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开放教育试点时间已经过半,这也是一个对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许多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开放教育中,如何来构建一套适合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工作,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才有利于高等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作为开放教育的实践者,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具体设计与运用,并在实践中来检验其理论合理性与实际可行性。为此,我们设计了开放教育T-DSE教学模式,并运用于实践。

T-DSE教学模式的设计系统基于:“有组织的自主化、协同化学习”是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核心内涵,它由若干教学信息加工、处理、传导环节构成,即:教学设计——教学支持服务——教学质量保证(评估与监控)。这一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系统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T-DSE模式。所谓T是指教学 Teaching 、D是指教学设计中的设计 Design 、S是指教学支持服务中的服务 Service 、E是指教学质量保证中的监控 Evaluation 。实施这一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远程开放教育观为先导,以学生和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教学设计、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教学质量的监控为重点,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有组织的自主化、协同化学习”的教学运行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思考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一)基于计算机网络依托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先进的教育要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先进的技术作支撑。就远程知识传输而言,在技术上计算机网络无疑比信函、广播电视、电话等手段有更多的优势。远程教育包括知识的远程传授与远程学习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知识转化与再利用,而不仅仅是呆板的文字信息传输,还要求能够传输音频、图象(静态、动态)等,甚至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工具,师生之间能及时或非及时的进行交流,达到在网络上进行教学互动,情感互动的目的。在目前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只有计算机网络能够完成这些要求。所以我们的教学模式设计首先应该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

然而,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网络也仅仅是一种知识传输的通道,它本身并不产生知识。知识从何而来?其网络源头在于专业的教学网站。“就技术属性而言,教育网站应成为不同求学人群、教学单位进行教育教学信息交流和传播的纽带。”(荣促潮《教育网站角色定位与空间拓展》中国远程教育2002、6)这些站点提供教学资源,学生通过教学资源的选择学习来获取知识。因此,建设一个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教学平台就成为开展计算机远程教学的首要前提。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依托这样一个平台开展。或者说,高等远程教育的大学校园其实就是一个内容实在、形式虚拟的网站。

(二)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为主进行多种媒体整合教学

开展教学活动自然要涉及到教学媒体的运用问题。无论是电大的开放教育,还是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或者是其他各类网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目前虽然并不占决定性的地位,但在现代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中,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必将成为主流教学媒体。特别是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运用、宽带入户,也使得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变为现实。但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固然是一种重要的电子教材,却并不能排斥现有的其它教学媒体和设备,如纸质教材、录音录象带、广播卫星设备等,它们也有着一些自身的优势,如:便于携带,技术支撑条件简单,相关技术成熟,大众易于接受,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等。尤其是在现有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数量不足,质量不够高的情况下,作用更明显。再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如: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学习观念的更新、学习方法的适应、学习能力的提高等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开放教育的教学应是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为主,其他课件为辅的多种媒体整合教学。

(三)以自主学习为主,尊重学生的个体化特征

这里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利用与提高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

成人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且在经济上能够进行一定的个人教育投资(如购置个人电脑),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加上现代信息传递、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方式以自主化学习为主成为可能。这实际上也能促使学生有效利用并不断提高其自学能力。

另一方面,旧有的教学模式下,一个班的所有学生要在同一教学环境,通过雷同的学习手段,用几乎

完全相同的“填鸭”式学习方法来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知识的机械接受者,其社会适应能力、专业胜任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无疑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抑制。实际上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个体特征,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基础知识、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对于成人教育来说还要注意其学习环境差异,教育消费支出水平,甚至是所从事工作的行业差异。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模式如何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化特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

(四)教师变导师,以导学为主,体现开放性互动性

开放教育是教育对象、教学资源、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等环节的全过程开放。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个体化自主学习,首先就应该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教师——学生的双主体论下,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指定教材,安排统一的教学进度,在同一时空状态下,用固有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个体特征被忽视,学习上亦无实质上的自主性。而在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已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要体现开放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化特征。比如课程的修读,不再统一要求选择同样的课程,而是给出一个具有弹性,有较大选择空间的选课建议,让学生自主选课;在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上,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本人使用的教材,甚至是可以选择教师;学习方式上,学生可以采取在线学习、小组讨论、接受面授等多种方式完成课程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主体地位已消退。只有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够体现出开放教育的开放性,才能保障学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变要体现开放教学模式的互动性。教学规律告诉我们,自学终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与封闭性,盲目性得不到引导,就是学习上的一肿极端的自由主义。所以,这种自主化学习的模式应当是有组织化的,系统化的。而封闭性则在根本上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对接受引导、接受帮助的需求与渴望。所以,模式的设计应当能通过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对学习内容的导学,学习方法的辅导,有效的支持服务等各种师生互动环节来解决学生的困惑。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模式改革开放性、互动性的体现,也是一般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

(五)综合考虑成本与效益,立足实效具有可操作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不应当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于实践。让实践来检验其合理性。因此,要充分考虑模式的具体运用空间。试点单位能够据此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成本的合理性、与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行,要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其运营成本是否合理。“不宜过慢,落于人后,又不宜太快,浪费投资。”(吴玫史秋衡《香港高校网络教学的发展与启示》中国远程教育2002、6)在教学模式设计当中,更多的考虑在于硬件投入、资源建设和人员培训。在现代化远程教育中,只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一个教学支撑平台。那么,首先在硬件方面,需配置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计算机、建设足够的网络带宽、先进的录音录象设备等,才能保证教学模式实践的物质承载体。其次,要有丰富的教学媒体资源,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前已论及,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将成为主流教学媒体。而现有教材还多是纸质的,因此,课件的建设需要投入相当的成本。再次,由于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构建师资体系基础上,对教师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活动组织实施,对学生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需要进行大规模,多层次的培训。这是一笔巨大的成本,但也是一笔最能产生效益的投资。

同时,教学模式的设计还要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除了考虑试点单位能够有效组织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方面作出尝试。开放教育试点已经在生源、专业设置、学费、课程教学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于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更应体现这一点。比如:开设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课程;在制定专业实施方案中,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与其他远程教育机构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等。

(六)模式的先进性,运作的稳定性,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而现代远程教育又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教学模式设计上需具注意先进、稳定与发展。

首先,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现代远程教学模式能够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最有发展前景的先进教育技术,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享受最大的学习自由度。因此,在远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应是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这与本文前面论述的:“立足实效”并不矛盾。

其次,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成长期和稳定期,出于对巨大成本投入和利于人才培养的考虑,经过充分论证的教学模式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实践检验。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就是成本的回收期。同时,如果一个教学模式频繁在重要方面作出较大修改,则使得办学单位、教师、学生都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教学模式的推广要平稳有序,尤忌朝令夕改。

再次,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留下发展的空间。好的东西并非一成不变。只要在教学模式设计中留下发展空间,那么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新的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形势下,新的技术不断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旧的教学模式就总是能够在人才培养方面自我调整,自我适应。那么,考虑到这个原则,就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工作要做。比如,专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对前沿课程的设计等。

(七)体现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质量观

在知识的利用与再利用作为生存资本的经济时代里,社会竞争的根本是人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就是素质的竞争——综合素质的竞争。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实践应用水平、创新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并由此来体现人才质量的高低,而不是由知识的多寡来决定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具体的体现。努力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有利于提高电大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是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核心内容之一。”(刘西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探讨》中国远程教育2002、6)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不是为了培养“翻开书了然,闭着书茫然”的高分低能者,而是要培养出高等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如何注重对包括知识和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也就成了一个全局性的重要环节。比如,对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有组织的自主学习,协同学习都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实验、专业调查、生产实习有利于专业胜任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总之,在开放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考虑到或者服从于综合素质质量观。

二、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有其符合于模式改革目的的功能设计。在充分结合前述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开放教育试点的教学模式至少应当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功能。

(一)能够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优质的资源选择服务

教学资源是教育产业化的生产要素。要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尤其是满足开放教育学生的远程自主化学习中对资源的选择需要,资源的数量必不可少,资源的质量必不可低。而这两点正是目前制约我们真正能够开展远程教学的瓶颈所在。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如何指导学生在自学中利用好资源则是学生自主化学习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学模式的设计要能促使资源的建设和更有效地提供给学生。

