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目的要求:1: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重点: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难点: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提出可选情景素材有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西气东输”工程等。确定选用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作情景素材,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在前两个课题已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学生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探究煤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时产生的尾气的探究,归纳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对空气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探究乙醇和氢气的燃烧反应、制取等内容,讨论燃料的选用。最后了解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飘尘、煤尘、放射性物质等。

我国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

A:NH3、CO2、NO 雾B:CO、N2、Cl2、酸雨

C:SO2、NO2、CO2可吸入颗粒物D:HCl、SO2、N2沙尘暴

来源:煤、石油的燃烧,矿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

〖引入〗在北京申奥过程中,大家看到各奥委会官员都很看重各申办城市的环境问题,我国奥申委官员也就北京的环境问题向全世界作出了慎重的承诺,并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看来,“环境问题”,已经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提了出来。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在我们周围,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哪些方面的污染?

〖思考并回答〗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几个方面,其中大气污染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

一: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煤的燃烧

煤的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2)、会形成酸雨。

2:活动和探究:酸雨危害的摸似实验

加入物质现象地

植物叶子或果皮

镁条或锌粒

大理石

间里,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伦敦的各家医院一下子住满了病人。

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者中,45岁以上者居多,约为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者,较平时增加约1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而死亡人数,分别为事件前一周中同类病症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死亡者,较平时成倍增加。

该事件与伦敦当时大量烧煤有关。煤烟尘经久不散,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遇到逆温,靠近地面处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大量聚集,大雾变成了刺激性很强的酸雾。

伦敦公害事件发生以后,1956年、1957年又连续发生烟雾事件。1962年12月3日至7日,烟雾再度发生,又有约11000人患病,其中136人魂归西天。

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主要污染物:CO、CO2、SO2、NO x、NH3、醛类(如甲醛)、酚类、烟雾、烟尘、放射性稀有气体氡、电磁波、螨虫、细菌、病毒等。

1.来源: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的燃烧,煎、炒、烘、烤等高温烹调加工中产生的烟雾,烟草的燃烧,电器发出的电磁波,地毯中的螨虫,建筑装璜材料产生的甲醛、放射性稀有气体氡,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家宠等。

2.危害:引起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导致各种癌症、皮肤病、传染病,影响婴幼儿智力和发育等。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1)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未完全燃烧的、氮的、含铅和。

(2)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有a、

b:c:

(3)煤和化石燃料主要的污染有:a:

b:c:

环境污染分类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

电磁波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硫氧化物(SO2和SO3)的污染及危害

来源:硫化物矿石的焙烧、煤燃烧和金属的冶炼

危害:SO2具有刺激性气味,空气中SO2的安全浓度约为5cm3/m3。对眼、鼻、咽喉、肺等器官有强刺激性作用,能引起黏膜炎、嗅觉和味觉障碍、倦怠无力等疾患。对金属、涂料、纤维、皮革、建筑材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

氮氧化物(NO和NO2)的污染及危害

来源:矿物的燃烧,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氮肥厂、有机中间体厂等

危害:NO x对人体的安全浓度约为5cm3/m3。高浓度会引起头晕、头疼、咳嗽、心悸等;低浓度长时间能诱发儿童支气管炎疾病。植物、棉织物、尼龙、金属材料都会受到腐蚀。

碳氧化物(CO和CO2)的污染及危害

来源:CO2是大气中的正常成分,是温室效应的原因。CO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危害:对人体的危害是因为它与血红蛋白亲和力约为氧的230-270倍,最终导致组织低氧,甚至心肌坏死

其他污染物及危害

有机污染物:来自石油烃类和人工合成的卤代烃类制品。如大气中的多环芳香烃是引起癌症的主要物质;多氯联苯,通过呼吸道或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蓄积在人体各种组织,造成病变,严重者可以死亡。

重金属元素:如来自汽车尾气排放的铅尘,铅中毒表现为肠胃效应,出现厌食、消化不良和便秘,还会影响小孩的脑部发育。汞蒸气有高度的扩散性和较大的脂溶性,侵入呼吸道后,可被肺泡完全吸收并经血液送至全身,造成严重病变。

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进入到20世纪末期,人们开始对一味片面追求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恶果进行了全面反思,深刻认识到尊重大自然并与之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内容,就是要重视“自然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但这种“和谐”的实现不再是古代人与自然的简单的朴素的关系,而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既要保障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又要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真正使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声声不息,世代相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责任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创造和谐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正在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思想,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进程和人类的观念。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化学式、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做,、的燃料。汽油中加适量的乙醇,可节省,减少的污染。2:氢气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环境保护宣传口号

1、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3、控制全球变暖刻不容缓

4、西部开发环保先行

5、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6、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7、地球是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共生共荣来自万物的和谐。

8、保护赖以生存的海陆环境需要我们人类的节制和努力!

