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五章到十五章复习提纲答案

毛概五章到十五章复习提纲答案

毛概五章到十五章复习提纲答案
毛概五章到十五章复习提纲答案

毛概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P143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的经济文化水平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的“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答:“八大”提出,在经济建设上要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其他方针)

第一,为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路线)

第二,制定了既反保守又犯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第三,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任务。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答: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4、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答:1956.4,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1957.2,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体现出理论探索的初步成果。

(根据PPT的回答如下)

1.经济建设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建设道路

2.经济建设在各项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4.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5.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5、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及其意义-P117

答:理论意义:

1、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2、在更高层次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3、为党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实践意义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指明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主线,在实践上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根本的指导原则。

2、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3、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从根本上反对和纠正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种种曲解、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思想武器。

6、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答:共同富裕是效率与公平的最高统一,即最终结果。

⑴效率优先原则。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是效率优先。因为公平与效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所以,实行

效率优先原则就意味着是公平的。

⑵兼顾公平的原则。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并不否认公平,更不能牺牲公平只顾效率,正确的做法是,在

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因为只有坚持公平才能够调动效率的创造者,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

总之,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即不能只强调效率忽视了公平,也不能因为公平而不要效率。应该寻求一个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契合点,实现效率,促进公平。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28、129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高度概括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⑴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赖以形成的主导因素。

⑵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依靠力量。

⑶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P30

答:内涵书本P30、辩证关系书本P31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P137、138、140

答: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就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就发展水平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这一阶段。

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阶段。

第二,长期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P141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P141、142

答: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⑴是由我国社会发展的低起点决定的;⑵是由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决定的。

11、改革的必要性与全面性

答:⑴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

会的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

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决议)

③毛泽东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针是:抓革命,促生产。

邓小平指出:阶级斗争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应通过改革来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不改革就没

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⑵改革的全面性。

邓小平说:“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不仅包括

工业、商业,还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在内。”

地域上:是除了港澳台之外的中国所有地方;

行业上: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所有行业;

部门上:涵盖中央到地方的所有部门。

领域上: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全面变革。

层面上:体制层面与整个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层面的重大变革。

1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答:邓小平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所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而不是放弃,而革命却是放弃。

改革的革命性从扫除发展生产力来说都是解放生产力,扫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从深刻性与广泛性方面认识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一致的。

⑴这是针对体制的革命,不是针对人的革命;

⑵说改革是革命,是指改革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和利

益的调整。所以,改革不是改良,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13、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P169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P179

答:⑴提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经过十几年的深思熟虑和反复的实践探索才确立下来的。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讲话中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

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①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②实行市场经济,有利于搞活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③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都是方法。④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⑤市场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

⑵意义:理论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观念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对社会主义

的认识由经济形式到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上,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参照系。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P183.

(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P183)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相应解释P186

17、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答: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是指多数人的统治。

从性质上看,民主是指维护什么阶级的利益,这是国体的体现;

从形式上看,民主是指采取什么形式组织政权,这是政体的体现。

实行民主的必要性:⑴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⑵实现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

目标;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靠政治文明和发展民主来保证和支持;⑷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

奋斗的基本目标之一。

2)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始终把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认为“没有民

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最广泛地动员人民群

众,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改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实

现社会主义民主。⑶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18、我国的民主制度和政党合作制度-P221

答:我国的民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⑴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⑵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邓小平说: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益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

②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④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保护,党派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答:(1)民主与法制,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战略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共十七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具体到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坚定的走人民民

主专政道路;具体到社会主义法制,就是要用法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少数

有钱人的利益。

20、政治体制改革及其评价标准-P240

答: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我们进行改革“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根据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树立生产力标准的原则。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改革的标准,以是否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作为衡量我国政治体制的标

准。坚决地改掉那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机构。第二,在开放中改革的原则。改革不应该是关起门来的改

革,改革应该是开放的,既要吸取外国经验,也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情和参与,体现出人民群众当家作

主。第三,改革要有科学依据,要顺民心,得民意。改革不能凭长官意志,凭经验,凭想象。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改革,要有一套系统的改革方案,要广泛征求民意和进行科学的论证。第四,改革必须有计划,必须配套,循序渐进,不能盲目乱改。

(若指明谈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则见书本P240)

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条就是看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2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⑴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⑵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⑶精神文明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要求-P249

答:⑴文化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文化的载体: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哲学社会科学。

⑵科学文化建设的要求: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③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④以

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255

答:P269

(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足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4)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P263

答: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既是一种善恶评价标准,又是一种行为标准;它既表现为道德心理和道德意识,也表现为道德行为和道德活动,同时,还表现为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⑴社会公德是维持社会公共日常生活秩序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社会公德具有广泛性特点,

它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尺度。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

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改变不重视社会公德的种种陋习,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⑵职业道德,就是从事社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该遵守的最基

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例如,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医生要与人为善、治病救人,商业服务

员要顾客至上、诚恳服务,科技工作者要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等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

过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克服行业的不正之

风,净化社会风气。

⑶家庭美德是维护和改善自然形成的家庭或家族伦理关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主要是通过提倡尊

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的宣传教育,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2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答: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调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⑴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

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⑵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

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⑶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

相处。”

⑷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

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⑸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

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⑹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6、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理论-P327

答: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外交路线叫“独立自主”。①独立自主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的基本准则;③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是外交的基本立足点;④爱国主义与国际

主义相结合是外交的重要原则;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外交重要目标;⑥邓小平的和平外交方

