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五星上将

美国五星上将

美国五星上将
美国五星上将

五星上将

“五星上将”是美国特有军衔,正式设立于1944年12月,由美国国会批准。五星上将肩章上镶有五颗星徽,相当于西方其它国家的元帅军衔。五星上将的晋升基本条件,必须担任过盟军战区指挥官职务,历年获此殊荣者均和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包括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先后担任过欧洲战区指挥官)、麦克阿瑟(太平洋战区指挥官)及布莱德雷(地中海战区指挥官)。美国国会规定,该军衔只在战时授予,且终生不退役。

授予人员:

1.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生卒年:1880.12.31—1959.10.16

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尤宁顿镇

逝世地:弗吉尼亚州沃尔特-里德医院

安葬地:弗吉尼亚州迈尔堡

学校: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职务:陆军参谋长、国务卿、国防部长

军衔: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

夫人:伊莉沙白·科尔斯·卡特、凯瑟琳·布朗

著作:《马歇尔报告》

名言:“真正的伟大的将领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战斗,战役无非是一系列克服的困难而已。一个真正的将领不论困难如何艰苦,都能够展现才华,

转败为胜。”

2.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生卒年:1880.01.26—1964.04.05

出生地:阿肯色州小石城

逝世地:首都华盛顿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

安葬地: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学校: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职务:西点军校校长、驻菲美军总司令、太平洋西南战区司令、太平洋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

军衔: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

夫人:路易斯·布鲁克斯、琼·费尔克洛斯

著作:《往事的回忆》

名言:“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3.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生卒年:1890.10.14—1969.03.28

出生地:德克萨斯州丹尼森

祖籍:莱茵河地区

逝世地:首都华盛顿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

安葬地:堪萨斯州阿比林城

学校: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职务: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陆军参谋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三军总司令、美国第34任总统

军衔: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

夫人:玛丽·吉瓦尼·杜德

著作:《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平》、《悠闲的话》

名言:“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与他们见解不同的人都称作共产党的极右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我们其余的人都是残酷的贪财牟利之徒的极左分子。”

注:为了竞选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后来放弃了五星上将军衔,因为美国宪法规定现役军人不得竞选总统,在他两届总统期满卸任后,继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签署总统令,重新授予他五星上将军衔。

4.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生卒年:1893.02.12—1981.04.01

出生地:密苏里州克拉克

逝世地:纽约州纽约市

安葬地: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国家公墓

学校:西点军校

职务:陆军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

军衔: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

夫人:玛丽.伊丽莎白.奎尔.布

著作:《一个士兵的故事》

5.威廉·丹尼尔·莱希(Willian Daniel Leahy)

威廉·丹尼尔·莱希

生卒年:1875.05.06—1959.07.20

出生地:艾奥瓦州汉普顿市

逝世地:马里兰州贝赛斯达市

安葬地:马里兰州贝赛斯达市

学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

职务:海军作战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军衔:海军五星上将(Fleet Admiral)

著作:《身临其境》

6.欧内斯特·约瑟夫·金(Ernest Joseph King)

欧内斯特·约瑟夫·金

生卒年:1878.11.23—1956.06.25

出生地:俄亥俄州洛雷恩市

逝世地: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市

安葬地: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市

学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

职务:大西洋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海军作战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英美联合司令部成员

军衔:海军五星上将(Fleet Admiral)

著作:《1941—1945年战争中的美国海军(向海军部队的正式报告)》、《金*海军五星上将》

名言:“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漫长的,日子将是艰苦的。我们要尽已所有作出最大的努力。我们必须尽快拥有大批军舰和飞机,然后我们大举反击,最终赢得胜利。”

7.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生卒年:1885.02.24—1966.02.20

绰号:海上骑士

出生地: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堡

逝世地:加里福尼亚州伯克利市

安葬地:加里福尼亚州伯克利国家公墓

学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

职务:海军人事局局长、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海军作战部长

军衔:海军五星上将(Fleet Admiral)

夫人:凯瑟琳·弗里曼

著作:《海上力量:海军史》、《太平洋的胜利:海军的抗日战争》

名言:“我不赞成先发制人的战争。我相信只要存在任何成功的希望,就必须运用外交手段。和平是可以获得的,只要我们具有勇气、耐心和才智。”

8.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

生卒年:1882.10.30—1959.08.16

绰号:蛮牛

出生地:新泽西州伊莉沙白市

逝世地:加里福尼亚州旧金山市

安葬地:加里福尼亚州旧金山市

学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

职务:太平洋舰队航母特混舰队司令、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第三舰队司令

军衔:海军五星上将(Fleet Admiral)

夫人:弗朗西丝·库克·格兰迪

著作:《哈尔西海军上将的故事》

9.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鲁恩斯(Raymond Ames Spruance)

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

生卒年:1886.07.03—1969.12.23

出生地: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

逝世地:加利福尼亚州

安葬地:旧金山金门国家公墓

学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

职务:太平洋舰队司令、海军军事学院院长

军衔:海军五星上将(Fleet Admiral)

