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爱弱势群体,传递青春正能量”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弱势群体,传递青春正能量”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弱势群体,传递青春正能量”社会实践报告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三条保障线”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在我国,弱势群体的组织不多,主要有消费者协会、妇女联合会、老年人协会、工会、残疾人联合会等。截至2012年6月底,城市低保覆盖3782.5万人,对于总人数接近2亿的弱势群体来说,所占比重仅为18%左右;保障金低、缴费率高,2000年下岗职工个人负担的医药费支出在800元以内的占77%,是下岗生活费的1/4,还有23%的职工医药费开销在800元以上,其中5.3%的职工年医疗费开支在2000元以上。

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弱势群体具体表现为经济地位低、政治社会地位低、受教育程度低、心理素质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分配机制不规范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造成的。

由于弱势群体依然很庞大,尽管如此,他们的生活依然处于挣扎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帮扶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二)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心理健康以及权利保障等方面的情况,我们特开张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此次了解以他们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开展以“关爱弱势群体,传递青春正能量”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正符合时代的需要。这次实践活动不仅仅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我们将更加注重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帮扶,让他们打心底觉得这个社会是个温暖而有爱的大家庭,让他们真正有一种幸福感。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般情况下,听障儿童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原因。生理方面:显而易见就是他们的听力损伤或残障;心理方面:父母的态度、学校环境和社会固有的观念,这些因素就使得这些孩子慢慢形成了胆怯自卑的心理。

通过老师介绍、与小朋友交流等形式,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孩子的心理、学习、生活等情况。通过和他们交流,我们深刻解了这群特殊儿童的生活状况。并且了解到以下问题:

1 .语言是语音和语义两者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历史传统和民族地域的神圣产物。规范化的语音,产生于发音器官(包括口腔中的唇、舌、齿、喉等及有关肌肉)以特有的运动方式,推动周围大气压力的变化,发出含语言意义的声波,这一声波又经过空气传播到达听话人耳朵的鼓膜,直到听觉中枢,形成语言感知。偏离发音器官的规范化运动,就发不出正确的语言。给聋儿戴上助听器之后,确使他们进入有声社会“中华励志网”,改善了他们对声音的感觉阈,但并不等于

提高语言的感知水平,更不等于提高言语的发生水平,这只是为恢复听觉言语反馈回路创造了条件。要使回路完全畅通,只有通过现代的循序渐进的听觉训练与语言训练来实现。

2. 听力训练就是使戴助听器的孩子形成对语言及各种环境声音的认识与辨别;语言训练是使他能使用发音器官形成语音,表达他的感觉与意愿,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会听、会说、会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所以尽早进行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是这些听力有障碍的儿童要注意的问题。

3 .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来源于儿童时期,它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消极影响。在艺萌康复中心工作的日子里,我发现身边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心理。他们因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聋而无法聆听,他们的自卑心理通常表现为胆怯恐慌、内向、不敢自己选择、不愿与别人交流等等。

二.建议及对策

开发触觉,利用直觉演示设法让孩子感受发音器官的规范化运动。例如,利用口形甚至现代化语图仪等手段使聋儿区别进而掌握“吃饭——示范”或“下周——亚洲”的发音是困难的。但让他手或脸部接触妈妈发音时的喉部与嘴部的振动及气流,就会通过直觉掌握要领。

对于缓解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要做到:

倾注爱心及时表扬听障儿童虽然听力上有了保障,但他们的感情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甚至比正常的孩子更为敏感。听障儿童每做一件事,都急于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情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满足孩子这种心理,我平时一般都会细心观察,对于进步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表扬的方式一定要丰富。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可以是发自内心的语言上得称赞,比如,当欣欣有了一些进步,我会说:“欣欣你真棒”!并带领全班孩子一起来说“欣欣你真棒!”可以是在他们的小额头上贴一颗小五角星;可以是他们击掌说一声“耶”;还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我发现每次进行过这些表扬之后,都能让这些孩子精神振奋、身板挺得直直的、说话声音也提高了,这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信开始建立起来。

鼓励孩子,表扬自我欣欣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可是她在陌生人的面前却表现出害怕、胆怯的心理,同时我也发现每次上课时,她总是挑后排的位子来坐,针对这个现象“中华励志网”,每次上课时,我总是安排她坐在前面的位子,并让她经常回答简单问题。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对简单问题的正确回答则会让她觉得自己表现突出,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了。

引导孩子正视别人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幼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干扰。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我相信,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就可以帮助他们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我们的老师一定要以爱心为桥梁,以多种教育方法为指导,在发展孩子语言的同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听障儿童的未来撑起一片美好的蓝天。

三.我的收获

假期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是我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收获了许多,这次活动增强了我们志愿者的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也给那里的弱势群体带去了关怀;让

我们更加真切的了解了贫穷地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福利院慰问,让我们更懂得老人,教我们多关心老人。虽然我们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帮助那些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人们,传递我们的青春正能量!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关爱弱势群体作为“中国梦”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面对人口不断老龄化的压力,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政策并积极的参与进来,这一群怀揣青春梦想的大学生,穿梭在车水马龙的街道间,进社区发问卷、做宣讲;走过蜿蜒的山路,用他们的青春正能量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距离他们的中国梦更近了一步,让更多的人实现他们美好的中国梦,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一份绵薄之力。

暑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那些财富将是使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对社会各阶层人的了解,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定位,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对家庭、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