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最新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最新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最新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数学组学引用清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一

授课时间: 一课时

主备人:朱坤坤 总课题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课时 1

课 题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

余弦和正切公式 理解推导过程,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并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推导过程当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

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教 学 内 容

操作细则

一、引入新课及学习目标展示[3分钟] 1. 引入新课:一、复习准备:

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2.学习目标展示[2分钟]

1,会借助于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二、自学指导[30分钟]

我们已经知道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导入部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学内容有大概了解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晰的了解

思考:当β=α这些公式会变成怎么样呢?

新课教学:

()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22

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α的式子能否化为只含有sin α或cos α形式的式子吗?2cos212sin αα=-;2cos22cos 1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 例题展示:

例1、 已知5sin 2,,1342

ππ

αα=<<求sin 4,cos4,tan 4ααα的值.

解:运用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注意2α、4α是哪个象限角

例2、已知1

tan 2,3

α=求tan α的值.

解:22tan 1tan 21tan 3

ααα==

-,由此得2

tan 6tan 10αα+-= 解得tan 25α=-+或tan 25α=--

例3.① 化简cos71cos36;②求sin10sin30sin50sin70的值

三、学习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

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

四、检查巩固与要点深化 当堂练习,完成清学稿[10分钟]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清学稿

一、选择题

1.已知sin αcos α=83,且4π<α<2π,则cos α-sin α的值为 ( )

A .21

B .21-

C .41-

D .2

1

± 2.函数x y 2

sin =是 A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根据课本思考老师

提出的问题, 并积极回答。

指导学生归纳小结 并进行本章内容整体衔

二、填空题

3.函数x x x y cos sin cos 2

+=的最大值是 . 4.若cos2α =

5

3

, 则sin 4α – cos 4α = . 三、计算题

2485cos

cos

cos cos 17

171717

π

πππ

13

6sin10cos10

-、

四、选做题

31

8.

sin (,)(),

522(2).

=∈=π已知α,απ,t an π-β求t an α-β值

清学稿中的练习题应精选择,针对性要强,梯度要好,关键是做好引导,步步深入。

五、布置作业 六、预习指导: 预习目标: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提前学习,熟悉新的知识 板书设计

简单梳理出本节主要内容的框架体系

教学反思: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1)(1)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 (2)能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能推导和理解半角公式; 4)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例题讲解,总结方法.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理解掌握三角函数各个公式的各种变形,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逆用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倍角公式的应用. 难点:公式的推导. 三.学法与教法 教法与学法:(1)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导出倍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四.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提出问题:公式中如果β=α,公式会变得如何? 3、让学生板演得下述二倍角公式:

α-=-α=α-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cos sin 22sin ααα2tan 1tan 22tan -= [展示投影]这组公式有何特点?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1.每个公式的特点,嘱记:尤其是“倍角”的意义是相对的,如:4α是8α的倍角. 2.熟悉“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 3.特别注意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且要善于变形: 22cos 1sin ,22cos 1cos 22α-=αα+=α 这两个形式今后常用. (二)[展示投影]例题讲评(学生先做,学生讲,教师提示或适当补充) 例1.(公式巩固性练习)求值: ①.sin22?30’cos22?30’=4 245sin 21=ο ②.=-π18 cos 22224cos =π ③.=π-π8cos 8sin 22 224cos -=π- ④.=ππππ12cos 24cos 48cos 48sin 8216sin 12cos 12sin 212cos 24cos 24sin 4=π=ππ=πππ 例2.化简 ①.=π-ππ+π)12 5cos 125)(sin 125cos 125(sin 2365cos 125cos 125sin 22 =π-=π-π ②.=α-α2sin 2cos 44α=α-αα+αcos )2 sin 2)(cos 2sin 2(cos 2222 ③.=α+-α-tan 11tan 11α=α -α2tan tan 1tan 22 ④.=θ-θ+2cos cos 21221cos 2cos 2122=+θ-θ+ 例3、已知),2 (,135sin ππ∈α= α,求sin2α,cos2α,tan2α的值。 解:∵),2(,135sin ππ∈α=α ∴1312sin 1cos 2-=α--=α

