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01、预备式;02、起势;03、揽雀尾;04、单鞭;05、提手上式;06、白鹤亮翅;07、左搂膝拗步;08、手挥琵琶;0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17、抱虎归山;18、肘底捶;19、倒撵猴右式;20、倒撵猴左式;21、倒撵猴右式;22、斜飞式;23、提手上式;

24、白鹤亮翅;25、左搂膝拗步;26、海底针;27、扇通臂;28、转身撇身捶;29、进步搬拦捶;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32、云手一;33、云手二;34、云手三;35、单鞭;36、高探马;37、右分脚;38、左分脚;39、转身左蹬脚;40、左搂膝拗步;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43、转身撇身捶;44、进步搬拦捶;45、右蹬脚;46、左打虎式;47、右打虎式;48、转身右蹬脚;49、双风贯耳;50、左蹬脚;51、转身右蹬脚;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54、十字手;55、抱虎归山;56、斜单鞭;57、野马分鬃右式;58、野马分鬃左式;59、野马分鬃右式;60、揽雀尾;61、单鞭;62、玉女穿梭(4个);63、揽雀尾;

64、单鞭;65、云手一;66、云手二;67、云手三;68、单鞭;69、下势;70、金鸡独立右式;71、金鸡独立左式;72、倒撵猴右式;73、倒撵猴左式;74、倒撵猴右式;75、斜飞式;

76、提手上式;77、白鹤亮翅;78、左搂膝拗步;79、海底针;80、扇通臂;81、转身白蛇吐信;82、进步搬拦捶;83、上步揽雀尾;84、单鞭85、云手一;86、云手二;87、云手三;88、单鞭;89、高探马穿掌;90、转身十字腿;91、进步指裆捶;92、上步揽雀尾;93、单鞭;94、下势;95、上步七星;96、退步跨虎;97、转身摆莲;98、弯弓射虎;99、进步搬拦捶;100、如封似闭;101、十字手;102、收势;103、还原

杨氏传统太极拳103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势“面向正南”要点:两脚分开直向前方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手指朝下,目视前方,全身放松。

第二式起势“定式时面向正南”要点:①两臂内旋翻动,使手背向前,仍置两胯旁,保持与肩同宽,由下向前往上徐徐提起至略与肩平,掌心向下,手指朝前。②两肘微屈,两腕微坐,徐徐由上而下放至两胯前,掌心向下,手指朝前。

第三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左棚要点“定式时面向正西”①重心微向左移,以腰带动向右转体,与此同时右脚掌微离地面,向外撇出45度“右脚尖指向西南方向”,两臂微向里屈,掌心侧向下。②右腿向右脚尖方向屈膝下蹲,重心坐右腿。左腿自然弯曲,脚跟轻提变虚步。同时右臂由下向上往外向身前屈,右掌置胸腹之间,掌心向下。左臂微抬由下向里屈,逐渐翻臂使掌心侧向上,置于腹部前方,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两臂成合状。③左腿向正前方伸出,先使脚跟着地,脚掌虚悬。④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向前蹬出,使左腿成弓步。同时左臂由下向上棚起,其臂略与肩平,掌心侧向内,手指略高于肘部。右臂由上向下置于右胯前,掌心向下。面向正西,两眼向前平视。第三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右棚要点“定式时面向正西”①重心微向后,以腰带动左脚里扣45度。②仍以腰带动,由右向左转体至左侧45度,同时逐渐把重心移至左腿,使右腿转变为虚步,脚跟微离地面,右臂同时由右向左随腰转动,经过前方屈至左臂下方、腹部前方,掌心侧向上。左臂肘向下屈,臂向里合,置左侧45度处,掌心侧向下。左臂在上,右臂在下,两臂相合成合状。。③左腿坐实后,右腿向正前方蹬出,先使脚跟着地,脚掌虚悬,然后逐渐屈膝

转变为右弓步。右臂同时由左向前往上棚起,至胸前,掌心略向里,肘略坠,指尖略高于肘。左臂也同时略向里屈,置右臂下方,掌心侧向外,左手置右臂肘腕之间,指尖距右小臂大约一拳。面向正西,两眼平视。第三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捋要点“定式时面向西南”①以腰带动由正前方向右转体45度,使两臂逐渐翻转,两手掌心侧相对,右手侧向外,左手侧向里。面向西北。②仍以腰带动,两臂随体由右侧经过正前方,捋至左侧45度处,同时逐渐将重心移至左腿坐实,变右腿为虚步,面向西南。

第三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挤要点“定式时面向正西”①两臂随腰由左向右转体的同时,右臂向里屈,棚右臂,掌心变为侧向里。左臂翻动向内转,变掌心侧向外,搭在右小臂近腕处,略离掌跟。②在转体搭臂的同时,用后腿向前蹬出,逐渐将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步,左腿锝美好直。两臂也随腰向前挤出。面向正西。第三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按要点“定式时面向正西”①两臂向左右分开与肩同宽,掌心侧向下。②用前腿蹬、后腿撑的方法,以腰带动,掌心后移,逐渐坐实左腿。与此同时,两肘屈,两手收至胸前,坐两掌,变两掌侧向前。③两臂随腰向正前方按出,同时逐渐将重心向右腿移动,使右腿弓出成右弓步。面向正西。

第四式单鞭“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两小臂略向下沉,使两手放平,向前引长,掌心向下,重心向后移坐左腿,使右脚掌微离地面。②左臂微向里屈,手向里扣平坐左掌,掌心仍向下,重心仍在左腿。③上下肢随腰转动,由正西向左转体,带动右脚向里扣135度,同时两臂随腰环弧,以左臂为主在前,右臂在后相随,手环至身后225度,左臂环至东北方向,右臂同时在胸前屈臂平坐掌,与此同时重心逐渐移向右腿坐实,左脚成虚步,脚跟离地。④两臂仍随腰,由左向右往后转身,右手由里向外伸出至西南角,左臂随同向里屈,扣腕平坐掌。⑤右手钩吊手,左臂翻向里,掌心朝里成棚式。⑥左腿向正东伸出成左弓步,同时转体,右臂不动,左臂外旋坐掌向正前方推出。

第五式提手上式“定式时面向正南”要点①重心略后移,左脚掌微离地面,而后随腰左脚里扣45度,再顺脚尖方向坐实左腿,此时右脚跟微离地面,右腿相应变为虚步。同时两臂均向里翻,掌心相对,两手坐掌,右臂在前右臂高,左臂在后左臂低,两臂成合意。②坐实左腿,重心逐渐左移,提起右脚,向正前迈出,脚跟着地,脚掌虚悬。两臂均向里合,右臂伸展,左臂屈至右臂下方,左手置右肘内侧。面向正南方。

第六式白鹤晾翅“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两臂同时翻动,右臂内旋,变掌心向下,左臂外旋,变掌心朝上,左手仍在右小臂下方成捋状。②两臂随腰走下弧,左臂领,右臂随,左臂由下向上往里屈,置右臂上方,掌心向下,两臂相合。③右脚里扣45度,重心右移,坐右腿,左手置右小臂内侧,含挤意。左腿成虚步,脚跟离地。面向正东。④重心右移坐实,左脚离开地面,顺势提起向正前方迈出,脚掌着地成左虚步,左右两腿虚实负重以三七开为宜。右臂由里向外,由下往上,经胸前与面前屈至头部上方,掌心向外,指向左侧成弧形。左手经腹前向下按,置左胯旁,掌心向下,五指向前,肘尖向后。面向正东,两眼平视前方。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重心略向右移,身向右侧稍有转动,右臂内旋,掌心朝上,左臂向上屈,掌心侧向下,屈至左胯前。②右臂随同向右继续转体的同时,由上向下环正立弧至右胯旁再向后45度处,即屈臂向上挑起,坐掌,掌心侧向外。左臂同时向上环,屈至右胸前,掌向里扣,掌心侧向下。③左脚提起,微离地面,稍向左跨向前伸出,脚跟着地。左腿屈膝弓出,逐渐成左弓步。两臂随同转体由右向前,重心向左移动。与此同时,左臂由上向下往前,经膝前收至左膝旁,掌心向下,五指朝前。右臂朝正前推出,伸展右臂,掌心朝前。面向正东。

第八式手挥琵琶“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重心前移,后脚离地,顺势提起右腿,向前垫半步。②右脚落地,重心后移,坐实右腿,左腿成虚步,脚跟着地,脚掌虚悬。同时,

