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导学案

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导学案

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导学案
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导学案

第二课走向全盛的唐朝导学案

1、记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记住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和唐朝鼎盛时期的

名称。2、归纳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3、评价武则天。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第一课的知识建构

2、背一背: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疑惑做好批注。

2、完成知识建构:女皇称帝:690年,_____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

女皇武则天

“走向全胜

的唐朝”(1)

(2)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3)

(4)

(5)

唐玄宗继位:712年,当了皇帝,主要年号是。

“开元盛世”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法制方面:

生活方面: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学习新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政治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经济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但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了严酷手段。

武则天的墓前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但是碑上一个字都没有,因而叫“无字碑”。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给武则天写一篇简单的碑文(评价武则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制方面: 。

生活方面: 。

由于以上措施,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_____________”的全盛局面

分析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理出唐朝初年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发展过程

奠基(唐太宗) 继续发展( ) 全盛( )

(完成丛书单项选择和材料解析题)

(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2.历史上称唐玄宗统治前期为( )

A .文景之治

B .开皇之治

C .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3.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

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4. 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 .汉武帝统治时期

B .隋文帝统治时期

C .唐太宗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前期

5、《资治通鉴》对武则天的评价:“政由己出,明查善断,故当世英贤也竟为之用”。当时,“也竟为之用”的“英贤”有: ( )

A 、房玄龄、杜如晦

B 、长孙无忌、魏征

C 、姚崇、宋璟

D 、唐玄宗、姚崇

6、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期间 (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7.在武则天和唐玄宗时都担任重要职务的是

A .房玄龄和杜如晦

B .魏征和长孙无忌

C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

D .宋璟和姚崇

8、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且经济社会又有新的发展的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9.亲自组织编写并颁发农书,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是 ( )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出现这种盛世景象的唐朝在位时的皇帝是 ( )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唐高宗

D .唐中宗

课后思收获:我记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向全盛的唐朝学案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学案 唐朝经历开国、巩固、发展之后,到开元时期达到全盛。这期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唯一的女皇帝,她对唐朝全盛局面的形成起到了什么作用?开元盛世局面又是怎样出现的?学完本课之后你就了如指掌啦。 一、知识梳理 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统治时期,大权逐渐落在手里,690年,她称皇帝,改国号为,她是我国历史上 “开元盛世” .唐玄宗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他鼓励扩大面积,号召兴修,整理财政,清理和,他还倡导。 .武则天发现和提拔、唐玄宗任用为宰相的两位德才兼备的大臣是和。 .唐玄宗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统治前期,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励精图治,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唐玄宗的姓名是。 二、释疑解难 重点把握武则天及称帝时间690年,能够全面地评价武则天。熟悉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掌握前期的主要年号“开元”

和他的姓名李隆基。 本课插图较多,让学生探究插图蕴涵的历史信息,培养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教材插图全面地反映了唐朝的手工业、商业、建筑、音乐等方面的成就,看到这些信息,就能直观地反映开元盛世的局面。 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共同的原因,教师通过分析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应从宏观上概括,使学生学会学习。一般情况下,盛世局面的出现应从前代的基础、帝王的才能、推行的措施、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等方面来分析。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千多年来,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简单的以“好”“坏”区分,要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如对武则天的正确评价,既要看到她对历史的贡献:善于用人,发展生产,对唐朝经济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要看到她执政时期的弊端和消极影响。 该课正文部分较少,教师要结合“读读”部分的史料信息,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设计历史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轻松过关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唐玄宗开元年间B.武则天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 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 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出此话的皇 帝是()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 处()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学校历史学案-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十三中七年级历史学科学案 攥写人:姜笛纂写日期:2011年2月19日使用人:使用日期:年月日课题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课时: 学习目标1: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名字 2: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 3:理解开元时代在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开元盛世”难点:评价武则天 自学指导【预习导学】 称帝: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大权逐渐落在武则天手里。 改国号为___________ 女皇武则天政绩:武则天颇有政治才能,多方招揽人才,发现和提拔 了___________、宋璟等人。组织编写___________,颁发全国, 指导农业生产。多次下令减免___________,把土地开垦、 ___________情况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 称帝: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他统治前期 主要年号是___________ 政策:任用___________是开元年间用人的基本原则。他让才 干出众、敢直言进谏的姚崇、___________担任宰相;采取措 施发展生产。他鼓励扩大耕地面积,还号召___________;下“开元盛世”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___________;按照唐太宗“_______” 的原则,废除了武则天时代的___________;倡导节俭。开元 初年出现了___________的好风气 “开元盛世”: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___________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_________ 时期。 4选1在正确下面划横线 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务 人们之所以基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发展 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 统治期间社会经济发展 唐太宗统治时期 武则天统治时期 “贞观之风一朝重振”是指唐中宗统治时期 唐玄宗统治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练 习题 第二课“贞观之治” 知识点梳理: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用人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用人方面: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因为推行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唐朝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了发展,由于唐太宗年号为“贞观”,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被尊称为“天可汗”;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实质上反映了他重视农业生产;他重用的人才有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因为他采取的种种措施,他被称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文成公主入藏 世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

