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推荐)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推荐)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推荐)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课标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编写思想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 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 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一)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 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 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完整版)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

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微粒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学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 (2)了解波动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学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 (3)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了解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4)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初步建立光与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用概率描述粒子运动的观念. 3.情感目标 理解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根据事实建立学说,发展学说,或是决定学说的取舍,发现新的事实,再建立新的学说.人类就是这样通过光的行为,经过分析和研究,逐渐认识光的本性的. 二、重点、难点分析 1、这一章的内容,贯穿一条主线——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结合各节内容,适当穿插物理学史材料是必要的.这种做法不但可使课堂教学主动活泼,内容丰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思想教育.本节就课本内容,十分简单,学生学起来十分枯燥.课本所提到的内容,都是结论性的,加入一些史料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2、本节中学生初步接触量子化、二象性、概率波等概念,由于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体会这些概念. 三、主要教学过程 光学现象是与人类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类在对光学现象、规律的研究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光本性的探究. 到了17世纪,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两种学说.

(一)光的微粒说 一般,人们都认为牛顿是微粒说的代表,牛顿于1675年曾提出:“光是一群难以想象的细微而迅速运动的大小不同的粒子”,这些粒子被发光体“一个接一个地发射出来”.用这样的观点,解释光的直进性、影的形成等现象是十分方便的. 在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时,同样十分简便.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在解释反射现象时,只要假设光的微粒在与介质作用时,其相互作用,使微粒的速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变化,但大小不变;水平分量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发生变化(因为在这一方向上没有相互作用),就可以准确地得出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与实验事实吻合的结论. 说到折射,笛卡儿曾用类似的假设,成功地得出了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为一常数的结论.但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发生的是近法线折射,即入射角大,折射角小.这时,必须假设光在光密介质的传播速度较光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才行. 一束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何种情况发生反射,何种情况下又发生折射呢?微粒说在解释这一点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此,牛顿提出了著名的“猝发理论”.他提出:“每一条光线在通过任何折射面时,便处于某种为时短暂的过渡性结构和状态之中.在光线的前进过程中,这种状态每隔相等的间隔(等时或等距)内就复发一次,并使光线在它每一次复发时,容易透过下一个折射面,而在它(相继)两次复发之间容易被这个面所反射”,“我将把任何一条光线返回到倾向于反射(的状态)称它为‘容易反射的猝发’,而把它返回到倾向于透射(的状态)称它为‘容易透射的猝发’,并且把每一次返回和下一次返回之间所经过的距离称它为‘猝发的间隔’”.如果说“猝发理论”还能解释反射和折射的话,那么,以微粒说解释两束光相遇后,为何仍能沿原方向传播这一常见的现象,微粒说则完全无能为力了. (二)光的波动说 关于光的本性,当时还存在另一种观点,即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围传播.其代表人物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他认为,光是由发光体的微小粒子的振动在弥漫于一切地方的“以太”介质中传播过程,而不是像微粒说所设想的像子弹和箭那样的运动.他指出:“假如注意到光线向各个方向以极高的速度传播,以及光线从不同的地点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地方发出时,光射线在传播中一条光线穿过另一条光线而相互毫不影响,就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当我们看到发光的物体时,决不可能是由于从它所发生的物质,像穿过空气的子弹和箭一样,通过物质迁移所引起的”.他把光比作在水面上投入石块时产生的同心圆状波纹.发光体中的每一个微粒把振动,通过“以太”这种介质向周围传播,发出一组组同心的球面波.波面上的每一点,又可以此点为中心,再向外传播子波.当然,这样的观点解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比微粒说的“猝发理论”方便得多,以水波为例,水波在传播时,反射与折射可以同时发生.一列水波在与另一列水波相遇时,可以毫无影响的相互通过.

