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 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 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 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 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 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 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 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 子对颜回的信赖,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 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 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从颜回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人的师生情谊是非常难得的,彼此互相信 赖互相推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师生情谊的最高境界。 颜回是春秋时期的人,他14岁就跟随孔子,跟他学习各种为人之道和知识。并且他 自己很争气,成为了孔子的最得意的学生,在这么多弟子当中,孔子对他的称赞可以说是 最多的,说他是个好学的人,也是一个“仁人”。因此后世对颜回的赞扬依旧是络绎不绝,后世的君王或文人都尊崇他为颜子。说起这一对师生,就不得不提一下,孔子曾跟颜回有 过这么一段对话。 孔子说:“颜回啊,你先过来。你想想你家境比较低微,为什么就不去做官,然后以 弥补家用呢。”颜回回答道:“对于做官这件事情,我一点儿心思也没有,城郭外面我有50亩田地,我可以用来耕种粮食;在城郭内部的40亩田地,我们可以养殖蚕和种植麻;我 有着自娱自乐的方式,那就是波动鼓琴,并且夫子你跟我说的那些道理足以让我感到愉悦,我又为何非得要去做官呢。”孔子听了他的回答之后,先是变了一个脸色,说:“说的实 在是好啊,我知道这是你心愿。我听说善于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益来使自己劳累;那些 安闲自得的人,知道自己已经失去很多东西,但是也不会觉得有丝毫的畏惧;注重自己内 心修养的人,不会因为自己不做官而感到惭愧。这样的话我曾说了很多次,但是在你的身 上我才是真正的看到,让我有了收获,可喜可贺。”

孔子故事

第一个故事: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她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瞧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瞧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就是因瞧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就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就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就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就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第二个故事:颜回输冠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她上前一问,才知道就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就是二十三,您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 「这位大哥,三八就是二十四,怎么会就是二十三呢?就是您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 「谁请您出来评理的?您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她说了算!走,咱找她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您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您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 「三八就就是二十三哪!颜回,您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她听孔子评她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她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她的假。 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当时孔子与她的弟子们就是鲁国人,就就是现在的

关于孔子弟子颜回的小故事

关于孔子弟子颜回的小故事 颜回是聪慧的,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这样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正 是由于颜回的聪慧,所以对于孔子的思想能够非常迅速的领略,并且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记 在心中,实践在自己的行为中。孔子讲学,颜回总是沉默寡言,别的学生都有很多的问题 问孔子,而颜回总是顺承老师,不曾提出一点疑问,开始的时候孔子也认为颜回有点愚笨,但是后来观察,看到颜回可以将儒家的思想贯穿在行为中,不禁感叹“贤哉回也!” 颜回是忠诚的,颜回的忠诚源自对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的推崇,颜回这样评价自己的 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由此可见,颜回是孔子忠诚的拥护者,在孔子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不能够得到应用,陷于荒野,食粮不继的时候,包括子路、子贡在内的很多学生都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坚定的相信孔子的思想。' 颜回也是生不逢时的,如果颜回生活在一个盛世,那么其思想就可以实现。但是不幸 的是颜回生长在春秋的末期,那个时期是一个崇尚武力,权臣当道,想要实现大同社会完 全不可能的社会,所以颜回在那个时代是落魄的,即使是名声在外,即使是成为一个名噪 一时的大儒,对于其生活质量并不能有任何的改善,所以颜回“身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 虽然颜回生前是落魄的,但是其身后却得到了极大的荣宠,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 二贤之首,世代祭孔的时候颜回配享,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更是不断的给颜回追加谥号,死 后的荣耀可以说非常的隆重。 《庄子-大宗师》记载了关于颜回的一个小故事,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过 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 忘记礼乐了。孔子说,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还是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又问是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非常惊叹,问,你是怎么样 “坐忘”的?颜回答道,整个身体感觉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自身的一切完全的忘却, 感觉到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孔子感叹道,与道相 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分别与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颜回你真是一 个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真的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已经能够不受到 任何的约束,不会受到任何的个人喜好的影响,因为其本身就是仁义,本身就是礼乐,这 些东西完全已经内化成为了颜回的精神境界,所以再也感受不到其约束力,自己所表现出 来的一切都是本身的需要,都是最自然地,毫无矫饰的。“坐忘”的境界我想对于大多数 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尚未经过教育的儿童最接近那种境界,可是儿童总会长大, 要想终生保持也是非常困难的。

