.1.7编制成果阶段(25天) (10) 2.1.8成果验收和上报阶段(5天) (10) 2.2进度保证措施 (11) 2.2.1........................................................................................... 从 技术上保证 (11) 2.2.2从软、硬件设备上保证 (11) 2.2.3从质量上保证 (11) 3、人员与设备配置 (11) 3.1技术力量及劳动力计划 (11) 3.2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计划 (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