9、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

10、沙化、风尘、赤潮是环境对人类的惩罚。

11、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12、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3、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

14、善待自然也便是人类自珍自重。

15、改善环境,创建美好未来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16、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也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

17、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8、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19、让我们共同行动,还家园碧水、蓝天。

20、保护自然平衡,拯救绿色环境。

24、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5、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

26、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

27、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28、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9、请您以宽宏大量之心给生而自由的动物们以自已的空间,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已。

30、污染环境,害人害已

31、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32、破坏环境就是自掘坟墓

33、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34、保护野生生物,人与自然共存

35、锁住黑龙保蓝天,治理污水护家园

36、为了子孙的幸福,请您珍爱环境

37、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38、上项目必须先办环保审批手续

39、烟尘污染要减轻,集中供热是途径

40、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41要做保护环境的有为之人,不做污染环境的负罪之辈

42、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43、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改革开放功能

44、动员起来,为拯救我们的地球掀起一场环境革命

世界环境日主题(1974--2003年)

资料: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与会各国共同通过了一个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还通过了庄严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的共同原则,开创了环境保护的新纪元。为了纪念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第27届联全国会议决定: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时也标志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

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一天,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脑和负责环境的官员都通过各种媒体和途径,表达本国的环境主张,对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看法和忧虑,同时阐述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这一天纷纷走上街头,或集会,或游行,或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呼吁人们加强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许多学术机构也在这一天举办各类学术研讨活动,分析,探索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与解决途径。

世界环境署每年都提出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国家的某个城市来集中举办一系列国际性的环保活动。

中国1985年6月5日首次举办纪念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当年的主题是:"青年人口,环境" 。自此之后,每年的6月5日全国各地都要举办纪念活动。1993年北京被选为举办庆祝活动的城市,其主题是"打破贫穷与环境的怪圈"。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S

1974年: Only one Earth 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 Human Settlements 人类居住

1976年: 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Firewood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1978年: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 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 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 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 Desertification 沙漠化

1985年: 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 A Tree for Peace 环境与和平

1987年: 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环境与居住

1988年: 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 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儿童与环境

1991年: 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3年: 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 One Earth One Family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6年: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 For Life on Earth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 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 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2000环境千年 - 行动起来吧!

2001年: 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年: Give Earth a Chance 使地球充满生机

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Water-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

2002年6月5日是第三十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主题确定为“让地球充满生机”,呼吁全人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有关专家认为,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状况以及潜在的灾难程度并没有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必须进行警示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让全社会关注当前的环境问题。要促使所有的人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集中所有的智慧和努力,使地球永葆生机。

1999年6月5日是第27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000多万人的幅度增长,世界人口今年将达到60亿,到下个世纪中期将达100亿。全球已有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每年流失土壤约240亿吨。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几百万吨,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水中的病菌和污染物每年造成约2500万人死亡。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230亿吨,比本世纪初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大量增加。全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消亡等。

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经发布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本主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地球上各种生命间建立联系的需要。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多种方式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强调要重视地球上各种生命之间存在的种种客观联系,这些客观联系如同构筑了世间万物的生命之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其他的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呼吁应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于环境保护,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提出世界各地人们也应在保持相互之间的强有力联系,以有效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多样性,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系统。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生活。1972年6月5日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建议将会议开幕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次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此后,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的各项活动;每年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都将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当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废电池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一、常用电池介绍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器械和各种便携设备日益普及,电池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其使用量亦随之大幅度上升。以干电池为例,目前全世界的年总产量为250亿只,我国是世界电池第一生产大国,占全世界电池总量的二分之一左右。据统计,1998年我国电池年总产量已达140亿只。