左臂向上屈置平,掌心向右,右臂屈肘,由前向后收至右胸前左臂下方,掌心侧向下。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九式左搂膝拗步“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向右转体,两臂翻动,左臂内旋,掌心侧向下。右臂外旋,掌心侧向上。②继续向右转体,右臂屈肘,坐掌。左臂向下屈肘扣掌置右胸前。③左脚提起,微离地面,稍向左跨向前伸出,脚跟着地。身向左转,重心左移,两臂也随之转动。④转体至正前方,同时左腿逐渐弓出成左弓步。与此同时,左臂由后向前往下,经膝前收至左膝旁,掌心向下,五指朝前。右臂朝正前推出,伸展右臂,掌心朝前。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十式右搂膝拗步“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重心略向后移,用腰带动,使左脚向外撇出45度,左臂提起使左掌置右臂肘腕之间,掌心向上。右掌略坐腕。②重心前移,使右脚跟离地,两臂环弧,右臂在上向上环弧,左臂在下向下环弧,身向左侧45度处转体。当左臂屈肘坐掌,右臂环至胸前时,左掌心侧向外,右掌心侧向下,面向东北角。③左脚坐稳,右脚随即离地向正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脚掌虚悬。④由左向右前转体,带动右腿逐渐弓出,成右弓步。带动右臂由后向前往下经右膝前收至右膝旁。左臂坐掌向前推出,掌心侧向前。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重心略向后移,用腰带动,使右脚向外撇出45度。身向右转,右臂提起,使右掌置左臂肘腕之间,掌心向上,左臂坐掌,掌心侧向外置左胸前。②重心向前移动,顺势提起左腿向正前方迈出,脚跟着地,脚掌虚悬。与此同时两臂随同向右侧转体,左臂在上向上环弧,置胸前,掌心侧向下。右臂在下向下环弧,屈臂坐掌,掌心侧向外。③由右向左前方转体,同时左腿逐渐弓出成左弓步。两臂亦随之转动,左臂由后向前往下,经膝前收至左膝旁,掌心侧向下,五指朝前。右臂朝正前推出,伸展右臂,掌心朝前。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十二式手挥琵琶“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同第八式”①重心前移,后脚离地,顺势提起右腿,向前垫半步。②右脚落地,重心后移,坐实右腿,左腿成虚步,脚跟着地,脚掌虚悬。同时,左臂向上屈置平,掌心向右,右臂屈肘,由前向后收至右胸前左臂下方,掌心侧向下。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十三式左搂膝拗步“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同第九式”①向右转体,两臂翻动,左臂内旋,掌心侧向下。右臂外旋,掌心侧向上。②继续向右转体,右臂屈肘,坐掌。左臂向下屈肘扣掌置右胸前。③左脚提起,微离地面,稍向左跨向前伸出,脚跟着地。身向左转,重心左移,两臂也随之转动。④转体至正前方,同时左腿逐渐弓出成左弓步。与此同时,左臂由后向前往下,经膝前收至左膝旁,掌心向下,五指朝前。右臂朝正前推出,伸展右臂,掌心朝前。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十四式进步搬拦锤“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重心略后移,用腰带动左脚向左撇出45度。身向左转,左臂由下向上往前屈肘使左手置右臂肘腕之间,掌心侧向上。右掌略坐腕。形如捋状。②重心向前移动,顺势提起右腿离开地面。两臂随同向左转体,均环下弧。左臂至左侧45度处,即屈肘坐掌。右臂置胸腹之间逐渐握拳拳心侧向里。提右腿向正前迈步,以脚跟着地,脚尖外撇指向东南角。③身向右转,坐实右腿,左腿成虚步,脚离地面。两臂随体向右转,左臂坐掌向前推出。右臂逐渐挎拳,拳心朝上,拳眼朝外。面向正东,两眼平视。④左腿迈出,脚跟落地,前脚掌虚悬,左掌同时伸展,掌心向前。右拳挎至右胯旁,拳心朝上,拳眼朝外。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⑤重心向左腿移动,踩平左脚成左弓步。两臂随同腰腿由右向左往前,同时右拳里旋,变拳眼向上朝正前伸出,左掌收至右小臂内侧。身向正东,两眼平视。

第十五式如封似闭“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左臂里屈,掌心向内,再转向上,屈至右大臂下方。右臂由正前略左翻,由拳变掌,掌心朝上,重心开始右移。②重心逐渐后移,

坐实右腿,身向右侧转,右臂由前收至右胸前,掌心侧向里。右臂不宜贴身,须与腋下保持大约一拳距离。左臂沿右臂下方逐渐使肘尖下坠,左手收至左胸前,掌心朝里。③两臂由右向左随腰转身,同时两臂均向前翻,变掌心朝前,重心开始由右腿移向左腿,做出右腿蹬左腿撑之势。④两臂随腰,重心逐渐向前移,弓出左腿成左弓步,同时两臂向正前按出。上身略向前,两臂应屈肘,勿硬挺。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十六式十字手“定式时面向正南”要点①两掌微向里合成弧形,重心逐渐向后移,身略向右转。②用腰部带动,转体向右,使左脚里扣90度,左脚尖直指正南。重心坐右腿,两臂同时由上向下,向左右两侧分开,右臂略在前,左臂略在后,两掌心侧向下,面向西南,两眼平视。③重心左移,坐实左腿,右腿呈虚步,右脚跟微离地面。两臂继续下环,两掌随臂翻动,掌心向里。④左腿坐稳,右脚提起,收至左脚右侧,脚尖里扣与肩同宽,脚趾朝前,两脚踩成马步。当右脚落地后,即将重心逐渐移至右腿,两腿同时坐实。两臂随同腰腿之变转,由两侧向下往里交叉相合,成斜十字形,掌心均朝里,两掌合于胸前,右掌在外。面向正南,两眼向前平视。

第十七式抱虎归山(含“斜揽雀尾”)“定式时面向西北”要点①重心略向右移,左脚里扣45度,坐实左腿,身向右转,右脚呈虚步。②左臂向下环弧,屈肘坐掌。右臂内旋置胸前,掌心侧向下。③提起右腿,向西北方向迈出,脚跟先着地,脚掌虚悬。④两臂随同向右转体,右手由左向右经膝前收至右膝旁,掌心朝下,五指朝前。左臂随即向正前推出,掌心向前。同时右腿随腰向前弓出,成右弓步。面向西北,两眼正前平视。⑤接“斜揽雀尾”捋、挤、按,动作要领同第三式。

第十八式肘底看锤“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过渡动作同单鞭钩手前的过渡动作。②右手坐掌。左掌外旋,掌心向里,棚起左臂。左脚呈虚步。③提左腿向左前迈出,脚跟着地,脚趾东南,重心左移,成左弓步。④重心继续前移坐实,使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身向左转,两臂向左右两侧展。⑤四肢随腰向左转体,使右腿向右横跨半步,将右脚置左脚后方。重心后移,左臂下环,右臂平屈。⑥重心后移坐实,使左腿成虚步,脚跟着地,脚掌虚悬。左臂由下屈肘用掌向上托起。右手握拳,拳向里扣,拳眼朝上,拳心向里至左肘下方。面向正东,身偏右侧45度。两眼向前平视。

第十九式右倒撵猴“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右手松拳变掌向下置于右胯旁,掌心向上。左掌外旋,掌心侧向上。重心右移。②右臂向右后环,屈肘坐掌。③提起左腿,使左脚成直线向左后撤步。在左脚将要着地之前,将左脚向外撇出,做出八字步,脚掌落地。④身向左转,重心后移,坐实左腿,顺势将右脚转正。与此同时,右臂随腰,坐掌向前击出“要有击打之意”。左臂顺势收至左胯旁,掌心朝上。身偏左侧45度,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二十式左倒撵猴“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环左臂,翻右掌,重心左移,屈左臂坐掌。撤右腿,身向右转,重心右移,摆正左脚,左臂向前推出,右臂收至右胯旁,掌心朝上。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二十一式右倒撵猴“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翻左掌,环右臂,重心右移,屈右臂坐掌。撤左腿,身向左转,重心左移,右脚里扣,右臂向前推出,左手收至左胯旁,掌心朝上。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同第十九式”

第二十二式斜飞势“定式时面向西南”要点①两臂向左下环弧,左臂领,右臂随。左臂向内旋,小臂里屈至胸前,掌心向下。右臂环至腹部前方,掌心向上。两臂相合。②坐实左腿,提起右腿。③右腿向右后135度处伸出,脚跟先着地。④四肢随腰,由左向右转体,移动重心,逐渐弓腿,成右弓步。同时带动左脚里扣。两臂同时分上下展开,左臂扣掌置左胯前,掌心侧向下。右臂由下而上展开,掌心侧向上,面向西南。眼视右掌前方。

第二十三式提手上势“定式时面向正南”要点①重心前移,使左脚微离地面,并将

左脚向外撇出,脚趾东南方向。②重心逐渐左移,坐实左腿,右腿呈虚步,两臂同时用肘向左右两侧展开。③收回右脚,两臂向里合。④右脚向正南方迈出,脚跟着地,脚掌虚悬。右臂亦合至正前方,与右腿同一方向,两者膝肘相对。左手合至右肘内侧。身偏左侧,面向正南,两眼正前平视。

第二十四式白鹤晾翅“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与第六式“白鹤晾翅”相同

第二十五式左搂膝拗步“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与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相同

第二十六式海底针“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重心向前移动,提右腿垫半步,右手腕向下屈。②右脚落地即将重心移向右腿坐实,左腿呈虚步。两臂随腰由前向右转体,在右腿后坐的同时,右臂由前往上向后提至右侧,虎口向上,掌心向左。左臂相应抬起,置左腿上方,掌心向下。③坐实右腿,左脚略向里收,成左虚步。右臂随同转体由后向前,顺势折腰下沉,手腕向下扣,掌心向左,指尖朝下。左掌相应地置左胯旁,掌心向下,手指朝前。面向正东,眼看右手前方。

第二十七式扇通臂“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上身抬起,向右略转身,右臂逐渐由下向上,同时由里向外翻动,抬至头部右侧,掌心朝外。左臂屈肘,左掌搭在近右腕处,掌心朝外。②提左腿,向正前方迈出,逐渐成左弓步。同时,两臂一前一后拉开,右掌至右额角上方,左臂坐掌向正前方伸出,掌心侧向前。面向正东,两眼通过虎口正视前方。

第二十八式转身撇身锤“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①重心后移,用腰带动由左向右转体。左脚随同转体里扣135度。逐渐将重心移在左腿上坐实,右脚呈虚步,脚跟离地,脚掌着地。左臂里屈,呈弧形置头部上方,掌心向外。右臂内旋,掌心向下,由上向下,呈弧形沉置腹部前方。②右手握拳,拳向下垂,身向右转的同时提起右腿向正前方迈出,面向正西。左臂亦随之沉落,坐掌至左肋旁,掌心侧向前。右臂也由腹部前方向上往前,用拳背向前往下撇出,拳背向前,拳心向里。面向正西,两眼正前平视。③重心右移,弓右腿成右弓步。同时右臂由前向下,成弧形收至右胯旁,拳心朝上。左臂向前推出,掌心侧向前。面向正西,两眼正前平视。