(二)能提供教学全过程导学服务

无论是传统的大学校园还是新型的网络大学,任何一种教育组织的存在都在实践上说明了学生并不能完全的自主学习,他需要辅导。这里所说的教学辅导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解答问题、批改作业等。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需要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内涵更为深广的教学辅导,贯穿于学生的全学习过程。比如:知识学习的疑惑、学习方法的训练、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心理的调节、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协同化学习素质的提高等。这是教学模式的另一功能要求。

(三)能提供操作灵活、符合实际的远程教学组织服务

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实践,即使是在试点阶段也要考虑到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理论不如实干,理论的正误也需要实践来鉴定。理想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来之后,终究是要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推广运用。所以,在模式设计时,就要考虑地方教育现状,包括试点单位现有各种教育条件基础。使之真正成为一种用得上的模式,而不是一个花架子。这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第三个功能要求。

(四)能提出必须的实践环节要求

改革旧有教学模式,就是要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培养高分低能学生。开放教育应能够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利用各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机会,培养出大量懂理论,实践能力强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实践机会和实践是否有效果在教学模式设计时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考虑的实践环节有:课程实验、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践基地活动等。在具体进行模式设计时,可以对这些方面作出教学管理规定。这是第四个功能要求。

(五)有利于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处于高等教育阶段的成人学生,一般都有社会工作的经历,其所学专业也多是自己目前正从事的行业。这样的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仅是接受“是什么”,还要追寻“为什么”。更多的时候,他们要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起来作出某种思考,或者是带着工作中的某种疑惑来学习,希望得到解答。因此,较好的教学模式应当能够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比如,大量的案例教学。虽然,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但现代人需要接受的是终生教育。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才能更好的接受后续教育。

这是符合于终生教育体系的内在功能要求。

(六)有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考核与评价)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前已述及,我们检验的人才的标准是综合素质质量观,而检验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培养出了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却是模式运行是否按预定轨迹,程序是否落在实处,模式运行是否规范。因此,质量监控显得非常重要。这里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是否设计了完整的质量控制制度;其二,制度是否真正起到控制作用。这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第六个功能要求。

三、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总体特征描述及模块构成

(一)总体特征描述

目前,国内从事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有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含远程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开放教育和香港公开大学等。它们在招生对象、学制、毕业等方面有所区别,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都有共同点。以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为例,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出如下表述:

1 总体特征(从学生的角度表述):通过互联网络,进入教学平台,选择并利用媒体资源,进行个体化远程自主学习。

2 总体特征(从教师的角度表述):通过互联网络,利用教学平台,建设并利用媒体资源,在实时/非实时状态下,为学生提供集中/非集中的导学服务。

(二)模块构成

教学活动有如下要素:教师、学生和媒体。一般教学规律反映在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上就是教学主导者、主体学习者、交互方式及媒体资源。

教学主导者——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师资体系。对学员提供教学全过程教学组织、导学服务,包括资源建设、教学组织、课程教学等。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主体学习者——在进行教育消费的意愿驱使下,接受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群体。每位学员能够结合本人个体特征,进行自主化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

交互方式及媒体资源——计算机网络与教学平台。足够的教学资源载于一个功能齐全、实用性强、适用面广的教学平台,所有的教学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

T-DSE模式的实践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开放教育试点教学过程的基础环节、首要步骤,教学设计方案、细则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性作用。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专业教学实施细则的设计、课程教学实施细则的设计、课程辅导的设计、实践性环节的设计、自主化选课的设计等。

一、专业教学实施细则的设计

各专业责任教师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结合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设计并制定出《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本(专)科教学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专业教学实施细则》)。

《专业教学实施细则》的设计原则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实现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各专业责任教师在设计《专业教学实施细则》时,应当以中央电大相关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为依据。细则在经过一定阶段的教学实践后要根据教学反馈意见进行修订与完善。

《专业教学实施细则》是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开放教育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1 专业培养目标;2 招生(学习)对象;3 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体;4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5 关于集中实践环节;6 其它说明等。各试点单位需要领会《专业教学实施细则》的精神,并据此进行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试点工作。

二、多媒体一体化课程实施细则的设计

各课程责任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开放教育各门课程多媒体一体化学习的设计,并制定出《开放教育试点**专业**课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课程实施细则》)。

《课程实施细则》的设计原则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有组织的自主化、协同化学习”模式的特色,强调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设计的重点是“多媒体一体化学习建议”。《课程实施细则》是指导试点单位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各试点单位的课程辅导教师要参考此细则,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三、面授辅导课程的设计

课程辅导教师针对课程的特点、根据《课程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对面授辅导课程进行设计,并制作《课程面授辅导设计书》。面授课程的设计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导学为主,通过案例、讨论等教学形式在课堂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程面授辅导设计书》中应当通过面授辅导应达到的教学目的、面授辅导的主要内容、所使用的媒体以及采取何种形式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通过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实践性环节的设计

实践环节包括集中性实践环节和课程实践。

(一)集中性实践环节的设计

1 社会调查实施细则的设计

专业责任教师根据中央电大有关集中性实践环节的实施方案,设计本专业《社会调查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的意义和目的、社会调查的参加人员、社会调查的时间安排、社会调查的内容、调查报告的指导、调查报告的完成、考核与成绩评定、社会调查鉴定等内容。各专业《社会调查实施细则》是指导各试点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指导性文件。

2 毕业论文实施细则的设计

专业责任教师根据本专业教学实施细则、中央电大有关集中实践性环节的最新精神,设计各专业《毕业论文实施细则》。各专业《毕业实施细则》包括以下内容:论文选题的原则、步骤、方向;开题报告的提交;论文的提交要求、论文评语标准;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程序、成绩认定;等等。各专业《毕业论文实施细则》是各试点单位组织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的指导性文件。

3 实践基地教学实施细则的设计

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根据中央电大的有关集中实践性环节的要求,结合各专业实践基地或校内实践基地(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由专业责任教师设计出各专业实践基地的教学实施细则。实践基地教学实施细则是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行专业实践的指导性文件。

(二)课程实践的设计

1 课程实验的设计

课程责任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课程实验的设计,并编著《课程实验项目》,

《课程实验手册》等,以明确实验项目及实验目的、要求。

2 课程专题调查的设计

课程专题调查,是中央电大部分统设课程,针对课程特点,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设计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责任教师根据中央电大统设课程《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设计出调查细则、提出调查目的和要求,编写《课程专题调查实施细则》。

3 平时作业设计

课程作业是为学生巩固、自测所学知识而设计的实践环节,课程责任教师负责设计自开课程的平时作业,每门课程的作业不少于四次。对中央电大已布置的但未达到四次作业的,要补充至四次。课程责任教师要负责网上在线测试题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可交互的在线作业资源。

五、自主化选课方案的设计

各专业责任教师,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实施细则的精神,遵循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按补修课(专升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跨专业课为选课顺序,视学生学业基础、学习条件的不同,设计成学生可通过2——3年完成学业的各专业《学生自主化选课指导意见》。各专业责任教师设计的《学生自主化选课指导意见》,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化选课的依据,也是学生报考的依据。

T-DSE模式的实践应用——支持服务

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包括对教师的支持服务和对学生的支持服务。

一、对教师的支持服务

对教师的支持服务重点体现在组织各层次的教师参加各种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以及为其提供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支持服务,制作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不断提高教师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业务水平。

(一)参加中央电大组织召开的多形式的培训

各专业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有义务参加中央电大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试点单位在教师培训时间和经费上首先应给予保证。参加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技术的培训、远程教育思想的培训、专业课程的培训、实践性环节的指导培训等。

(二)针对不同对象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

1 对试点分校专业责任教师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观念、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实施细则、开放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内容及运作,电大在线平台的使用。

2 对试点单位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观念、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放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内容及运作,电大在线平台的使用。

3 对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答辩教师的培训。主要以各专业《毕业论文实施细则》、《毕业论文答辩规程》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4 对外聘教师的培训。主要包括: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观念、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要求培训、电大在线平台使用的培训、《课程实施细则》、PPT文件的制作、面授课程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等。

(三)提供远程教育技术平台使用权限

基于互联网技术环境的“电大在线”,成为电大系统开放教育的主要教育技术手段,有必要为教师提供以下教学支持服务:为每位教师提供达到配置要求的教学专用联网计算机;为每位教师提供免费电子邮箱;为教师提供进行课件开发的技术软件;为教师进行网上导学分配相应的管理权限。

