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煤炭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应对研究(1)

当前煤炭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应对研究(1)

当前煤炭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应对研究(1)
当前煤炭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应对研究(1)

当前煤炭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应对研究

蔡伟

内容提要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增长放缓,煤炭产能、产量过剩,煤炭价格回落,煤炭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不少煤炭企业经营陷入困难,已经开始亏损。面对经历了“黄金十年”的中国煤炭,现已处于了“高不成,低不就”尴尬局面。虽然早在2010年12月,国家就在山西省确立了“资源型经济综合改革实验区”,促使煤炭产业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产业水平、集中度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截止2014年下旬,煤炭市场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寒意更甚、困难仍在加剧。多地政府再出减免税费、促进煤炭销售等政策驰援,甚至要求电企只采购本地煤。可是在我们看来,救市措施治标不治本,全国煤炭市场过剩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从中长期来看,还应依据政策导向继续走科学产业化整合道路,既要增强雄厚的竞争力,又要真正做到煤炭经济市场化,着力于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2013年,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彻底宣告终结,煤炭价格一路回落,煤炭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很多企业出现了亏损的现象。进入2014年,煤炭市场依旧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寒意更甚、困难加剧。各大煤企纷纷降价来抢夺市场,港口库存急剧攀升,煤炭净进口大幅增长,煤炭销售步履维艰,市场竞争愈加残酷。

春节前后,原本应该处于传统旺季的煤炭市场竟再次遭遇“寒流”,国内各大煤企纷纷下调部分煤种价格。然而,煤价的下调却没有降低一再攀升的煤炭库存。进入2月,我国最大输煤港口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突破800万吨的警戒线。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天津港北方四港的煤炭总库存量几度逼近2200万吨。而且,电厂存煤也在不断飙涨。与此同时,全国铁路货运价格全面上调,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提高1.5分,提价幅度约10%,无形中提高了煤炭售价、增加了购煤企业成本,致使原本供大于求的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占我国国民经济一次能源消费近70%的煤炭到底怎么了!

一、煤炭行业发展持续下滑主要原因的分析

(一)煤炭产能过剩的制约。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鼎盛发展期后,煤炭行业内外投资规模、扩张发展势头不断加快,特别是山西、内蒙等主要产煤省区,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此形成了一大批大中型煤

矿。随着诸多新建矿井的陆续投产,煤炭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导致当前煤炭市场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供大于求已成为当前煤炭销售不畅、煤价严重下滑的主要制约因素。2013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约37亿吨,产能达43亿吨,产能利用率将下降到88%。2014年煤炭供应能力将达到40亿吨,前期形成的煤炭产能释放对市场压力依然较大。

(二)进口煤大量涌入的挤压。全球煤炭市场供应过剩的状况有增无减,进口煤与国内煤的价差很大,外加汇率变化作用,受印尼、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货币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2013年全国煤炭进口3.3亿吨,同比上涨13.4%。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煤3590.9万吨,同比增加17.5%,创下单月进口煤数量新高,进口煤大幅增加进一步压制着国内煤炭的价格。

(三)国家能源结构政策调整的影响。目前,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随着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政策愈来愈进入了科学稳步的市场发展导向中,煤炭市场的下游例如钢铁、建材、水泥、化肥等都成为严格控制产能的高耗能行业。到2014年,煤炭消费的比重将由70%降至65%以下。此外,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高耗能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得到控制,致使煤炭消耗增速放缓。当前,就煤炭需

求的大户来讲,只有火力发电厂是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客户源,但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水电、风电、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的发展都排在火电之前,而依靠燃煤发电的火电企业不在优先发展之列,这也自然而然造成当前煤炭滞销、价格走低、煤企效益下滑的又一重要原因。特别是未来几年,国家将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煤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厂,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2014年,京津冀鲁将实施联防联控机制,削减原煤消费1700万吨。全国将关停小火电机组200万千瓦。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这一内容带来的影响是长远的,特别是11月初,在北京举办的举世瞩目的APEC 会议期间,周边环境协同治理和保护,会后相关措施的延生,都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几年环保将会一直抑制煤炭行业的发展。受到环保节能压力加大、清洁能源冲击等因素影响,在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煤炭消费情况下,煤炭消费需求量有可能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二、煤炭行业现阶段应对措施利与弊的分析

