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力环流(一轮复习)

热力环流(一轮复习)

热力环流(一轮复习)
热力环流(一轮复习)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 是大气运动最_________的形式

1.成因:由于地面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温压关系(近地面):

气温高,气压就_______;气温低,气压就_______。(高空与近地面相反) 3.形成过程:

近地面______不均

空气的______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_______差异 空气的_______运动(风)

【练一练】用箭头线表示气流流向,完成AB 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规律总结】

1、气流的流向:在水平方向上,由______区流向_______区;在垂直方向上,由_______区 流向_______区

2、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_____;气温低的地方,气压_____。

3、等温线(面)的形态特点:高压区,等压线(面)___________;低压区,等压线(面) ___________。

4、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越来越_______

5、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因而在空间上高压的数值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同一地点,近地面低压的数值大于高空高压的数值。

【练一练】画图:完成一些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 风 时间

风向(近地面)

成因

海风 从_____吹向_____ 陆地比海洋增温____,近地面陆地气压____于海洋 陆风

从_____吹向_____ 陆地比海洋降温____,近地面陆地气压____于海洋

(2)海陆风的影响与应用

夏季,住在海边的人们,感觉白天比晚上更凉爽潮湿。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

风时间风向成因

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___,谷风暖空气沿山坡_____

气流_____,气压___

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___,山风冷空气沿山坡_____

气流_____,气压___

(2)山谷风的影响与应用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因分析

泰安四中高二地理一轮复习专用 2014~2015上学期

2.2—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风)—— 3

(2)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 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 ,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 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了解影响风的几种力 特点

影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与等压线___ __,由__ 压区指向____压区

是形成风的______原因,使风由____ 压区吹向 ____ 压区 地转偏向力 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_____ ,北半

球向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偏。

使风向在北半球向____偏,南半球向____偏 摩擦力

方向与风向___ __,高空可忽略不计

降风速,变风向

2、风的类型及其受力状况

【练一练】画图:按要求画出图中各点的风向

北半球近地面风 南半球近地面风

风的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受力情况

风向

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

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

图示 (北半球)

图示(北半球)

图示(北半球)

A

B

北半球高空风 南半球高空风

【课时检测】

(2011·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水循环

B .温室效应

C .热力环流

D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1·北京丰台期末)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的气压和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 .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 .夜晚的气温低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下沉运动 C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D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2013年广州调研)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2-1-2),据此回答6—7题。

D

C

泰安四中高二地理一轮复习专用 2014~2015上学期

2.2—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风)—— 5

6.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D>C>A>

B B .A>B>D>

C C .C>D>A>B

D .C>D>B>A

7.图中A 、B 、C 、D 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A →C

B .A →B

C .C →

D D .D →B 图2-1-2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8—10题。

8.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 .3月12日 晴朗

B .6月5日 晴朗

C .6月20日 多云

D .3月22日 多云 9.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下列要素成正比的是

①太阳高度 ②地理纬度 ③大气厚度 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10、该地可能位于

A .祁连山地

B .大兴安岭

C .南沙群岛

D .帕米尔高原

(2010·聊城冠县一中阶段性检测)读右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12.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D.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13、(2012·北京朝阳期末)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宜居人口”最接近( )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 D.最低人口

(2) 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3)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4)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5)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泰安四中高二地理一轮复习专用2014~2015上学期

(1)B

(2)由市中心向郊区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3)(略)

(4)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5)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2.2—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风)——7

物理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总结

热一定律总结 一、 通用公式 ΔU = Q + W 绝热: Q = 0,ΔU = W 恒容(W ’=0):W = 0,ΔU = Q V 恒压(W ’=0):W =-p ΔV =-Δ(pV ),ΔU = Q -Δ(pV ) → ΔH = Q p 恒容+绝热(W ’=0) :ΔU = 0 恒压+绝热(W ’=0) :ΔH = 0 焓的定义式:H = U + pV → ΔH = ΔU + Δ(pV ) 典型例题:3.11思考题第3题,第4题。 二、 理想气体的单纯pVT 变化 恒温:ΔU = ΔH = 0 变温: 或 或 如恒容,ΔU = Q ,否则不一定相等。如恒压,ΔH = Q ,否则不一定相等。 C p , m – C V , m = R 双原子理想气体:C p , m = 7R /2, C V , m = 5R /2 单原子理想气体:C p , m = 5R /2, C V , m = 3R /2 典型例题:3.18思考题第2,3,4题 书2.18、2.19 三、 凝聚态物质的ΔU 和ΔH 只和温度有关 或 典型例题:书2.15 ΔU = n C V , m d T T 2 T 1 ∫ ΔH = n C p, m d T T 2 T 1 ∫ ΔU = nC V , m (T 2-T 1) ΔH = nC p, m (T 2-T 1) ΔU ≈ ΔH = n C p, m d T T 2 T 1 ∫ ΔU ≈ ΔH = nC p, m (T 2-T 1)