孔子的弟子颜回品质_颜回的优秀品质

孔子的弟子颜回品质_颜回的优秀品质 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得到老师夸奖最多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那孔子颜回品质如何呢?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的弟子颜回品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得到老师夸奖最多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和“贤”归于颜回,可以说评价之高在其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颜回也得到了历代的统治者的推崇,颜回虽然是生前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死后却是荣宠万千,让人慨叹。 颜回首先是一个仁德的人,是一个贤德的人,但是无论是仁德还是贤德都是比较大的一个词语,可以根据一些小事来看其具体的表现,来总结其品质。首先是知错就改,颜回输冠就讲述了颜回对孔子产生了误会,但是知道自己错了之后,颜回立即对孔子跪拜认错,可见其知错能改,同时孔子评价颜回“不贰过”也说明了颜回知错能改。 另外颜回还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其对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见其对孔子是尊重的,对知识的学习是刻苦的。 颜回死后孔子大哭,说,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的学生了,颜回是最好学的学生。并且孔子还评价颜回说,讲学的时候颜回总是沉默寡

言,以为他很愚笨,但是后来发现颜回不仅仅能够理解孔子的精神,还能够发挥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天赋。 评价颜回的最著名的一句话现在经常还在人们的口头上传播的就是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生活清贫,但是却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不会因为贫困而烦恼,而不愉快。 颜回优秀品质颜回是聪慧的,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这样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正是由于颜回的聪慧,所以对于孔子的思想能够非常迅速的领略,并且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记在心中,实践在自己的行为中。孔子讲学,颜回总是沉默寡言,别的学生都有很多的问题问孔子,而颜回总是顺承老师,不曾提出一点疑问,开始的时候孔子也认为颜回有点愚笨,但是后来观察,看到颜回可以将儒家的思想贯穿在行为中,不禁感叹“贤哉回也!” 颜回是忠诚的,颜回的忠诚源自对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的推崇,颜回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由此可见,颜回是孔子忠诚的拥护者,在孔子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不能够得到应用,陷于荒野,食粮不继的时候,包括子路、子贡在内的很多学生都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坚定的相信孔子的思想。' 颜回也是生不逢时的,如果颜回生活在一个盛世,那么其思想就可以实现。但是不幸的是颜回生长在春秋的末期,那个时期是一个崇

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简介

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简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之首,也是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回,字子渊,后世尊称其为复圣,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人好学,被孔子称为“仁人”。 颜回十四岁时拜孔子为师,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遇到危险或叛乱时,子路等人都对孔子即他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始终站在孔子这边,并替孔子辩解。孔子关于“礼”、“仁”的要求,颜回都严格遵守,“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因此经常称赞他有君子四德。颜回一生所向往的是一个没有战争饥饿的理想社会,“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 公元前481年,颜回去世,被安葬在鲁城东防山前。孔子悲痛万分,忍不住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没有当过官,也没有什么传世之作,只有一些言语被收录在《论语》中,他的思想基本与孔子的一致,后世尊称其为复圣。 纵观颜回的一生,他一生的大半时间都跟着孔子东西游走,游走在列国之间,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写过什么著作,唯一留下的一些言语都收录在了《论语》等书上,他基本上全盘接受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的人尊称为“复圣”。遍览诸多提到颜回的文献,会发现颜回非常欣赏舜帝的无为而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孔子没有战争

人人仁义的理想社会。可见颜回不只是有着高尚的个人品德,也有着济世救人的高尚情怀。 颜回一生没有做官,在那个礼崩乐坏、儒家思想被不被认可的年代,颜回一直安于平淡,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一箪食,一瓢饮”就能够让他乐在其中,这种坚守本心,不改其志的作为深受后来人的敬重。颜回从小就聪明过人,因为对于孔子之道了解的更加深入所以很是赞叹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这使得他对于孔子的敬重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师生之情,而是把孔子放在了和上古先贤一样的层次上。 孔子为什么最欣赏颜回首先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凡事老师一般都是喜欢好学的学生,从颜回死后孔子痛哭说,颜回死后就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可见作为学生颜回是非常好学的。颜回不仅仅学习刻苦,同时也是非常聪明的,但是颜回的聪明往往表现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一点就透,甚至是做到活学活用,但是往往表现的有点大智若愚。孔子就曾经说:“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贡也称赞颜回聪明,说颜回是“以一知十”而自己却只能是“以一知二”,一个学生既好学又聪明,怎么能不得到老师的喜欢呢? 再者颜回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孔子周游列国寻找实现自己理想的国家的时候一直没有找到,被困在山野里,七天七夜没有吃一粒米,于是很多学生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子游与子贡这样的大弟子也动摇了,只有颜回是孔子坚定的支持者,颜回认为老师的大道不行是因为那个世道出现了问题,“不容然后见