高中物理说课思路

高中物理说课例谈 近几年以来,各省以及全国举办的说课比赛越来越多,通过说课来反映教师口头表达,更加能显示出教师对课本内容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反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做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将与大家来探讨一下如何说好一堂物理课。首先,什么是说课%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从说课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它同备课、上课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其不同特色。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对于一堂物理说课来说也是一样的。如何去说好一堂物理课%我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三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2006年11月在甘肃省举行的全省青年教师物理说课大赛中也有这一课题)为例子来浅谈一下如何说好一堂物理课。 一、说教材 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我认为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 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的地位、作用。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来说: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其一,它属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它属运动学和力学的结合点:阐明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各自研究内容的不同,扼要地说明了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牛顿在总结了前人关于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研究而提出的三条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这课来说: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 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这课来说:牛顿第一定律这节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从而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质惯性的概念。 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以知识本身为出发点,从而培养人的实际能力,最终升华出知识的价值——德育目标。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确切地道出了教学系统中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作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独立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最优化地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有效地对学生探索尝试活动进行诱导和评价。为此,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不应以教为中心,而应以学为主体进行设计。既把学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学生主体的根本保证。 从教学任务来看,感知新知识,以演示法、尝试法、实验法为主;理解新知识,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形成技能时,以练习法为主;从教学内容来看,物理教学,以演示法、实验法、推理法为主;教学起始概念,一般用实验法、探究研讨法。从学法指导来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教师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等。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二、说教学 过程它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光的衍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光的衍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衍射现象,使学生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及衍射图样与波长、缝宽的定性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述、概括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表述物理现象,概括规律特征的能力,学生亲自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 (1)通过对“泊松亮斑”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理论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实验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众多的光的衍射实验事实和衍射图片来认识光的波动性. (2)光的衍射现象与干涉现象根本上讲都是光波的相干叠加. (3)正确认识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教育学生重视实验,重视实践. 三、教学过程 1、常见的衍射现象有那些? 小孔衍射、小屏衍射、单缝衍射、边缘衍射。 例1、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的实验中,通过紧靠眼睛的卡尺测脚形成的狭缝,观看远处的日光灯管或线状白炽灯丝(灯管或灯丝都要平行于狭缝),可以看到() A.黑白相间的直条纹 B.黑白相间的弧形条纹 C.彩色的直条纹 D.彩色的弧形条纹 例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2、为什么平时很难见到光的衍射现象?(发生衍射现象的条件) 因为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为:逢、孔、障碍物的尺度与波长接近时。由于光的波长很短,所以生活中很难看到光的衍射现象。 例1、如图4-2所示,A、B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 入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案.其中图A是光的_____ (填“平行”或“衍射”)图象,由此可判断出图A 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_____(填“大于”或“小于”) 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3、什么是“泊松亮斑”?谁提出了“泊松亮斑”?提出的目的是什么?谁证实了“泊松亮斑” 的存在?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著名数学家泊松根据菲涅耳的波动理论推算出:把一各不透光的小圆盘放在光束中,在小圆盘后方的光屏上,圆盘阴影中央出现一个亮斑。后人称此亮斑为泊松亮斑。泊松

阅读与写作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写作与阅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太仆寺旗第五小学段雪华、石杰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2、进一步激发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更何况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是因为同一个兴趣而来的。我要有效的利用这个有效的资源让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

编乱造,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不是天生就能写好的,它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 二、博览群书,以读带写。 所谓“以读带写”,就是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密切,两者互为条件和结果,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是写作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人提示出来一条写作的经验就是多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我认为我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籍所给予我的”。阅读对于写作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技巧的借鉴。语言的积累涉及作文的取材,语言技巧的借鉴涉及作文的写法。所以我在教学中决定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 三、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为作文“蓄足”底气。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课程目标: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 课程任务:把物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教学方法、中学物理教材和实验。通过教学,使学员明 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方法和中学 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教育研究方法,具有分析、处理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总学时:35课时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 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 (1)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1.中学物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2.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3.中学物理的内容和体系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教学过程的再认识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3.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划分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3.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处理 (4)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手段 1.教科书 2.板书和板画 3.挂图、模型和手教板

4.电化教育 (5)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1.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重要性2.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要求 3.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4.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一般过程(6)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2.演示实验 3.学生边学边实验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课 5.课外实验 (7)物理习题和物理复习 1.物理习题的作用和类型 2.物理习题的教学方法和习题课3.物理复习的作用和类型 4.物理复习教学方法和复习课 (8)物理教师的备课、进修和科研1.理教师的备课 2.课时计划------教案 3.中学物理课的分析和评议 4.中学物理教师的进修 5.中学物理教师的科研 (9)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 1.教育测量的一些基本概念 2.教育评价的一些基本知识 3.标准化考试 4.教师自编测验 5.测验质量的评价