(四)必要的经费保证

人才培训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推进,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为此试点单位应设立资源建设、创新的“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并在资源建设和新项目开发上给予经费的保证和支持。

二、对学生的支持服务

开放教育强调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并非是让学生的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相反个别化的学习还更需要得到教师在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主要表现在专业责任教师、课程责任

教师、专业辅导员、课程辅导员分别对学生进行入学、选课、学习过程、考试以及实践环节等各教学环节的进行的指导。

(一)入学指导

1 政策指导。在学生报名参加开放教育学习之时,各试点单位专业辅导员需要向报名学生讲解开放教育的政策、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演示“电大在线”平台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学生在入学前即了解开放教育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从心理上作好学习准备。

2 专业指导。学生报名时,各试点单位专业辅导员要根据开放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精神,向学生讲明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介绍专业骨干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向学生提出报名专业建议。

3 入学指导。专业辅导员在《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课程责任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教学实施细则》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专业辅导员要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使用相应的入学教育资料,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电大在线”三级平台的使用。为学生正式步入远程教育学习过程打下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学习的基础。

4 选课指导。学生自主化选课是开放教育教学特点的体现。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条件、遵循教学规律选课,是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开放教育学习的前提。各专业辅导员根据《开放教育试点学生自主选课的实施意见》及各专业《学生自主化选课指导意见》的精神,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化选课。学生在确定所选课程后,还需要在教学辅导员的指导下填写“学生自主学习选课表”。此表经审查合格后,作为学生课程注册、报考的依据。

(二)学习过程指导

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过程的指导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引导,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和学习的过程有一个必要的了解,从而能更合理、更有效地调集和处理各种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学习过程指导主要包括“开篇导学”、“学习进程的指导”和“期末复习与考试的指导”等三个阶段的指导,以及其间的多种媒体学习、多种学习形式的指导。

1 开篇导学

课程责任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实施细则的要求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状况,在“电大在线”“课程辅导”栏目中发布“开篇导学”,或制作“开篇导学”的IP课件,以指导学生学习。“开篇导学”以介绍学科体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习目的、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等内容为主,总之以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本门课程为核心内容,达到教会和激发学生运用多媒体自主化学习的目的。

2 学习进程中的指导

1 网上导学

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辅导教师、专业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电大在线”平台的资源指导学习进行学习。

“电大在线”平台分为“中央电大平台”、“省级电大平台”、“电大分校平台”。三级平台各有不同的导学功能:一级平台主要以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统设课程的导学为主;二级平台以省级电大自开课程的导学为主。三级平台以各试点分校转载一、二级平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课程责任教师在“成都电大平台”上主要向学生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导学:编制教学辅导材料,供学生随时点播;制作IP课件,供学生随时点播;主持课程BBS讨论,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与非实时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并即时回复学生网上提问;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网上实时答疑;利用E-mail,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信息交流。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专业辅导员还应组织和指导学生在“电大在线平台”上进行视频点播、IP课件的点播、参与BBS讨论、参与中央电大、省级电大课程教师主持的实时与非实时的答疑活动等。

2)其它媒体的应用指导

体资源(如:录象带、录音、VCD、CAI、IP等)的情况,并对媒体资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为学生自主化运用媒体资源学习提供指导。

课程辅导教师要熟悉课程的媒体资源情况,并能逐步做到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学业基础,整合教学

媒体来指导学生学习,或为学生提出采用何种媒体的指导意见。

专业辅导员要熟悉课程的媒体资源情况,并能指导学生使用媒体进行自主化学习。

3)集中面授辅导

集中面授辅导由经过远程教育理论与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的课程辅导教师担任,集中面授辅导将主要为学生提供:课程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指导,讲思路、讲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面授内容与媒体资源形成合理的配置。

面授的时数不搞一刀切,可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一般原则为:难度较大的课程可适当加强面授,如数学、英语等;有一定难度且媒体质量不高的课程,其面授时数可为总时数的1/2;较容易的课程且媒体质量较好的课程,其面授时数应不超过总时数的1/3。

4)协同化学习指导

协同化学习,是将学生按照工作性质、日常生活地域、专业知识基础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进行包括课程讨论、学习经验交流、进行课程专题调查等活动。

课程辅导教师和专业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制定小组学习计划,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课程专题调查、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

(三)期末复习指导

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辅导教师在期末复习阶段要采取多种恰当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复习。

1 “直播课堂”导入与录制。省级电大教学资源中心、各试点分校技术部门按照中央电大有关期末复习的安排,在两级电大在线平台上导入中央电大录制的统设课程的“直播课堂”,以供学生随时点播。省级电大课程责任教师还需录制自开课程的“直播课堂”,并将其导成IP课件,供学生随时点播。

2 “网上练兵”的导入与制作。省级电大教学资源中心、各试点分校技术部门要即时将中央电大发布的统设课程的“期末练兵”内容导入两级电大在线平台,供学生随时学习、下载。省级电大责任教师负责自开课程的“期末练兵”制作,并即时上载到电大平台,供学生随时学习、下载。各试点分校要即时将其导分校平台,以供学生随时学习、下载。

3 期末在线答疑。专业辅导员根据中央电大期末网上教学活动的安排,指导、督促学生按时上网参与统设课程的实时答疑,接受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的远程指导。省级电大课程责任教师应在期末举行有针对性地对自开课程进行在线实时与非实时的答疑活动,专业辅导员要组织、督促学生上网学习。

4 即时下载。针对工学矛盾较突出而极少有机会上网学习的同学,针对没有条件下载网上复习内容的同学,在试点单位教学期刊、杂志(或其他资料)上即时刊载部分网上辅导材料,以帮助学生期末复习。

5 加大心理咨询力度。各级电大应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在期末复习期间,加大网上咨询、电话咨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专题指导(如考前复习方法、如何减轻考试压力等)。

三、实践性环节的指导

实践环节是为配合理论教学,以提高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应用本领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包括:课程实践指导和集中性实践指导。

(一)课程实践的指导

课程实践包括:平时作业、课程专题调查、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等。

1 平时作业的指导。课程责任教师和课程辅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指导形式可以是面授答疑,也可以是网上答疑、小组讨论等。

2 课程实验的指导。课程辅导教师或实验室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课程的实验。

3 生产实习指导。课程辅导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细则中的相关规定,按照生产实习项目内容的规定,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生产实习活动。

4 课程专题调查的指导。试点单位专业辅导教师要配合各课程辅导教师根据中央电大统设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要求的精神以及课程责任教师提出的《课程专题调查实施细则》,指导学生进行专题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

(二)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指导

集中性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

1 毕业论文的指导

撰写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此环节包括组织指导和论文写作指导。

组织指导。毕业论文是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核心内容,省级电大应设立相应机构并制定有关规定对这一工作进行政策性和业务上的指导;各专业设置的“开放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及各试点单位设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对这一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论文写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必须在具有指导论文资格的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各专业毕业论文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完成。

2 社会调查指导

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此环节包括组织指导和调查指导。

组织指导。省级电大开放教育教学部门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并制定各专业社会调查实施细则。各试点单位以各专业实施细则对这一工作的具体开展进行指导。

调查指导。各试点单位要为学生完成社会调查确定相应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社会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撰写调查报告、签署评语。

3 实践基地的教学指导

各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指导主要由专业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专业辅导员以及实践基地的有关人员,按照实践基地教学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协同化的指导。学生在校内实践基地(实验室)所进行的实践活动,由课程辅导教师或实验员按实验大纲的要求进行指导。

T-DSE模式的实践应用——质量的保证与监控

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保证、教学过程的跟踪与反馈构成了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一、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完整合理、运转效率高的师资服务体系不仅是教学规律的一般要求,更是开放教育模式下,如何为学生的个体化自主学习更好的提供教学服务的表现。开放教育的师资不仅仅是传统的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教师,包括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与指导、提供教学服务产品与教学支持服务的人员。开放教育教学师资体系可以按如下框架构成:(略)

(一)学科专家。学科专家由普通高校具有本专业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学科专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主持工作:主持制订本专业教学计划;审查专业教学实施细则和课程实施细则;主持并参与自开课程的资源建设;主持召开专业教学研讨会;向试点单位提出专业发展的专家参考意见,在其他所有重要教学环节和对重大教学事务提出专家意见等。

(二)专业责任教师。专业责任教师由开放教育试点单位专职教师担任。专业责任教师全面负责本专业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管理与服务工作,同时为课程责任教师、专业辅导员、课程辅导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管理。