从颜回说起——观电影《孔子》有感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天资聪慧、乐观豁达、尊师敬道、却不幸早逝,实属遗憾,也让孔子痛心疾首了好些光景。看了电影《孔子》中颜回死的那一幕,不禁感慨万分。寒冬腊月、冰天雪地、颜回一个猛子栽进了冰裂的深湖中。识水性的颜回本可拾得一条命,只是他不稀罕。他稀罕的是那些沉于水中的书简。他一次次地将书简扔出水面,又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冷冽的湖水中。那一刻,天地间静谧了。上帝开始向颜回伸出了手。他缓缓上升,终不省人事。正是验证了那句,站起来是榜样,倒下去是丰碑。一张年轻俊秀的脸煞白煞白的,却呈现的是祥和的微笑。是的,他感到满足了。他拯救了孔子的书,拯救了知识、思想。 什么样的人有这般出色的弟子?对,他就是孔子。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孔子更注重的却是人格的塑造。除了颜回,子路、子贡、曾点、冉有等都非常优秀。子路战死于卫国,倒下去之前不忘正正地戴好冠帽,因为孔子曾教诲有言君子死当正冠。子路死也不忘师训;冉求重用于鲁国,终日不忘夫子之恩情,一心想迎孔子回国;子贡宁愿自己饿也不愿喝最后一碗马肉汤,最后以师生一人一口告终......孔子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个又一个的弟子,人性的光辉开始得以传承。 说完了弟子,再说说其他人。鲁国原国相后任司徒的季氏是一个有趣的人。初始因不满孔子“隳三都”、废旧制

等做法,加上嫉妒心作祟,以一个玉珏谐音之“绝”将孔子赶上背井离乡之路。然时光易逝,国势渐衰,老迈年高的季氏搞不定了,又遗上一玉环将孔子迎回。倘若孔子无才无能无德,值得人大司徒这般折腾?可见孔子是有真本事的。 而又不能忽略的便是孔子在卫国的艳遇了。卫国君夫人南子可谓风流妩媚。她召见孔子,语气里无尽挑逗。但孔子纹丝不动,正面回答问题,以“君子无邪念”标榜自己的立场。可这君夫人仍娇娆作态,咄咄逼人,却终被孔子一句:“从未见好德如好色之人”打回原形。南子性来轻浮行事,却被孔子一语击中内心。她行跪礼,莫大的尊重,顿时让孔子本人也肃然起敬。她说:“世人都懂夫子痛苦,却不会真正体味夫子所体味的痛苦。”一语拉拢了夫子和南子的心的距离,震人心魄。可孔子是圣人啊!他终毅然离开卫国,继续颠沛流离。 最终孔子得以回归故土。他经历了许多人和事,同时,他将中国的思想学术推向了高潮,可谓贡献极大。他更是最早推行计划生育的典范,一儿一女他已足矣。但他却教育了千千万万的弟子。 孔子,圣人也!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古圣今贤中华读书报杨丹荷2013-09-06 颜回像 儒宗孔子“诲人不倦”,一生从事文化教育的时间长达数十年。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在众多学生中,颜回最得孔子之意,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颜回好学,能自我改善。 孔子极为好学,他自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博学于文”,也以“文”(他勤奋学习所掌握的《诗》《书》《礼》《易》《乐》等文化知识)教授弟子。不过,孔门学问中比“文”更重要的“学”,是培养君子德行和进行人伦道德实践,因而孔子强调: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在孔子看来,道德行为的培养比掌握文化知识更为重要。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孔子教学内容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学问是德行。《论语·先进》按照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分科记录了孔门优秀弟子名单: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个排行榜印证了孔门学问首重德行。孔子认为学习者的首要任务是改善自身,把自己培养成道德“君子”。 培养德行的正确路径在于能够“反求诸己”。他指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为己之学”是将所学真知运用于自己的生命实践,真实地改善自我;“为人之学”则是以知识技能示人,以之获取功名利禄。 《礼记·大学》概括了儒家的为学目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随即指出,达成“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目标的路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由孔子怪颜回得到的启示