二倍角公式的应用,推导万能公式

课题十:二倍角公式的应用,推导万能公式 教学第一环节:衔接阶段 回收上次课的教案,检查学生的作业,做判定。 了解家长的反馈意见 通过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 了解学生上次学习的情况,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备课方向提供依据 教学第二个环节:教学内容 一、解答本章开头的问题: 令AOB = , 则AB = a cos OA = a sin ∴S 矩形ABCD = a cos ×2a sin = a 2sin2 ≤a 2 当且仅当 sin2 = 1, 即2 = 90, = 45时, 等号成立。 此时,A,B 两点与O 点的距离都是a 2 2 二、半角公式:在倍角公式中,“倍角”与“半角”是相对的 例一、求证:α +α-=αα+=αα-=αcos 1cos 12tan ,2cos 12cos ,2cos 12sin 222 证:1在 α-=α2sin 212cos 中,以代2,2 α代 即得: 2sin 21cos 2α-=α ∴2 cos 12sin 2α-=α 2在 1cos 22cos 2-α=α 中,以代2,2 α代 即得: 12 cos 2cos 2-α=α ∴2cos 12cos 2α+=α 3以上结果相除得:α +α-=αcos 1cos 12tan 2 注意:1左边是平方形式,只要知道2 α角终边所在象限,就可以开平方。 2公式的“本质”是用角的余弦表示2 α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3上述公式称之谓半角公式(大纲规定这套公式不必记忆) α+α-±=αα+±=αα-±=αcos 1cos 12tan ,2cos 12cos ,2cos 12sin 4 还有一个有用的公式:α 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2tan (课后自己证) 三、万能公式 B C a A O D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练习题

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练习题 知 识 梳 理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α±β)=sin_αcos_β±cos_αsin_β. cos(αβ)=cos_αcos_β±sin_αsin_β. tan(α±β)=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sin 2α=2sin_αcos_α. cos 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 tan 2α=2tan α 1-tan 2α . 3.有关公式的逆用、变形等 (1)tan α±tan β=tan(α±β)(1tan_αtan_β). (2)cos 2α= 1+cos 2α2,sin 2α=1-cos 2α2 . (3)1+sin 2α=(sin α+cos α)2,1-sin 2α=(sin α-cos α)2,sin α±cos α= 2sin ? ?? ?? α±π4. 4.函数f (α)=a sin α+b cos α(a ,b 为常数),可以化为f (α)=a 2+b 2sin(α+φ),其中tan φ=b a 一、选择题 1.给出如下四个命题 ①对于任意的实数α和β,等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恒成立; ②存在实数α,β,使等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能成立; ③公式=+)tan(βαβ αβαtan tan 1tan ?-+an 成立的条件是)(2 Z k k ∈+≠ππα且)(2 Z k k ∈+≠ππβ; ④不存在无穷多个α和β,使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其中假命题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2.函数)cos (sin sin 2x x x y +=的最大值是 ( ) A .21+ B .12- C .2 D . 2

最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正弦线、余弦线和诱导公式等知识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二倍角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的知识基础,对于三角变换、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等三角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时主要讲授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以及诱导公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并熟记公式; ②、使学生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和诱导公式的推导; ③、使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方向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 ②、培养学生的代数意识,特殊值法的应用意识;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观察、对比体会公式的线形美,对称美; ②、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有利于问题自然、流畅地提出,提出问题是为了引发思考,思考的表现形式是探索尝试,探索尝试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是我们每节课都应追求的目标。给学生的思维

以适当的引导并不一定会降低学生思维的层次,反而能够提高思维的有效性。从而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由此我决定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1、要求学生做好正弦线、余弦线、同一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特别是用角的余弦和正弦表示终边上特殊点的坐标这些必要的知识准备。(体现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的认知规律。) 2、让学生注意观察、对比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中正弦、余弦的顺序;角的顺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通过观察体会公式的对称美。

