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教学提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教学提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教学提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教学提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

[摘要]来自实践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呼唤合理有效的教育促进措施。本论文以此为出发点,概括了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主要表现,并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详尽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整理综述了现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九种常用措施:将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与“知心屋”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挫折承受能力;培养情绪调控能力;悦纳自我;学会人际交往;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教育引入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会、少先队活动中去。

[关键词] 双亲心育:心理健康

一、前言

根据我校小学生2010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显示:50.1%的家长没有固定工作,直接影响家庭教育质量。13.4%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40.3%的家长与学生沟通不好。46%的学生依赖性强,心理脆弱。15%的小学生生存在交往障碍大部分学生生活优裕,身体早熟,但心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针对这种现状,我校提出了“双亲心育”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即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指引,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互相亲近为前提提出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为目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对教育者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和良好的行为训练。具体说来,即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启迪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发展方向,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努力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所指出的正常心理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

第一,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第二,对人多疑恐惧。表现为心里老是为某些事情焦虑,极度胆小害怕,整天忧心忡忡,情绪不安,似乎总面临什么危险和侵害。遇事很少相信别人,总怕对自己不利,喜欢独处。向往幻想世界,异想天开。

第三,对他人冷漠敌视。表现为常把内心的烦恼、愤恨向他人发泄。殴打、谩骂同学,损坏公物,甚至轻生。

第四,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起来,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考虑。

首先,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采用的是打骂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沟通、理解的方式。

其次,学校里面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引导,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例如,一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这位老师为纠正该生的毛病,竟然每次上课都让他站在课桌旁听课,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不但没有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连原有的手工制作特长也丢弃了。

第三,家长缺乏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公主。经常听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的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家长来解决,而是寻找能帮助他们的老师。

第四,小学生自身条件和情感类型的差异。例如,我校有一位父母离异,父亲又是残疾人的一名女学生,因为相貌一般,从上一年级起,学校的文艺节目很少找到她,每当别人出演精彩的节目时,她都在一旁落泪。她说:“老师很少理我,也很少叫我回答问题,我是个没人喜欢的‘丑不鸭’ ,活在世上是个多余的人。

总之,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作为班主任,我们时常能感受到来自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我们都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我想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中。

在我们学校开展的“双亲心育”的大背景下,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应该说正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既发展了自身,也使我近距离的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正是在这个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措施

(一)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与“知心屋”相结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是向小学生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为此,我们小学开设了团体辅导课,每周一节,四十分钟,采用校本课程《儿童心理健康导读》为教材,它包括知识篇、自测篇、方法篇、咨询篇、个案篇五个部分,学生、家长、教师都可以阅读。为了充分表现心理辅导课的特点,课堂座位改成了园座形式,教师时说时问,可以直接和同学们对话,营造了融洽和谐的气氛。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或讲道理,或讲故事、或教方法、或同学们相互讨论。例如在本周的心理健康课中我们就做了一个两人两足的游戏,让其中一个同学的脚踩在另一个同学的脚上,然后再向前走,看谁走得远,走得稳。通过此项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同学们的顽强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同学们说:“上完课后感到特别轻松愉快。”

团体辅导课开设成功,使我们初步懂得了心理健康对孩子是多么重要。但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理不但有共性,还有个性,我们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团体辅导上,还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个别咨询。

小学心理健康特色教育经验介绍.

