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门数据整理应用指南.

部门数据整理应用指南.

部门数据整理应用指南.
部门数据整理应用指南.

部门数据整理应用指南

普查中心宋雪清

2008年9月5日

在获得统计、工商、国税、地税、编办、民政、质监等部门数据

并将其导入单位清查程序之前,由于各部门数据格式、内容不统一,

需要预先通过EXCEL对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分别进行整理和规范,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将详细地址中的省、市、县名称去掉,

并将所有门牌号统一为半角字符。②尽量获得9位或12位行政区划

代码。③核实与剔除同一部门重名重码的单位。④按统一的顺序排

列指标。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用EXCEL打开部门提供的数据文件,删除其中不需要的列,以

及难以整理成标准代码的中文行业说明,经营范围,单位类型

等等信息,重点保留“部门登记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

称、法定代表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指标。有的部门数据

数据可能有“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等多项地址内容,这时可选择一项作为“详细地址”。

二、通过快速排序键升、降排列来观察详细地址的特点。选

中“详细地址”列,通过EXCEL的替换功能将其中包含的省、地、

县、市等内容都替换为空。注意,在替换时,一定要选中“详细

地址”列,否则可能将单位名称改变。

三、在“详细地址”一列后插入5列空白列,同时插入一个新的Sheet

用来放置本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放置时要将行政区划名称放

在前列,行政区划代码放在后列,将全部代码区域选中,然后

在左上角的名称框处输入“aa”,aa就代表这里选中的行政区划代码区域,在后面的公式中要使用(见图)。本区县的行政区划

代码应以这次普查的标准12位代码为准。

2 四、 打开“部门数据整理及行政区划代码赋码模板.xls”,复制选定区

域的内容,见图。

五、 将上一步复制的内容粘贴到部门文件刚插入的 5 列的第 1、 行

中。其中第 2 行各单元格中对应的其实是公式,其含义见下表,

其公式内容需要根据本地的情况进行简单修改。主要是将 H2

单元格公式中“220104000000”改为本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后

6 位为 0)。

六、选择公式所在的5个单元格,如图,可用三种方式将这些公司

扩展到其他所有单位所在的行。一是当鼠标放在选中区域的右下角且其形状变为黑十字时按下鼠标左键向下拖动,二是当鼠标变为黑十字时双击鼠标自动填充,三是选中这5列中单位对应的所有行,通过编辑菜单中的向下填充命令,自动填充每一个单位的情况。

1、点击“去掉街道乡镇名称后的地址(半角)(此列为最后详细地址的内

容)”这一列,再单击快速降序排序键,会看到最前面有些空行或地

址的首位为数字的情况,这时要将“详细地址”一列中与这些空行或数

字对应的内容复制到此处,代替公式的内容。

2、点击“提取的街道、乡镇名称”列,再单击快速降序排序键,然后

观察该列的内容,看看街道乡镇名称提取得是否正确,同时观察“补充

街道、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这一列中的行政区划代码是否达到9位

(7、8、9位不都为0)。如果街道乡镇名称明显错误,就要用详细地址

中的内容代替,或修改详细地址的内容。

3、

4、,及社区村委会名称所在列及赋码效果,有可能有些村、居委会等名称

在标准行政区划代码表中没有赋码,或同一个村有两个名,这时可补充

一下标准代码表的内容,从而在名录中自动得到相应的行政区划代码。

第一个单元格中的公式为:

=IF(ISERROR(FIND("办事处",H2))=TRUE,"",MID(H2,1,FIND("办事处",H2)+2))&

IF(ISERROR(FIND("镇",H2))=TRUE,"",MID(H2,1,FIND("镇",H2)))&

IF(ISERROR(FIND("镇",H2))=TRUE,IF(ISERROR(FIND("乡

",H2))=TRUE,"",MID(H2,1,FIND("乡",H2))),"")

该函数由结构基本相同的三部分构成,中间由“&”连接。该语句的基本思想是在详细地址中分别寻找“办事处”、“镇”、“乡”等关键字,如果找到该关键字,则从详细地址左边开始截取字符到该关键字,如果没有该关键字,则取空字符串。然后把每一个关键字对应的串通过“&”联接起来。正常情况前两个关键字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详细地址中,如果同时出现,可以通过观察计算结果来发现并个别修正。如果同时出现“镇”、“乡”,则只提取“镇”的情况,没有“镇”,才提取“乡”的情况。

如果详细地址中使用的都是“××街道”而不是“××街道办事处”,则需要将以上公式中的“办事处”改为“街道”,并将“&”前的2改为1。

第二个单元格中的公式为:

