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考试资料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考试资料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考试资料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考试资料

导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阶段,代表人物是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

科学管理的贡献:1、时间和动作研究;2、任务管理;任务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如何使员工达到已经制定的科学的作业标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考虑到经济因素对员工的促进作用。3、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这种份公告使得管理人员与作业工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更加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行为科学的兴起

行为科学理论实名为人群关系理论,它的产生源于有名的“霍桑实验”。指职工的情绪影响工作效率,且情绪的来源是由车间的人群关系决定的。

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一书,奠定了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梅奥提出: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同时期出现了许多行为科学的大家以及非常著名的行为科学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

此外,行为科学的产生使企业的老板和管理者开始认识到员工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关系。

行为科学的贡献:1,社会人假定;行为科学认为工资、作业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提出了“社会人”假定取代“经济人”假定。2,需求因素与激励;马斯洛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3,作业组合;4,领导理论;

包括性格理论、个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

三、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主要采用数学模型得出可靠的结论。

流行的管理科学决策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决策模型;这一模型的目标是使决策的过程减少艺

术成分而增加科学成分。2,盈亏平衡点模型;3,库存模型;4,资源配置模型;常用的资源配置

模型就是线性规划模型,在给定边界约定的情况下考虑产出、利润最大或者成本最小。这一模型是

描述性模型,变量是确定性的。5,网络模型;6,排队模型;7,模拟模型;

管理科学理论的贡献:

管理科学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贡献突出表现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与引入、决策理论的构造和管理信息

系统的建立。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20世纪70年代至今)

。。。。。

本章小结:

A:科学管理理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其代表人物为泰罗,科学管理是管理由经验

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科学管理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时间和动作研究上、任务管理、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等方面。

B:行为科学理论实为人群关系理论,它的产生源于梅奥教授领导的著名的“霍桑实验”。行为科

学理论既是管理理论的发展,又是管理实践的总结,它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社会人假定的提出及

对需求因素与激励、作业组合、领导理论的分析等四个方面。

C: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其理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以经济效果标准

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依靠正规数学模型,依靠计算机运算,解决决策问题。

D:现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管理新理论,它是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三

阶段演进之后的必然产物,它与现代组织的发展密不可分。

E: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新的管理思潮为“公司再造”、“第五项修炼”、“知识管理”和“管

理创新”。有人认为这些是管理的革命,将导致传统管理理论与实践实现全面革新,开创全新的管

理天地。

第一章、管理的内涵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

管理即制定决策—西蒙

管理学定义: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为活动是管理复杂后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管理专业活动,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须的活动,但他们每一类仅仅是帮助有效整合资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因而他们本身并不等于管理,管理的核心

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管理的特性: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经济性

管理的对象: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这些是组织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手段,有的教科书也将其称为管理的职能。

组织资源是有限的,使用有限的资源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就是组织资源配置的本质,而这离不开资源配置的活动即管理。

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的对象是组织内的资源配置。

第二章、管理中的人

对人认识的深化:

1,受雇人

X理论:假设是:(1)一般人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只要可能,他就会逃避工作。(2)由于人类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3)一般人宁愿受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2,经济人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科学管理学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行企业界,企业届开始接受科学管理学说中关于工人是经济人的假说。事实上,在劳动仍然作为谋生的手段时,在收入水平不高而且对丰富的物质产品世界充满欲望时,人的行为背后有经济动机在支配,而对工人采取经济的激励手段并非企业家的良心发现,其实质是企业家和工人双方的个人主义利益出发。

3,社会人

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纠正了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企业的员工是社会人,认为他们还需要得到友谊、归属感和尊重感,他们的行动背后以社会需要为动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就是在社会人的假说下发展起来的。社会人假说提出了新的对人的管理的方案:1,管理人员要有人际关系处理技能;2,让职工参与决策;3,上下沟通;4,提案制度;5,面谈制度

4,管理人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结为决策活动,因此,,既然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在决策,则他们都应当是管理的出发者,是管理人。

5,自我实现的人

2.2以人为本的管理

2.2.1人本管理对人的假设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能够自我有效的管理,因此人本管理实际假设是人是追求自我实现的社会人

2.2.2自我管理的前提:授权

执行授权本身有4项基本前提:

价值观共识化;经营理念、前景的明确化。互相了解彼此的工作,为以后工作进行协调。

资讯共有化,即信息共享。

教育训练;在授权之前进行教育训练,让员工们有一个自我管理的认识。

授权的示范;在全面授权之前,先进行个别部门、团队、或个人的授权示范。

2.2.3自我管理的形式与组织

个人的自我管理

团队的自我管理

2.2.4现代企业组织中的自我管理

给员工一个领域:给员工一个领域关键在于合适的授权,在授权的同时明确他的责任。

参与领导:目的在于唤起每个员工的集体意识和集体努力,这样才能有效达到企业的目标。

工作内容丰富化

2.3自我管理的人

2.3.1思想、心理与行为的转换模式

2.3.2塑造价值观

2.3.3健康的心理状态

2.3.4自我行为引导

本章小结: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和工作任务,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但是这一管理模式是建立在“自我实现人”的基本假设之上的。自我管理的现实前提是授权。

自我管理在组织中有两种实现形式:一为个人的自我管理,二为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目前在先进企业中的运用有:给员工一个领域、参与领导、工作内容丰富化等等。

以人为本管理的方式建立在对人的思想、心理与行为的转换模式之上,基本方式有塑造价值观、心理平衡、行为引导、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个性化、全面的发展,与组织一起成长。

第三章:管理者的素质才能

3.1管理者的角色

3.1.1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

3.1.2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角色,即从不同渠道用各种方法接受信息,了解信息,掌握信息;传递者角色,即把组织的信息、自己所收集加工的信息等向组织成员加以宣布、传递,以便组织成员共享信息,更好工作;三为发言人的角色,即管理者必须代表组织向外界公布态度、决定、报表、进行演讲等,这可能是组织运作的需要,也可能是外界压力的结果。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按照西蒙教授的说法,管理就是决策,故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制定决策。

3.1.3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1,组织的层次通常称为金字塔型,即决策层的管理者少,执行层的管理者多一些,操作层的管理者更多,决策层的管理者又称为高层管理者,执行层的管理者又称为中层管理者,操作层的管理者又称为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负责直接管理组织的工作任务承担的,而中层管理者则是承上启下的,或作高层管理者某一方面的参谋。

2,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高层管理者最主要的是决策角色,中层管理者在三个方面的角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由中层管理者既要承上启下又要独当一面的特点所决定,至于基层管理者则主要是调动下属成员进行团队合作,故而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其而言尤为重要,所以角色分配时应该以人际角色为主。

3,组织规模对角色重要性的影响

3.2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远见卓识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

3.3管理主体的能力结构

3.3.1创新能力:

3.3.2转化能力

3.3.3应变能力

3.3.4组织协调能力

本章小结:

管理活动出发者是管理主体。管理者在组织内工作时通常要扮演人际关系,信息传递以及决策制定等方面十个不同的角色。由于组织内部管理的需要,组织通常分为若干层次,组织此时呈现为金字塔式结构,处在不同层次管理者,他们所扮演的十种不同层次的机会是不同的。

管理主体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远见卓识、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状况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管理主体进行管理活动时的思维、行为等,最终直接影响管理活动的效率,从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组织对于不同组织层次,工作岗位上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素质、能力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与管理者的个性没有必然联系。管理主体尤其是高层管理者需要独特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为: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

第四章: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4.1岗位责任

4.1.1一般岗位责任:态度、岗位纪律、作风和良心。

4.1.2特有岗位责任: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4.2道德责任

道德的三种观点:道德的功力观;即完全按照结果制定决策的一种道德观点,其目标是为绝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利益,一方面,功力主义鼓励效率和生产力,这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但是另一方面,它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功力主义还造成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道德的权力观;这是与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

