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二章两晋诗坛

第三章陶渊明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第三章李白

第四章杜甫

第五章大历诗风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十章晚唐诗风

第十一章李商隐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绪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为文学发展带来巨大变化。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而陶渊明独树一帜。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诗风——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1.建安文学

(1)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

(2)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诗人团体,他们不再拘泥于儒学,而是表现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表现了动乱的时代。

(3)他们诗作特点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短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构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特征。

2.正始文学

(1)正始文学指的是魏朝后期的文学。

(2)此时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执掌大权,政局动荡。玄学兴起,代表人物何晏,王弼。文学上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3)作品主要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教的虚伪,表现政治重压的苦闷,对当权者的反抗。

3.太康诗风

(1)指的是以潘岳,陆机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在诗歌技巧上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追求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大量运用排偶。

(3)对南朝山水诗发展和声律对仗成熟有推动作用。

4.玄言诗(西晋)

(1)产生于西晋,盛行于东晋。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的诗歌。

(2)代表人物是许询,孙绰。

5.游仙诗(晋)

(1)游仙诗描写想象中的神仙世界,直接是为了乞求长生,但同时又是为了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感。

(2)最先以游仙作为标题的是曹植的《游仙》但最具代表的是郭璞的《游仙诗》,他的游仙诗是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苦闷的一种方式。

6.吴歌与西曲(南北朝民歌)

(1)吴歌西曲是南朝民歌两种主要类型。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写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

(2)吴歌产生于东晋和刘宋居多,语言清新浅近,风格艳丽缠绵;西曲产生于宋齐梁陈居多,主要来源于长江中下游,更多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

7.永明体(南朝齐梁陈)

(1)南朝齐永明年间产生的新诗体,代表诗人是沈约,谢脁,阴铿,何逊等。

(2)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他们建立了以四声八病说为核心的诗歌格律,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和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8.宫体诗(梁陈诗风)

(1)兴盛于梁陈时期的诗歌风格。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多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轻艳,风格柔靡。

(2)这种轻艳的诗风一直影响到隋及唐初,在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手中才有根本的变化。诗歌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加格律化。

(3)代表诗人及作品是萧纲《咏舞二首》,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9.徐庾体

指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在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其诗歌沿着永明体讲究词藻声律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二文学批评及文学著作

1.《典论·论文》

(1)曹丕所著,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到来。2.《文赋》

(1)西晋陆机所撰,论述了诗赋碑诔等十多种文体的风格特征,比曹丕的四种文体区分更加细密。

(2)第一个把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并且进行了系统论述。

3.《文心雕龙》

(1)南朝刘勰所撰的文学理论巨著。全书五十篇,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部分。

(2)主要贡献在于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兴达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3)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4.《文选》

(1)又称为《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所编。选录了从先秦到梁代共130人作品。是现存最早的文选总集。

(2)此书编排方法是先将文体分为诗,词,骚等37大类,在一些大类下再按体裁分若干小类。诗歌是各类中数量最多的。

(3)《文选》自唐代以来受到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

5.《诗品》

(1)作者是南朝的钟嵘,对汉代以来五言诗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品评了汉到梁代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分诗人为三品。

(2)反对四声八病说,反对用典,主张赋比兴相济并用。

6.《玉台新咏》

(1)由南朝梁徐陵所编,选取汉至梁诗歌六百六十多首,主要为妇女题材。

(2)《孔雀东南飞》收入其中。

7.《世说新语》

(1)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又称《世说》,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趣事和玄虚清谈,梁刘孝标为之作注。

(2)作品重在表现人物特点,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曹丕

1.曹丕诗作内容

(1)宴游诗。如《芙蓉池作诗》

(2)抒情言志诗。如《黎阳作诗》

(3)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体现曹丕诗歌水平。如《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

2.曹丕诗歌新变

(1)个人感情的抒发。他敏感多情,对人生凄凉情感的体验是超出旁人的。

(2)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选用清词丽句,再配以和谐的音韵,表达情思;艺术上勇于创新,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都具备。

曹植

3.结合《诗品》评价曹植(论述)

