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

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

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
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

高二物理研究性学习汇编

高二物理研究性学习

课题 3 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研究弹簧的振动规律 (适合高二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使用) 机型:TI-83+ 其它器材准备CBL-2或CBL,电压探头,学生用线圈一个,刻度尺,铁架台,磁钢,硬币若干,天平,导线若干 需要安装的程序:TI-83+内置 CBL/CBR 应用程序 实验目的: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电压探头来分析弹簧的振动周期与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过程: 一、研究弹簧长度与振动周期的关系 先按照右图,连接好实验电路。调整 磁钢位置和振动振幅,使磁钢在线圈内上 下稳定振动。 由于磁钢在线圈内上下振动时,使线 圈内部磁通量发生变化,按照法拉第电磁 感应定律,在线圈两端就会产生感应电动 势,而该感应电动势必然在做周期性变 化,通过电压探头我们可以得到感应电动 势与时间的关系图。显然该电动势的周期 与磁钢振动周期是一致的。 1、按ON,打开TI-83+,按APPS,进 入图示菜单。选择2:CBL/CBR 2、按ENTER键后,弹出图中所示的应 键继续。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3、按任意键后,进入CBL/CBR应用程 序选择菜单。我们选择2:DATA LOGGER,按ENTER后进入探头实验 设置窗口。 4、移动光标,PROBE项选择VOLT, 表示实验使用的是电压探头; #SAMPLES项,选择30,表示总共采 集30个样本数据;INTRVL项选择 取.1,表示每0. 1秒测量一个数据点; 单位(UNITS)自动设为伏 (VOLT);PLOT项选择END,表示 采样结束后再显示数据点。选中GO 后,按ENTER开始测量电压。 5、数据采集完毕,计算器屏幕上会出 现右图所示的交流电压信号。 6、移动计算器上的左右箭头,可以发 现两个峰值之间的时间差为0.9秒,实 际上就是弹簧的振动周期。 7、多次改变弹簧的长度,分别测量该 长度下的弹簧振动周期。把长度和周期 数据分别记录在L1、L2,利用计算器的STAT,进入统计功能界面。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研究性实验报告

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 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11-21 2011

吐吐物 理研究 性实验 报告 研究性报告————扭摆法测转动惯量 第一作者:孟勤超10031123 第二作者:郭瑾10031126 第三作者:张金凯10031108

目录 摘要 (2)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原理 (2) 1.基本原理 (2) 2.间接比较测量法,确定扭转常数K (2) 3.验证平行轴定理 (3) 4.光电转换测量周期 (3) 三、实验仪器 (3) 四、实验步骤 (3) 1.调整测量系统 (3) 2.测量数据 (4) 五、注意事项 (4)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4) 1.原始数据记录 (4) 2.数据处理 (5) 七、讨论 (8) 1.误差分析 (8) 2.总结 (8)

实验名称:扭摆法测转动惯量 摘要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征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的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本实验使物体作扭转摆动,由摆动周期及其它参数的测定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和转动惯量测量仪的使用; 2.利用扭摆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和扭摆弹簧的扭摆常数; 3.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4.学会测量时间的累积放大法; 5.掌握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基本原理 转动惯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是转换测量,使物体以一定的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实验中采用扭摆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就是使物体摆动,测量摆动周期,通过物体摆动周期T与转动惯量I的关系 来测量转动惯量。 2.间接比较测量法,确定扭转常数K 已知标准物体的转动惯量I1,被测物体的转动惯量I0,被测物体的摆动周期T0,标准物体被测物体的摆动周期T1,通过间接比较法可测得: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整理

观察沸腾实验: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 是; 图A 图B 图C 图D 图 E 图F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 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 甲乙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大海进行了如下操作: (1)①把两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L 1和L 2 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 灯泡发光(如图甲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压表,分别测量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 (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乙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 请你评估: (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 (3)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________ (4)实验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是 _ (2)你的结论 是 ;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 A B C 3.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北航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讲解

北航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讲解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1051 电位差计及其应用 140221班 2015-12-13 第一作者:邓旭锋14021014 第二作者:吴聪14021011

目录 1.引言 (4) 2.实验原理 (5) 2.1补偿原理 (5) 2.2 UJ25型电位差计 (8) 3.实验仪器 (10) 4.实验步骤 (10) 4.1自组电位差计 (10) 4.2 UJ25型箱式电位差计 (11) 5.实验数据处理 (12) 5.1 实际测量Ex的大小 (13) 5.2 不确定度的计算 (13) 5.3 测量结果最终表述 (14) 5.4 实验误差分析 (14) 6.实验改进与意见 (14) 6.1 实验器材的改进 (8) 6.2 实验方法改进 (10) 6.3 实验内容的改进 (10)