权有关的观点,包括隐私权、良心自由、言论自由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道德的公正观;这要求管理者公平和公正的加强和贯彻规则。

4.2.3影响道德的因素

道德发展水平、规则和制度、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4.3社会责任

古典观:其支持者是弗里德曼,他认为职业经理人的主要责任是按照股东的利益来经营业务,利益即财务收益率。

社会经济观:在社会经济观的支持者看来,古典派观点的主要缺陷在于他们的时间框架,管理者应该关心长期的资本受益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他们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的广告宣传方式等保护让会福利,他们还必须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区以及资助慈善组织,从而在改善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最后,社会经济观的支持者认为,古典观只触及了现实的表面,现代企业不再仅仅是经济机构了,他们游说和左右政治行动委员会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来为他们的利益而影响政治进程,社会接受甚至鼓励企业卷入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中。

4.3.3赞成和反对社会责任的争论

赞成的论据: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良好的氛围、减少政府调节、责任与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资源占有、预防社会弊端的优越性。

反对的论据: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淡化使命、成本、权力过大、缺乏技能、缺乏明确规定的责任、缺乏大众支持。

4.3.4社会责任的扩展阶段

扩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管理者将通过寻求使得利润最大或者成本最低来提高股东的利益,第二阶段,管理者将承担他们对雇员的责任,并集中注意力于人力资源管理,第三阶段,管理者将扩展其目标,包括公平的价格、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第四阶段,管理者对社会整体负责。

本章小结:

管理者的责任主要包括岗位责任、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

管理者的岗位责任即有一般性的岗位责任,也有管理岗位特有的岗位责任,前者包括态度、纪律、作风和良心,后者包括计划职责、组织职责、领导职责和控制职责。

道德责任通常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和原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考虑谁会在结果和手段方面受到影响,对道德的认识有三种观点,即道德的功力观、权力观和公正观。

一个管理者的行为合乎道德与否,是管理者道德发展水平、组织规划和制度设计、组织文化和道德问题强度调节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管理学中,社会责任可以定义为一种组织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关于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目前存在对立的两种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管理者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使例如最大化;另一种观点站在社会经济的立场上,认为管理的责任不仅是使利润最大化,而且还要保护和增加社会财富。

组织社会责任的扩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利害攸关者的范围不相同。

第二篇:管理的架构

第五章:组织体系

5.1组织构成

5.1.1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一个社会实体: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内部必然要进行分工与合作,没有分工与合作的群体不能称之为组织。

组织有明确的目标: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存在的,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组织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性系统:作为一个实体,组织必然有一个由许多要素、部门、成员、按照一定的联络形式排列而成的框架体系即组织结构。

组织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组织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环境中,它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发挥其功能的,环境与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5.1.2组织的类型

1,按照组织的性质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2,按组织的形成方式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3,按社会功能分类: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以政治为导向的组织、整合组织(这类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于协调各种冲突、引导人群向某种固定的目标发展,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如:法院、政党等组织。

模型维持组织:这类组织的功能在于维持固定的社会形式,来确保社会的平衡发展,如:学校、社团、教会等。

4,按人员顺从度分类:强制性组织;如监狱、精神病院、战俘营等。功利性组织;包括各种工商组织等。正规组织;如政党、机关、学校等。

5,按利益受贿分类:互利组织;如互助团体、会员制俱乐部等。服务组织;如,医院、大学、福利机构等。实惠组织;如,工厂、银行、各种公司等。公益组织;如警察机关、行政机关和军队组织等。

6,企业组织的分类

现代组织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企业组织。根据组织合成要素的性质不同,可以将企业组织划分为三大类:(1)作业组织。对生产作业活动加以组织是企业组织的最基本内容。

(2)管理组织。管理组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纯粹以人对对象的组织。管理组织包括: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组织、创新管理组织和战略管理组织。

(3)财产组织。企业组织不仅是人与机器、原材料等生产相结合的结果,更是财物资源集结而成的经济实体。

企业作业组织、管理组织和财产组织在实践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即企业。

5.1.3组织的功能

组织力量的汇聚作用:把分散的个体汇集成为集体,用“拧成一股绳”的力量去完成任务,这是组织力量汇聚作用的表现,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就是1+1=2.

组织力量的放大作用:比力量汇聚作用效果更进一步,良好的组织还能发挥“相乘”的效果,组织对汇聚起来的力量具有放大或者相乘的作用,这是在汇集力量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1+1=2.,而是1+1>2.

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交换作用:从个人的要素角度看,个人之所以加入某一组织并对其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技能,其目的不外乎想从组织中得到某种利益和报酬,以满足个人的需求。

5.2组织目标

组织的经营性目标主要包括:

(1)经营目标。经营目标是指组织通过实际的经营程序所追求的结果和说明组织实际上要做什么。

(2)业绩水平。盈利能力反映营利性组织的全面业绩,通常可以用净收入、每股收益或者投资回报来表示,其他的指标还有增长率和产出量。

(3)资源。资源是指从环境中获得所需的物资和财物资源的渠道极其利用。

(4)市场。确定市场目标是市场销售和广告等部门的职责。

(5)雇员发展。雇员发展是指雇员的培训、升迁、安全及成长等。

(6)创新。创新是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

(7)生产率。生产率是指有效的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组织目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集中力量和资源。目标是集中组织中成员的努力和活动的指南。

(2)提供协调和沟通基础。组织目标为组织成员间的沟通了解提供了基础,因为组织目标界定组织中成员的大致工作内容极其重要程度,可以帮助组织成员调整行为和决策。

(3)为业绩考核提供标准和依据。组织成员无论采取哪种工作方式,其对组织的绩效最终要看其是否符合组织目标及目标的实现程度。

(4)目标是组织的信息源和决策依据。在日益复杂的多变环境中,管理者面临种种新情况,新问题,要迅速决策,在决策过程中,只要对组织目标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判断问题的本质和难度,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5)组织目标还影响组织结构。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组织结构的设计绝度不是纸上谈兵,画一张组织图纸就了事,组织结构的健全合理与否仍要以是否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标准。

5.2.2组织目标的制定

组织目标制定的原则:

(1)根据组织宗旨却确定具体目标。组织宗旨是社会赋予的基本职责,组织在制定目标时,则应考虑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如合法性、环境保护等。

(2)目标应是适时适度的。

(3)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前提。只有当以最快的速度把顾客需求转化为现实供给时,组织存在的意义才能显现,组织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不断发展。

(4)制定目标应以提高组织的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每个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以最小的资源成本实现组织目标正是组织目标优化的重要依据。

组织目标制定的步骤:

(1)明确制定组织目标的目的。

(2)进行组织环境分析。环境分析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外部环境主要有:竞争对手、供应方、潜在竞争对手、买主及替代品。内部环境主要有:人力资源、财物资源、关系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进行分析。

(3)制定各种具体方案。根据组织要解决的问题及组织对内外环境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体目标方案。

(4)确定总体目标方案并具体化。在评价各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或满意目标方案。同时进一步把总体目标层落实到各个层次、部门、岗位以及个人等。

(5)明确组织目标责任。将各个层次的目标与具体执行人员的工作责任相结合,逐级落实,建立目标责任体系,以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确保组织目标能够得到具体落实。

(6)组织目标优化。在组织实践过程中,高层管理小组要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加强对不同部门、不同等级的组织目标的协调和综合平衡,防止出现目标体系中各目标互补协调,损害组织总目标实现的情况,从而达到不断完善和优化组织目标的目的。

5.2.3组织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MBO)是一种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它首先由一个组织中的上级管理人员与下级管理人员、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由此形成组织内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分目标,明确规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最后又用这些目标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一个部门和成员的奖惩。