(一)产业整合的利与弊

1、改善矿产资源生产,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整合

重组之后,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是资产、工业增加值等各个方面都是迅速增加的。煤炭行业在面临外资入侵时,无力招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矿业的整合度不足。目前美国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占有度为47%;澳大利亚前5家煤炭企业占有度为72%。而我国神华、大同、山西焦煤、兖矿、中煤能源、淮南、平顶山和开滦等8家特大型、大型煤炭企业,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只有20%左右。整合度低令我国在原材料的采购以至制成品的价格都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这亦是我国为何要加快整合矿业的一个重大原因。中国近年已经踏进了整合的道路,我们来看看整合后实时看到的好处

2、降低市场所带来的风险,发展所需的资金、原材料等更容易取得。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全球不同的企业也受到牵连。很多企业也进行了减产、停产,甚至走上关闭的命运。但是,例如2008年5月被我们阳煤集团收购后的丰喜,大股东已经变更为地方国有企业的丰喜,所有“天塌下来也先有高个子顶着”,压力自然小了许多;再例如运城的关铝集团,在资源性产品在国内外集中度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关铝股份深感“势单力薄、寸步难行”。他们在2005年打算上一个20万吨氧化铝项目,但是贷不到款,最后只能找到中国铝业来合资,因为中铝是央企。结果当中5亿~6亿元的利润也因为合资的关系不得不被人家白白拿走。从那个

时候起,关铝集团就打算找一个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好人家了。结果,2006年关铝开始与五矿集团接触,到2008年终于将关铝股份29.9%国有股无偿变更至五矿集团名下,五矿集团由此成为关铝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关铝股份高层就说,五矿集团是世界500强,我们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的销路、资金的供应等都有了保障。

3、行政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发展不遵循市场规律。矿业的整合,有两个情况:一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双方都自愿,对各自发展真正有好处;二是利用行政办法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进行垄断。我们愿意看到的是前者,但目前的情况刚好相反。国企利用行政力强行整合民企,然后央企再运用行政力强行整合地方国企。以神华的收购为例,令民营矿主感到难以接受的,除了神华报出的价格,还有收购方式——神华已经不和这些煤矿主谈了,他们转向了当地政府部门,如果用在当地的投资作为筹码,政府会不会在行政许可上把这些煤矿给卡死?一旦年检不能通过,这些煤矿只能被动转让,因此地方企业不得不就范。这种行政性垄断,对整个行业发展都不利。我们期待的整合,是要基于市场行为,使管理优良的企业自然收购管理不善的公司,而非把管理优良的公司逼入死胡同,然后强行把一大批良莠不齐的企业并入央企。这种粗劣的手段,只会把优良的企业以至整个行业给

扼杀了。我国《反垄断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规定行政性行为的垄断。

4、整合过于依赖政府,“收而不管”的整合并购现象严重。煤矿的整合过于依赖政府的隐性财政和高压政策的支持,而非靠管理和运营上的实力取得控制权。过度扩张,再加上管理不完善,使整合后的国有企业面临价格下跌的巨大风险。危机一旦来领,大批兼并公司将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工人的工资被拖欠,使整合的原意和目的名存实亡,这样的事例从去年开始便比比皆是。

(二)、地方救市措施指标不治本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证监会行业类中28家煤炭上市公司有一半的公司负债率在50%以上。山西五大煤炭集团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5%以上,资金链岌岌可危。这一切也给山西、内蒙等产煤大省的经济造成较大的下滑压力, GDP增速远不及预期目标。

面对严峻形势,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在4月中旬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包括加大涉煤收费的清理力度、启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加快铁路运输市场化改革。紧接着,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在4月22日主持召开省政府会议,要求落实在2013年7月出台的《进一步促进全省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措施的通知》,同时又出台了17条相关措施,将原本于去年年底到期的

