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绝密)

第一章概论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内涵

1马世骏(1987):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及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结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熊文愈(1986):生态工程即生态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和生态系统的结合,即利用分析、调整、决策、规划、模拟、预测、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系统工程技术,对生态系统进行设计和管理的技术。

3云正明(1998):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的(也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

4王如松(1997):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

二,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背)

1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2生物种群的选择(生物种群适合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3生物群落结构匹配(平面结构与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

4环境因子的调控(改良)(改良不利环境因子)

5生物与环境的节律调控(调整生物机能与环境的关系)

6食物链的“加环”与“解链”(人为参与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

7生物产品加工(提高生态系统的产出)

8生态工程效益预评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三·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四,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传统的森林培育与经营技术,但是它又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以下区别:

1、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

2、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

3、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

4、沿海林业生态工程

5、城市林业生态工程

6、水源区林业生态工程

7、复合农林生态工程

8、防治山地灾害林业生态工程

9、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

六,生态环境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论述)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简称环境。

所谓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一,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1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破坏。(滥伐、滥垦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物种消失)

2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造成的污染。

二.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先天脆弱山地占2/3,沙漠、戈壁、寒漠面积占1/5

2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356万km2,其中水蚀165万km2 ,风蚀191万km2

3荒漠化扩大荒漠化占国土27.2%,逐年扩大

4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人均水量占世界1/4,大江大河出现断流5森林覆盖率低13.92%(30%),防护林占森林12.2%(25%)

6天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15~20%物种受威胁7气温呈上升趋势增高0.3~1.0℃

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1减少水土流失(1)森林一方面能阻挡雨水直接冲击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另一方面,林地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土,减低地表径流(小水流速度,使雨水慢慢下渗,把大部分降落地面的雨水保存起来,并且蒸发又可减少,因而又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2)改良土壤、影响水文过程、控制侵蚀、消减洪峰。

2防治土地荒漠化(1)沙漠化居全球生态危机之首,其形成有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是森林植被的破坏。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 )在新疆,防护林范围内的平均风速降低34%-38%。

3减轻水资源危机例如日本,水源涵养林的面积为542×104hm2,占国土面积的14.6%,森林的总贮水量为1364亿吨,相当于水库贮水的11.7倍

对于非点源污染的水质有重要的净化作用,施肥、农药等。无林的山坡的水流每平方公里的溶解物16.9吨,有林的只有6.5吨。

4净化空气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森林还能阻滞灰尘。由于林木枝叶茂盛,对大气中的灰尘可以起到阻滞过滤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在风害处营造防护林带,同时,交错在一起,还具有保水固沙的作用。对周围小气候的调节作用(高→低,低→高)。在河南省修武县,

森林有巨大的蒸腾作用。森林不但能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吸收其他有毒有害气体(1)森林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2)森林是主要的(3)森林可减少臭氧层的耗损(4)森林可净化空气

5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问题和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森林的消退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

(1)森林与物种多样性:森林是物种罪丰富的地区之一,森林的破坏破坏五中

生存和发展,(2)森林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提供物种多样化的生境;森林是动物种群多样性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证;(3)森林与遗传多样性(4)森林对其他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6降低噪声污染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镇尤为突出。树叶对声波的反射与树叶的振动起到衰减澡声与消耗声能的作用。

7促进可持续发展(1)林业生态工程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2)林业生态工程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

(3) 林业生态工程是生物能源的主体

七,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述)

(一)存在问题

1.林业生态工程未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

2.造林难度大,成本不断提高,资金不足

3.缺乏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意识不强

4.树种比例失调,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易遭受病虫害危害

5.不合理耕作方式、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6.林业基础薄弱,科技人员偏少

(二)对策

1.树立生态经济思想

2.搞好总体规划

调动全社会力量

3.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4.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5.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配套工程建设

6.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外援

第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学地理论基础

一,生态环境脆弱带:指生物链简单、易断裂、容易发生生态破坏、系统恢复力和抵抗力较差的地区。

二,界面脆弱性的基本特征:1可替代的概率大2竞争程度高3可以复原的机率小4抗干扰能力弱5界面变化速度快,空间移动能力强6界面是非线性的集中表达区,非连续性的集中显示区,突变产生区。

三,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空间归纳:1城乡交接带2干湿交替带3农牧交错带4水陆交界带5森林边缘带6沙漠边缘带7梯度联结带8板块接触带

四.恢复和重建的基本是:生态演替

1,恢复:是将受害生态系统从远离初始状态的的方向推移回到初始状态

2,重建: 是将生态系统地现有状态进行改善,改善地结果是增加人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压低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是生态系统进一步远离它的初始状态

3,改建:是将恢复和重建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非恶化状态得到改造

4,在恢复和重建受害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种干扰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及(生态演替规律地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技术对策及社会经济学等问题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对受害生态系统做出合乎自然规律,

并有益于人类生活地治理措施,使受害生态系容在自然及人类地共同作用下真正得到恢复,改建和重建

五,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山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技术科学。

六.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论述):

1 把防止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

2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3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

4改良土壤

5采用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6因地制宜

7生态——经济效益兼优的原则

8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区域(或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经营

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1规划经营措施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生物措施)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4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5水土保持法律措施

八,各种类型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护路,护岸,护滩林

八,各种类型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护路,护岸,护滩林

九,五大林种: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

第三章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六大林业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环北京地区的防沙治沙工程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和设计两个内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简答)

规划是设计的的前提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深入和具体体现。

规划是反映战略性的长远设想和全局的安排,是领导决策和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设计的依据;设计是近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安排,是林业生态工程施工的依据。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体系。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全局性坚持社会、经济、环境优化的同步发展,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考虑各方面的特点与关系,制定协调发展的策略;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林业生态工程综合体系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规划设计。