(完整版)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变形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变形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公式 ①cos(α-β)=cos_αcos_β+sin_αsin_β(C (α-β)) ②cos(α+β)=cos_αcos_β-sin_αsin_β(C (α+β)) ③sin(α-β)=sin_αcos_β-cos_αsin_β(S (α-β)) ④sin(α+β)=sin_αcos_β+cos_αsin_β(S (α+β)) ⑤tan(α-β)=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T (α-β)) ⑥tan(α+β)=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T (α+β)) (2)公式变形 ①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②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2.二倍角公式 (1)公式 ①sin 2α=2sin_αcos_α, ②cos 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 ③tan 2α= 2tan α 1-tan 2α . (2)公式变形 ①cos 2 α=1+cos 2α2,sin 2 α=1-cos 2α2 ; ②1+sin 2α=(sin α+cos α)2,1-sin 2α=(sin α-cos α)2,sin α±cos α=2sin )4(π α±. 3.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中的角α,β是任意的.(√) (2)存在实数α,β,使等式sin(α+β)=sin α+sin β成立.(√) (3)在锐角△ABC 中,sin A sin B 和cos A cos B 大小不确定.(×) (4)公式tan(α+β)=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 可以变形为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且对任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基础) 【学习目标】 1.能从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推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熟练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能灵活地将公式变形并运用. 3.通过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进一步提高运用联系的观点、化归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的自觉性,体会换元思想、方程思想等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sin 22sin cos ()S 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 2cos 112sin C αααααα =-=-=- 22 2tan tan 2()1tan T αα αα = - 要点诠释: (1)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在公式22,S C αα中,角α可以为任意角,但公式2T α中,只有当 2 k π απ≠ +及()4 2 k k Z π π α≠ + ∈时才成立; (2)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形式,其它如4α是2α的二倍、 2α是4 α 的二倍、3α是 32 α 的二倍等等都是适用的.要熟悉多种形式的两个角的倍数关系,才能熟练地应用好二倍角公式,这是灵活运用公式的关键. 如:2 cos 2 sin 2sin α α α=; 1 1 sin 2sin cos ()2 2 2 n n n n Z α α α ++=∈ 2.和角公式、倍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βαβαβαβα=+++中,当T C S ,,时,就可得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它们的内在联系如下: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案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1)教案 珠海市田家炳中学:温世明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从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理解化归思想在推导中的作用。 2. 能正确运用(顺向、逆向、变形运用)二倍角公式求值、化简、证明,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4.结合三角函数值域求函数值域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例题讲解,总结方法.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综合运用公式,掌握有关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理解掌握三角函数各个公式的各种变形,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逆用思维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五、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研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β 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 (二) 复习练习: (三)公式推导: 我们由此能否得到sin 2,cos 2,tan 2ααα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把上述公式中β看成α即可), ()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22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α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 α或cos α形式的式子呢 ?

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王业奇

α 1tan tan 二、提出问题:若β = α 让学生板演得下述二倍角公式:

一、例题: 例一、(公式巩固性练习)求值: 1.sin22 30’cos22 30’=4 2 45sin 21= 2.=-π 18 cos 22 224cos = π 3.=π -π8 cos 8sin 22 224cos - =π- 4.=ππππ12 cos 24cos 48 cos 48 sin 8 2 16sin 12cos 12sin 212cos 24cos 24sin 4=π=ππ=πππ 例二、 1.5555(sin cos )(sin cos )12121212ππππ +- 2 25553 sin cos cos 121262 πππ=-=-=

2.=α-α2sin 2cos 44 α=α -αα+αcos )2 sin 2)(cos 2sin 2(cos 2222 3. =α+-α-tan 11tan 11α=α -α 2tan tan 1tan 22 4.=θ-θ+2cos cos 21221cos 2cos 2122=+θ-θ+ 例三、若tan = 3,求sin2 cos2 的值。 解:sin2 cos2 = 57 tan 11tan tan 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2 22222=θ +-θ+θ=θ+θθ-θ+θ 例四、 条件甲:a =θ+sin 1,条件乙:a =θ +θ2 cos 2sin , 那么甲是乙的什么条件? 解:= θ+sin 1a =θ +θ2)2 cos 2(sin 即a =θ +θ|2 cos 2sin | 当 在第三象限时,甲 乙;当a > 0时,乙 甲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例五、(P43 例一) 已知),2 (,135sin ππ ∈α= α,求sin2,cos2,tan2的值。 解:∵),2 (,135sin ππ ∈α=α ∴1312 sin 1cos 2-=α--=α ∴sin2 = 2sin cos = 169 120 -