原文化,几次派使者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注: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期吐蕃是独立的政权,不是唐朝的一部分。 唐太宗步辇图 巩固练习: 小明将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大伟大 B.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想一想,促使唐太宗徐心纳谏、轻徭薄赋的主要原因是 A.隋亡之鉴 B.有自知之明c.爱民如子D.想树立威信 吐蕃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 A.可汗 B.赞普c.单于D.皇帝 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2019年精选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四篇

2019年精选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课后辅导练习 [含答案解析]第七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唐朝时期,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成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 A、打击地方权贵 B、宽以待人 C、整顿吏治 D、任人唯亲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同贞观时期相比( )

A、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B、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C、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D、国家政权更加稳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出作者所处的时代( ) A、饮茶之风盛行 B、农耕技术有了发展 C、丝织技术高超 D、商业繁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历史老师以“唐朝对外关系”为主题,让学生课下搜集材料,李媛搜集到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图,从该图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钱币上都有汉字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1) 材料一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导学案)

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导学案)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 ; 2、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1、师: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 就能走出大山。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 有一座天安门, > 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远”。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朗读时,注意把“遥远”、“天安门”读得重一些、慢一些。) 师: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 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诉”地轻声等等。' 1、开火车拼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同桌两个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 学生练读,齐读 | 《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八)、课间休息(九)、交流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1、师:老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学把自己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 3、指名全班交流,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说这是被京的什么地方 (十)、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师: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 (第三句:我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 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 (二)、指导写字 、 4、学生练习书写。 (三)、扩展练习。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 说话训练:我多想()。自由练读、齐读 学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小朋友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以下说说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什么地方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2、学生小组交流。: 自由读,齐读。 回家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2、学生同座位互背。 3、全班同学齐背。 2、学生同座位互背。 3、全班同学齐背。 板书设计:

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导学案

第二课走向全盛的唐朝导学案 1、记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记住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和唐朝鼎盛时期的 名称。2、归纳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3、评价武则天。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第一课的知识建构 2、背一背: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疑惑做好批注。 2、完成知识建构:女皇称帝:690年,_____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 女皇武则天 “走向全胜 的唐朝”(1) (2)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3) (4) (5) 唐玄宗继位:712年,当了皇帝,主要年号是。 “开元盛世”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法制方面: 生活方面: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学习新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政治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经济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但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了严酷手段。 武则天的墓前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但是碑上一个字都没有,因而叫“无字碑”。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给武则天写一篇简单的碑文(评价武则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5、翠鸟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清脆、饲养”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3、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法点拨: 1.归纳主题的方法之一:抓抒情句法。有的作者时常把主题放在抒情部分来表达,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重视这些抒情的句段,这样才能领会文章的主题。 2.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介绍翠鸟时,就紧紧抓住了它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将翠鸟的美丽、敏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自主合作探究: ( 1、給加点字注音。 苇.秆.褐.色锐.利绣.花叼.起蹬.开橄. 榄. 2、读拼音,写词语。 cuìniǎo wěi gǎn fùbùchèn shān dǎxiāo niàn tou ()()()()() dǒu qiào yòu jiān yòu cháng qīng cuìjífēi yīzhǎ yǎn

()()()() () táo tuōsìyǎng yúwēng shíbìguǎng fàn tòu liàng ()()()()()()] 3、多音字: 悄{爪{ 待{朝{ 4.近义词: 灵活——()鲜艳——()锐利—— () 希望——()逃脱——()注视—— () 5.反义词: 摇晃:陡峭:灵活:清脆: 6、比一比,填一填 观察考察 (1)我要乘宇宙飞船到太空去()。 (2)我认真地()蚂蚁的活动规律。 希望失望愿望 (3)爸爸没给我带回游戏机,我很()。

