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学习笔记+自我测评+学思之窗)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学习笔记(知识梳理)(哦!原来预习这么轻松呀!)

导学天地(静下心来看一看,茅塞顿开。)

1、重难点知识解析:重点记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表现;结合课文图表,

通过学习科技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2、解题方法指导:历史选择题具有灵活性大、客观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它能有效

地考查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其他所有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最常见的重要题型。回答历史选择题时要注意四点要求:(1)读懂“题干”,特别是读懂题干中的“题眼”,读懂“题肢”,弄清“题干”、“题眼”和“题肢”之间的关系。(2)正确运用排除法、比较法,这些是有效的选择方法。(3)复合选择题先要理解“主题干”与“子题干”

之间的关系,在“子题干”中确立正确选项后,在选择正确答案。(4)材料选择题首先必须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把观点与“题眼”、“题肢”联结起来。

自我测评(要闯关吗?我来试一试。)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

传遍世界……。”请判断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和利用的能源中最符合环保标准的是:

A.煤炭

B.石油

C.电力

D.原子能

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而早在20世纪初,由于汽车的

普及,美国已经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是哪个国家的人?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4、人类告别油灯和蜡烛的时代得益于

A.西门子的发明

B.爱迪生的发明

C.卡尔·本茨的发明

D.莱特兄弟的发明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C.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在新泽西州门罗公园实验室用碳化的卷烧棉线作为灯丝,成功地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灯泡。他花了近三天时间把灯丝装进真空玻璃泡,通上电源,电灯泡发出相当于10盏煤气灯的温柔光芒,它持续了约四十五个小时。他试验过从世界各地找来的1600多种耐热材料、6000多种植物纤维,才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电灯泡”这一发明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爱迪生是哪国人?他为什么被誉为“发明大王”?

(3)他的一句名言是什么?这句名言对你有何教育意义?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1879年10月21日,是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

有使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象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

他是

A.卡尔·本茨

B.达尔文

C.爱迪生

D.莱特兄弟

2、导致汽车和飞机试制成功的重大发明是

A.西门子电车的创制

B.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

C.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D.莫尔斯试拍有线电报成功

3、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地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他可以选择的快捷通讯工具

有①有线电话②无线电话③电报④电子邮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创造发明无关

..的是( )

A.打电话拜年

B.乘公共汽车上班

C.坐飞机旅游

D.用电脑办公

5、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要外出旅游,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有①轮船②汽车③

火车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6、看图回答:

图1 图2

(1)图1和图2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分别是用什么作为动力的?

(2)除此以外,你知道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还分别有哪些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试举一例说明。

(3)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学思之窗(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充实!)

【自主探究】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1: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探究问题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点拨:本题以恩格斯有关科学的言论作为切入点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在工业方面的后果和影响等内容,突出对史实的掌握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能力。对探究问题1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国际格局三方面入手;对探究问题2结合中国近代被侵略及向西方学习和探索抗争等方面分析总结。题目突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学习反思】

史海泛舟(读一读,哇,收获很大!)

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有线电报就已经问世。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制成一台电磁式的电报机。后来,他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61千米长的实验性电报线,1844年5月24日正式完成了电报传讯的重大实验。特别是莫尔斯利用长短脉冲的不同组合,编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英文字母电码,这被称为莫尔斯电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讯工具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从苏格兰移居美国的贝尔展示了当时被称为“远听器”的电话,引起轰动。电话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迅速发展起来。1880年,贝尔电报公司成立,它就是今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前身。19世纪8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量出电磁波的波长和速度。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赫兹的发现,制成无线电报通讯设备。1894年,他使用极为简陋的装置,开始了短距离的无线电报实验;1889年,他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两年后,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