正弦 余弦 正切二倍角公式及变形升降幂公式(完全版)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研讨式教学 四、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二)公式推导: ()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 ()22cos 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 ()2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 =--. 升降幂公式 2 )cos (sin 2sin 1ααα±=±

αα2cos 22cos 1=+αα2sin 22cos 1=-2 2cos 1cos 2α α+=22cos 1sin 2α α-=}}升幂降角公式 降幂升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方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激活原有认知结构、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尝试新的认知结构、发展新的认知结构。发展的各个阶段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总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为发展性辅导中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评估和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A版),第三章、第一节、第145-148页。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是在研究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研究具有“二倍角”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它既是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特殊化,又为以后求三角函数值、化简和证明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通过对二倍角公式的推导知道:二倍角公式的内涵是“揭示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通过推导还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中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数学思想,因此这节课也是培养学生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认知特点,我们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从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出发推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中体会数学的化归思想和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2、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对二倍角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使用,提高三角变形的能力,以及应用转化、化归、换元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学情感,提高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从认知角度上看,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从学习情感方面看,大部分学生愿意主动学习。从能力上看,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探究的能力、较弱。

最新中职数学授课教案:二倍角公式数学

15.2 二倍角公式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会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 2.熟记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及变形公式 3.能够正确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化简,求值等。 【学习重点】:熟记公式并灵活应用 【学习难点】:抓住公式的结构特点,凑配公式形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 化简下列各式(做题前请写出本题可能用到的公式)(5分钟) 1、cos440 cos760-sin440cos140 2、2cos200-2sin200 (二)新知探究 二倍角公式: ____;__________2sin =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s ===α; 由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可得变形公式: .______________cos ____;__________sin 22==ααsin cos αα= 1cos2α+= ;1cos2α-= ;1sin2α+= ;1sin2α-= ; 1.若3sin ,(,)52 πααπ=∈,则sin2α= ;cos2α= ;tan2α= ; 2.sin22?30/cos22?30/=__________________; 3.22 cos 112π-=_________________; 4.8cos 2π 8sin 2π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1.倍角公式的正用与逆用;2.理解“二倍角”的广义含义即两个角之间二

倍关系如24364824284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与;与;与;与;与;与分别都是二倍角的关系 (三)能力提升 1、=-2sin 2cos 44 αα32,则cos α=( ) A. 32 B.-3 2 C.35 D.-35 2、已知180°<2α<270°,化简αα2sin 2cos 2-+=( ) A 、-3cosα B 、3cos α C 、-3cos α D 、3sin α-3cos α 3、已知4sin(2),cos45απα-==则 4、已知4sin ,(8,12)85ααππ=-∈,求 sin ,cos ,tan 444ααα的值。 5、已知13cos()cos sin()sin ,( ,2)32παββαββαπ+++=∈,求cos(2)4πα+的值 6.已知5cos 13α=-,4cos 5β=,且(,)2παπ∈,(0,)2 πβ∈,求sin(2)αβ-的值。 小结:1.准确理解二倍角的广义含义;2.灵活与用公式;3.掌握统一角的思想。 (四) 学后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你掌握了哪些题型及解决的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二倍角教案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教学分析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具有“二倍角”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它既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特殊化,又为以后求三角函数值、化简、证明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通过对二倍角的推导知道,二倍角的内涵是:揭示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通过推导还让学生加深理解了高中数学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因此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及对和角公式中α、β关系的特殊情形α=β时的简化,让学生在探究中既感到自然、易于接受,还可清晰知道和角的三角函数与倍角公式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怎样发现规律及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这一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因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补充一些高技巧、高难度的练习,更不要再补充一些较为复杂的积化和差或和差化积的恒等变换,否则就违背了新课标在这一章的编写意图和新课改精神. 三维目标 1.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和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培养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体会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和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出示问题,让学生计算,若sinα=53,α∈(2 ,π),求sin2α,cos2α的值.学生会很容易看出:sin2α=sin(α+α)=sinαcosα+cosαsinα=2sinαcosα的,以此展开新课,并由此展开联想推出其他公式.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还记得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吗?(请学生默写出来,并由一名学生到黑板默写) ②你写的这三个公式中角α、β会有特殊关系α=β吗?此时公式变成什么形式?