四、可逆相变(一定温度T 和对应的p 下的相变,是恒压过程) ΔU ≈ ΔH –ΔnRT (Δn :气体摩尔数的变化量。如凝聚态物质之间相变,如熔化、凝固、转晶等,则Δn = 0,ΔU ≈ ΔH 。 101.325 kPa 及其对应温度下的相变可以查表。 其它温度下的相变要设计状态函数 不管是理想气体或凝聚态物质,ΔH 1和ΔH 3均仅为温度的函数,可以直接用C p,m 计算。 或 典型例题:3.18作业题第3题 五、化学反应焓的计算 其他温度:状态函数法 Δ H m (T ) = ΔH 1 +Δ H m (T 0) + ΔH 3 α β β α Δ H m (T ) α β ΔH 1 ΔH 3 Δ H m (T 0) α β 可逆相变 298.15 K: ΔH = Q p = n Δ H m α β Δr H m ? =Δf H ?(生) – Δf H ?(反) = y Δf H m ?(Y) + z Δf H m ?(Z) – a Δf H m ?(A) – b Δf H m ?(B) Δr H m ? =Δc H ?(反) – Δc H ?(生) = a Δc H m ?(A) + b Δc H m ?(B) –y Δc H m ?(Y) – z Δc H m ?(Z) ΔH = nC p, m (T 2-T 1) ΔH = n C p, m d T T 2 T 1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高中地理高低压系统与天气限时练

高低压系统与天气 【典型例题】读2015年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 回答下列问题。⑴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 B.b C.c D.d ⑵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图形解读】【答案】⑴ A ⑵D 【解析】:图中显示了有多种天气系统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第1题,根据等压线来看,图中a、b、c和d附近有一个锋面气旋。一般来说,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多为冷锋。冷锋的降水出现在锋后。根据图中符号判断a与b之间有两个冷锋的黑三角标志,且a处在冷锋锋后,故a 处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其它三地位于冷锋锋前位置,天气晴朗。本题选A。 第2题,可能形成灾害性海浪的一般有海啸、台风或风暴潮。本题没有地震引起海啸的相关信息,但从图中等压线来看,东南部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个超强低压系统,风力强劲,有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本题选D。 【考点透析】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及差异

(北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南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方法突破】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右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45°,即为风向。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

南侧:西南风;北侧:东北风。 2.利用“左右手定则” 巧定气旋、反气旋气流的运动 (1)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如图所示) 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如图所示) 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考点规律揭秘] 锋面气旋的判读技巧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气旋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

大气环流的理论模型

由抽象到具体 ——大气环流像数学公式一样来推论大气环流部分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一直以来。历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其实学习这部分有几个必备的背景知识必须要牢固掌握: 1.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主要把握在不同的地点对风向的影响); 2.热力环流(主要把握其核心,即地表温度对热力环流的影响);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在掌握以上两个知识点的情况下,整个部分其实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首先是一个完全抽象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有三个假设条件: ①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其目的是保证风向不受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外因素的影响; ②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其目的是保证赤道地球温度最高,形成上升气流; ③地球表面介质均一。其目的是保证气温完全的由赤道向两级递减。 在以上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的条件下于是有了下面一个理论模型——单圈环流: 当第一个假设条件我们剔除掉,即我们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只剩下后两个假设条件时,就出现了下面的三圈环流:

当假设条件的第二个也被剔除掉,即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移动的,那么赤道地球就不能够保证它的温度一定是最高的了,高温带应该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相对应的南北移动。于是赤道低压带也会相应的南北移动,进而整个气压带风带也会南北移动。于是有了下面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当三个假设条件都完全不满足的时候,即第三个假设条件也被剔除掉的时候,也就是有了海陆差异的影响,根据海陆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于是有了海洋和陆地相对气温的变化,先是冬季和夏季的海陆气压差异: 7月全球气压分布: 在海陆差异最大的亚洲东部地球于是形成了最典型的7月海陆热力环流模式: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公式总结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公式总结 1.体积功 We = -Pe △V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 Q + W 3.n mol 理想气体的定温膨胀过程 .定温可逆时: Wmax=-Wmin= 4.焓定义式 H = U + PV 在封闭体系中,W ′= 0,体系发生一定容过程 Qv = △U 在封闭体系中,W ′= 0,体系发生一定压过程 Qp = H2 – H1 = △H 5.摩尔热容 Cm ( J·K-1·mol-1 ): 定容热容 CV (适用条件 :封闭体系、无相变、无化学变化、 W ′=0 定容过程 适用对象 : 任意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 定压热容 Cp ?=?2 1 ,T T m p dT nC H (适用条件 :封闭体系、无相变、无化学变化、 W ′=0 的定压过程 适用对象 : 任意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 单原子理想气体: Cv,m = 1.5R , Cp,m = 2.5R 双原子理想气体: Cv,m = 2.5R , Cp,m = 3.5R 多原子理想气体: Cv,m = 3R , Cp,m = 4R 1 221ln ln P P nRT V V nRT =n C C m = ?=?2 1 ,T T m V dT nC U

Cp,m = Cv,m + R 6.理想气体热力学过程ΔU 、ΔH 、Q 、W 和ΔS 的总结 7.定义:△fHm θ(kJ·mol-1)-- 标准摩尔生成焓 △H —焓变; △rHm —反应的摩尔焓变 △rHm θ—298K 时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fHm θ(B)—298K 时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cHm θ(B) —298K 时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8.热效应的计算 由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rH θm = ∑νB △fH θm ,B 由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rH θm = -∑νB △cH θm ,B 9.Kirchhoff (基尔霍夫) 方程 △rHm (T2) = △rHm (T1) + 如果 ΔCp 为常数,则 △rHm (T2) = △rHm (T1) + △Cp ( T2 - T1) 10.热机的效率为 对于卡诺热机 12 11Q Q Q Q W R +=- =η dT C p T T ? ?2 1 1 2 1211Q Q Q Q Q Q W +=+=-=η121T T T -=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docx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 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层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 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运动方式运动方向 运动速度运动周期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极上空为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 零。远日点(每年7 月初),速度慢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15°∕ h)。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 日 6 时 9 分秒10 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时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1.昼夜交替1.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理意义2.地方时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 26′ 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3° 26′ S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两部分知识,即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础,掌握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做好铺垫。从本节内容来看,总体安排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大气热力作用影响地面受热状况,而地表受热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课时安排两节,第一节学习热力环流,第二节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情分析】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对于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很难把握,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掌握等压面的判读。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列举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热力环流,培养大家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等的形成。【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的判读。【教

化工热力学公式总结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公式知识总结 vdW 方程 p =RT V?b ?a V 2 RK 方程 p = RT V?b ? a √T ?V(V+b) P R方程 P = RT V?b ? a V (V+b )+b(V?b) 对应态原理 P r = 3 8T r V r ?13??3 V r 2 偏心因子 ω=?1?lgP r s ︱ T r =0.7 普遍化vir ial 方程BP c RT c = B (0)+ωB (1) d U=Td S-p dV dH =Td S+Vdp dA=-Sd T-pdV dG=-Sd T+V dp dZ=MdX+Nd Y (?N ?X )Y =?(?M ?Y )X (?T ?V ) S =?(?P ?S ) V (?S ?P ) T =?(?V ?T ) p 偏离函数定义 M ?M 0ig =M (T,p )?M 0ig (T,p 0) 随状态变化 M (T 2,p 2)?M (T 1,p 1)=[M (T 2,p 2)?M ig (T 2,p 0)]?[M (T 1,p 1)?M ig (T 1,p 0)]+ [M ig (T 2,p 0) ? M ig (T 1,p 0)] G?G 0ig RT ?ln P P 0 = 1RT ∫(V ?RT P )P 0dp 逸度定义 G (T,P )?G 0ig (T,P 0)=RTln f P 0 φ=f P lnφ=ln f p =1RT ∫(V ? RT P )P 0 dp (?lnf ?p )=V RT 饱和蒸汽和液体性质关系M =M sl (1?x )+M sv x 偏摩尔性质 M i ???=(?M t ?n i ) T,p,{n } ≠i 偏摩尔性质表示摩尔性质 M =∑n i n M i ???N i =∑x i M i ???N i 摩尔性质与摩尔性质关系M i ???=M +(1?x)dM dx i M 2????=M ?x 1dM dx i Gi bbs -Duhem 方程在T,p 恒定(∑x i dM i ???N i=1) T,p =0 Leiwis-randa ll 规则 f ?i is =f i X i f ?i is ? =H i,Solvent X i 活度系数 γi =f i ?f i X i lnγi ?=lnγi ?lnγi ∞ 超额性质 G E RT =∑X i lnγi N i ?H =H E =?RT 2∑X i ( ?lnγi ?T ) p,{x }N i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 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 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 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 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5:高低压系统与天气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5:高低压系 统与天气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微专题45:高低压系统与天气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 计 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 3年13考,分值56分2015北京,9、10,8分 2015天津,1、2,8分 2014北京,4、5,8分 2014四川,2,4分 2014海南,4,5,6分 2013北京,7,4分 2013安徽,34⑴,10 分 2013天津,10、11,8 分 2013—2015年新课标 文综卷没有直接考查 这个考点,其他试卷 考查该考查的频道很 高,主要考查高压、 低压系统及形成的天 气,考查形式是选择 题和综合题并重,难 度系数为0.7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 点考查的统计,该考点为 必考内容,以区域图、等 压线为背景,考查反气旋 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特别 是对农业的影响,而气旋 往往是以台风(或飓风)为 背景来考查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天津,1、2,8分)读2015年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 B.b C.c D. d