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特色教育经验介绍 光明小学位于市区南郊,与盐徐高速、新长铁路相邻。几年来,我校逐渐成为一所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各方面工作突出的区名学校,现有学生1073名,20个教学班,60名教师。我校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并在近几年来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我校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身上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时有出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立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我校为了贯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2002年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经过再三酝酿,成功申报了市十五课题《矫治学生心理障碍,促进个性和谐发展》,建立了心育课题组。市、区教育学会秘书长、教研室主任莅临我校参加了开题仪式,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研究目标,给予了理论性的指导,在几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工作中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使心理健康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如下特点: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心理健康工作的前提。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顺利、有效的开展,第一就是解决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尤其是领导们的认识问题,才能解决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问题。 1、收集有关教育文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充分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2、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开学布置学期心育工作,并随时的依具体情况,具体任务召开小组会议,领导亲自参与心育工作的决策与计划。 3、校领导带头外出参观学习外地经验。把握心育工作的新形势和具体操作方法,学校主要领导及有关教师先后参加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年会,学习省内外心理健康先进校的宝贵经验。 二、全方位落实,多种途径实施,建立和完善心育体系。 (一)、管理渗透,学科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实心育目标。 班主任工作是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能较好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与重要保证;学科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育目标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如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注重师生的情感沟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备课和论文撰写方面广泛的涉及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 (二)、增加经费投入,提供保障,营造自然和谐的心育氛围。 近两年,学校投资四万余元兴建了文化长廊,布置了开心小屋,制作宣传版块,名人字画。根据各楼层学生年龄、心理和思维特点,设计心育主题,如:“自信我能行”、“从小立志”、“心存高远”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学生心理特点: 1、初中生心理特点: ⑴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促进其学业进步。②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③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 ⑵性意识的觉醒随着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心理开始萌动,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 ⑶不成熟的“成人感”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初中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 ⑷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⑸同一性问题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⑴不平衡性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两者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⑵动荡性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 ⑶自主性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职成[2008J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现将我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徳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 6号)一并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徳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裁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评价与考核都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 二OO八年十二月九日 附件5: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徳有课程。本课程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心理健康教研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研组郝兴林 本学期,我们心理健康教研组以湖北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为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耐挫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微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教研活动,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为积累经验,汲取教训,现将本学期我组开展教研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启动微课题研究,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安排,结合地域、对象、学科等方面因素,经过反复思考,我们把“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及原因和对策研究”作为我组的研究课题。主题确定后,一方面,我们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和研究机构在该课题方面的研究情况;另一方面,我组老师积极动脑,大胆探索,虚心求教,仔细观察,结合教学实践,积累素材。经过充分酝酿,我们计划从实践调查、追踪访谈、归纳整理三个阶段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组微课题研究的实践调查工作有序推进。老师们都知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许多成年人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大部分能够在其童年生活中找到线索,换句话说,儿童时代受到的不良影响,将成为其成年生活中的种种心理问题的隐患。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阶段儿童最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份心理调查问卷。2015年12月初,我们在学校二、四年级部分学生中开展了心理情况调查,其中二、四年级各发放问卷50份,收回 50份,有效问卷50份。问卷中,我们分别从性格、能力、交友及小学生“对别人有困难的态度”、“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回收后,我们及时对问卷进行了汇总分析,从而掌握了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事实依据。下学期,我们将根据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追踪了解,探究有关问题的成因,进而采取有效办法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问题。 2、坚持常规,做到了教研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根据教务处安排,我们组教研时间是每周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地点在四年级数学办公室,全员参与,每次教研都提前确定任务,做好准备,努力使每次教研活动都取得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个别心理辅导过程和小组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基本理念,游戏辅导、心理剧等主要方法以及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评估的特点与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心理辅导观,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技术和方法,懂得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自我保健及适应能力。 本课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小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为小学教育实践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学会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夯实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2、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心理辅导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开展对于未来的教师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教材,并主动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文献、案例分析。在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包括概念、历史发展、咨询要素、咨询目标、咨询程序、会谈及会谈技巧、咨访关系等。引导学生明确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是指向实践的,是实践中的理论,是操作的理论。因此,学习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体悟、应用。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的案例,识别常见的学生行为问题,把握学生行为背后掩盖着的深层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学会撰写辅导案例的一般方法,能设计操作具体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集体课常规教学,教师课堂重点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个别问题集体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分析、课件演示、现场观摩、学生讨论教学,结合课外自我实践、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帮助其他同学克服心理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简称心理学考试)是我院为招收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查考生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以及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理解、分析与解决学校实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能力。 I.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对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水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理解、分析中小学教育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具备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基本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㈠简答题(共40分、5小题,每小题8分) ㈡论述题(共80分、4小题,每小题20分) ㈢综合分析题(共30分、1小题,每小题30分) Ⅲ.考查范围 一、命题书目 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连榕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版)为考试参考用书。 二、考试内容 第一编心理与心理健康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学的奥秘:从常识到科学 第二节人的心理:心理现象面面观 第三节心理的发展变化:成长与衰退 第二章健康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揭开健康的面纱:医生说我身体没病,可总感觉不舒服 第二节教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老师如有病,学生被吃药 第三节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第二编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在变化中成长 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稳步提高 第三节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社会化的重要一步 第四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懵懂的青春期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思维的质变 第三节中学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长大成人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第一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全面渗透,综合影响 第二节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三位一体,协同配合 第三编教师心理与心理健康 第六章教师的专业成长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专业素养:教书育人的本领 第二节教师的专长发展心理:十年磨一剑 第七章教师的职业发展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职业角色:学生健康成长的帮助者 第二节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成就幸福的教学人生 第八章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分析原因,掌握标准 第二节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远离倦怠,跨越高原 第四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 第九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前行的航灯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则:行动的准则 第十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条条道路通罗马 第二节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 第三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支持中成长 第十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课程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全面落实,重点突出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似课非课,方法创新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重在活动,形式多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课程要求 根据本课程强调应用的学科特点,课程教学要求设为四个层次了解、:识记、理解和应用。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一般内容介绍有所影响;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应用: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可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较清晰的了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们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效能日益彰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了由学校行政任组长,骨干教师任副组长,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科学、规范地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业务咨询服务;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提供服务。 二、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氛围 我们认为,在学校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但更是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因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它工作的整合,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我们提出对教师、学生、家长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契机,提高校园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师方面,学校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宽松管理氛围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师德教育和教师培训相结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提升职业幸福感(例如:开展教师经典阅读活动等)。让教师缓解了压力,放松了心情,提升教师对集体的归属感,促进了学校和谐心理氛围的形成。 在学生方面,我们本着贴近学生实际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提出向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质量,给常规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促进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家长方面,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我校许多学生都出身平民家庭,大多家境一般,还有部分是外地打工的家庭。家长普遍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集中显现,“单亲家庭”数量增加,子女的家庭教育不仅很难保证,有时甚至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们通过教师家访、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活动日等活动,引导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肯定鼓励孩子,学会与老师配合,赢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 教师、学生、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始终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本身就应包括这三者,而我校也正是注重了整合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了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取得了工作的成效。 三、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受教育者,就不可能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学校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拥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着力建设了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一是建立了一支成熟的心育骨干教师了队伍。学校出资,选派一些热情高、自身心理素质较好、乐于交流沟通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目前,有心理专业本科生7人,泉州市骨干教师心理培训4人,参加B证考试2人。由他们主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经验分享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经验分享 一、课题导入注意创温馨的课堂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歌曲导入法。孩子们都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课前使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曲,能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活动,如果录音机没准备好,我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现场给孩子们唱,每每这时,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快乐地边击掌,边随同我一起唱,很快地融入活动中。如:在《好朋友手拉手》一课的导入时,孩子们就随我唱起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样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快乐的心境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活动主题。 2.设疑激趣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授新课时,我常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五年级教学《学会感恩》一课的情境创设时,就是用了设疑激趣法:“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谁愿意把你去过的,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去过北京、上海大都市的,还有的说去过九寨沟、长白山等自然风景区的,气氛相当热烈。这时我抛砖引玉“无论同学们到哪旅游,都不会有比它有更美的地方,它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这个地方是哪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最后点出主题——“家”。 3.妙用故事法。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们,启发其思考,这也是我惯用的导入新课法。 此外,我使用的情境创设还有多种,如:问题讨论法、情感感染法、开门见山法等等。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我都是能因年级而定、因活动内容而定,正因为情境的创设适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合了活动内容,才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3 (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 (四)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查科目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 二、两种发展理论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 考核要求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掌握) 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的文化素质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促进青年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和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懂得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和行为方式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

