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含答案)13

(完整版)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含答案)13

(完整版)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含答案)13
(完整版)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含答案)13

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选出下列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

A.细腻(nì)硝(xiāo)烟凫(niǎo)水

B.撅(juē)着嘴打点(dian)脱缰(jiāng)

C.菱(líng)角虾篓(lǒu)苇(wéi)眉

D.吮(sǔn)指头嘱(zhǔ)咐白洋淀(di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钢筋铁骨刻意斟酌喜怒哀乐

B.昂首阔步捍天动地自作主张

C.成帮搭伙一惊一乍理直气壮

D.心不在焉不知所措磨磨蹭蹭

3.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②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③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不出来。

④她狂热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A.破旧仰慕自惭形秽陶醉

B.陈旧敬仰惭愧羞涩沉醉

C.陈旧羡慕不好意思沉迷

D.破旧尊敬羞于露面沉溺

4.下面语段中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写的关联词、副词是()

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她只喜爱这些。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她再也不想去看望她了,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

A.然而唯独然而因为甚至

B.可是偏偏所以因为而且

C.但是确乎可是由于由于

D.然而偏偏可是因为由于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

....,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

B.在学生会干部精选会上,他雄心勃勃

....地提出了一些改革学生会的构想。

C.田家英来看书的消息不翼而飞

....,找他办事的人也跟到书店来。

D.他的这些想法真是令人费解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雅典奥运会上,七名大力士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加比赛。

B.我们肩负着早日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的责任。

C.过后,家电产品的价格甚至下降了1—2倍。

D.三年前,计算机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都是熟悉的。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三十个鸡蛋换的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

B.有人在开凤娇的玩笑:“凤娇,你怎么不说话,还想那个……‘北京话’哪?”

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D.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8.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B.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

C.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D.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

9.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

(1)素不相识的陌生人(2)走了火的霹雳雷霆

(3)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4)不停的絮絮叨叨

A.(2)(4)(1)(3) B.(1)(2)(3)(4)

C.(3)(2)(1)(4) D.(1)(3)(4)(2)

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著名的作品有《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

B.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哀伤》、《苦恼》、《万卡》、《两个朋友》。

C.欧·亨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藤叶》等都是他精心构思的短篇杰作。

D.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1884年发表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的代表作。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③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④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⑤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⑥天下,忧以天下;然⑦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③对:回答。④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⑤民上:人民的统治者。⑥以:介词,相当于“把”。

⑦然:这样,代词。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亦有此乐.乎乐:快乐

B.乐.民之乐者乐:以……为乐

C.不得而非其上.者上:上面

D.然而不王.者王:称王

12.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策之不以.其道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3.下列各项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表达的是为政者要以承担天下苍生的疾苦为己任,关注天下人民百姓的欢乐。

B.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

C.宋人范仲淹传诵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从孟子这里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而生发出来的。

D.“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较为完整地显示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2题,共41分)。

14.把文言文中带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15.默写。(2分)

(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

(2)《哦,香雪》融和于一体,是我国新时期乡土文学的代表。

16.变换句式:(3分)

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改成以“她”为主语的单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用心理、动作等描写方法扩写下面的句子,字数30字左右。(3分)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8~19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8.“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2分)

19.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1题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雪线高度引起我的兴趣。它的雪线高度达到了海拔6200米,是全世界雪线最高的地方。

所谓雪线,就是永久性积雪的下限。用术语说,就是冰雪积累和消融相抵,平衡了的地方。按道理,雪线应该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所以,雪线最高的地方,应该在赤道地区的雪山上,如乞力马扎罗雪山,但我们知道,乞力马扎罗雪山的高度才是5895米,雪线大约在5000米的地方,其他地区的雪线按理只能低于这个高度。

在东绒布冰川上,我们已经爬过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雪山的5895米的高度,但这里仍然没有冰雪。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想想看,在非洲赤道那么热的地方,5000米左右的地方就已经白雪皑皑了,可是在北纬28度的珠穆朗玛峰峰区,6000多米的东绒布冰川旁的高山上竟还留不住冰雪。

最先注意到这一现象并给予解释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洪堡。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我们知道地面的温度,并不是直接来自太阳光,而是由地面先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再将热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出来。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之上,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因此导致青藏高原上雪山的雪线比同纬度甚至赤道上的高山的雪线还高。