二倍角公式教案

二倍角公式教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二 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S (α+β) C (α+β) T (α+β)推导出sin2α,cos2α,tan2α. 知道各公式 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整个公式体系的生成过程,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记住并能正确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通过综合运用 公式,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二倍角的公式的推导及灵活应用,倍角的相对性 三、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练习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和(差)角公式,现在请一位同学们回答一下和角公式的内容: sin (α+β)= cos (α+β)= tan (α+β)= 计算三角函数值时,有些情况中,只用加或减不能满足要求,比如,角α,我们要求它的二倍,三倍,即2α,3α,等等,该如何求呢?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二倍角的相关公式。 2 公式推导 在上面的和角公式中,若令β=α,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32页——133页,并填写课本中的空白框。(让学生做5分钟) (1)提问: sin2α=sin (α+α)= sin αcos α+cos αsin α= 2sin αcos α cos2α=cos (α+α)= cos αcos α-sin αsin α= cos 2α-sin 2α tan2α= tan (α+α)= tanα+ tanα1-tanαtanα =2tanα1-tan 2α 整理得: sin2α=2sin αcos α cos2α= cos 2α-sin 2α tan2α= 2tanα1-tan 2α (2)提问:对于cos2α= cos 2α- sin 2α,还有没有其他的形式? 利用公式sin 2α + cos 2α=1变形可得: cos2α = cos 2α-sin 2α=cos 2α-(1-cos 2α)=2cos 2α-1 cos2α = cos 2α-sin 2α=(1-sin 2α )-sin 2α =1-2sin 2α 因此:cos2α = cos 2α-sin 2α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及二倍角公式专题复习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及二倍角公式专题复习 一、知识要点: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sin()sin cos cos cos S αβαβαβαβ±±=±; (2)():cos()cos cos sin sin C αβαβαβαβ±±=; (3)()tan tan :tan()1tan tan T αβαβαβαβ ±±±=.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2):sin 22sin cos S αααα=α; (2)2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C αααααα=-=-=-; (3)(2)22tan :tan 21tan T αααα =-. 3.常用的公式变形 (1)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2)221cos 21cos 2cos ,sin 22 αααα+-==; (3)221sin 2(sin cos ),1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sin cos )4π ααα±=±. 4.函数()sin cos (,f x a x b x a b =+为常数),可以化为())),f x x x ?θ=+=-其中()?θ可由,a b 的值唯一确定. 两个技巧 (1)拆角、拼角技巧:(2)化简技巧:切化弦、“1”的代换等. 【双基自测】

1.(人教A 版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各式的值为14 的是( ). A .22cos 112π- B .20 12sin 75- C.0 202tan 22.51tan 22.5- D .00sin15cos15 2.0000 sin 68sin 67sin 23cos68-=( ) A .2- B.2.1 3.(2011·福建)若tan 3,α=则2sin 2cos αα =( ). A .2 B .3 C .4 D .6 4.已知2sin ,3 α=则cos(2)πα-=( ). A ..19- C.195.(2011·辽宁)设1sin(),43 πθ+=则sin 2θ= ( ). A .79- B .19- C.19 D.79 6.0000tan 20tan 4020tan 40++=________. 7.若2tan(),45 πα+=则tan α=t________. 考向一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例1] 求值:①00 00cos15sin15cos15sin15 -+;②00sin 50(1). [例2] 已知函数()2sin(),36 x f x x R π=-∈.