汽车:载着时代向前奔驶

汽车改变了人类的整个交通状况,拥有汽车工业成了每一个强大工业国家的标志。汽车走过这样一段历史:1771年,法国人居纽设计出蒸汽机三轮车;1860年,法国人雷诺制造出了以煤炭瓦斯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1885年,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装有高速汽油发动机的机车和装有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三轮汽车,并且成功企业化;1908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式生产线大量生产价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车。汽车的大众化由此开始;1912年,凯迪拉克公司推出电子打火启动车,使妇女也开始爱上汽车;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辆前轮驱动汽车面世;1940年,大战令许多汽车制造商停产,欧洲车商开始转向生产军用车辆;50年代,德国沃尔沃的甲壳车轿车一经推出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汽车;1970年到2000年,日本车在亚洲走俏,丰田、本田、三菱以及日产特高技术小型车入侵欧美市场,改写了欧美汽车垄断的局面。实际上,汽车的发明使人类的机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使20世纪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更追求自由。当然,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道路网挤占土地资源、大气污染和高昂的车费等问题,但不管怎么说,汽车确实载着人类向前发展,向前奔驶。

【阅读小帖士】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等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使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笔记(知识梳理)(哦,原来预习这么轻松呀!)

导学天地(静下心来看一看,茅塞顿开。)

1、重难点知识解析:认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通过

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交战国的性质及参战目的(关键所在)和战争的影响,理解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2、解题方法指导:历史材料解析题,它能从较深层次考查学生的基础和多方面能力,重点

是考查阅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阅读各种史料和各种社会形态、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人的语言。通常是由材料和设问构成的,一般情况下,在试题中设计一段或几段各种类型的材料,作为回答的依据,问题是材料的具体解析要求,是题目能力要求的具体化。因此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三个环节:读、找、答。(1)读:解题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2)找: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和“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3)答:解题的落脚点。一定要按问做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像问答题一样展开;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并举例说明。

自我测评(要闯关吗?我来试一试。)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其中

最主要的矛盾是

A.英德矛盾

B.美日矛盾

C.法德矛盾

D.俄奥矛盾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从同盟国集团“叛变”到协约国集团,这说明

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意大利有正义感

C.协约国在战争中占优势

D.意大利耍两面派手腕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时间是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初—20世纪末

D.20世纪中期—20世纪末

4、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楼遭到恐怖袭击,造成数千无辜平民死亡,“恐怖组织”

成为当今世界人民强烈谴责和反对对象。那么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组织”罪魁祸首是

A.德国

B.美国

C.日本

D.奥匈帝国

5、战争是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一次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战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材料一中所说“战前”指的是什么战争前?你知道引爆欧洲“火药桶”的“一粒火星”指的是什么事件吗?这一事件和这场战争之间是什么关系?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加入了哪一方作战?

(2)你知道材料二所说的“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吗?它为什么能分割到最多的大陆和海洋?

(3)材料二表明德国和“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怎样?以它们为首形成的两大敌对侵略集团是什么?此后两大侵略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7、看地图回答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的帝国主义集团是_____,方格部分表示_________。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这两个集团的性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两大集团形成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其借口是“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那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的是

A.隐形飞机

B.坦克

C.导弹

D.原子弹

2、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

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和俄国

B.德国和奥匈帝国

C.英国和俄国

D.法国和德国

3、和平友好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燃

遍亚非欧三大洲,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德、俄、法、英卷入战争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塞尔维亚在一战中的作用是

A.它所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的战争,但没有改变战争的性质

B.它彻底改变了大战的性质

C.它发动了战争

D.它给奥匈帝国以沉重打击

5、下列关于一战的叙述,错误

..的一项是

A.萨拉热窝事件是导致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大战的开始

D.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了一战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

———列宁

材料2: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年)

请回答:

(1)造成英德两国之间矛盾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争夺霸权和殖民地,以英德为核心,在欧洲分别形成了那两大对峙组织?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思之窗(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充实!)

【自主探究】

探究问题1:试结合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民族关系和欧洲列强在该地区的矛盾,说明巴尔干半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火药库的原因。

探究问题2:一战期间,美国军队要不断地沿欧洲西海岸给协约国运送军备物资,德国的潜艇基地设在地中海中,为了防止德国潜艇进出直布罗陀海峡,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峡设立了雷达检测站,但每次都查不出德国潜艇的行动,这是为什么?

点拨:此题是历史和地理知识的综合,从能力要求上看,主要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从内容要求上看,主要考查的是课本内容的重点知识,比较符合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对综合知识的考查要求。本题立足历史,向其它学科渗透,突出历史的整合、延伸、拓展。

史海泛舟(读一读,哇,收获很大!)