(1)曹植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钟嵘《诗品》概括曹植诗歌特点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2)“骨气和辞采”指的是曹植的诗风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是结合父兄之长处,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3)“情兼雅怨”指的是曹植文学创作的两个分期所表现不同的情思。前期诗歌主要表现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了信心,这是雅的一面。比如《白马篇》;而后期诗歌则是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的悲愤,这是怨的一面。比如《赠白马王彪》。(4)“体被文质”指的是曹植五言诗的成就,曹植诗歌创作主要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既有《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有楚辞的奇谲;即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

(5)《诗品》给曹植以很高的评价“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4.曹植诗歌被人推崇的原因

(1)由于文采富艳

(2)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5.曹植创作分期

(1)前期:歌唱他的政治理想抱负,洋溢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2)后期: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的悲愤。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赠白马王彪》;第二类是用思妇,弃妇寄托自己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第三类是述志诗。如《杂诗》“闲居非吾志,甘心付国忧。”第四类是游仙诗。如《游仙诗》

6.结合作品论述建安时期五言诗特点(论述)

(1)高扬的政治理想,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如曹操的《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陈琳《诗》“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

(2)表现出人生苦短的哀叹。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徐幹《室思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一种是感慨岁月短促,功名未就,但仍努力追求。如曹操的《短歌行》。第三种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典型代表。

(3)诗人创作个性高扬。往往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的独特风貌。如曹操的古直悲凉,曹丕的便娟婉约,曹植的“辞采华茂,骨气奇高,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操擅长四言,曹植《燕歌行》则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等则以五言名世。

(4)建安诗歌还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植的《七步诗》等。

7.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8.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先河

《诗品》评“言在耳目之外,情寄八荒之表”

9.嵇康“峻切”

1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常在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之七贤。

第二章两晋诗坛

1.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拟古

二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表现出繁缛的诗风。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

繁缛表现在: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2.左思《咏史》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和抗争。钟嵘评为“左思风力”,指左思再现建安风骨的意思。

第三章陶渊明

1.陶渊明诗歌题材: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2.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论述)

一总的来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陶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单纯是自然的流露。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是将日常生活诗话。陶诗侧重展现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如他的《责子》

二具体说来表现为:(1)情,景,事,理的融合。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1.《木兰诗》艺术特点

(1)描写有繁有简,裁剪精当而结构严谨

(2)通过人物行动和气氛烘托来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

(3)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句式,叠字,比喻,夸张各类修辞运用巧妙。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1.元嘉三大家

指南朝谢灵运,鲍照,颜延之三位诗人。三位诗人共同特点是描写山水,讲究词藻和对偶。谢诗富艳精工,鲍诗雄姿奔放,颜诗华美典雅。

第六章永明体和齐梁诗坛

1.竟陵八友

竟陵王萧子良宾客中八位为学成就比较突出的文士。分别是:沈约,谢脁,王融,肖琛,范云,任昉,陆倕。

2.大小谢

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脁,谢灵运为大谢,谢脁为小谢。二人都擅长写景,谢灵运诗富艳精工,谢脁诗清新流丽。

3.简述骈文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骈文又称为骈体文或骈偶文,因为常用四句,六句,因而又称为四六文。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语言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

(2)在语句方面讲究骈偶,骈偶就是两两要相对;

(3)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和词藻。

代表作品有:庾信的《哀江南赋》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唐代文学分期

(1)初唐:上官体—王绩与四杰—杜审言与审,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兴象(2)盛唐:王孟诗—王昌龄,崔顥等人诗—高适,岑参,王之涣的诗—李白

(3)中唐:杜甫—大历诗风—韩孟诗派与刘,柳等诗人—元白诗派—古文运动—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4)晚唐:杜牧与怀古咏史诗—李商隐—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坛

1.上官体:上官体指的是初唐唐贞观后期上官仪的诗歌创作风格。主要特点是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

2.初唐四杰

(1)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

(2)其诗歌反映了社会中下层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追求。

(3)诗歌创作强调刚健骨气,反对上官体的绮错婉媚。

(4)他们诗歌也并未完全摆脱宫廷诗风的影响,仍带有雕琢繁缛之病。

(5)代表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台阁体

(1)代表诗人是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李峤,都是进士及第后受到朝廷重用的诗人。(2)诗歌内容主要是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