(二)长远性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强调大方向、大目标、反对急功近利。

规划项目的实施需要长期奋斗。

(三)实践性一是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来自于实践生产的总结具有实践性;二是规划设计集理论、科技、政策、法规于一体,要求人们按规范去实践,不能盲目操作,具有指导性。

(四)群众性一是规划的实施要依靠群众去完成;二是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群众的利益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内容:主要是查清土地和森林资源,落实林业生态工程用地;搞好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地质等专业调查,编制立地类型表、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造林类型表)和森林经营类型表;编制规划设计文件。

工程种类不同,则深度、广度不同

1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和编制林业生态工程计划提供依据

2流域规划,规划林业生态工程总任务量的完成年限,规划造林林种、树种,设计造林技术措施等。

3施工设计,按地块(小班)查清宜林地面积和立地条件,按地块进行设计,编制设计文件,安排种苗、用工、投资计划及造林时间,并绘制大比例尺的设计图,指导工程施工。

4工程目的不同,规划内容随设计林种不同,内容侧重点不同。(如水保林、用材林)

5 营建方法不同,规划设计内容也有差异。(如机械造林、人工造林)

程序

准备工作→初步调查→编制三表→外业区划调查设计→内业设计编制规划设计文件

四,三表:立地类型表工程类型表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

五,立地指数:立地指数是指林分在基准年龄高峰时的优势木高,基准年龄指林分优势高生长达到最高峰或趋于稳定时期的年龄

六,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技术设计的基础工作是调查与分析

(一)确定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对象及其边界

建设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水域、房屋、设备及人口资源均包括在内。

(二)地理环境条件分析

土地类型;土壤肥力;动植物种群;林、草、水面的分布及面积;

四荒(荒山、荒丘、荒沟、荒滩)、湿地及可开发的潜力;各种自然资源危害状况;土地碱化、沙化及水土流失状况;水体、大气、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三)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

人口、劳力、产业布局、历年各业生产水平、固定资产、人均收入、累积消费水平、土地利用及农、林、牧、渔、工、商等生产结构、农田水利、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等。

(四)综合分析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各子系统(农林牧渔等)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的动态变化,找出其发展的趋势、现状的评价,提出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

七、建设区域现状调查

(一)立地条件调查

1、立地条件调查因子

◆立地条件: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

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1)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坡形、小地形

(2)土壤因子:种类、厚度、性质、母质、发育程度、侵蚀程度、腐殖质含量

(3)水文因子:地下水位高低、矿化度、季节变化,积水状况,土层含水量及变化

(4)生物因子:植被状况,病虫害,微生物

(5)人为活动因子:土地利用历史、现状

2、立地条件调查的方法

●(1)资料收集

与造林相关的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资料

有关地图资料与图像资料

●(2)线路调查

选设调查线路

划分调查段

分线段进行调查

●(3)样方(标准地)调查

选择代表性地段,每种立地类型3个以上样方。调查内容与上述线路调查内容相同。

3、编制立地类型表

八,规划设计方法

原则依据:

(1)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可能

(2)国家整体利益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需要

(3)过去制定的综合农业、土地利用、林业区划等。

《原森林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森林覆盖率要求:

山区:70%以上

丘陵区:40%以上

平原区:10%以上

九,选择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1)造林树种的各项性状(经济与效益性状)必须定向地符合既定的培育目标要求,即定向的原则;

(2)造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必须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的原则;如乡土树种

(3)树种形成的林分应长期稳定,即稳定性的原则;如混交

(4)经济有利,现实可行,即可行性原则。如经济树种

十,造林技术措施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造林整地

(2)造林方式方法

(3)混交树种组成及混交方式

(4)造林密度

(5)造林季节和幼林抚育管理

十一,造林地整地

(一),整地作用1 改善立地条件:小气候、土壤理化性质、杂草和病虫害 2 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3 提高造林成活率

(二)整地方式: 1 全面整地

2 局部整地(1)带状整地(2)块状整地

十二,,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综合评价:(概念)是在综合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参照国内,国际有关规程和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分析手段,对可确立的林业生态工程,分别进行比较和定量分析,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计算和评价,从中选出部分投资少,见效快,易于执行的项目作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近期目标。

评价原则突出“四个结合”

(一)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

(二)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四)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

第五章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一,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区域人工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其有机组成部分。以防护林为主体,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种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多林种,生物群体的多功能与效益,形成功能完善,生物学稳定,生态经济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二,“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置和形成。

三,(1)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改善山区、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2)水源涵养林:用于控制河流源头的水土流失,调节洪水枯水流量,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和林下地被物量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3)防风护沙林:为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遭风沙侵蚀,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灌木林(4)特种用护林:以国防,环保,科学实验为主要目的森林和林木

四,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1划分立地类型,适地适树2细致整地3造林方法4幼林抚育5混交林的营造

五,水土保持林业的作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条件六,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

(一),坡面水土保持(或水源涵养)用材林的配置特点

(1)人工营造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

护坡用材林建议采用以下型式:

a. 主要乔木树种行与灌木带的水平带状混交。沿坡面等高线,结合水土保持整地措施。

b. 乔、灌木隔行混交。

c. 结合农林间作,乔木或灌木营造纯林(2)水源地区水源涵养用材林的封山育林

在这类山地依托残存的次生林,或草、灌等植物,采用封山育林以达到恢复水源涵养林并形成稳定林分的目的。

封山育林除了政策、管理、保护等措施外,培育技术上主要是林分的密度管理和林分结构的调整等

(二),护坡薪炭林配置

(1)土地利用规划中,可选择距村庄(居民点)较近,交通便利而又不十分适于用作较高经济利用(如农业、经济林、用材林、草场),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作为人工营造护坡薪炭林的土地。

(2)规划主要考虑因素:薪柴需求与发展潜力,人口密度与增长率,宜林地面积与森林资源,交通、自然与社会经济。

(3)造林密度在立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密植,尽量造混交林;灌木北方1.0×1.0m~1.0×1.5m,南方0.5×1.0m。