歪打正着

一战期间,法德两国进行了一场殊死决战,争夺战略要地凡尔登。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尤其是将数以万计的火炮倾仓集中到了这一战线。狭小的凡尔登变成了密密麻麻的火炮阵地。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作战一开始,德军就凭借其火炮优势,大发“炮神”之威,首次火力突击,就以10万发/小时的速度,将200万发炮弹暴雨般倾泻在法军炮兵阵地。仅为攻占法军杜奥蒙炮台,德军就发射了12万发炮弹。这铺天盖地的炮火使法

军遭受了沉重打击。待德军首轮攻击结束后,法军利用剩余力量,对德军的炮兵阵地和重兵集结地域进行了报复性还击,摧毁了德军的部分火炮阵地。但是,还击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除了凡尔登通往巴勒杜克城的一条劣质土质公路外,其他通向后方的道路全被德军切断了,弹药根本无法及时补充。法军不得不一发炮弹一发炮弹地节约着使用,这使本来就已陷入被动的法军处境更加严峻。倘若德军此时发起进攻,那法军只有束手就擒了。庆幸的是,德军对此全然不知。双方陷入了僵持。就在法军一筹莫展的时候,戏剧性的变化发生了。这天,法军仍在如数家珍般地用炮弹向德军阵地作着不痛不痒的还击。一名炮手不知是添错了药量还是装错了标尺,将一发炮弹不歪不斜正打到德军的炮弹补给所,恰好击中了炮弹库。这引发了一战中最大规模的爆炸。震天动地的轰鸣声沉寂后,德军的弹药储备化为了灰烬,储存弹药的地方只留下一片焦土。瞬间,德军阵地上的一尊尊火炮变成了一堆堆废铁。法军得到情报后,抓住有利战机,对德军阵地的火炮进行了“点射式”打击。德军火炮成了法军的固定靶标,全部被摧毁。凡尔登战役德军最终惨败,那枚歪打正着的炮弹确实功不可没。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首场总体性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战争史中首场总体性的战争。它从1914年8月4日英德宣战算起,至1918年11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止,历时4年又3个月。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共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2/3卷入了战争。战争行动中心在欧洲大陆,波及亚洲、非洲和大西洋、北海、地中海以至太平洋等广大海域。双方动员参战军队共6540多万人,死亡2100多万人。物质财产损失3300多亿美元,其中各交战国的战费共达1863亿美元,相当于自拿破仑战争到1914年的100多年全球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战争的规模、力度、烈度和影响的深度,都是历史上所没有的。它标志着人类战争历史运动进入到一个无限化总体战争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已使人类战争,从平面发展为包括空中和海底的立体战争,从单纯由军队在前方作战发展为没有严格的前、后方之分的全面战争;在人们面前展示了无限化总体战争时代的主要特点。这是人类战争历史运动前所没有的高峰,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阅读小帖士】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我们一定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自我测评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1—5:CCBBD

二、非选择题:

6、(1)第二次。(2)美国人。因为他发明了电灯等许多电气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种之多。(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做任何事情,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才会取得成功;我们的学习也不例外,不刻苦努力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要学习他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若有其他认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5:CBCDC

二、非选择题:

6、(1)图一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分别是用蒸汽机和内燃机作动力。

(2)工业革命的成果还有轮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还有爱迪生发明的灯泡,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等众多发明。如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启迪: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自我测评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1—5:ADBAC

二、非选择题:

6、(1)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美国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作战

(2)“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因为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经过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等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掠夺战争。

7、(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2)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4)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大搞军备竞赛,竞

争日益激烈,国际关系极度紧张。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5:BBDAA

二、非选择题:

6、(1)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2)形成了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集团和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集团。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活动,大搞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竞争日益激化,国际关系极度紧张,危机频发,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并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3)战争给世界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国际间的争端应用和平方式解决,避免使用武力。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

河朔一中高一年级第一次周测语文试卷 考查范围:必修一第二单元和必修二第二单元 出题人:杜泽魁本试卷共四大题,31道小题,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失,差错。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又叫戎车,高大的战车。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雨水。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替:替换。 B.怨灵修之浩荡 ..兮浩荡:荒唐。 C.长太息 ..以掩涕兮太息:叹气,叹息。 D.忍尤.而攘诟尤:指责,责骂。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2)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3)然而,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 B.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

