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新常态(形式与政策)

中国经济新常态(形式与政策)

中国经济新常态

摘要: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与发展,基于中国经济的政策,本文认为经济新常态需要供给侧改革引领,有四个方面:经济的速度、发展的方式、经济的结构、经济的动力,笔者还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特征,以及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

2015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中国经济巨轮一路前行,增速换挡。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绘就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新画卷。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

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我们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既强调改善民生工作,又实事求是调整一些过度承诺;既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风险。

此后,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7月29日,习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11月9日,习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上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

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准确研判了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充分展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决策定力。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消费: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投资: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出口和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2014年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2014年以后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市场竞争: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2014以后正逐步转向质量型、

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资源环境约束: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2014以后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三、经济新常态需要供给侧改革引领

首先,经济速度的新常态需要供给侧改革来引领。经济增速已从过去三十多年的年均增长9.8%下滑至2015年的增长6.9%,下滑趋势尚未止住,底部尚未探明。如何使经济平稳探底,并稳定在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态势上,还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增长点来实现。

其次,发展方式的新常态需要供给侧改革来引领。粗放增长模式往往具有“路径依赖”特点,要摆脱并非易事。新的发展方式也不会自动出现。无论是摆脱旧方式,还是形成新方式,都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实现。集约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高质量高效益,而供给侧改革的要义正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再次,经济结构的新常态需要供给侧改革来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包括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两个方面。调整存量的方式有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而这正是供给侧改革和供给管理的内容。优化增量的途径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品牌等,而这也正是供给侧改革和供给管理的题中之义。

最后,经济动力的新常态需要供给侧改革来引领。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需求侧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来驱动,今后的经济增长必须转向供给侧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或改革、转型、创新来驱动。而供给侧改革正是制度变革中的“精准改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也依赖于供给侧改革。

四、2015年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速度:GDP7%左右的增长,含金量更高

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我国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实现全年目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7%,继续跑赢GDP;物价涨势温和,前11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市场活力明显增强,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

结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接近60%

2015年1至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全部投资快6.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7.9%,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为11.8%,下降0.6个百分点。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子产品为代表的新产品成倍增长,互联网信息及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网上零售额持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前11个月同比增长超过30%。

动力:打造新引擎,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近两年,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700多项,放得彻底到位,前所未有,非行政许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政府加快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建设,理顺政府、社会与市场关系。把宏观调控和推进改革、优化制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寓改革创新于调控之中。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参阅百度百科“中国经济新常态”。

[2]参阅百度百科“供给侧结构改革”。

[3]参阅新华网“供给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由之路”,作者:李佐军。

[4]参阅网易财经“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及背景”,作者:张占斌。

[5]参阅腾讯新闻“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