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8.1电能的产生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8.1电能的产生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8.1电能的产生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8.1电能的产生 同步练习 (含解析)

18.1电能的产生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插入柠檬,制成“水果电池”。用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果电池把内能转化为电能

B.水果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金属片A是水果电池的负极

D.此时电流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

2.充电宝是一种蓄电池,可以用来给手机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手机是电源

B.用充电头给充电宝充电时,充电宝是电源

C.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宝是电源

D.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只须用一根导线把二者正极连接起来,不用构成回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电器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B.手机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流做功快慢的仪器

D.实际电功率越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定越快

4.取一个橙子,把铜片、铁片插入其中,就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B.两个相同水果电池串联后可提供更高电压

C.该水果电池的电压是3V

D.水果电池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5.充电宝是我们旅行途中的好伴侣,雪宝发现充电宝的说明书上有以下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容量20000mA?h

转换率85%

充电电压5V

A.充电宝的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B.充电宝充满电储存的电能是100kW?h

C.充电宝的放电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D.充电宝充满电后能够给手机提供的电能约3.6×105 J

6.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浸入水中,这样就制成一个电池,其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片是电池的负极

B.盐水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

C.该电池可以直接用来给手机充电

D.铜片和电压表之间定向移动的电荷是从电压表到铜片

7.在烧杯中加入盐水,将铜片和锌片放在盐水中,这就是一个电池。将电压表接到铜片和锌片上,其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相当于电源的正极

B.此电池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此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在电池外部电流从锌片经电压表流向铜片

8.“充电宝”是指可以直接给移动设备充电且自身具有储电单元的装置,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数码设备。如图为某品牌充电宝的铭牌,根据铭牌上的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对充电宝充电时充电宝相当于电路组成中的电源

B.该品牌的充电宝在家庭电路中不能正常工作

C.该品牌的充电宝最大可以储存2900 mAh的电能

D.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过程中能量转换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9.把以下三个电池,分别接在电路的MN 两点,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以下判断错误的

是()

A.三种电池提供的电压都是1.5V

B.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的正极,可能接M 点,也可能接N 点

D.可以将合适量程的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池两端,测电池电压

10.蓄电池正负极标志模糊不清,以下四组器材中,无法判断蓄电池正负极的是()A.开关、电阻、电流表、若干导线

B.开关、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

C.开关、小灯泡、电阻、若干导线

D.开关、电压表、若干导线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将A、B两个金属片插入柠檬制成的“水果电池”,“水果电池”的能量转化是能转化为能,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则该电池的正极是(选填“A”或“B”);若想获得3.6V的电压,需要把节这样的“水果电池”串联起来。

12.最基本的电路由电源、、、组成。从能的转化角度看,电源是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蓄电池充电时将能转化为能。13.2019年,华为接连发布了P30、Mate30系列等多款手机。其中一款手机电池总容量为4000mAh,手机充电时是把电能转化为能,使用快速充电技术充满电的时间为h.

技术参数

电池石墨电池

电池容量 3.7V 4000mAh

40W快速充电技术

14.正在写物理作业的你如果家里突然停电了,怎么办?你家里的番茄橙子酸甜多汁的水果

等均可以按照如图所示组装,足以点亮一排发光二极管,在此电路中水果扮演的是角色;它为发光二极管提供了,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定向运动起来。

15.小明将铜片、锌片插人土章中制成土豆电池、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1,发光二极管发光,此装置的能量转化方式主要是能→光能。为判断土豆电池的正、负极,他连接如图乙所示电路;试触开关S2,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铜片是土豆电池的极。

三.实验探究题

16.酸甜多法的水果不仅可以为我们身体提供能量,还可以发电。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制作的水果电池。

(1)图中的水果,扮演了“电源”的角色,它为发光二极管提供了,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

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水果电池工作时将自身存贮的转化为电能。

(2)图中的发光二极管的两根引脚中,较长的为极,此时二极管能发光,说明水果电池的

正极是(选填“A”或“B”)端。导线BC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是(选填“从B到

C”或“从C到B”)

(3)若将图中正在发光的二极管的两个接线柱位置对调,发现二极管不能发光,此时二极管两端(选填“有”或“没有”)电压。

17.(1)用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如图甲所示,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可知金属片B