注:由于众议员卡尔·文森的阻止,斯普鲁恩斯一直未能晋升成为五星上将。

国会最终通过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议案,当中订明斯普鲁恩斯退休后,将维持海军上将(四星)的薪酬直至逝世。

在2001年7月12号,国会终于通过,并在稍后由小布什总统签署生效的2492号法案明文通过,已故海军上将斯普鲁恩斯追授“Fleet Admiral”

军衔,即“海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是陆军的称谓,海军对应的军衔则为Fleet Admiral ,之前斯普鲁恩斯是Admiral)

10.亨利·哈利·阿诺德(Henry Harley Arnold)

亨利·哈利·阿诺德

生卒年:1886.07.25—1950.01.15

绰号:快乐的阿诺德

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格拉得温

逝世地:加里福尼亚州索诺玛市

安葬地:加里福尼亚州索诺玛市

学校: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职务:陆军航空兵司令、陆军副总参谋长、陆军航空队司令

军衔:空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ir Force)

夫人:埃利诺·A·普尔

著作:《全球使命》、《空战》

名言:“卓越的研究工作是保卫国家安全所需的空军的第一要素。”

国共五虎大将比较

国共五虎大将比较 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和对决 国共内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在这次将帅的对决中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很多人认为国民党的将领和共产党的将领不在一个层次,实际上战争的胜负有很多军事以外的因素。可以看到,同样是这些将领指挥的土地革命战争,红军就没有取得这样的大胜,甚至被迫进行了长征。双方最具有军事才能的五员大将拿出来做个比较和对决,是很有意义的事。欢迎大家抛开政党的意识形态,从纯军事角度发表意见和展开讨论! 第一,粟裕vs傅作义。粟大将在国民党方面是找不到对手的。其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熟练运用大兵团作战的本领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能排在前十名。粟裕从战士开始干起,一直成长为战略决策的指挥员和总参谋长。可以说陈毅托了他的福,没有他的话就没有淮海的完胜。何况他的手下和周围的智囊比起林彪的手下能力要差很多,这更体现出他作为中华第一将的无可争议!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建国后没有受重用,也没有能在朝鲜战争展现军事才华。把傅作义作为国民党第一将很多人有看法,其实这是一个从未战败过的将领,抗日时日军,伪蒙军和华北共军都吃过他的大亏。日本人在战后写的研究中日战争的书中最推崇的中国将领就是华北的傅作义和中原的汤恩伯。内战时聂荣臻和贺龙更是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四野入关时国民党在华北战场的形式是最好的。一个35军就敢在华北平原东突西奔,而其他战区的国民党军要出动的话最少两个军或一个兵团互为掩护。可看出傅作义经营一个战区的能力。因次,拿两人相比,傅只是稍逊一筹。 第二,林彪vs陈诚。其实在中共方面林彪甚至排不到第二,只是看到四野在整个内战中取到的巨大作用才这样安排的。首先,东野的兵力多装备好,对东北的国民党军占有很大的优势。其次,他的部下猛将如云,身边的刘,罗又是足智多谋之士。北满和南满两个根据地又紧临苏联和朝鲜两个后方,无后顾之忧又不愁结养供应。即便这样他还有四平之败和打锦州的优柔寡断。围歼廖兵团是他的亮点,但其中也有廖耀湘的失误帮了他的忙。至于四野入关后的秋风扫落叶那是大势已定。所以说即便换另一人去东北效果也不会差到哪去,甚至更好。陈诚在国民党军中是被低估的人物。此人严于治军,强调“精神教育”,有实干家与战术家之称。,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和武汉会战中指挥得极其出色,内战初期的东北战场也搞得不错。另外他的战略大局观在国军中无出其右者。但他也不是国民党军的二号战 将,只是林彪和他一个高估,一个贬低, 实为棋逢对手。 第三,刘伯承vs白崇禧.这是在内战中唯一正面对上号的对手,都是智将。刘伯承的军事素养堪称一流,作战擅用奇招,往往使敌出其不意。谋略远在其他共军将领之上,抗战时的一二九师的战绩最大,只是名声不如打了平型关的一一

国民党资料

四大元老:张静江(张人杰)、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 五虎上将:卫立煌、陈诚、蒋鼎文、顾祝同、刘峙。 五大主力:第18军,军长黄维;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新6军,军长廖耀湘;新1军,军长孙立人;第5军,军长邱清泉(杜聿明)。 高级将领:(1)特级上将,蒋介石;(2)一级上将,白崇喜、冯玉祥、朱绍良、朱培德、刘湘、李宗仁、何应钦、郑介民、宋哲元、张学良、陈城、陈大庆、陈绍宽、陈济棠、胡琏、桂永清、顾祝同、钱大钧、唐生智、黄镇球、阎锡山、薛岳;(3)二级上将,于学忠、万福磷、卫立煌、邓锡候、龙云、卢汉、冯钦哉、吉星文、刘峙、刘镇华、孙立人、孙震、李品仙、李烈军、杨虎城、杨爱源、于汉谋、何成浚、何键、佟麟阁、张发奎、张治中、陈仪、陈调元、林蔚、罗奇、周斓、徐永昌、唐式遵、商震、黄杰、韩复榘、蒋经国、蒋鼎文、程潜、傅作义、潘文华。 十大抗日将领: 1、张自忠,第33集团军总司令。曾在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这位正直、人格高尚的爱国将领曾被误认为是汉奸而人人喊打,而他也为此耻辱而主动选择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作为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其悲剧经历令人同情。 2、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国际上,也公认台儿庄战役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此后,李宗仁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供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称号。