暂停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政策继续延续,并暂停协议方式配臵煤炭资源,暂停审批露天煤矿。同时,还表示将加快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改革。

而黑龙江省政府去年7月份通过失业保险金封闭缴存使用、“三供一业”(供水、供暖、供燃气、物业)移交地方、项目支持等多个举措帮助龙煤集团等重点煤炭企业减负转型,在今年3月底又召开专题会议驰援。

此外,内蒙古、贵州、陕西等地去年以来的取消部分收费、鼓励煤电一体化等扶持政策也在延续

不过这些救市措施并未减少市场人士的担忧。市场多家分析师认为,5月是传统的雨季,水力发电的增多将影响火力出力。目前国内沿海运费处于低位,说明下游需求未见明显回升;而且现在矿区煤企库存非常高,各大运煤主线检修之后,北方港口的煤炭库存将回升,国内动力煤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上半年煤炭需求增速已经大踏步的回落,全国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煤炭行业未来经济发展的些许想法和建议

先从政策导向来确定未来煤炭行业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那就是最近很流行的“克强经济学”。怎么理解呢?用一个最简单

的术语“滞涨”,这个“滞涨”我觉得可以用动漫来表示:一个人在沙漠里面口渴,快渴死了,所以他必须行动,有两个选择:1.拉动经济成长,就是马上跑步前进,去找水,很可能没找到水就渴死了;2.先控制通货膨胀,就是干脆找个树荫下面待着,先别跑休息一下,等到太阳下山了,天气不热了,然后再出去慢悠悠地找水,当然也是有风险的,说不定太阳还没下山,他就渴死了。所以不管怎么讲,你跑步前进也好,稍事休息也好,你都是有风险的,问题是你要选择什么。按照李克强总理的经济精髓来看,他选择第二种方式。

中国经济起码未来10年都是要以这种形式来发展,那么煤炭行业应对未来的方式也必然在这些政策导向下发展。

(一)高效科学的进行产业链整合。

政策上,中国需要真正的产业链整合,而非价格整合。比如说煤电目前只靠价格调控,只会弄得两败俱伤。真正整合产业,才是解决煤电互相竞争的长远策略。要真正懂得整合产业链才能不断强大。

高效整合矿业的路长远来看是有利的,只要加大监察各地区政府有效执行各政策细节,以防止类似“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被误作“政府主导,强行运作”等的手段误差的出现。

(二)加强与用户的战略合作,建立并完善煤炭物流配送的

客户网络。

现代市场“谁主宰了物流配送,谁就有了定价权”。物流的核心是供应链管理,煤炭物流供应链,始端是煤矿,用煤企业只有与煤矿、用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供应链的有效衔接。煤炭企业要充分利用资本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推进产销联合、储运结合、路矿结合、煤电联营、煤、焦、钢、电、材相互参股,形成经济共同体。统盘考核铁路运力、公路集运、合理调配运力资源,增强在煤炭物流上的合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不能只讲贡献、不求回报,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只有强大才是生存之道。

(三)走平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消化过剩产能与库存、环境制约增强、发展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对煤炭行业脱困的关键是要推动煤炭价格向价值理性回归。“降价不能启动市场”已被市场实践证实,煤炭企业要摒弃“以量保价、让价不让市场”的惯性思维,力争把煤炭市场动力煤价格回升到合理范围。在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扶持的同时,煤炭企业要加强自律,严格控制产量无序增长;强化现金流管理,推动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强化战略引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郎咸平.产业链阴谋Ⅰ、Ⅱ、Ⅲ[J].

[2] 卢岩.经济参考报[N] 经济评论.2014.5.

[3] 李堂军,庞莹,史贺男.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与对策.经济问题探索, 2006,(11).

[4] 徐悉.中商情报网[N] 经济评论.2013.1.

[5] 王小菊. 中国电力新闻网[EB] 工作指导通知.2014.1.

[6] 皮蕾.万赟.王坤.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思考[DB].中南政法,2005.6.

[7] 潘伟尔. 论国际煤炭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措施.2005:11.9-12

[8] 李堂军,庞莹,史贺男.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与对策.经济问题探索, 2006,(11).