本方法与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难点:大学生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涵义及结构;自我意识的作用;自我意识类型;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重点:自我意识的概念掌握,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培养;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作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章领略和谐的魅力——大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全 教学内容人格心理概述:人格的定义、结构;与人格有关的概念;人格研究的相关理论;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九种人格障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含义、如何健全人格;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重点: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和特点,大学生的常见人格障碍;难点:人格结构的相关理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第四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学生心理情绪的调节 教学内容情绪概述:情绪的构成与状态;情绪与情感;大学生情绪特征与差异:大学生心理情绪的特征;大学生健康心理情绪的标准;大学生群里的心理情绪差异;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与调试。重点:情绪的构成

XX年心理健康教研室工作计划

XX年心理健康教研室工作计划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任务 1、用心研究学情,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主题活动,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2、按照备课上好每一节心理课,提高心理课堂效能,使心理课堂更专业化。 3、做好学生心理测量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4、设计好心理复习课,采用灵活有效地复习(展示)方式,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5、编好心理健康学科的测试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6、多听同学科及优秀教师的课,青年教师每周不少于2节课,并做好相关记录。 7、协助科任教师开展各类心理主题活动(如学习策略、学习兴趣等),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 (二)教研任务 1、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统一备课、上课、听课要求。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课题的研究。