(三)试点分校专业责任教师。各试点单位应按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有关规定,设立试点分校专业责任教师,分校专业责任教师应当由具有本专业副高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兼职教师担任,并接受省级电大专业责任教师的业务指导。

(四)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是课程教学管理与组织实施的负责人,开放教育试点单位专职教师承担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实践和教学模式推广。课程责任教师也可聘用经过远程教育观念、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的普通高校的教师担任。

(五)课程辅导教师。为学生提供该门课程的面授、答辩、多媒体教学指导等服务。

(六)专业辅导员。负责本专业的教学过程组织和其他实践性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规章与制度保证

为保证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力求作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为此,可以制订以下规章制度。

(一)教师管理类

●《专业责任教师岗位管理办法》;

●《课程责任教师岗位管理办法》;

●《专业责任教师(分校)岗位职责》;

●《开放教育课程辅导教师职责》;

●《开放教育专业辅导员管理规定》;

●《开放教育专业责任教师教学工作任务书》;

●《开放教育课程责任教师教学工作任务书》;

●《开放教育课程辅导教师教学工作任务书》;

●《开放教育教师评价制度》。

(二)教学设计类

●《关于制订各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教学实施细则的规定》;

●《关于制订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

●《关于制订开放教育试点课程教学实施细则的规定》;

●《开放教育学生自主选课的实施意见》;

●《开放教育**专业学生自主选课建议表》;

●《开放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

(三)教学过程类

●《开放教育补修课程的实施意见》;

●《开放教育平时作业与形成性成绩考核的管理办法》;

●《毕业论文答辩规程》;

●《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管理规定》;

●各课程相关实验规定;

●《开放教育试点学生自学小组活动指导》。

三、教学过程的质量跟踪与信息反馈

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完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应是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因而质量的跟踪监控与信息反馈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学前过程

1 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便于因材施教,制订教学实施细则,试点单位必须对学生入学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然后把结果反馈给各专业责任教师。

2 进行入学水平测试及分析

入学水平测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制订学生学习计划、成立学习小组、查缺补漏、进行个别化导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开放教育教学部门统一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水平测试,并按统一的标准进行阅卷。及时汇总学生测试试卷信息,专业责任教师据此进行试卷的分析,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修)订《专业教学实施细则》,以保证入学者在不同的起点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取得较为显著的学习效果。课程责任教师根据试卷分析,制(修)订补修课程的实施意见。

3 自主化选课审定

各试点单位根据《开放教育学生自主选课的实施意见》和开放教育《**专业学生自主选课建议》,

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化选课。经试点单位专业辅导员初审后,报开放教育教学部门审批。

审查的重点:是否超出各专业选课建议表所制定的当期选课科目;每期最多选课不得超过6门;选课是否遵循了补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跨专业课这样的选课顺序。对违背学科专业教学规律的选课不给予批准。经教学部审批的选课表要报教务部门,作为学生期末报考的依据。

(二)学习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质量跟踪与信息反馈

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既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常规教学,也不同于自学考试。如何在教学过程上真正体现开放教育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跟踪学生自主化个别学生的过程,确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是开放教育教育质量保证的重点。开放教育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及质量跟踪与信息反馈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设立试点单位联络员

为了及时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调整导学方式,从而达到保证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目的,应设立主要由专职教师担任的试点单位联络员。联络员时常保持与试点单位的联系,经常了解试点单位模式改革的进展情况、及时协助解决试点进程中遇到障碍问题。

2 进行常规教学检查与学习效果调查

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对试点单位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并进行学习效果的调查。将调查结果提供给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以便使他们有的放矢地改进工作。常规检查可以采用填表式、查阅资料式、座谈形式开展,特别是通过与教师(包括专兼职)座谈、辅导员座谈、学生座谈,从不同角度了解教学及相关的教学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3 进行平时作业的批阅与评析

课程辅导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平时作业进行全批全改,并据此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并且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作业评析”,提出教学改革的意见。

4 学生上网学习质量的跟踪

各专业辅导员根据各门《课程实施细则》多媒体一体化设计的要求,统计学生上网学习、答疑的次数,并据此作为该门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

5 面授课程的质量跟踪

各试点单位检查课程辅导教师的面授设计。

6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终结性考核结果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成效。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指导效果,期末考试以后,开放教育课程责任教师要对所管理骨干课程的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试卷卷面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包括试题分数分布、重难点分布、每题的得失分情况等等,写出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为下一轮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提供借鉴。

7 组织教学研讨会

开放教育各专业责任教师负责筹划、组织本专业每学期召开两次以上的教学研讨会。研讨主要内容应包括:由学科专家介绍本专业学科发展前沿理论与实践,达到使教师们不断更新学科知识的目的;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自主化选课的设计研究;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研讨;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其它教学事项等。通过研讨形成总结意见,并将研讨的成果运用到开放教育模式改革过程,进行实验和推广。

(三)集中实践环节的质量跟踪与信息反馈

集中性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设计)。

1 社会调查的质量跟踪包括的环节

试点单位专业辅导负责此项工作的安排;由本专业的教师指导学生写出社会调查报告;被调查单位签署意见;试点单位专业责任教师提出初审意见;专业责任教师提出审批意见。通过学生填写《开放教育社会调查鉴定表》将以上环节的信息反馈给教学主管部门。

2 毕业论文的质量跟踪的主要环节

组织准备阶段。成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成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工作组”;各试点单位成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

资格审查阶段,各试点分校专业责任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开放教育毕业(学位)论文写作申请表”,试点单位审查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资格;“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工作组”严格审查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试点单位组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工作组”严格审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对不合格开题报告提出整改意见。

论文写作阶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并详细记录指导学生论文的过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工作组”对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进行初审。

答辩阶段。“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组织学生集中答辩;“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对论文的最终成绩进行终审。

本文在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上作了分析、研究,总的观点在于:教学模式的横向构成在于教师主导——教学平台(资源)——学生主体;教学过程的纵向环节在于教学设计——支持服务——质量监控。由此,我们提出了体现这一观点的T-DSE模式。

我们认为:开放教育试点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带给我们两种形势:其一,既然是试点项目,则无公认的、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可沿用(T-DSE模式亦是如此),需要各试点单位全面创新、实践,自然有一定的难度;其二,作为一项全新的开拓性工作,少了许多条条框框,不需受旧有模式束缚,这有利于新的东西推进和应用于实践。只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前提下,着眼于教育形势发展,准确定位,大胆改革,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终究能开辟出发展的空间。

参考资料:

[1]孙禄怡.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J.中国远程教育2002.5

[2]刘西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2.6

[3]张伟远、欧阳丽红.成人学习方式的理论、分类及测量之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2.2

[4]孙国林等.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现状分析与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总61

[5]王琪、杨政学.论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2.3

[6]姚利民、陈剑光.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6

[7]高利明.对网络教学的一些体验和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1.1

[8]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9]吴玫、史秋衡.香港高校网络教学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2.6

[10]荣促潮.教育网站角色定位与空间拓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2.6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6-6-1 11:15:00 访问次数:5666

前言:本文是申报课题结题时撰写,于2005年10月连同附件送专家组评审。在2005年12月11~13日于厦门召开"中央电教馆、福建省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结题暨福建省首届三优联评颁奖会"上进行现场结题申述、专家现场提问、结题学校答辩、专家组综合评议评分等程序,本研究课题被评为最高等级"优秀"。获此等级的全省有3个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引起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这必将带来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教育部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提倡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普遍应用。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再次强调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技术因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和主流。自2002年初我校建立校园网和网络教室、多媒体进入教室之后,如何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符合信息时代学习特点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发布信息及信息创新能力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因为这是我们这所百年名校在信息时代如何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为推进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与信息教育技术的校本科研,我们从《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入手,着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于网络的具有时空延伸特点的互动教学,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生动、自主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我校在课题立项前的实际情况是,网络和教室多媒体设施刚建设完成,虽然设施先进也较完善,但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重大因素。首先,没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可以支持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教育网站,可用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十分匮乏;其次,重点名校高考升学压力及长期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惯性影响使教师主动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再次,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普遍不高降低了他们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热情。因此我校在课题立项时确定的研究总体目标是:通过课题研究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高网络环境下学校管理和对外交流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下教研和科研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信息化水平,从而实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即通过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发展理念。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总体目标,我们将课题研究确定为如下两个主要方向(子课题):(1)构建支持学校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育管理的网站;