电池在制造过程中耗用了大量的金属,Zn,Mn,Cu,Pb,Cd,Hg,Ni等(见表1)。电池用完后,其大多数成分仍以各种形式保留在电池中,如果把废电池当作垃圾丢弃,一方面,其中的Hg,Pb,Cd等金属都是环境保护所严格限制的物质,泄漏到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这些有用的金属资源就被白白浪费了。据报道,我国干电池生产年消耗锌接近25万吨,约为年锌总产量的15%左右,其资源价值十分可观。另外,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废弃物,仅全国手机和免提电话每年淘汰的废电池就达千吨之多。其中大量的废镍镉电池、锂电池回收利用价值很大。

电池品种电池表达式

原电池锌锰干电池Zn|NH4Cl,ZnCl2|MnO2碱性锌锰干电池Zn|KOH|MnO2

锌-银电池Zn|KOH|Ag2O

锂电池Li|MnO2,Li|CF2

锌-汞电池Zn|KOH|HgO

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Pb|H2SO4|PbO2

镍-镉蓄电池Cd|KOH|NiOOH

镍-金属氢化物电

Ni(OH)2|KOH|M(H)

锌-氧化银电池Zn|KOH|Ag2O

锌-空气电池Zn|KOH|O2

由于资源紧张和治理环境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对废电池的回收利用予以高度的重视,废

电池的管理刻不容缓,如何使废电池资源化和无害化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一些大中城市开始回收废电池,在商场、居民区、学校等处设立废电池回收箱,已初见成效,但尚属起步。1999年在清华大学召开的“废电池环境管理研讨会”上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以规范管理。国家环保总局曾委托清华大学调查国内废电池的产量、流向及种类,为制定有关政策作准备。

Ni-MH电池、新型的锂离子电池随着近年手持电话和电子设备的发展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日本,Ni-MH电池的产量,1992年达1800万只,1993年达7000万只,到2000年已占市场份额的近50%。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大量的废Ni-MH电池产生。这些废Ni-MH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中含有许多有用金属,如镍、钴、稀土等。因此,回收Ni-MH电池是十分有益的,有关它们的再生利用技术亦在积极开发中。

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对电池的需求只会增多而不会减少,随之造成的电池污染和天然能源的消耗也将大大增加。各种回收利用技术虽日臻完善但毕竟治标不治本。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环保电池。新型绿色环保电池是指近年来已投入使用或正在研制开发的一类高性能、无污染的电池。目前已经大量使用的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正在推广应用的无汞碱性锌锰原电池和可充电电池都属于这一范畴;正在研制开发的聚合物锂或锂离子蓄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贮能超级电容器等也可列入这一范畴。

从普莱德发明第一只铅蓄电池以来,化学电池已经有了140年的历史,其家族也日益壮大。但是,大量生产电池而造成的资源消耗和废电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是有目共睹的。早在1992年,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就已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与地球和谐相处,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加强废电池的环境管理: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废电池回收技术,扩大回收范围,即使尚无能力处理的也要有相应的措施,如填埋处理等。回收技术应朝着降低成本、尽量避免二次污染的方向发展。同时走发展新型绿色环保电池之路:发展高能量、无污染的绿色电池,在制造之初就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控制在最小。从而使生产和再生利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做到利于民又无害于民、无害于自然。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生活。1972年6月5日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建议将会议开幕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次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此后,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的各项活动;每年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都将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当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种新能源的出现和能源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带来世界性的经济飞跃和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种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植物秸

杆、水力、风力

煤气、煤油、汽油、柴油、甲醇、乙醇、苯

胺、电、蒸汽

按能源的形成可分为一次能源自然界中存在的可直接使用的能源,如煤、石

油、天然气、太阳能等

二次能源经加工转化成的能源,如电、蒸汽、煤气、氢

气、合成燃料等。

按能源能否再生可分为

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是不随人类的使用而减少的能源,如

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非再生能源

非再生能源是随人类的使用而逐渐减少的能

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按能源使用的成熟程度可分为

常规能源

(传统能源)

常规能源是人类已经长期广泛使用,技术上比

较成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新能源

新能源指以开发并少量使用,但技术上还不成

熟,尚未普遍使用,却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能

源,如太阳能电池、氢能源等。

含能体能源

含能体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如煤、

石油、天然气等。能保存也可直接储存运输。过程性能源

过程性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形式,

如太阳能、风能等。不能保存也很难直接储存

运输。

典型的水体污染物

石油石油进入海洋的途径:船舶海上运输遇难、排油、漏油、违章排泄,海底油田井喷事故和泄露,工业含油废气、车辆含油废气的陈降以及未经燃烧的油随烟气排放等。石油进入海洋以后,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扩散、汽化、乳化、光化学氧化、吸附、沉积、生物吸收和生物降解等