由孔子怪颜回得到的启示 孔子错怪颜回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由于受到小人的陷害,孔子被困在去陈国和蔡国的半路上。这地方荒芜偏僻,没有人烟,孔子师徒数人连野菜场也喝不上,7天未进一粒米,饿得实在没办法,只好在一间没人住的破屋子里睡大觉。 孔子的大弟子颜回出门,走了好远,才讨了一点米回来煮饭给孔子吃。等到饭刚要煮熟的时候,孔子翻身,恰好看见颜回从锅里抓起一把饭来吃了。孔子假装睡着了没有看见,过了一会儿.颜回端着饭送给孔子吃,孔子有些不悦,说:“今天我梦见我死去的父亲了,饭要是干净的话,我想用来祭奠他。”老实的颜回不知孔子的话里有话,便照直说:“不行,刚才有草灰掉进锅里,粘在米上,我觉得扔掉可惜,就把它连饭一起抓来吃了,这饭不干净。”

孔子听了,沉思良久。他感叹地说:“我所信任的是眼睛呀,可是眼睛也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我所依靠的是心呀,可是心也还不足以完全依赖。弟子们要记住:认识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知人不易”正如孔子所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知人固不易矣!”颜回是孔子最称赞、最倚重的弟子,孔子曾寄望颜回能继承他的志业,这样深获信任的弟子,仍然会因为眼睛的“误导”而起疑心,难怪孔子会说“目犹不可信”。 通常对于我们的言行举止,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许多纷争的起点,其实都源于自恃“眼见为实”,因此,判断他人的得失前要谨慎,并需长时间客观细腻地观察,不要轻易下定论,因为究竟是君子或是小人,可能答案还没上桌,就暴露出自己个人的价值观了。连孔子都慨叹“知人不易”,我们岂可以自己眼见的两三事,随意去评断人、事、物?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领导者们会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呢?“我看到XX如何如何”的信息传递方式,甚至利用这种所谓的“亲眼所见”去打击、诋毁他人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如何处理这种信息,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如果主观地作出判断,不信任也就由此产生。而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管理者就成了“疑邻盗斧”中的“亡斧者”,在不断的自我印证中,不信任得到强化,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毁灭性力量。 同样,孔子的做法告诉我们,建立信任是长期的工作,而破坏信任则很简单——只要一次怀疑就够了。不要让未经调查的信息干扰甚至破坏这种信任,其要点:第一,信任要建立在长期考察的基础之上。正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那些所谓的“一见钟情”式的信任,不仅草率,而且也是缺乏诚意的表现。第二,找出真相,有效地反击和遏制流言,使受信任者免受伤害。人都是有欲望、有缺点的,这很正常,关键是看组织有没有及时发现偏差、纠正错误的机制和能力。信任是有原则的,绝不意味着放纵,严格地执行纠错制度,才是对人最好的保护。其三,了解真相要有策略。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如果孔子上来就声色俱厉地对颜回说:有人看到你偷吃,是真的吗?那颜回的解释就会给人一种狡辩的感觉——虽然说辞一样,但却未必能让人信服,还有可能引起弟子之间的矛盾。孔子的做法,不仅让颜回“乖乖地”说出了真相,还再一次验证了颜回的诚实,让子贡等人心服口服,这种高超的技巧是令人佩服的。 总而言之,面对组织中的各种“信息”,领导者要有准确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这既有观念、心态方面的因素,也需要足够的策略和技巧。 那么,我们再看下面这个故事。“校人烹鱼”的故事,见于《孟子》。有人送给郑国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叫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放到池里去。小吏把鱼煎着吃了,却回报子产说:“才放到水里的时候,鱼还显得局促不安的样子,过一会儿就活跃起来游走了。”子产听了高兴地说:“可给鱼找到适当的地方了!” 子产为什么受小吏所欺?子产觉得鱼初放到水里时,局促不安,之后就活跃起来,这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因没有亲自去看一看,结果上当受骗。 说这个故事,是有感于在现实生活中,犯有子产、孔子一类主观、轻信毛病的领导者,确实不乏其人。有的领导者身居高楼,有眼不到群众中去看看,有腿不到基层去走走,办事光听别人说,靠自己想当然,以致常被那些巧嘴卖乖的下级所欺,甚至对他们大为赏识。有