2018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

2018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 物理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 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 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 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下面是2018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高中物理老师教学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 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 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 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 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 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

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 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 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 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 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 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 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 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 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 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 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 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 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

【最新】高中物理 53 光的衍射和偏振教案 教科版选修3 4

5.3 光的衍射和偏振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衍射现象,使学生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及衍射图样与波长、缝宽的定性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述、概括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表述物理现象,概括规律特征的能力,学生亲自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 (1)通过对“泊松亮斑”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理论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实验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众多的光的衍射实验事实和衍射图片来认识光的波动性;光的衍射现象与干涉现象根本上讲都是光波的相干叠加。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教育学生重视实验,重视实践 1、常见的衍射现象有那些? 小孔衍射、小屏衍射、单缝衍射、边缘衍射。 例1: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的实验中,通过紧靠眼睛的卡尺测脚形成的狭缝,观看远处的日光灯管或线状白炽灯丝(灯管或灯丝都要平行于狭缝),可以看到 ( ) A.黑白相间的直条纹 B.黑白相间的弧形条纹 C.彩色的直条纹 D.彩色的弧形条纹 例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2、为什么平时很难见到光的衍射现象? (发生衍射现象的条件)因为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为:逢、孔、障碍物的尺度与波长接近时。由于光的波长很短,所以生活中很难看到光的衍射现象。 例1:如图4-2所示,A、B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入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案.其中图A是光的_____(填“平行”或“衍射”)图象,由此可判断出图A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_____(填“大于”或“小于”)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3、什么是“泊松亮斑”? 谁提出了“泊松亮斑”?提出的目的是什么?谁证实了“泊松亮斑”的存在?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著名数学家泊松根据菲涅耳的波动理论推算出:把一各不透光的小圆盘放在光束中,在小圆盘后方的光屏上,圆盘阴影中央出现一个亮斑。后人称此亮斑为泊松亮斑。泊松指望这 用心爱心专心- 1 -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平均数问题 一、出示例题 【例1】明明前4次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5次得了92分,5次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例2】期末考试中,青青语文和数学平均96分,数学和英语平均91分,英语和语文平均86分。三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例3】一个零件加工厂前六天平均每天生产零件93箱,为赶工期,第7天生产的零件箱数比这七天的平均箱数还多3箱。这个厂第7天生产零件多少箱 【例4】在一次数学测验中,计算出全班的平均成绩是分,但经过仔细校对,发现计算时把一位同学的93分误看做是39分,经过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应该是92分,这个班有多位同学 二、课堂练习: 1. 小青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社会的平均成绩是93分,英语得了99分,小青四门科目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 三组小朋友参加制作环保华袋的活动,第一、二组平均每组制作32只,第二、三组平均每组制作35只,第一、三组平均每组制作26只。三个小组各制作多少只 3、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3天平均每天加工零件32个,第4天加工的零件比这4天的平均数多15个。第4天加工多少个 4、英语测验,五(2)班的平均成绩是分。复查时发现把李享的88分错看成68分了,得新计算后全班的平均分是分。五(2)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5、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6、甲、乙两块棉田,总平均每公顷收皮棉940千克。甲棉田6公顷,平均每公顷收1020千克,乙棉田平均每公顷820千克,乙棉田有多少公顷 周期问题 一、出示例题 【例1】有一列数:7、3、4、6、7、3、4、6…… (1) 第150个数是多少 (2) 这150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例2】8 2003 的个位数字是几 【例3】2010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11年1月1日是星期几 二、练习: 1、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共180个,按5个红的,再4个白的,再3个黑的排列着。 (1)第158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2)这158个珠子中黑珠共有几个 2、4 2004 的个位数字是几 3、2008年的6月1日是星期六,那么2008年12月1日是星期几 4、如下图所示,每列上、下一个字和一个字母组成一组。例如:第一组是(我,A ),第二组是(们,B )。那么第62组是什么