(4)种植点以控制坡面水土流失、生物量高为原则。

(5)树种选择,一般应选择适应干旱,瘠薄立地,再生能力强,耐平茬,生物量高,并且有较高热值得乔,灌木树种。

(三),复合林牧护坡林配置

1.树种选择(1)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

(2)适口性好。

(3).营养价值高,含有较高蛋白质和其它营养元素。

(4).生长迅速,在幼林时即可大量提供饲草。

(5)萌孽力强,平茬或放牧后能迅速恢复。

(6).除主要作为饲料树种外,应同时具有其它的经济效益。

2. (1)短带状沿等高线配置,水平相邻的带与带间留出缺口,以利牲畜通过。(2)沿等高线均匀灌丛配置,具体的要依据立地条件与灌

丛的大小确定。(3)短带状与均匀的灌丛相配合,带间距加大到20m,再在带间均匀配置灌丛(4)短带与人工播种牧草相结合,沿等高线配置灌

木带,,带间播种牧草,以禾本科与豆科牧草为主(5)在牧场周围的护牧林要以带状或带状沿等高线配置。并注意留出牧道缺口

(四),山地农田农林复合系统配置

(1 )基本农田上的农林间作梯田地坎造林:

a. 梯田地坎上栽植灌木,可收获到灌木编织条材,其嫩枝、叶可就地压制绿肥。

b. 梯田地埂上种植乔木或经济树种。梯田地埂上可栽植用材乔木树种,株距3~5m。在采用乔木树种时,应避免根孽性强的树种,

(2)坡耕地上的农林间作

我国东北地区适应缓坡耕地有沿等高线配置灌木营造坡耕地防护林的经验,在黄土高原一些缓坡耕地上,多沿等高线,人工栽植紫花苜蓿、黄花菜等草带。在南方一些地方则采用箭麻、蓑草、火棘、马桑等草灌植物

七,水文网与侵蚀沟水土保持林

(一)、土质侵蚀沟道的水土保持林配置特点

以黄土高原为例,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道农业利用较好,沟道采用了打坝淤地

等措施达到稳定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点的地区。此类地段应在现有的耕地范围以外,选择水肥条件较好、沟道宽阔的地段,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还可以利用坡缓、土厚、向阳的沟坡,建设干、鲜果园。造林地的位置可选在坡脚以上沟坡全长的2/3处。

(2)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系上游侵蚀发展较活跃,沟道内进行了部分利用。在有条件的沟道打坝淤地、修筑沟壑川台地、建设基本农田;沟头防护工程与林业措施的结合,如配置编篱柳谷坊、土柳谷坊,修筑谷坊群等;在已停止下切的沟壑,如不宜于农业利用时,最好进行高插柳的栅状造林。

(3)侵蚀沟系的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活跃,整个侵蚀沟系均不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对这类沟系的治理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距居民点较远又无力治理,采用封禁的办法;二是距居民点较近处,在沟底设置谷坊群,固定沟顶、沟床的工程措施并结合生物措施。基本控制侵蚀后,再考虑进一步的利用问题。(二)石质山地沟道利用及水土保持林的特点配置:

在山地坡面得到治理的条件下,在主沟沟道可适当进行农业经济林利用;在一级支沟或二级支沟的沟底有规划地设计沟道工程;在沟道下游或接近沟道出口处,在沟道水路两侧多修筑成石坎梯田或坝地,并在坎边适当稀植一些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

注意:为防治山地泥石流,坡面营造水土保持林时,在树种选择和林分配置上应使之形成由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混交异龄(不同造林时间)的复层林。成林的郁闭度应达到0.6以上。并注意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山地造林坡面整地工程(如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鱼鳞坑等)。

八,池塘、水库防护林的配置包括三大部分:

1,库区上游集水区的各种水土保持林

坝体前面以高的地下水位为特征的一些地段的造林

塘库沿岸的防护林防浪灌木防风林防蚀林

2,河川护滩林

(一)雁翅形丛状造林1. 配置方法

在河床两岸或一岸,顺水流方向配置;

先上游后下游,截弯曲直;

留足安全行洪河床,原河床宽的2/3~1/2为宜;

从侧面拦截泥沙,呈雁翅形丛状林带

(二)柳篱挂淤状造林

九,造林整地的作用:1解决早期土壤水分不足,改善以上土壤水分为中心的生境条件 2 提高土壤肥力 3 为提高造林质量创造条件

整地方法:1,水平阶,2 反坡梯田3水平沟4 鱼鳞坑

第六章平原与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一·疏透度(β):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s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面积S 之比,也称为透光疏透度。

二,林带的结构有三种类型

1紧密结构:枝叶密集,中等风力基本不能通过,大部分空气由林带上不绕行,林带背面形成静风或弱风区,防风距离短

2疏透结构:透光孔隙均匀分布,一部分空气从林带筛过,在背风面形成小

旋涡,另一部风从上面绕过,形成弱风区,防风距离大

3通风结构:林冠层透光孔隙小或不透光,下部干层栅栏状透光,气流一部分从下层穿过,另一部分从上层绕过;穿过的风速有时比旷野还要大,到了背风面才开始扩散,离开林带一定的距离形成弱风区,防护距离较大

三,透风系数: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面林缘在林带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与旷野同一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之比

四,农田防护林的效益

(一)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1林带对气流结构的影响2林带对风速的影响(二)农田防护林对温度的影响1林带对气温的影响

2农田防护林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三)农田防护林带的水文效应1.林带对蒸发蒸腾的影响 2.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林带对提让湿度的影4.林带对降水和积雪的影响5.林带对地下水的影响(四)农田防护林带对农作物增产效果