=ASC(IF(I2="",H2,IF(ISERROR(FIND("办事处",H2))=TRUE,"",MID(H2,FIND("办事处

",H2)+3,20))&IF(ISERROR(FIND("镇",H2))=TRUE,"",MID(H2,FIND("镇",H2)+1,20))&

IF(ISERROR(FIND("镇",H2))=TRUE,IF(ISERROR(FIND("乡",H2))=TRUE,"",MID(H2,FIND("乡",H2)+1,20)),"")))

该函数也是由三部分通过“&”连接而成,只是在函数外面又加了一个ASC()函数。目的是提取详细地址中去掉街道或乡镇名称后的地址,并将所有门牌号等数字统一变为半角字符。如果将“办事处”改为“街道”,需要将该部分语句后面的+3改为+2。

第三个单元格中的公式为:

=IF(ISERROR(VLOOKUP(I2,aa,2,FALSE))=TRUE,"220104000000",""&VLOOKUP(I2,aa,2,F ALSE))

将标红的内容改为本区县的6位行政区划代码并补6个0。而aa代表的就是前面建立的行政区划代码区域。目的是根据街道乡镇名称自动赋9位行政区划代码,如果没有正规的街道乡镇名称,则赋本区县的6位行政区划代码。

第四个单元格中的公式为:

=IF(ISERROR(FIND("社区",J2))=TRUE,"",MID(J2,1,FIND("社区",J2)+1))&

IF(ISERROR(FIND("村",J2))=TRUE,"",MID(J2,1,FIND("村",J2))&"委会")

也是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由“&”连接。如果本地主要用居委会,则可将“社区”改为“居委会”,并将加红后的这部分语句后面的“1”改为“2”。同时要考虑到行政区划代码表中的表述方式。目的是从地址中提取“村委会”、“社区”的名称。

第五个单元格中的公式为:

=IF(L2="",K2,IF(ISERROR(VLOOKUP(L2,aa,2,FALSE))=TRUE,K2,VLOOKUP(L2,aa,2,FAL SE)))&""

本单元格中的内容不用变。目的是根据社区、村委会名称自动赋12位行政区划代码,如果无法提取社区、村委会名称,则使用前面的6位或9位行政区划代码。

5、选中根据本地情况修改完成后的这五个包含公式的单元格,通过向下拖

动或鼠标双击的方式,自动填充每一个单位的情况。

6、点击“去掉街道乡镇名称后的地址(半角)”这一列,再单击快速降序

排序键,会看到最前面有些空行或地址的首位为数字的情况,这时可

将“详细地址”一列中与这些空行或数字对应的内容复制到此处。再通

过快速排序键分别观察街乡镇名称及社区村委会名称所在列及赋码效果,

有可能有些村、居委会等名称在标准行政区划代码表中没有赋码,或同

一个村有两个名,这时可补充一下标准代码表的内容,从而在名录中自

动得到相应的行政区划代码。

(一)查找是否有重复的单位。具体方法是:

7、在文件前插入一空白列,任意赋一个列名。点击“单位名称”列,点击

快速排序键,升降序都可以

8、在第一列第二行输入公式“=IF(E2=E1,1,0)”,它表示如果本行的单位名

称和上一行的单位名称一样,则单元格取值为1,否则取为0,这样很快

就可知道有多少个单位是同名的,也可通过IF()函数快速判断代码和

名称同时相同的单位有哪些,并根据第一列的结果排序,方便地将重复

的单位排在一起,以便一次删除。

1、

9、对组织机构代码、登记注册代码等的重码查询都可以类似操作。

10、如果需要把重复的单位放在一起观察,以便确定是否是真正的重复

单位,可通过语句“=IF(OR(E2=E1,E2=E3),1,0)”来标识重复的单位,然

后将该数据复制再选择性用“数值”选项粘贴回来,再快速排序,即可

达到目的。

(二)如果是税务部门数据,而且组织机构代码为空,则可从其部门登记证号中抽取组织机构代码。具体方法是插入一空白列,使用函数“=MID(B2,7,9)”

从登记注册号的第7位开始连续取9位代码,即为其组织机构代码。税务

数据的登记注册号有中文和全角符号,可通过ASC()函数统一替换为半角。(三)如果组织机构代码不到9位,可能是其前面的“0”丢掉了,可使用函数

“=REPT("0",9-LEN(C2))&C2”来补齐。Rept()函数是用于重复字符“0”的。类似可补充邮政编码、行业代码等。

(四)从单位清查程序下载EXCEL模板文件,该文件中的字段顺序如下:

部门登记证号

组织

机构

代码

单位

名称

法定

代表

详细

地址

行政

区划

代码

邮政

编码

联系

电话

行业

代码

单位

类别

代码

将部门数据文件中的内容一列一列地复制到该模板文件中,复制时要使用选择性粘贴,可使用快捷方式快速选取要复制的内容,但要注意别漏掉内容(如果中间有空行,快速选择方式容易漏掉空行后面的内容)。然后使用方便识别部门来源的文件名保存。