高一数学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课 题: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3)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倍角公式: αααcos sin 22sin =;)(2αS ααα22 sin cos 2cos -=;)(2αC α α α2 tan 1tan 22tan -= ;)(2αT 1cos 22cos 2 -=αα αα2 sin 212cos -=)(2 αC ' 2 2cos 1sin ,2 2cos 1cos 22α -= αα+= α 二、讲解新课: 1.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 sin(α + β) + sin(α - β) = 2sin αcos β ? sin αcos β = 2 1 [sin(α + β) + sin(α - β)] sin(α + β) - sin(α - β) = 2cos αsin β ? cos αsin β = 2 1 [sin(α + β) - sin(α - β)] cos(α + β) + cos(α - β) = 2cos αcos β ? cos αcos β = 2 1 [cos(α + β) + cos(α - β)] cos(α + β) - cos(α - β) = - 2sin αsin β

? sin αsin β = - 2 1 [cos(α + β) - cos(α - β)] 2.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 若令α + β = θ,α - β = φ,则2φ+θ=α,2 φ -θ=β 代入得: )sin (sin 2 1)]22sin()22[sin(212cos 2sin φ+θ=φ-θ-φ+θ+φ-θ+φ+θ=φ-θφ+θ ∴2cos 2sin 2sin sin φ -θφ+θ=φ+θ 2sin 2cos 2sin sin φ -θφ+θ=φ-θ 2cos 2cos 2cos cos φ -θφ+θ=φ+θ 2 sin 2sin 2cos cos φ -θφ+θ-=φ-θ 3.半角公式 α +α -±=αα+±=αα-±=αcos 1cos 12tan ,2cos 12cos ,2cos 12sin α α -= α+α=αsin cos 1cos 1sin 2tan 证:1?在 α-=α2 sin 212cos 中,以α代2α, 2α 代α 即得: 2sin 21cos 2α-=α ∴2 cos 12sin 2α-= α 2?在 1cos 22cos 2 -α=α 中,以α代2α,2 α代α 即得: 12 cos 2cos 2-α=α ∴2cos 12cos 2α+=α 3?以上结果相除得:α+α-= αcos 1cos 12tan 2 4? 2tan 2cos 2sin 2 cos 2 sin 2) 2sin 21(1sin cos 12ααα α α α α α == --=- 2 tan 2 cos 2sin 12cos 212cos 2 sin 2cos 1sin 2ααα ααα α α ==-+= +

二倍角公式教案课程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S(α+β)C(α+β)T(α+β)推导出sin2α,cos2α,tan2α. 知道各公式 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整个公式体系的生成过程,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记住并能正确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通过综合运用公式,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二倍角的公式的推导及灵活应用,倍角的相对性 三、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练习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和(差)角公式,现在请一位同学们回答一下和角公式的内容:sin(α+β)= cos(α+β)= tan(α+β)= 计算三角函数值时,有些情况中,只用加或减不能满足要求,比如,角α,我们要求它的二倍,三倍,即2α,3α,等等,该如何求呢?今天我们就先来学 习二倍角的相关公式。 2 公式推导 在上面的和角公式中,若令β=α,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阅读课 本132页——133页,并填写课本中的空白框。(让学生做5分钟) (1)提问: sin2α=sin(α+α)= sinαcosα+cosαsinα= 2sinαcosα cos2α=cos(α+α)= cosαcosα-sinαsinα= cos2α-sin2α tan2α= tan(α+α)= αα -αα =α -α 整理得: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 cos2α-sin2α tan2α= α -α (2)提问:对于cos2α= cos2α- sin2α,还有没有其他的形式? 利用公式sin2α+ cos2α=1变形可得: cos2α= cos2α-sin2α=cos2α-(1-cos2α)=2cos2α-1 cos2α= cos2α-sin2α=(1-sin2α)-sin2α=1-2sin2α因此:cos2α = cos2α-sin2α =2cos2α-1 =1-2sin2α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和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培养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体会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和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中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 同学们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在草