第二十九式进步搬拦锤“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①重心左移,右腿呈虚步,身向左侧转,右臂翻拳,拳心侧向下,随同转体将拳由下向前往上扣出。左臂外旋,屈肘,掌心侧向上,置右臂内侧下方成搬状。②重心左移,右脚呈虚步,右手握拳随同转体由前向左往后环下弧,右臂置胸腹之间拳心侧向里。当翻腕向上时左臂亦随同环下弧,并屈肘向上。③坐实左腿,右脚向右撇出45度落脚。重心前移,身向右转,坐实右腿,左腿呈虚步,脚离地面。两臂随同转体均环上弧。右手翻腕外搬,使拳置右胸前,拳背朝外。左臂相随,坐掌置左胸前,掌心侧向前,两臂弯曲。④左腿迈出,脚跟落地,前脚掌虚悬,左掌同时伸展,掌心向前。右拳挎至右胯旁,拳心朝上,拳眼朝外。面向正西,两眼正前平视。⑤重心向左腿移动,踩平左脚成左弓步。两臂随同腰腿由右向左往前,同时右拳里旋,变拳眼向上朝正前伸出,左掌收至右小臂内侧。身向正西,两眼平视。

第三十式上步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①重心微向后移,以腰带动左脚向左撇出45度。做出棚状。右臂内旋,松拳变掌,掌心侧向下“并非如前单独出现左棚一式,而是以左臂外旋,掌心侧向上,做出棚势,就代表了左棚,不得忽略”。面向正西,两眼向前平视。②下接右棚、捋、挤、按,要领同前。

第三十一式单鞭“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与第四式“单鞭”同

第三十二式左右云手一要点①用腰部带动,向右转体,重心逐渐向右腿移动坐实。左脚随同向里扣90度,趾向正南。同时左臂向里平屈至胸前,掌心侧向外。②由右向左转体,经正前至左侧45度处,重心左移,右腿呈虚步,同时带动左臂环上弧,变掌心侧向外。右手松吊手变掌,由上向下环弧。③当上体向左转动时,重心移至左腿坐实,左臂由上向下,继续环弧,掌心向下。右臂由下向上屈肘棚起,掌心向里。提右脚向左收半步落地,

脚尖朝前与肩同宽,踩成马步。④重心逐渐右移,同时向右转体,右臂随同转体环至右侧,掌心朝下。左臂环至腹部前方,掌心朝里。两眼向右前平视。

第三十三式左右云手二要点①右臂外旋,变掌心侧向下。左臂由下向上逐渐棚起,置胸部前方。重心逐渐移至右腿坐实。提起左腿向左跨出,先使脚尖向里扣用内脚缘着地。两臂在右侧相会。②当左脚着地后,即向左转体,重心也同时向左腿移动,逐渐坐实左腿,变右腿为虚步,脚跟离地。两臂亦随之继续上下环弧,右臂上环,左臂下环。③继续向左转体,坐实左腿,并将右脚向左收半步落地,踩成马步与肩同宽。两臂仍上下环弧,右臂向上棚,掌心向里,左臂向下采,掌心侧向下。④由左向右转体至右侧。坐实右腿,变左脚为虚步,两臂随同转体环弧,右臂至右侧成采状,掌心侧向下,左臂至腹部前方,掌心向里。面向西南,两眼平视。

第三十四式左右云手三“定式时面向西南” 要点①右臂外旋,掌心侧向下,左臂由下而上,逐渐棚起,置胸部前方。重心逐渐移至右腿坐实。提起左腿向左跨出,先使脚尖向里扣用内脚缘着地。两臂在右侧相会。②当左脚着地后,即向左转体,重心也同时向左腿移动,逐渐坐实左腿,变右腿为虚步,脚跟离地。两臂亦随之继续上下环弧,右臂上环,左臂下环。③继续向左转体,坐实左腿,并将右脚向左收半步落地,注意脚尖向里扣,为下一式“单鞭”的八字步做准备。两臂仍上下环弧,右臂向上棚,掌心向里,左臂向下采,掌心侧向下。④由左向右转体至右侧。两臂随同转体环臂,右臂至胸前,掌心向里。左臂至腹部前方,掌心也向里。面向西南,两眼平视。

第三十五式单鞭“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当两臂云手至右侧相遇时,右手即钩成吊手,左手掌心向里棚好,头部随体面向右侧。右腿坐实,左腿呈虚步,脚跟离地。②左腿向正东伸出成左弓步,同时转体,右臂不动,左臂外旋坐掌向正前方推出。

第三十六式高探马“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由左向右转体,重心逐渐移至右腿坐实,使左脚呈虚步,脚掌微离地面。与此同时右臂吊手变掌伸展,掌心向下。左掌随臂外旋,掌心侧向上。②两臂随腰,转体向左至正面,右臂里屈,由后屈至胸前。③右掌由胸前向上往前探出,掌心向下,掌缘朝前。同时屈左臂,左肘向后,使左掌收至左肋前,掌心侧向上。左脚也随之提起,用脚掌在正前方着地,成虚步。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三十七式右分脚“定式时面向东南”要点①四肢随腰向右转体,重心右移,坐实右腿,左脚脚掌着地自成虚步。两臂同时平抹环弧,右臂由前向右,左臂由里向左。②两臂继续平抹环弧,左臂向前,右臂往里。③左腿向左侧迈出,脚跟着地呈左斜虚步,左脚尖指向东北。两臂仍平环。④两臂环绕至右胸前时,重心已开始向左腿移动。⑤重心逐渐左移,弓出左腿成左弓步。左臂环至左胸前屈肘,掌心侧向里,膝肘相对。右臂环至右前方,屈肘坐掌,掌心侧向外,呈左弓步捋状,面向东南。⑥两臂随腰向左转体,由右侧45度处平捋至左侧45度处,两臂相合搭成斜十字,右掌在外,左掌在内,掌心均向里。面向东北。⑦重心前移,站起左腿,提起右腿,脚面略绷。⑧右腿以右脚面向右侧踢出,同时两臂分前后展开,两腕微坐,两掌伸展,掌心均向外。右腿右臂膝肘相对,均为东南方向,左臂在左侧展开。面向东南正前平视。

第三十八式左分脚“定式时面向东北”要点①左臂向里屈至胸前,掌心侧向外。右臂同时外旋,掌心侧向上。右腿屈,脚尖自然下垂。②坐左腿,落右腿,脚跟着地,前脚掌虚悬。方向指向东南。③两臂同时平抹环弧,右臂由前向左往里,置胸前。左臂由里向右往前,置右臂左前方。与此同时弓右腿成右弓步。两臂在右侧逐渐形成捋状,左臂在上,右臂在下,右手在左臂肘腕之间,右肘与右膝相对。④由左向右转体,两臂随腰捋至右侧,两臂相合搭成十字,左外右里,手背向外。⑤重心前移,站起右腿,提起左腿,左脚自然下垂,脚面略绷。⑥左腿以左脚面向左侧踢出,同时两臂分前后展开,两腕微坐,两掌伸展,掌心均向外。左腿左臂膝肘相对。面向东北,两眼正前平视。

第三十九式转身左蹬脚“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①左腿向下屈,脚尖朝下。②左臂里屈,掌心侧向里,右臂外旋,掌心侧向内,左脚向左前伸出。③以右脚跟为轴,向左后转体135度,由东北转向正西,左腿屈回,脚尖向下,脚面略绷,右腿仍直立,右脚指向西北角。同时两臂在胸前相合,交叉两手成斜十字。左外右里,手背向外。④两臂向左右两侧分开,左臂向正西分出,掌心侧向外。右臂向右后东北方向分出,掌心侧向外。同时,左腿以脚跟,使全脚掌向正西方向蹬出,脚尖朝上。面向正西,两眼平视。“蹬脚均是正面用脚跟以全脚掌蹬出,不分左右。而分脚是在侧面,用脚面踢出。两臂搭成斜十字,若踢右脚则右手在外,踢左脚则左手在外。”

第四十式左搂膝拗步“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与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相同

第四十一式右搂膝拗步“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与第十式“右搂膝拗步”相同

第四十二式进步栽锤“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过渡式与接转左搂膝拗步相同,区别在于随后为右臂握拳,拳眼向上,折腰向下击打“注意松腰松胯”。

第四十三式转身撇身锤“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与第二十八式“转身撇身锤”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接转时右臂外旋,直接提拳置腹部前方。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锤“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与第二十九式“进步搬拦锤”相同,只有方向相反。

第四十五式右蹬脚“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重心略向后移,左脚向左撇出45度,向左转体,将重心逐渐移向左腿。左臂外旋,掌心侧向里。②重心前移坐实左腿,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右臂由上向下往左环下弧,臂向里屈,掌心向里,两手交叉搭成十字,右外左里,双手合于胸前。③与第三十九式“转身左蹬脚”基本相同,只是左右不同,方向不同。

第四十六式左打虎式“定式时面向正北”要点①屈右腿,脚尖向下。坐左腿,落右腿,右脚向里扣45度,脚跟着地。②重心逐渐移向右腿坐实,左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左臂里屈,置右臂下方近肘处,掌心侧向里,两臂成捋状。③提左腿向正北迈出,脚跟着地,脚掌虚悬。两臂随腰,由右向左转体,重心前移,脚掌踩地。左臂环弧由右向下,往左再往上。右臂环下弧。④左腿弓出成左弓步,左手逐渐握拳,屈至左额前上方,拳眼向下,拳心向外。右臂也逐渐握拳屈至腹部前方,拳眼朝上,拳心向里,两拳眼相对。面向正北,两眼正前平视。