7.实验感想与体会 (21) 【参考文献】 (24) 摘要:将电位差计实验中的补偿法原理应用于电学物理量的测量中,该方法可以用来精确测量电流、电阻、电压等电学量,也可以利用电位差计,获得比较精确的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可以避免了因电表的内阻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计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实验。 关键字:电位差计;补偿法;UJ23型电位差计;电阻;系统误差。 1.引言 电位差计是电压补偿原理应用的典型范例,它是利用电压补偿原理使电位差计变成一内阻无穷大的电压表,用于精密测量电势差或者电压。同理,利用电流补偿原理也可以制作一内阻为零的电流表,用于电流的精密测量。 电位差计的测量精确度高,且避免了测量的接入误差,但它的操作比较复杂,也不易实现测量的自动化。在数字仪表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压

实验三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日期2014 年4月2日;六周周三,下午;姓名学号2 成绩 实验三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一、氢气的制取 1.相关知识:置换反应,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气体的收集方法。 (1)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2)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 密度比空气小; 3. 难溶于。 化学性质:1.可燃性 2H2+O2=2H2O 2.还原性 H2+CuO=Cu+H2O (3)气体的收集方法: 2.实验用品:(请画实验装置图,并标明各药品和仪器名称) 药品:锌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氧化铜 仪器:导气管、试管,酒精灯,水槽,启普发生器

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上面一部分是球形漏斗,下面一部分是玻璃球和玻璃半球所组成的容器,第三部分是带旋钮的导气管。它是固液不加热的反应装置,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十分方便,可以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锌粒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稀硫酸从长颈漏斗口注入,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因此,锌粒是放在启普发生器的玻璃球中,而稀硫酸会在玻璃球和玻璃半球的容器中。 3.实验步骤(用简洁明了的方法比如流程图表示): 稀释浓硫酸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锌粒和稀硫酸开启导气管活塞,收集H2 验纯 4.实验改进: ⑴在反应前加入少许硫酸铜的晶体或溶液可加快反应速率。请问为什么? 答:锌跟稀硫酸反应的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金属锌可以置换金属铜Zn + CuSO4= ZnSO4+ Cu,形成铜锌原电池,原电池能加速负极金属和电极质的反应速率。 ⑵你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法吗? 答:还可以选用纯度不高、形状不规则、比较粗糙的锌粒。 5.实验安全提示: ⑴稀硫酸如何配制(包括用量、浓度、温度的控制)? 答: (1)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或沿着玻璃棒)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2)稀硫酸的用量:加入稀硫酸可事先往启普发生器中加水至将金属锌全部淹没处,倒出水后量水的体积,即为稀硫酸的体积。 (3)稀硫酸的浓度:V浓H2SO4∶V H2O=1∶4或者1:5也可。 (4)稀释时温度的控制:在稀释浓硫酸时,为了迅速扩散热量,可以在装了水的水槽内稀释并不断地搅拌。

(完整)初中物理20个实验题

中考专题总复习:实验专题 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 光学实验3个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 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电学实验7个: 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二、实验题的特点 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原理定方向 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 (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 (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 (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 (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 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 (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课题: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探索 题目的界定:物理实验改进、 案例内容:水沸腾实验的改进活动方案 形式:实验探究 预计效果:第一阶段通过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第二阶段讨论并设计改进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推广实施,并做好总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具有创造性思考能力 案例:水沸腾实验的改进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器材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如果根据课本上的这些实验器材,安装并进行实验,弊端有三个: 时间比较长 沸腾的剧烈程度不够 气泡变化不明显。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 实验器材 大试管(长约25cm 直径4cm)、水、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钟表。

探究实验步骤 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按照如图所示装置安装器材。 进行试验:用酒精灯给盛水的大试管加热至沸腾,在水温达到80 ℃时,每隔5s记录一下水的温度,同时观察水中气泡,把记录的温度示数和气泡变化情况填入下表。 描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解决前面的问题总结沸腾沸点的定义 教后小结 改进后的试管的容积比烧杯的容积小的多,加热时间短,沸腾特别剧烈。再有试管比较长,沸腾前试管上下的温差比较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由于经过的路径长,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越多,气泡变小越明显。沸腾时试管内水的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吸入水蒸气,由于经过的路径长,吸入的水蒸气就多,气泡就越大。此实验弥补了以上三大缺点。 成果展示:论文、阶段总结资料、试验教具展示、学生获奖证书等 初中物理研究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组织课外探究活动教学时,深感课外探究的话题难找,究其原因,课外探究不同与课内探究,既不是课内探究的重温,又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必须有教师的创造性思考。其实,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切入课外活动并不难。下面例子简要说明我校的物理学科课