稿纸上写) cos(α+β)=______________________(C α+β); cos(α-β)=______________________(C α-β); sin(α+β)=______________________(S α+β); sin(α-β)=_____________________(S α-β); tan(α+β)=________________(T α+β); tan(α-β)=________________(T α-β). 你能利用两角和的公式推导出sin 2,cos 2,tan 2ααα的公式吗? (二)公式推导: 请同学们看课本P 132—P 133并填写空白,说明为什么? (学生自己讨论,得出把上述公式中β看成α即可) ()sin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22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α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 α或cos α形式的式子呢? 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 22222cos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 ()2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 +=+==--. (上述公式成立的条件:2,22k k ππ απαπ≠+≠+)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研讨式教学 四、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αβαβ++=. 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把上述公式中β看成α即可), sin 2sin cos αα=; 22cos sin ααα=-; 思 否变成只含有sin α或cos α形式的式子呢?2cos 2αα=; 2cos 21αα=-. tan 2α= 注意:2例1、已知5sin 2,,1342ππαα= <<求sin 4,cos 4,tan 4ααα的值. 解:由,42π π α<<得22π απ<<. 又因为5sin 2,13α=12cos 213α===-. 于是512120sin 42sin 2cos 221313169 ααα??==??-=- ???; 225119cos 412sin 21213169αα??=-=-?= ??? ;120sin 4120169tan 4119cos 4119169 ααα- ===-. 例2、已知1tan 2,3α=求tan α的值.

解:22tan 1tan 21tan 3 ααα==-,由此得2tan 6tan 10αα+-= 解得tan 2α=-+tan 2α=-- (四)小结:

二倍角公式教案

【课题】1.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与余弦公式(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二倍角公式,能正确运用各个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和化简. 能力目标: 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及灵活选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倍角公式. 【教学难点】 难点是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设计】 明确二倍角的概念.二倍角的实质是用一个角的三角函数表示这个角的二倍角的三角函 数?二倍角余弦公式的三种形式同等重要,要分析这三种公式各自的形式特点?例9中,要想利用正弦二倍角公式,必须首先求出余弦函数值. 求cos2时,使用的公式有利用同角三 角函数关系、利用cos和利用sin的三类公式可供选择?选用公式cos2 1 2sin2的 主要原因是考虑到sin是已知量?例10中,讨论一角的范围是因为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 2 系求sin —时需要开方?旨在让学生熟悉:只要具备二倍角关系,就可以使用公式?教材在2 求sin 时,利用了升幕公式,由讨论角的范围来决定开方取正号还是负号?虽然这里就 4 2 是实际上使用半角公式,但是教材与大纲中,都没有引入半角公式的要求,因此,不补充半 角公式,只作为二倍角余弦变形的应用来介绍?例11是三角证明题?证明的基本思路是将 角用半角来表示,再进行三角式的化简.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问题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内容是什么? 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内容是什么? 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内容是什么?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在公式(1.3)中,令,可以得到二倍角的正弦公式sin2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 sin2 2sin cos (1.7) 公式 同理,公式(1.1 )中,令 2 2 cos2 cos sin 因为sin2cos2 1 , cos2 cos2 还可以变形为 sin2 2 cos 在公式(1.5 )中,令 tan2 2tan2 1 tan ,可以得到二倍角的余弦 (1.8) 所以公式(1.8)又可以变形为 2cos2 1 , 1 2si n2 1 cos2 2 1 cos2 2 ,可以得到二倍角的正切公式 (1.9) 公式(1.7 )、(1.8)、( 1.9)及其变形形式,反映出具有二 倍关系的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在三角的计算中有着广泛 的应 用.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 例9 已知sin cos2的值. 3 且为第二象限的角,求si n2 5 因为a为第二象限的角,所以 cos sin24 5 , 教师学生 行为行为 课件 质疑 总结 归纳 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 教学时 课件 思考 思考 理解 记忆 引领观察 讲解思考 说明 意图间 得■出 结果5 启发 引导 学生 发现 解决 问题 的方 法 注意 观察 学生 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