第四十七式右打虎式“定式时面向正南”要点①重心向后移,用腰带动向右向后转体,使左脚里扣135度。两臂亦随同向后转动,当左脚扣至135度时,重心逐渐移向左腿坐实,右腿呈虚步。两臂由上而下置平,逐渐松拳变掌呈捋状。②提右腿,向正前方即正南方迈出,脚跟着地,脚掌虚旋。③由左向右转体,逐渐移动重心,使右膝向前弓出。两臂也随同环弧,右臂由上而下,左臂亦随之下屈。④右腿逐渐弓出成右弓步。右臂向外翻动,逐渐握拳屈至右额前上方,拳心向外,拳眼朝下,左臂屈诌逐渐握拳,扣腕坐拳置腹部前方,拳心向里,拳眼朝上,两拳拳眼相对。面向正南,两眼平视。

第四十八式回身右蹬脚“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先将左脚向左撇出90度,而后四肢随腰,由右向左转体,同时使右脚也向里扣90度,坐实左腿。左臂随之由下向左往上棚起,右臂也随同由上而下。②继续转体至左侧,右臂亦随之向左往上,扣腕屈臂,置左臂外侧,两臂搭成斜十字,两拳心向里,身偏左侧。两眼正前平视。③站起左腿,提起右腿,向正前方蹬出,同时两手松拳变左右分开,掌心侧向外。右臂指向正东,。左臂指向西北,眼看正东。

第四十九式双峰贯耳“定式时面向东南”要点①右腿向下屈,脚尖自然下垂,脚面略绷。以腰带动,以左脚跟为轴向右转体45度踏实。两臂随同转体也转向右侧。②左臂由左向右环至正前,两臂与肩同宽,掌心均向上。③坐左腿,落右腿,右腿呈虚步,脚掌

离地。两肘由前向后收,两手置两胯旁,掌心向上。④重心逐渐向右腿移动,弓出右腿成右弓步。两臂逐渐向后往上,屈臂翻掌环大弧,由后向前往上握拳,拳向里扣,两拳眼侧相对,拳心侧向外,横打对方左右额。两眼平视,面向东南。

第五十式左蹬脚“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重心逐渐向右腿移动,使左脚跟离地。两臂分别由上向左右,再向下,复至胸前搭成斜十字,左臂在外,两拳心向里。②站起右腿,提起左腿,向正前方蹬出。两手逐渐松拳变掌,两臂分别向左右展开,左臂在正前方,右臂在右侧,两掌心侧向外。面向正东,两眼向前平视。

第五十一式转身右蹬脚“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左腿自然下屈,脚尖朝下,脚面微绷。②左腿向下往左后伸出。左臂略向里屈,掌心朝里。右臂向下环,掌心侧向下。四肢随腰,以右脚掌为轴,使左脚由左向右旋转,跨360度,使左脚落地,趾向东北角,坐实。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两臂随同转体在左侧屈臂相合,搭成斜十字,右臂在外,两掌心朝里。③左腿站起,提起右腿,向前蹬出,两臂同时分别向左右分开,掌心侧向外,右臂方向为正东,左臂为西北。面向正东,两眼平视。

第五十二式进步搬拦锤“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右腿自然下屈,变右掌心朝上,左臂屈肘坐掌。②坐左腿,落右腿,右脚尖向右撇出45度,趾向东南落地。③重心逐渐右移坐右腿,迈左腿,脚跟着地,脚掌虚悬。左掌向前推出,右手逐渐握拳,挎至右胯旁,拳心向上,拳眼向右。④弓左腿成左弓步。由右向左转体,右拳随之内旋,变拳面向前,拳眼朝上,向前伸出。左臂屈,由前向后,使左掌置右小臂内侧,掌心向右,坐掌指尖朝上。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此式与第十四式进步搬拦锤基本相同,惟此搬拦锤是直接做翻腕向右搬出,无俯腕左搬,动作比较简单”

第五十三式如封似闭“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与第十五式“如封似闭”相同。

第五十四式十字手“定式时面向正南”要点与第十六式“十字手”相同。

第五十五式抱虎归山“定式时面向西北”要点与第十七式“抱虎归山”相同。

第五十六式斜单鞭“定式时面向东南”要点斜单鞭与正单鞭动作和要点相同,惟方向和角度不同。第四式“单鞭”定式方向为面向正东,斜单鞭定式为面向东南。

第五十七式右野马分鬃要点①重心右移,身向右转,左脚里扣90度,两臂亦随体转动。②重心左移,坐实左腿,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左臂平屈,掌心向下,右臂顺势里屈,掌心侧向上,置腹前,两臂相合。身偏向左。③右脚略向右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重心逐渐右移,弓出右腿成右弓步。随同重心的转移,身向右转,两臂亦随之展开。左掌置于左胯旁,掌心侧向下。右掌由下而上,置右前方,掌心侧向上,身略偏右。眼看右掌前方。

第五十八式左野马分鬃要点①重心略向后移,右脚前脚掌微离地面,用腰部带动使右脚略向右开。②重心右移,坐实右腿,左腿呈虚步,脚跟离地。身向右侧转,两臂右侧合。右臂里屈,掌心向下,置胸前。左臂里屈,掌心朝上,置腹部前方。③左脚略向左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重心逐渐左移,弓左腿,成左弓步。身向左转,两臂亦随之上下展开。左臂由下而上,掌心侧向上,置左斜上方。右臂置右胯旁,掌心侧向下。身略偏左,眼看左掌前方。

第五十九式右野马分鬃“定式时略偏西北”要点动作与“左野马分鬃”相同,只是一左一右之分,其定式与“斜飞势”相同,定式方向与五十七式之“右野马分鬃”相同,略偏西北。

第六十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①重心后移坐左腿,右腿呈虚步,脚掌离地。右臂内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朝下。②右脚里扣,趾向西南,重心右移,身向左转,收左腿成左虚步,脚跟离地。两臂随同由右向左转体,在右侧相合。右臂在上伸出正前。左臂里屈,置胸前,掌心侧向上,在右臂下方。面向正南,两眼正前平视。③左腿向正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脚掌虚悬。④除上述接续处有别,其它动作与第三式“揽雀尾”的动作相同。

第六十一式单鞭“定式时面向正东”重复动作,要点与第四式“单鞭”相同。

第六十二式玉女穿梭一“定式时面向西南”要点①重心右移,身向右转,左脚里扣135度,左臂外旋里屈,掌心侧向里。②重心左移,坐实左腿,右腿呈虚步,脚跟着地,脚掌虚悬。右臂松吊手外旋,掌心侧向上。左臂里屈,掌心侧向里,置胸前。③由左向右转体,逐渐将重心移向右腿坐实,左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左臂沿右臂下方,由下朝上翻动,掌心侧向内。右臂沉肩坠肘,由前而后置左臂上方。④提左腿向正前方“西南角”迈出,脚跟先着地,前脚掌虚悬。两臂继续翻动,左臂棚置头部前方,掌心侧向里。右臂收置右胯旁,掌心朝下。⑤左腿逐渐弓出成左弓步。左臂向外翻动,成弧形,棚圆,屈至左额角上方,掌心侧向外。右臂坐掌向正前方击出。面向西南,眼看前方。玉女穿梭二“定式时面向东南”要点①重心后移,坐右腿,左腿呈虚步,脚掌离地。两臂随同重心移动,顺势由上而下,将两臂放平,两掌心向下,右掌在左臂下方。②用腰带动四肢,由左向右转体,左脚随同里扣135度,并即将重心移向左腿坐实,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右臂也随体转动,并向右后平环,左臂随之。③坐稳左腿,身向右转,提右腿向右后迈出,趾向东南角,左臂同时外旋由左向右朝里屈,掌心侧向上。右臂亦随之外旋,由外向里屈至左臂下方,掌心侧向内。④继续由左向右转体,并将重心移向右腿,弓右腿成右弓步。左脚亦随之再次扣脚,趾向正东。两臂随同转体的同时,将右臂棚圆,成弧形,由下往上,逐渐翻转,屈至右额角上方,掌心朝外。左臂坐掌随之伸出,掌心侧向前。面向东南角,两眼正前平视。玉女穿梭三“定式时面向东北”要点①重心后移,右腿呈虚步,脚掌离地。两臂随之由上向下放平,左掌在右臂下方,形如捋状。②右脚向里扣,趾向正东。身向左转,重心即向右腿移动坐实,左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右臂外旋,掌心朝上。左臂也同时外旋,掌心侧向上,置右臂下方。③左腿向前迈出,脚跟着地,脚掌虚悬,趾向东北。左臂由下而上,右臂由前向后,两臂同时拉开。④左腿弓出成左弓步。左臂内旋,掌心朝外,成弧形,棚圆屈至左额角上方。右掌坐起,伸臂向前击出,掌心侧向外。面向东北,两眼平视。玉女穿梭四“定式时面向西北”要点与“玉女穿梭二相同”

第六十三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 要点①重心后移,两臂由上而下,屈肘置平。右掌心侧向外,左臂里屈,置右臂下方,掌心侧向里,形如捋状。②右脚里扣90度,趾向西南,将重心向右腿坐实,左腿呈虚步,脚掌着地。向左转体,右臂随同伸向正前,掌心侧向前。左臂里屈,掌心侧向里,置右臂下方,两臂相合。③除上述接续处有别,其它动作与第三式“揽雀尾”的动作相同。