C.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 D.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可爱。 B.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成婚:定好婚期。 C.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来信:捎来的书信。 D.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生人:活着的人。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B.同心而.离居因人之力而.敝之 C.但.为君故卿但.暂还家D.枉用相.存嬉戏莫相.忘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苟余情其信芳 /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 / 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 / 采之欲遗谁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1(含答案)

2020统编版一(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附加题总分得分 一、写出下列字母相对应的大小写。(4分) A——()D——()M——()y——() H——()G——()j——()R——()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kāi huìhuǒbàn yīn wèi jīn qiū cháng jiān g guǎng dàzhèyàng gè zhǒng 三、找朋友。(8分) 主席战士壮观做梦 zhàn shìzhuàng guān zhǔxìzuòmèng 非常乡亲有趣道路

xiāng qīn fēi cháng dào lùyǒu qù 四、连一连,组成新字写下来。(6分) 禾又云女口人 中力云又乞生 五、在气球中填上恰当的偏旁,使它和所给字都能组成一个新字,把新字写在横线上。(8分) 日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恰当的量词填空。(6分) 辆匹册支棵架 一书一马一铅笔 一树一车一飞机 七、想一想,连一连。(4分) 弯弯的锦缎多彩的雪莲 长长的小路金黄的水果

美丽的天安门洁白的落叶雄伟的天山香甜的季节 八、用加点的词写句子。(8分) 1.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把下面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在括号里标明序号。(5分) ()我连忙走上前去向老师问好。 ()我们心里真高兴。 ()早上,我走进校门,远远看见老师在教室门口。 ()同学们也一个跟着一个向老师问好。 ()老师不住地向同学们点头微笑。 十、我会根据课文内容连线。(8分) 绿绿的送给秋天 金黄的挂在夏天的天空我画了个 红红的送给冬天

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6.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 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变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5.下面哪种现象是液体冷胀原理造成的?(水管冻裂) 6.李华把开水倒进一水杯中,等水冷却后,液面(会下降一些) 气体的热胀冷缩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固体的热胀冷缩 1.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

小学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像蜡烛融化、玻璃杯打碎、木条的折断等这样的变化,仅仅是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 化。 2、像纸张燃烧、铁生锈、煤的燃烧等变化,不仅是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产 生了(新物质)。 3、将白糖放入水中,白糖会“消失”,水会变(甜),将水蒸干,白糖又变成了固体,说明 这个变化是(可逆的)。 4、玻璃破碎后,通过一定的方式(能)恢复原来的样子,水泥放入水中后,(不能)恢复 原来的样子。像玻璃破碎这样的变化称为(可逆)变化,像水泥遇水发生的变化称为(不可逆)变化。 5、铁易于生锈的环境是(温暖、潮湿)。 6、铁制品不易生锈的环境是(寒冷、干燥)。 7、鲜牛奶呈(乳白)色,具有浓浓的(奶香)味。 8、向牛奶中倒入啤酒后,会冒出气泡,放出的气体主要来自(啤酒)。 9、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10、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糖 溶于水的变化属于(形态的变化)。 11、物质的变化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不可逆的)。 12、金属在有(水)、有(空气)、有(酸或盐)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所以防止铁生锈的办法 是隔绝(空气)、(水),防止(酸或盐)的腐蚀。 13、将白糖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后看到白糖慢慢变黑。则白糖熔化属于(可逆)变化; 白糖变黑属于(不可逆)变化。 14、水受热后能变成水蒸气,遇冷能变成冰。水在这些变化中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 有)生成新物质,而木柴燃烧则(有)新物质生成。 15、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爆炸发生的是(不可逆)变化。 16、将一根光亮无绣的铁钉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然后取出,会看到铁钉表面覆盖上了 一层红色的物质。此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二:选择 1、下面关于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B 铁锈易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颜色是红褐色 C 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 D 铁生锈没有生成新物质 2、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C)(易错题) A 在空气中的一半 B 在水中的一半 C 空气和水交界处 D 无法确定 3、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C) A 蜡烛熔化 B 铁块变铁水 C 馒头发霉 D 木条折断 4、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 A 白糖加热至焦黑 B 木材做家具 C 火柴燃烧 D 食物消化