从党政体制角度看国民党政权的失败

从党政体制角度看国民党政权的失败 摘要:本文将从党政体制的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背后的原因,分为国民党的先天不足,独裁统治,派系斗争及党政体制的自私性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得出国民党在党国关系的处理,党自身的建设等问题上的不足是其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的结论,并从中总结教训,希望能给现行制度一些对照。 关键词:国民党党政体制失败合理性独裁派系自私性腐败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的刺激下,救亡和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时代主题。在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中国从半殖民地形态获得新生,走向国家统一和民族崛起。在这个过程中,国民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承担着先驱者的角色主导着中国变革与发展的方向。然而,仅仅过了二十二年,国民党政权就被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所推翻,终结了其在大陆的统治,其中的经过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关于国民党大陆政权在大陆的覆灭,有许多种解释,比如政治反动说、经济崩溃说、腐败说、失去农村说,蒋介石和毛泽东也有各自的解释,本文则选择从党政体制(以党政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党政具体制度和党政行为规范的总和)的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文中的观点也许并无太多创造性的见解,但都是笔者综合各种资料得出的自己的看法。以下将从国民党的先天不足,独裁统治,派系斗争及党政体制的自私性四个方面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做出阐述。 一、先天不足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该组为中国国民党,该党于1927 年经北伐战争完成形势上的全国政权统一。然而国民党政权看似统一中国,其权利范围只及华中,华东,而东北,西北,西南等地不时出现叛乱,地方割据实力一直存在,各地军阀与国民党中央政权间暗潮涌动,再加上地方派系,日本侵略等原因,事实上国民党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办法来有效地统治中国。由此可见国民党的合理化(指有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代替各种传统的、宗教的、家族的或地域性的政权,实现中央政权的集中和统一——塞缪尔)程度极其低下,是一个没有实现真正统一的形统实分的政权体系。 另一方面,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地位同样不堪一击。政权的合法性是指政权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所应获得的民众政治支持,即政府行为唯有代表人民的一致才具有合法性。而国民党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几乎完全失败,既失去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同时作为该政权的社会基础的土豪劣绅又不能与其真正合作。执政党一般而言是建立在广大的党员或支持该政党的群众基础之上,因而获得执政的合法地位。然而国民党在吸引青年群体入党等扩大党的影响力上缺乏能力,又采取整军入党等粗暴的入党方式,实际和未入党没有差别,可以说国民党从未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意识形态统一的,或者纪律严明的政党,而是集中在蒋的个人权威之下的各派系的松散联盟。 国民党政权对中国的控制建立在其脆弱的政治基础上,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性政权,在其存在的二十多年中没能收集各方权威以建立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又没能实现全民政治动员以维持自己的合法统治,这样一个缺少合理性合法性的、违逆现代化趋势并且违背人民意向的虚弱政体,在于共产党的竞争中逐渐走向劣势,从而丧失建立一个国家的起码条件。 二、独裁统治 1927年正值国共两党矛盾空前尖锐,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开始了十年内战,也就在这十年中国民党建立起了一党专政的独裁政体。按照孙中山的想法,在这十年的训政阶段应该设立五院实行五权分立,地方自治,然而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其性质已经变化。国共破裂之后,国民党的最大的纲领便是清党反共。国民党虽然还标榜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总理遗教”,但已名不副实。其党政体制蕴含着两条原则:一是政权组织上名义上