第六十四式单鞭“定式时面向正东”重复动作,要点与第四式“单鞭”相同。

第六十五式左右云手一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二式“左右云手一”相同。

第六十六式左右云手二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三式“左右云手二”相同。

第六十七式左右云手三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四式“左右云手三”相同。

第六十八式单鞭“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五式“单鞭”相同。第六十九式下势“定式时面向东南”要点使右脚向右撇出90度,身向右转。右腿顺着右脚尖的方向屈膝下蹲,逐渐将重心坐在右腿,左腿成大扑步。同时左掌随同重心逐渐由前向后收,经胸前至腹部前方,掌心侧向右,指尖朝前。面向东南,眼前看。

第七十式右金鸡独立“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四肢随腰,先右脚扣回90度还原来位置。继开左脚,使左脚向左撇出45度,重心逐渐移向左腿。②重心继续向左腿移动,使右脚逐渐离地。右手松吊手变掌,由后向下走弧,至右胯旁,左掌略有按意。③左腿站起,右腿提起,脚尖自然下垂,脚面略绷。右臂由下而上,屈肘坐掌托起,掌心向左,指尖朝上。左臂由上向下按至左胯旁,肘尖向后,五指朝前,掌心向下。身偏左侧,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七十一式左金鸡独立“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坐左腿,落右腿,右脚向后撤半

步,脚尖仍以45度角着地。右臂内旋,掌心向下。②坐右腿,左腿呈虚步,右臂由上向下按至右胯旁,左臂屈肘坐掌。③右腿站起,左腿提起,脚尖自然下垂,脚面略绷。左臂屈肘托掌,掌心向右,指尖朝上。右掌心朝下,指尖朝前,肘尖向后。面向正东,身偏右侧,两眼正前平视。

第七十二式右倒撵猴“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两臂翻动,左臂外旋向前伸出,掌心向上。右臂外旋,掌心向上,由下向后环,屈肘坐掌,变掌心侧向前。②坐右腿,落左腿,左脚向后撤半步,脚尖先着地,落脚踩成八字步。③身向左转,重心后移,坐实左腿,顺势将右脚转正。与此同时,右臂随腰,坐掌向前击出“要有击打之意”。左臂顺势收至左胯旁,掌心朝上。身偏左侧45度,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第七十三式左倒撵猴“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二十式“左倒撵猴”相同。

第七十四式右倒撵猴“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二十一式“右倒撵猴”相同。

第七十五式斜飞势“定式时面向西南”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二十二式“斜飞势”相同。

第七十六式提手上势“定式时面向正南”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二十三式“提手上势”相同。

第七十七式白鹤晾翅“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二十四式“白鹤晾翅”相同。

第七十八式左搂膝拗步“定式时面向正东” 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二十五式“左搂膝拗步”相同。

第七十九式海底针“定式时面向正东” 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二十六式“海底针”相同。

第八十式扇通臂“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二十七式“扇通臂”相同。

第八十一式白蛇吐信“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①重心后移,用腰带动由左向右转体。左脚随同转体里扣135度。逐渐将重心移在左腿上坐实,右脚呈虚步,脚跟离地,脚掌着地。左臂里屈,呈弧形置头部上方,掌心向外。右臂内旋,掌心向下,由上向下,呈弧形沉置腹部前方。②右手握拳,拳向下垂,身向右转的同时提起右腿向正前方迈出,面向正西。左臂亦随之沉落,坐掌至左肋旁,掌心侧向前。右臂也由腹部前方向上往前,逐渐松拳变掌,以手背向前往下撇出,掌心向上。面向正西,两眼正前平视。③重心右移,弓右腿成右弓步。同时右臂由前向下成弧形收至右胯旁,掌心朝上。左掌向正前击出,掌心侧向前。面向正西,两眼正前平视。“与转身撇身锤基本相同,惟一拳一掌之差矣”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锤“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重复动作,但在接转处是掌而不是拳。

第八十三式上步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式“上步揽雀尾”相同。

第八十四式单鞭“定式时面向正东” 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一式“单鞭”相同。

第八十五式左右云手一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二式“左右云手一”相同。

第八十六式左右云手二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三式“左右云手二”相同。

第八十七式左右云手三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四式“左右云手三”相同。

第八十八式单鞭“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五式“单鞭”相同。第八十九式高探马穿掌“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要点与第三十六式“高探马”相

同。②右腿坐实,左腿提起向正前迈出“落脚点一定要向左跨,以免立身不稳”,先使脚跟着地,重心逐渐左移,左腿弓出成左弓步。右臂由前向后朝里屈臂,掌心朝下,收至左臂腋下。左臂随之由后向前穿出,掌心朝上。面向正东,身偏东南,两眼向前平视。

第九十式十字腿“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①重心后移,身向右转,并带动左脚里扣135度。当左脚扣过来以后,即将重心转向左腿坐实,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两臂随同转体,左臂里屈,掌心向里。右臂外旋,掌心向里,由左腋下向右与左臂搭成十字手,右臂在外,左臂在里。②站起左腿,提起右腿向正前方蹬出,同时两臂亦随之分开,两掌心均向外,右腿右臂同一方向为正西“右掌有向对方胸部冲击之意”,左臂相应地置左后。③屈回右腿。

第九十一式进步指裆锤“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①坐左腿,落右腿,右脚着地,右腿向右撇出45度。②重心右移,身向右转,右腿坐实,左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左臂里屈,右臂外旋。③迈左腿,脚跟先着地。右手握拳置右胯旁,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左臂屈至腹部前方,掌心向下。④身向左转,弓左腿呈左弓步。左臂随同转体,由里向外经膝前收至左膝旁,掌心向下,手指朝前。右臂内旋,拳眼侧向前,拳面侧向前,向对方裆部击出。身略向前,面向正西,眼视对方裆部。“与进步栽锤相似。这是以拳击对方裆部,而栽锤是向下打的,搬锤是平锤,指裆锤正好在两者之间。”

第九十二式上步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三十式“上步揽雀尾”相同。

第九十三式单鞭“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四式“单鞭”相同。

第九十四式下势“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重复动作,要点与第六十九式“下势”相同。

第九十五式上步七星“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四肢随腰,身向左转,右脚里扣90度。②再开左脚“45度”,右手握拳。③重心前移,坐实左腿。右腿提起向正前方迈出,脚掌着地呈虚步。右臂屈肘,由下向上往前,将右拳击出“一定要将这一拳的击打意思做出来,而不是只把拳摆上去”,同时左手也握拳一并向前击出。左拳在上,两拳眼向里,两拳坐腕向里扣。面向正东,两眼平视。

第九十六式退步跨虎“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右腿提起,向后退步,身向右转,重心右移,坐实右腿,左腿呈虚步。两臂随同转体,右臂外旋,拳心朝上,顺势屈肘,由前向后,将拳挎至右胯旁,拳向上扣,拳眼朝右。左拳仍置身前。②坐实右腿,身向左转,即将左脚摆正成左虚步。两臂随同转体,右臂外旋,由下向右往上,逐渐松拳变掌,成弧形,屈至右额角上方,掌心朝外。左臂屈肘由前向左往下,逐渐松拳变掌,收至左胯旁,掌心向下,手指朝前,肘尖向后。面向正东,两眼向前平视。“定式与白鹤晾翅相似”

第九十七式转身摆莲“定式时面向东南”要点①两臂向前环,左臂由下向左,往前推出,屈置于胸前。右臂由上向右,往下朝前推出,屈置于左臂下方,两掌心侧向前,两掌里扣。②四肢随腰,以右脚掌为轴,由左向右转体180度。重心坐在右腿,立身中正,左脚呈虚步离地。同时右臂由里向外环大弧,左臂逐渐由前向里屈至胸腹之间。③仍以腰部带动,跨步继续向右转体225度,至东南角,右腿呈虚步。两臂置身前,右臂在前,左臂在后,左手在右肘内侧,两掌心向下。④左腿起立,右腿提起,右脚自然下垂,脚面略绷。⑤以腰带动右腿,由左向右上方,呈弧形,以脚背向外摆动。同时两掌由右向左,迎着右脚拍打脚面,左掌在先,右掌在后。打毕,站稳左腿,右腿屈膝,脚尖向下,两臂置于左侧,呈捋状,两掌心向下。面向东南,两眼平视。

第九十八式弯弓射虎“定式时面向东北”要点①坐左腿,落右腿,右脚跟着地。②四肢随腰由左向右转体,重心逐渐向右腿移动。两臂随腰环下弧,经膝前向上至右侧,两手逐渐握拳。③两臂随同右腿弓出,成右弓步,同时由右向左前以拳击出,右臂上屈,右拳

置于右额角,虎口向下,拳面朝前。左拳置左胸前,虎口向上,拳面朝前。面向东北,两眼平视。

第九十九式进步搬拦锤“定式时面向正东”要点①左脚向左撇出,趾向东北,身向左转,右脚也随之里扣,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坐实,右腿呈虚步。左臂向里屈,置腹前,松拳变掌,掌心侧向里。右拳仍握拳,屈肘俯腕坐拳置左手上方,拳心侧向下,形如搬状。②其它动作与第十四式“进步搬拦锤”相同。

第一百式如封似闭“定式时面向正东” 重复动作,要点与第十五式“如封似闭”相同。第一百零一式十字手“定式时面向正南”重复动作,要点与第十六式“十字手”相同。第一百零二式收势“定式时面向正南”要点两腿起立,站直。两臂向左右两侧分开,与肩同宽,臂向内旋,由前往下至两胯旁,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面向正南,两眼正前平视。第一百零三式还原“定式时面向正南”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01、预备式;02、起势;03、揽雀尾;04、单鞭;05、提手上式;06、白鹤亮翅;07、左搂膝拗步;08、手挥琵琶;0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17、抱虎归山;18、肘底捶;19、倒撵猴右式;20、倒撵猴左式;21、倒撵猴右式;22、斜飞式;23、提手上式;