(五)其他注意事项:

1、统计名录库的地址只需要“街(村)门牌号”,不需要街乡镇及村居委

会等字段;将工商登记注册号、编制登记注册号、民政登记注册号合并

为一列作为统计的部门登记注册号(不是统计登记的号码);

2、民政部门数据常常会只有名称,地称等,登记注册号及组织机构代码都

没有,这时可将名称复制到登记注册号这一列,目的是为了统一判断登

记注册号不重复。

3、如果部门给的数据是扩展名为“.txt”的文本文件,可选择使用EXCEL

打开,然后使用EXCEL的“分列”功能,很快将文本数据转换为EXCEL

格式。

4、工商、编制、民政登记机关的部门登记证号不能为空且唯一。

5、统计、质监、国税、地税的组织机构代码和单位名称不能为空且唯一。(六)EXCEL使用中常见问题及使用技巧

a)公式不能自动计算

b)数值和文本混排,如何都变为有左上标的内容

c)行政区划代码显示为科学计数

d)如何查找重复的记录(IF函数)

e)如何提取数据(组织机构代码)(left(),right(),mid())

f)如何排序

g)行业代码、电话、邮政编码、部门组织机构代码前面自动补0(根据长

度判断)

h)如何自动赋码:vlookup(要查找的值,查找的范围,在范围中的列号(要

赋的代码所在列),false),IF()函数

i)如何自动填充内容和公式(相同内容和递增内容)

j)选择性粘贴

k)如何快速选取整行、整列、多行、多列

l)多列合并形成新的一列

m)内容分列

n)自动筛选

o)错误判断函数iserror()的使用

p)字符串查找函数FIND()

(七)进一步补充行政区划代码

部门数据整理好之后,就可分别导入“单位清查程序”。导入之后,生成核查数据库,然后进入“行政区划代码划定”界面,自动为没有12位码的单位赋码,赋码原理是:将详细地址中最左边的汉字和第一组数字相同的单位归为一组,用该组中最有代表性的12位行政区划代码统一替换该组所有单位的行政区划代码。通过此步骤,大部分单位都可以解决。之后提取标准路名,对提取的路名排序,以此为线索,可以很方便地继续进行人工行政区划代码划定。

程序在生成单位清查底册时,将把单位分成三类。一类是没有任何地址信息的单位,这类单位本身没地址,而且名称、代码等与别的部门的单位也配不上,这种情况应很少。如果有这种情况,应让相关部门提供更详细的地址信息。第二类是只能分到乡镇街道一级的单位,这类单位主要是地址为某一条大街,但没有门牌号,或只填写某某镇,或虽然有门牌号,但排序后的地址附近没有统计名录的单位,可通过了解大街门牌号起始点与社区、居委会的对应关系来补充赋码,或直接将全乡镇街道分不下去的所有单位形成的底册交给每个普查员。第三类是可直接分到普查区的单位,程序都为其自动生成了底册。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4版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C 5. D 6. B 7. A 8. B 9. D 10. B 11. C 12. D 13. D 14. D 15. B 16. C 17. D 18. A 19. D 20. A 21. D 22. D 23. C 24. A 25. C 二、填空题 1. 数据库系统阶段 2. 关系 3. 物理独立性 4. 操作系统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6. 一对多 7. 独立性 8. 完整性控制 9. 逻辑独立性 10. 关系模型 11. 概念结构(逻辑) 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 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14. 数据字典 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6.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数据的特点: A、数据不保存。 B、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C、数据不共

享。D、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 A、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期保存。 B、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C、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D、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E、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特点: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底。 C、数据独立性高。 D、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数据管理的规模日趋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要求,数据库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和更高的数据独立性,进一步减少了数据的余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操作使用接口。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管理方式与文件管理系统不同,它把所有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数据汇集起来,以记录为单位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下使用,因此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集成的,每个用户享用其中的一部分。 3、简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概念的含义和联系。答: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借助操作系统完成对硬件的访问,并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存取、维护和管理。 数据库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它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几部分组成。 三者的联系是: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 4、数据库系统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画出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答: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数据库主要是来保存数据的。 数据库用户是对数据库进行使用的人,主要对数据库进行存储、维护和检索等操作。 软件系统主要完成对数据库的资源管理、完成各种操作请求。 硬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库的一些物理上的操作,如物理存储、输入输出等。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重点知识提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重点知识提纲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 (2)数据描述与数据模型。 (3)理解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4)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元组、属性、属性值、值域、分量、关系的状态、关系模式、关系的键(候选键,主键、外键)与属性(主属性,非主属性)等。 (5)数据库内部体系结构中的三级模式结构。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6)数据库系统内部体系结构中的两级映像。 术语: 关系模式:是一种用于描述二维表格结构的表示方式,由关系模式和与该关系模式名相关联的属性名表组成。其形式为:关系模式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 关系模型:是一种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数据及数据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候选键:如果一个属性集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关系中的元组而又不含有多余属性,则称该属性值为该关系的候选键。 主键:是指当某个关系模式有多个候选键时,被用户选用的那个候选键。 外键:如果关系模式R1中的某属性集是另一个关系模式R2的主键,则该属性在关系模式R1中称为外键。 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体现了全局、整体的数据观点,所以称为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