漫谈国民党时期的军衔

漫谈国民党时期的军衔 众所周知,国民党军队是一支各军阀的混合体,反映在高级将领上也是如此,其在大陆期间的上将的授予,更明显的揭示了这一特点。 北伐以后,蒋介石通过几次军阀混战确立了最高领袖的位置,但因为历年的混战,造成军队的极不统一,具体说来就是军队“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因而从1934年开始重新评定军衔,1935年4月开始正式授予军衔,此后所有将官都必须经过铨叙厅的铨叙才算正式将官,而此前所获得的军衔一律作废,对于担任相应将官级职务而没有经过铨叙的,也一律不能视为正式的将官。而且,为了限制高级将领的过多过滥,对各级将领,尤其是上将都有严格的员额限制,不得超编。 国军的上将分以下几种: 1.特级上将,该军衔是为蒋介石量身打造的,规定“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任为特级上将”。 2.一级上将,该军衔定额9名,均为名震一方的大军阀。 3.二级上将,该军衔均为省主席级别军阀充任,员额22名左右。 4.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该军衔专为一些资深中将但因为员额所限不能被授予二级上将所设,其员额数以陆军上将员额为限。 现在我们分别分析各级上将的派系划分: 首先,特级上将,只有一个蒋介石。其代表中央军,突出了其为国军的老大。 其次,一级上将,员额9人,1935年4月2日授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为陆军一级上将,1935年9月6日,授予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军衔。后来,因为朱培德于1937年病故,1939年5月13日,晋升程潜为一级上将,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张学良退役,1945年10月5日晋升白崇禧为一级上将,1947年2月21日,晋升陈诚为一级上将。总共在大陆期间现役活着升为一级上将的军官就这12人。而他们的派系分析如下: 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时有8个军,这八个军是第一军(何应钦),第二军(谭延凯)、第三军(朱培德)第四军(李济深)、第五军(李福林)、第六军(程潜)、第七军(李宗仁)、第八军(唐生智)。这些人,可以算国民革命军的创始本钱,以后在北伐中陆续有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还有闽系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军,以后在国军正式叙定军衔时候就大体按这些山头授予一级上将,具体如下: 1.代表晋绥军的阎锡山,阎锡山时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占据山西、绥远两省地盘,有4个正规军,一个护路军、一个骑兵军,拥兵十几万,在北方举足轻重。所以当了排名第一的一级上将。 2.代表西北军的是冯玉祥,冯玉祥时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虽然西北军已经瓦解,但其余部还有宋哲元部、韩复榘部、孙连仲部和梁冠英部等20余万。占据山东、察哈尔两省并在北方有较大的潜势力,所以作为西北军精神领袖的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二位一级上将。 3.代表东北军的张学良,虽然丢掉了东四省,但仍拥有25个师,20余万军队。强大的军队保证了张学良在一级上将方阵中的一席。 4.何应钦,何应钦时任军政部长,是中央军名副其实的副帅,他代表中央军在一级上将方阵中占一席之地。 5.代表桂系的李宗仁,时任广西绥靖主任,虽然广西地瘠民贫,仅有5-6万正规军,但由于其反蒋坚决并在历史上任曾任北伐军四个集团军之一的总司令,也在其中占一席之地。 6.朱培德时任参谋总长,虽然其第三军是依附中央军的半独立部队,但由于其资格老,代表北伐起家的第三军,所以也被任命为一级上将。 7.唐生智当时任训练总监部总监,虽然已经失去实力,但仍作为第八军的代表被授予一

历史趣谈:国民党五虎上将卫立煌的传奇人生 卫立煌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国民党五虎上将卫立煌的传奇人生卫立煌简介 导语:他曾是孙中山的警卫,后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干将;他既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又敢于和他唱对台戏;他在抗战中虽创下辉煌战绩,胜利后却被 他曾是孙中山的警卫,后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干将;他既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又敢于和他唱对台戏;他在抗战中虽创下辉煌战绩,胜利后却被解除了兵权;在辽沈战役中他暗做“内应”,配合了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事后却成了中共公布的战犯;蒋介石下野后,他逃到香港隐居,1955年初却突然返回大陆……这就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卫立煌曲折而传奇的一生。 内战中,卫立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一切可能按兵不动,并利用其地位造成影响,既使东北高级将领们无所适从,也使蒋介石的战略计划泡汤,在战争关键时期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卫立煌简介:卫立煌(1897~1960),国军名将,中华民国高级将领,爱国人士。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东乡卫杨村(今肥东县)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取得了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围、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含强渡怒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1] 。忻口会战亦破坏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常胜将军”,这种殊荣,在国民党军人中实属罕见。 生活常识分享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1949年12月解放中国西南地区,蒋介石乘飞机仓皇逃往台湾,这标志着国民党及其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彻底失败。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弊病,又是当时外部环境使然。总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国民党及其政权自身来看,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国民党的败退都有其必然性。 从政治方面,国民党蒋介石实行一党专制独裁,权力高度集中,自身腐败,丧失了统治的合法性;再加上其内部派系斗争严重,又忽视民众,因此并未实现对全国的控制,所以统治基础不牢固。国民党蒋介石奉行一党专制、领袖独裁的政治信条,排斥和打击异己势力,特别是蒋介石提出“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理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实际上正式实现了其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在政治上陷入孤立。而权力的高度集中,致使公众的参政渠道堵塞,公众的参政危机爆发,使政权丧失民众的信任,而自身又腐败,从而丧失了其合法性。再加上内部派系纷争激烈,中央政治派系斗争不断,地方军阀派系斗争也是此起彼伏,并且地方割据势力始终作为一支强大的异己力量存在,南京政府只是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使南京政权的统治受到严重削弱。国民党内部组织涣散,行政效率低下与该政权相始终,统治机器一直不能正常运转,国家控制力低下,从而使国民党成为一个弱势独裁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缺乏全民性的政治动员,忽视民众,不把工农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而在城市中,资产阶级也因为国民党的勒索打压而与其离心,因此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很不牢固,并且最终因为在民心向背的天平上失去民心而失去政权。 从经济方面看,国民党政权下,由于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势力的挤压,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微弱的,是不充分的。而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惜动用国库中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作为军费支出,巨大的军费开支,导致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只得靠发行钞票弥补,这势必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在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和外国资本的挤压下,中国的民族资本山穷水尽,濒临破产;在农村,国民党顽固地维护封建土地制度,拒绝进行土地改革,导致财政经济全面崩溃。国统区的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使国民党众叛亲离。而财政经济上的危机又加剧了国民党军事政治的危机,从而导致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从军事方面而言,内战中军事上的失败,是国民党败退大陆的直接原因。发动内战的非正义性,是其军事失败的根本原因;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是一重要原因,而军队腐败、内部斗争也成为其军事失败的重要因素。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违背民意挑起内战,人心失尽,失去人心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是国民党在军事上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速战速决、全面进攻,是其战略上的一大失误。蒋介石发动内战之初,由于过份自信和盲目轻敌,采用了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在半年之内“统一”全中国。因此,蒋介石制定了过于庞大的战略目标,采取全面进攻的战略方针,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以全力向各个解放区进攻。但在实际上,由于战线过长,致使兵力过于分散,虽占领了某些城市地区,却使其机动兵力越来越少,造成处处设防、处处薄弱,屡遭中国共产党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逐渐由主动进攻陷入全面被动。全面进攻进行了8个月,其速战速决的战略终不能实现,反遭全面失败。在军事动员与训练方面,国民党没有最大限度地进行战争动员,军事训练废弛,各兵种未能有力配合协同作战。国民党的腐败反映在军事上,造成军队纪律败坏,指挥混乱,士兵士气普遍低落,致使作战能力低下。在军民关系上,由于国民党军队无组织无纪律致使军民关系紧张,民众对国民党军队反感厌恶,军队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和帮助。军事上节节败退,是其败退大陆的直接原因。 其次,多种外部因素也不利于国民党的统治,这些又加速了国民党败退的脚步。