[9] 蔚振廷. 大力发展煤炭物流产业促进山西经济腾飞.中国煤炭, 2011,(7).

二零一四年十月

浅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认识

浅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认识 温总理说:“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

煤炭形势分析

煤炭形势分析 由于近几年煤炭基建规模不断扩大,煤炭产能过剩的风险不断显现,煤炭产量不断增加,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已经形成,如果没有行政手段干预,今年下半年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将进一步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煤炭消费继续增加,需求增幅下滑 我国煤炭需求增幅持续回落。据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约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同时,自去年11月份以来,市场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从中国煤炭价格指数看,2012年6月29日降至186.2点,比去年11月上旬的高点累计下降16.8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全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可以达到40亿吨左右,同比将低幅增长,增速较去年同期将会较大幅度回落。 二、煤炭产能和产量过剩将成为常态 6月14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扩大会议在京召开,主要产煤区行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商讨对策。会长王显政在会上说,当前全社会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形成了巨大的产能,主要产煤省推进资源整合与煤矿技术改造,改造后煤矿已陆续进入产能释放期,造成全国煤炭产量快速增加。而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煤炭市场需求放缓,价格下滑,煤炭产能过剩压力显现。据测算,未来几年内全国煤炭新增产能约20亿吨,其中仅在十二五期间就要释放15亿吨。一方面可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煤炭企由于近几年煤炭基建规模不断扩大,煤炭产能过剩的风险不断显现,煤炭产量不断增加,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已经形成,如果没有行政手段干预,今年下半年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将进一步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煤炭消费继续增加,需求增幅下滑 我国煤炭需求增幅持续回落。据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约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2019年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20**年上半年,我国煤炭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资源继续快速增长,供需大体平衡,略显宽松。由于宏观调控使得原本对煤炭需求量较大的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产能扩张减缓,煤炭库存结构明显改善,煤炭产能已经逐步显露出了过剩的迹象,煤炭供需已呈现出略微宽松的总体态势。进口增势依然不减,出口继续萎缩,煤炭市场价格保持高位相对平稳,市场价格二三月份有一小波上涨行情,从4月份开始价格小幅回落,5月份止住了4月份价格跌势并呈现出盘整走稳的行情,到6月份煤炭市场的价格基本保持在200 5年末以及20**年1月份的价格水平。煤矿事故频发,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引起国家高度关注。 1 资源稳定增长,资源过剩局面初步显现 6月份,我国煤炭资源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新增资源(本期生产量+ 进口量)1 8205万t,同比增长1 1.9%,上半年累计完成97962万t,同比增长13.3%。其中,煤炭生产量6月份完成1 7967万t,同比增加1 925万t,增长1 2%;上半年累计生产96 1 29万t,同比增加1 0908万t,增长1 2.8%。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口增势依然不减,出口水平虽比较稳 定,但和2 0 0 5年同期相比则呈 现出萎缩态势。6月份我国煤炭 进口继续快速增长,本月单月进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张枯 口238万t,同比增长1.3%;上 半年累计进口1 833万t,比2005 年同期多进口6 1 9万t,增长51%。 6月份煤炭出口当月完成544 万t,与20**年同月相比少出口 103万t,减少1 5.9%;上半年累计完成出口3203万t,与20**年 同期少出口煤炭4 7 0万t,减少12.8%。 2 供需大体平衡,呈现 出略微宽松的态势 6月份我国工业生产继续保 持较高增长势头,全国工业总产 值当月完成28 5 30亿元,同比增 长29.1%,上半年累计完成144189 亿元,同比增长26.3%。 主要耗煤行业即电力、冶 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经济发 展态势良好,产品产量增势不 减,生产量累计同比均保持着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14-10-01 09:46宣讲家 核心提示:从2011年起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中国崩溃论”、“做空中国论”,但比较一下国家、银行、企业、居民这四个资产负债表,不难发现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流量恶化,而存量依然处于可控区间内,所以不能简单判断中国要崩溃。改革破局,在经济上,标志性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改革的标志是财税体制改革,而不是简政放权。第二,国企改革,我们要给市场以空间。但要看到,“破”当头,最先对经济产生的是一个下行的冲击力。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经济形势的关注度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以往几年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2014年一季度、二季度又凸显出来,稳增长的压力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由这种形势引发了国家对年前所定的一些基本调子做出重大调整。对于7.5%这个指标的理解,与早前的上下限的理解和区间管理的理解已经不一样了。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它是党和国家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今年3月份以来召开了很多会议,出台了近70个新计划和审批项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些变化?以及下一步我们到底应当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无疑是一个关注的焦点。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问题已经演化成一个世界问题。从2011年开始,全世界开始渲染“中国崩溃论”,到2014年一季度“中国崩溃论”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如何看待国家目前所做出的调整以及目前社会上思潮的变异,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与大家交流几个方面的话题:第一,从思潮的角度来看,到底中国经济处于一个什么状态,以及我们到底应当从什么角度来看待目前的各种思潮;第二,从短期的角度来看,到底我们目前的调整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下一步的政策有何导向性作用;第三,决定中国经济走势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两个思潮中的中国经济对于中国经济,从2011年起在世界范围内就已经开始掀起一股悲观主义思潮。这个悲观主义思潮里有几种理论:一是学术研究所提出来的总体的“中国崩溃论”;二是金融市场上在实际操作上和国际资本流动上提出的“做空中国论”,就是全面抛售中国的金融资产,全面压塌中国概念,引发整个社会层面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发生变化。 (一)中国崩溃论 在理论界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2011年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发表文章谈论下一个接替世界经济危机的到底是谁?他的观点很简单,即:任何一次世界经济危机都是由中心向外围进行扩张的,任何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从金融层面进行突破,但最后买单的都是实体经济。按照这种思路,大家认为在这一轮世界经济危机传播过程中,核心标志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结构性金融产品出现全面的危机,从而引发整个美国经济的危机。2012年以后,随着欧债危机平息,下一个轮到谁?按前面的逻辑推论,新兴市场国家将会是接替欧债危机的下一个危机触发点,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以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为主体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上一轮繁荣的过程中,随着美国金融繁荣、欧洲金融繁荣、全球需求的上涨,直接导致新兴经济体的产能和投资全面上扬,同时企业债务率全面上扬。