外模式:是表达用户使用观点和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逻辑描述,体现了应用程序员对数据库的数据观点。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结构和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规定了数据的内部记录类型、记录建起技术、文件的组织方式和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等。 简述: 1.简述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区别。学习指导P7 2.关系的主键有哪些特性?(唯一性、非冗余性,有效性) 3.将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成三级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关系运算 (1)了解笛卡尔积、关系的数学定义。 (2)理解基于传统集合理论的关系运算: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积。 (3)理解关系代数特有的关系运算:投影、选择、商、联接、自然连接。 (4)掌握使用基本关系运算表示4种非基本关系运算的方法。 (5)掌握关系代数运算在关系数据库查询操作中的应用。 术语: 关系的目或度:关系中的属性个数。 关系的基数:关系中元组的个数。 笛卡儿积运算:设关系R和S的目数分别为r和s,R和S的笛卡儿积是一个r+s 目的元组集合,每个元组的前r个分量来自R中的的一个元组,后s个分量来自S中的一个元组。 投影运算:投影运算是按照j1, 选择运算:从关系R中挑选出满足公式F的那些元组。

数据处理操作

网上直报系统使用手册 (村级) 北京恒诺思诚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用户登陆系统 (3) 二、数据处理操作 (5) 三、常见问题 (5) 四、注意事项 (6)

一、用户登陆系统 1.登陆操作 下载网上直报专用浏览器,或使用IE浏览器,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391253571.html,按Enter键,进入的网上直系统登陆页面(图2.1.1)。 点击此处登陆系统 图1.1.1 用户登陆窗口 用户在(图2.1.1)登陆帐号输入框中输入帐号,在密码输入框中输入密码,点击“登陆”按钮。如果帐号和密码某一项有误,系统将提示您错误信息;如果帐号和密码均正确,系统将进入直报系统主界面(图2.1.2)。 系统选项快捷报表通道 系 统 菜 单 图1.1.2 直报系统主界面

2.使用前准备 为了使用户操作方便,本系统采用Excel 表格式操作风格,在第一次登陆网站填报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您安装报表插件(图2.2.1),如果自动安装不成功,则关闭当前页面,打开“软件下载”页面,下载并安装“网上直报系统插件安装程序”。 图1.2.1 自动安装报表插件 3.数据处理 用鼠标左键点击“系统菜单-前台操作-数据处理”或“系统选项-前台操作-数据处理” 打开“数据处理”操作页面(图3.2.1)。 系统菜单 点击 类型及性质

图1.2.1 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里需要用选择您的所要填报的日期,以报表的类型及性质;当鼠标移动到“报表列表”处,当前报表会高亮显示,然后在当前高亮区域单击鼠标左键操作报表。打开报表即可进行数据录入、计算、审核及上报工作。(图4.1.1)为报表插件安装成功之后显示的页面。 二、数据处理操作 1.录入数据 选择报表之后及可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图4.1.1);默认数字蓝色显示,文本黑色显示,公式区绿色显示;数据手动通过键盘输入,录入数据→数据暂存→表内计算→表内审核→表间审核→上报数据→提示“上报成功”则填报工作就完成了;。 图 2.1.1 报表处理窗口 三、常见问题 1.如何解决在WINDOWSXP+sp2下无法下载报表插件包 答:在Internet 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选择允许下载有数字签名的插件; 2.完成统计工作的大致流程是什么? 点击打开报表 年份

2019年大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叙述正确的是(C) A. 算法的执行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B.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中指令(或语句)的条数 C. 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D. 以上三种描述都不对 (2) 以下数据结构中不属于线性数据结构的是(C) A. 队列 B. 线性表 C. 二叉树 D. 栈 (3) 在一棵二叉树上第5层的结点数最多是(B) 注:由公式2k-1得 A. 8 B. 16 C. 32 D. 15 (4) 下面描述中,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A) A. 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 B. 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可以有多个出口 C. 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D. 不使用goto语句 (5) 下面概念中,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是(D) 注:P55-58 A. 对象 B. 继承 C. 类 D. 过程调用 (6) 在结构化方法中,用数据流程图(DFD)作为描述工具的软件开发阶段是(B)