(2)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研究实验。

具体设想是通过为期三年的课题研究实验,从"教师"、"学生"和"网站"三个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一)教师方面

1、探索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正确运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

2、探索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室局域网、多媒体教室利用校园网和Internet、远程异步教与学的互动交流)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

3、提高教师在"数字化生存"的社会中自身的"数字化"素质。

(二)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适应"数字化生存"社会的需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四大目标:"乐于学习" 、"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3、培养学生掌握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在不同的引导(如文字信息引导和视频信息引导)下、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网站方面:

1、建构有特色的学校虚拟教育教研社区;

2、探索支持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网络功能设置;

3、开发支持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网络软件;

4、开发支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功能。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主要有:

1.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报告;

2.与课题相关的系列论文、总结、优秀课件和课例、教学设计等;

3.支持新型教学模式的网络软件、资源库、专题实验网站等;

4.学生创新电子作品集。

我校在课题立项时所设定的预期目标因为把眼光放远,具有全方位、整体性、发展性及前瞻性,所以一开始,自己也觉得研究工作难度大,在指导思想上也准备在研究工作的进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目标或适当延长课题的结题期限。结果,经过三年来的努力,还是取得比较大的成果,预期的目标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与近年来国内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相比,我们的课题研究的许多做法与这些成功经验在许多方面是相符的,而且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当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本课题研究是在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思考基础上进行的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实践与实验。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我们要求教师及学生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并对研究行为过程进行及时的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反思、总结和调整。

我们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过程,自始至终基于这样的思路:

(1)将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大限度地争取学校教育资源来支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2)将本课题研究作为全校性的研究课题,以本课题研究来带动和提升校本教育科研,让教师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参与者和研究者。

(一)相关的理论概念的研究实践与反思

1、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其中最为最重要的是"设计"。

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变革,而教学观念的变革带来的是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流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新的教学模式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能否占领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地,关系到学校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2、现代教育技术最新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的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的理论的实践提供了技术平台,而建构主义的理论则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因此课题研究应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研究的宗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教育中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不仅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得到教育界的追崇。问题是,作为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是否适合与中学特别是高中的学习与教学?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来设计学科

的教学,学生能否就能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出获取知识的能力?高中各学科知识许多已是人类最优秀的思想结晶,其知识的获取很难通过纯粹的"意义的建构"的途径来获得。在高中应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指导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设计,重要的是取自其关于过程与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和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强调这一精粹。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这一术语,出现在上一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乔以斯与韦尔关于教学模式理论的有关论述中,八十年代中期后引入我国。他们认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组综合性成分,这些成分能用来规定完成有效的教学任务中的各种活动和功能的序列

(D.Andrews&F.Goods,1980)。通俗地讲,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可以说,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人们去把握和运用,并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基于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的特点:(1)以新型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2)以网络技术和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支持;(3)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等多种方式的学习;(4)时空不限性和虚拟性。

教育技术专家提出的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如: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丰富资源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真实情景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问题解决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学习

…………

以下是我们关于构建"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与反思。

(1)以网络教室为学生学习活动场所,局域网环境下的一人一机或多人(3~5人)一机的网络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以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为主要特征,采用协作的"合作学习"方式,高度实现师生互

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最能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但对网络技术环境、网络资源和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要求相当高。通过研究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师生实际信息素养水平和高中现行教材内容以及相应配套的音像教材、教育软件等因素的制约,还不可能成为中小学教学模式的主要模式。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也有些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开设了较为成功的课例,如:张海峰老师的《圆锥曲线》、《雪花曲线专题研究》、《杨辉三角》等,骆志森老师的《影响化学的平衡条件》,侯小彬的《Unit Four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speaking and listening》。

(2)网络教学的另一种形式是,依托网络进行的开放式跨时空互动教学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允许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高水平的动态互动,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特定需要,跨时空地参与各种学习讨论,选择老师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问和困难,打破原来固定的师生关系,进行网络讨论和答疑,学生可以不显示真实身份,因此能够尽情表达他的真实想法,教学过程由此而显得更为本色;这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在线学习,让教师依据教学要求编辑网络资源,从而实现了异步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着力构建的目标,我们自主开发的"教师个人主页"系统,使我校教师可以每人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主页提供的完善功能与学生实现网络教学的高度互动。[1] (我校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3610449251.html,"教师个人主页"的留言版和辅导区有大量互动记录)(3)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也是网络教学一种形式。在这方面,我们的尝试做法是:①将本校教师和外校部分教师的优秀课堂录影建立一个"教学录像"库供学生网上观看。

②将教育卫星相关课程经整合后供学生网上观看学习。

③教师利用自主开发的"学科资源库"和"在线测试系统"编制练习卷或试卷发布在"教师

个人主页"让学生进行在线答题,系统给予即时评分和试题难度值的统计分析。

④教师自主编辑或应用我校网络软件"在线编辑系统"编辑学习指导或学习主题的超文

本传到个人主页让学生网上观看。

(4)近十几年来教育改革者将"传统教学模式"作为革命的对象,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运用日益增多,似乎"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教学模式是格格不入的。

其实,"传统教学模式"指的是我国建国后借鉴前苏联及西方国家,通过在中国教育土壤上不断发展演化而逐渐形成的中小学学校现行的教学思想体系与操作体系,其基本特征就是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学习内容上是高度统一的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知识的传输。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看来,客观地讲,这套教学体系或者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适应了工业化进程和人类活动的群体化倾向。就教学层面而言,它的优点也是非常突出的,表现为:双向直接的互动交流;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集体学习的乐趣体验;情感活动的陶冶感染;施教活动的人格影响。这种即境性、情感化特征即使在现在,它的地位和作用也非另一种模式能完全替代,它能使师生间、生生间进行直接的互动,进行面对面的同步交流,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在集体中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促进学生的道德感、意志、自我意识等重要品质的养成。它能促使教师注意自身的教师形象,在教学中能够做到言传身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平时的接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传统教学也存在着诸多需要改革的弊端。首先是教学活动的定时定点。教学活动在时空上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师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传授特定的内容,学生几乎不能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进度进行选择。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定调定步,设定所有的学生具有相同知识基础,通过教学所有的学生要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间的互动,但以教师与整个班级的互动为主,多数情况下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学生

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为了面向大多数学生,无法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个体性需要。其三是教学内容的定性定量。教学中更注重的是规定的课本知识的传授,在特定的时间内要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无法做出太多的拓展和延伸,学生没有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权,并且在不同程度上由此忽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方面的关注和指导。这些局限是程式化和同步化的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新的教育形势期待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寻求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思想支撑,以寻找新的发展点与突破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展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新视野,它是一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长处、保持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教学策略,通过有机的整合过程可以促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学模式的形成。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此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并结合在网站建设研究的成果大力推进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基于教师个人主页"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2]

4、网络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

(1)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网络环境资源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物质基础,是前提条件,其品质的高低决定于政府、学校在网络环境资源建设投资行为的决策。

我校于2002年初就具备比较先进完善的网络环境资源,近年来还不断更新增加设施以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3]

(2)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

网络资源信息具有多信道传递的特点,从理论和技术的层面讲,教师和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随时检索与下载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有用的信息资源,网络上所有的教学资源每个人都可充分享用。但是学校教学的实际需求,要求建设具有鲜明教育教学个性的网络资源库,它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学校教育网站任务中的重中之重。资源库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评价中重要的核心量标,是进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根本保证。

学校网络教学所需的课件都由教师自己来制作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更多教育教学素材资源可以来自Internet,但必须经过筛选、评价后的资源才是有用资源。教师最接近学习者,是学习资源重要的评价者,经教师检索筛选的资源,最能适合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我们采取让教师利用个人主页,把他们所检索筛选出来的或是原创的各种有用资源素材进行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分类管理,建立自己的特色小资源库,达到在教育教学中灵活地加以应用的目的。我校将"教师个人主页"系统和"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库"紧密结合,教师通过个人主页上传的各种资源纳入学校资源库后,经整合形成学校的"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库"。每个教师可以随时通过主页系统上传经他检索筛选的资源文件和题库资源,因此,我校资源库是一个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的极具"活力"的动态资源库。

我们认为,这种"基于教师个人主页系统的学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策略"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的创新与突破,极具学校特色。