所以,在这一轮危机里,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债务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可能是以往无法比拟的,因为它是在全球化的程度上产生的。因此,新兴经济体衰落可能会成为一种大概率事件。话音未落,2013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直接导致全世界资本重新向美国集聚,从而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动荡。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当前,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调结构、转方式任务仍艰巨繁重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 毕吉耀 吴涧生 张哲人 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 但增速有所放缓 今年年初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呈现出阶段性疲软特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大;新兴经济体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通胀压力上升,货币政策继续收紧。与此同时,石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国际金融市场依然动荡不安。 发达国家经济走势疲软,新兴经济体 增速回落。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第一季度环比折年率仅增长1.9%,增幅比2010年第四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欧元区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6%,超出市场预期,但各成员经济增长明显分化。第一季度德国同比增长5.2%,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主权债务隐患较大的国家基本上处在负增长或零增长状态。日本经济在大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的多重影响下,第一季度环比下降0.9%,折年率下降3.5%,为连续第二个季度负增长,再度陷入传统经济意义上的衰退状态。主要新兴经济体 一方面,面对国内企业利润水平的下滑,要有意识地减轻企业负担,防止多重因素交叠(这包括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信贷 紧缩以及税负较重等)导致微观企业 活力减弱和劳动生产率的下滑。在这方面,供给主义学派强调结构性减税、放继续复苏,但增速普遍有所放缓。第一季度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经济同比分别增长7.8%、4.2%、4.1%、4.0%、6.2%和7.2%,增幅比上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进入第二季度后,相关经济指标显示,主要经济体增速仍在继续放缓。 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经济增 长内生动力不足。当前,不少国家经济复苏仍离不开刺激政策的推动,微观主体生产和投资活动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主要表现在:一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5月份美国失业率回升至9.1%,欧元区失 借鉴。一是结构性减税。尽管我国宏观税负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相比并不算高,特别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要低不少。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发达经济体承担了很多的社会保障责任,而当前中国的宏观税负还未能承担很多的社会保障责任,从这个角度,中国的宏观税负有所偏高。因此,可以通过结构性减税,激 业率高达9.9%,日本失业率为4.5%。二是发达国家私人部门需求疲弱,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价仍在下降,消费者信心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低落。三是美欧等国金融体系仍有待修复,生产、消费和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继续受到制约。四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过热后的“硬着陆”风险,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抵御外部冲击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宏观调控处于两难境地,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难度加大。五是在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减弱、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经济回升复苏也势必会受到较大负 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二是放松管制。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放松行业管制与准入政策,可以给予微观主体以正向激励,提高供给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赵雪芳)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形势分析 摘要: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自然灾害频仍,在国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的局势下,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虽然可能出现,但全年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增长水平。同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适时做出调整才能够适应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复杂局面。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形势;国内政治形势; 国内经济分析 (一)当前国内经济形势 总的来看,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回调后逐步趋于平稳,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基本态势,经济运行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经济增长持续回调,内在增长逐步趋于平稳,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从2008 年下半年开始受到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 (2)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在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为重点的50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正抓紧进行,一大批重大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成功,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3)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农村居民人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有所增长。三是世博会召开将刺激消费增长。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使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4)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企业利润大幅增加。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基数因素抬高工业增速。二是库存回补将拉动工业增长。三是先行指数走高显示工业处于景气上升期。四是出口形势好转将有利于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加。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随着外贸出口的恢复由负转正,并且不断增加。外需增长将促使工业出口交货值提高,推动工业生产稳步上升。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目前中国通过政府投资并没有形成带动民间投资的结果,地方投资膨胀,信贷膨胀,而且因为生产资料投资过快,物价可能上涨。因为多年来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经济增长速度慢下来引起地方失业率上升,地方失业率上升又使得中央放松经济增长控制,中央放松经济增长控制使得地方经济增长,地方经济增长了,那么物价又上涨,中央又进行调控,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多年来经济发展形成这样一个怪圈。当前我们应该警觉国内通货膨胀,对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预警不能放松,而且,中国的危险还不在通货膨胀,而是滞涨。中国的经济如果保持