是“水果电池”

极(选填“正”或“负”).水果电池把能转化为能。

(2)小灯泡的结构如图乙,按图丙中图的连接能让完好的灯泡点亮。

18.文汇中学的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果电池的活动中发现:

(1)“水果电池”被称为最天然也最没有污染的电池,如何验证水果是否可以做成电池呢?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1是小明同学把铜片和锌片插入梨中制成的“水果电池”,可以使电子表工作,也可以选也可以选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替换电子表,接入电路后指针会,“水果电池”实现的是能转化为电能。

(2)水果电池中为正极(选填:“铜棒”或“锌棒”)

(3)同学们还想探究水果电压的大小与铜棒和锌棒之间距离与深度的关系,测量结果如下表:

铜棒与锌棒插入的深度

(cm)铜棒与锌棒之间的距离

(cm)

产生的电压(V)

甲图 5.50.60.5乙图320.2丙图30.60.4

①分析甲、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乙、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ABC、图中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则靠近电压表正接线柱的是电池的正极,即金属片A是水果电池的正极;水果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AC错误;

D、电流应该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故D错误。

故选:B。

2.解:ACD、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宝提供电能,此时充电宝相当于简单电路中的电源,手机是用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构成基本的回路,故C正确,AD错误;

B、给充电宝充电时,充电宝消耗电能,相当于简单电路中的用电器,故B错误;

故选:C。

3.解:

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电能表是测量电流做功多少的仪器,故C错误;

D、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即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用电器的电

功率越大,它消耗电能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4.解:

A、电压表使用时,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即电压表的正接线柱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因此铜电极为正极,故A错误;

B、两个相同水果电池串联后可提供更高电压,故B正确;

C、由图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水果电池的电压为0.6V,故C错误;

D、水果电池工作时,将消耗化学能,产生电能,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

误。

故选:B。

5.解:

A、充电宝的充电过程中,会消耗电能,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A错误;

B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电池的容量是20000mA?h=20A?h,则储存的电能为:W =UIt=5V×20A?h=100W?h=0.1kWh=3.06×105J,故B错误,D正确;

C、充电宝的放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C错误;

故选:D。

6.解:

A、根据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可判

断出铜片是正极,故A正确;

B、盐水电池对外供电时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题中电压表所选量程为0~3V,对应的分度值为0.1V;根据指针所指位置可读出电

压值为0.6V,手机电池的电压为3.8V,该电池的电压远远小于3.8V,不可以直接用来给手机充电,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片流经电压表流向锌片,而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

方向相反,所以铜片与电压表之间的导线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电压表流向铜片,故D正确。

故选:C。

7.解:AD、由图可知,电压表的选量程为0~3V,电池的电压为0.5V;因为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的为电池的正极,所以铜片是电池的正极,在电池外部电流从铜片经电压表流向锌片,故AD错误;

BC、盐水电池和干电池、蓄电池类似,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错误,C 正确;

故选:C。

8.解:A、对充电宝充电时充电宝相当于电路组成中的用电器,而不是电源,故A错误;

B、读图可知,其输入电压为100~240V,而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故可以在家庭电

路中正确使用,故B错误;

C、由铭牌信息可知,该品牌的充电宝的电池容量为2900mAh,但mAh是电量的单位,

不是电能的单位,故C错误;

D、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过程中,消耗了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故D正确。

故选:D。

9.解:A、普通干电池、可充电电池都是1.5V,锂锰电池的电压一般为3.0V,故A错误;

B、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电池的正极,可能接M 点,也可能接N 点,灯都会发光,故C正确;

D、可以将合适量程的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池两端,测电池电压,故D正确;

故选:A。

10.解:A、使用电流表时,要求电流正进负出,否则指针会发生反偏,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开关、电阻、电流表和若干导线可以判断出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故A错误;

B、使用电流表时,要求电流正进负出,否则指针会发生反偏,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开关、

小灯泡、电流表和若干导线可以判断出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故B错误;

C、小灯泡发光时,无法说明电流的方向,电阻只是对电路起到调节和保护作用,故利用

开关、小灯泡、电阻、若干导线不能判断出直流电源正负极,故C正确;