目标管理有四个共同要素: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和反馈绩效。

MBO中的目标不像传统目标那样,由上级设定并分配给下属,而是采取参与的方式,上级和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的选择和对如何实现目标达成一致意见,目标一旦实施,都有明确规定的期限,如: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最后,MDO寻求不断的将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反馈给个人,以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动。

5.3组织素质

5.3.1组织素质的定义与内涵

所谓组织素质,是指一个组织所具有的潜在的品质与能力。组织素质的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内容:

1,组织价值观。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成员的基本原则与所知觉的存在的信念,组织价值观是由其成员共享的,并规范着管理者的目标行为取向。

2,组织凝聚力。所谓组织凝聚力是一种向心力、吸引力,是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和表现,它包括每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组织对单个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3,组织成员的忠诚度。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包括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两部分,态度忠诚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价值观、目标等的认同感,而行为忠诚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忠于职守,离职率低等。

4,组织的智商。智商是描述组织或个人快速处理信息、有效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能力。

5,组织的学习能力。

6,组织的应变能力。

5.3.2提高组织素质的途径

未来的竞争是组织的竞争,组织竞争力的本质是组织素质,而为了提高组织素质,就必须进行组织修炼,因此,只有围绕着组织素质的内涵进行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组织素质与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目的。

1,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1990年,彼得圣吉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并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来达到组织修炼的目的。

2,组织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这就决定了组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要求组织修炼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循环过程。

本章小结:

组织是有意识的加以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系统,它是一个社会实体,具有明确的目标,组织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企业组织是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类组织。

组织目标是一个组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试图达到和所期望的状态,反映了组织为此努力的终点和结果,一个组织有多种类型的目标,其作用各不相同,组织的经营性目标主要包括经营目标、业绩水平、资源、市场、雇员发展、创新和生产率等七个方面。

组织目标的制定应遵循根据组织宗旨确定具体目标,目标应是适时适度的,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前提,以提高顾客的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等原则,其制定过程主要包括明确制定组织目标的目的,进行组织环境分析,制定总体目标方案,确定总体目标方案具体化,明确组织目标责任、组织目标优化等六个步骤。

目标管理就是一种组织的上下级管理人员和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共同实现目标的一种管理办法。它有四个共同要素: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和反馈绩效。

组织素质是指一组织所具有的潜在品质和能力,潜在品质包括组织所具有的价值观,凝聚力与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潜在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的智商、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组织的应变能力。提高组织素质的途径有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创新等。

第六章:组织设计

6.1组织设计

6.1.1组织设计的理论

组织设计是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它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组织设计理论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

6.1.2组织设计的目的与策略

1:组织设计的三个层面:组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有利于管理的组织,因此,必须设计成合乎下列要去的组织:(1)有利于计划的组织。(2)有益于指挥的组织。(3)有益于控制的组织。

2:正式组织的六个要求

应该设计成符合组织目的的组织;应该设计成使得组织成员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的组织;应该设计成使得组织成员对组织做出贡献的欲望得以提高的组织;应该设计成能使组织成员对组织有归属感的组织;应该设计成一个能不断持续发展的组织;应该设计成富有效率的组织。

组织设计的基本策略有以下两种:

(1)功能性组织结构。将同一部门或单位中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人集中在一起构成的组织结构。具有专业份工行细、组织效率高、强调专业技能和工作程序等特点。

(2)目标导向的组织结构。是将实现同一目标的各成员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组织结构。

6.1.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1.规模因素

一个组织结构设计与其本身规模的关系大体为:(1)组织规模越大,工作就越专业化;(2)组织规模越大,标准操作化程序和制度就越健全;(3)组织规模越大,分权的程度就越高。

2.战略因素

一个组织的战略决定着其任务、技术和环境,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又决定着其本身的组织结构设计。一个组织的战略还决定着它的权力分配形式和生产增长率,而权力分配形式和生产增长率也影响着组织的结构。

3.环境因素

稳定的环境与不稳定的环境都构成了不同的组织结构。稳定的环境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采用规章制度,工作的高度专业化和权威式的领导来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不稳定的环境采用有机式组织结构,要求组织结构具有相对灵活的动态性。

4.技术因素

美国女管理学家把组织分为三种类型:单一和小批量的生产技术,大批量和大量的生产技术,管道连续性的作业流水生产技术。她对这三种技术类型的组织以及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和考察,并对管理的层次、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以及生产工人与管理人员的比例进行了分析比较。

5.权力控制因素

罗宾指出对组织结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的是权力控制。

罗宾在1987年出版的《组织理论》一书中明确指出:

(1)组织的权力控制者在选择组织规模、组织的战略、组织的技术和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方面有最终的决策权,因而对组织结构模型选择也有最后的决策权。

(2)任何组织都有各种利益代表团体所组成,权力控制集团中各成员都在不同程度的代表着某一利益的集团,一个组织的组织结构必然反映出最强利益集团的利益,或是多个较强利益集团的利益的妥协。(3)权力控制者总是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他们总是追求权力控制,即使是分权,也以不失去控制为最低限度。

(4)权力控制者会采取合理的方式,即在组织利益的范围内,寻找组织利益与个人或自己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的结合点,即公私兼顾又合理合法。

以罗宾为代表的权力控制决定组织结构的研究者认为,组织的规模、战略、技术和环境等因素对组织模式的备选方案起着限制性作用,但是,从各个备选方案中挑选哪个方案,最终由权力控制者决定。

6.1.4组织设计的原则

对组织如何设计?古典组织理论以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观点为代表。

1.传统组织的八条原则:

(1)目标原则,所有的组织都应该有一个目标;

(2)相符原则,权力和组织必须相符;

(3)职责原则,上级对下属工作的职责是绝对的;

(4)组织阶层原则;

(5)控制幅度原则;

(6)专业化原则,每个人的工作应该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

(7)协调原则;

(8)明确性原则,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2.组织设计五项原则

美国学者戴尔极力推崇传统管理理论,提出的有关传统组织理论的组织原则有五项:

(1)目的。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而且组织内各职位的目的必须与组织的整体目的相一致。

(2)专业化

(3)协调。组织内各成员的努力应指向组织的共同目标,应通过建立有效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协调。(4)权限。组织应建立起从组织的最高层到组织内各个成员的明确的直线权限。

(5)责任。权限与责任对称,有了权限必须要负相等的责任。

3.目标导向的设计原则

这种目标导向组织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其组织设计的重点在于工作的成果和目标,而非处理程序和方式,因此,这种组织结构有时看起来不正规也不严格,但是颇具适应力和创造性。

4.矩阵型的组织设计

这是一种两种组织策略相混合的组织结构(功能型和目标型),这是一种现代组织结构,它否定了许多传统的管理原则,比如:该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实际上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领导,既有功能单位的上司,又有目标导向单位的上司。矩阵型组织在功能部门主管与目标导向部门主管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因此,应该尽量让两个方面的权力保持平衡。

6.1.5组织设计的艺术

现代组织结构形式十分复杂,但是基本上可分为三种:一是直线式,二是直线—职能式,三是矩阵式。而无论哪一种形式,在设计中都要讲究设计艺术。

1.“整分合”的设计艺术

(1)在设计组织结构时,首先要把握组织的整体目标及基本任务,这就是“整”的意思。

(2)在其基础上将任务科学的分为各个组成部分,并进行人员分工与资源配置,这就是“分”的意思。(3)在分工基础上再进行总体协调与综合,使各分工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保证整体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与完成,这就是“合”的意思。