[国民党将军;“五虎上将”杜聿明]杜聿明将军简介生平经历有何战绩

[国民党将军;“五虎上将”—杜聿明]杜聿明将军简介生平经历 有何战绩 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1904年11月28日(清光绪三十年十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本省榆林城内。其父杜良奎,字斗垣,清末举人,先后执教于西安大学堂和榆林中学。辛亥革命爆发后,曾率众驱逐本地清政府官吏。 杜聿明在本县成家岔子小学毕业后,十六岁时始入榆林中学读书。课余喜爱体育活动,爱读《青年杂志》等进步刊物,加之其父常讲孙中山革命事迹,遂对孙的革命思想产生了一定信仰。1923年杜中学毕业。翌年,杜与阎揆要、杨跃、雷云孚等十一人同去广东,考入黄埔军校一期,编入第三队,时名杜聿昌。于军校学习期间,加入国民党。 杜聿明1924年11月底军校毕业后,杜被派赴教导一团一营三连见习,曾任军需上士、排副等职。1925年1月任宣传员,参加东征陈炯明之役。同年奉廖仲恺之命到北京,代表黄埔军校学生慰问孙中山,时孙已病危,由汪精卫代见;当晚,杜即将孙的病况报告广州。翌日,与苏联顾问同赴开封,协助国民二军军长(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创办开封军校。4月中旬,杜赴陕北,投靠国民二军补充第十团团长高桂滋,任该团上尉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1926年春,补充团改编为毅军第五混成旅,杜随军移驻北京西山碧云寺护灵,任

特务营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同年秋,杜因偶尔违命被高桂滋免职,乃留北京做国民党党务工作。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杜绕道赴鄂。翌年1月,经中央政治军事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张治中介绍,在该校任中校服务员,后任学兵团一营三连中校连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武汉分校声讨蒋介石,杜则一言不发,被关禁闭两个月。杜因不赞成联共,决心投蒋,便乘大雨之夜,从禁闭室逃出,抵宁后被蒋委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训练处中校校阅委员。10月,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中校副员兼教导大队教官。1928年至1930年,先后任中央政治军事学校中校队长、参谋主任、中队长、教导第二师中校营长、上校团长、第四师上校团长。1931年7月,蒋介石对鄂豫皖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并亲往武汉指挥。蒋军徐庭瑶部第十旅奉命进攻安徽霍邱,被红四军击败,徐复命杜率第二十四团反攻。杜于7月13日晨攻陷霍邱县城,伤红四军军长邝继勋,受到徐庭瑶的赏识,晋升少将。1933年1月1日,杜担任徐庭瑶部 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3月中旬,杜随军参加古北口抗日战役。是役战斗激烈,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徵负伤,杜升任副师长,代关指挥战斗。不久,该师移驻河南洛阳,杜又奉命率部追剿河南悍匪崔邦杰,予以全歼,受到刘峙和何应钦的重视,却为关麟徵所猜忌,被迫离开二十五师。9月,杜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学习期间加入“复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书评