4.文章四友

(1)指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四人。

(2)诗文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宫苑游宴。

(3)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5.沈宋二人完成五律的定型,由五律又推及五绝,七律,七绝。

6.论述陈子昂对唐诗贡献及评价得失(论述)

(1)背景简介: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处于同一时期,是一批受到朝廷重视的新进庶族士人。当时诗坛正醉心于应制咏物,而陈子昂诗歌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这使他的诗歌呈现出和台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2)其对唐诗的贡献首先是提倡“风骨和兴寄”。他第一次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和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

(3)其对唐诗的贡献其次表现为提出一种“骨气端详,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主张。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4)评价: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也冲击了当时台阁体的创作,对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成为盛唐诗歌到来的序曲,盛唐诗歌中恢弘的气魄,深厚的感情,浑朴的语言,严谨的格律无不受到“风骨”和“兴寄”的影响。另一方面,陈子昂诗歌中有不少消极思想,比如对人生福祸无常的感叹,对于神仙生活的追求(《吾观昆仑化》)但总的来说他的诗歌主张仍占据主导地位。

7.吴中四士

指初唐时期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四位文人。

第二章盛唐诗人群体

1.盛唐田园诗派

(1)指的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山水田园诗见长的诗歌创作流派。

(2)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常建等。

(3)他们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传统,在诗歌创作上以描写山光水色,乡村景物为主,讲究声韵对仗,语言清丽自然。

(4)代表作有王维的《山居秋瞑》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简评王维诗歌创作。

(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诗佛之称。

(2)王维早年对功名充满着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使至塞上》(3)真正奠定其大师地位的是他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其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如《山居秋瞑》

(4)大乘佛教中的禅定佛理对王维诗歌创作产生极大影响。由禅入定,由定生慧,让王维诗歌充满禅理。如《终南别业》

3.唐代边塞诗

(1)指的是唐代主要写边塞风光和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流派。

(2)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等

(3)诗歌内容丰富多样,主要特征是壮美和阳刚之美。

(4)代表作有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三章李白

4.李白诗歌创作

(1)李白乐府创作大量沿用乐府古题,或用本意,或另出新意。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借古题写现事,借古题写己怀。如《将进酒》《蜀道难》

(2)李白歌行比乐府成就高。他的歌行体打破一切固有格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呈现出一种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3)李白的绝句,语言简洁明快,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又蕴含丰富,达到绝句的最高境界。如《望庐山瀑布》

5.李白诗歌艺术特色

(1)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事件做细致描述。

(2)变幻莫测的想象,极尽夸张之能事,具有壮美意象。

(3)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其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第四章杜甫

6.如何理解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1)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当中都有反映。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员而沿途征兵,杜甫写了“三吏”,“三别”;听到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更为重要的是杜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记录了唐玄宗后期沉湎声色的情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真切表现了当时人民的苦难。

(3)杜诗有的未写时事,而只写一己感慨,但他一生的命运基本都与战乱相关,从他的感慨中我们也能感知当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这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7.杜诗的写作手法

(1)杜诗用叙事的手法写时事,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2)杜诗的叙事,既写事件的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3)杜诗的叙事,融入了强烈的抒情,客观真实的叙述与主观上的抒情融为一体。

(4)记述时事,反映历史真实,抒发一己之怀,这在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转变,也是杜诗异于盛唐的地方。

8.杜甫律诗成就

(1)首先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用律诗写时事,手法上较少叙述而多抒情议论。

(2)以律诗写组诗,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代表是《秋兴八首》。

(3)杜甫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有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言第一”的《登高》。

9.杜诗的艺术风格

(1)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如《秋兴八首》

(2)杜诗另外一种风格是消散自然。闲适的情趣,安静的环境,细腻的景物描写构成了消散自然的风格。如《江畔独步寻花》

中唐时期第五章大历诗风

1.大历诗风

(1)指大历到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格。

(2)这些诗人大多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青年时期,可安史之乱让他们失去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一种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3)代表诗人和作品有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以及“大历十才子”的创作。

2.大历十才子

(1)最初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包括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2)他们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主要写应酬唱和,日常生活,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3)代表作有韩翃的《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韩孟诗派