(五)林带胁地与对策

五,产生林带胁地的主要原因有: 1. 根系向农田的延伸2.对农田的遮荫

3.与农作物的相互竞争

减轻林带胁地的对策有:1.挖断根沟2. 农作物合理配置

3.树种的选择及林带的合理配置

4. 保证水肥六,造林方法 1.植苗造林 2.埋干造林 3.扦插造林

七,林带的更新1,更新方法:植苗更新埋干更新萌芽更新

2,更新方式:全带更新,半带更新,带内更新带外更新八,重点沙区综合治理经验

顺风推进前挡后拉削顶缓坡(削顶固身)以灌木固沙为主,沙障为辅

3,人工固沙地造林特点:

(1)以林木为主体的固沙措施具有持久、稳定的效益,既可防护、改土,又能经济利用沙地,是一种除害兴利的有效措施;

(2)采用灌木与沙障、固沙与造林结合的办法,将高大沙丘借风力予以拉低,在8~10年内,使沙地植被,从沙生灌木阶段一直“演替”到乔木阶段,从而达到改造沙荒、利用沙荒的目的。

(3)沙为主,沙障为辅

4.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建立269页

1.绿洲外围的成片固沙林

2.防风阻沙林带

3.护田林网,沿灌溉渠道和田间道路营造

5,风沙区铁路防护林体系的建立271页

“五带一体”铁路治沙防护体系:防火平台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

九,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单元上,人为的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其他栽培植物或动物在空间上或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十,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点

1复合性:空间布局与时间系列相结合;多层次、多种种群组成人工生态系统;生态-技术-经济复合体,产品多样性;自然群落结构的仿生,复杂的组分更强的抗逆性与系统的稳定性。

2系统性:与人工生态系统相适应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各组分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流,服从总体效益最高原则,环境与生产体系的可持续原则;精心组织的、有序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多样性。

3集约性:土地、时间、空间、阳光和物种资源的深层开发,技术与投入更高。

4等级性:庭院、田间、小流域、区域;地区特色:山地丘陵、水网、平原、风沙

第七章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一,森林的综合效益:

1森林的生态效益: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森林对人类社会有益的是全部效用。

2森林的经济效益:在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开发利用已经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效益,泛指被人们认识且可能变为经济形态的森林效益。

3,森林的社会效益: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认识,且已为社会服务的那部分效益。

一,林业生态工程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

1,下游或附近的防护区范围内的农业部门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从而获得一部分超额利润。

2,使环境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给下游地区的河道整治,交通,航运,水电,水产业以及相关工业部门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

3,环境有了较大的防灾抗灾能力,工农业,交通运输业,通讯水李等产业部门的损失减少,节约开支,使这些部门实际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4,给农业生产中的其他行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入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 点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林业生态工程学重点 一、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解决什么生态环境问题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1、自然灾害频繁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丘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多是高原山地,地形复杂,由于森林植被破坏,失去了天然蓄水和保持水土能力,致使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特别是洪灾愈来愈频繁。 2、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地形起伏、森林破坏,我国不少地方岩石裸露,形成重山秃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3、荒漠化面积扩大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4、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按联合国有关规定,我国属中高度缺水国之列,但在低限边缘,我国供水能力为5200亿m3,占总径流量的20%,既属于缺水国,水资源利用潜力又很大。 5、森林破坏严重 建国以来,我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增加到%,但这远远不够(覆盖率低,林分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西部地区,这是水旱灾害不断加剧的重要根源。 6、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度占世界第8位。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有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7、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 二、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含义、内容、类型。 含义: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内容:1、生物群落建造工程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为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首要工作就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为此,需建立林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从而加快林业发展,以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环境的建设下受众多因素影响,例如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等。 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加强建设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 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

明,热衷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人类破坏自然而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工厂排污流入河流、汽车尾气等,人类的各种索取、活动都直接加重了大自然的负担。所以,只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环境,才能实现共赢,长久地生活发展下去。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建议 明确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基本观念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基本观念。(1)以人为本。加强资源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林区职工争取福利,以发展林业的生产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继而保障林区职工的生活经济状况。 在林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生产林业经营者的投资关系,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林业建设的开展。(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命,尽快做好林木恢复,以发展林业建设。(3)良好道德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在林业资源建设上努力维护,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思想品德,共同携手为人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大自然对人们不节制的惩罚,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18-03-24T11:42:10.1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于满潮 [导读] 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和谐的舒适环境,为人们以后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这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场林下资源办公室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环境状况日益下滑,尤其是各种工程建设的施工以及各种工厂的生产制造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和污染,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就被人们提了出来。其中林业工程的发展建设尤为关键,其生态性能否保存和发展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使得环境遭到严重影响,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就需要有关人员加强举措,对于林业工程建设方面要注重保护,使得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样才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化;林业工程建设;发展对策 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与上升,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冲突使得生态化遭到破坏,所以现在人们的目光就聚焦到了林业工程的建设上。生态化是必然要求,为营造一个合理舒适的生存环境,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必须加快,但是实际在建设环节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有关人员进行综合的考量,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及对策,这样才有利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林业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生态平衡发展,缓解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对生态林发展区域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结合地方环境气候特征来开展,如果在林区设计规划期间,发现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因素时,可以进行人工改造,形成森林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效益协调一致原则 生态林是以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为目的建设的,属于公益性,但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收益,以林养林,才能够促进生态林区长期稳定发展。公益性以经济性之间应当处于相互促进关系,保持一致的目标原则,林区发展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也要做到前期规划,这样才能够高效的规避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生态系统中,森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资源,因此在对生态林业工程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影响周边环境平衡的因素,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林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形成生态体系,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因此而增大。 二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1 林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现象 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林业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就是一方面的体现。林业工程中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树木这种资源,但是无良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顾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对此资源大肆利用,使得林木遭到大范围的砍伐。不仅如此,林地资源的开发也在某些企业的计划之内,这使得林地的资源岌岌可危,面临被灭的危险,很有可能成为一片荒地,土壤也变成废土,进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和影响。这使得林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激烈。 2 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发育滞后现象 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所投入的费用及自然资源退化的情况都没有在国民经济建立物质和资源的平衡体系,在发展经济时,往往忽略了自然资源的变化。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还没有建立有关林业方面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上还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导致林业市场发展出现滞后现象。另外,我国集体林业区的经营模式仍旧采用的是统购统销的模式,致使无法达到育林人的利益,打消了他们对林区管理的积极性。 3 法制观念薄弱 法律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在各行各业以及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能对人们和企业的行为加以约束,是有力量的现代化武器。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今天,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作用和影响。但是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加快,林业管理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在的林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在林业的管理上有很大的疏漏,尤其是在执法环节中,容易出现执行力不强,违规违纪频出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增加了阻碍。所以法制观念的薄弱也是其建设中的一大问题,需要有关人员加以重视。 三如何更好地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的探究 1 兼顾集体与个人双重利益,加强政策落实和引导 在现代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工程的一些环节势必会多多少少地牵涉到部分地区政府或是个人的利益,这样就会给工程建设的进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如: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相关的灾害地植被恢复、农林复合、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工作等。所以,在进行现代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并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以便提高当地政府部门和个人参与林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2 提高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意义的认识 为了能在有限的林区提高产材率,实现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利用,以往的林地培育和技术管理会注重木本植物的种间和种内关系、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林区的结构功能,并且部分人对林区的经营管理还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建设林区就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只有用材林才是林,其它的植被、树种的功能往往被忽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宣传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细致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化生态林业的概念,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林业建设所存在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3 完善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规范化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林业工程建设上也是如此,因此,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这也是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各个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各级政府都应该加以重视,对于林业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完善,根据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定,使其能够推进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各级政府可将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成效纳入领导的工