高中物理-光的衍射练习

高中物理-光的衍射练习 夯基达标 1.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块遮光板上,板上有一个能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当此三角形孔缓慢地变小直到闭合时,在孔后的屏上先后出现( ) A.由大到小的三角形光斑,直到光斑消失 B.由大到小的三角形亮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 C.由大到小的三角形光斑,明暗相间的黑白条纹,直至黑白条纹消失 D.由大到小的三角形光斑,小圆形光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 思路解析: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光波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或小孔比波长要小或相差 不多,由于光波波长很短,约在10-7 m 的数量级上,在三角形孔由大到小的改变过程中,光首先 按直线传播,在三角形的大小和光波相差不多时,发生光的衍射,呈现彩色条纹,直到三角形闭合,条纹消失,故选D. 答案:D 2.如图13-5-2所示,a 、b 为两束平行单色光.当它们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现b 的折射角小于a 的折射角,由此可判断( ) 图13-5-2 A.单色光b 的频率较低 B.b 在水中的速度较小 C.a 比b 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D.a 在水中波长较大 解析:由题意可知:a 的折射率小于b,即n A <n B ,所以f A <f B ,即A 错.由n c v = 得:v A >v B ,B 对.依f c =λ知λA >λB .C 对.又由λ水=fn c 知:λ′A >λ′B ,故D 也对. 答案:BCD 3.对于光的衍射现象的定性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波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要小的时候,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光的衍射现象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 C.光的衍射现象否定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结论 D.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解析: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无疑地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而小孔成像说明光沿直线传播,而要出现小孔成像,孔不能太小,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只是近似的,只有在光波长比障碍物小的情况下,光才可以看作是直进的,所以光的衍射现象和直线传播是不矛盾的,它们是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现象,故上述选项中正确的是A 、B 、D. 答案:ABD 4.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入射光由黄色换成绿色,衍射条纹间距变窄 B.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窄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物理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

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出国留学网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光的衍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光的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的衍射现象,知道发生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的条件,从而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常学习知道“几何光学”中所说的光沿直线传播是一种近似规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和对单缝衍射装置的观察,理解衍射条件的设计思想. 2.在认真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课外自己动手观察衍射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比较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泊松亮斑”等科学小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研究品德. ●教学重点 单缝衍射实验和圆孔衍射实验的观察以及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教学难点 衍射条纹成因的初步说明. ●教学方法 1.通过机械波衍射现象类比推理,提出光的衍射实验观察设想. 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以及衍射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 3.通过对比认识衍射条纹的特点及变化,加深对衍射图象的了解. ●教学用具 JGQ型氦氖激光器25台,衍射单缝(可调缝宽度),光屏、光栅衍射小圆孔板,两支铅笔(学生自备),日光灯(教室内一般都有),直径5 mm的自行车轴承用小钢珠,被磁化的钢针(吸小钢珠用),投影仪(本节课在光学实验室进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水波的衍射 [投影水波衍射图片(试验修订本第二册P14图10—26,10—27)] [师]请大家看这几幅图片,回忆一下相关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是波的衍射? 2.图10—27中哪一幅衍射现象最明显?说明原因. [生1](议论后,一人发言)波能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波的衍射.图10—27中丙图衍射最明显,因为这里的孔宽度最小. [师]前一个问题回答得很好,后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还有其他看法? [生2]我认为丙图中孔的尺寸虽然是最小,但不一定就是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原因,我们应该用它跟波长比. [师]很好,大家一起来说说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生总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 二、新课引入 (一)光的衍射实验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教案.docx

平均数问题 一、出示例 【例 1】明明前 4 次元的平均成是89 分,第 5 次得了 92 分, 5 次元的平均成是多少 【例 2】期末考中,青青文和数学平均96 分,数学和英平均91 分,英和文平均86 分。三科的平均成是多少分 【例 3】一个零件加工厂前六天平均每天生零件93 箱,赶工期,第7天生的零件箱数比七天的平均箱数多 3 箱。个厂第 7 天生零件多少箱【例 4】在一次数学中,算出全班的平均成是90.5 分,但仔 校,算把一位同学的93 分看做是 39 分,重新算,全班的平 均成是 92 分,个班有多位同学 二、堂: 1.小青期末考中文、数学、社会的平均成是 93 分,英得了 99 分,小青四科目的平均成是多少 2. 三小朋友参加制作保袋的活,第一、二平均每制作32 只,第二、三平均每制作35 只,第一、三平均每制作26 只。三个小各制 作多少只 3、傅加工一批零件,前 3 天平均每天加工零件32 个,第 4 天加工的零件比 4 天的平均数多 15 个。第 4 天加工多少个 4、英,五( 2)班的平均成是92.1 分。复把李享的88分看成 68 分了,得新算后全班的平均分是92.6 分。五( 2)班共有多少名 同学 5、数学,全班平均分是91.2 分。已知女生有 21 人,平均每人 92 分, 男生平均每人 90.5 分,求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6、甲、乙两棉田,平均每公收皮棉940 千克。甲棉田 6 公,平均 每公收1020 千克,乙棉田平均每公820 千克,乙棉田有多少公 周期问题 一、出示例 【例 1】有一列数: 7、3、4、6、7、3、4、6??