(3)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

毫无疑问网络人力资源是网络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网络人力资源具有开发性和增长性。一所学校通过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促进网络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增长,形成独立的教育

软件开发技术队伍与网络教学研究与应用的队伍,实现技术与应用互动,应该说这是一种成功。

我校进行支持学校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育管理的网站建设过程,所有程序和软件均是我校计算机老师自主开发编写,这一点是其他学校少有能做到的。

我们的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3610449251.html,)建设目标是,依托学校网络中心的服务器,建构完全动态的支持远程管理的交互式集成管理平台,对学校各种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并整合为在同一个界面登录进入,具有使用方便、实用丰富、体现人文精神、人机交流界面友好的特点,同时拥有完善的安全运行保障和权限管理,形成学校、处室、教研组、教师个人、班级、学生、校际等系列主页(子网站群),实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组织和吸引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教育网站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使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高。[4]因此,我校网站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特别是网络教学的需要建设的,从资金投入的经济性角度与技术的适应性发展性角度看,均是一种突破性做法,其编写的程序和开发的软件具有教高的学术价值。

(二)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1、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组,规划和制定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制定相关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组以校长为组长,成员由其他学校领导和相关处室领导组成,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具体工作由常务副组长负责。

成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组并由学校主要领导挂帅,有利于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统一认识,形成合力,以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之中,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就有可能争取学校教育资源的最大支持,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处于学校管理层面上有序进行。

2、在学校原来的"电教中心"基础上组建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校园网络建设的具体实施、校园网的安全运行和维护,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开发适用于本校需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软件(包括构建学校教育网站)。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内成立了(1)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制定了《泉州五中校园网络安全条例》和《泉州五中校园网络安全员职责》。(2)为适应学校信息化和课题研究的需要,还组建了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阮自力老师主持的"网站建设与教育软件开发技术小组(参与的老师们更喜欢使用'信息工作室'的名称)" 。(3)网络设施与教室多媒体设备维修维护协调小组(大的故障排除技术工作有专业公司负责)。

3、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要有广大教师的主动意识和积极参与。为此,我们组建一支学校各学科教师、学校各职能部门人员和"技术小组"人员参加的"数字校园"资源建设和课题研究的骨干队伍--泉州五中信息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组(简称:信息中心组)。"信息中心组"的工作由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组直接指导。

成立"信息中心组",改革了原有的以"教科室-教研组-教师"的纵向教研管理体系,构建了多学科网络型教研体系。同时,成立"信息中心组",使得有关教师有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使命感和增强了有关教师主动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近三年来,我校参加各级的论文、课件、整合课、网络资源等评比的获奖教师,均是"信息中心组"成员,更重要的是,骨干队伍在教研组、年段的教师中起到了教学、科研的示范作用。

4、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构建"课题、培训、教研"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

自1998年以来,我校共举办过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共20期,派出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类信息技术培训50多人次。

2001年11月以后,随着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开展,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工作重点转入加速全员培训。2001年11月~2002年6月,培训重点内容是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要求全校教师通过培训能熟悉并掌握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技能。2002年6月~2003

年6月,随着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准备与开展,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

目标,培训重点是NIT(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模块)规定的相关内容,在培训基础上组织教师参加中、初级考试,这一期间有120多人次参加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大大提高了教师应用计算机各种应用软件的水平。2003年6月以后,随着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培训重点为构建"课题、培训、教研"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如:

2004年暑假,我们集中各学科部分教师培训,内容是我校在课题研究中开发的"学科资源库" 系统和"在线测试系统"的应用:(1)如何使用"学科资源库"系统上传学科习题并加以分类编辑,如何使用"在线测试系统"系统建立学生网上自主测试的试卷;(2)参加培训的每个老师必须一定数量的将经过筛选的练习题上传到资源库;(3)通过教师个人主页提供若干份网上练习卷或试卷供学生网上答卷。

2005年暑假,利用泉州市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我校举办的机会,将本校培训与之结合,组织20多名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教师参加(以前在其他地方举办时参加人数一般只能几名),有效地利用校外优质的培训教育资源。

5、"教学观摩周"变革为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为主题的"公开教学观摩与教学研究月"。

每学年的11月底-12月初是我校传统的"公开教学观摩周"全校性教研活动,以往的教学观摩周时间较短,公开课的教学基本上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评奖的奖项只设有"优质课"和"新秀奖"。随着我校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研究的全面开展和学校信息化硬、软件环境的完善,我校从2003年开始将"教学观摩周"演变为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为主题的"公开教学观摩与教学研究月",并对全市各中学开放。在我校的"公开教学观摩与教学研究月"期间,来我校听课研讨的学校和教师越来越多,2004年的"教学研究月"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有55所中学500多人次来我校听课。

我们规定参加"教学研究月"开课的老师必须有"教案"、"课件"和"教学设计方案"才能参与评奖。评奖的奖项增设"优秀课件奖"和"优秀教学设计奖"。获奖情况作为教师工作绩效纳入职称晋升和年度评先评优的考核量标。

新课程的理念推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新模式,是我校进行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教学研究月"是一次教师的参与课题研究的行为过程的集中性检阅、观察、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的反思和总结,可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并进行及时的调整。

除此之外,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在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中都应有2~4次的在教研组内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观摩研讨。

6、申报首批"福建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3年10月以高分通过省电教馆组织的专家组评估,2004年2月得到福建省教育厅正式确认。

7、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电教馆和省、市组织的论文、课件、整合课等评选活动。

8、承办2004年10月由省教育厅、省电教馆主办的"福建省中小学网络与教育技术应用交流研讨会"。

9、参与泉州市教育系统网络资源建设。

10、给予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所必须的资金支持。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自我评价

(一)课题研究标志性成果

标志性成果之一:论文类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为了能更好地深化数学课堂的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的数学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去试验、探讨和推广。笔者想从“转变观念”的角度,结合一具体课例来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1、充分认识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2、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定位。3、基于网络环境,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空间,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字:网络环境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正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而校园网络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为现实的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含,课堂教学这个脚本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合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的认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具体课例--《分式的基本性质》,浅谈网络环境下数

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一、对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学习特点的认识:1、网络环境下,学习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受老师的控制,在不同的时间段去学习,通过网络提供的资源去构建知识。2、网络环境下,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即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还能方便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并能获得及时反馈。二、转变观念,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1、对老师定位的重新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其严重不足是:基本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对学生定位的重新认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独立协作去构建知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自主学习和跨越学习。在有问题时,可请教教师或别的同学,进行协作化学习。 3.对教学内容定位的重新认识: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数学课本的教材内容不再是学生的学习唯一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从其它途径(如网上资源)获取大量的数学知识。 4.对媒体定位的重新认识: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媒体不再是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它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三、基于网络环境,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空间,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为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教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的基础上,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转变观念,综合地考虑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功能,有机地将教师的指导、帮助、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学分: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适用研究生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课,适用该学科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是研究译学理论及实践技能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翻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等在翻译学研究和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具有翻译学科意识及翻译理论研究的创新意识,对翻译研究和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正确应用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掌握较高的英汉互译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述 1.熟悉翻译的定义,判断翻译是科学和/或艺术。 2.认识翻译的目的、弄清翻译的任务。 3.了解翻译的标准、熟知翻译的过程。 4.分析译者的素养。 5.了解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的关系。 二、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 1.了解中国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理解三不易、五不翻、五失本、案本、信达雅、信达切、信与顺、化境、形似与神似、三美、猫论、以及忠实与通顺等的内涵。 2.了解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理解翻译三原则、等值翻译、功能对等、动态对等、形式对等、文化翻译观、民族主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观等的内涵。 3.了解翻译理论中的不同学派,如:文艺学派、文学-文化学派、语言学派、莱比锡学派、解构学派、交际学派、社会符号学派、释义学派、摆布学派、辨证逻辑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等。 4.了解翻译学的不同分类,熟悉并尽可能掌握比较翻译学、描写翻译学、普通翻译学、特殊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玄翻译学的基本特征。 5.了解异化与归化,学会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应用异化或归化。 6.学习了解翻译界对翻译单位的定义,掌握翻译单位(音位、词素、词、词组、句、语段、语篇)在翻译中的可行性。 三、英汉语言差异与译文可接受性 1.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差异。 2.了解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在形合与意合上的差异。 3.比较英汉语言的词类、词性的异同。 4.比较英汉语言在表达上的视点差异。 5.比较英汉句型结构的异同。 6.了解并掌握翻译过程中的词性转换。 7.了解并掌握翻译过程中的主被动关系转换。