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的重要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的重要使命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林业发展相生相伴。森林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明,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指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林业发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境基础。通过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充分发挥林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其次,林业发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林业不仅能够提供木材、林产品、绿色食品、药材、生物质能源等丰富的能源和资源,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扩大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林业发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社会基础。通过发展森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达到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认同。 改革开放30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开展了以“林、田、路、园”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林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如期实现了绿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34.20%。全县80%以上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1%,绿化率达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2平方米。威远镇街道、居民区,县直各单位全面实现绿化、美化。全县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坡绿化率达78.2%,农村农户房前屋后的绿化覆盖率达30%。西山、台子、东和等乡宜林荒山、荒坡、荒地基本实现绿化。川水地区基本实现林网化,林网率达到78%;县乡公路和乡村公路宜林地段基本绿化。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互助林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从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来看,仍然存在三个不相适应:一是生态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灾害频发等问题依然严重,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二是林产品供给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森林经营处于较低水平,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满足社会有效供给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思想不够解放,体制转轨缓慢,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不高,生态保护和生态道德意识不强,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面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互助县林业工作必须找准切入点,实现新突破。突出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实现还山、还权、还利于民;发挥市场配置森林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的聚集;抓好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着力推进“双低”改造(低产苗圃和低产树种改造);坚持规模发展,优化结构,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提高林地效益;充分发挥林业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生物质能源树种选育和种植模式研究大力营造生物质能源林;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重点公益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大工程推动营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努力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继续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积极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同时全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全力抓好科教兴林,大力发展创新型林业,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分层次、有重点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双低”改造模式、青海云杉等生物质能源开发、生态修复、林木优良品种繁育、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实用技术上开展攻关研究;加强林业标准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数字林业。广泛开展林农培训,积极发展林业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林业行业准入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转变

林业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福建农林大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指导老师: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一、实习目的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课,通过实习有利于我们更充分更系统的、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各个环节,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相关课程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践。林业生态工程,就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的某一区域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此次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山区林业生态工程营建技术及管理的基本技能,实习内容包括防护林造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困难立地条件下防护林人工造林的关键技术,包括树种选择、苗木培育、整地、栽植及幼林抚育管理等技术;防护林封山育林技术,包括封育地段选择、封育类型划分、封育方式及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技术。通过此次实习,让我们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通过所学理论知识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由于是团队合作,也锻炼了我们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福建省平潭县等地 三、实习时间 2017年6月6日-2017年6月9日 四、实习内容 对平潭防护林的现状、布局、建设、发展方向进行调查 对平潭防护林的规划进行评价等。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平潭防护林现状 从20 世纪70 ~80 年代开始,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众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在海岛各种地段营造起防风固沙林,通过防护屏障的作用,有力减轻了风沙对当地居民的不利影响,海岛的居住环境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但由于自然衰老和常年风沙袭击,过去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处于退化状态,生态防护作用日趋减弱,风沙对海岛的影响逐渐恢复,为构建生态良好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必须加快海岛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工程建设论文-工程论文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工程建设论文-工程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需要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国家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式,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林业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我国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正在有序地开展,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时间较晚,其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反思和改进,笔者从事林业工作多年,简要阐述以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

这一方面发展的现状,并为其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帮助,推动其健康发展。 1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森林对于改善空气环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如果森林受到损坏,将严重制约人类的发展,为此,一个国家要重视林业工作。现如今,我国倡导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这种建设工作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现阶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使其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提供更多的林业产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让森林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1]。 2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现状

我国林业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将“生产木材”作为工作的中心,这种工作方向会伤害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为此我国开始向林业生态建设方向转变,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入了理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实际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更加全面化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过程,其与多个环节存在着联系,例如其要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珍稀树种,在有能力的前提下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保护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由此可见,林业生态工程并不仅仅是保护森林和树木,其还要保护与森林有关的其他事物,在林业生态工作方面,这种发展的理念更加科学[2]。