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钠黄光双线波长差的测量及其应用概要

研究型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专业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实验作者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作者王路明11071172 第二作者马天行11071160 第三作者吴宏宇11071167

钠黄光双线波长差的测量及其应用 王路明11071172 马天行11071160 吴宏宇11071167 摘要:迈克逊干涉仪是一种精密干涉仪,其测量结果可精确到与波长相比拟。本文从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等方面对用此仪器精确测定钠黄双线差及钠的相干长度进行了讨论, 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迈克尔逊干涉仪,双线波长差,钠黄光,光程差,玻璃折射率, 一.实验基本要求 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学会它的调整方法和技巧; 2.利用干涉条纹变化的特点测定光源波长; 3.了解光源的非单色性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4.学会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透明玻璃片折射率。 二.仪器简介 He 激光器、钠光灯、毛玻璃、扩束镜、千分尺、透明玻璃等迈克尔逊干涉仪、Ne 三.实验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l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A.A.Michelson)和莫雷(E.W.Morley)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实验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用它可以高度准确地测定微小长度、光的波长、透明体的折射率等。后人利用该仪器的原理,研究出了多种专用干涉仪,这

些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1.波长差的测量 钠黄光中包含波长为λ1=589.6nm 和λ2=589.0nm 的两条黄谱线,当用它做光源时,两条谱线形成各自的干涉条纹,在视场中的两套干涉条纹相互叠加。由于波长不同,同级条纹之间会产生错位,当变化两束光的光程差时,干涉条纹的清晰度发生周期性变化 ()() L k I L I ?+=?101cos 1()() L k I L I ?+=?202cos 1 ? ?? ?? ???? ???+???? ????+=L k k L k I I 2cos 2cos 1221021k k k -=? 衬比度:?? ? ????=L k 2cos γ半周期:λ λ?≈ ?22 0L L ? γ 图1.钠黄光双线结构使干涉条纹的衬比度随ΔL 做周期性变化 在视场E 中心处λ 1 和λ2两种单色光干涉条纹相互叠加。若逐渐增大镜M1与M2的间距d ,当λ1得第k1级亮纹和的第k2级暗纹相重合时,叠加而成的干涉条纹清晰度最低,此时增大d ,条纹由逐渐清晰,直到光程差δ的改变达到 22112λ2 1 k λk 2d δ)(+=== (1) 时,叠加而成的干涉条纹再次变得模糊。可得 2112λ1m m λd d 2)()(+==-(2) 则λ1和λ2的波长差为 Δd 2λλλ-λΔλ2 121= = (3) Δd=d2-d1 ,当λ1和λ2的波长差相差很小时,λ2 λλλλ2 121=+= (λ=589.3nm ), 则可得 d 22 21?=-=? λ λλλ (4)

迈克尔逊研究性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摘要:迈克尔逊干涉仪是迈克尔逊根据光分振幅干涉原理制成的 1 / 13

精密测量仪器,迈克尔逊仪可以精密测量查长度及长度的微小变化,迈克尔逊和他的合作者利用这种干涉仪用它进行了许多著名实验,后人又根据这种干涉仪的基本原理研制出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干涉仪分振幅精密测量

目录 1实验原理 (4) 1.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 (4) 1.2单色电光源的非定域干涉条纹 (4) 1.3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机械结构 (6) 2实验仪器 (7) 3实验主要步骤 (7) 3.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 (7) 3.2点光源非定域干涉条纹的观察和测量 (8) 4 实验数据处理 (8) 4.1实验数据记录 (8) 4.2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8) 4.3计算不确定度 (9) 5 误差分析 (10) 6 实验操作总结 (11) 6.1调整实验仪器 (11) 6.2判断及调整条纹 (11) 6.3计数及记录 (11) 7 实验改进建议 (11) 7.1对计数器的改进 (11) 7.2对实验仪器的改进 (12) 7.3对激光器的改进 (12) 8实验感想 (12) 图片 (12) 3 / 13