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目前,加强对煤炭经济形势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对我国近期煤炭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炭形势;煤炭企业;分析;对策建议随着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新能源产业迅猛成长,以及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能力的提高,我国煤炭供需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煤炭市场在未来供大于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煤炭市场现状分析 1.1产能过剩日益显现“十一五”期间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2489.7亿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 2.8倍。进入“十二五”,对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延续上升势头,2011年投资约4700亿元,同比增长16%。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持续增加的背后是产能的扩张。按照每800元换算一吨产能来计算,2006—2011年,合计增加产能约21亿吨,其中仅在“十二五”期间就要释放16亿吨,有5亿吨转入“十三五”释放。煤炭产能的快速增加,一方面可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市场风险。 1.2需求增幅低位运行从2012年开始,煤炭需求增长受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步伐加快抑制,将成为不争的事实。2012年,四大行业耗煤约30.56亿吨左右,以四大行业占全部耗煤的86%来推算,2012年全国的煤炭消耗量将在35.2亿吨左右,比2011年增加约1.5亿吨,增长4%~5%,其增幅要比2011年与2010年的8.5%回落4个百分点左右。因为我国现在尤其强调经济稳步增长,据此可初步预计,“十二五”后几年煤炭需求量的年均增幅基本会在4%~6%波动。 1.3新能源挤压煤炭市场空间 根据有关专项发展规划和能源相关发展预测研究,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至少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届时,这些装机容量的每年的发电规模约为7亿吨煤炭的发电量。即15年间,生物质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年均增速分别达93%、59%和2.6倍。 1.4进口煤炭冲击国内市场5月我国煤炭进口2617万吨,当月同比增长6 2.3%。较4月增加66万吨,环比上涨 3.32%。2012年前5月我国累计煤炭进口11273万吨,累计同比增长67.8%。煤炭进口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进口煤几乎支撑着这些地区海上煤炭调入量的1/3左右。进口煤的大量涌入,缓解了煤炭运输紧张局面,但也平抑了国内煤炭价格。 通过对煤炭市场现状的分析,得出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短时间内不会缓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是产量增长、进口增加、需求下降等因素叠加形成的问题。中国GDP与煤炭消费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二者之间的弹性系数对未来我国的煤炭消费量的预测方法有效,也就是说,9%的GDP增速是煤炭供求平衡的临界点,当GDP增速低于8%时,对煤炭市场来说就意味着“严冬”的到来。从煤炭企业最困难的1998年、1999年来看,这两年的GDP增速分别只有7.8%、7.6%,与之相对应的是,两年煤炭消费量环比都出现了大幅下滑(1997年为13.92亿吨,1998年为12.95亿吨,1999年为12.64亿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同名42661)