D、使用电压表时,要求电流正进负出,否则指针会发生反偏,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开关、

电压表和若干导线可以判断出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解:水果电池工作时,将消耗化学能,产生电能,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压表在连接时,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此时指针向右偏转;图中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转,说明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的B金属片是该电池的正极;

由图知,电压表选择的是小量程,分度值是0.1V,此时的示数是1.2V;因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所以,如果想获得3.6V的电压,需要把3节这样的“水果电池”串联起来;

故答案为:化学;电;B;3。

12.解: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

电源能提供电能,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蓄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导线;用电器;开关;其他形式的;电;电;化学。

13.解: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手机电池相当于用电器;

电池的容量为:W=3.7V×4A×3600s=53280J;

根据P=可知,充电的时间为:t===1332s=0.37h。

故答案为:化学;0.37。

14.解:

水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点亮一排发光二极管,它为发光二极管提供了电压,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起来,形成电流。

故答案为:电源;电压。

15.解:在如图甲所示的工作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方式主要是土豆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二极管的光能;

如图乙所示,当指针向左偏转时,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极是反接的,故可判断铜片是土豆电池的正极;

故答案为:化学;正。

三.实验探究题

16.解:(1)图中的水果,扮演了“电源”的角色,电源会提供电压,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水果电池工作时将自身存贮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发光二极管的两根引脚中较长的为正极,电流必须从正极流入,二极管才能发光,说明水果电池的正极是B端。

电流的方向是从B到C,则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是从C到B;

(3)若将图中正在发光的二极管的两个接线柱位置对调,发现二极管不能发光,由于二极管接到电源上,此时二极管两端仍然有电压。

故答案为:(1)电压;化学能;(2)正;B;从C到B;(3)有。

17.解:

(1)水果电池和伏打电池、蓄电池类似,属于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图中电压表指针正常偏转,则连接电压表正接线柱的是电池的正极,即金属片A是水果电池的正极,B是该水果电池的负极。

(2)A、灯丝的一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灯泡没有接入电路,电路是短路,灯泡不发光。不符合题意。

B、灯丝的一端和电源的正极相连,没有构成通路,灯泡不发光。不符合题意。

C、灯丝的一端和电源的正极相连,灯丝的另一端和电源的负极相连,电路构成通路,灯

泡发光。符合题意。

D、灯丝的一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灯泡没有接入电路,电路是短路,灯泡不发光。不

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负;化学;电;(2)C。

18.解:(1)“水果电池”可以使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其在工作时,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

(2)由图2可知,电压表指针正向偏转,则铜棒为正极;

(3)①由表格可知,甲、丙中铜棒与锌棒之间的距离相同,铜棒与锌棒插入的深度不同,产生的电压不同,故结论为:产生电压的大小与铜棒与锌棒插入的深度有关;

②由表格可知,乙、丙中铜棒与锌棒插入的深度相同,铜棒与锌棒之间的距离不同,产生的电压不同,故结论为:产生电压的大小与铜棒与锌棒之间的距离有关;

