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一册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学案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一册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学案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一册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学案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一册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1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描述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叙述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手段。

?说出我国对生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概述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现状和前景,关注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研究方法。

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预习与笔记

1、我想知道:

2、为什么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命科学和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也将与一起成为现代高科技的两大支柱。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体系是交叉、多种集成的全方位体系,它将对和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3、我国古代生命科学相关的著作《》、《》、《》。

4、生命科学发展重大历史事件及意义

5、我国对生命科学发展的贡献成功合成和

6、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7、生命科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的总称,它是研究

活动及其的科学,并涉及到、、健康、等领域。

四、练习

1.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者是()

A.孟德尔 B.达尔文 C.沃森和克里克 D.施莱登和施旺

2.下列哪一位学者最先发现了遗传的基本定律()

A.孟德尔 B.艾弗里 C.沃森 D.克里克

3.下列哪一项主要不是反映我国古代在生物学方面的辉煌成就()

A.《黄帝内经》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4.20世纪以前的生物学主要是()

A.实验性生物学 B.描述性生物学 C.分子生物学 D.现代生物学

5.实验生物学的标志是()

A.孟德尔遗传学创立 B.细胞学说创立

C.达尔文进化论创立 D.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

A.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B.1944年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

D.1988年美国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

7.目前一般认为,在21世纪,____ __科学和___ ____科学将是领先学科,在这两个科学领域内将有更多的突破。

五、总结(请整理本节主要概念和内容,并以简洁形式表达)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1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说明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三、预习与笔记

1、我对“为什么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考:

2、我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和一般过程是:

3、请阅读“阅读与思考”(P9)《“库鲁病”病原体的发现》一文,说出丹尼尔·盖都塞克采用的科学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过程:

4、我想知道

5、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

6、你认为科学家丹尼尔·盖都塞克成功找到“库鲁病”病原体的原因有哪些?

7、每只水族箱中只放雌雄各1对柳条鱼,行吗?

8、柳条鱼产仔实验为什么要选择“体长和健康状况相近的雌雄柳条鱼”?

9、为什么柳条鱼产仔实验方法一中所使用的四只水族箱温度各不相同,但其它条件都相同?

10、柳条鱼实验观察什么实验现象?为什么?

11、实验结果如何记录?

12、实验结论和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13、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是: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四、练习

1、实验室的一位生物学家根据实验结果报告了一个新发现。如果这一实验结果是有确实根据的,那么其他实验室的生物学家应该能够()

A.用不同的变量重复这一实验并得出相同的结论

B.做相同的实验并得出不同的结果

C.重复相同的实验并得出相同的结果

D.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做相同的实验并得出相同的结果

2、为了搞清食管癌与长期食用被亚硝胺污染的食物的关系,可选用的方法是()

①利用实验动物进行长期模拟观察

②随机抽样调查吸烟和食用过热食物人群的发病率

③对患病高发区与低发区食物中亚硝胺含量进行对比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统计发病率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3、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记录一天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

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

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4、科学的发现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按青霉素发现过程排序(只写编号)

①弗莱明用以一小滴青霉菌所产生的物质,滴在正在生长的葡萄球菌(一种细菌)上,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奇迹般地消失了。②弗莱明发现在青霉菌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

③或许是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或许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物质杀死或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④他将青霉菌产生的物质稀释1000倍进行实验仍然有效,接着他试着用青霉菌产生的物质治疗局部多种细菌感染的伤口也获得成功。

⑤他把这种代谢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一、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高倍镜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高倍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显微测微尺的正确使用。

三、预习和笔记

1、实验目的:。

2、认识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3、低倍镜操作要点:

4、高倍镜操作要点:

5、显微测微尺的用途:

6、显微测微尺测量细胞大小的过程:

四、练习

1、要把显微镜视野中右方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应往什么方向移,为什么?

2、如何观察透明物体?