(1)第 150 个数是多少 (2)150 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2003 【例 2】8的个位数字是几 【例 3】2010 年 10 月 1 日是星期一,那么2011 年 1 月 1 日是星期几 二、: 1、有同大小的、白、黑珠共180 个,按 5 个的,再 4 个白的,再 3 个黑的排列着。 (1)第 158 个珠子是什么色 (2) 158 个珠子中黑珠共有几个 2004 2、4的个位数字是几 3、2008 年的 6 月 1 日是星期六,那么2008 年 12 月 1 日是星期几 4、如下所示,每列上、下一个字和一个字母成一。例如:第一是 (我, A),第二是(, B)。那么第 62 是什么 我科学我科学我? A B C D E F G A B C D? 5、下面是一个 12 位数,每 3 个相数字之和都是15,你能算出“”表示 的数字是几 72 行程问题(一) 一、出示例 【例 1】甲、乙两汽同从A、B 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行 55 千米, 乙每小行 50 千米,两在离中点20 千米相遇。求A、B 两地的距离是 多少千米 【例 2】弟弟以每小 4 千米的速度从家里步行去城,哥哥比弟弟晚 6 小自行从家里出去追弟弟,哥哥每小行12 千米。哥哥几小可以追 上弟弟 【例 3】甲、乙二人跑步,若甲乙先跑10 米,甲跑 5 秒可追上乙; 若甲乙先跑 3 秒,甲跑 6 秒就能追上乙。: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

高中物理 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光的衍射现象,使学生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及衍射图样与波长、缝宽的定性关系. 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表述物理现象,概括其规律特征的能力,学生亲自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 4.通过对“泊松亮斑”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理论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实验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众多的光的衍射实验事实和衍射图片来认识光的波动性.2.光的衍射现象与干涉现象根本上讲都是光波的相干叠加. 3.正确认识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教育学生重视实验,重视实践. 三、教具 1.演示水波衍射现象. 频率可调的振源,发波水槽及相应配件,水波衍射图样示意挂图.2.演示光的单缝、圆孔衍射现象. 光的干涉、衍射演示仪,激光干涉、衍射演示仪(及相关的配件),单丝白炽灯、红灯、蓝色灯,自制的单缝衍射片,光波圆孔衍射管,游标卡尺. 3.演示泊松亮斑,激光发生器,小圆屏.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的干涉现象反映了光的波动性,而波动性的另一特征是波的衍射现象,光是否具有衍射现象呢? 提出问题: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 演示水波的衍射现象,让学生回答并描述衍射现象的特征,唤起学生对机械波衍射的回忆,然后再举声波的衍射例子.指出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通过衍射把能量传到阴影区域,能够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 水波、声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那么光是否也会产生衍射现象?若会产生,那么衍射图样可能是什么样呢? (二)光的单缝衍射 (1)单缝衍射实验. 教师用光的干涉、衍射仪做单色光的单缝衍射,或用激光源来做单缝衍射实验.实验过程中展示缝较宽时:光沿着直线传播,阴影区和亮区边界清晰;减小缝宽,在缝较狭时:阴影区和亮区的边界变得模糊;继续减小缝宽光明显地偏离直线传播进入几何阴影区,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2)简单分析衍射的形成. 展示衍射现象实验示意图,当光传播到狭缝时,可把狭缝S看成许许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优秀教案:-向心力