A. 可行性分析 B. 需求分析 C. 详细设计 D. 程序编码 (7) 在软件开发中,下面任务不属于设计阶段的是(D) A. 数据结构设计 B. 给出系统模块结构 C. 定义模块算法 D. 定义需求并建立系统模型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B) A. 数据模型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软件工具 D. 数据库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D.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10) 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A) 注:P108 A. 内模式 B. 外模式 C. 概念模式 D. 逻辑模式 (11)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C) A. 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B. 算法程序的长度 C.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D. 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 (12)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D)

回弹仪数据处理软件用户手册V10

回弹仪数据处理软件
(V1.0)
用户操作手册
中测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https://www.doczj.com/doc/391253571.html,/

回弹仪数据处理软件用户手册 1. 关于本手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本手册的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本手册的声明和条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免责声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警告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软件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升级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客户技术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安装与卸载 .............................................. 1
3.1. 系统安装要求 ........................................ 1 3.1.1. 硬件环境要求 ................................... 1 3.1.2. 操作系统要求 ................................... 1 3.2. 软件安装步骤 ........................................ 1 3.2.1. 安装向导 ....................................... 1 3.2.2. 欢迎界面 ....................................... 1 3.2.3. 许可证协议 ..................................... 2 3.2.4. 安装路径 ....................................... 2 3.2.5. 安装进度 ....................................... 2 3.2.6. 完成安装 ....................................... 2 3.2.7. 软件升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8. 软件卸载 ....................................... 3 4. 软件登录与主要功能介绍 .................................. 4
4.1. 软件特点 ............................................ 4 4.1.1. 使用方便 ....................................... 4 4.1.2. 功能齐全 ....................................... 4 4.1.3. 数据安全可靠 ................................... 4 4.1.4. 数据存储 ....................................... 4 4.1.5. 服务相应及时 ................................... 4 4.2. 软件登录及界面介绍 .................................. 4 4.2.1. 开启画面 ....................................... 5 4.2.2. 系统登录 ....................................... 5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概述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有关,操作系统的类型决定了能够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 B.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实现才能实现 C.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 D.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隐藏了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 2.下列关于用文件管理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用文件管理数据,难以提供应用程序对数据的独立性 B.当存储数据的文件名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访问数据文件的应用程序 C.用文件存储数据的方式难以实现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 D.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有利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因此也可以加快用户操作数据的效率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特征的是C A.提供了应用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 B.所有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因此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C.用户访问数据时,需要知道存储数据的文件的物理信息 D.能够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即使在存储数据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也能防止数据丢失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是D A.相互调用 B.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操作系统 C.操作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D.并发运行 6.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是指D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数据的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属于A A.系统软件B.工具软件 C.应用软件D.数据软件 8.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B A.数据库B.操作系统 C.应用程序D.数据库管理系统 9.下列关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文件服务器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客户/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库存储在服务器端,文件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 B.客户/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处理后的结果数据,文件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包含客户所需数据的文件 C.客户/服务器结构比文件服务器结构的网络开销小 D.客户/服务器结构可以提供数据共享功能,而用文件服务器结构存储的数据不能共享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3)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地震数据处理vista软件使用手册

Vista 5.5的基本使用方法 数据输入 地震分析窗口 一维频谱 二维频波谱 观测系统 工作流 一、数据输入 1.1 把数据文件加入Project 首先选择File/New Project,新建一个Project,按住不放,出现按钮组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 的数据集,选择,向Project中增加一个新的2-D数据集,按住不放,出现按钮组合, 可以选择加入不同类型的地震数据,选择,选择一个SEG-Y数据,即可将该数据文件加入新建的数据集。 1.2 命令流中数据的输入 双击进入如下界面 1.2.1 Input Data List 数据输入列表,选择已加入到Project的数据集,下面的文本框中会显示选择的数据的基本信息。 1.2.2 Data Order 选择输入数据的排列方式,对不同的处理步骤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排列方式 Sort Order a. NO SORT ORDER 输入数据原始排列方式 b. SHOT_POINT_NO 输入数据按炮点排列方式 c. FIELD_STATION_NUMBER d. CMP_NO 输入数据按共中心点排列方式 e. FIELD_STATION_NUMBER 1.2.3 Data Input Control 数据输入控制 右键-->Data Input Control a. Data Input 进入Flow Input Command(见上) b. Data Sort List 查看数据排列方式的种类 c. Data/header Selection 输入数据的选择,可以控制输入数据的道数和CMP道集 查看所有已经选择的数据 如果没有定义任何可选的数据信息,则如下图所示: 可以选择一种选择方式,单击并设置选择信息。定义有可选的数据信息后,在查看,则如下图所示,会显示选择的信息。 选择共炮点集 单击后,会弹出如下界面: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后答案 第一章 选择题 1、A。 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通常分为三级模式的总体结构,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二级映像,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其中三级模式结构指的是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二级映像指的是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对于外模式/模式映像,当模式改变时,相应的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的改变,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而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来编写的,外模式不变,应用程序就没必要修改,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对于模式/内模式映像,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变了,模式/内模式映像会作相应的改变,以使模式保持不变,而模式不变,与模式没有直接联系的应用程序也不会改变,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逻辑独立性指的就是当模式改变时,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需要改变,所以选项A正确。C选项的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指的是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所以C选项不正确,B选项中前后两句与C选项相比顺序不符,所以B选项不正确。D选项中,应为“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不应为“外模式”,所以D选项不正确。 2、B。 DB指的是数据库(DataBase),DBMS指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S指的是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A指的是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ata指的是数据。