最后一次讲演第二课时导学案

二、研读赏析 (一).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出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1.说说下列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a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b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第一句由两个感叹句组成,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面对敌人,形成强大的攻势。 a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b 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第一句用简明的语言向敌人发问,发人深思,接着宣判反动派必然灭亡的下场,通过反复,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灭了敌人威风,又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嘲讽。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第一句用“一个”和“千百万个”,“杀死”和“站起来”作对比,给了敌人有力的打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号召人民前赴后继,斗争到底。 (二)、探究活动 1、根据大家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本篇演讲稿的写作特点★★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2) 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第一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用递进复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的力量。 (3) 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二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第五段“你们杀了一个,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如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

人教版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小测卷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2017怀柔区模拟)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廊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全盛”,结合所学可知,明皇李隆基即唐玄宗。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所以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虽然留下了一块后人评说的无字碑,但人们仍然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请判断这人是()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可知,其含义是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故选C。 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 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B. 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和武举制度 D. 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开创了“开元盛世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结合所学知识,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据此可知正是由于武则天统治时期,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因此人们基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A项是后人对武则天的评价,不是主要原因;C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说法错误,唐玄宗前期的统治称“开元盛世”;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唐太宗在长安居住的宫殿很潮湿,很容易让他的气喘病复发,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这

第二课 与山为邻(2)导学案

第二课与山为邻(2) 课题:山地之国 【学习要点】 1.阿尔卑斯山的地理位置 2.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为何能成为世界旅游热区? 3.人与山的关系 【自主学习梳理】 1.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是,它位于欧洲的部。 2.被称为“大地之子”的是() A.法国人 B.德国人 C.瑞士人 D.意大利人 3.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河流有() ①莱茵河②多瑙河③波河④湄公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瑞士位居中欧,西接(国家),南邻(国家),北与(国家)为邻。() A.法国意大利德国 B.意大利法国德国 C.德国意大利法国 D.法国德国意大利 5.瑞士山区最重要的旅游季节是() A.夏季 B.春季 C.冬季 D.秋季 6.来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劳娜介绍了她的家乡,下列不是劳娜讲的是() A.旅游业发达 B.理想的滑雪胜地 C.位于欧洲的北部 D.有欧洲最高大的山脉 7.阿尔卑斯山区发展经济主要是开发当地的() A.耕作业 B.矿产资源 C.旅游业 D.畜牧业 8.旅游业的空前繁荣促进了阿尔卑斯山区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给山区带来了环境问题() ①森林锐减②水土流失③高山动植物濒临灭绝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阿尔卑斯山区的生态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少动物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相继灭绝。为此,瑞士人() A.修建自然保护区 B.控制人口数量 C.严格立法保护环境 D.禁止开发资源【小组合作研习】 10.读图3-26,(1)找出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 (2)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找找看主要有哪些河流? (3)根据已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瑞士地形的主要特点。 11.旅游业是瑞士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请分析一下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旅游设施:。.自然环境:。.交通条件:。 12.除旅游业外,你知道瑞士还有哪些支柱产业?说说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课外作业】完成作业本作业

第二课 火山上的短暂稳定导学案

4.学科组长督促全组及时完成并予以批改,随时接受老师抽查。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与评价 1.特点 (1)是列强之间实力对比的产物,并隐含着很多矛盾。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国实力均势必然会被打破,所以此国际关系格局不会长久。 (2)带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3)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剥削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体系,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 (4)仍然是以欧洲为中心,以英法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格局,但开始向欧洲两侧延伸——华盛顿体系及苏联建立。 2.评价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远东地区的利益冲突,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它促使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它自身隐藏着许多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它必将走向瓦解。 二、正确认识《非战公约》