总结起来就是:把握整体、科学分工、组织综合。整体是前提,分工是关键,综合是归宿。

2.“封闭”的设计艺术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其具体的分工机构形成如何,均必须有四类基本的职能机构,否则,这个组织的机构是不健全或不完善的。以企业组织为例:(1)决策机构(如厂长办公室、生产调度科)、(2)执行机构(如各职能科室和车间);(3)监督机构(如质量检查科、审计科)、(4)反馈机构(统计科等)

3.富有“弹性”的设计艺术

要掌握富有弹性的组织设计艺术,必须注意:

(1)不是立即分解出新的组织机构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是在原有的组织机构中发生职能扩张,用弹性变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2)对组织环境的变化,如果靠成立新的组织机构已经不适应了,往往是新的组织机构才成立不久就时过境迁,因此,组织机构应该有一定的弹性。

(3)不能以一个永恒不变的组织机构来应付一切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如果目标变化、策略变化和组织的战略发生转移时,单靠原来的组织机构已经不能适应了,在这种情况下,对原有的组织结构就要做出相应调整,分解出新的组织结构。

4.寻求最佳领导幅度与层次的设计艺术

把组织指挥系统划分为几个等级,这叫做领导层次。一个领导能直接有效的指挥几个下级,这就是领导幅度或控制幅度问题。

(1)正立三角形的稳定结构

这种结构把领导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规划层和运行管理层。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三角形的稳定结构。这种正立三角形的结构清楚的表明了领导幅度与领导层次之间的反比例关系。比如说在组织规模不变时,领导的幅度宽一些,也就是直接领导的下级多一些,那么领导的层次将减少,反之,增加领导层次,领导幅度就会变窄,也就是直接领导的下级人数将减少。

(2)横式结构和直式结构

在组织机构的设计上,人们通常把扩大领导幅度,相应减少领导层次的模式叫做横式结构,而把缩小领导幅度,相应增加领导层次的模式叫做直式结构。

5.权变的设计艺术

高超的组织艺术必须视“情势而定”,即因时、因人、因环境等各种主客观条件来确定,这种艺术就是现代组织机构设计中的权变艺术。

组织机构有四种影响力量的函数,即

(1)最高领导者的影响力量。

(2)组织任务的影响力。如果组织任务复杂,规模庞大,机构设计也就复杂,配备人员的素质也就要高,反之,机构就可以简单些,对人员的要求也可以低一些。

(3)客观环境的影响力。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的供应状况、竞争状况、市场潜力状况、国家体制状况等。(4)员工的影响力。组织员工是组织工作的承担者,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决定了他们是否可以在既定的组织体系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6.2部门分工

6.2.1部门的概念

所谓部门,是组织中的各类主管人员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为完成某一类特定的任务而有权管辖的一个特定的领域,它既是一个特定的工作领域,又是一个特定的权力领域。

6.2.2部门划分的基本原则

1.确保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

2.职责的明确型与均衡型。各个部门的职责、任务必须十分明确。

3.力求部门高效精干

4.保持弹性。部门没有永久牌,其增、减、撤、并都应随业务发展,环境变化的要求而定,部门设计要保持适度弹性,不能只生不死,不能搞终身制。

5.部门之间要有良好的配合与协调

6.2.3部门划分的方法

1.人数部门化。部队里的军、师、团、营、连、排就是这种划分方法,在高度专业化的现代社会,这种划分方法越来越少。

2.时间部门化。是在正常的工作日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所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如:组织按早、中、晚三班编制进行生产。这种划分方法只适用于最基层的组织。

3.职能部门化。如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部门。有利于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以及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但是缺乏总体长远目标,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4.程序部门化。这种划分方式在生产程序复杂、要求严格的情况下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加强专业化程序管理,提高工艺水平。

5.业务部门化。就是把业务系列的管理工作划分为一个部门负责。国外大中型企业的事业部就是典型的按业务划分的部门。

6.区域部门化。我国企业组织中的地区性分公司、办事处、国外组织中的地区事业部制,都是按地区划分的部门。

一个组织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部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这些划分方式往往是结合采用的,如:企业职能或参谋机构一般按职能划分,生产部门可按程序或业务划分;销售部门则可根据实际需要按地区或客户划分。

6.2.4部门的职能

1.部门的本职工作

保障安全是保卫部的部门本职,而设备的维修是工程部的部门本职。‘

2.部门主要职责

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部门按行业惯例或传统基本上不能变更的职责。

3.部门兼管职能

部门兼管职能是指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改变责任范围的职能。

6.2.5部门间职能范围的界定

1.职能部门的职能互不重叠

(1)“一事无二管”,主要指时间上的不重叠和范围上的不重叠。

(2)“政出多门”是管理的大忌,各部门应该有固定的分工,不能混杂。

2.职能部门的职能互相衔接

(1)组织运转所需要的职能都有相应的部门负责,不能留下空白

(2)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能不同

(3)组织内部不能有两个职能相同或类似的部门

(4)根据既定的部门职能,对相关部门进行具体界定。

6.2.6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

1.横向联系设计的复杂性

(1)横向之间的关系不像纵向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与纵向相比,横向之间关系的协调与沟通会困难很多,因为不能简单的通过行政命令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2)横向联系的程度在各个部门之间也不尽相同

(3)组织所处的环境也会影响到横向部门之间的联系程度。越是环境变化快,越要求各部门间有高度的协调,否则就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

(4)组织规模的大小对横向联系设计有影响。大型组织部门比小型组织部门需要更多的横向协调。

(5)新老组织在横向联系上的困难程度有所不同。新建组织部门间比老组织更容易协调。

(6)创新性组织和常规生产组织在横向联系设计上的要求也不同。

2.横向联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1)要搞好组织机构的分化与组合,该合的部门要合在一起,该分开的部门要分开。

(2)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协调方式和手段。

(3)要适当建立一些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保证联系的正常化与稳定化。

(4)从制度上要制定一些促进横向联系的监督和奖励机制,鼓励相互协作,反对和杜绝相互扯皮。

3.横向联系的协作方式

汤姆森的三种协调方式,他认为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相互依赖关系:(1)间接影响的波动型相互依赖关系。在这种类型的相互关系中,每个部门之间都对组织整体独立的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各个部门之间并非有直接的互动关系。(2)直接影响的连续型相互依赖关系。各个部门之间保持直接的互动关系,且按一定的次序进行(3)相互影响的交叉型相互依赖关系。每个部门的输出变为其他部门的输入,而其他部门的输出又变为这个部门的输入。

汤普森认为,对不同类型的相互依赖关系,应该采取不同的协调方式。

(1)在波动型关系之下,部门间的横向协调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决策、法规和决策程序的建立来解决,它最容易建立稳定的协调机制。

(2)在连续型关系之下,部门间的横向协调机制可以通过共同制定的计划,蓝图,和作业程序来实现,它也能够建立起有序的协调机制。

(3)在交叉关系之下,部门间的横向协调则要经过彼此的调节,经过各部门的互动和反馈才能做到,因为在交叉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下,不确定性的因素比较多。

明茨伯格的五中基本协调方式

(1)相互调整的协调方式。即在非常简单的组织中,直接操作者彼此之间通过非正式的、配合默契的工作形式来达到协调。

(2)直接监督的协调方式。上级向下级发出指示并监督下属行为的方式。

(3)标准化的协调方式。指不是通过直接的相互接触,而是在工作之前就制定工作标准或工作规范,进而用这些标准和规范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当组织规模较小时,采取相互调整的方式进行协调,随着人数增多和复杂程度的提高,便采取直接监督的方式进行协调,再进一步发展时就采取标准化的协调方式,而当组织变的非常复杂时,相互调整的协调方式又被重新采用。

达福的六种协调方式

(1)通过文书档案工作进行协调。即用备忘录、报告、通报、简报等进行联系和协调的方式。

(2)通过直接接触进行协调。即受有关影响的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直接进行接触、商谈,以达到相互沟通,取得一致性意见。