关于雪线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按道理,雪山南坡的雪线应该高于北坡,因为南坡向阳,纬度更低,但事实是喜马拉雅山北坡的雪线比南坡高得多。其南坡雪线虽然各有差异,但大体在海拔4500~5000米范围,北坡雪线大体在海拔5500—6000米之间。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南坡正对着印度洋,从印度洋上涌来的水汽被喜马拉雅山高大的山体所截,在南坡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南坡冰川冰雪补给充分,补给和融化的平衡线即雪线大

大降低。而水汽越过喜马拉雅山脊到达北坡,已成强弩之末,以致北坡的冰川无法获得丰富的冰雪补给,融化的力量大于冰川向下运动的力量,因此雪线上移。

20.下列说法与文章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东绒布冰川雪线之所以引起作者的兴趣,就是因为它的海拔高度竟然超出了赤道雪山的雪线。

B.青藏高原雪山雪线高于赤道雪山雪线,洪堡认为是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

C.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在海拔4500~5000米之间,北坡雪线在5500~6000米之间。

D.喜马拉雅山北坡无法获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补给,冰雪的消融速度大于积累速度,因而雪线上移。

21.根据文意,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所说的“雪线”,应该是夏季积雪的下限。作者本次对东绒布冰川雪线的考察也应该是在夏季。

B.地球上雪线高度最低的地方应该是南极和北极。

C.乞力马扎罗雪山之所以没有能够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完全是因为那里雨水充沛,能获得足够的冰雪补给。

D.喜马拉雅山地区南坡雪线低于北坡雪线的现象将在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内继续存在。阅读下列文章,完成22~24题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时,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急急地赶上楼来。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若没开,他就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若虚掩着,他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聊天,得知他每天凌晨5时起床,为200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18000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一大截,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忙说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儿子闻声从床上爬起,接过报纸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的空调一直呼呼作响。每天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一下,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的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送报的少年,每天5时就起床。”

儿子笑得更干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第一代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这天8时刚过,送报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请您多包涵!”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一躬,便下楼去了……

22.文章写“我”儿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23.说一说文中送报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4.对本篇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标志非常明晰。

B.“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送报少年家境贫寒,父亲身体不好。

D.本文通过动作描写使一个优秀的送报少年跃然纸上,为表现人物品质服务。

25.根据下列情形写一则借条,要求格式正确,内容清楚,语言简洁。(10分)学校体育室有很多体育用品,许多同学到那里去借。三(2)班的体育委员平华借了三只篮球、十条绳子、一个排球。借用时间是12月11日,准备第五天归还。请你代平华写一张借条。

三.作文(40分)

26.请以下面的话题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注意运用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特点。

题目:我身边最熟悉的人

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评估与检测A卷答案

1.B(A应为凫(fú),C应为苇(wěi),D应为吮(shǔn))

2.B(“捍”是“保卫”的意思,这里应该是“摇动”的意思,所以应该是“撼”)

3.A(原文)

4.D(原文)

5.D(A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这是一种自谦

的说法。 B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多形容有才能;有志向的人。 C不翼而飞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D 令人费解让人感觉很难懂,不容易理解。)

6.B(A有歧义不得参加比赛是不得参加本次奥运会,还是回国后不得参加任何比赛

C下降了1—2倍,不能搭配 D主谓语计算机上网对学生熟悉,不合事理)

7.D(,;,。)

8.C(C项比喻,其他三项拟人)

9.A(两两对应)

10.B(《两个朋友》是莫泊桑的作品)

(译文)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假如这样而还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也没有过。11.C(统治者)

12.B介词,相当于“把”。(A因,介词 C 按照用,介词 D凭借介词)

13.A(关注天下老百姓的忧乐)

14.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却不能与人民共同享乐,也是不对的。

15.(1)变幻无常也可以成全你

(2)自然美人情美

16.她为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而苦恼。

17.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18.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对比,动态描写)(2分)

1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结合具体诗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

20. B (A项错在引起作者兴趣的还有喜马拉雅山地区雪线南坡低于北坡的现象。C项表述绝对。正确表述应是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大体在海拔4500~5000米之间,北坡雪线大体在550 0~6000米之间。D项的喜马拉雅山北坡并非无法获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补给)

21. C(除了雨水充沛,还与不具备青藏高原那样的“热岛效应”有关)

22.起衬托主人公的作用(或者对比反衬的作用)

23.少年是一个勤奋上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一个孝敬父亲,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儿子

24.D(不光是动作描写,还有语言描写等)

25.注意借条一般包括标题、正文、署名、日期四部分。向谁借、借什么、借多少、何时归还,还有格式等问题

26.写作时要抓住人物的个性,注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的运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