⑵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图形解读】【答案】⑴A ⑵D 【解析】:图中显示了有多种天气系统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第1题,根据等压线来看,图中a、b、c和d附近有一个锋面气旋。一般来说,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多为冷锋。冷锋的降水出现在锋后。根据图中符号判断a与b之间有两个冷锋的黑三角标志,且a处在冷锋锋后,故a处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其它三地位于冷锋锋前位置,天气晴朗。本题选A。 第2题,可能形成灾害性海浪的一般有海啸、台风或风暴潮。本题没有地震引起海啸的相关信息,但从图中等压线来看,东南部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个超强低压系统,风力强劲,有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本题选D。 【考点透析】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及差异 项目气旋反气旋

化工热力学公式

第一章绪论 热力学是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他一些基本概 念理论为基础,研究能量、能量转换以及与转换有关的物 质性质相互之间关系的科学。有工程热力学、化学热力学、 化工热力学等重要分支。 化工热力学是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化学工程技术领 域。化工热力学主要任务是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 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用, 研究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 和状态。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原则上可采用宏观研究方法和微 观研究方法。以宏观方法研究平衡态体系的热力学称为经 典热力学。 体系与环境:隔离体系,封闭体系,敞开体系 第二章流体的P-V-T关系 在临界点C : 临界点是汽液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和最高压力,即临 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 纯流体的状态方程(EOS) 是描述流体P-V-T性质的 关系式。由相律可知,对纯流体有: f( P, T, V ) = 0 混合物的状态方程中还包括混合物的组成(通常是摩 尔分数)。 状态方程的应用 (1)用一个状态方程即可精确地代表相当广泛范围内的 P、V、T实验数据,借此可精确地计算所需的P、V、T数 据。 (2)用状态方程可计算不能直接从实验测定的其它热力 学性质。 (3)用状态方程可进行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计算。 压缩因子(Z)即:在一定P,T下真实气体的比容与相 同P,T下理想气体的比容的比值. 理想气体方程的应用(1 )在较低压力和较高温度下可用 理想气体方程进行计算。(2 )为真实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提供初始值。(3 )判断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的极限情况的 正确程度,当或者时,任何的状态方程都还原为理想气体 方程。 维里方程式 Virial系数的获取 ( 1 ) 由统计力学进行理论计算目前应用很少 ( 2 ) 由实验测定或者由文献查得精度较高 ( 3 ) 用普遍化关联式计算方便,但精度不如实验测定的 数据 两项维里方程维里方程式Z=PV/RT=1+ B/P (1)用于气相PVT性质计算,对液相不能使用; (2)T2用普遍化B法,直接计算 Vr<2用普遍化Z法,迭代计算 第三章纯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四大微分方程: dU=TdS-pdV(3-1) dH=TdS+Vdp(3-2) dA=-SdT-pdV(3-3) dG=-SdT+Vdp(3-4) 斜率 曲率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P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及顺序(P4)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创新设计P3反思归纳)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P8)、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P10)、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创新设计P4) 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 5.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的方向、 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P14)6.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地球公转的意义(昼 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7.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四季。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永远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没有四季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创新设计P10反思归纳) 9.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创新设计P12反思归纳) 10.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创新设计P14) 1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创新设计P17) 1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应用(创新设计P18) 13.横波、纵波的特点以及地球圈层的划分(P21 图1.25和图1.2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受热过程(创新设计P26) 2.热力环流成因及几种常见形式(创新设计P27) 3.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低低高—气压变高,等压线向气压值低处弯曲) 4.等压线图中风力和风向的判读(创新设计P28) 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34 图2.10)、每个气压带的成因(创新设计P31)、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35 图2.11 北半球夏半年向北移) 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P37) 7.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气候类型(创新设计P34) 8.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成因、气候特征(创新设计P34) 9.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创新设计P36)、冷暖锋的判读(创 新设计P38) 10.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方向、天气情况(创新设计P36) 11.等压线图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识别(P43)、锋面气旋的判读(创新设计P39)