(3)设置联络员进行协调。联络员处于一个部门之中,其职责就是专门与别的部门打交道,与别的部门进行沟通,以实现协调。

(4)设置临时性委员会进行协调。有时候某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涉及几个部门,这时就需要设置一个临时的协调委员会,一旦问题解决,临时委员会即宣告解散。

(5)设置专职协调员进行协调。即在组织中单独设置一个专门职位或部门来承担部门间的横向协调工作。专职协调员不同于联络员,他们不必向被协调的任何部门报告工作,而是超脱于部门之

间的协调。

(6)设置常设委员会进行协调。如果部门之间的工作或活动需要长期的,强有力的协调,此时就有必要设置常设委员会常设委员会有固定的协调人员,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稳定的协调机制和比

较健全的协调程序,权威性也比较高,他们一般被给与较大的协调权力,因此协调起来比较有

利。

建立协调会议机制

这种协调会议机制有定期的,也有不定期的,既有短时间的,如:班前例会。也有较长时间的,如季度

生产协调会,既有较低层次的,也有较高层次的。

协调会议一般由较高一级的主管领导来主持,各部门派代表参加。这种协调会议有明确的主题,有规范的议事规则,能够在会议上共同协调确定的主题和重大的横向协作问题,因而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协作方式。

6.3职务设定

6.3.1职务的设计

职务因任务组合的方式不同而各异,而这些不同的组合则创造了多种职务设计选择。

1.职务专业化

在20世纪上半叶,职务设计是与劳动分工或职务专业化同一意义的。

遵循着亚当斯密的指导思想,管理者都设法将组织中的职务设计的尽可能简单,然而也使员工表现出一定的反感。

2.职务轮换

避免职务专业化及其缺陷的一种早期努力就是进行职务轮换,这一职务设计方法就是使工人的活动得以多样化,从而避免产生厌倦。职务轮换通常分为横向的和纵向的,纵向的职务轮换主要指升职或降职,而横向的职务轮换更为常见。

职务轮换有下列明显的有利之处:

(1)它拓宽了员工的工作领域,给与他们更多的工作经验。

(2)更广泛的工作的体验也使得人们对组织中的其他活动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为人们担任更大责任的职务,尤其是高层职务做更快更好的准备。

职务轮换的缺点包括:

(1)将一个工人从先前的工作岗位转入一个新的岗位,需要增加培训成本,这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因为工人在先前岗位上的效率性正创造着组织的经济性。

(2)尽管这样的规划有可能带来显著的长期效益,但是组织需要有良好的对策处理日常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于让缺乏经验的员工去完成新的任务,也可能产生于轮换后的经理人员对手头的工作缺乏经验就做出决策。

(3)职务轮换还可能使得那些聪明而富有进取心的员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为这些人喜欢在他们所选定的专业中寻找更大、更具体的责任,最后有一些证据也表明,非自愿的对员工进行职位轮换,可能导致旷工或事故的增加。

6.3.2职务扩大化

这一方案使职务范围增大,也就是增加了一项职务所完成的不同任务数目,并减少了职务循环重复的频率。6.3.3职务丰富化

职务丰富化是增加职务深度

6.3.4工作团队

工作团队大体上有两种类型:综合性的工作团队。综合性工作团队经常在诸如楼房建造和维修这类活动中采用。自我管理工作团队。自我管理工作团队具有更强的纵向一体化特征。与综合性工作团队相比,它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6.3.5职务特征模型

职务特征模型(iob characteristics model,JCM)提供了这样一种框架,它确定了五种职务特征,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员工生产率,工作动力和满足感的影响。

1.从工作核心维度

根据职务特征模型,任何职务都可以从几个核心维度进行描述。他们分别是:

(1)技能多样性,指一项职务要求员工使用各种技术和才能从事多种不同的活动的程度;

(2)任务同一性;指一项职务要求完成一项完整的和具有同一性的任务的程度。

(3)任务重要性;指一项职务要求完成一项重要意义的任务的程度。

(4)自主性;指一项职务给与任职者在安排工作进度和决定从事工作所使用的方法方面,提供的实质性自由、独立和自主的程度。

(5)反馈,指个人为从事职务所要求的工作活动所需获得的关于其绩效信息的直接和清晰的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前三个维度共同创造出有意义的工作,也就是,一项职务如果具有三个特征,我们可以预期任职者会将他的职务视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和值得做的。

另一个值得注意地方是,拥有自主性的职务会给任职者带来一种对工作结果的个人责任感,而如果职务能提供反馈,则员工就会知道他所进行的工作效果如何。

2.从激励的角度

职务特征模型指出,要是一个人知道他这个人在其关注的任务上完成的很好,那么,他会获得一种内在激励,职务就越是具备这三个条件,员工的动机,绩效和满意感就越强,而旷工和辞职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3.职务模型的寓意

职务的诸核心维度可以综合为一项单一的指标—激励潜力得分(MPS)。要取得得分高的职务,必须在导致人们体验到任务意义的三个要素上至少有一个取得高分,可以预见其对动机、绩效和满意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员工缺勤和离职的可能性降低。

激励潜力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自主性×反馈

激励潜力得分=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

3

4.对管理者的指导

(1)合并任务。管理者应该将现有的过细分割的任务组合起来,形成一项新的、内容广泛的工作,这将使得技能多样性和任务同一性得到提高。

(2)形成自然的工作单位。管理者应该将任务设计成完整的,具有同一性的,有意义的工作,这可使员工产生对这项工作归属于我的感觉,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工作视为意义重大而非无关紧要。(3)建立起客户联系。顾客是员工所做出的业务或服务的使用者,要是可能,管理者应建立起员工与他们的客户之间的直接联系,这可增加员工的技能多样性,自主性以及绩效反馈。

(4)纵向扩展职务。这样可使员工产生责任感,并掌握以往保留在管理者手中的控制权,它可使一项职务的“作业”与“控制”两方面的分离得以部分的结合,从而增大员工的自主性。

(5)开通反馈渠道。通过增进反馈,员工不仅能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做的如何,还能知道他们的绩效是改善了、降低了还是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6.4职权设计

6.4.1职权、职位与职责

按传统的观点,所谓职权,指的是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这样一种权力。

职责与职权具有对等的重要性。应区别两种形式的职责:最终职责与执行职责。最终职责是管理者应对他授予执行职责的下属人员的行动最终负责,所以最终的责任永远不能下授。执行职责是管理者应该下授与所授受职权相等的执行责任,不过,职责的另一方面应当保留。

学者们也对职权关系的两种形式作了区分:直线职权和参谋职权

1.直线职权

直线职权是指给与一位管理者指挥其下属工作的权力,正是这种上级—下级职权关系从组织的最高层贯穿到最底层,从而形成所谓的指挥链。

2.参谋职权

当组织规模扩大并变得更为复杂之后,直线管理者会发现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技能或办法来使得工作得到有效完成,为此他们配置了参谋职权,来支持协助他们,为他们提供建议,并减轻他们的信息负担。例如一家医院的院长,当她不能有效管理医院所需物品的采购事宜时,她会设立一个采购部门,作为参谋职权部门来运作,当然,采购部门的领导对于其下属的采用人员也有控制职权。医院院长也可能发现自己工作负担过重,需要一位助理,要是真设置了助理职位来协助院长工作,她也就配置了一个参谋职位。

6.4.2职权和权力

1.职权

(1)职权是这样一种权力,一种基于掌握职权的人在组织中所居职位的合法的权力。职权是与职务相伴随的,是由一个人在=组织中的纵向职位决定的。

(2)职权是更广泛的权力概念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与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居职位相联系的正式的权力,只不过是影响决策过程的一种手段而已。