24、白鹤亮翅;25、左搂膝拗步;26、海底针;27、扇通臂;28、转身撇身捶;29、进步搬拦捶;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32、云手一;33、云手二;34、云手三;35、单鞭;36、高探马;37、右分脚;38、左分脚;39、转身左蹬脚;40、左搂膝拗步;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43、转身撇身捶;44、进步搬拦捶;45、右蹬脚;46、左打虎式;47、右打虎式;48、转身右蹬脚;49、双风贯耳;50、左蹬脚;51、转身右蹬脚;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54、十字手;55、抱虎归山;56、斜单鞭;57、野马分鬃右式;58、野马分鬃左式;59、野马分鬃右式;60、揽雀尾;61、单鞭;62、玉女穿梭(4个);63、揽雀尾;

64、单鞭;65、云手一;66、云手二;67、云手三;68、单鞭;69、下势;70、金鸡独立右式;71、金鸡独立左式;72、倒撵猴右式;73、倒撵猴左式;74、倒撵猴右式;75、斜飞式;

76、提手上式;77、白鹤亮翅;78、左搂膝拗步;79、海底针;80、扇通臂;81、转身白蛇吐信;82、进步搬拦捶;83、上步揽雀尾;84、单鞭85、云手一;86、云手二;87、云手三;88、单鞭;89、高探马穿掌;90、转身十字腿;91、进步指裆捶;92、上步揽雀尾;93、单鞭;94、下势;95、上步七星;96、退步跨虎;97、转身摆莲;98、弯弓射虎;99、进步搬拦捶;100、如封似闭;101、十字手;102、收势;103、还原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坳步 8.肘底捶 9.左搂膝坳步 10.右搂膝坳步 11.左搂膝坳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坳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看捶 19.右倒撵猴 20.左倒撵猴 21.右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晾翅 25.左搂膝坳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臂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右云手(之一) 33.左右云手(之二) 34.左右云手(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坳步 41.右搂膝坳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47.右打虎势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

63.揽雀尾 64.单鞭 65.左右云手(之一) 66.左右云手(之二) 67.左右云手(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右金鸡独立 71.左金鸡独立 72.右倒撵猴 73.左倒撵猴 74.右倒撵猴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晾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 81.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 85.左右云手(之一) 86.左右云手(之二) 87.左右云手(之三) 88.单鞭 89.高探马穿掌 90.十字腿 91.进步指裆捶 92.上步揽雀尾 93.单鞭 94.下势 95.上步七星 96.退步跨虎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01、预备式 02、太极起势 03、左棚式 04、右揽雀尾 05、单鞭式 06、提手 07、上势 08、白鹤亮翅 09、左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左搂膝拗步16、进步搬拦捶 17、如封似闭 18、十字手 第二段: 19、抱虎归山 20、右揽雀尾 21、左棚式 22、肘底看捶 23、左右倒攆猴 24、斜飞式 25、提手 26、上势 27、白鹤亮翅28、左搂膝拗步 29、海底针 30、闪通背 31、转身撇身捶 32、进步搬拦捶 33、上步右揽雀尾34、单鞭式 35、左右云手 36、单鞭式

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 40、回身左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栽捶 44、翻身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46、右蹬脚 47、左打虎式 48、右打虎式49、右蹬脚 50、双探掌 51、双风贯耳52、左蹬脚 53、转身右蹬脚 54、进步搬拦捶55、如封似闭 56、十字手 第四段: 57、抱虎归山 58、右揽雀尾 59、斜单鞭式60、右野马分鬃 61、左野马分鬃 62、右野马分鬃63、左棚式 64、上步右揽雀尾 65、单鞭式66、左玉女穿梭 67、右玉女穿梭 68、左玉女穿梭69、右玉女穿梭 70、左棚式 71、右揽雀尾72、单鞭式 73、左右云手 74、单鞭式

75、下势 76、左金鸡独立 77、右金鸡独立78、左右倒攆猴 79、斜飞式 80、提手 81、上势 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84、海底针 85、闪通背 86、转身撇身捶87、白蛇吐信 88、进步搬拦捶 89、上步右揽雀尾90、单鞭式 第六段: 91、左右云手 92、单鞭式 93、高探马 94、进步穿掌 95、转身单摆辗莲 96、上步指裆捶97、上步右揽雀尾 98、单鞭式 99、下势 100、上步七星 101、退步跨虎 102、转身双摆辗莲103、弯弓射虎 104、进步搬拦捶 105、如封似闭106、十字手 107、合太极 108收势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视频讲座52集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视频讲座52集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讲座全集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1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2(语音,字幕不一致,关闭声音以字幕为准。)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3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4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5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6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7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8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9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0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1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2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3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4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5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6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7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8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9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20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21 赵幼杨式85式最新教学(三视角) 赵幼斌最新讲座(杨式85式精讲) 赵幼斌杨氏太极85式教程(二) 赵幼斌杨氏太极85式教程(一) 赵幼斌老师谈传统杨式太极拳要领 赵幼斌杨氏85式动作分解 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1【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2【关雪川2007年组办】 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3【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4【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5【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6【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办班授拳10-02【关雪川组办】_标清 赵幼斌说拳论道答拳友问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一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二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三_标清 赵幼斌讲痤视频之四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五_标清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

(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

杨式太极拳103式口诀分解

杨式太极拳103式口诀分解 一、预备式:面向正南:1重心右移,提起左腿向左侧迈步一肩宽;2左脚着地,身体站双脚中,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心朝内,眼视前方。 二、起势:转两臂使两掌心向后;起两臂肩宽肩平,沉肩坠肘按下两掌在腹前。 三、揽雀尾:左棚:1重心左移、打开右脚45度;2重心右移,屈膝下蹲抱起两掌,提起左脚向前方迈弓步步伐;3重心左移身体右转,棚起左臂,捋下右臂在腹前。右棚:1重心右移,扣回左脚45度;2重心左移,抬起右脚后跟,抱起两掌;3提起右腿迈弓步步伐;4重心右移棚起右臂,捋回左臂在胸前。捋:1腰带两臂转45度翻两掌,西北方向;2重心左移捋回两臂,腰前西南方向。挤:1转身左手搭在右臂手腕内大约一寸处;2重心右移挤出两臂。按:1左手从右手虎口分开两臂,肩宽肩平;2重心后移拉回两臂,在胸前坐起掌来;3重心右移按出两掌。 四、单鞭:1重心后移两手逐渐放平;2扩胸棚腕;3扣右脚135度东南方向;4重心右移左脚尖转,身体转向东北方向;5棚起右腕带左腕转向西南方向;6右手勾起吊勾手,左手坐起掌来;7提起左脚迈弓步步伐,转身坐起左掌,重心左移推出左掌。

五、提手上势:1重心右移,扣回左脚45度;2重心左移,右脚尖挨地,松开吊钩手棚起两臂;3提起右脚迈虚步步伐,脚后跟着地,合起两掌。正南方向。 六、白鹤晾翅:1翻两掌,捋下两臂在左跨旁;2提起右脚原地到脚,脚尖东南方向,抱起两掌;3重心右移,上下拉开两臂,同时左脚迈虚步步伐,脚尖挨地。 七、左搂膝拗步:1右手内旋肘向下垂;2右手向下滑弧在右侧坐掌,同时左手摆在右侧按下掌来;3提起左腿迈弓步步伐;4左弓步同时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八、手挥琵琶:1重心前移,右脚上半步脚尖东南方向,右手腕略微下垂;2重心右移,压下右掌,挑起左掌,同时左脚放虚步步伐,脚后跟着地。 九、左搂膝拗步:1右手外旋滑弧在右侧做起掌来。左手内旋在右侧按掌;2提起左脚迈弓步步伐,左弓步同时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十、右搂膝拗步:1重心后移,打开左脚45度,重心前移,左手在左侧坐起掌来,右手内旋在左侧按掌;2提起右腿迈右弓步步伐,〈3〉右弓步时右手搂膝左手推出掌去。 十一、左搂膝拗步:1重心左移打开右脚45度;2重心前移、右手在右侧坐掌、左手内旋摆在右侧按掌;3提起左腿迈左弓步步伐;4左弓步同时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十二、手挥琵琶:1重心前移,右脚上半步脚尖东南、右手弯