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经济概念与原则.pdf

1林业生态工程以及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是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它是基于自然界法则的生态系统,和天然森林生态系统有一定差异,它属于经营集约,投入的劳动较对,还与一些食用菌种植以及生物法的污水处理差异很大。而生态工程,主要实践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其产生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的,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是信息论以及系统论等现代化的生态学和基础理论发展所产生的一种理论,它会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社会问题所影响。 2生态经济的概念 它会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并会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通过这种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能使林业生态工程中的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都能得以体现。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生态功能的商品机制以及生态机制,这两者都是人类劳动所产生的,也是生产社会中的实用价值,生态机制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生态价值;而商品机制所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商品价值。人工林所产生的自然环境、资源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都是在林业生态工程价值当中的,其中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量都是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生态系统价值在组建的过程中就缺乏一定的平均机制,而且所有的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都有所不同,在定义其价值量的时候还是要依据林区的实际情况来定,主要还是根据劳动时间来定,并不是社会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价值以及使用价值是由林业生态工程来来体现的,这不光表现在自然环境和资源上,还会表现在自然的环境和价值中,也直接体现在生态经济系统上。其中,使用价值一般都表现在林产品和林木等一些产品上,这些都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能起到改善土壤、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以及防风沙等实用的使用价值,是企业生态产品不能替代的。而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时候,林产品的生态能力和产出价值都是要耗费人工劳动的,这样才能形成林业生态工程特有的生态经济效益。在这其中不光有经济效益产生,还会有一定的生态规律,这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其要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 3生态经济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在整个林业生态系统中,其设计对象和规划对象都是人工林业生态经济系统。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并促进其长期和短期效益的统一性原则。通常的情况下,生态效益都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矛盾,要从各个两面入手,并考虑林地的具体情况,再重新调配投入的程度,使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并调整林种的种植结构,使营林水平有所提升。 3.2适应性原则 受到我国固有土地面积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林业生态体制比较完善,生态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但是各地气候差异比较大,在林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林业生态模式和类型,依据地理形貌划分主要有山区人工林、平原人工林等类型;依据林种划分主要有经济林、用材林、特种林以及防护林等类型;还有很多类型,这里不一一例举。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当地林区的情况,看适合什么样的林种,以选取相应的种植类型,要是在沿海地区修建防护林,地域属于亚热带或者暖温带气候,自然植被的分属就应该是落叶林区,而在东北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枫树、红松、以及桦树等种类,南方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马尾松、冷杉等种类的树种。林区的条件主要是选择种植树种的因素,不光要考虑到气候的情况,还要考虑到水分和肥力的情况,不能片面去选择树种种植类型。 3.3层次性原则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尺度的工程序列体系,从横向角度看,可包括农户林、林场、农田林、区域以及国家各个网络层次,有小到“庭院经营型”林业生态工程,大至诸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纵向角度看,其层次结构是复杂的。因而应采取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产生各种层次水平的生态经济效益。 3.4动态性原则 基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原理,利用环境建设工程来保证生物群落的建造;反之,利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促使系统生产力不断提高,从而林业生态工程能加速或缓和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演替,使生态经济效益逐步得到再现。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进行动态跟踪调整。 3.5最优性原则 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考虑影响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的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等生态因子和经济投入、经济管理以及经济政策等经济因素,调控、设计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系统,从而使生物生产力最高,产生最佳生态经济效益。3.6实用性原则林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与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具较大差异。在设计实施之前,人类就注重实用性,确定了明确的社会经济目标,进行人工干预,使产生的生态效益遵循自然法则,经济效益具有社会实用性。林业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它的一切技术方案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在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建设防护林工程,采用国家、集体、个人共同集资造林方法,运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林片、网、带相配置,适地适树的多种林木相并重,防护与生态经济效益相统一。因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立在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原则。实用性还表现在灵活经营方面。由于自然森林生长周期长,人类对自然森林生态系

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当前时期,国家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理念的重点内容是生态。作为生态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森林的作用不容小觑。作者具体地分析了目前生态林创建过程中面对的各种不利现象,并且论述了具体的应对方法。 关建词:生态林业;建设;问题;措施 引言 林业是一种基础性非常强的产业,同时它具有较为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因此它存在的意义不单单是为了发展经济,同时还负担着保护环境的任务。它能够改善生态,能够增加就业岗位,还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在短时间内分析的话我们经常发现它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统一,但是站在长远的层面上来分析的话我们发现两者是高度统一的,不管是生态创建亦或是资源维护,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带动农村地区的前进。 1 当前生态林创建过程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第一,品质较低。比如当前的树木种类太少,过分地看中人工种植,而没有合理的封闭山林;树木种类搭配的不正确;单纯的种植一种植被。而且,治理方法不当,过分地重视种植而忽略了经营管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区域在选择

种类或是选取技术的时候不认真。上述这些要素的存在,导致植被的成活几率不高,无法发挥出生态意义。 第二,思想上有误区,没有形成正确的环境以及法制思想。当前林业的关键工作是积极的开展生态建设活动。不过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工作者单纯的将林业看成是一种产业,或是将其看成是常见的经济组织,没有关注它的生态的乐观价值,过分地看中短时间的利润,忽略了长远的发展,不合理的砍伐树木,导致生态不断的恶化。 第三,缺少良好的保证体系。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合理的进行资金投入,尤其是没有做好新林的养护投入工作,因为资金较少,所以无法积极的养护,最终导致辛苦种植的植被无法成活。其次是政策方面的原因,无法切实发挥出社会力量开展工艺推广活动,导致造林工作的技术性不高,而且存在非常明显的资源浪费问题。 2 创建生态林的常用方法汇总 2.1 确保育苗系统合理,认真处理苗木单一的现象 具体来讲要从如下的四个层面入手。首先,要形成以国有苗田为基础,其他为补给的生态系统。确保绿化工作能够顺畅开展。第二,做好苗木培育工作。将科研和生产工作有序的融合到一起,切实的提升种植工作的技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林业正常发展。积极推广地膜等优秀的培育工艺,做好新树种的引种工作,培育出适合所在区域特点的树种,