石油污染产生的危害:

1.石油比水轻,浮于水面,且极易扩散形成油膜,油膜覆盖在水面上,使水与空气隔绝,阻止了大气中氧的溶解,在加上水中有机物质分解需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因而使水体缺氧变臭。

2.石油在水中发生氧化反应时,也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因而引起水体缺氧,水生生物窒息死亡。

3.石油及其分解产物中存在许多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危害水生生物,造成水生生物畸变,甚至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的肠、胃、肝发生病变,危害人体健康。

4.受污染的水体还会引起动植物的大量死亡。如1989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泄油灾难。

5.海面浮油还会沾污海兽的皮毛,使它们失去保温作用,海兽因丧失游泳的能力而死亡。

6.石油污染还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等。

减轻海洋石油污染,需要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及国际协议的支持。现在已经通过了一些国际公约和协议来控制水体和海洋的石油污染。目前,处理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方法有分散法、吸附法、凝固法和围拦法等,美国和韩国还研究出利用细菌治理油污染的方法。

合成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盐、泡沫稳定剂、荧光增白剂、羧甲基纤维素、芒硝等配制而成,其中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盐是合成洗涤剂中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物质。合成洗涤剂是随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入水体的

合成洗涤剂进入水体后,产生的危害:

1.水中的合成洗涤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但要消耗水中溶解的氧,使水中溶解氧降低。

2.阴离子型合成洗涤剂在水中容易形成泡沫,浓度较高时,可能形成永久性的泡沫,漂浮在水面上,阻止空气与水的接触,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溶解氧,甚至造成缺氧而发臭。

3.合成洗涤剂进入水体后,其中的三聚磷酸盐也进入了水体,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限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生产无磷洗涤剂,是合成洗涤剂的研究方向。

4.合成洗涤剂会伤害鱼的味蕾,使鱼的味觉迟钝,减弱或丧失觅食以及避开有毒污染物的能力,对鱼类的生存产生危害。

5.经常接触合成洗涤剂的皮肤会出现皮炎,继而引发湿疹并发霉菌感染等。因此,使用洗涤剂是一定要注意冲洗干净

环境标志(图)

环境标志,又称生态标志、绿色标志、环境标签等,它是由政府环境管理部门依据有关的法规、标准向一些商品颁发的一种张贴在产品上的图形,用以标识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并易于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主要是那些对人类和环境有危害、但采取适当措施后就可以减小或消除危害的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可以使公众清楚地看出产品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差异,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可以把环境标志看成是产品绿色通道的护照。联邦德国是最早实施环境标志计划的国家,目前已有75种类型4 500多种产品被授予环境标志,随后日本、加拿大、法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始实施环境标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环境战略咨询组于1991年成立了环境标志分组,旨在统一环境标志方面的有关定义、标准和测试方法,避免导致国际贸易上的障碍。

我国国家环保总局1993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环境标志工作,1994年

5月1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该委员会代表

国家对环境标志产品实施认证。我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

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

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

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

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漂白和消毒杀菌。用臭氧净化城市饮用水,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比用氯气、高锰酸钾等消毒剂既经济又不会引起二次污染。用1kg臭氧处理1 000 m3水,能达到消毒、脱臭、脱色、脱味、氧化水中有机物的作用。

臭氧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只是用作漂白剂和消毒杀毒剂,更重要的是臭氧层作为地球的屏障,保护了一切生命。

自然界中存在的臭氧有90%集中在距地面15 km~24 km的大气平流层中,这是氧气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臭氧能吸收日光中波长2.0×10-7 m~3.0×10-7 m的电磁波,因此能滤掉日光中99%以上的紫外线,对地球表面形成保护层。如果没有臭氧层,大量紫外线照射到地球上,地球生态平衡将受到破坏,微生物被杀死,核酸与蛋白质受到破坏,平流层温度也将改变。有了臭氧层,地球上的生物才得以生存。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大气中的许多有害气体,特别是作为电冰箱、空调机致冷剂的氯氟代烷大量排放,飘浮在高层大气中的氟氯代烷,在太阳紫外线高能辐射下,分解放出氯原子,氯原子能迅速跟臭氧分子作用消灭掉臭氧,然后它又立即恢复原状,重新消灭臭氧分子,因而使臭氧层中的臭氧日益减少。1984年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面积与美国国土面积差不多。接着又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臭氧也减少了15%。科学研究证明,大气中臭氧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增加5%左右。臭氧层的恶化还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使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增多;阻止植物的叶茎生