3、12ⅹ目镜和40ⅹ物镜观察到的球形细胞直径被放大了 倍,面积被放大了 倍。

4、如果10倍目镜和10倍物镜时观察到视野中央1行有8个细胞,物镜换成40倍时,视野中央一行还能看到几个细胞

5、10倍目镜和10倍物镜时,显微镜视野被64个细胞充满,则物镜换成40倍时,视野中还有多少细胞?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一章复习

1、生命科学是研究的科学,是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涉及到种植业、、、食品加工业、、制药、、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2、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和进行生物体特征的观察和记录。随着生命科学、、化学和的发展和相互渗透,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3、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到水平。1953年DNA 分子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水平,并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它面临的重大课题有后基因组学、基因治疗和、

和脑科学研究等。它将对人类和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5、生命科学的探究过程源自,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假设。用、

和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在探究过程中,还可能提出,激发进一步探究。查阅与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有助于

和。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1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1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通过举例说明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生物体需要足够的水。

能举例说明生物体中无机盐及其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人体缺乏某些无机盐出现的症状及分析缺乏矿质元素的培养基中植物生长情况,认识生物体需要适量无机盐的科学原理。

重点:生物体中水的存在形式。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体中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作用。

生物体需要适量的无机盐。

难点:水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三、预习与笔记

1、我想知道:

2、地球上,生物与非生物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吗?生物体之间有共同物质基础吗?如果有的话,分别

是什么?

3、生物体内的化合物分几大类?

4、水是生物体内的含量的物质,其作用是

5、血液中的水主要以形式存在,心脏中的水主要以形式存在,能运输

物质的是水,参与生物体结构组成的是水,因此代谢旺盛的器官含水的比例比较(高/低)。

6、种子晒干散失水,烘干散失水。

7、粮仓里贮存的粮食含水量必须低的原因是

,种子发芽需要浸种的原因是。

8、秸秆燃烧后的灰分是什么?

9、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含量是:。

10、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大多以。

11、生物体内无机盐的作用是:。

12、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什么生活中需要控制每天摄入的盐量呢?

四、练习

1、生物体内自由水的主要功能是()

①良好的溶剂②散热③维持细胞形态④运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最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水在生命中的意义是()

A、水可以降温

B、水在生物体内可以流动

C、水能与蛋白质结合

D、生化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

3、细胞内结合水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反应介质并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B、运输各种物质

C、细胞结构的组成物质之一

D、各种离子、分子的良好溶剂

4、对于生物体内自由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代谢旺盛时含量最丰富的物质

B、不发生化学反应

C、生物体各种反应的内环境

D、植物越冬时,结合水含量比例增高

5、无机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分别缺乏下列哪种无机盐会引起儿童佝偻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及贫血病。( )

①钾②钙③钠④铁⑤碘⑥磷

A 、①②④B、②⑤④C、②⑥④D、⑥⑤④

6、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

A、I、Fe、Mg

B、Cu、Mg、I

C、I、Mg、Fe

D、Fe、Mg、Fe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一、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

尝试检测部分饮料、食品的营养成分。

在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同时,认识健康饮食的科学原理,激发对探究生命科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难点:应用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测定食物、饮料中的营养成分。

三、预习和笔记

1、实验原理:。

2、我的疑问:。

3、实验需要的仪器和试剂分别是:

4、请列表说明有机物鉴定试剂和主要操作

5、、鉴定未知样品中成分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可用标号、箭头和简短文字说明):

(1)

(2)

(3)

6、完成练习册实验报告。

四、练习

1、下列各项中,能证明梨果肉细胞中含有葡萄糖的是()

A、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桔黄色

B、与班氏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C、被碘液染成红色

D、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对试管中的梨匀浆液进行加热时,操作不正确的是()

A、使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口再加热

B、将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灯芯

C、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及其他同学

D、边加热边来回移动试管以使加热均匀

3、一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种子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视野左上方细胞看得清晰,右上方细胞较模糊,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B、反光镜未调节好

C、标本切得厚薄不均匀

D、显微镜物镜损坏

4、在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应该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这样做的目的是()

A、留下次实验用

B、鉴定脂肪时用

C、失败后可再做

D、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作对照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第二章 第2节 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说出生物体中有机物的种类。 能区别动植物体中不同的糖类及其作用。 能分辨三种脂质的组成和功能的区别。

通过学习糖类和脂质的作用,了解这两类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既不大量摄入多余的营养物,也不盲目减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糖、脂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磷脂的结构与功能。

三、预习与笔记

1、我的疑惑: 。

2、生物体的组成物质和我们日常膳食中的成分相同吗?为什么?