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何克亮.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理论学习》 2012年10期 11-17 【2】吴思远.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 【3】张立群.我国宏观经济刑事特点及政策分析《阅江学刊》 2012年10月第5期 5-13

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和消 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 占全球储量的%,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和%具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煤炭亿吨1145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2011 317987 2012 333300 2013 356536 2014 35707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 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 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2002~2014年中国煤炭进出口量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年鉴》、中国煤炭资源网统计数据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煤炭经济形势

第32卷第11期煤炭经济研究Vol.32No.11 2012年11月Coal Economic Research Nov.2012 2012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减速、下游需求减弱和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下行的影响,我国煤炭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2012年6月以来,市场环境急剧恶化,煤炭价格不断下挫,库存量不断攀升,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从未遇到的状态。很多媒体“拐点论”、“10年黄金期结束论”、“煤炭经济大萧条论”此起彼伏,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目前我国煤炭经济的形势,煤炭行业是否已经出现由盛转衰的“拐点”?笔者认为,必须客观和清醒的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正确应对这一变化。 1过去10年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过去的10年是我国煤炭经济辉煌的10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煤炭需求的增加,但煤炭工业的发展却充满曲折。1978~1990年,我国煤炭产量从6.18亿t增长到10.8亿t,13年增长了4.62亿t,年均增长4.8%。1991~2001年,我国煤炭产量却仅从10.87亿t增长到14.7亿t,1996年煤炭产量达到13.97亿t后连续2年出现负增长,直到1999年才恢复正增长,这11年间煤炭产量年均增长只有2.9%。总的来看,从1978~2001年,23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只增长了8.54亿t。 但是,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炭需求急剧增加,煤炭产量也快速增长,10年的时间产量从15.5亿t增长到35.2亿t,增长了19.7亿t,是前22年增长总量的2.3倍,年均增长9.2%。 从其他方面来看,2001年,煤炭企业工业总产值1531.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1.6%,2010年达到22109.3亿元,增长了14.4倍,占全国为3.2%;总资产2001年为4274.7亿元,占全国比重3.2%,2010年为29941.7亿元,增长了7倍,占全国比重5.1%;2001年利润总额41.83亿元,占全 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煤炭经济形势 邢雷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通过煤炭市场价格及企业效益等数据说明2012年煤炭行业面临严重困难,指出,2012年煤炭经济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出现了“硬转型”的拐点。煤炭行业走出困境急需煤炭价格并轨、降低煤炭企业税费等相关政策支持。 关键词:经济形势;“硬转型”;煤炭工业 中图分类号:F42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605(2012)11-0019-05 Accurately Looking on Present Coal Economic Situation in China XING Lei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The serious difficulties faced to the coal industry in2012were explained with the coal market prices,the benefits of the enterprises and other data.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blem root-causes occurred in the coal economy of2012 were the“hard conversion”inflection point occurred in China economy.For the coal industry to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 position,the coal price dual-track system,reduction of coal enterprise’taxation and other related policy support are urgently needed. Key words:economic situation;“hard conversion”;coal industry 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