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3用地。 特别提示:(1)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布局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的趋势。 (2)根据市场最优原则,商业中心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 地租的高低? ?? ?? 距离 的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等。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3 .形成和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2特别提示:相邻同级别的两个城市服务范围会出现交错,在交错区内,由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不同或交通通达度不同,不同消费者会选择不同的城市消费。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主要功能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 1.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通达性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方法技巧: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功能分区和影响因素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光》 一、科学概念: 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2.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手电筒等。月亮不能自己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有关,物体影子的大小和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不要用眼睛直接对着较强的光源。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科学家也是利用反射原理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6.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冷光源不会发热,只会发光。 7.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如太阳灶、奥运会圣火取火种。光线弱时,瞳孔放大,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 8.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它是将光能转化成热能。

10.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聚光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氧气。 二、理解运用: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随着太阳升高,斜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影子也越来越短。下午, 太阳到了西边,影子在东边,随着太阳落下,斜射的角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傍晚时,影子达到最长。早晨和傍晚,太阳斜射的角度最大,影子最长,中午时,太阳斜射的角度最小,影子最短。 影子长短的变化:清晨最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逐渐变长,到太阳偏西落山时最长。即长变短,再变长。 2.说一说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计时的科学道理。 答:日影观测仪上有一根指针,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投射到下面石盘上,由于影子的方位、长短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斜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同的时刻,太阳位置不同,指针的影子长短和方位也不同,古代人们就是根据指针影子的变化来计时的。 3.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因为物体的颜色越浅,反光的本领越强,物体的颜色越深,反光的本领越弱。 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能使墙壁的反光能力更强,使教室里显得更加明亮。所以,教室的墙壁要涂成白色。 4.为什么人们一般在夏天穿浅色衣服,在冬天穿深色衣服? 答:物体的颜色越浅,反光本领越强,吸热能力越弱,物体的颜色越深,反光本领越弱,吸热能力越强。夏天穿浅色衣服,由于其吸热的能力弱,所以

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二单元复习 一、知识要点 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及“人物活动”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2 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采用了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 3、《各具特色的民居》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文章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4、《和田的维吾尔》生动形象、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性格的赞美和歌颂。 二、字词辨析 (一)词语盘点 là yua chū xún zhǎn lǎn suàn bàn jiǎo zi fěi cuì zá bàn zhēn zi lì zi bào zhú fēnɡ zhēnɡ yù bai cǎi pái biān pào ji? rán sì yuàn ɡuànɡ miào huì

cǎi huì měi bù shanɡ shōu mài yá tánɡ zǒu mǎ dēnɡ línɡ qī bā suì jù zhǒnɡ wàn xiànɡ ɡēnɡ xīn zhānɡ dēnɡ ji? cǎi miàn jù jī liú fā shì kuànɡ yě bù shī bí zǔ r?u shùn yā yì dūn h?u kuā zhānɡ yǎn yì sù rán qǐ jìnɡ bù jú h? mù kù ra jī’ánɡ chōu xiànɡ yùn wai hōnɡ tánɡ dà xiào miáo shù n?nɡ ɡē shàn wǔ bi? wú suǒ qiú fēnɡ yōnɡ ?r zhì pū tiān ɡài dì (二)字义:?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万象更新:更,变更。形容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行。?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面一套。?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心里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葩,花。奇特而美丽的花朵。 (三)近义词:充足(充分)观赏(欣赏)娴熟(纯熟)招徕(招揽)压抑(压制)朴实(朴素) 依然(仍然)安宁(安定)防备(防范)骚扰(打扰)崇尚(推崇)惊恐(恐惧)惊奇(惊讶)寂静(安静)庆祝(庆贺)俊朗(英俊)纵使(即使) 单调(丰富)漂亮(丑陋)完整(残缺)繁多(稀少)深厚(浅薄) (四)反义词: 寂静(喧闹) 酷热(严寒)宽敞(狭窄)长期(短暂)压抑(放纵)朴实(华丽)热闹(安静)娴熟(生疏) 拥挤(宽松) (五)词语归类:零七八碎万象更新万不得已日夜不绝截然不同张灯结彩 心服口服以德报德以讹传讹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将计就计神乎其神精益求精痛定思痛将门有将日复一日微乎其微各形各色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至家道兴旺风雨侵蚀婀娜的舞姿粗犷的性格俊俏的容貌清