2权力

权力是指一个人影响决策的能力

(1)权力是一个三维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职能和职权层次的两维,还增加了第三维,称为中心性,权力则是同时由它的纵向职位和它与组织权力核心或中心的距离所共同决定的。如果将一个椎体想象为一个组织,那么椎体的中心就是组织的权力核心,距离这个权力核心越近,你对决策的影响就越大。椎体的顶端对应于职权层级的上层,椎体的中部对应于职权层级的中层

(2)椎体的比喻清楚的说明了两个事实,一个人在组织中晋升的越高,他与权力核心的距离就越近,未必需要有职权才能产生权力,因为一个人可以向权力核心的内圈水平移动而不必往上升迁。6.4.3权力的来源

管理学家确认了权力有五中来源:强制的、奖赏的、合法的、专家的和感召的

(1)强制权力。强制权力的基础定义是:一种依赖于惧怕的力量。

(2)奖赏权力。强制权力也与奖赏权力相对应。人们服从其他人的要求或者命令,因为它能带来正

最新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库及答案(1)

第一章企业与企业组织 一、名词解释: 1、企业 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1分),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1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1分)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2.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1分)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1分)的人数(1分)。 3、法人 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是指依法成立(1分)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1分)和承担法律义务(1分)的社会组织。 二、单项选择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d )。 A 正比例关系 B 无比例关系 C 结构比例关系 D 反比例关系 2、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a )。 A 3万元 B 10万元 C 500万元 D 30万元 3、合伙企业是属于( a ). A 自然人企业 B 法人企业 C 公司企业 D 企业集团 4、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这种组织结构属于( b ) A直线制组织结构 B 矩阵制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5、最基本的,又是比较简单的结构形式是( a)。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D矩阵型组织结构 6、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 b ) A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级部门的数量 B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属的数量 C指挥和管理的全部下属的数量 D职责与权力的范围 7、根据《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b )。 A 3万元 B 10万元 C 500万元 D 30万元 8、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c )。

影视作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1、影视作品: 是以动态的画面作为存在和传播的基础,作者是借助画面来表情达意的,一切意义和情感都在“真实”的具有动感的画面之中。所以,影视作品又被称为“形象记号”,它是一种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形象符号,是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实在的物质形态。 电视散文: 是运用电视艺术手段把文学散文视像化的一种方式。它特别重视人物内心情感,作者的艺术激情与丰富想象的表达、自然风物与民族风俗习惯的描写,具体事件过程的主观化叙述,既强调文学品格,又强调声画特征,是传统文学作品与现代声画艺术相结合的影视艺术品种。 时空艺术: 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 正剧: 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主张那个对现实和历史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既表现社会生活中令人轻松鼓舞的一面,又表现生活中否定的、令人悲痛的和深思的一面,能够较为全面地表现社会历史生活。在电视剧中,多表现为革命历史与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三位一体: 演员一方面运用自身形体、表情、声音作为电视剧的创作材料去创作角色,因而他本人既是创作者,有事创作的工具材料,又是完成了的创作对象。三位一体,构成了表演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 电视剧: 是电视文艺的主要品种。它是电视艺术和电视技术相结合,用电视文学创作和电视技术制作问手段,靠电视屏幕播放,以镜头语言为主要表现方法,以演员动作、语言表达来表述一定故事情节的视听艺术作品。

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渊源于古希腊艺术,描写英雄人物与命运、神力的斗争。在悲剧中,主人公为自己的命运、理想、事业不屑抗争,但仍然遭受来自敌对势力或者不幸命运的打击,最终抗争失败,形成了悲惨的结局。鲁迅对之概括为: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 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喜剧的本质在于其可笑性,内容多为以幽默、诙谐、讽刺的艺术手法,肯定、发扬生活中美好、进步的东西,但更侧重于讥讽嘲笑落后与丑恶的事物与现象。鲁迅对之概括为: 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看”。 情景喜剧: 指的是每一两集用单线索讲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的轻喜剧,它的主要特点是,剧情比较简单,场景不多,人物关系不复杂,故事多发生在居民住宅或者办公室里,同时,在配音中还加上“观众”的掌声和笑声。 题材: 一种是指电视剧本的作者从所接触的大量生活与社会素材中提炼出来的并在作品中具体所描写的事件与生活现象;另一种是指电视剧表现的生活所属的范围或者性质。 主题: 就是电视剧作者通过剧中的艺术形象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剧作家或者编导经过对题材的发掘,提炼而得出的思想性;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的集中体现。 情节: 指人物的行动和人物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过程,是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的历史,也是一系列事件展开、发展、结束的历史。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试题

精品文档料分析 你应根据资料提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所给出的图、表、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 题。121~125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小麦总产14.3%万吨,比2000年增长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2000万吨,比17.8%;玉米总产量82271.0量68994.6万吨,比2000年增长。43.2%2000年增长年增长39.1%;大豆总产量23095.3万吨,比 年部分国家各种谷物产量2008 2008年与2000年相比各种谷物产量增长率(%) 稻谷国家小麦玉米大豆 1.9中国1 2.956.40.9 16.32.9印度60.271.4 6.712.0美国22.0 7.3 9.1254.2巴西85.183.0 年相比全世界增产量最多的是:.下列四种谷物中,20002008年与121 .小麦 B .稻谷A .大豆.玉米C D 年的产量分别排序,哪个国家产量排名2008将每个国家的四种谷物按.122 年相比产量增长率最高?2000第一的谷物与 .中国A .美国 B . 精品文档

C.印度 D.巴西 123.2000年,中国稻谷产量占世界稻谷产量的比重约为: A.20% B.24% C.28% D.32% 124.2000年,表中所列四国玉米的最高产量约是最低产量的多少倍? A.11 B.16 C.21 D.26 12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08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产地 B.2008年,巴西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比2000年略有下降 C.与2000年相比,2008年中国小麦产量增产900多亿吨 D.2008年,印度稻谷产量是其小麦产量的2倍以上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6~130题 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中,汽油产量增长6%,增速同比减缓7.9个百分点;柴油产量增长28.1%,增速同比加快15.8个百分点。 据行业统计,2010年上半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0963万吨,同比增长12.5%。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6.3%和9.2%。 201O年6月份,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75.28美元/桶,比上月回落1.75美元/桶,同比上涨10.4%。结合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国家于6月1日将汽油、柴油批发价格分别下调230元/吨和220元/吨。 2010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产量45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国家于6月1日将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上调了230元/千立方米。 2010年1-5月,石油石化行业实现利润1645亿元,同比增长76.4%,上年同期为下降35.4%。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1319亿元,同比增长1.67倍,上年同期为下降75.8%,炼油行业利润326亿元,同比下降25.7%,上年同期为增长1.8倍。 126.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A.1.8% B.4.2% C.6.3% D.9.6% 127. 2010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了约多少万吨? A.1009 B.1218 C.1370 D.1787 128. 2010年5月份,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约为每桶多少美元? A.68.19 B.73.53 C.75.28 D.77.03 . 精品文档