。 3、据你所知,生物体内含有哪些有机物: 。 4、糖类由 三种元素组成,分子通式是 ,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是因为 ,但糖类分子并非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5、我们平时食用的食物中含有哪些糖?请在下表中写出这些糖及所属类别。

7、请简单图示单糖、双糖和多糖关系:。

8、生物体内的脂质包括那些物质:。

9、请列表说明脂质的分类及作用

10、生活中有人喜欢吃猪肝、鸭胗等动物内脏,你认为经常吃动物内脏对健康会有什么影响?

四、练习

1、下列物质中,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是()

A、葡萄糖

B、糖原

C、核糖

D、纤维素

2、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A.蛋白质B.新陈代谢C.细胞D.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3、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水分

4、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葡萄糖B.糖原C.纤维素D.淀粉

5、植物体储存能量的多糖是()

A.葡萄糖B.糖原C.纤维素D.淀粉

6、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多糖是()

A.葡萄糖B.糖原C.纤维素D.淀粉

7、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属于()

A、核酸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质

8、细胞内最好的储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淀粉

C、脂肪

D、糖原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二章第2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写出氨基酸通式并辨认出多肽分子中的肽键。

能说出多肽和蛋白质的区别。

能举例说明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通过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是重要的营养素,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三、预习与笔记

1、我有疑问:

2、构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单体是。请根据教材P26图2-10“部分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及其化学式”中所示六种氨基酸,寻找氨基酸的共同特征,将其结构通式表示为,其中,称为“氨基”,称为“羧基”。

3、请写出两个氨基酸(用通式表示)连接成二肽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出“肽键”。

4、氨基酸通过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因为这样的化合物呈现出长链状,因此也可称为。

5、m个氨基酸连接成一条肽链需要形成个肽键,脱去水,如果形成n条肽链则脱去水。

6、我们的指甲、头发和肌肉都由蛋白质构成,为什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功能有显著差异呢?

7、关于蛋白质的归纳总结:

四、练习

1、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一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3、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

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764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

4、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

是()

A、6 18

B、5 18

C、5 17

D、6 17

5、某蛋白质含n个氨基酸,由m条肽链组成,该蛋白质至少含氧原子数是()

A、n-m

B、n+m

C、n+2m

D、n-2m

6、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7、下列物质中都含有肽键的一类物质是()

A、酶、雄性激素、抗体

B、胰岛素、抗体、生长激素

C、雄性激素、载体、酶

D、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雌性激素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第二章 第2节 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比较两种核酸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能说出各种维生素的来源、功能和缺乏症

通过学习,能意识到偏食的危害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DNA 与RNA 的比较

难点:DNA 与脱氧核苷酸、RNA 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联系。

三、预习与笔记

1、我想知道:

2、核酸是 内携带 信息的物质。

3、列表比较两种核酸

4、常见维生素有多少种?那些能在体内储存,那些不能?

5、如何避免维生素摄入失衡?

6、组成生物体化合物归纳

四、练习

1、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

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

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唯一的遗传物质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3、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描述正确的是()

A、多肽链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B、淀粉和蔗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有核糖

D、质量相同的糖、脂质、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二章复习

1、水在生物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水和水,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并具有运送物质、和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2、生物体内无机盐大多以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含量,是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

3、糖类的分子是通常简写为,可分为、双糖和多糖。能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单糖是,植物体内主要多糖是和,是动物体内的能源和结构物质。

4、脂肪、和胆固醇是最常见的脂质。脂肪由甘油和构成,是的重要形式;磷脂分子结构中有头部和尾部,是构成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许多的重要组成部分。

5、蛋白质是由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氨基酸之间以相连形成。氨基酸的及蛋白质多肽链的多样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蛋白质不但是生物体的物质,也在中起调节作用。