小学美术-线下成果-教学设计-百变团花-通化东昌-李伟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通化市东昌区佟江小学李伟 一、教学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它取材方便,制作快捷,只需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折叠后设计简单的图案,便可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装饰性和艺术都很强。不但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而且给我们的生活也会增添许多乐趣。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美育手段,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团花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团花,并能用剪纸的语言进行装饰美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团花及其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能力,能运用对折的手法剪出团花。学会用剪纸符号装饰团花。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说说、剪剪团花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剪纸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团花特点,进行大胆表现设计百变团花的外形。 2.教学难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四、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1.通过观察比较、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方法和纹样的设计。 2.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轻松有趣的教学环节得以解决,通过师生共同演示来了解掌握团花的制作原理。 五、教具、学具及媒体的使用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团花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相关课件或图片、学生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我国的民间艺术“剪纸”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作品请你欣赏。出示图片,这张剪纸剪的是什么?(鱼和莲花)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团花运用十分广泛,仔细观察一下,团花里都有些什么?象这些有鱼、莲花的剪纸我们称为“连年有余”,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这里还有一张鱼的剪纸(出示团花剪纸——鱼),请你观察一下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整合资源巧用网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整合资源巧用网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 数学教学 整合资源巧用网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摘要】: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探究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等一体的功能,有效改善数学课单纯依靠书本、黑板的传统刻板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巧用网络整合资源设计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指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且不受时空限制,为一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

一个很广阔的交流平台。在基础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为实现网络在课堂教学的适时性、交换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共享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探究的平台。 怎样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呢?网络的出现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的生活情境图、动画等,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源于生活,反之又为生活服务。从而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随之而活力四射。 一、用好教材,设计好活动,让学生动手寻找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一堂课上得轻松不轻松,学生兴趣高不高,与教师设计的课中活动密不可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面对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数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一个有数学思想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一定会具有学习数学的技能。 用好教材,设计好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在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作者:訾斐) 2009-12-27 9:22:22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有力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超越式发展,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于2002年元月,五条路小学继“九五”成果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试验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年4月立项,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二项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我校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于2002年4月在数学、英语、美术三个学科开始进行试验研究,经过三年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基于网络环境下,建立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解决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营造英语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口语交流、表达的实践能力; 3、创设一种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索引美术信息,提高其整合素材及绘图创新能力; 4、与上述目标相关联,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5、编写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方案; 6、研制、开发与课题研究教学配套的工具平台,教学网络资源库等; 7、摄制一批课题研究典型课例,逐步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8、撰写一批研究论文,总结并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英语、美术各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二、项目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1、夯实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它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学校为此加大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力度。其做法是:做好“三个结合”,保证人人受训,人人提高。第一是校内普及培训和校外提高培训相结合。自开展“十五”课题以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的撰写。同时,选派学校领导、课题实验教师、骨干教师、电教员先后参加了南京、北京、成都、广州、上海、郑州、许昌等地组织的理论培训。第二是辅助讲座和研讨交流相结合。近三年我校先后请省内外著名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内每学期举行经验交流会,教师人人参与,研讨、交流使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心中定位。第三是专题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我科研室定期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十五课题”专题讲座。同时我校科研室在每月两次的教研科研活动中,系统地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制定制度,务实研究,确保课题有序进展。 我课题组对实验制订出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但鼓励教师参加科研,而且每位实验人员有义务对实验的每个环节、每项任务负完全责任。 人们曾形象地将网络硬件设施比作“马路”和“汽车”,各种软件和网络信息资源比作“货物”,把实验人员比作“司机”,对于我实验学校当时的状况来说,我校选定的实验教师——“司机”可以说是素质比较高的,但其它两项却处于弱势。课题组根据校情充分发挥优势,由实验教师视校情制订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各学科具体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科学严密地设计前测项目,把握好实验的重要环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实验中、后期定出了很好的坐标。 在网络环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中,我课题组注重从理论上提升,从方法上探索,在实践中研讨,把基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 电子教案 专业名称: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主导教材: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 所属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 任课教师: 适用年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

Teaching Plan for Translation (1) #Title of Lesson: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Week 1 #Time Needed:Two periods(40 minutes per period) #Teaching Objectives: 1.Help the students achie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its nature,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role of translator, etc. 2.Briefly introduce to the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Key Teaching Points: 1.The nature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2.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translating process. #Teaching Contents: I.Discussion: ●What is translation? ●What is a successful translation? ●What difficulties might occur in translating process? A.What is translation? 1.Key words: source language(SL) / receptor language / target language(TL); reproduce; message / information; equivalence / correspondence 2.Nature of translation (Eugene A. Nida):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3.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a.Oral interpretation / written translation b.Human translation / machine translation c.Literary / scientific / political / commercial translation d.Domestication (naturalization) / foreignization (estrangement, alienation) e.Literal translation / free translation B.What is a successful translation? 1.严复: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2.傅雷: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象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 似 3.钱钟书:诱、讹、化 4.Eugene A. Nida: natural / close; dynamic/functional equivalence C.What difficulties might occur in translating process? https://www.doczj.com/doc/3610449251.html,nguage / Cultural Barriers Translatability is lower when (1) the work to be translated is quite distant both in time and space; (2) its form is very much unique; (3) the content is not shared in the two cultures.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理论与实践

课堂教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孔祥发 课堂教案设计工作在教案理论和教案实践工作中,是偏重于教案实践的一项课堂教案的准备工作,是从课堂教案理论向课堂教案实践过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课堂教案设计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属性。从其理论性的属性讲,课堂教案设计具有自己的一套指导课堂教案的基础理论;从其实践性的属性讲,课堂教案设计要接受教案理论的具体指导,以使教案设计更符合自己的课堂教案实践,使课堂教案收到更优秀的教案效果。 任何学科的理论都具有十分相像的作用。理论具有规范行为的作用,理论是一种合乎规律的思维的框架。在规范行为的范畴内,课堂教案设计理论时常提醒教案设计者,课堂教案设计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可取的,是必要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是不必要的或者是必不可要的。理论作为一种框架,主要作用是为课堂教案设计者限定了一个思维空间。使教案设计者在课堂教案设计过程中时常想一个对于课堂教案来讲十分具体的问题,即如何设计是合乎理论的,如何设计是不合理的;如何设计是合乎教育教案规律的,如何设计是与教育教案规律不相符合的。 理论具有很强的迁移性。成型的理论可以整合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理论。比如,课堂教案设计的理论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才被人们接受的。课堂教案设计的理论是在学习理论、教案理论、传播理论以及心理学理论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课堂教案设计的理论正是利用了上述理论,经过上述理论的整合产生了课堂教案设计的新理论。具体地说,就是上述领域所涉及的理论解释了课堂教案设计中的某些做法的和理性,否定了课堂教案设计中某些不合理的做法。归根结蒂,理论的作用对于还没有付诸于实践的行为,具有一种方向的指示作用,告诫课堂教案设计者如何设计更符合教育教案规律;对于已经付诸于实践的行为,课堂教案设计的理论在于判断设计中行为的和理性,肯定和理成分,否定不合理的成分,使今后的课堂教案设计更趋于合理。系统论是课堂教案设计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之一。系统论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中处理所涉及问题的一系列的方法体系。我们所涉及的一切教案单元环境,都可以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案系统。初中一年级的课堂教案设计必然不同于高中一年级的课堂教案设计,原因就是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教案系统;自学辅导式的教案设计不同于计算机辅助教案的教案设计,原因也是自学辅导与计算机辅助教案分属于不同的两个教案系统。不同的教案系统其组成教案系统的要素自然不同,不同的要素组成自然会涉及不同变量的变化。系统中不同的组成要素,不同变量,以及不同变量的不同变化,必然产生调控各种变化保持在系统内有序变化的机制。课堂教案设计也是一样,其本身就属于一个设计系统,各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必须要保持在系统内以动态的、有序的、规律性的方法体系进行。 控制论也是课堂教案设计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之一。课堂教案设计属于一个开放的设计系统,一个开放的系统如何保障向着越来越有序的方向发展,属于控制论所研究的理论范畴。比如,对于系统内诸影响因素的分析调控,对于自变量、他变量、无关变量、相关变量、干扰变量的分析调控,对于各种变化不超越系统的保障,对于反馈信息的及时收集、分析、处理,对于及时矫正、修正、调整教师的自身行为,对于教案系统中多种因素可能对教案系统产生作用而使教案系统发生变化的预测与调控,以保障课堂教案设计与课堂教案实践的相对吻合,使课堂教案收到接近预期的效果。 学习理论是课堂教案设计的指导理论,因为课堂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得. 更好,使学生在学习中收到理想的学习效率。学习理论对于课堂教案设计的具体指导渗透于教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课堂教案设计者对于课堂教案过程中的学习者、学习者需要接受的学习任务、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优势(同名19999)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优势 宜兴市伏东小学陈霞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中小学的各学科教学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它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主流。 网络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网络技术的介入,为数学教学构建了一个无限开阔、信息丰富、交互灵活的学习环境,体现出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 。 一、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难以摆脱“以教为主”的陈旧模式,即使“演示型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也是如此,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学校开始尝试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一人一机、宽带上网、多媒体教学平台灵活互动的方式,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佳情境和最佳学习环境。譬如: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操作多媒体电脑利用故事导入,学生在各自的微机前观看“两只小兔去果园摘苹果和梨的动画场面”(并配有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摘下的苹果和梨个数不同,从而创设了“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提出了“哪种果子多?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协作学习、探究新知”部分,通过网络协作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新意义的建构营造了良好氛围。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他们的电脑屏幕上显示“10个苹果和8个梨各成一排对应摆放”,他们点击苹果中与梨相同的部分后,这些苹果就变成了笑脸,剩下的两个苹果就变成了哭脸了,协作小组在操作的过程中和谐互助,完善发现,从而在自己动手研究中自然就可以分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了。在这个过程中操作可以重复进行,不断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全班一派生机,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 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 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 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 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 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 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 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 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 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 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 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 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 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 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 第二学期: 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完整word版)总结线上线下教案