长;还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使海平面升高;使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最终导致人类及生物的消亡。

为了使臭氧层不再遭受破坏,许多科学家提出禁止使用氯氟代烷作致冷剂及喷雾剂并停止生产此类物质。198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减少氯氟代烷使用量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9年3月5日,123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拯救臭氧层的国际大会。议定发达国家于1995年,发展中国家推迟到2010年停止使用氯氟代烷。1999年11月底,第十一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172个国家的代表,进一步研讨保护臭氧层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淘汰了消耗臭氧层物质5万吨。1999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了新修订的《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物质的国家方案》,消防、汽车空调、清洗等行业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将提前淘汰。

车用乙醇汽油:

乙醇是以高粱、玉米、小麦、薯类、糖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成的。将乙醇液中含有的水进一步除去,再添加适量的变性剂(为防止饮用)可形成变性燃料乙醇。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使用这种燃料不但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和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乙醇汽油在一些国家已成功使用多年,目前在我国也开始受到重视。2001年4月2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两项国家标准,并于2001年4月15日开始实施。我国将根据具体情况,在一些城市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这是“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

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案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张庄中学 张军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逐步培养学生用辨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3、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对燃料燃烧产物的分析。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生活感知:某些燃料燃烧会污染环境)、实验(酸雨的危害性)、联系实际、拓展引伸、开阔视野、小结反思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烧杯、模拟酸雨的水。 学生准备:树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用的是什么燃料? 2.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3.近年来人类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南极的冰川融化也在加速,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回答] 我们呼吸的空气受到污染,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教师提问] 那么这些有害气体和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又是怎么来的呢? [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使用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的知识。 [教师讲解]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授新课 (板书)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幻灯片)

[教师提问] 你从这组图片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 是煤和石油的用途。 (幻灯片) [教师提问] 你从这组图片中又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提问] 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 煤含有碳、氢、氮、硫等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过渡] 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做实验: [组织小组实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组织讨论、观察] [小结] 原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组织讨论] 这些都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在城市几乎不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 2、学习目标:通过参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意识到物体有大有小,而且它们总可以分解成更小的部分,那么人们到底能够将物质粉碎到多小的程度呢?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勤于思考的人们。 [活动与探究——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 学生乙: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丙:原子像一个桃子。 [点拨转入]同学心中的原子,各式各样,各不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终于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的存在。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科学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 成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将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努力探索,共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科学史实,合作探究原子的结构。汤姆森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进行科学研究,才有这个伟大的发现的呢? 课件展示汤姆森的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实验探究一汤姆森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利用某种装置使得气体中所含的某种粒子射出。特别是他发现这些粒子在正负电极板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偏转。示意图如下: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讨论分析: 1、射出的这些粒子是原子吗?为什么?你认为这种微粒的带电情况如何?为什么? 2、你觉得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中能不能只含有这种粒子?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彩响 (人教版)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本课题,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有所了解,对身边的化学很有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作为城市中九年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山于采用课前自主学习存在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不一,对信息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学环境分析 课前自主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 课堂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仃)通过多媒体网络査阅资料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通过引导探究,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口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增强保护环境的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课前自主学习一课堂探究学习一课后拓展学习 课堂探究学习:展示对比图片,导入新课一引导探究1:煤的燃烧一视频播放:酸雨的形 成一实验探究:酸雨的形成与危害f 引导探究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一作品展示交流:学生 介绍乙醇、氢气、新能源f 小结反思f 巩固练习 (二)教学环节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 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利用多媒体网络査阅、收集相关素材,并制作学习课件,形 成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 其中,并在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归纳、总结、表述、应用等能力, 课堂探究学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石燃料,有哪三种? 煤中主要含哪种元素?其次还含有哪些元素? 根据煤的组成你能推断出煤燃烧后可能生成哪些气体吗?其中哪些是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呢? 引导学生探究煤的燃烧,从而引出对酸雨的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设置问题组,问题设置循序渐进,探究课题山浅入深;新 旧知识联系密切,使学生能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煤的燃烧,突破教学的 重难点。 2. 播放视频: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3. 实验探究 (1) 教师演示:酸雨的形成 (2) 学生分组实验:酸雨的危害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实验的补充恰当,使学生对酸雨的形 成有很感性的认识,难点得以突破。使学生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环境意 识O 在探究实验中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 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4. 作品交流:学生介绍我国酸雨的分布,柳州酸雨变化的悄况 一、 图片引入,创设情景 课件画面1:展示燃料的用途(生活、交通等)课件画面2:污染环境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创设悄景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成为一种宝贵的 教学资源,通过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燃料燃烧给 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二、 引导探究1,煤的燃烧 1.课件:设置问题组 (1) (2) (3) (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使用燃料对环境影响》教学设计