6、核酸由组成,分成和两种,携带。

7、维生素含量,是生物生长和代谢必需的物质,按其溶解性分为和

两种。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 册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生物第一册书 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 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 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4·体温调节 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 2·调节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4·维持血液酸碱度

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中碳和碳之间是以单键(C—C)相连,我们称其为饱和脂肪酸;若碳原子之间存在双建(C=C)连接,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eg: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动脉粥样性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高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高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1.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2.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描述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随着生 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实验法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3.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1953年 __DNA双螺旋 __________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4.生命科学的探究源自问题的提出,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假设,用观察、 调查和实验来加以检验是否正确。 5.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 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 方面,生态学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 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是化学反应的介质,并有运送物 质、参与代谢、调节保持体温的作用。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两种。 2.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 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 Fe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 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 Ca 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内环境的稳定也很重要。 3.一般情况下,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占 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旱生植物细胞中含 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4.糖类的通式是(CH2O)n 。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几类。葡萄糖 和果糖属于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 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__是动物糖;多糖中 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___纤维素是植物糖,淀粉和糖原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 物质。 5. 脂类主要是由 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___脂肪___、___磷脂___和__胆固醇___是最常见的 脂质。脂肪由___甘油_____和____脂肪酸___组成,脂肪主要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磷脂分子结构 中有____亲水性头部____和_疏水性尾部_____,是构成_____膜结构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构 成____细胞膜____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许多___激素__________以及维生素D的原料。 6.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以___肽键_______连接形成____肽链___,氨基酸的___种类______、______数目 ____、____排列顺序_____决定了肽链多样性。蛋白质的____空间结构___是其能多样性的基础。蛋白质 不但是生物体的_____结构物质___________,而且在生理活动中起____调节______作用。蛋白质在细胞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中学生物是一门结合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中既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在其中掺插形象思维。正是为了适应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必须要求学生首先要把基础打好,然后再开始拓展逻辑思维。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做好“标、增、注”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注。把一句话或某些段落中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用各种符号标出。鉴于高考要求,仅仅掌握书本上的表面知识不不够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书上难以理解的内容予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增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注:对于教材有些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或是前后知识点有联系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 二、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引导阅读 学生看书时总是浮于表面,对于一些在插图中隐含、课文中无文字说明的内容往往不容易发现,这时就需要教师从旁指点。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图中,隐含着整个时期核内遗传物质变化的问题;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细胞呼吸图解中,隐含着各种反应物的参与阶段。这些隐含未显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需教师正确并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内容外显化,学生悟出了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专题阅读 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织成体系,让学生阅读。以葡萄糖为例,教材上出现过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1、葡萄糖是分属糖类中的几糖;2、葡萄糖的鉴定——斐林试剂;3、葡萄糖的产生——光合作用;4、葡萄糖的代谢(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代谢--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其他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代谢—无氧呼吸、有氧呼吸);5、葡萄糖在植物和动物之间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专题性阅读,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础知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整理

生物第一册书 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4·体温调节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2·调节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维持血液酸碱度 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中碳和碳之间是以单键(C—C)相连,我们称其为饱和脂肪酸;若碳原子之间存在双建(C=C)连接,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eg: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动脉粥样性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脂肪肝:肝脏合成甘油三酯过多,肝细胞又由于营养不良、中毒、缺乏蛋白质等原因,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到血液中而转运出去,便在肝细胞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蛋白质(pro):是由氨基酸(A.a)为单位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一、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能叙述酶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关系。 能解释环境因素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的原因。 通过酶与普通化学催化剂的比较,说明酶的作用特性。 理解ATP是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 酶的作用和特性。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酶的专一性。 ATP与ADP的相互转变与生物供能之间的关系。 三、预习和笔记 1、我的疑惑: 。 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这个过程包括作用和作用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过程,这两个作用组成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3、合成反应是,例如。 4、请用图解表示同化作用、合成反应、脱水缩合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 5、水解反应指,例如。