图 1 正文 1实验原理 1.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如图1所示,从光源S 发出 的一束光射在分束板G1上,将光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从G1的半反射膜处反射,射向平面镜M2; 另一部分从G1透射,射向平面镜M1。因G1和全反 射平面镜M1、M2均成45°角,所以两束光均垂直 射到M1、M2上。从M2反射回来的光,透过半反 射膜;从M1反射回来的光,为半反射膜反射。二 者汇集成一束光,在E 处即可观察到干涉条纹。光 路中另一平行平板G2与G1平行,其材料及厚度与 G1完全相同,以补偿两束光的光程差,称为补偿 板。 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可以在精密导轨上前后移动,以改变两束光之间的光程差。M1,M2的背面各有3个螺钉用来调节平面镜的方位。M1的下方还附有2个方向相互垂直的拉簧,松紧它们,能使M1支架产生微小变形,以便精确地调节M1。 在图1所示的光路中,M1’是M1被G1半反射膜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对观察者而言,两相 干光束等价于从M1’和M2反射而来,迈克尔逊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花纹就如同M2与M1’之间的空气膜所产生的干涉花纹一样。若M1’与M2平行,则可视作折射率相同、厚度相同的薄膜(此时的为等厚干涉);若M1’与M2相交,则可视作折射率相同、夹角恒定的楔形薄膜。 1.2单色电光源的非定域干涉条纹 如图2所示,M2平行M1’且相距为d 。点光源S 发出的一束光,对M2来说,正如S’处发出 的光一样,即SG=S’G ;而对于在E 处观察的观察者来说,由于M2的镜面反射,S’点光源如处于S2’处一样,即S’M2=M2S2’。又由于半反射膜G 的作用,M1的位置如处于M1’的位置一样。同样对E 处的观察者,点光源S 如处于S1’位置处。所以E 处的观察者多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犹如虚光源S1’、S2’发出的球面波,它们在空间处处相干,把观察屏放在E 空间不同位置处,都可以见到干涉花样,所以这一干涉是非定域干涉。 如果把观察屏放在垂直与S1’、S2’连线的位置上,则可以看到一组同心圆,而圆心就是S1’、S2’的连线与屏的交点E 。设在E 处(ES2’=L )的观察屏上,离中心E 点远处有某一点P ,EP 的距离为R ,则两束光的光程差为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按操作类型可分为三类: 1.基本操作类实验 2. 测定性实验 3. 探究性实验 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2. 测定性实验(4)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探究性实验(9)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例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侧重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 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为避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582-42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发明逐渐走迈人们的生活。家用电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与丰富我们生活。而与同时,一个隐形杀手的潜伏在人们的四周。它无色无味,也许在短时间内不被人们发觉。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了解更多的辐射危害,寻找出可以防辐射的方法,给予更多人帮助。 二、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电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辐射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二是人工型电磁

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源电磁辐射源及工型频电磁辐射源。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 1969年~1982年,美国与里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脑瘤,当时该地区在发展多项电器工业,而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电工或电器工程师。对此,得克萨州癌症医疗基金针对这一些人进行抽样化验,发现好多人的癌细胞比一般人的生长速度快24倍。吸收电磁辐射过多,会导致胎儿变形、骨髓早死、白内障、肺致病死性损伤。 四、有效防护电磁辐射措施 1、缩短一次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 2、使用防辐射护肤霜。 3、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应用手册,该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研究性实验报告

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 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11-21 2011 研究性报告————扭摆法测转动惯量 第一作者:孟勤超 10031123 第二作者:郭瑾 10031126 第三作者:张金凯 10031108

目录

实验名称:扭摆法测转动惯量 摘要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征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的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本实验使物体作扭转摆动,由摆动周期及其它参数的测定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和转动惯量测量仪的使用; 2.利用扭摆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和扭摆弹簧的扭摆常数; 3.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4.学会测量时间的累积放大法; 5.掌握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基本原理 转动惯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是转换测量,使物体以一定的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实验中采用扭摆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就是使物体摆动,测量摆动周期,通过物体摆动周期T与转动惯量I的关系 来测量转动惯量。 2.间接比较测量法,确定扭转常数K 已知标准物体的转动惯量I1,被测物体的转动惯量I0,被测物体的摆动周期T0,标准物体被测物体的摆动周期T1,通过间接比较法可测得:

也可以确定出扭转常数K 定出仪器的扭转常数K,测出物体的摆动周期T,就可计算出转动惯量I。 3.验证平行轴定理 平行轴定理:若质量为m的物体(小金属滑块)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0时,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则此物体的转动惯量变为。为了避免相对转轴出现非对 称情况,由于重力矩的作用使摆轴不垂直而增大测量误差。实验中采用两个金属滑块辅助金属杆的对称测量法,验证金属滑块的平行轴定理。这样,I0为两个金属滑块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m为两个金属滑块的质量,杆绕摆轴的转动惯量I杆,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实际上移动的是通过质心的轴),测得的转动惯量 I=I杆+I0+mx2 两个金属滑块的转动惯量 I x=I-I 杆=I0+mx2 4.光电转换测量周期 光电门和电脑计数器组成光电计时系统,测量摆动周期。光电门(光电传感器)由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受管构成,将光信号转换为脉冲电信号,送入电脑计数器测量周期(计数测量时间)。 三、实验仪器 扭摆、金属载物盘、塑料圆柱体、金属空心圆筒、实心塑料球、金属细长杆(两个滑块可在上面自由移动)、数字式计时器、电子天平。(由于待测物体的尺寸已经给出,故不需要游标卡尺、米尺等测量长度的工具)

电路研究性实验报告

湖南XX学院 电路设计研究型报告 题目:电路综合实验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xxxx班 学生组员:郭x(组长)、黄x、余x 指导老师:厉x 日期:2014年6月13日

电路课程研究性实验 实验报告 成员表现评估: 黄X:优秀 余X:优秀 郭X:优秀 (一)实验内容 一、R、L、C元件参数的测量 1.用电压、电流表判别黑匣子元件性质。 2. 用交流电压、电流表及功率表分别测量R、L、C元件交流参数,讨论实验误差引起的原因。 二、正弦电源下电路稳态特性的研究 1.用示波器分别观察R、L、C元件在正弦电源下响应的电压、电流波形。 2.用示波器分别观察R、L、C元件伏安关系曲线。 3. 用示波器分别观察RLC元件串联的在正弦电压情况下感性、容性和电阻性响应的电压、电流波形。 实验员:黄X 余X 郭X 报告及其记录:郭X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用示波器观察和分析RC,RL,RLC的电路的响应 2 通过电路方波响应波形的观察,判别元件性质 3 学会用电压、电流表判别黑匣子元件性质。 4 学习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的参数及其误差分析 5 了解RLC元件在正弦电压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波形 6.学习正确选用交流仪器和设备 7.掌握功率表、调压器的使用 8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实验,提高科学素养,增加实 验动手能力,提高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通过这次实验,增强了自信心,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验,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 与责任心,给今后的工作中带来大的帮助和借鉴。

(三):实验原理 一、R、L、C元件参数的测量 1. 调压器提供实验电压,电压表监测元件电压,电流表监测元件电流,在被测元件两端并接一只适当容量的试验电容器,若电流表读数增大则被测元件为容性;反之为感性。 实验操作如【1——1】图接线 实验结果 据图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到表-1中 由表格数据可知电路并入一个电容器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被测元件为感性。

(完整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一.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水、重物 2.猜想与假设:浮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液体所受的重力。 2.实验步骤分析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G桶。 ③溢水杯中放满水,把物体浸没在溢水杯内的水中,用一个空的小桶来接溢出的水(这样,桶中的水就是物体排开的水)。同时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的总重力G总,则G排=G总-G桶。 ⑤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换用其他形状的物体,重复实验,寻找规律。 实验次数物体所受重 力G物(N) 物体在水中时 测力计的读书 F(N) 浮力F浮 (N) 小桶和排开 水所受的总 重G总(N) 小桶所受 的重力G桶 (N) 排开水所 受的重力G 排(N) 1 2 3 (3)实验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 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4)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为什么要重复多次?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 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②如果烧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什么影响?还能得出实 验结论吗? 如果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就会使F浮大于G排,从而无法 得出实验结论 ③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原理:称重法测浮力。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3.猜想与假设: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实验过程: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二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⑤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⑥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 F浮,记录在表格1中。 表格 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有关 实验次数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水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水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F/N 浮力F浮/N 1 2 3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表格2 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液体种类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 F/N 浮力 F浮/N 水 酒精 3.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①用细线拴好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 ②将铁块浸没在水面下1cm处,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求出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1=G-F1;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结题报告 一、基本信息: 研究时间:2010年10月1日----2011年6月1日 课时:108时 参与人员: 指导教师: 二、参考书目及资料: 《大气压强原理》、《普通实验手册》、《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密度与社会生活》 三、演示课题成果所需条件: 本课题所有实验均在实验室完成,包含的主要器材都由实验室所取,包含剪刀、玻璃杯、凡士林等等。其他诸如食盐、气球、蜡烛等均有小组分工获取。 四、结题报告原文: (一)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出类拔粹。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三)目的和意义: 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示波器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专题:模拟示波器的使用及其应用 学号:10151192 班级:101517