现代企业制度思考题

(1)什么是市场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是“销售经济、过剩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货以市场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式,生产方面所需的生产资料都要从市场上取得,劳动产品的销售要在市场上进行,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直接以交换为目的。 市场经济是销售经济。从生产目的看,市场经济是为别人生产产品的。从为别人的方式看,市场经济是等价交换经济。既不是无偿赠与经济;也不是让别人吃亏的经济:是双赢经济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购买手段的经济,而人们储蓄货币的偏好使一部分货币不购买商品,一部分商品就卖不出去。市场经济是成本经济,经济行为的发生以效益为前提。如果商品成本高,购买者没有效益就不会购买你的商品。市场经济是有偿经济。一是借贷行为以还本付息为前提,如果偿还能力弱,即使货币闲置也不外借;二是资金、物资、人力资源都是购买的,不是国家无偿调拨的。 (2)简述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对经营企业的启示。 原始市场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手工生产为基础;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单家独户占有;作为自然经济补充;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古典市场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机器生产力为基础;单个厂商占有生产资料;政府采取不干预措施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现代市场经济:现代生产力为基础,生产资料集团和、社会化、国家化;国家宏观调控,二战以后。 (3)简述市场经济的特征对从事微观管理的启示。 特征:工经济,交换经济,由市场联合起来运转的经济,竞争经济,货币经济,追求价值的经济,具有自我利益的经济,自主经济,平等经济,以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经济,系统经济,开放经济,动态经济,国际经济。 (4)简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及深化改革的对策。 改革理论滞后,非公经济发展滞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农业改革与发展滞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经济发展方式滞后,宏观调控体制发展滞后,区域协调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5)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 (6)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得失? 理论原因—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探索公有制及其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现实原因—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国有企业“三不怕”:企业不怕亏损;厂长不怕企业倒闭;职工不怕下岗。 成就:初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布局和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 问题: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垄断性行业企业改革进展缓慢。历史遗留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尚需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7)简述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深化改革的关键与对策。 产权问题,不清晰与主体单一,治理机制不健全,不科学;企业家机制不健全,选拔、培育、使用、激励、淘汰、监督。企业家政治家不分。环境问题。至今企业办社会,经理想干一番事业与环境不允许干一番事业的矛盾。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与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如果基期量就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已知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就是a,B的增长率就是b,“A+B”的增长率就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就是10%,“二成”代表的就是20%,以此类推。 A就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就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就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就是原来的8倍。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她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就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就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就是80。 算法: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就是100,那么现在就就是20。 算法:100×20%=20。

自学考试现代公司管理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学考试现代公司管理试题及答案资料

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公司管理试卷 (课程代码11465)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司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是( B ) A、社会化生产的出现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信用制度的形式和发展 D、法律体系的完善 2、对于现代公司的转变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是( D ) A、股票及其交易所的出现 B、职业经理人的出现 C、公司法的完善

D、科技的发展 3、公司设立和存续的基础主要是( A ) A、信誉 B、资本 C、能力 D、法律 4、中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全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 C ) A、10% B、20% C 、30% D、50% 5、中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应当自股款缴足之后多长时间主持召开创立大会?( A ) A、30日内 B、25日内 C、20日内 D、15日内 6、公司原始所有权运行市场化的前提是( A )

A、原始所有权转化为股权 B、原始所有权转化为债权 C、证劵市场的健康运行 D、股权转化为原始所有权 7、一般而言,召开董事会会议的法定人数不得少于公司董事总数的( C ) A、1/5 B、1/4 C、1/3 D、1/2 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B ) A、组织 B、计划 C、指挥 D、控制 9、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D ) A、计划 B、协调 C、命令 D、决策 10、产权市场交易是一种(A ) A、经济性的产权转让方式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 分) 1、公务员包括政党机关工作人员,这是有中国特 色的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2、职位包括职务、职权、职责三个要素,职务是职位的核心要素,是人和职位有机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职权与职责的结合。 3、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首先应当限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人员。 4、一般说来,选任制制能较好地反映公民的意愿,体现民主管理的原则,而且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 5、定期奖励是指以年度为单位的周期性的奖励,而且是以年度考核为基础的。 6、调入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外的另一重要的“入口”,是公务员交流制度的重要交流形式。 7、公务员的保险,是国家对因年老、患病、伤亡、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工作能力的公务员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法律保障形式。 8、擅自离职是指辞职申请人在辞职审批期间或者在辞职申请不被批准后,未经允许,私自脱离工作岗位,不履行岗位职责,造成事实上的脱离机关。 9、控告权是法律赋予公务员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公务员保护自己不受她人非法侵害的有效手段。 10、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核心意义是对于宪法的忠诚 1、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

150年的历史。 2、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层单位。 3、公务员考核的对象是已确定公务员身份的人员。 4、中国采用聘任制制,为机关吸引优秀的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一条合法的渠道,为使用辅助性、操作性的人员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方式。 5、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应当撤销奖励。 6、对担任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能够经过转任的形式,在公务员内部的领导职位之间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跨地区、跨部门交流。 7、公务员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部分构成,充分体现了工资制度中职位因素与品位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8、辞退实质上是机关对公务员的一种处理行为——当然这种处理不属于、也不是对公务员的惩戒范围。 9、复核是指公务员对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向原处理机关提出重新

江西历年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

2019年 2017年全国举办马拉松赛事达1102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A类赛事223场,B 类赛事33场。2017年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次达到了498万人次,2016年、2015年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次分别为280万人次、150万人次。 2017年全年马拉松直接从业人口数72万,间接从业人口数200万。年度产业总规模达7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中国田径协会设置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规模赛事超过1900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达到350场,各类赛事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规模赛事数量方面,2017年排名前三的省份为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分别为152场、149场和103场,而2016年的前三分别为江苏省37场,北京市33场,广东省25场。 从2017年全年赛事的覆盖区域来看,马拉松赛事地域分布更为广泛,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已经涵盖了含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4个城市,较上年增加了101个城市。 在赛事类型方面,2017年1102场规模赛事中,全程马拉松参赛人次最高,突破了235万人次,其次为半程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次超过134万人次。在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B类赛事中,2017年全程马拉松项目完赛26.89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半程马拉松项目完赛45.29万人次,同比减少了0.03万人次。 按照跑者户籍所在地统计,2017年参加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的跑者中,来自江苏的数量最多,共有76469人参赛,在全国占比10.10%。湖北、广东、山东、福建、浙江等省紧随其后。而在全部参赛选手中,共有3663人次的男选手在全程项目中跑进3小时,772人次女选手跑进3小时20分。 116、2017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场次比2011年增加了约: A.47倍 B.49倍 C.51倍 D.53倍 117、2017年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次的同比增速比2016年约: A.快9个百分点 B.慢9个百分点 C.快7个百分点 D.慢7个百分点 118、在2017年马拉松运动年度产业总规模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始,每年大约需要平均增长多少才能实现中国田径协会设置的2020年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目标? A.15% B.20% C.25% D.30% 119、在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B类赛事中,2016年全程马拉松项目完赛人次比同期半程马拉松项目完赛人次约: A.多23万 B.少23万 C.多21万 D.少21万 12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7年马拉松运动年度产业规模比2016年多200亿元 B.2017年参加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的全国跑者数量少于75万人

企业及现代企业制度习题库

引言:企业及现代企业制度 一、名词解释 企业产权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股票股利 二、标准填充。 1、现代企业的特征具有()、()和()。 2、现代企业的使命分为()目标和()目标,其中思想是()。 3、产权经历了()和()两个阶段,古典产权是()权和()权的结合,现代产权分为()、()、和()权力。 4、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对企业产生()、()和()的内在机理,它分为()机制、()机制、()机制三部分组成。 5、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的两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两种形式,它们都具有()责任的特点,但是也有不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是()的,有限公司没有股票,它具有()证的书。 6、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解决()明晰的问题,让企业真正是法人,国家不在直接调控企业,它具有()、()、()、()四个特征。 7、股票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有()、()、()、()、( )和()股等等,股利是()和()的总称。 8、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包括()、()、()。 9、现代公司组织结构一般分为()、()、()、()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10、现代企业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承担法律责任国际常有()、()、()三种类型。 三、问答题。 1、如何正确地理解现代企业的三个特征?