1.积极作用 (1)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国际公约形式,正式宣布废止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在此之前,西方传统的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一向主张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是合法的,主权国家有诉诸战争的绝对权利。 (2)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主要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3)公约是宣示性国际文件,无有效期限的规定,已成为一项惯例。它所反映的关于限制战争的基本原则,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所继承,从而推进了宣布侵略战争违法的历史进程。 2.局限性 (1)它笼统使用“战争”一词,而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2)它使用“废弃战争”一词,而不是“禁止武力”,这就使侵略者可能以不宣而战为手段或借口,对它所进行的武装侵略开脱罪责。 (3)公约的约束力因美、英、法等国的保留而受到削弱。美、英、法先后发表备忘录和声明: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诉诸战争”,因而公约很难真正地解决国际纠纷,更不能起到阻止帝国主义战争的作用。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4)公约未规定制裁侵略的具体措施,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制止侵略战争的作用。 【探究案】 【合作探究】方法规律总结: 材料一《非战公约》虽然冠冕堂皇地宣称“放弃战争”,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 材料二对于这样一个抽象的非战公约,各帝国主义列强还各有各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非战公约》有何缺陷? (2)根据材料二,列强的保留条件对《非战公约》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训练案】 1.“缔结各方应个别或集体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该材料出自( ) A.《日内瓦议定书》B.《拉巴洛条约》 C.《洛迦诺公约》D.《非战公约》 2.如果说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那么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下列哪个国家又成了最大赢家( ) A.美国B.法国 C.德国D.比利时 3.从“鲁尔危机”的发生到道威斯计划的实施,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对各国的影响是( ) ①美国资本进一步向欧洲渗透②德国获得重建经济的有利时机 ③英国达到限制法国、维持均势的目的④法国削弱德国、争霸欧洲的计划遭重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美国不想与法国单独结盟的原因是( ) A.经济实力不够强大 B.军事实力还很弱小 C.美、法已经签订了防御条约 D.不愿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 5.下列关于《非战公约》的正确表述有( ) ①第一次提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②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③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④为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非战公约》虽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它的进步性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 ①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②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审判德、日战犯提供了法律依据④规定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美国认为《非战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主要是因为该条约( ) A.由美国领导签订 B.使美国攫取了世界霸权 C.使美国掌握了“和平的领导权”而又不承担任何义务D.使美国承担起维护欧洲各国和平的历史重任8.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东条英机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 A.《洛迦诺公约》B.《国联盟约》 C. 《联合国家宣言》D.《非战公约》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测试 带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基础训练 1.(2019·北京期中)下图是七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请你帮同学找一找() 政权名称:唐朝 建立时间:618年 创建者:李渊 都城:咸阳 A.政权名称B.建立时间 C.创建者D.都城 2.(2019·湖北荆州期末)唐太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哪一事件的深思() A.春秋诸侯争霸B.隋朝暴政而亡 C.汉末军阀割据D.魏晋北民南移 3.(2019·山东聊城期中)贞观初,唐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为此,唐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4.(2019·安徽蚌埠期末)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下列与他有关的是() ①“房谋杜断”②魏征进谏③完善三省六部制④“开元盛世”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和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6.(2019·江西南昌期中)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以下关于武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武则天建立了唐朝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C.武则天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D.武则天是唐太宗的皇后 7.(2019·江西南昌期中)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 C.唐中宗D.唐玄宗 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国措施中的共同点是() A.抗击匈奴B.开凿大运河 C.创立考试选官制度D.重用人才 9.(2019·山东安丘期中)英国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说:“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播,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鲜明。”以下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武则天的统治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第2课__走向全盛的唐朝_教案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一教学目标: 1 识记与理解: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的鼎盛时期;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理解开元时期在唐朝及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2 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发展生产的措施,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的下线,提高学生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鉴赏能力;通过对武则天的请你,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武则天、唐玄宗作用贤才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当今国家主张尊重人才,重视发展、培养人才的道理;通过了解唐玄宗倡导节约、抑制奢侈的史实,使学生领悟崇尚节俭、抑制奢侈是国家积累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开元盛世” 难点:评价武则天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学习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准备:结合学习目标看书,并完成知识结构建树。 (二)新课导入:

说唐太宗李世民很爱马,而他有一匹烈马,无人能够驯服,唐太宗对手下说,如果谁能够驯服,必有重赏。这时,一女子说道:请皇上赐三物:铁鞭,铁锤,匕首。先用铁鞭打,不服,就用铁锤接着敲打,还不服,留着也无用,干脆用匕首割喉。 后来,她就用这种制服烈马的方式来统治国家,驾驭群臣,这女子就是武则天。武则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的,而唐王朝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全盛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三)女皇武则天 请同学们阅读P8-9,了解武则天,回答下面问题: 1、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叫什么?国号是什么?她从谁的手里拿到皇帝的位 置? 2、武则天的统治的功和过: (1)政绩:A政治方面a打击旧的士族势力;b发现、重用有才干的人。 B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a亲自组织编订并颁发农书指导农业;b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开垦荒地;c下令减免赋役。 武则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 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为巩固统治采取残酷手段;崇尚佛教,超消费了大量钱财。 3 说一说:在你心中武则天是什么样的呢?师介绍评价标准 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颇有政治才能,她在位期间,促使唐朝经济就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不可避免的有她武断、腐败的一面,这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但总的来说,她