浅评《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自民国以来,派系冲突就成为中国政治进程中最主要的一种组织形式。特别是国民党的派系活动,影响着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 我们大致可以将国民党内复杂的派系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以地域为基础的政治军事集团诸如冯玉祥的西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晋系阎锡山、桂系李宗仁,以及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等等。他们多是地方实力派,他们与南京政府的分合多取决于自身实力是否受到南京政府侵犯;第二类派系则是指在长期追随孙中山革命过程中,特别是在国民党改组前后已拥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党内领袖同其追随者之间形成的政治派系。它大致可分为蒋介石派、胡汉民派、汪精卫派、西山会议派、太子派等等。这类派系的活动范围虽然不仅仅局限于国民党内,而且经常会超越这一范围,并同某些不满于中央的地方实力派联合,挑战中央的合法性。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获得国民党的正统性,以便控制部分或全部中央政权。 社科院金以林先生《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新近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研究国民党高层人物派系斗争的一部力作。笔者翻阅数遍,收获良多。 本书主线明确,它围绕着党内高层蒋、汪、胡三派势力在党内斗争中的权力消长,特别是通过蒋介石的第二次下野与再起,探寻三人间分和的内在规律,借借以揭示各派联合统治确立的内在因素。为我们讲述了蒋介石是如何利用军权及其纵横捭阖的政治手腕确立起在国民党内的最高领袖地位的。作者以蒋介石为中心,利用详尽的史料为我们分析了蒋在1931年主要事件中的心理斗争、解决策略等等。 本书内容丰富,作者主要回顾了1931年之前的蒋汪胡的合作与分裂。孙中山去世后,通过廖仲恺案,汪蒋合作排胡出洋。随后发生的中山舰事件,蒋又排挤出汪,大权独握。随着北伐的进行,蒋与中共与一些地方实力派之间矛盾升级最终演化成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宁汉对峙的局面。汉方元老打出“迎汪拒蒋”的旗号,同时由于宁方新桂系势力的逼迫,蒋介石被迫第一次下野。通过蒋汪合作,实现了蒋的再次上台。蒋介石想借党权打击军权,因此形成了蒋桂战争以及中原大战期间的蒋胡合作,随着战争胜利结束,蒋胡的权力之争随着“约法”问题而日渐

淮海战役带来的影响 国民党派系权力争斗加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淮海战役带来的影响国民党派系权力争斗加剧 导语:淮海战役的影响: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 淮海战役的影响: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队分别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歼的整编第74师、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的新1军和新6军)从而也就失去了蒋介石赖以支持战争的中坚力量。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控制,江北只剩一个重要城市安庆在国军控制下,解放军已直逼长江,下一步攻击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江浙沪地区。就全国战局而言,辽沈、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五大战略集团中,最强大的战略集团徐州集团和东北集团已不复存在,华北集团也危在旦夕,尚存的华中、西安两集团,在解放军不断打击下,也受到很大削弱,而新组建的京沪杭汤恩伯集团,实力很弱,这三个集团已构不成主力集团。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已是解放区,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区,国民党只得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南半壁,但随着精锐主力的丧失,也已缺乏足够的兵力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国民党政治上的危机随着军事上的失败,进一步加剧,派系间的权利争斗,趋于白热化。白崇禧利用国民党政权极为不利的形势,于1948年12月25日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随即得到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参议会的支持。在此形势下,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表新年文告,提出与中共和平谈判。然而此时,要和要战的主动权已不在国民党手中了。行政院院长孙科未经蒋介石批准,就率行政院迁往广州, 生活常识分享

抗战时期国民党各战区总司令一览表 八

抗战时期国民党各战区总司令一览表八 抗战时期国民党各战区总司令一览表 战区总司令地区 第1战区-------卫立煌、蒋鼎文河南、安徽 第2战区-------阎锡山山西、陕西 第3战区-------冯玉祥、顾祝同上海、苏南、浙江第4战区-------张发奎广东、广西 第5战区-------李宗仁苏北、山东 第6战区-------冯玉祥 第8战区-------朱绍良甘宁青及绥远地区 第9战区-------陈诚、薛岳湖南、鄂南、赣省 第10战区------蒋鼎文陕西 苏鲁战区------于学忠苏北、山东游击区 冀察战区------鹿钟麟冀察方面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一(1938年1月) 第一战区(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司令长官程潜 第二战区(作战地区山西方面)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三战区(作战地区苏浙方面)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四战区(作战地区两广方面)司令长官何应钦 第五战区(作战地区津浦线)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八战区(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司令长官蒋中正副朱绍良 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西安行营 主任蒋鼎文 闽绥靖公署 主任陈仪 军委会直辖兵团 第二十军团汤恩伯

第二集团军孙连仲 第二六集团军徐源泉 第八集团军张发奎 整训部队及未经调动部队 计后方整训部队二十六个步兵师,未经调动部队十四个步兵师,七个步兵旅。 国民革命军序列二 (1938年11月) 第一战区(辖区豫省及安徽之一部) 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山西及陕西之一部)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三战区(辖区苏南皖南浙闽两省) 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区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区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区甘宁青及绥远方面) 司令长官朱绍良 第九战区(辖区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 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