(1)以韩愈,孟郊为首的诗歌创作群体。

(2)创作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

(3)代表作有韩愈的《调张籍》。

4.柳宗元和刘禹锡诗风比较

(1)刘诗昂扬,柳诗沉重

(2)刘诗外扩,柳诗内敛

(3)刘诗气雄,柳诗骨峭

(4)刘诗风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5)刘诗《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柳诗《江雪》

5.元白诗派

(1)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创作群体。

(2)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

(3)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的《琵琶行》,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6.白居易《新乐府》创作得与失

(一)成就

(1)一篇专咏一事,篇题极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

(2)不少篇章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七字句,富有民歌咏叹情调。

(3)语言运用上,力避典雅的书面语,而用口头语或俗语穿插其间。

(4)一些优秀的诗篇善于描绘人物,感情浓烈。

(二)缺陷

(1)《新乐府》创作目的是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不惜丧失目的为代价,给篇末加上议论,有时画蛇添足。

(2)有些诗篇诗人本无深感,只为凑足五十篇而作,因而显得枯燥乏味;同时为追求诗歌功利目的,往往用理念去结构诗篇,真实情感相对不足。

(3)语言运用上一味追求浅显,有时一件简单事理也反复述说,诗歌不够精炼含蓄。

第八章散文文体文风改革

1.唐代古文运动

(1)指的是唐代的古文革新运动。唐初的近百年里,奏疏章表已开始出现散文,但是骈文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唐时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柳冕提倡古文,提倡宗经复古,但是带着空言明道的性质。

(2)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同时博采前人遗产,形式上由骈体过渡到散体。古文运动在北宋时期得到欧阳修的回应,将古文运动又推向另一座高峰。

2.韩柳古文理论

(1)文以明道

(2)博采前人遗产

(3)提倡创新

(4)重视作家道德修养和文章情感力量

3.韩柳散文艺术成就

(1)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从词采来看,在反对骈文繁缛的基础上,韩柳又吸收骈文的优长,用四字句夹杂在散文中,使句子错落有致。

从语言来看,既提倡去除陈言,又强调文从字顺,将前人语言和时下语言化为己用。

从技巧来看,用变化多端的构思方法来组织文章,同时善用修辞来增强文章感染力。

(2)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真正提到了文学境地。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唐传奇

(1)指的是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逸事。

(2)代表作有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

2.俗讲变文

俗讲是僧徒依照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转读,唱导和梵呗融说,咏,唱为一体,有说有唱,于是形成唐代的俗讲。变文或简称变,是转变的底本,它是供艺人说唱用的,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述故事,是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第十章晚唐诗歌

1.创作情况

(1)杜牧等咏史怀古诗中的悲凉情绪

(2)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

(3)温庭筠与李商隐的艳丽诗风

(4)陆龟蒙,皮日休等的淡泊隐逸之风

(5)韦庄,罗隐等的离乱讽喻诗

2.李商隐无题诗的多义性

(1)给读者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构成解读的复义

(2)意象的选用多具有非现实的色彩,难以实指,并且把具有多重含义的意向相互组合(3)大量用典,并对典故加以增值改造

(4)把浮复杂的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这是多义性的根本原因

3.李商隐诗歌创作成就

(1)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的情思和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

(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无题诗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咏史诗更具典型性,抒情性,咏物诗将物我融合。

(4)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和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1.花间词派

(1)晚唐五代西蜀出现的一批词人,因赵崇祚编的《花间集》而得名。

(2)花间词主要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3)代表人物及作品是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李煜词创造