化工热力学B(答案)

2015 至 2016 学年第 1 学期 化工热力学 考试试卷B (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 70 % 一、选择题(本题20分,每题2分) 二、判断题(本题10分,每题1分) 三、填空题(本题10分,每空1分) 1. 8.314,83.14,8.314,1.980 2. 0.243 3. Henry 定律, Lewis-Randall 规则 4. 0.587,0.717 5. 0.334 评分标准:每空1分,除了数字必须完全和以上参考答案相同以外,只要和以上参考答案相近的叙述都可以视为正确答案。 四、计算题(本题50分,每题10分) 1. 一钢瓶的安全工作压力10MPa ,容积为7810cm 3,若装入1000g 的丙烷,且在253.2℃(526.35K )下工作,若钢瓶问是否有危险? (注:以PR 方程计算,PR 方程为:) ()(b V b b V V a b V RT p -++--= ,方程的参数a = 793906.842 6 mol cm MPa ??-;b = 56.293 1 cm mol -?。) 解:1000g 丙烷的物质的量为:100044/g n g mol = (2分) 22.73mol = (1分) 3 781022.73cm V mol -= (2分) 31343.60cm mol --=? (1分)

根据PR 方程,253.2℃(526.35K )下,7810cm 3的钢瓶中装入1000g 的丙烷,其压力应该为: ()()8.314526.35793906.84 343.6056.29343.60(343.6056.29)56.29(343.6056.29)4376.07793906.84793906.8415.23287.31343.60399.8956.29287.31137402.2016172.68RT a p V b V V b b V b = - -++-?=- -?++?-=-=-?+?+ (2分) 10.0610=> (1分) 所以不能安全工作。 (1分) 评分标准:公式和计算方法对但数值略有差错的不扣分;直接代入数据,不写公式且计算正确也得分;仅仅写出公式并罗列数据,但没有计算结果或结果不准确的酌情给分。 2. 三元混合物的各组分摩尔分数分别为0.25,0.3和0.45,在6.585MPa 和348K 下的各组分的逸度系数分别是0.72,0.65和0.91,求混合物的逸度。 解: ?ln ln i i y φφ= ∑ (2分) 0.25ln 0.720.3ln 0.650.45ln 0.910.254=++=- (2分) ()ln ln f P φ= (2分) ln 6.585(0.254) 1.631=+-= (2分) )MPa (109.5=f (2分) 评分标准:公式和计算方法对但数值略有差错的不扣分;直接代入数据,不写公式且计算正确也得分;仅仅写出公式并罗列数据,但没有计算结果或结果不准确的酌情给分。 3. 设已知乙醇(1)-甲苯(2)二元系统在某一气液平衡状态下的实测数据为t = 45℃,p =24.4 kPa ,x 1=0.300,y 1=0.634,并已知组分1和组分2在45℃下的饱和蒸气压为kPa p s 06.231=, kPa p s 05.102=。试采用低压下气液平衡所常用的假设,求: (1) 液相活度系数1γ和2γ; (2) 液相的G E /RT ; 与理想溶液想比,该溶液具有正偏差还是负偏差? 解:(1)由1111γx p py s =,得 (2分)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低压系统,与天气考点14解析

考点十四:高低压系统与天气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 ?天津,1、2, 8分)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图(图1,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 a B.b C.c D.d ⑵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