由书中概念易得DBS(数据库系统)包括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和控制DB(数据库),而DB载入、存储、重组与恢复Data(数据)。所以B选项正确。 3、C。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有:⑴、实现数据共享;⑵、减少数据冗余度;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⑷、数据的独立性;⑸、安全保密性;⑹、并发控制;⑺、故障恢复 由以上可得C选项错误,应改为数据冗余度“低”。 4、C。 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DBMS 是把用户对数据的操作转化为对系统存储文件的操作,有效地实现数据库三级(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转化;MIS指的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由以上概念可知,位于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DBMS。所以C选项正确。 5、C。 书中图1.6明确指出模式/内模式映像把概念数据库与物理数据库联系起来,所以C选项正确。 6、C。 数据库有这样三层关系,第一层和第三层不能直接发生关系,所以D选项不正确,内模式与外模式没有直接关系,应改为“模式与应用程序不变”。

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 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 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数据定义功能 (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操纵功能 (2)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2)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2) 其它功能 (2) 数据库系统(DBS) (2)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 数据管理 (3)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3) 人工管理特点 (3) 文件系统特点 (4)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4) 数据结构化 (4) 整体结构化 (4)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4)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独立性高 (5) 物理独立性 (5) 逻辑独立性 (5)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5)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5)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6)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8)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8)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8)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8) 模式(Schema) (8) 实例(Instance) (8)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9)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9)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9)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9)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9)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10) 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0) 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0) 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 (10)

数据分析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数据分析系统 操作手册 目录 一、前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读者对象 (2) 二、系统综述 (3) 2.1、系统架构 (3) 2.1.1系统浏览器兼容 (3) 三、功能说明 (4) 3.1、登录退出 (4) 3.1.1、登录 (4) 3.1.2、退出 (4) 3.1.3、用户信息 (5) 3.2、仪表盘 (5) 3.2.1、报表选择 (6) 3.2.2、布局方式 (7) 3.2.3、仪表盘管理 (8) 3.2.4、单个报表 (10) 3.3、应用中心 (13) 3.3.1、数据搜索 (13) 3.4、策略配置 (39)

3.4.1、数据采集 (39) 3.4.2、报表 (46) 3.4.3、数据类型 (53) 3.4.4、预设搜索 (58) 3.5、系统管理 (61) 3.5.1、代理注册设置 (61) 3.5.2、用户角色 (62) 3.5.3、系统用户 (65) 四、附件 (67) 一、前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主要介绍日志分析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阅读本文档,用户可以熟练的操作本系统,包括对服务器的监控、系统的设置、各类设备日志源的配置及采集,熟练使用日志查询、日志搜索功能,并掌握告警功能并能通过告警功能对及日志进行定位及分析。 1.2、读者对象 系统管理员:最终用户

项目负责人:即所有负责项目的管理人员 测试人员:测试相关人员 二、系统综述 2.1、系统架构 系统主界面为所有功能点的入口点,通过主菜单可快速定位操作项。系统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分别为 1):仪表盘 2):应用中心 3):策略配置 4):系统管理 2.1.1系统浏览器兼容 支持的浏览器 IE版本IE8至IE11等版本 Chrome 36及以上版本 Google chrome(谷歌 浏览器) Firefox 30及以以上版本 Mozilla Firefox (火 狐浏览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技术简介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业的渗透。 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绪论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 四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系统(DBS) 一、数据 数据(Data)的定义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各类数据必须数字化后才能加工处理。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例如:93是一个数据 语义1:学生某门课的成绩 语义2:某人的体重 语义3:计算机系2007级学生人数 例如:学生档案中的一条记录:(李明男1982 江苏计算机系2000) 二、数据库(续)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什么是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DBMS的用途 组织和存储好大量的数据,并提供方便、高效地检索数据和维护数据的手段。 DBMS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组织 存储和管理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其它功能 四、数据库系统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和维护等活动,是数据处理的中心环节。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加工、抽取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目的是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动力:应用需求的推动、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现在) 一、人工管理 时期 40年代中--50年代中 产生的背景 应用需求科学计算 硬件水平纸带、卡片、磁带 软件水平没有操作系统 处理方式批处理 特点:数据不保存、数据由程序各自管理(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 数据不共享: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 数据不具独立性:数据的结构发生变化后(物理或逻辑上),应用程序必须做相应的修改。 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对应关系(人工管理阶段) .. 二、文件系统 时期