国民党失败原因及启示

1949年新旧政权的更迭,国民党遭到失败,退出大陆,共产党取得全国革命胜利,建立起新的政权。对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更是众说纷纭。对此,我们小组针对此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分析与评价,并谈谈该历史在当前时代下给予我们的启示。 在分析国民党失败前,让我们先对国共两党的力量进行对比。这样条件本应促成国民党的成功,然而最终的胜利确实共产党,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我们的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有两大点,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从外因上看 其一,抗日战争:日军的入侵给国民党政权的脆弱统治以极大的压力,使蒋介石失去了很大数量的嫡系军事力量,而大量青壮年的死亡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和社会的不安定。 其二,美国对华政策:美国的援助令国民党及其军官产生依赖心理,但当美国停止对国民党的援助时,对国民党的武器装备供给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三,苏俄对东北的占领:使国民党丢失了大量发展工业所需的资源同时,须要大量的军费开支,加剧了通货膨胀。 ?其四,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违背人民建立新中国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 线,这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内因上看又可分为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领导者这四个

方面。 政治上:国民的党政十分激烈,各党派互相打压,争夺权利,使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导致党的分裂,严重的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国民党迅速官僚化与腐败蜕变使得国民党已经不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党,而是一小撮地主官僚的利益集团。变成了腐朽没落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官僚政客统治中国的十分狭隘的利益集团。 ?没有实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实施上:“国民党标榜革命而不实行革命,标榜三民主义而不实行三民主义之政策”,己经“由革命集团变为革命对象”。国民党取得全国政权之后,政治成为官僚政治,经济成为官僚资本”。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背道而驰,使其大失人心。 经济上有6点分别为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独占。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势力强大,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损害和牺牲了人民的利益。内战的严重消耗使得国民党政府财政赤字严重。为了摆脱财政危机,推行币制改革,然而币制改革却未能摆脱财政危机,反而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加速了经济的崩溃。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对于贪污蒋介石曾痛心地指出:“从抗战后期到现在,我们革命军队中表现出的贪污腐

历史趣闻国民党高级将领宋哲元简介 宋哲元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国民党高级将领宋哲元简介宋哲元是怎么死的 导语: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生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9月23日。幼年家贫,刻苦读书。1908年从军,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生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9月23日。幼年家贫,刻苦读书。1908年从军,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1925年至1933年先后任热河省都统,西路、北路军总司令,陕西省政府主席,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3年春,在喜峰口、罗文峪率二十九军抗击日军。后来,毛泽东在给宋哲元的信中曾赞扬“先生情殷抗日,曷胜仰佩,曩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1935年后,曾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 生平 宋哲元(1885—1940),山东乐陵市人。中国军事家,抗战名将。 幼年家贫,刻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1922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市民夹道相送。 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西路总司令,先后在南口、多伦等地指挥所部对直奉联军和晋军作战。并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 生活常识分享

国民党崩溃的原因及启示

一、政治反动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二、经济崩溃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三、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四、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国民党在本应分权的社会层面却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并对地方势力施行削弱和消灭政策。结果是被剥夺殆尽的民间社会丧失了推进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愈演愈烈的暗斗明争贯穿南京政权之始终,削弱其统治。于是全能主义政治走向全面衰败,出现改朝换代的革命。 五、腐败说。、国民党既不能实现向现代法理型政党的结构转变,又丧失了革命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意识形态内聚功能减弱、组织结构涣散和政治无内部制衡与外在监督的情形下,逐渐趋向腐败。表现为贪污腐败、组织涣散、派系争斗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统治垮台的根本原因。蒋介石的观点认为国民党军队腐败根源于党的腐败,推论出国民党腐败是该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国民党的腐败与抗战胜利后的劫收结合起来,劫收是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国民党政权腐败的政治根源有三:一是清党和向旧军阀势力妥协,使该党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丧失革命精神和活力;二是删除三民主义中的革命成份,失去抗御腐败的思想武器;三是国民党政权的政治体制在设计和程序上的弊端,使其缺乏应有的制衡机制,基层组织涣散。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揭秘国民党派系之争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揭秘国民党派系之争 2009年10月14日13:45 东方早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1 条 原题:“令不出统帅部”的国民党派系之争 中央军也分嫡系和旁系,大的就有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小团体则有孙立人、杜聿明、王耀武、李弥等等 国民党军队的派系早在孙中山依靠地方军阀建立政权时就产生了,后来几经整编平叛,终于成立了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而在实际上,第一批成立的八个军在本质上就分为八个派系,在接下来的北伐战争中又有各路军阀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收编,这就使本来已经复杂的派系环境更为复杂。 在军阀混战中,蒋介石战胜了其他各路实力派,成为了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领袖人物。事实上,蒋介石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加上红军在全国各地的革命以及日本对中国的逐步蚕食,他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名义上归顺中央的军阀维持现状,以维护他的统治。抗战胜利后,大派系还留有李宗仁、阎锡山等,其他小派系如马步芳、马鸿逵、冯治安、刘汝明、刘文辉、邓锡侯等更是不胜枚举,就连蒋介石所谓的中央军也分嫡系和旁系,大的就有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小团体则有孙立人、杜聿明、王耀武、李弥等等。 这些派系的形成使得国军内部矛盾重重。嫡系看不起旁系和杂牌,作战时总让杂牌充当炮灰。杂牌则为自保,出工不出力,在同一系统中又有争权夺利而产生矛盾。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嫡系与杂牌之间的互不信任,和同系与同系间的面和心不和,从而给了中共各个击破的机会。 如作为中央军的整编第六十六师被围于羊山集,负责指挥的第二兵团司令官王敬久命令杂牌刘汝明的整编第五十五师和整编第六十八师驰援,但刘汝明的两个师先前已经遭到解放军打击,为保存实力和自己的政治资本,名义上服从出援的命令,实际却行动缓慢,坐看整六十六师的覆没。开封战役,守军指挥官中央嫡系的整六十六师师长李仲辛将自己仅有一个旅担负全城防务,而将兵力众多的刘茂恩杂牌赶出城外充当炮灰,最终灰飞烟灭,李仲辛一旅之众又如何能守住城池?刘茂恩在其回忆录中心痛地指出,如李仲辛能合理使用他的部队,则开封战局未必会如此惨败。 又如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围于孟良崮,因师长张灵甫与同系同僚李天霞不和,导致李天霞的整八十三师不以全力解围,其他两路的旁系整二十五师和桂系第七军也是出工做个姿态而已,以致张灵甫直接向外围的嫡系第八军和整十一师求援。远水解不了近渴,整七十四师的覆没就这样成为了定局。荒唐的是,在战后的检讨会议中,负有责任的李天霞、黄百韬都没