【图形解读】

(1)结合图示信息知,凯位于冷锋建后,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2)菲律宾位于热带气旋西侧附近风力较大, 风浪大,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 【解析】第⑴题,由图可知,图中有一冷锋天气过程,冷锋的降水出现在锋后,A位于 冷锋锋后,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故A项正确。其它三地位于冷锋锋前位置,天气晴 朗。第⑵题,图中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热带气旋,风浪大,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黄海沿岸海域、台湾海峡、海南岛周围海域处在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风平浪静。 【答案】⑴A ⑵D 【考点透析】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及差异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方法突破】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 1. 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 如右图所示,为 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 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 45°,即为风向。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南侧:西南风; 北侧:东北风。 北半球 2. 利用“左右手定则”巧定气旋、反气旋气流的运动 (1) 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 (如图所示) 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 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 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 (如图所示) 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 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考点规律揭秘] 锋面气旋的判读技巧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 也称温带气旋。 1. 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气旋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垂直剖面图 过境前后气压 变化曲线 我国典型的天 气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匕半球

化学热力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插入视频文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swf 严格地说, 可以认为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反应物分子可以发生有效碰撞, 结合成产物分子;同时, 产物分子也可以发生碰撞,再结合成反应物分子:反应物?产物。 当反应进行到某一程度,恰好逆正υυ=,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都不再随时间而改变。那么,可逆反应的这种状态,就称为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所处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特点:(1 逆正υυ= (2动态平衡; (3有条件的、相对的平衡(——条件改变,平衡改变。 大量的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 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 各物质浓度之间遵守一定的定量关系。这就是平衡常数关系式。 二平衡常数 1、平衡常数

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产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叫做平衡常数。 :平衡浓度 浓度平衡常数— c K c c c c K b a d g c ( (B(A(D(GdD gG bB aA c ??=+=+ 如果是气体反应,可以用平衡时各组分气体的分压来代替浓度,这时,平衡常数叫做压力平衡常数: (B (A(D(Gp b a d g p p p p K ??= (p :平衡分压★注意:K c 、 K p 一般都有单位,但习惯上不写; K c 一般不等于 K p 。 为了统一和计算方便,规定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凡是溶液中的浓度都除以标准态浓度:3θdm mol 1-?=c , θc ——相对浓度 ;若是气体分压,都除以标准态压力:Pa 101325θ=p , θp p ——相对分压 ,这样用相对浓度或相对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叫 标准平衡常数。 2、标准平衡常数一般如果不作说明,我们提到的平衡常数都是指标准平衡常数。 ★注意 :(1平衡浓度、平衡分压 (2 对有纯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 纯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 1, 不 出现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3 溶液中的组分一定用相对浓度θc 表示; 气相一定要用相对分压θp p 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低压系统与天气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高低压系统与天气专题训 练 一、选择题 10月5日,一高压系统由北向南经过内江市区气压变化如下图,读图回答1~2题。 1.在该天气系统过境内江市区的过程中,下列时刻风速最小的是 A.5日5时 B.5日10时 C.5日16时 D.5日22时 2.在5日2时,内江市区最可能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下图中ab为北半球一低压槽线,其中a或b为低压中心,且槽线ab向甲方向移动。读图回答3~4题。 3.ab槽线经过时,当地天气状况最可能出现 A.阴雨、气温降低B.阴雨、气温升高 C.晴朗、气温降低D.晴朗,气温升高 4.此时,乙地吹 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 下图中A、B两虚线为某地某一低压系统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5~6题。 5.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气温将会明显下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图中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正确的是() A.高空气流水平辐散B.近地面气流逆时针旋转 C.中心气流旋转下沉D.③地吹西南风 下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沿甲乙线出现冷锋B.沿甲乙线出现暖锋 C.沿丙丁线出现冷锋D.沿丙丁线出现暖锋

8.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天气转晴,气压升高B.连续阴雨,气温升高 C.风和日丽,湿度降低D.狂风暴雨,气温降低 图1示意某月世界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况(单位:百帕),读图,完成9~11题。 9.下图中能正确示意上图甲、乙之间气压变化的是 10.图1中四地 A.甲地为西北风且风力最大 B.乙地气压偏低,阴雨绵绵 C.丙地最易出现阴雨天气 D.丁地出现阴天、大风等天气 11.图3为图1中某地此时期的气温曲线图,则该地最有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 12.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某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最新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 W =nRT 1 2 21ln ln p p nRT V V =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 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 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 =d U +d(pV )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 1 d p T T T C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V V )(T U C ??=;p p )(T H C ??=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nR C C =-V p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 C d p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 d V 可逆绝热过程: 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不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