(一)创作分期

(1)前期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如《玉楼春》

(2)后期写亡国之痛。如《虞美人》

(二)创作特色

(1)真正用血泪写出国破家亡的不幸

(2)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丽质天成

(3)因纯情而缺少理性截止。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古文 一、填空题。(1*10) 二、诗歌赏析。(2*9) 三、名词解释。(4*4) 四、简答题。(4*8) 五、论述题。(2*12)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3、曹丕,《典论》。 ●4、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论文》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刘祯、阮瑀、应玚七人。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其中王桀、刘祯的成就最突出,钟荣《诗品》列之于上品。王桀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6、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西安市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满。如《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浮萍篇》、《美女篇》、《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第三类是述志诗。《杂诗》(仆夫早严驾)第四类是游仙诗。如《仙人篇》《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习题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习题集1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 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 、和 5篇。 四.简答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清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之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 清代诗文的特色。 (1)明清鼎革,激化了民族矛盾与斗争,中原板荡,沧桑变革,唤起汉族的民族意识与文人的创作才情,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人的沉痛作品,体现了那时代的主旋律,即便曾一度仕清的诗坛名流,也在诗歌里抒发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失节的忏悔。 (2)这两部分诗文以对现实的敏锐反映而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稍后的诗人及其他作者,虽无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家国之悲,但也慨叹时世,俯仰人生,写出了风格独特的篇什。已呈式微之势的词则应时而复兴,倚声填词蔚然成风。散文的内容偏重经世救国,崇实致用,在传记文里多用小说笔墨。清初诗文改变了元明以来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 简述清初三大学者。 (1)顾炎武,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秋雨》),四百多首诗,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如《秋山》写江南人民的反清斗争和清兵屠戮烧杀的罪行。顾炎武的诗是诗人崇高的人格和深厚学力的表现,笔墨矜重,不假巧饰,其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如《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2)黄宗羲,论诗称“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强调诗写现实;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动浙派形成。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云门游记》、《感旧》等,抒发亡国之痛和怀念殉难亲友,虽有悲凉之感,但不消沉颓丧,屡屡表白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顽强精神。 (3)王夫之,学者称船山先生。他生于“屈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如《绝句》,借舒草之心“不死”,喻坚韧不拔之志和恢复故国“春色”的理想。王夫之自叹“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王船山公年谱》引王夫之自题墓碑词),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如《补落花诗》九首之一,以落花飘魂抒写胸中郁结的亡国之恨,含蓄蕴藉,深沉瑰奇。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三人号称“岭南三大家”。陈恭尹诗歌感时怀古,抒发亡国之悲,间或也表达矢志复明的决心,激昂盘郁,擅长七律,《邺中》、《读秦纪》等,是所谓“人无数篇”的名作。梁佩兰曾仕清朝,行藏出处与屈大均、陈恭尹有别,诗多酬赠与写景,七古苍凉伉爽,《易水行》、《养马行》等状写社会民情,寄有深意,能独开面。】 【★归奇顾怪,归庄与顾炎武的合称,归庄为人豪迈尚气节,其作品《断发》和《万古愁》曲等,声情激越,沉痛愤慨,他的《落花诗》十六首,体物寄托,揭发士林的种种心态,哀婉酸苦。顾炎武诗是诗人崇高的人格和深厚学力的表现,笔墨矜重,不假巧饰,其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 简述清代的古文三大家。 (1)写作文学散文的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 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 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 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 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着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着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着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着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_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1

先秦文学大纲 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 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 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 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 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 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 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 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 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 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 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 一、神话 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 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 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 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 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 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 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 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 等; 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 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 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其中保存神 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另外《左传》、《国 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在汉代出现的纬书 中,则保存了较多的经过汉儒自觉处理的神话。 1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2007年学生文化素质(九年级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总复习(一)(本卷为七年级内容)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⑴张.()目对.()日⑵明.()察秋毫 ..() ⑶项.()为之强.()⑷徐.()喷以.()烟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1分) 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 3.翻译下列句子。(1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 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1分) 答: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与友期.行⑵去后乃.至 ⑶相委.而去⑷下车引.之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1分) 3.《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1分) (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提纲