故答案为:(1)偏转;化学;(2)铜棒;(3)①产生电压的大小与铜棒与锌棒插入的深度有关;②产生电压的大小与铜棒与锌棒之间的距离有关。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篇二: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解说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解说 一、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4、结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特色的物理课程教学,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6、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7、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 (一)、本册教材编写意图 为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服务的目的。本册教材在编写上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主要由如下三个层次组成。 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3)、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二)、教材体例: 1、教材正文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一些相应的栏目。如:交流与讨论、信息窗、试验探究、探究点拨等。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物理学家史料、及故事等。 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三、教材知识结构: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教学及复习计划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及总复习计划 本学期是九年级进入冲刺的最后一个学期,新课在3月初结束,新课已经不是本学期的重点,如何在3、4、5、6四个月的总复习阶段进行有效的复习才是本学期教学的重心所在。 一、指导思想: 在做好九年级物理第十九、二十章新课教学的同时,以2014年中考为目标,以物理课本为主,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多渠道收集资料,全面统筹做好复习,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扎实深入、全面高效地做好“三轮大复习”工作。 二、基本情况分析 九(6)班有学生63人,其中女生31人,优生14人,学困生13人;九(7)班有学生63人,其中女生人,优生11人,学困生8人;九(3)班有学生39人,其中女生人,优生2人,学困生25人;九(6)(7)班学生由于大多能自主学习,并掌握了较科学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把握和吃透上没有太大问题,多数学生基础较好,能够领会老师意图,而(3)班的学生由于思想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有厌学念头,基础较差,兴趣不浓、理解能力不强,导致收效甚微。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本期新授第二册物理十九章始到第二十章,复习第一册、二册物理全部 内容。 2、编排意图: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 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知识构建: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 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4、复习重点内容:第一册:密度;压强;机械运动;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第二册:热学; 电功和电功率,电和磁。 四、学期培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毕业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5% 以上。 2、力争中考平均分九(6)(7)达58分以上,优秀率达30%、及格率达70%,低分率控制 在10%以内。九(3)平均分达30分以上,优秀率达5%、及格率达20%,低分率控制在50%以内。 五、方法措施及复习策略: 1. 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重视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演示 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更有实效;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2. 加强复习,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充分利用各班物理晚自习及晚自习后的时间对学生开展复习和辅导,采取教务处提倡的阶段性三轮式复习方法,加强对各知识点的练习和巩

沪教版(上海)初中物理课本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清单

八年级 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 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震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 胡晖130112748 物理学师范摘要: 【1】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新教材特点、实践精神、栏目设计 正文: 沪科版初中物理的教材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科渗透,科技新成果的纳入。教材在内容上注意了学习过程中与学生融合、互动,不是直接呈现所有结论,有些结论以填充形式、空白形式,把结论留给学生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就章节内容及反映问题看,章节知识突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每章节开始都安插一幅反映章节主题的醒目图片,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教材的物理特性。在章节首页下方还用小正方形符号标明本章节核心知识与要点,有利于学生了解章节的知识重点。每章节下面又划分为节。节内每个知识问题是尽可能用图画来阐述和说明,或通过图画来反映物理问题,文字浅显,不过分依赖于文字阐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每小节内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安排了“讨论与交流”栏目。这个栏目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介绍和深化一些节内基本的物理概念,并且在栏目内十分注意与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融合,留有许多填充和空白,让学生去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人教版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科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这就使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对物理产生一种难、繁的感觉,使他们一开始就举得物理“无趣”。 而沪科版不是特别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而是强调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从而培养学生终生探究的兴趣,所以沪科版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人教版中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验,没有加入探究或探究实验不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动脑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人教版中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验,没有加入探究或探究实验不多,不利于培养学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 1.2探索之路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2.1动与静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2.3快与慢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2乐音与噪声 3.3超声与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4.1光的传播 4.2光的反射 4.3光的折射 4.4光的色散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4.6眼睛与视力矫正 4.7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5.1力 5.2怎样描述力 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5.4来自地球的力 5.5科学探究:摩擦力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力与运动 6.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6.2力的合成 6.3力的平衡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7.1质量 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7.4阿基米德原理 7.5物体的浮沉 第八章压强 8.1压强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8.3空气的“力量” 8.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机械与人 9.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9.2滑轮及应用 9.3做功了吗? 9.4做功的快慢 9.5提高机械的效率 9.6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10.1走进微观 10.2看不见的运动 10.3探索宇宙 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11.1科学探究:熔化与沸点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12.1温度与内能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2.3内燃机 12.4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13.1电是什么 13.2让电灯发光 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3.4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的电流13.5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14.1电阻和变阻器 14.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14.3“伏安法“测电阻 14.5家庭电路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15.1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15.2电流做功的快慢 15.3测量电功率 九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 16.1磁是什么 16.2电流的磁场 16.3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246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Experimental report on physics of grade 9 in Shanghai Science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

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 班级姓名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 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3)计算公式: A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吸收的热量: B物体的温度由C t?1降低到C t?2时放出的热量: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沪科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3.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灯丝变细、 干冰升华(舞台烟雾效果、人工降雨)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③现象:露、冰棍冒白气、雾等都是液化现象。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凝华:现象:雾凇、霜、冰花、用久的灯泡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备课本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 3.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生乙]凭感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