第二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导学案

1.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 2.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 3.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4.学科组长督促全组及时完成并予以批改,随时接受老师抽查。 一、欧洲战场三条战线的地理范围及作战双方。主战线是?为什么?还有其他战场如何? 1.欧洲战场 (1)三条战线: (2)负对整个大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其它:a 、大西洋:如日德兰大海战;b 、中国山东青岛、太平洋:如日、德作战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

【探究案】 【合作探究】方法规律总结: 材料一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在1905年就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材料二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德国认为自己能够迅速打败法国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陷入“堑壕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初人们认为“正义”的理由是什么?后来认为“丑陋”的理由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战争的性质? 【训练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战场是( ) A.海上战场 B.西线战场 C.东线战场D.南线巴尔干战场 2.施里芬计划是德国军事家施里芬制订的作战计划,其特点是速战速决。使这一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 A.东普鲁士战役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D.凡尔登战役 3.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4.1916年是一战关键性的一年,发生在这一年的战役有( ) ①日德兰海战②凡尔登战役③马恩河战役④索姆河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两场战役( ) A.规模巨大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持续时间特别长D.伤亡人数特别巨大 6.1916年5月底,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当时的交战双方是( ) A.英军和德军 B.法军和德军 C.法军和意军D.俄军和德军 7.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对待一战要“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可是,1917年4月美国却参加对德作战,其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C.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 D.害怕协约国战败,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害 8.“我们(参战)的动机并不是复仇……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对威尔逊关于美国参战动机的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正义和权利 B.美国参战是为了帮助进行正义战争的协约国集团 C.战争态势的发展不利于协约国促使美国急于参战 D.美国认识到如果德国获胜必将是其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

第二课导学案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导学案 主备人秦秀敏审核人吴永和日期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学习目标】 1 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 2 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预习案】自主学习课本,完成下列内容: 抗美援朝 1、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情况下,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的高级参谋,你认为中国该不该出兵?请阐述你的观点。 2、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3、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做出了重大牺牲,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请你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背景知识谈谈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4、史料分析: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 请回答: ⑴材料1这是一首什么歌曲?“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的代表。 ⑵哪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 ⑶“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4)抗美援朝的结果如何?【检测案】 1、材料1: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11) 材料 2 :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引自《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1950.10) 回答:①材料阐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的必要性是什么? ③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被誉为什么?为什么?请你举出两个。 ④你认为这场战争的结果怎样? 2、抗美援朝是什么时候开始与什么时候结束的? 3、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政治生活第二课导学案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及其优点与局限性 2、制约选举方式因素 3、怎样行使民主选举权利 二、知识归纳: 1、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选民角度看) 第一、直接选举 ①含义: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称之为直接选举。 ②优越性: ③局限性: 第二、间接选举 ①含义:先由________选出自己的代表,再有他们____ 选民选举。 ②优越性: ③局限性: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从被选举者的角度看) 第一:等额选举 ①含义:______ 名额和_______名额相等,称之为等额选举。 ②优越性: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差额选举 ①含义:确定的_____________名额多于名额。 ②优越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③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体条件确定。 2、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我国公民参与的直接选举:国家事务方面——。 社会事务方面——、。 我国公民参与的间接选举: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的领导人员。 3、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行使好________________,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公民应积极参与选举,不断提高___________意识和__________,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③不断提高____________能力,培养公民的_________。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最新整理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学案.doc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学案 姓名 班级 2月10日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 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归纳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理解开元时期在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2、能力方面: 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通过探讨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国力强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共同原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武则天、唐玄宗任用贤才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当今国家主张尊重人才,重视发展、培养人才的道理; 【重难点】 1、重点:“开元盛世” 2、难点:评价武则天 【教学过程及重点知识】 知识梳理 一、女皇武则天 1、________年,__________自称皇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颇有政治才能。 2、她统治期间,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主要措施如下: (1)打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方______________,发现和提拔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自组织________________,颁行全国,指导_______________; (4)鼓励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垦荒地; (5)多次下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如何评价武则天?(“无字碑”) 二、“开元盛世” 1、_______年,___________当上了皇帝,他就是___________。统治前期主要年号是________。 2、他统治前期,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 __”。 3、他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1)任用贤能,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________、_________担任宰相; (2)采取措施发展生产:鼓励_________________;号召_____________;下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废除酷刑苛法; (4)倡导节俭; 想一想:“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