2、现代企业经营机制的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如何? 3、我国假如要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第一章经营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经营 2、经营思想 3、经营哲学 4、经营计划 二、标准填充。 1、马克思的在生产理论指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过程是()和()过程的统一。 2、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具有()、()、()、()|()五项职能,而()职能是首要职能。 3、市场是企业的生存空间,市场观念大体上经历了()、()、()为中心的三个阶段。 4、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资源主要有人了,即()、()、()、()、()、()、()。 5、竞争性目标是()和()。 6、创新经营包括创新的产品,也包括创新的()。 三、问答题。 1、如何理解经营与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认识现代企业的用户观念? 3、经营计划编制时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任务是什么? 4、请结合一个案例,谈现代企业为什么要创新经营? 四、单项选择题:(在下列试题的答案系列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并在该试题对应的括号内标上勾号) 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是评价企业经营()的指标。 ①战略目标②战术目标③成长性目标④竞争性目标 五、多项选择题(在下列试题答案系列中选择所有适合的答案,并在该试题对应的括号内标上勾号) 1.现代市场观念经过了()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①生产中心型②消费中心型③生产经营型④动态均衡型 2.企业经营目标体系由()等构成。 ①基本目标②中间目标③长期目标④具体目标⑤近期目标 3.经营计划的编制方法包括()。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资料分析

0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分类汇总——资料分析 (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2009年北京市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社招)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针) 针对下列图、表或文字回答问题。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你可以在题本上运算。 请开始答题: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116—120题 2008年,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 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1.6%、15.8%和15.0%。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加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124亿元,增长21.5%。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56亿元,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036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875亿元,增长24.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加快 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加快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1199亿元,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5404亿元,增长24.7%。 116、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A.76384.5亿元 B.89217.1亿元 C.92883.6亿元 D.131872.8亿元 117、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的是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和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No.1 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No.2 年均增长率 如果基期量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No.3 间隔增长率 已知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No.4 混合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是a,B的增长率是b,“A+B”的增长率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No.5 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No.6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No.7 平均数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No.8 比重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是10%,“二成”代表的是20%,以此类推。 No.9 倍数 A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No.10 翻番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是原来的8倍。 No.11 指数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他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https://www.doczj.com/doc/389759970.html,)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企业与企业组织 一、名词解释: (中)1企业 (易)2、管理幅度 (中)3、法人 、单项选择 (易)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 A 正比例关系 B 无比例关系 C 结构比例关系 D 反比例关系 (中) 2、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 B 10 万元 C 500万元 D 30 万元 (中)3、合伙企业是属于(). A 自然人企业 B 法人企业 C 公司企业 D 企业集团 (中)4、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戈y 分的横向领导系 统,这种组织结构属于( ) A 直线制组织结构 B 矩阵制组织结构 C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易)5、最基本的,又是比较简单的结构形式是 () A 直线型组织结构 B 职能型组织结构 C 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D 矩阵型组织结构 (难)6、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 () A 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级部门的数量 B 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属的数量 C 指挥和管理的全部下属的数量 D 职责与权力的范围 (中) 7、根据《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B 10 万元 C 500万元 D 30 万元 (中)&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 A 3万元 B 10 万元 C 500万元 D 30 万元 三、 判断题: (中)1、管理幅度较小,而管理层次较多,则会形成高层结构的组织,反之,则会形成扁平结构的组织。 (易)2、在组织成员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 (中)3、个体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具有法人资格。( ) 四、 简答题 (易)1、企业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 (易)2、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哪些? (易) 3、部门划分的原则有哪些? 第一章企业与企业组织答案 一、名词解释: 期末试题库 A 3万元 A 3万元

影视作品分析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 影视作品分析指导影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 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 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

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称为风格。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4)导演创造。从影视片来看导演对剧本的转化、实现成为影视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创造,可以看出他为社会生活、为影视艺术、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什么,导演创作体现在影视片在中,因而,对影视片的评论,总相关着影视片的创作领导核心导演。因而,评影视片,就评论了导演,虽然有时不必单独地评论。 (3)评主题 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

20122017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真题及答案

2012-2017国考真题之资料分析 2017省级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6~120题。 某市201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4.16万吨,同比下降2.3%;甘蔗产量0.57万吨,下降23.6%;油料产量0.12万吨,增长32.4%;蔬菜产量15.79万吨,下降3.4%;水果产量7.84万吨,增长7.4%。 全年水产品产量29.16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海洋捕捞1.09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6.07万吨,增长89.5%;淡水捕捞0.18万吨,增长1.1%;淡水养殖21.81万吨,下降7.9%。 2010~2015年某市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116.2014年该市蔬菜产量比水果产量约高多少万吨() A.9 B.8 C.7 D.6 117.“十二五”期间,该市粮食总产量在以下哪个范围() A.23~24万吨之间 B.22~23万吨之间 C.21~22万吨之间 D.20~21万吨之间 118.按照2015年水产品产量从多到少,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淡水养殖 B.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淡水捕捞 C.淡水捕捞、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 D.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 119.以下哪项折线图能准确反映2011~2015年间该市粮食生产同比增量的变化趋势()

12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4年油料产量超过1000吨 B.除淡水养殖之外,其余类型的水产品2015年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均高于上年 C.2014~2015年甘蔗累计产量不到1万吨 D.2010~2015年,粮食产量同比上升的年份多于同比下降的年份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1~125题。 截至2014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3658个,占文物机构总数的43.5%。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063.58万件,比上年末增加222.77万件。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2929.97万件,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70.00万件。文物藏品中,一级文物9.82万件,二级文物68.82万件,三级文物340.51万件。 2014年全国文物机构共安排基本陈列9996个,比上年增长19.1%;举办临时展览11174个,增长15.8%;接待观众84256万人次,增长12.8%,其中博物馆接待观众71774万人次,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人次的85.2%。 年份从业人员人数(人)文物机构数(个)参观人数(万人次)未成年人参观人数(万人次) 2 7 35436 9075 2 42 43248 12203 2 1 2 1 2 6 2 7 74706 20237 2 3 121.2014年,我国文物机构相关指标同比增速最快的是() A.从业人员数 B.参观人数 C.文物机构数 D.未成年人参观人数 122.2014年末,我国一、二、三级文物总量占全部文物藏品的比重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A.8% B.10% C.14% D.54% 123.2014年,平均每家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数约是其他文物机构的多少倍() A.2 B.4.5

现代企业制度练习题

第一章测验题 一、单选题 1、现代企业的典型法律形态是()。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企业 C.公司制 D.股份合作制企业 2、现代经济生活中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企业形式是()。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3、以下属于业主制企业特点的是()。 A.企业经营水平和决策能力强 B.稳定性差 C.企业的寿命长 D.企业寿命有限 4、以下哪个不是合伙制企业的缺点?()。 A.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B.稳定性差 C.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D.有限的规模 5、以下属于业主制与合伙制共同特点的是()。 A.都具有法人资格 B.风险较小 C.规模较大 D.不具有法人资格 6、有限责任是()企业的优点。 A.个人业主制 B.合伙制 C.公司制 D.工厂制 8、以下哪一个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A.企业的信用制度 B.企业的产权制度 C.企业的组织制度 D.企业的管理制度 9、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为主要形式。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工厂制度 D.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0、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是指( )。 A.国有资产实行分级管理 B.国有资产无人管理 C.国有资产多头管理 D.缺少具体、明确的机构承担起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职能 12、把公司分为专业公司、联合公司和综合公司的标准是()。 A.行业标准 B.控制与依附关系标准 C.经营领域及其联系标准 D.上市标准 13、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是()。 A.承担无限责任 B.组建程序简单 C.信用程度低 D.筹集资本较难 14、募集设立的方式适合于()。 A.股份有限公司 B.无限责任公司 C.两合公司 D.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非题 1、个人业主制企业制度产生较早,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2、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无限公司都属于自然人企业。(×)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参考Word)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