杨式太极拳11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115式拳谱 1预备式2起势3棚手上势4揽雀尾 (棚、履、挤、按) 5单鞭掌6提手上势 7白鹤亮翅 8右搂膝拗步掌9手挥琵琶势 10右搂膝拗步掌11左搂膝拗步掌 12右搂膝拗步掌 13手挥琵琶势 14右搂膝拗步掌15进步搬拦捶16如封似闭 17十字手 18豹虎归山 19斜揽雀尾(棚、履、挤、按) 20斜单鞭掌 21肘底捶22右倒撵猴 23左倒撵猴24右倒撵猴25斜飞势26提手上势27白鹤亮翅28右搂膝拗步掌 29海底针 30扇通臂 3l翻身撇身捶32卸步搬拦捶33上势34揽雀尾(棚、履、挤、按) 35单鞭掌 36右云手 37左云手38右云手(+左、右) 39单鞭掌 40高探马 41右分脚 42左分脚43转身左蹬脚44右搂膝拗步掌 45左搂膝拗步掌 46进步栽捶 47翻身撇身捶 48卸步搬拦捶 49右蹬脚 50左打虎势 51右打虎势52回身右蹬脚 53双峰贯耳 54披身左踢脚 55转身右蹬脚 56落步搬拦捶57如封似闭 58十字手 59豹虎归山 60斜揽雀尾(棚、履、挤、按) 61斜单鞭掌62右野马分鬃63左野马分鬃64右野马分鬃65棚手上势66揽雀尾(棚、履、挤、按) 67单鞭掌 68右玉女穿梭69左玉女穿梭70右玉女穿梭 71左玉女穿梭 72棚手上势 73揽雀尾(棚、履、挤、按) 74单鞭掌 75右云手 76左云手 77右云手(+左、右) 78单鞭掌 79抽身下势 80右金鸡独立81左金鸡独立 82右倒撵猴 83左倒撵猴 84右倒撵猴 85斜飞势 86提手上势 87白鹤亮翅 88右搂膝拗步掌 89海底针90扇通臂 9l翻身撇身掌92卸步搬拦捶 93上势 94揽雀尾(棚、履、挤、按) 95单鞭掌 96右云手 97左云手 98右云手(+左、右) 99单鞭掌 100高探马 101白蛇吐信102回身右蹬脚103左右搂膝指裆捶 104上势105揽雀尾(棚、履、挤、按) 106单鞭掌107抽身下势108上步七星捶109退步跨虎110转身摆莲脚 111弯弓射虎式 112卸步搬拦捶 113如封似闭 114十字手 115收势(合太极)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Word版带空白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搅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拗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捶 19.倒撵猴右式

20.倒撵猴左式 21.倒撵猴右式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亮翅 25.左搂膝拗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背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搅雀尾 31.单鞭 32.云手一 33.云手二 34.云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拗步 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 47.右打虎势 48.转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野马分鬃右式 58.野马分鬃左式 59.野马分鬃右式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4个) 63.揽雀尾

64.单鞭 65.云手一 66.云手二 67.云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金鸡独立右式 71.金鸡独立左式 72.倒撵猴右式 73.倒撵猴左式 74.倒撵猴右式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亮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 80.扇通臂 81.转身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搅雀尾 84.单鞭 85.云手一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一)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平行分开,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不可前俯后仰;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太极拳体用全书》要求:“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胯,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 要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放松:就是全身关节要松开和消除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使四肢自然伸长。感觉好象在举手投足之中,只用能使其运行开的力就行了,这点力一卸掉,手足就会自然落下来一样。)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要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亦即意念引导动作。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称 1、无极式; 2、太极起式;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豹虎推山; 14、十字手; 15、斜搂膝拗步; 16、搂膝拗步; 17、揽雀尾; 18、揉球式; 19、单鞭; 20、肘底看捶; 21、倒撵猴; 22、撑掌; 23、高探马; 24、斜飞式; 25、提手上势; 26、白鹤亮翅; 27、搂膝拗步; 28、海底针; 29、扇通背; 30、撇身捶; 31、进步搬拦捶; 32、风摆荷叶; 33、揽雀尾; 34、单鞭; 35、云手; 36、单鞭; 37、左右高探马; 38、右起脚; 39、左右高探马; 40、左起脚; 41、转身蹬脚; 42、搂膝拗步; 43、上步裹手栽捶;

44、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 46、左右高探马; 47、二起脚; 48、右打虎; 49、双砸掏心捶; 50、左打虎; 51、中心脚; 52、双峰贯耳; 53、左右高探马; 54、十字腿; 55、退步搬拦捶; 56、如封似闭; 57、豹虎推山; 58、十字手; 59、斜搂膝拗步; 60、回身三掌; 61、揽雀尾; 62、揉球式; 63、斜单鞭; 64、野马分鬃; 65、玉女穿梭; 66、风摆荷叶; 67、揽雀尾; 68、单鞭; 69、云手; 70、单穿掌、单鞭; 71、展手燕形下势; 72、金鸡独立; 73、千斤坠; 74、倒撵猴; 75、撑掌; 76、高探马; 77、斜飞式; 78、提手上势; 79、白鹤亮翅; 80、搂膝拗步; 81、海底针; 82、扇通背: 83、撇身捶; 84、进步搬拦捶; 85、风摆荷叶; 86、揽雀尾; 87、单鞭;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2009-01-2717:47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第二式起势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三式揽雀尾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第四式单鞭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十式手挥琵琶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七十式云手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七十七式下势

赵幼斌老师教授85式杨式太极拳要点讲述

赵幼斌老师教授85式杨式太极拳要点讲述赵幼斌老师在汉教授85式杨式太极拳学习笔记 一,预备式: 两手自然下垂,两脚成轨道步,脚心与肩平,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舌顶上鄂前齿与上鄂之间,口松,眼脸收,头有顶天之意。气沉丹田,要求:心静,体松。 二,起势: 两脚成轨道步,以尾闾内收,腰的命门后拉,臂松,腋空,带动推两手臂,主动向前,抬起与肩平,两手臂气往指尖。收时自然下落,用肘部带小臂,双手腕下按,下沉,收至两胯旁。收腹,跨微左转,眼看左,左手下采,两腿微屈,右手外翻,棚圆。即以胯跟带右脚跟外摆90 度,抬脚转跨,两手报球,左手护右手肘,脚跟落地,左脚跟内扣,重心在右,左手小臂棚圆,手腕略比肘高,,同时右手从左小臂斜向下削,注意外三合,马步 2 一 8 开,为左棚式,要求:挡圆,臂园。 三,揽雀尾: 收右脚,膝盖拧劲,两手抱球,跨往左移,重心在左腿,尾闾放松,出右脚,脚跟落地,重心在左。松右跨根,同时用左腿蹬直,松胯过劲往右腿,左手掌离右手腕部一拳宽,弓步,为右棚式,转腰右手伸向前方。命门后拉,右手肘压住对方的手臂,跨左转。前跨推后垮,跨摆正后,左手掌边按住右手的内关穴,两手同时用力外棚。双手平抹,然后双手往回直拉,用力回拉至胸肋旁,跨往左,转跨摆正,后胯推前跨,沉腕,同时双手竖掌外推,掌跟用力。弓步推掌。要求:手心,脚心,腰心,一边3个点,共6个点来回运动。 四、单鞭

平移左转,用胯跟带右脚跟碾脚,双手臂平行,两手相合,同肩高,同肩宽,画弧收到胸前,右手向右斜方伸出,手腕下沉,三指收紧,二指自然下垂,为吊手,后腿下沉,开胯出脚。脚后跟落地,左手棚开外旋,脚掌踏平翻掌,弓步推掌。右手腕往后撑,转身时开跨,后腿膝盖拧劲,后腿內侧有掤紧感,后跨推前跨,转腰推掌,尾锥前推,身形舒长,往前按。要求:外三合,肩沉、背圆,亮跨。前后有撑劲。 五、提手上势: 左脚內扣45度,马步,两手展开,掌心朝下,两手虎口相对。收右脚,身体略向前,右手五指伸前,掌心朝左,左手掌心朝右,正对右手肘窝,两手臂成夹状,含胸拔背,提手合力,左右合力,眼视右掌。右手向下,弧形抄至左手下,成抱球状。腰微右转,重心移往右腿,用肩靠,左手按住右手背,右手背为棚壮。要求:沉在左腿,劲往前走,命门后拉,劲点在掌跟,左右合。后为棚。 六、白鹤亮翅: 右腿下沉,右挤,右手从左手小臂(尺骨)处往旋转外翻,右腿下沉,出左脚轻提起,脚掌尖轻点地,腰往后退,右手上举,掌外翻至上额前。左手按掌大腿部,虎口朝前。要求:沉肩、臂圆、上下撑掌。 七、左搂膝拗步: 腰右转,右手经中路自然下垂,右掌至上往下弧形往后拉,眼随右手虎口斜向上,同时左手内翻,掌心朝下,收左脚,同时右腿下沉,出左脚,脚跟落地,松胯跟,后腿推前腿,右手折手收至肩耳旁,眼朝前,左手经左膝前搂至大腿旁,推时大臂不动,右手小臂镙旋向前,手掌跟发力,虎口对肩窝,定势要圆、要平、左手往后走,按掌,虎口朝前,肩与手合。要求:腰腿蹬,卷尾闾,整个身心保持推劲。 八、手挥琵琶: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精编版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01、预备式;02、起势;03、揽雀尾;04、单鞭;05、提手上式;06、白鹤亮翅;07、左搂膝拗步;08、手挥琵琶;0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17、抱虎归山;18、肘底捶;19、倒撵猴右式;20、倒撵猴左式;21、倒撵猴右式;22、斜飞式;23、提手上式; 24、白鹤亮翅;25、左搂膝拗步;26、海底针;27、扇通臂;28、转身撇身捶;29、进步搬拦捶;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32、云手一;33、云手二;34、云手三;35、单鞭;36、高探马;37、右分脚;38、左分脚;39、转身左蹬脚;40、左搂膝拗步;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43、转身撇身捶;44、进步搬拦捶;45、右蹬脚;46、左打虎式;47、右打虎式;48、转身右蹬脚;49、双风贯耳;50、左蹬脚;51、转身右蹬脚;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54、十字手;55、抱虎归山;56、斜单鞭;57、野马分鬃右式;58、野马分鬃左式;59、野马分鬃右式;60、揽雀尾;61、单鞭;62、玉女穿梭(4个);63、揽雀尾; 64、单鞭;65、云手一;66、云手二;67、云手三;68、单鞭;69、下势;70、金鸡独立右式;71、金鸡独立左式;72、倒撵猴右式;73、倒撵猴左式;74、倒撵猴右式;75、斜飞式; 76、提手上式;77、白鹤亮翅;78、左搂膝拗步;79、海底针;80、扇通臂;81、转身白蛇吐信;82、进步搬拦捶;83、上步揽雀尾;84、单鞭85、云手一;86、云手二;87、云手三;88、单鞭;89、高探马穿掌;90、转身十字腿;91、进步指裆捶;92、上步揽雀尾;93、单鞭;94、下势;95、上步七星;96、退步跨虎;97、转身摆莲;98、弯弓射虎;99、进步搬拦捶;100、如封似闭;101、十字手;102、收势;103、还原 杨氏传统太极拳103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势“面向正南”要点:两脚分开直向前方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手指朝下,目视前方,全身放松。 第二式起势“定式时面向正南”要点:①两臂内旋翻动,使手背向前,仍置两胯旁,保持与肩同宽,由下向前往上徐徐提起至略与肩平,掌心向下,手指朝前。②两肘微屈,两腕微坐,徐徐由上而下放至两胯前,掌心向下,手指朝前。 第三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左棚要点“定式时面向正西”①重心微向左移,以腰带动向右转体,与此同时右脚掌微离地面,向外撇出45度“右脚尖指向西南方向”,两臂微向里屈,掌心侧向下。②右腿向右脚尖方向屈膝下蹲,重心坐右腿。左腿自然弯曲,脚跟轻提变虚步。同时右臂由下向上往外向身前屈,右掌置胸腹之间,掌心向下。左臂微抬由下向里屈,逐渐翻臂使掌心侧向上,置于腹部前方,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两臂成合状。③左腿向正前方伸出,先使脚跟着地,脚掌虚悬。④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向前蹬出,使左腿成弓步。同时左臂由下向上棚起,其臂略与肩平,掌心侧向内,手指略高于肘部。右臂由上向下置于右胯前,掌心向下。面向正西,两眼向前平视。第三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右棚要点“定式时面向正西”①重心微向后,以腰带动左脚里扣45度。②仍以腰带动,由右向左转体至左侧45度,同时逐渐把重心移至左腿,使右腿转变为虚步,脚跟微离地面,右臂同时由右向左随腰转动,经过前方屈至左臂下方、腹部前方,掌心侧向上。左臂肘向下屈,臂向里合,置左侧45度处,掌心侧向下。左臂在上,右臂在下,两臂相合成合状。。③左腿坐实后,右腿向正前方蹬出,先使脚跟着地,脚掌虚悬,然后逐渐屈膝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1.预备势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倒撵猴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翻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 32.转身左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势 39.右打虎势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揽雀尾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式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 65.扇通背 66.转身白蛇吐信 67.搬拦捶 68.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 .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结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右蹬脚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 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