(完整word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北师珠必备复习重点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数据库的概念 1)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 数据库是存在于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文件组成的统一体,是可感知的数据库形体。 2)数据库是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 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的,这种结构化形式实质上就是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不可感知的数据库形体。 3)数据库是相关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既有某特定应用领域涉及的各种基本数据,也有反映这些数据之间联系的数据,也是不可感知的数据库形体之一。 DBMS的概念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是一种 位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库管理功能的系统软件。 2.DBMS的主要功能 定义、操纵、控制、维护数据库并有通信功能 3.数据库应用系统概念成 以计算机为开发和应用平台, 以OS、DBMS、某种程序语言和实用程序等为软件环境, 以某一应用领域的数据管理需求为应用背景, 采用数据库设计技术建立的一个可实际运行的, 按照数据库方法存储和维护数据的, 并为用户提供数据支持和管理功能的应用软件系统。

4.三个世界对数据的描述 现实世界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可狭义地将现实世界看作为各个事物、各个现象、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 计算机世界——数据世界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 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解释,是现实世界的概念化。 5.数据模型的概念及组成 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及各事物之间的联系用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来表示的一种方法。一个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实际上给出了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描述和动态模拟现实世界信息结构及其变化的方法。 是一组面向计算机的概念集合, 由数据结构 、数据操作 、数据约束三部分组成 6.层次模型、是一种用树型(层次)结构来组织数据的数据模型。 树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种记录类型。 网状模型(1)至少有一个结点多于一个双亲结点; (2)至少有一个结点无双亲结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目的内容重点难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授课目的、内容、方法、重点、难点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 本课程的性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 2 本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和设计,并和具体的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操作和开发方法。b5E2RGbCAP 3 本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规范化及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并能使用高级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p1EanqFDPw 二、基本教案要求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结构体系及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等。 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恢复等概念。 掌握数据库的查询语言、关系理论及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掌握对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恢复的应用。DXDiTa9E3d

三、教案内容: <一)绪论4学时 1、数据库系统概述 (1)数据库的地位:数据库在信息领域的作用和地位 (2)四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四个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3)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环境、特点。 2、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2)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实体之间的联系、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E-R图。 常用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每种 模型从数据结构、完整性结束、数据存储、优缺点及典 型的数据库系统几个方面介绍。RTCrpUDGiT 3、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模式结构:模式结构的概念、三级模式结构、二级映象功能及数据独立性 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硬件平台:数据库平台对硬件平台的要求。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 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A)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B)。 A. 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 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 C. 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 D. 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3. 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C)。 A. 数据 B. 数据模型 C. 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 信息 4.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D)。 A. 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 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 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5.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6.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C)。 A.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B.一组硬件 C. 一组系统软件 D.既有硬件,也有软件 7. 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B)。 A. 文件的集合 B. 数据的集合 C. 命令的集合 D. 程序的集合 8. 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是(B)。 A. 命令系统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库系统 D. 操作系统 9. 由计算机硬件、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B)。 A. 文件系统 B. 数据库系统 C. 软件系统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10. 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是(B)。 A. 数据库集合 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C. 操作系统OS D. 计算机中的存储介质 11. 在DBS中,DBMS和OS之间关系是(D)。 A. 并发运行 B. 相互调用 C. OS调用DBMS D. DBMS调用OS 12. 在数据库方式下,信息处理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C)。 A. 磁盘 B. 程序 C. 数据 D. 内存 13.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处理方式的主要区别体现在(A)。 A. 数据集成化 B. 数据共享 C. 冗余度 D. 容量 14. DBMS通常可以向下述哪个对象申请所需计算机资源(B)。 A. 数据库 B. 操作系统 C. 计算机硬件 D. 应用程序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复习重点讲述