必修二第二单元情境默写(最全)

必修二第二单元情境默写 《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2.写女子对氓因婚事推迟而进行的解释是:,。3.写女子迫不及待想要嫁到他家的句子是:,。 4.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5.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6.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7.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8.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 是:,。 9.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 是,。,。 10.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 是,。 写回忆恋爱是盟誓的句子是:,。 11.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12.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13.女子用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告诫女性的句 子:,。 14.女子对氓彻底失去信心,表现出“清醒”“刚强”的句 子:,。 15 .运用比兴手法,写出女子的痛苦没有尽头,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诗句是:,。 《诗经·采薇》 1.《诗经·采薇》中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的诗句是:,。,。 2.《诗经·采薇》中写归来路途艰难的诗句 是:,。 3.写自己满心伤悲,无人体会到的诗句 是:,。 《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 是,。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 句:,。

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 句:,。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 是:,。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 句:,。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 句:,。 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 句:,。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 句:,。 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 句:,。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 句:,。 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 句:,。 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话:,。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1(含答案)

2020统编版三(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 一、字词拼写。(18分) 1.把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4分) ____áf____l________àn 生涯.妇.人忙碌.应验. ___ūn sh____t____x____ 尊.重衰.退大浪淘.淘遵循.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qiān xūlùjiǎo jiāoào jīng měi biézhì ()()()() nuòruòxīn shǎng jiàzhíshǒu zhūdài tù ()()()() 3.选字组词。(6分) 微徽技枝挡档 ()风树()()案 国()()术()住 远运辨辩兔免 ()气()论()子 永()()别()费 二、选择填空。(8分) 倒映倒影 1.鹿观看着自己()在湖水中的影子。 2.这座桥的桥洞和水中的()正好合成一个圆圈。 清闲安闲 3.池子()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过着()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因为……所以……一旦……就……只有……才…… 4.()靠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5.河堤()被冲毁,()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6.河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利益,()受到大家的尊敬。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B.因/释其耒/而守株。 C.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D.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三、连线题。(8分) 1.读词语,连一连。(4分) 沉重的生活推究清洁 柔软的货船保持规律 清闲的泥土感到哲理 荒凉的废墟遵循羞耻 2.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请连一连。(4分) (1)自相矛盾 A.目光短浅 (2)画蛇添足 B.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井底之蛙 C.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4)揠苗助长 D.说话或办事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四、句子训练。(12分) 1.仿写句子。(2分) (1)国王的御厨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我有两个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 (2)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弟弟___________:“不去,我不会游泳。” 2.按要求写句子。(10分)

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全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3.蜗牛靠(腹足)爬行。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 5.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6.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用(气孔)进行呼吸。 7.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8.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9.我们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身体会(收缩)。 10.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11.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1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3.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4.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5.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16.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7.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18.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9.金鱼的进食方式是(吞食)。喂金鱼时一次喂得太多,会把金鱼胀死的。 20.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21.金鱼不断地喝水,(不会)胀破肚子,因为金鱼将水吸入(口中),又通过(鳃部)排出。 22.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23.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 24.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WORD版本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整理)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说明:完成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其中书写1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16分) b ěi j īng hu ǒ b àn g è zh ǒng y īn w èi gu ǎng d à qi ū ti ān k āi hu ì m éi y ǒu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8分) 三、给下列生字组词。(9分) 四、读一读,连一连。(12分) 多彩的 香甜的 美丽的 洁白的 壮观的 遥远的 水果 天山 季节 雪莲 新疆 升旗仪式 五、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填序号。(8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九( )小树 一( )水井 四( )石碑 三( )白马 六( )飞机 五( )铅笔 八( )桌子 两( )水杯 六、照样子,变成新字再组词。(12分) 小吃. 告诉. 睡觉. 温暖. 壮观. 有趣. 香. 甜 非. 常 ch īc ī g āngu ān sh ù s ù q ù q ǜ ji ào ju é xi āng xi ān hu ǎn nu ān f ēn f ēi () () () () () () () () () 口 支 个 匹 棵 块 张 架