文学史复习提纲 绪论 1.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 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 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 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 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 6. 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 7. 「文学运动」的特质先秦诗经 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3.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4.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 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先秦散文 1. 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2. 先秦散文中,《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先秦楚辞 1. 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为何? 2. 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为何? 3. 何谓「九歌」,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 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先秦神话 1. 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有哪些? 2. 请介绍几本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先秦文论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莫不同祖风骚」,李白〈古风〉:「劣于汉魏近风骚」,何谓「风骚」?其代表的文学精神为何?汉赋 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如何? 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例说明。 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 5.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相符的情形如何? 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汉散文 1. 两汉散文概述。 2.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4. 史记的文学价值。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课件整理.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一、先秦文学的形态 1、诗乐舞紧密结合 2、文史哲不分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二、先秦文学作家的流变 1、夏商时期,以巫觋为主 2、商周之际,史官成为史家散文最早创作者 3、西周、春秋时期,贵族是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4、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是文学创作的主流 三、文字产生前的上古文学创作是远古歌谣与上古神话。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现存古代文献中,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是《山海经》。 二、中国古代的四大神话:女祸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均保留于《淮南子》。 三、神话的分类及代表 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 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 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 4、战争神话炎黄之战 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 四、中国神话的演变 1、历史化 2、文学化 3、宗教化 第二章《诗经》★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计305篇。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作品。分风、雅、颂三类。 二、《诗经》六义及其含义(P52、61) 1、风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诗经》里有十五国风。 2、雅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 3、颂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 4、赋赋即铺陈直叙,指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5、比比就是比方,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6、兴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诗经》内容及其代表作 1、民族史诗《生民》 2、农事诗《七月》 3、燕飨诗《鹿鸣》 4、怨刺诗《正月》 5、战争诗《采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

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2.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 3.吕天成、王骥德的代表作 吕天成的《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 王骥德的《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音韵、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方面的理论著作。 4.“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 5“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7“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8“三灯”: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 9四大说: 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 三、名词解释 1.台阁体

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多歌颂升平,是盛世之文。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其作品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其诗文内容大多较为贫乏,多力应制、题赠、酬应之作。 2.茶陵诗派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其诗歌形式典雅工丽,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3.前七子 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他们反对“台阁体”的文章,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文学主张具有现实意义。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后七子 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浩大,把明代复古倾向推向了高潮。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5.唐宋派 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为什么说隋代文学具有过渡性质? (1)隋朝结束了四百年分崩动乱、南北分裂的局面,但它立国也仅三十余年,南北文学的合流开始成为现实,例如南朝的文学较发达,在诗歌体式和表现形式上,为北方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便。由于隋立国时间较短,所以只能是过渡性质。 (2)隋炀帝身边虽然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明显地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但真正有才华的优秀作家不多,除虞世基外,其余作家着意于词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为作诗而作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所以,没有大批诗人作家,因而也只能具过渡性质。 (3)文学发展的走向未能明确,基本上维持着南北朝诗、文发展的局面,隋炀帝也曾企图以政治力量来改革六朝以来的浮靡文风,可收效甚微。因此隋代文学也只具过渡性质。 什么是上官体?它的特点是什么? (1)上官仪是贞观诗坛的新秀,是唐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地位很高,所作应制诗以属对工切和写景的清丽婉转而名噪一时。 (2)上官仪的诗作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诗体,时人谓之上官体。 (3)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缺乏慷慨激情。 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他们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和骆宾王四人。他们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都属于一般文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2)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均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是针对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 (3)“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而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 试论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特点。 (1)四杰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这可以说是四杰诗歌创作的总体风格。 (2)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诗中有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而在创作中,他们较少受格律束缚。这一点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如卢照邻的《行路难》,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其情怀不再局限于个人生活而进入沧海桑田的感慨,进而思索人生的哲理,跨越古今,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思路开阔,评说古今,抒发感慨,以浓烈的感情贯注于对历史人生的思索中,使诗的抒情深化,带有更强的思想力量,形成壮大的气势。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四杰的歌行体以五、七言为主而夹杂少量三言的体式,本身就有一种流动感,骈赋中间的蝉联句式,往往能使全篇的气势为之一振。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炼中显出流宕和气势,更适合表现他们所追求的刚健骨气的抒情诗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2、友情。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周易》:先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 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汉时又有 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容。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容看, 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袁行霈

1.神话 2.《诗经》的传统影响 3.《春秋》与《左传》比较 4.《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5.《战国策》写作特色 6.汉乐府 7.《孔雀东南飞》 8.汉赋 1.神话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资源。 2.《诗经》传统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 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23]。 四、赋比兴的垂范 《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 《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基础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作者创作了不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 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具体地说,《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活画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3.《春秋》与《左传》比较 二者都是鲁国的编年史。《左传》是为传述《春秋》而作,即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 比较:①记言 《春秋》记事简略,长的不过四十多字,短的仅有一字。因此,记事虽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集锦