国民党五虎上将_朝鲜人民军的“五虎上将”word版

2007年4月25日,朝鲜在平壤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与众多高级将领共同出席检阅仪式。朝鲜人民军领导层正处于才新老交替阶段,曾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一代将领逐渐淡出,而一批经过考验的军官开始走上领导舞台。本文所要介绍的五位朝鲜将领正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人民军次帅赵明禄 生在中国,曾当过金日成警卫,现年83岁的赵明禄是朝鲜人民军次帅、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按照朝鲜宪法,隶属于国防委员会的总政治局是军队的实际领导机关,因此赵明禄的地位十分引人注目。 “战狼”放言摧毁美海军第7舰队 1924年,赵明禄出生于中国延吉的一个朝鲜族家庭,早年投奔金日成领导的汪清游击大队和珲春游击队,后整编为东北抗联部队,与中国人民一道抗击日寇。赵明禄参加了金日成领导的“苦难行军”,曾担任过金日成的警卫员和通讯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在“苦难行军”中,因给养不足,赵明禄曾得过重病,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被送到抗联密营休养。密营的医疗条件和粮食供应都很糟,连稀粥都喝不上,只能把霉烂的玉米芯搓碎,冲开水喝,而这种粗劣的口粮也经常断顿。 1940年,赵明禄随抗联中的朝鲜部队转移到苏联休整,接受到正规的军事

理论和技能训练。1945年8月,赵明禄以朝鲜工作团成员身份,跟随金日成返回祖国,投入朝鲜人民军的组建工作。朝鲜战争期间,赵明禄一直负责金日成的贴身警卫工作,机智勇敢地挫败了“联合国军”空袭以及韩国特工突袭等刺杀阴谋。 战后,赵明禄被派往苏联留学,曾就读于苏联高级飞行员学校,并在那里获得系统的空军建设理论和驾驶喷气式飞机的技能。回国后,赵明禄成为一名空军特级飞行员。据透露,1967年,朝鲜派出70名飞行员和800名地勤人员来到越南,参加保卫河内的空战,赵明禄也是其中的一员。据朝鲜广播电台在介绍他们的事迹时说“朝鲜人民军飞行员们心中牢记领袖(金日成)关于把越南上空当作我们自己的上空,把首都河内当作平壤,把胡志明主席当作自己的领袖的嘱托,像真正的革命军队那样守住了越南的天空。”1969年5月28日,朝鲜飞行员驾机在河内上空一举击落12架来犯美机,取得辉煌战果。 由于在越南战场上功勋卓著,1975年,赵明禄被提升为朝鲜空军反航空作战司令官。后又到国内的万景台革命学院深造,197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被任命为人民军空军司令官,并在此后的17年间一直担任这个职务。在空军任职期间,赵明禄因飞行技术高,业务素质过硬,作战能力强,再加上生活清廉朴素,颇受广大指战员爱戴,但由于个人性子太急,赵明禄也得到一个“战狼”的绰号。1993年5月,在美国国防部长佩里扬言要轰炸朝鲜宁边核设施-的险恶时刻,赵明禄当即下令驻扎在三池渊空军基地的飞行员严阵以待,老骥伏枥的赵明禄还亲自驾驶米格21战斗机升空巡逻,并放出豪言称“如果美军敢轻举妄动,(朝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