② (晴天) 七、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 水不忘挖 人, 刻想念毛 席。 2.遥远的 城,有一座雄伟的 安 。 3.我画了个金黄的 ,送给 。 我画了个红红的 ,送给 。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8分) 我爱家乡的山 我爱家乡的山,春天,满山的映山红笑了,笑成一片五颜六色的花海。我兴奋地爬上山,像一只快乐的蜜蜂,在花儿们的怀抱里飞迸跳跃,我尽情享受着色彩与花香。 山上还有许多笔直挺拔的大树,像士兵一样守卫着山上的一草一木和郁郁葱葱的庄稼。 1.读一读,选一选。(2分) 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时家乡的景色。 ①春天 ②夏天 ③秋天 ④冬天 2.这段话一共有句。(2分) 3.这段话写了家乡山上的和。(4分)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大 因 (因为) ① 请 晴 () () () ( ) 时 秋 交 中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姓名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 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5.下面哪种现象是液体冷胀原理造成的?(如水管冻裂) 6.把开水倒进一水杯中,等水冷却后,液面(会下降一些) 气体的热胀冷缩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固体的热胀冷缩 1.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2.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3.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4.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1.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4.物体保温,要尽可能地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的保温材料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_。 5.物体散热,要尽可能地增加热的传递,选用的散热材料应该是热的热的良导体。、 6.保温的原理是减缓热传递的方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8.冬天穿棉服比较暖和的原因是:(能保温) 9.羽绒服中有很多空气,能减少身体的热由对流方式散失。 10.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1.加快热的传递,可以使物体散热。 12.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 13.需要散热的物品有暖气片等。 14.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一、文学常识 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它记述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叙述了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众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写人记事真切、生动,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史记》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篇,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70篇,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它不仅是一部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代表了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__,________) 2.共.其乏困(通____,________) 3.秦伯说.(通__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通____,________)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___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 ________) 7.秦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___)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__,________) 9.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10.要.项伯(通____,________) 11.不敢倍.德(通____,________)12.不可不蚤.来(通____,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 ____,________) 14.因击沛公于坐.(通____,________) 四、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 ...(古义:..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__________)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 __________)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 6.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古义: __________)

最新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1(含答案)2份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6分) 泥泞.(lìnɡ nìnɡ)的.确(díde)软.(rǎn ruǎn) 荆.棘(jīn jīnɡ) 销.售(xiāo shāo) 饲.养(cì sì) 二、读拼音,写字词。(21分) 大头哥哥带着棉花糖mèi mei()去野餐。阳光sǎ zài ()hòu bèi()上真wēn nuǎn()啊。湖边的jǐnɡ sè()太美了,微风吹过,碧绿的湖水泛起层层bō wén()。他俩坐在柳树下吃东西,棉花糖带来了妈妈mǎi()的ɡān tián ()的苹果,大头哥哥带来了可口的liánɡ cài()。看美景,吃美食,这样的时光让人liàn liàn bù shě()。 三、比一比,再组词。(6分) 波()披()作() 昨() 峰() 锋() 像()橡()景() 惊() 菜() 彩() 四、按要求填空。(4分)

1.“甘”字共画,第四画是,组词:、。 2.“匹”字的笔顺是,读音是,第三画的名称是,组词:。 五、词语搭配,连一连。(8分) 一株出色的枝条冒着迷路的孩子 一匹高大的绿毯背着年迈的大娘 一片细长的骏马踏着蒙蒙的细雨 一根柔软的柳树抱着路上的荆棘 六、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4分) 大方: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1.小平今天的演讲很精彩,举止大方 ..,声音洪亮。() 2.我今天没带橡皮,小红很大方 ..地借给了我。() 自然:①自然界。②表示理所当然。 3.动物和植物都是大自然 ..的成员。() 4.她平时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及时复习,自然 ..能考出好成绩。()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及问题详解.doc