6、氧化分解反应指例如。 7、请用图解表示异化作用、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分解反应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 8、酶是的生物大分子,其化学本质是或。 9、酶具有、和等特征,酶的空间结构决定了酶具有特性。 10、酶正常发挥作用需要的条件有:需要合适的,例如胃蛋白酶进入后才发挥作用;有些酶需要的协助,此外酶的活性还受和的影响。 11、冰箱能延长食物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 12、生活中我们对酶的利用有。 13、ATP的中文全称是,其中A表示,T表示,P 表示,ATP的简式是。 14、ATP和ADP互变的反应式是。 15、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能将ATP水解成ADP和Pi的细胞结构是。 16、ATP的作用是。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1 我担任高中生物教学已有半年年,在同科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些许进步。现将半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呈现出来,与大家共榷,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点启发。初到有色一中,紧张有序的教学氛围给了我很大压力,也给了我许多动力。学校的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因此,接手高一以来,我迅速地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技巧,并能够及时地去落实、去实施。因而很快地进入角色,使得教学工作顺利起步,没走弯路。在半年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一、用己所长,抓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动手能力。知识层次要求为“知其然”,而高中的知识要求趋向于系统化、理论化,不但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要有很大的改变。我就利用自己了解的初中教情和学情,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在本质上的理解。从开始我便舍弃了集体提问,集体回答这种看似热烈的方法,强调学生:问题提出来后5秒钟不得出声,然后举手回答。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作风。同时,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会认真记,学会整理错题集,学会归纳总结,学会画知识系统图等,使学生一步步地从一个懵懂的初中生,逐渐变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高中生。这样,我在教学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为后来成绩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狠抓基础,细研课本,以不变应万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降低学习和教学的起点和难度,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但这种热情下,却暗藏着不求基础的浮光掠影的学习态度。狠抓课本有利于收住学生的心,更有利于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有效防止学生眼高手低,样样通,样样松,翻书就会,做题不对,从而造成厌学情

初高中生物衔接教材

初高中衔接教材 . 生物 第一章细胞 学习目标: 1.细胞的形态、细胞的结构、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学习过程: 一.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 二.细胞的结构 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和植物的差异很大,那么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到底一样吗?仔细观察下图,认识细胞的各种结构。 比较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总结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知识链】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cell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细胞核(nucleus),细胞质里有线粒体等。(细胞质中的这些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细胞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细胞壁(cell wall),细胞质里面有大的液泡和叶绿体等。液泡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很多种物质。 【小辞典】 细胞壁是一层透明的薄壁,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极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细胞核以外的粘稠物质。 细胞核近似球形。 线粒体呈圆柱形。(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呈椭球形(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实际用】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人类食物中的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有清理肠道的作用。 细胞液中的单宁有涩味,柿和石榴的果实中单宁,单宁在制革业中有重要作用,能使动物的皮革变成柔软的皮革。 细胞液中的植物碱各类很多,有些植物碱在医药上十分重要。如玛啡、麻黄碱等植物碱是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 甘蔗、甜菜的细胞液里含糖量很高,因此,人们用甘蔗、甜菜来榨糖。 【想一想】 你认为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里都含有叶绿体吗?想个办法证实你的想法。 三.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生物学史(高中教材)

高中生物学史 江苏省黄桥中学戴波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一)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胰岛素。 1953年,英国桑格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1665 年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 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 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看到的是只剩下细胞壁的死细胞) 2、17 世纪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放大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 确的描述。(看到的是活细胞,命名的是微生物) 3、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植 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补充: 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揭示人体在器官水平结构 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耐格里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形成,发现新细胞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 5、1895 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6、20世 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7、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 膜的 2 倍。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8、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9、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 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0、 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 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补充: 1988 年,美国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玫瑰麦金农测出钾离子的通道立体结构 (四)酶的发现史: 11、斯巴兰扎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 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 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4、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 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他将这些物质成为酿酶。