7 向心力 整体设计 向心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由向心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向心力是教材所用的方法,这与以前的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有所不同.学生对于向心力的理解不是很清楚,本节重点突出了向心力的理解及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而向心力概念的学习,应及时强调指出,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而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它不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外的特殊力,而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它的方向时刻改变.本节的难点是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处理有关问题.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实例:用细线系着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或是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或观察,从而引入向心力概念. 教学重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向心力的来源. 时间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 3.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向心力概念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2.体会物理规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及其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略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3.通过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学习,认识实验对物理学研究的作用,体 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 细杆、细绳(2)、小球、直尺、秒表、盛水的透明小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知道了什么是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观察下面几幅图片,并根据图做水流星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实验中力的变化,考虑一下为什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没有沿着直线飞出去而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教案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 1.通过观察水波的衍射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了解波的叠加原理。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和波的干涉图样。 3.知道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知道波发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 重点难点:波的衍射的定义及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的条件及有关计算。 教学建议:衍射和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也是学生后面学习光的衍射的基础。对于波的衍射,教学的关键仍在于实验的演示、观察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为了有助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在观察真实现象的同时,利用课件进行模拟,以便于使学生对衍射留下更加清晰的印象。在波的干涉学习中,从波叠加的一般原理到满足相干条件下的干涉现象,学生对“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的理解得到加深,其中波的相干条件是学习的难点。 导入新课: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这个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像头上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1.波的衍射 (1)定义:波可以①绕过障碍物而继续传播的现象叫作波的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②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③更小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故一切波均可发生衍射现象。“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④声波的衍射。 2.波的叠加 大量的事实和实验表明,几列波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的⑤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中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几列波单独传播时⑥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 3.波的干涉 (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⑦振幅增大,某些区域的⑧振幅减小,这种现象叫作波的干涉。 (2)产生干涉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两列波的⑨频率必须相同;二是两个波源的⑩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 (3)干涉图样的特点:在加强区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加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在减弱区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减弱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4)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声波、电磁波等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 1.教材波的衍射的演示中图1 2.4-1中甲、乙哪个图象衍射现象更明显? 解答:乙图象衍射现象更明显。 2.医院中探测仪器“B超”为什么用超声波而不用普通声波? 解答:超声波的波长短,不易发生衍射,故波能反射回来并被接收。 3.波的干涉的示意图中振动加强的区域就是波峰或波谷吗? 解答:振动加强的部分有波峰、波谷、平衡位置等,只是它们的振幅最大。 主题1:波的衍射

高中物理-光的衍射练习题

高中物理-光的衍射练习题 基础·巩固 1.肥皂泡在太阳光照射下呈现彩色是_______________现象;露珠在太阳光照射下呈现彩色是_______________现象;通过狭缝观看太阳光时呈现彩色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光的干涉光的色散光的衍射 2.凡是波都具有衍射现象,而把光看作直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与光波长相比或比光波长小3.试回答下列各现象分别属于哪种现象? (1)通过狭缝看日光灯的周围有彩色条纹,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2)阳光下的肥皂泡表面呈现出彩色花纹,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3)通过放大镜看物体的边缘是彩色的,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4)光学镜头上涂一层增透膜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现象来减少光的反射损失; (5)通过尼龙织物看白炽灯丝周围呈现彩色,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解析:根据物体产生干涉和衍射的现象,产生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判断. 答案:衍射干涉色散干涉衍射 4.如图13-5-5所示,甲、乙是单色光通过窄缝后形成的有明暗相间条纹的图样,则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图13-5-5 A.甲是光通过单缝形成的图样,乙是光通过双缝形成的图样 B.甲是光通过双缝形成的图样,乙是光通过单缝形成的图样 C.甲、乙都是光通过单缝形成的图样 D.甲、乙都是光通过双缝形成的图样 解析:由干涉图样和衍射图样可知,甲是光通过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乙是光通过双缝形成的干涉图样,A选项正确. 答案:A 5.关于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3-5-6 A.衍射现象中条纹的出现是光叠加后产生的后果 B.双缝干涉中也存在着光的衍射现象 C.一切波都很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影的存在是一个与衍射现象相矛盾的客观事实 解析:衍射图样是很复杂的光波叠加现象,双缝干涉中光通过狭缝时均发生衍射现象,一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