期末复习卷 《赤壁赋》(苏轼) 1、《赤壁赋》中赤壁的景象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月出美景,月 下江面的景象是:“______,______。”与王勃的《藤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着一样的意境。 3、作者游玩赤壁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作者用“,”写出了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 5、描写客人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赞美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 7、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______,______”。 8、《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的情形是:“_____,_____。” 9、慨叹自身渺小是:“,。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是:“,。” 10、客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表达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的语句是:“,;,。” 12、表达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苏轼《赤壁赋》中用,。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14、《赤壁赋》中作者与客人共饮秋江之酒时引吭高歌的是, 。 15、《赤壁赋》用,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 16、《赤壁赋》中用,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17、,;, 写出《赤壁赋》中游人感受到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又仿佛要远离人世,升入仙界的情景。 18、《赤壁赋》中用比喻正面描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句子是, 。 19、《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 20、《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子是,。 21、《赤壁赋》中用,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22、《赤壁赋》中客人认为他与苏轼不在官位,只不过在江岸水洲过着平凡的生活的句子是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解析 时间:60分满分:100分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1分) 1.小刚一共钓了13条鱼,送给爷爷6条,还剩()条鱼。 2.花店原有12朵花,卖出5朵花,现在还有()朵花。 3.15比()多5,()比14少5,17比()少3。 4.()比19多1,()比12多4。 5.将下面的算式按照结果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8+817-310+516-918-9+8 ()>()>()>()>() 6.△+△=10■+△=13★+■=17 △=()■=()★=() 7.在○内填上“>”,“<”或“=”。 3+8○1217-8○915-3○17 5+9○1514-6○318-9+8○19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3分) 1.有16个气球,卖了7个,还剩下10个气球。()2.第一小组植树6棵,第二小组植树9棵,一共植树15棵。()3.小雨和小雪共画了17朵牡丹花,小雨画了9朵牡丹花,那么小雪画了10朵牡丹花。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是9,另一个数是4,两个数的和是()。 A.12B.13C.14D.15 2.一共摘了16个桃子,小猴吃了7个桃子,还剩下()个桃子。 A.7B.8C.9D.10 3.小红家养了13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只。 A.7B.8C.10D.11 4.小明有18枝彩色笔,小刚借走了9枝,小明还有()枝。 A.8B.9C.10D.11 5.停车场原有8辆汽车,晚上又开来7辆,现在一共有()辆汽车。 A.15B.16C.17D.18

四、连一连(10分) 7+817-810+516-818-9+6 15978 13-614-511+416-912-9+5五、把条件与适当的问题连一连,再计算。(12分) 吃了几个? [来源:学,科,网] 2.小明在两天里共写了天写了还剩几个? 小明写几个? 小明第二天写几个字? [来源:学。科。网Z。X。X。K] 六、按要求填空。(14分) 1.在()填上适当的数。(6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P27)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混合沙子和豆子,豆子还是豆子,沙子还是沙子,它们没有发生变化。(P28) 2、加热白糖,白糖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了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可以闻到焦糊味。 分析白糖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白糖由固体状态熔化变成了液体状态,它仍是白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是物理变化;接着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至全部炭化,有焦糊味,这时已经不再是白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3、蜡烛在燃烧时的变化: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4、定义:(P 29) 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一、会变味的米饭 1、在咀嚼米饭时,为什么会有甜味? 因为米饭里有淀粉,咀嚼时在口腔里的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发生变化,变成了麦芽糖。所以我们感到了甜味。淀粉变成了麦芽糖是化学变化 二、米饭、淀粉和碘酒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为什么会变成蓝色?它还是淀粉吗?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淀粉的新物质。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3、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检验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或问:我们可以怎样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答:将碘酒滴在要检验的食物上,如果发现颜色变蓝,就可以认为此种食物含有淀粉。 4、富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面、薯类;含淀粉较少的食物是:青菜类蔬菜、水果、 四、制作神秘的信件 1、调制淀粉溶液:用温水将淀粉溶解,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澄清的淀粉溶液; 2、用毛笔蘸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然后晾干。 3、显影:用药棉蘸碘酒溶液在信件纸上涂搽,用淀粉液写的字就显现出来。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小苏打的的特点:白色颗粒晶体,可以溶解在水里; 2、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闻着有酸味。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要求、过程及注意点: 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②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立即盖上,不要让产生的气体散失】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小苏打在液体中完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④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