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提 要 通过分析研究世界各国的森林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生态林业工程的发展状况,运用软系统方法 (ssm)、综合集成法(sim)、定性中的广义归纳法和系统工程 (se) 的知识,针对森林系统及其效益评价系统均为软系统,形成了软系统综合集成法 (ssmii),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软件支撑,利用专家知识库和实测数据库,建立了生态林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软系统 综合集成法(ssmii) 权重 分 类 中图法 f326.24 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而环境十分脆弱的情况下,防护林体系对环境的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已广泛成为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识,且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均在探索以其指导林业生产活动。对于森林可持续发展应明确其目标,并提出衡量它的标准与指标,以及度量、测定各项指标的方法,然后才能对森林类型,森林类型组合后对一个森林集水区、一个林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森林经营现状和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作出恰当的评估,继而才能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手段,取得林业经济政策、法规和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支持。然而,评价森林,尤其是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在我国乃至世界均属一项探索工作,为此就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客观、简捷、实用,又能得到政府官员、林学、生态、环境等专家和公众认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研究采取“共同建构”方法。目前,世界上正处于森林可持续发展标准与指标的研制高潮,而对其实验性实施只处于试点阶段。 1 国内外森林效益的评价与指标体系的研制进展 [1~7] 自从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对森林持续利用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已展开了国际性广泛的研讨和协调行动,一些国家制定了国家级标准与指标,少数国家开展了示范区的实验性研究。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森林经营指标与标准有:①蒙特利尔行动纲要(温带与北方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提出了 63 个指标;②亚马逊行动(amaironia process),分 3 个方面,即国家水平的 41 个指标,经营单位水平的 23 个指标,为全球服务水平的 7 个指标;③赫尔辛基行动,提出了 28 个指标;④国际热带木材组织 (itto) 指标,分两方面,即国际水平的指标 27 个;森林经营单位水平的指标 23 个。另外还有森林政府间工作组 (iwcf)、印度一英联邦活动、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森林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委员会 (wsfsd)、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 在 1994 年 12 月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对话,有世界各国 50 余名代表参加,发表了相应文件,还组织了在加拿大、印尼、巴西和非洲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实施示范。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森林效益的评价与指标体系研究才起步。仅对

如何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910640952.html, 如何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作者:张丽丽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4期 摘要:如何有效的实施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环境 保护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提高我国林业建设的一些方法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深入研究,并进行了深入论述,以供广大林业工作者受到启发。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生态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77 1 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措施 1.1 建设好生态平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只有建立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林业资源,才能体现社会、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要按照林业建设生态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有效计划。真抓实干的进行林业规划建设,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优化,保证生态林业的持续发展能有序进行。当前生态农业的基本保护区域有原生林带、自然保护区、风沙地带等区域,其中森林系统还包含着道路、居民区、水区两边等地区的防护林。它们通过线、点、面等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网络状分布。从整体上保证了科学的、有目的的林业规划,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作用,从而使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变的需要。 1.2 稳定的生态林业性和各式各样的形式 根据各个地方的生态、气候、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差别,我国的生态林业的建设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些形式,被广泛应用到生态林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种林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合理地、科学的、有效地使用和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 1.3 生态农业要发展均衡 如何根据当地的地理状况和自然条件的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地区森林资源,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必须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引领,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形成完备、有序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林业生态链。进一步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确保生态农业的均衡发展。 1.4 建立林业生态一体化以及多方面的生态建设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2010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院:水利学院 学号: 学生成绩:

目录 1引言‥‥‥‥‥‥‥‥‥‥‥‥‥‥‥‥‥‥‥‥‥‥‥‥‥‥‥‥‥‥‥‥ 2项目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2.2项目区自然状况‥‥‥‥‥‥‥‥‥‥‥‥‥‥‥‥‥‥‥‥‥‥‥‥‥ 2.2.1植物 2.2.2土壤 2.2.3气候 2.2.4地貌 2.2.5地质 2.3社会经济状况‥‥‥‥‥‥‥‥‥‥‥‥‥‥‥‥‥‥‥‥‥‥‥‥‥‥‥ 2.3.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2.3.2工业生产情况 2.4土地利用状况‥‥‥‥‥‥‥‥‥‥‥‥‥‥‥‥‥‥‥‥‥‥‥‥‥‥‥‥‥2.5水土流失状况‥‥‥‥‥‥‥‥‥‥‥‥‥‥‥‥‥‥‥‥‥‥‥‥‥‥‥‥‥3设计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腰堡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设计‥‥‥‥‥‥‥‥‥‥‥‥‥‥‥‥‥‥4.1立地类型划分‥‥‥‥‥‥‥‥‥‥‥‥‥‥‥‥‥‥‥‥‥‥‥‥‥ 4.2林业生态工程布局‥‥‥‥‥‥‥‥‥‥‥‥‥‥‥‥‥‥‥‥‥‥‥‥‥‥5单项林业生态工程设计‥‥‥‥‥‥‥‥‥‥‥‥‥‥‥‥‥‥‥‥‥‥‥ 5.1坡面水土保持林‥‥‥‥‥‥‥‥‥‥‥‥‥‥‥‥‥‥‥‥‥‥‥‥‥‥‥5.2沟道水土保持林‥‥‥‥‥‥‥‥‥‥‥‥‥‥‥‥‥‥‥‥‥‥‥‥‥‥‥

6管理措施 6.1人工林抚育管理6.2工程管理 6.3 资金管理 6.4 信息管理 6.5 物资管理 7 效益分析 8进度安排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要 (2)