先秦文学 五、名词解释 1四家诗、2诗三百、3赋比兴、4风雅颂、5春秋笔法、6四书、 7春秋三传、8楚辞、9风骚、10笙诗、11庄骚、 六、简答题 (一)中国神话蕴涵着怎样的民族精神? (二)神话具有怎样的思维特征? (三)《魏风伐檀》在复叠章法中所更换的词语,对充实深化诗歌的主题等方面有何作用? (四)《左传》描写人物有何特点? (五)《左传》的语言有何特点? (六)《战国策》的语言有何特点? (七)我国说理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八)《论语》有什么文学特点? (九)《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两类意象?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十)《九歌》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七、论述题(赏析题) 1、《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与《庄子》的有何异同? 2、赏析《桃夭》 3、赏析《氓》 4、赏析《静女》 5、赏析《秦风蒹葭》 6、赏析《君子于役》7《硕鼠》8、赏析《山鬼》9、《国殇》赏析10桔颂》赏析 答案: 五、名词解释 1、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2、诗三百: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称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其代称。西汉初年,诗三百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既可以是叙事,也可以是议论抒情。比就是比方。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4、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5、春秋笔法: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为春秋笔法。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4.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楚辞与《诗经》不同的均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采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经久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

言运用水平上。《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绪论)

绪论 0.1 复习笔记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 1.传说时期的文学 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它们经过漫长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2.早期诗歌的特点 诗乐舞合一。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中均有记载。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二、先秦文学的形态 1.先秦时期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1)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2)殷周之际,中国文化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萌芽于商代的“德”的观念,在周代得以发展,形成了敬德保民的思想。 (3)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和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了。这些史学和哲学散文具备相当强的文学性。 ①《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多彩,写作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具有较突出的叙事文学的特点,奠定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②大多数说理散文也不是抽象地进行哲学思辨或枯燥地讨论政治、人生问题,而是在文章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带着浓郁的情感,具有丰富的形象,文学价值很高。 2.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1)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指实。 (2)此外,先秦文学作品在传承过程中可能也有所损益。 ①这一时期的作品的写定,往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师说和后学之说,可能混杂在一起,师徒间代代传授,难免有增删的情况。 ②先秦典籍经秦火以后,大多为汉人重新编定,这就难免有讹误。这些都模糊了先秦文学的本来面貌,使之存在许多可争议之处,这也是先秦文学作品不同于后代作品之处。 三、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1.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1)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也是文学的创造者。在夏商或周初,为巫术祭祀而刨制的韵文或歌谣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________》。 4.在先秦诸子著作中,《______》中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 5.______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6.《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______篇。 7.《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_______》。 8.《诗经》中有6篇______,有目无辞。 9.《诗经》中被认为是周民族史诗的作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______》五篇。 10.“风”又称“国风”,共______篇,是15个地方的歌谣,称为“十五国风”。 参考答案: 1.神话 2.后羿射日 3.山海经 4.庄子 5.甲骨卜辞 6.诗经305 7.庄子·天运 8.笙诗 9.大明 10.160 11.________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3.“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出的,他以《________》为《国风》之始,《鹿呜》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以《清庙》为《颂》之始。 14.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________》。 15.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诗经》研究著作是《________》。 16.《诗经》中的“二南”指的是《国风》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17.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最早见于《________》。 18.诸子散文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春秋战国之交,代表作品为《论语》与《墨子》;第二阶段为战国时期,以《孟子》和《________》为代表;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19.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它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 20.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赋比兴 12.风雅 13.关雎 14.诗集传 15.毛诗传笺 16.周南召南 17.尚书 18.庄子 19.文史哲不分 20.甲骨卜辞 21.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________》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22.《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________》、《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23.《尚书·周书>主要有________与________两种文体,其中记周公的言论最多。 24.《________》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5.《国语》是一部________体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等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26.《春秋》三传是指公羊高的《________》、榖梁赤的《榖梁传》和《左传》。 27.后人以《左传》、《国语》为同一作者,而《左传》是传《春秋》的书.故又称《国语》为“________”。 28.《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最后由西汉的________刘向编校整理成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