3、开展观摩课、自录自评、优质课等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4、做好授课反思,提高授课水平。 5、研究心理教育与生本教育、德育教育、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6、促进教师专业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承办省市课题及教研活动,突显我校心里特色。 (三)教育任务 1、做好个体咨询值班工作,做好个体咨询记录与案例分析,积累个案材料。 2、成立教师心理工作坊,开展教师团体辅导活动,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3、在学生中成立阳光心社,指导学生开展系列心理活动。 4、协助班主任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创设良好的班风班貌,形成和谐的育人环境。 5、开展各类心理讲座或沙龙活动,促进师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6、协助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二、情况分析 (一)教师分析我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5人,其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30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大一新生 开课单位:教育系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晓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角色转换,增强信心,明确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向学生讲授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向学生传授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得以提高,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学习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主要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健康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素质教育课程,总体上阐述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人格心理、生涯规划以及生命教育等重要内容。现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制定的本课程教学重点章节的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一、大学生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观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价值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 四、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以及心理咨询的内容和类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意识。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的表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学校心理健康教教育经验材料让心育成成为自觉行动良好的心理素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校开展心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是: : 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和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点,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环环境创建为基础,以活动体验验为载体,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健全发展。 一、加强队伍建建设,强化心育意识教师队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根本保证,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我们把提提高教师的心育认识与能力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首先,,抓住继续教育和每周例会的的契机,进行全员培训,提高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性的认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育知识和技能。 其次,学校支支持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市、区区级培训,为了加大影响力度度,我们于 XX 年组建了有 6 6 人参加的校级心理活动组,,定期开展活动,达到骨干带带全体,辐射宣传的目的。 第第三,资料支持。 1 / 9

学校为了科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教育,为教师提供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活动方案、教育育个案等,学校先后购买心理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图书 10 0 0 余册,订阅《中小学心理健健康教育》杂志,搜集活动录录像课等,为了丰富教师的信信息量,XX 年年底学校加装装宽带,连接了因特网,便于于每位教师随时上网查阅资料料。 总之,学校通过多种方法法为教师学习、活动提供较为为充足的资料。 第四,加强心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课题研究。 自 2019 年起,,我校先后进行了小学生意意志品质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研究、学科教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培养学学生健全人格的个案研究等等。 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定期期组织交流研讨会,组织教育育活动观摩,促进教师将心理理健康教育落实在教育教学活活动中。 二、拓宽宽教育途径,落实心育行动(一)以教师为主导,重全体体顾个别 1、课堂教学主渠渠道渗透心育。 心育是各各科教学的自然组成部分,各各科教学与心育有着千丝丝万缕的联系。 学科教师是学学生道德、心理、行为的指路路人。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倡教师以人格育人格,学学校要求教师蹲下身来和学学生说话,在教师中深入开开展树立教师文明形象六个个多活动,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健康(2学时) 绪论 1、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2、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什么是心理学 2、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3、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困惑 (二)教学目的 充分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活将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点:对心理异常的三种解释,代表理论、代表人物、代表观点 二、思考题 1、界定心理健康的三准则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对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解释。掌握代表理论、代表人物及代表观点。 4、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适应大学生活(1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学习、时间管理、合理消费、能力发展四方面的适应 (二)教学目的 主要了解大学学习、时间管理、消费和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变化,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和应 对。 (三)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管理策略 难点:社团心理和“选择”社团 二、思考题 1、时间管理三技巧(p44)?时间管理中如何处理“紧急”和“重要”?

2、参加社团的原则?如何选择社团?切忌:哪几个误区? 第三章聪明的学习者(1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学习动机的激发 2、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的办法,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 习策略,掌握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p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p72学会合理归因、p76巧妙使用认知策略 难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记忆规律—p7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思考题 1、如何使用认知策略? 2、面对成败,如何学会合理归因?(p72) 3、如何根据“动机—活动”规律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章学会交往(2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人际交往的含义、基本技巧、易发问题 (二)教学目的 了解人际交往的动静态含义、人际交往对人成长的意义;掌握人际交往各阶段的基本技巧;了解人际交往中的易发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人际关系的三种状态:轻度、中度和深度卷入;三种人际关系状态下的基本技巧;首因 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易发问题的应对。 难点:人际关系作为一种“心理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好“卷入”和“距离”的关系?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卷入”? 2、什么是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发挥首因效应的作用? 3、在人际关系的三种卷入状态中,各有哪些基本交往技巧?? 4、宿舍人际关系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5、校园人际关系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大纲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2.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 (1)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2)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开发心理潜能。 3.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1)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2)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对于健康成长的价值,了解悦纳自我、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方法。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心理品质,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成长规律。 情感态度观念:积极接纳自我,学会欣赏自我,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运用: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做自信快乐的人。 教学内容 1.成长中的我 (1)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我发展目标。 (2)学会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2.直面困难和挫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