《使用燃料对环境影响》教学设计 《使用燃料对环境影响》教学设计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3.了解目前使用和开发的各种新能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识化石燃料的利弊,以及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通过进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 3.通过对资料的整合和讲解,结合现实,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的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和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激发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几幅图片,问学生你有何感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得你周围的环境不理想? 引入课题:今天研究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提问:化石燃料有哪些? [板书]煤的燃烧 思考1:煤中含哪些元素? 思考2:这些元素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展示:2.酸雨的形成,对环境有破坏呢?请大家做酸雨危害模拟实验(做实验时要小心) 讨论:通过实验,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破坏?展示图片 酸雨的危害:影响作物生长、腐蚀金属材料、破坏大理石建筑、人体健康 如何减少酸雨的危害?①减少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脱硫③开发新能源 除了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外,汽车尾气也会形成酸雨 目前汽车用燃料主要是什么燃料?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你知道汽车尾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 目前,南昌市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从哪些方面改进能够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的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对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对燃料的运用来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的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媒体与器材】 电脑、小烧杯、稀硫酸、植物叶子、金属条(如铁、镁等)、大理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有什么用途 情景导入 用课件展示多幅图片展示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 SO 2、NO 2 酸 溶于水

放映:酸雨的危害性的音像资料. 实验探究:酸雨的影响(分组实验)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尾气的主要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NO2、含铅化合物、烟尘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其它能源:太阳能、风能、热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 练习: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下列①——⑥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归纳的工业上制取氢气的方法, 其包括正在研发的方案。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能源,你 认为可行且有发展前途的是哪几种说明理由 ①电解法:2H2O===2H2 +O2 ②甲烷转化法:CH4+H2O === CO+H2 ③水煤气法:C + H2O === CO + H2 ④碳氢化合物热裂法: CH4 === C + 2H2 ⑤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法:2H2O === 2H2+O2 作业:新学案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海县城头中学付彩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3)认识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各种资源,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通过观看视频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充分认识酸雨的危害; (3)利用两则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大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并深刻感受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2.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树立爱护资源、保护地球、爱护地球的意识。 三、设计思想及内容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一副漫画创设情境引入酸雨的危害,配合视频资料,在加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兴趣,并有进行探究的愿望,通过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等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加以展示,让学生对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所体会,并深刻意识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自然地过渡到介绍新能源:乙醇和氢气。从关心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出发,来引起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环境污染,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并为之做出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 【情境导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 燃料的使用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有些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合集

课题1 物质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据对概念理解判 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化学” 【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酚 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 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 1上出现两个红色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内容:物质 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地 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 化学角度看,物质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探究实验 实验及装 置 变化变化过程中发生现变化后物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前 物 质 象质 1水沸腾液 态 水液态沸腾 时生成水 蒸气,水 蒸气遇冷 玻璃片又 凝结为液 态水 液态 水 无 2胆矾研碎块 状 胆 矾 蓝色块状 固体被粉 碎成粉末 粉末 状胆 矾 无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 色 硫 酸 铜 溶 液 等 立即生成 蓝色沉 淀,溶液 颜色变 浅,最后 变为无色 蓝色 氢氧 化铜 沉淀 等 有