高中生物概念大全

1.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由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PAT: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器官、组织层次,细胞即是个体;植物没有(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 2.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3.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分类:根据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粗分为“三菌三体”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注: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生命结构 4.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 5.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中的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 6.亚显微结构:又称为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因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这些细胞结构,要观察细胞中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必须用分辨力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叫做亚显微结构。 7.水: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 作用: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8.无机盐:其中大量元素有钙Ca、磷P、钾Ka、硫S、钠Na、氯Cl、镁Mg,微量元素有铁、锌、硒、钼、氟、铬、钴、碘等 无机盐作用:1)、是细胞的结构成分。 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例: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实例: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某个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Ca2+对于血液的凝固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Ca2+,血液就不能凝固。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HCO3-对于维持血液正常,pH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含Zn的酶最多,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有关。Co是维生素B12的必要成分,参与核酸的合成过程。 (3)、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尤其对于植物吸收养分有重要作用 9.糖类:麦芽糖、蔗糖、乳糖是双糖。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作用:1 作为生物能源 2 作为其他物质生物合成的碳源 3 作为生物体的结构物质4 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细胞识别、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 10.脂质:生物体中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分类:1. 油脂即甘油三酯或称之为脂酰甘油,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一般将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油,而将其呈固态时称为

最新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参加高中生物教学五年多以来,深深感受到生物教育工作的挑战性和艺术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向理论学习,向同行学校,向实践学习,所取得的点点成绩不敢居功自傲,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更加谦虚、严谨和认真。现把工作中的一 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 见性。 第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 问题; 第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 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结合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 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 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有氧的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有的学生对呼吸作用三个阶段的学习记忆比作到 xx留学: ①学校(葡萄糖) ②汽车总站(丙酮酸)坐船需水 ③广州坐飞机需氧气美国。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 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

(新)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3、制酒条件:温度(18~25℃),发酵液缺氧呈酸性(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5、果醋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6、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7、制醋条件:①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②温度:30~35℃。 8、流程: 9、装置:充气口制酒时关闭;制醋时,连续输入氧气。 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 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出料口是用来 取样检测。 葡萄汁只装2/3,留1/3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 吸进行繁殖。 10、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天拧松瓶盖2~4次,目的是排二氧化碳;制醋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11、所有用具清洗后晾干或清洗后用70%的酒精消毒。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2、酒精检验:酸性(3mol/L的H2SO4)重铬酸钾→灰绿色。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比较pH) 13、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菌种: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传统制作毛霉来自空气;现代生产将优质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加盐之前为前期发酵,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使毛霉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5、温度:15~18℃。 6、加盐: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控制盐的用量(豆腐:盐=5:1):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 3.调味 7、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8、卤汤中酒的含量:12%左右。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 2.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过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9、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 2.杀菌 10、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①玻璃瓶,洗净后用沸水消毒。②加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③封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11、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盐、酒、香辛料、豆腐含水量。 12、腐乳外部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菌丝,它能形成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生物第二册复习资料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单细胞动物以整个细胞感受光、热、电和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人和高等动物则通过自身特定的感受器获取这些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脑,在脑中产生感觉。根据外界刺激物的类型,通常可将感受器分为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一、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 1、皮肤感受器 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有许多神经末梢,当受到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时,便会将各种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从神经末梢传递到神经中枢,这些神经末梢统称为皮肤感受器。 2、光感受器 ※折光装置均无色透明,具有折光和聚焦的作用。 视杆细胞:感受光亮 视细胞 视锥细胞:感受色彩 视细胞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必须由视神经传到脑的视觉中枢后才能形成视觉。 3、声波感受器 ①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②外耳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向内传递,声波可以引起外耳道底部的鼓膜振动。 ③鼓膜内侧为中耳,内有3块听小骨,听小骨将声音传递到内耳。 ④内耳由耳膜和前庭器组成,耳蜗是声音感受器,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由听神经传到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前庭器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是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 4、特殊的感受器: ①鱼类的侧线,用来感受水流和定方位。 ②蛇类的颊窝,感受周边动物散发出的热能。 二、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1、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鼻腔的嗅黏膜和口腔的舌上。 ①分布于嗅黏膜上的嗅细胞可感受溶解在嗅黏膜表面液体中的有气味的化学分子。 ②味蕾顶端有一个小孔,味细胞顶端的微绒毛分布于此,溶解在水中的化学分子经微绒毛由味细胞传换成神经冲动,最终传递给脑产生味觉。 2、昆虫的味觉毛分布于足的末端和口器,而感受气味的毛多分布于触角。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信息)发生反应,称为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4、反射弧及其功能: 一、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 1、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 2、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树突组成: ①细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内含细胞核和细胞器,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 ②树突通常较短,具有许多树枝样分支,是神经元接受信息的部分。 ③轴突较长,分支少,是神经元传出信息部分。 3、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 4、神经冲动传导: ①在神经细胞质膜的内外两侧之间存在电位差,称为膜电位。 ②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K+),膜外为正(Na+)。 ③受到刺激时,局部区域(兴奋区)Na+流入细胞内,电位反转为内正外负,即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兴奋区域此时与周邻部位之间有电位差,这就会引起周邻部分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推进,此过程即为神经冲动传导。 ④信息在神经元上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的。 5、突触传递: ①神经元以轴突末端膨大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合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突触小泡内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③信息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学总结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这里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两个班,三个是文科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科班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理科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而理科班呢,题目可以难一点,他们基础好,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