姓名:王波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1.模拟示波器简介 (3) 2.示波器的应用 (6) 三.实验仪器 (6) 四.实验步骤 (7) 1.模拟示波器的使用 (7) 2.声速测量 (8)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8) 六.讨论 (10)

摘要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直观、动态地显示电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波形,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并可直接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以及信号之间相位关系等各种参数。示波器是观察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测量实验结果的重要仪器,也是调试、检验、修理和制作各种电子仪表、设备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的主要结构和波形显示及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用示波器观察波形以及测量电压、周期和频率的方法; 3.学会用连续波方法测量空气速度,加深对共振、相位等概念的理 解; 4.用示波器研究电信号谐振频率、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同轴电 缆中电信号传播速度等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模拟示波器简介 模拟示波器是利用电子示波管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测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并显示在荧光屏上以便测量和分析的电子仪器。它主要由阴极射线示波管,扫描、触发系统,放大系统,电源系统四部分组成。 示波管结构图 (1)工作原理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被测信号经Y轴衰减后送至Y1放大器,经延迟级后到Y2放大器,信号放大后加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 若Y轴所加信号为图所示的正弦信号,X输入开关S切换到“外”输入,且X轴没有输入信号,则光点在荧光屏竖直方向上按正弦规律上下运动,随着Y轴方向信号的提高,由于视觉暂留,在荧光屏上显示一条竖直扫描线。同理,如在X轴所加信号为锯齿波信号,且Y轴没有输入信号,则光点在荧光屏上显示一条水平直线。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报告修订版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濮阳市华龙区第五中学物理组?宗自岭 2014年10月,我们物理课题组在区教研室刘素红老师指导下,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进行了第一阶段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近半年多的有效训练,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1、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近几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试题逐步增大出题分值,出题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特别是今年“中招实验操作考试”分值由原来的15分增加到了30分,更加强调了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这一课题在此形式下意义巨大,值得去认真研究。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理位置虽然偏僻,但教学仪器设备充足。特别是近两年市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改造”,该校物理实验仪器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拥有两个实验室。完全能够完成初中物理各类的演示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他们的学生基础普遍差,但班级学生人数少,方便展开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同时,农村学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强,对实验有着强烈的兴趣。所以更加便于开展课题研究。 2、研究的过程 A、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李彦君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B、行动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4日,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节能灯的节能探究 2、噪声的危害和测定 3、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4、家用电器的维修方法探讨 5、物理习题中的近似估算法初探 6、物理情景与模型 7、高中物理实验中学生心理障碍种种调查 8、高中生学习心态的调整 9、生活与物理 10、应用蚊子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制作电子驱蚊器 11、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 12、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13、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14、制作小水气压计测山高 15、粉笔的改进和粉尘消除 16、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17、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18、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19、太阳能的利用 20、研究影响轮胎上摩擦力的因素 21、节能台灯与生活空间 22、简易地震记录仪的设计制作 23、电磁辐射在工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 24、摩托车手的手套的原理及制作 25、载人航天站的生态平衡 26、仿生学在物理中的应用 27、多媒体电教室的灯光设施 28、建设你在月球上的家 29、电视、电脑视保屏的防辐射功能 30、诺贝奖中的物理学家的共性 31、手机幅射的调研 32、足球场上的力学知识 33、身高与体重比列探究 34、十大物理学难题困扰世界 35、风力发电 36、气象卫星 37、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与制作 38、几何画版在物理习题中的应用 39、紫外线的预报 40、近视眼镜的检测 41、高压锅的秘密 42、潜望镜里的望远镜 43、寻找牛顿的足印 44、伽利略的研究艺术 45、地电流变化与地震 46、高速公路“弹簧路”在原因及防治 47、星星之路--天空中的圆周运动 48、地心说和日心说 49、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 50 、双星运动的机制和黑洞的发现 51、从占星术到天文学 52、近现代科技、教育与现代化进程 53、移动电话对人体的影响 54、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55、太空太阳能电站 56、海水盐度差能 57、太阳能源之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