第一章绪论1.根据森林经营的目地和特点,可以将森林分为几类? (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2.防护林体系? 在一定地域内,根据需要建立的多功能、多用途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根据防护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对防护作用的要求,将有关林种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防护作用的有机结合体。 3.林业生态工程? 根据生态学、林学和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什么不同? 对象不同,着眼点不同,地点不同,目的不同 (1)对象不同:传统的以林地为对象;林业生态工程以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和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着眼点不同:传统的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临汾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林业生态工程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件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3)地点不同:传统的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

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即此意思。 (4)目的不同:传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保护型、防护型、经济型),环境改良工程(城镇、工矿区、劣地),食物链工程(桑基鱼塘系统中的鱼、动物控制病虫害的动物) 6.根据地形地貌,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 7.根据规模,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流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长江中上游,淮河太湖,辽河流域,珠江流域 区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沿海,太行山 跨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平原,防沙治沙 8.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扩大,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镇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根据《**县xx年林业生产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建设与管护并重,突出抓好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经济林产业建设、村庄绿化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和荒山绿化工程,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生态质量,为推进“三晋示范镇”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围绕六大工程建设,完成120万株林木新植补植补造任务,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其中,经济林栽植面积250亩,生态造林350亩,新育苗木300亩,村镇绿化10个,通道绿化40公里,新建湿地公园一处,义务植树4万株。全镇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全县林业建设先进乡(镇)行列。 (一)苗木花卉产业建设工程

继续坚持“科学规划、龙头带动、精品示范、片区带动、政策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以“春之晨”为主打品牌的苗木花卉基地。xx年重点完成“春之晨”生态园二期工程300亩,新育苗木15万株。 (二)经济林建设工程 按照项目工程化、建设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标准要求,xx年突出抓好**、**两村共250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其中,**村完成核桃栽植100亩,**村完成核桃栽植150亩。 (三)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一级路和***公路(武安段)两条生态廊道建设。端润一级路升级改造工程坚持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出精品、出亮点、出特色,对沿路两侧50米以内的林带进行修枝、除草等综合治理。**公路按照全方位立体化绿化模式,打造高品位“绿色走廊”。此外,着重抓好村村通道路补植改建工程,对断档地带进行补植,对生长不良、档次较低的树种进行更换。 (四)荒山绿化建设工程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最新)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政府确定的“345”战略和自治区造林绿化总体安排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生态林与经济林建设并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发展,为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市,建设美丽x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大和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和x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紧紧围绕四大生态功能区建设,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着力深化林业改革,推进精准造林,提高绿化质量,提升产业效益,着力加强资源保护,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变,深入持久地推进美丽x建设,绘就美丽x“x最美画卷”。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属地建设、考核推进的原则; (二)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三)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乔灌与花草、造林与封育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社会投资、全民参与原则;

三、目标任务 (一)营造林任务。 1.新造林。全市营造林面积29.3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6万亩(乔木林2万亩,灌木林6.6万亩),封山(沙)育林10万亩,退化林分改造6.45万亩,退耕还林4.3万亩; 2.未成林地补植补造。全市完成未成林地补植补造8.2万亩; 3.造林成活率。全市新造林及补植补造成活率达到85%以上; 4.森林覆盖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18%。 (二)特色经济林建设。 1.新增苹果、红枣、枸杞等经济林1.5万亩。其中,苹果0.25万亩,红枣0.15万亩,枸杞0.85万亩,其他经济林0.25万亩; 2.新建酿酒葡萄基地4500亩,新建酒庄15个; 3.特色经济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各县(市、区)特色经济林建设任务详见附件2。 (三)森林防火。 1.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9‰; 2.不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重伤、死亡事故; 3.森林火灾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标详见附件3。 (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开始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这对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助益。但是,目前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林业管理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我国的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较少,同时由于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诸多偏远山区,存在着乱砍滥伐的现象,导致我国许多地方的环境质量较差,森林覆盖率严重下降,进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者还会导致该地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被破坏的现象。 针对该问题,需要林业部门加强重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支持国家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在国家的各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投入使用之后,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趋势下,人们会对其林业资源进行良好的保护,实现其永续发展[1]。 2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目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属于公共项目,其建设资金多依靠财政补贴或者是企业的投入,且无盈利。因此,这样不健全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使得许多基层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人员只能获得较少的管理费,不利于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有效管理,易导致该工程被人为破坏。此外,也使得林业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地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进行监督。 基于该问题,需要林业部门积极制定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及林业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并且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从政府、企业、社会多个方面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筹集资金,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可以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具体的林业分级管理方法、资金补偿对策、林业采伐对策,使得林业的所有者、管理者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补偿、政策支持,进而促进该项工程的稳定发展[2]。 3 林业建设规划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规划方式不合理,将会对该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不利于水土保持。基于此,需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人员在进行工程规划时,不断提高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划意识,并且在深入了解该地生态环境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通过有效地规划可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促进该地区物种的平衡发展,进而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地区在进行工程规划时,需要详细地对该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发展条件、经济水平条件、适种植被条件进行详细地调研,进而合理、科学地进行规划设计,以此来有效促进该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4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差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要优选稿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 要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一章绪论1.根据森林经营的目地和特点,可以将森林分为几类? (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2.防护林体系? 在一定地域内,根据需要建立的多功能、多用途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根据防护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对防护作用的要求,将有关林种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防护作用的有机结合体。3.林业生态工程? 根据生态学、林学和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什么不同? 对象不同,着眼点不同,地点不同,目的不同 (1)对象不同:传统的以林地为对象;林业生态工程以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和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着眼点不同:传统的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临汾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林业生态工程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件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3)地点不同:传统的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即此意思。 (4)目的不同:传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保护型、防护型、经济型),环境改良工程(城镇、工矿区、劣地),食物链工程(桑基鱼塘系统中的鱼、动物控制病虫害的动物) 6.根据地形地貌,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7.根据规模,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流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长江中上游,淮河太湖,辽河流域,珠江流域 区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沿海,太行山 跨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平原,防沙治沙 8.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扩大,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9.林业生态工程的功能与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