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生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5.存在的问题、缺点和不足 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我校的生物教学在几年的发展中,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成果即是无价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在课改之风越刮越烈的今天,教师角色定位需转换,观念需改变,而这些我们做的都不到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把握,我们做的也不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研究性学习课如何开展我们还需深入学习和努力尝试;新课改要求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综合教育,我们做的也不到位;…… 总之,生物学科教学的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在有我们全体师生顽强的拼搏与不懈的努力,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

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

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3、制酒条件:温度(18~25℃),发酵液缺氧呈酸性(酵母菌可以 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5、果醋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6、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 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 2H 5 OH+O 2 →CH 3 COOH+H 2 O 7、制醋条件:①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②温度:30~35℃。 8、流程: 9、装置:充气口制酒时关闭;制醋时,连续输入氧气。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出料口是用来取样检测。 葡萄汁只装2/3,留1/3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吸进行繁殖。 10、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天拧松瓶盖2~4次,目的是排二氧化碳;制醋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 11、所有用具清洗后晾干或清洗后用70%的酒精消毒。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2、酒精检验:酸性(3mol/L的H 2SO 4 )重铬酸钾→灰绿色。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比较 pH)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高一生命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1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命科学 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涉及到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食品加工业、医学、制药、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成为现代高科技的两大支柱,21世纪将是以生命科学为主导性学科的世纪。 □生命科学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手段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采用描述法和比较法进行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和记录。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验法成为主要研究手段。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在微观领域,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在宏观领域,兴起了综合探讨个体和群体、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态学。 □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的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定了生物命名的方法,对生物分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 英国的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奥地利的孟德尔用豌豆杂交实验揭示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为20世纪形成的近代遗传学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理论,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将生命科学研究引入了分子水平的新阶段,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7年,英国科学家采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培育出克隆羊“多利。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被誉为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从根本上阐明了人类生命活动的遗传学基础。 □我国对生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002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 □ 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的研究课题 后基因组学;基因治疗和转基因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研究等。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高一生物教学计划高一生物组:李启坚周安礼赵芳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 具体内容分析: 1、细胞的分子组成部分是从分子水平来讲生命系统,介绍组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蛋白质和糖类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细胞的结构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细胞的代谢部分主要介绍细胞的功能,是从细胞水平来体现生命系统的特点,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部分内容中,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 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_二_三册知识点整理

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1、我国约在公元前5000年种植水稻,猪的饲养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 2、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李时珍《本草纲目》既是一本医药学著作,也是一本生物学著作。 4、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进行广泛的观察。 5、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用牛、羊、狗和猴等动物为材料,进行了内部器官的解剖,并得出人体内部结构与这些动物相类似的推论。 6、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7、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细胞学说”。 8、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9、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1、20世纪重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一、水 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水约占体重的70%,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作用: ①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②水是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③水能帮助运送物质。 ④水对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 3、生物体内的水: ①自由水:水在生物体内绝大多数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②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 二、无机盐 1、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