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 粒 状 石 灰 石 等 石灰石表 面有气泡 产生,且 石灰石逐 渐变小, 烧杯中澄 清石灰水 变浑浊 二氧 化碳 气体 等 有 课堂讨论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 质变化(如实 验1、2)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变化前观 察 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 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①反应条件(如 加热、点燃等) ②反应现象(发 光、放热、变色、 生成气体或沉 淀等) ①有几种物质生成 ②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人教新 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网 (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网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3)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4)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联系实际→拓展引申→开阔视野→小结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模拟酸雨水”。 学生用具:树叶。 【教学过程】 [以图片的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始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来观看两组幻灯片。(或投影) [投影] [设问]这样的两组画面给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第一组画面显示的是化石燃料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第二组画面显示了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腐蚀岩石,污染空气。 [过渡]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新课引入]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们主要从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的角度来学习。 [板书]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设问]你知道哪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讨论] [回答]可能有的答案:网 1.石油、煤等化石燃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2.1930年12月1日至5日,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燃料的燃烧排放出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大量积累,使60多人中毒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禽死亡。 3.汽车中的燃料——柴油或汽油,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尾气中含有一些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氧化物和烟尘等,对空气造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说明】请您针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完成一堂化学课的教学,课题为“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本课内容主要包含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以及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和能源。 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教学内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课题3) 【教学对象】初三上学期学生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要求】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给定的教学环境,恰当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案设计、资源准备、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及反思。 教案设计(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4分,满分32分)在进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下面是一份“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教学方案设计,请阅读该方案并回答相应问题。 教学方案设计 一、概述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课题3。课时为1课时。在前两个课题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希望学生能在前面两个课题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煤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从而形成酸雨的危害,汽车燃烧时产生的尾气造成的危害,归纳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最后本课再通过探究乙醇和氢气的燃烧反应、制取等内容,讨论燃料的选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并能认识到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了解燃料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原因,知道选用燃料的依据,并能分析新燃料新能源的优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第9题 (单选题)以下关于本课"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行为动词使用最恰当的是()。 (4 分) A.论述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B.感受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C.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D.讨论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能够通过选用燃料体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10题 (单选题)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4 分) A.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C.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D.能够分辨不同燃料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11题 (单选题)在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时,对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分析以下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4 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 【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学生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均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教师引导】出示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以及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化学反应式,请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泉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通过讨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燃料燃烧污染空气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四、课题分析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物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本课题,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易产生的问题 1.不清楚汽油是石油分馏的产品,它是由碳、氢两中元素组成的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 2.对酸雨形成的原因认识不清楚。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有SO2、NO2等氧化物的排放就一定会形成酸雨”。其实,酸雨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与雨水作用而形成的,对酸雨的界定是PH要小于5.6。所以,不是有SO2、NO2等酸性气体存在,就一定能形成酸雨。 六、教学设计 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其教学过程如下: 1.生活感知:观看某些常用燃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图片、音像资料; 2.设计并分析实验:酸雨危害模拟实验; 3.观察图片及相关资料:认识酸雨对环境的破坏、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4.引导讨论:(1)造成目前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2)如何才能减少有害气体对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学习目标】 1、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策略】 1、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在“水的净化”课题中学生对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已有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不同碳单质的一些特性以及用途的能力,建议尝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2.组织好“活动与探究”。 ①玻璃刀刻划玻璃。 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硬度的方法。 ②不同型号铅笔芯的导电性能强弱。 结论:石墨具有导电性。 ②介绍防毒面具、回忆自制净水器中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3.讨论。 ①金刚石为什么比石墨坚硬?C60呢? ②课本讨论题。 ③比较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差异,说明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4. 练习。 除了完成课本习题外,可尝试让学生归纳碳的不同单质的特性。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废旧电池中的碳棒、不同型号(2H、HB、2B等)的铅笔以及铅笔芯、玻璃刀、冰箱用去味剂、碳素墨水、墨块等物质,观察家长的钻石首饰等。 教师:尽可能提供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供学生实验用的一些仪器:导电装置、玻璃边角料等;有关如天然金刚石的存在、石墨炸弹、活性炭吸附性的发现和应用等资料。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具备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知识,可以选择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实验装置的选取,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地选择。 1.实验装置的设计。 建议教学中先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分析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所用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性质,从课本“活动与探究”提供的仪器中选取适当的仪器进行搭配,学生可以先用简图示意,有条件的最好提供实物,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要求能说出理由),并从中选出正确的和最佳的设计装置。 2.实际操作。 ①用选出的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