针:不结盟,不称霸,不争论,不扛旗,不当头,不对抗;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

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和谐世界理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的最新成果。这一新的理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P333

27、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答:新中国成立后,在1949年─1971年被动封闭,1971年以后才主动开放。

(1)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取得国家主权以后,帝国主义又对我们进行了封锁、禁运,这又使我国处于被动的封闭之中。

(2)建国初期,我们曾经试图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并取得了“一五计划”时期对苏联东欧开放的巨大成就。但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对我国实行政治敌视和经济封锁政策,加上50年代后

期开始的中苏论战导致中苏关系破裂,以及我们自身的“左”的思想和“左”的政策的干扰,致使我们在

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

(3)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更是以反“洋奴哲学”、“卖国主义”为名,全盘否定对外开放,把我国同世界隔绝开来,把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边缘。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利用

新的科技革命,推动着经济腾飞发展,使得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大。

28、港澳台问题的性质

答:香港、澳门问题:属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占我国的领土问题;

台湾问题:是我国解放战争遗留下来的内政问题。

29、“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和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答:1)“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1)祖国国统一:①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上,中华民族虽然有过分分合合、政权

更替的过程,但反对分裂、坚持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邓小平说:“统一问题,这首先是个

民族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背离民族意志的。”

②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历史发

展充分证明,只有统一,国家才会强盛,经济才会繁荣,人民才会幸福;如果国家分裂,民族纷争,

祖国就会贫弱,人民就会遭殃。统一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

益,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历史使命。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

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⑴使“一国两制”构想变为现实;⑵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⑶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贡献;⑷对解决台湾问题起

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30、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P382

答:保持党的先进性P383最后一段;加强党的建设P383倒数第二段

3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及其关系

答: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纲领,是有现在的纲领和将来的纲领或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的。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是社会主义经过不断发展而最终必然到达的人类社会高级形态。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完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实现共产主义毕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若干历史阶段;在每个历史阶段,党必须制定和实施符合该阶段具体实际和要求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如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曾制定和实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在建国初期曾制定和实施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制定和实施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实施指明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条件。也可以这样说,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是党为之奋斗到底的最高目标与革命或建设不同阶段所追求的近期目标的关系,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实现这个远大理想的具体行动步骤的关系。不可能有离开最高纲领的所谓最低纲领,也不可能有离开最低纲领的所谓最高纲领。

判断并论述题说明:

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不同于经济建设方针,它反映了建设

的热情,但不具有规律性,所以是错误的。

2、“改革开放之路及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始于毛,成于邓”。这句话是对的。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

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对的,怎样理解?

4、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是可逾越的,但生产力发展不可逾越,对的。中国社会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其

中之一原因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这个历史条件也可以说是历史起点和历史使命。

5、改革是全面的,但是也是有重点的。这个重点就是经济体制改革。

6、稳定是为了发展,但把维稳上升到指导思想是错的。

7、凡是强调改革的重要性的都是对的。

8、在分配制度中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是错的。因为就算人不劳动,其本身对社会也

是有贡献的;此外还有仁义的问题等。P192

9、说港澳台问题是领土问题是错的。显然台湾问题不是领土问题。

2018版毛概重点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5.1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2如何把握理论的主要容 1、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3如何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8.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我国需要解决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下面三个方面: ①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涵: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注意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第一章 1.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幵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幵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毛概第十五章(习题与答案)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4.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是党的思想建设 5.本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指党的建设 6.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 血肉联系 7.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8.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9.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多选题 1. 总结党的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3.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 5. 在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的性质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要进一步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7. 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正确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8. 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 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10.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判断题: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错

2016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详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

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二、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三、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毛概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 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3.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执政路线和组织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执政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机是脱离群众。 7.为什么说党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得生死存亡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毛概 第十五章练习及答案

毛概第十五章练习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是 正确答案:党的思想建设 2、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正确答案:发展 3、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 正确答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本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指 正确答案:党的建设 5、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正确答案:工人阶级 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正确答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正确答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正确答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多选题 1、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正确答案: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2、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正确答案: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正确答案: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5、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正确答案: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 6、总结党的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必须始终 正确答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正确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7修订版

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7修订版 : 篇一: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5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

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郑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2015版(修订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015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重大意义: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毛概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分析

毛概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是()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3、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机遇与挑战 D、知识经济与革命信息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B、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 D、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C、执政为民D、执政兴国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二、多选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 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房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必考内容2019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必考内容2019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

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毛概》自测题(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D 建设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 A 党的宗旨决定的 B 党的路线决定的 C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D 党纲党章规定的 3.民主集中制是() A 当代世界各国政党都实行的组织制度 B 集中基础上的民主和民主指导下的集中相结合的制度 C 小事实行民主、大事实行集中的党和国家的管理制度 D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4.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根本要求是() A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 按照“四化”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 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D 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5.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A 改善党的领导 B 统一党的领导 C 服从党的领导 D 坚持党的领导 6.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 制度建设 B 组织建设 C 作风建设 D 思想建设 7.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 农民阶级 B 工人阶级 C 知识分子 D 民主人士 8.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 )的问题 A生死存亡 B领导地位 C兴衰成败 D 执政地位 9.所谓“一项伟大的工程”是指() A.党的建设 B.民族复兴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小康社会建设 11.()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A.执政能力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为人民服务 D.先进性 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 A.历史的选择 B.人民的选择 C.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D.中国共产党自封的 1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是()

毛概课后题答案2019修订版

毛概课后题答案2019修订版 一、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A)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文化纲领: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必要性: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革命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这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这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理论的意义:①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②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