总结 一、线上平台资料: (一)课前导学 1、自主学习:请各位同学在上课前完成本次课“总结授课视频”内容和拓展视频的学习; 2、自主作业:在完成“总结授课内容”学习后,自主完成本次课在线测试、在线作业、在线讨论、调查问卷; 3、任务准备:请各小组按照总结“课堂任务单”的要求做好资料的搜集、准备;认真准备口才训练材料,上台发言,交流收获。(大一第一学期即将结束,请同学总结自己一学期的大学生活,有什么体会和感想?对于现代职教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4、课后任务:请各小组在学习《总结》写作的基础上完成某门课程的阶段学习总结,或者某项校园大赛或者活动总结; 5、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同学积极就本次课涉及的相关话题在讨论区参与讨论交流。 (二)教学视频 1、总结的知识概述 2、总结的写作规范 (三)教学课件 (四)例文欣赏 【例文3-3】 大一上学期个人全面总结 时光荏苒,大一半年的学习任务已接近尾声,这半年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仍取得了许多令我骄傲的成绩。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特对半年的学习及各方面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本人一贯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以一名新世纪团员的要求

时刻鞭策自己。这半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我努力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地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努力配合班干部的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 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地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三、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处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心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会热心帮助,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会勇敢地面对,不气馁,不报怨。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另外就是交际沟通能力还有待加强。 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课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大学生活的美好,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学习好,为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我相信我能做得更好。 ××× ××××年×月×日【简析】这是一份个人综合性总结。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教学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一直处于引进的状态,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研究,加之理论构建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拟从反思的角度对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个转变”,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解决策略;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自动化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设计作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领域,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作为知识形态要素的核心成分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教育技术自80年代“移植”到我国以来,通过借鉴——协同——融合——创新,无论是理论还是开发、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学设计二正作者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然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协同发展,理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近二十年来,由于我国的教学设计总体上处于引进的状态,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从教学设计者的角度看,程序化的操作性模式只提供了教学设计流程,但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却缺乏更具体的教学策略 所谓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要,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对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由此可见,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计划形式,它依赖理论的指导,针对教学实践,对其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最终都是为了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然而,我们以往的研究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缺乏具体的教学策略。七八十年代,国外一些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不断涌人我国,肯普(J.E.Kemp)模式,史密斯—雷根(P.L.Smith &

秦艳线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I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q %宀「 紐八二V ■:无工-a 1 -.〕 '二 -pi厂二一 J :■??- ■,“?丿--? j--i ■=_??a*応;j ■ xx 市实验学校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I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找春天》的教学设计 姓名 秦艳 学科 语文 版本 人教版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找春天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 习惯。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 投身到大自 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 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 (学生说岀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 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 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春天) 2、 歌曲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 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 孩子们, 春天吧! 学习新课 自读 1、 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 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 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只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 请同学们仔 遇到不认识的字, 信息技术应用 课件播放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5-10-29T10:54:44.28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作者:周燕 [导读]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荣县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周燕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荣县 643100)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堂评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充分有效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控制传播、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天候,不间断,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与反馈,极大的优化了教师群体,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传递多媒体信息,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满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远程教学等社会需要,开创了教学的全新局面。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的应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有两大优点: 1、能做到图文并茂,再现迅速,情境创设,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特别是基于.Net技术的交互式动态网页更能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感知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也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也极大的满足社会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要求。 2、同时全体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创新资源,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使教学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如在讲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是重点内容,关于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工作烦,静止孤立,间断的点和线。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中有一些知识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突破难点。 如“二次函数即:y=ax2+bx+c(a≠0)在[m,n]上的最值的探讨,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开口,对称轴移而区间不动或图像不动而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易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对网络课件的阅读和对a,b,c,m,n的动态控制,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要点,加上在网上的即时测试和评价,更能有效的掌握它,不再感到难以理解。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评价形式多样化,即时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学方式课堂容量有限,反馈方式单调,信息交流少,所有的学生步伐相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不能解放教师,让教师从事更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要求,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面向全体通过互联交流互联互动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1)网络与学生的关系 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中发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应加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搜索,筛选,加工,创新。在选好教育资源后,教师要努力探索适时、适用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环境。加上学生对网络应用知识基本掌握,达到网络与人的和谐统一。 (2)网络与教师的关系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优势空前,实践中发现,只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教师灵活生动的讲解和创新的适时评价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协调传递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和教师的优势。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应遵循的原则,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与教师的主导相互作用的关系。专题教学网站和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形成,即将教师从繁杂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Windows,Authorwear,3Dmax, Flash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搜索,筛选,创新信息的能力,甚至包括各种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提纲 一、设计思路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八、情景式语文活动课应用模式 九、课件结构图 十、课后反思 《赞美巾帼英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第三课为教材基础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本课学习设计三个课时而《赞美巾帼英雄》作为一堂活动课占其中的一个课时。

二、授课对象 七年级活泼可爱、感情丰富、具有一定诗词积累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善于发现,思维活跃,喜欢有趣的教学活动,对理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弱,对感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强。价值观上这个阶段的少年处于叛逆期,价值观正在建立,要营造积极的气氛,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法 2、影视教学法 3、课件演示法 4、作品展示法 5、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学生学习资源:1、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2、小组间成员分享的学习材料3、相关网址下载的学习材料 教师资源与工具:1、教师备课资源(信息、视听、课件、教案、练习等等)2、工具:网络和多媒体 知识与技能:本节活动课重点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多种媒体搜集学习资料,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我阐述和展示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热爱祖国的爱国热情 1、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建立自己的博客或者网站或者QQ群。这个网络媒体对学生开放,进行远程的组织教学,学习管理,对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在开课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和信息的任务。在网上课堂提供一些准备资料和查询资料的网址,引导学生运用网络预习,查询信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组织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准备课件和视听资料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上 一、导言(更新观念) 问题: 1.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案例: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掌握……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要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

2.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差别 备课是以教材为依据,侧重于解读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依据,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在理念上的差异 教学大纲立足于教师的教学。明确教师实施教学的目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在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达到的目标。教学大纲以教师及教学为主体。规定教师怎么教?教什么? 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出发。规定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差异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 教科书←教师学生→教科书

↘↖ 学生教师 二、教学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根据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且随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目标,循序推进。 2、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立足于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3、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熟悉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4、强调理解,不鼓励死记硬背,不限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鼓励学生参与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5、在教学中,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应及时作出信息反馈。 6、应规划学生除教科书之外的学习领域和范围,并向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料。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