杨式太极拳103式拳谱

. '. 杨式太极拳103式拳谱 01、预备式;02、起势;03、揽雀尾;04、单鞭;05、提手上式;06、白鹤亮翅; 07、左搂膝拗步;08、手挥琵琶;0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17、抱虎归山;18、肘底捶;19、倒撵猴右式;20、倒撵猴左式;21、倒撵猴右式;22、斜飞式;23、提手上式;24、白鹤亮翅;25、左搂膝拗步;26、海底针;27、扇通臂;28、转身撇身捶;29、进步搬拦捶;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 32、云手一;33、云手二;34、云手三;35、单鞭;36、高探马;37、右分脚;38、左分脚;39、转身左蹬脚;40、左搂膝拗步;41、右搂膝拗步;42、进步栽捶;43、转身撇身捶;44、进步搬拦捶;45、右蹬脚;46、左打虎式;47、右打虎式;48、转身右蹬脚;49、双风贯耳;50、左蹬脚;51、转身右蹬脚;52、进步搬拦捶;53、如封似闭;54、十字手;55、抱虎归山;56、斜单鞭;57、野马分鬃右式;58、野马分鬃左式;59、野马分鬃右式;60、揽雀尾;61、单鞭;62、玉女穿梭(4个); 63、揽雀尾;64、单鞭;65、云手一;66、云手二;67、云手三;68、单鞭;69、下势;70、金鸡独立右式;71、金鸡独立左式;72、倒撵猴右式;73、倒撵猴左式; 74、倒撵猴右式;75、斜飞式;76、提手上式;77、白鹤亮翅;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81、转身白蛇吐信;82、进步搬拦捶;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85、云手一;86、云手二;87、云手三;88、单鞭;89、高探马穿掌;90、转身十字腿;91、进步指裆捶;92、上步揽雀尾;93、单鞭;94、下势; 95、上步七星;96、退步跨虎;97、转身摆莲;98、弯弓射虎;99、进步搬拦捶;100、如封似闭;101、十字手;102、收势;103、还原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式①预备势 第二式太极拳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搂膝拗步(左、右、左)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②抱虎归山(捋、挤、按)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七式倒撵猴(左、右、左) 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1、2、3)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左分脚 第三十三式转身左蹬脚 第三十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三十五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六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八式右蹬脚 第三十九式左、右打虎势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③抱虎归山(捋、挤、按)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右、左、右) 第五十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五十一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四角)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1、2、3)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左、右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倒撵猴(左、右、左) 第六十式斜飞势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 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1、2、3)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第七十三式回身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 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 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七十七式下势 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转身摆莲 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太极拳收势 太极拳要领: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松胯4、虚实分清 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 7、上下相随 8、内外相合 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杨家秘传太极拳127式拳谱

第一段(第一至第十八招) 1. 預備式 2. 起勢 3. 右, 左採手 4. 左推手 5. 左單通臂 6. 插 手 7. 右, 左轉身掤手, 攬雀尾, 如封似閉 8. 右上步採 手 9. 左單鞭 10. 右, 左採肘靠 11. 右進步撲心掌 12. 退步左 白鶴亮翅 13. 左摟膝拗步 14. 左手揮琵琶 15. 右, 左轉身採 手, 摟膝拗步, 手揮琵琶 16. 右, 左轉身採手, 進步搬攔錘, 如封似閉 17. 十字手 18. 抱虎歸山 第二段(第十九至第六十二招) 19. 右, 左跨虎登山 20. 右, 左轉身三掌, 攬雀尾, 如封似閉 21. 右上步採手 22. 左單單鞭 23. 左, 右, 推山入海 24. 左, 右橫肘 25. 左, 右肘底錘 26. 左, 右, 倒攆猴. 27. 左右進步撩 臂撲心掌 28. 右推手 29. 右單通臂 30. 右肘靠, 左採肘靠 31. 右進步撲心掌 32. 退步左白鶴亮翅 33. 左摟膝拗步 34. 右 挑簾式 35. 右海底探針 36. 右青龍出水 37. 右轉身撇身錘 38. 右, 左轉身掤手, 攬雀尾, 如封似閉 39. 右上步採手 40. 左單鞭. 41. 第一趟雲手 42. 左單鞭 43. 進步右高探馬, 右推 手, 左採手下勢,右分腳 44. 退步左高探馬, 左推手, 右採手下勢,左分腳 45. 左轉身 蹬腿 46. 左摟膝拗步 47. 進步右, 左, 摟膝指襠錘 48. 轉身 下勢, 右扳手 49. 上步左扳手 50. 右肘底錘 51. 右蹬 腿 52. 回身右探馬 53. 下勢左打虎 54. 轉身右打虎 55. 捋手 右蹬腿 56. 右, 左, 雙風貫耳 57. 捋手轉身左蹬腿 58. 右轉 身伏虎勢 59. 進步陰陽腿 60. 右, 左, 掤連錘, 如封似閉 61. 十字手 62. 抱虎歸山(兩次) 第三段(第六十三至第一百二十七招) 63. 左, 右跨虎登山. 64. 左轉身三掌, 右掤手, 右攬雀尾, 右 如封似閉65. 左轉身三掌, 左攬雀尾, 左如封似閉 66. 右轉 身採手. 67. 左斜單鞭68. 右, 左, 右野馬分鬃. 69. 右迴身掌. 70. 左轉身掤手, 左攬雀尾, 左如封似閉71. 左迴身掌. 72. 右轉身掤手, 右攬雀尾, 右如封似閉. 73. 左轉身右斜單鞭 74. 右, 左玉女穿梭. 75. 右, 左掤手, 攬雀尾, 如封似閉. 76.

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第一段 1、预备式 2、太极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拗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第二段 17、抱虎归山 18、斜揽雀尾

19、肘底看捶 20、右倒撵猴 21、左倒撵猴 22、右倒撵猴 23、斜飞式 24、提手上式 25、白鹤亮翅 26、左搂膝拗步 27、海底针 28、扇通背 29、转身撇身捶 30、进步搬拦捶第三段 31、上步揽雀尾 32、单鞭 33、云手 34、云手 35、云手 36、单鞭 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 40、转身左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 43、进步栽捶 44、翻身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 46、右蹬脚 47、左打虎式 48、右打虎式 49、回身右蹬脚 50、双风贯耳 51、左蹬脚 52、转身右蹬脚 53、进步搬拦捶 54、如封似闭 55、十字手 第四段 56、抱虎归山 57、斜揽雀尾 58、斜单鞭 59、右野马分鬃 60、左野马分鬃 61、右野马分鬃第五段 62、揽雀尾 63、单鞭

64、左玉女穿梭 65、右玉女穿梭 66、左玉女穿梭 67、右玉女穿梭第六段 68、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云手 72、云手 73、单鞭 74、下势 75、左金鸡独立 76、右金鸡独立 77、右倒撵猴 78、左倒撵猴 79、右倒撵猴 80、斜飞式 81、提手上势 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 84、海底针 85、扇通背 86、转身白蛇吐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