忠告:要认真看一看,否则连考试题目都看不懂。 15-16-1数据库复习 分数分布:1、简答;2、填空;3、问答----70分;///// 4、应用30分 答题须知:评分原则:没有错误,才可得分。简化的答案0分。 简单事实 (对应:简答and填空///分色对应于A卷和B卷) 数据库理论部分 *在系统分析阶段中,业务流程的分析结果一般用数据流图表示 * 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是在数据库设计阶段中的逻辑设计阶段。 *概念模型独立于DBMS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可以看成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概念模型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模型,与具体的数据模型无关。 *物理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中,与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有关的部分是物理设计。用户对性能的需求以及技术的具体发展都会对物理设计产生强烈的影响。 *A数据模型(B数据模型及其种类) 具有联系的相关数据按一定的方式组织排列,并构成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即数据模型。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A数据库(B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是以—定的组织结构保存在辅助存储器(如:硬盘)中的数据的集合。数据的组织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数据模型,另一个是在数据模型基础上所表达的逻辑相关性。 *A关系数据库(B关系数据库及其形态) 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本结构而形成的数据集合。关系数据库最终要建立在具体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完成从逻辑结构到物理结构的转换。 *A逻辑设计(B逻辑设计及其特点)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逻辑设计阶段。逻辑设计的特点是平台无关性或者跨平台性。(解释:ORACLE、SQL、ACCESS的关系模型是一致的) *A表关系(B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一个表对应着一个关系且依从于一个主键而独立。表之间的关系则对应着现实世界中实体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ER图是表示概念模型的有效工具之一,在ER图中的菱形框表示 1.联系 2.实体 3.实体的属性 4.联系的属性 2:()完成对数据库数据的查询与更新 1.DCL 2.DDL 3.DML 4.DQL 3:如果关系模式R中的每一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也不传递依赖于键,则称这个关系模式属于 1.第一范式 2.第二范式 3.第三范式 4.BC范式 4:SQL语言中,删除记录的命令是 1.DELETE 2.DROP

4.REMORE 5: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1.结构规范化 2.数据安全性 3.数据独立性 4.操作可行性 6:数据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1.文件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2.批处理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 3.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 4.数据库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 7:下列哪一个不是数据库开发的可选数据库。 1.mysql 2. DB2 3.Oracle 4.Excel 8:绝大多数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都具有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模式结构。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1.模式和内模式

3.模式 4.外模式 9:如果在关系的分片过程中使用了选择操作,则不可能是 1.水平分片 2.垂直分片 3.导出分片 4.混合分片 10:以下关于E-R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1. E-R图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的假设上 2. E-R图使用过程和数据的关系清晰,实体间的关系可导出应用过程的表示。 3. E-R图可将现实世界(应用)中的信息抽象地表示为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4. E-R图能表示数据生命周期。 11:SQL语言中,创建一个表的命令是 1.View 2.DROP 3.CLEAR 4.Create 12: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 1.DBS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 1-1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特点 答:文件系统阶段主要有5个特点: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文件组织已多样化;数据面向应用;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1-2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答:主要有3个缺陷: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数据联系弱。 例如学校里教务处、财务处、保健处建立的文件中都有学生详细资料,如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这就是“数据”冗余;如果某个学生搬家,就要修改3个部门文件中的数据,否则会引起同一数据在3个部门中不一致;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这3个部门的文件中数据没有联系。 1-3 数据库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特色 答:主要有5个特点:采用数据模型可以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提供了4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对数据的操作以数据项为 单位,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1-4 什么是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中有哪两级独立性 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DB的数据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在物理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应用程序,称为物理独立性;在逻辑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应用程序,称之为逻辑数据独立性。 1-5 试解释DB、DBMS和DBS三个概念。 答: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MS是位于用户与0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 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 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1-6 SQL Server 2005有哪些数据类型 答:SQL Server中数据类型分为整型、浮点型、二进制数据型、逻辑型、字符型、文本型、图形型、日期时间型、货币型、自定义类型、可变数据类型和表数据类型。 1-7 列举SQL Server 2005中新增的主要功能。 答:SQL Server 2005中新增的主要功能有: ⑴Notification Services增强功能; ⑵Reporting Services增强功能,其中包括:报表功能的增强功能、Reporting Services设计时增强功能、Reporting Services可编程性的增强功能、Reporting Services可管理性和部署的增强功能; ⑶新增的Service Broker以实现SQL Server中的消息传递方面具有以下优势:高伸缩性、消息协调、排序和锁定、集成数据库数据、集成数据库安全性; ⑷数据库引擎增强功能; ⑸数据访问接口方面的增强功能; ⑹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SSAS)的增强功能; ⑺Integration Services的增强功能; ⑻在可管理性、可用性、可编程性、移动性、可伸缩性和性能方面提供了改进。 ⑼工具和实用工具增强功能; 第 1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