《论语》中的颜回形象

《论语》中的颜回形象 读过《论语》,颜回的形象总是让人记忆犹新。作为孔子的弟子,颜回在《论语》中并不是描写最多的一个,但却是受到孔子赞赏最多的一个。孔子将自己的弟子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进行了分类。其中颜回列德行科第一,在孔门弟子中备受青睐。他在《论语》中被称为“子”,孔子称赞他的话很多,这就确立了他是孔门第一大弟子的地位。自唐太宗以来,历代帝王多次对颜回予以封赠,这就又使得颜回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一、好学聪慧 在《论语》中,颜回受到老师的赞赏最多的地方在于他的好学精神,对于学习从不感到疲倦和满足。在上千弟子中,孔子独称赞他“好学”,而且认为除了颜回之外再没有听说好学的人。这在《论语》中反复出现。如在《雍也》篇中,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又如在《先进》篇中,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的“好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学无止境的追求精神。“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孔子说颜回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并没有懈怠放松过。《庄子》里记载他跟随孔子达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庄子·田子方》)的程度,因此,其学业提高很快。子贡叹服地说:“夫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孔子家语》)。二是现在学习态度的庄重上,孔子讲课时,他专心致志,认真听讲,从不懈怠,不放过每一个问题。孔子对此倍加赞扬,《论语·子罕》:“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意思是说,听孔子讲学始终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吧。《论语·颜渊》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这里,颜渊向孔子问仁,他并没有止步于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回答,而是深入下去“请问其目”,要求进一步了解仁的具体内容。向“仰之弥高”的孔子问哲理,他以其毕生的精力“钻之弥坚”“欲罢不能”(《论语·子罕》)。他坚守孔子“不耻下问”的教诲,“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论语·泰伯》)。 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颜回正是凭借他的聪慧内秀,勤于思索,使其学业进步非常快,孔子也称赞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 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颜回无疑就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那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

孔子赞扬颜回的故事_孔子对颜回的赞扬

孔子赞扬颜回的故事_孔子对颜回的赞扬 颜回是是孔子的学生中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于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这在其三千弟子中是唯一的,可以说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是最喜欢颜回的,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赞扬颜回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

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孔子对颜回的赞扬首先最著名的对颜回的评价就是孔子的那句“贤哉回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颜回贤德啊!孔子作为一代宗师,门生三千,独独对没有任何政绩,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的颜回做出如此高的评价可见其观点是与我们今天的很多世俗看法非常不同。孔子评价颜回的再一句就是颜回死后孔子痛哭失声,并且做出了对颜回的评价“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于别人,一个错误不会犯第二次,这看起来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优点,但是真正要想做出来,并且长期坚持是非常难的。 另外,孔子还评价颜回“三月不违仁”,也就是说,颜回可以三个月的时间之内不会犯任何违反“仁”的行为,这也就是孔子将“仁”归于颜回的证据,想想我们能够在一天之内所行所说不会违反“仁”的要求吗?在孔子被困于陈国语蔡国之间,与弟子七天七夜没有吃一粒米的状况下,孔子自己都觉得郁闷了,问子路、子贡和颜回自己为什么会到了如此境地,只有颜回表示出了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坚定拥护,孔子喟然长叹:“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意思说,有这样的学生值得满意了,颜回如果有财富的话,自己愿意给他当管家。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 颜回前521~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 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 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 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 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 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了很高兴。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 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 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 社会。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 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 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颜回一生都没有做过官,其一生可以说都在孔子的身边度过的,一生之中从十三岁入学,到38岁离开孔子自己办学,可以说两个人在一起长达25年,可以说彼此是非常了解的,孔子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颜回的物质条件是这样的贫瘠,可以说甚至是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颜回还在乐什么呢?个人认为颜回是乐在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颜回喜欢什 么呢?我觉得颜回是喜欢追随孔子,因为追随孔子可以让其每天都可以有所收获。史书记载,颜回入学六年的时候学业已经基本完成,那么再追随着老师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孔 子的思想体系是博大精深的,颜回是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的,颜回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仰 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 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意思就是说孔子的学问是博 大精深的,自己越是研究就越是着迷,越是觉得不能追上自己的老师。可见颜回对孔子思 想体系的痴迷程度。 一个人总是要有一个喜好的,颜回喜好的就是研究孔子的儒家思想,就像是现在的很 多人痴迷于网络游戏一样,即使是不吃不喝甚至不睡,只要是能够游戏就好。我想颜回肯 定也像痴迷网络游戏的人一样痴迷上了孔子的思想,所以颜回之乐就是能够研究儒家的思想,就是可以追随自己的老师。

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

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 颜回 从论语和其他有关材料可知,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从所见到的材料看,孔子对颜回从未有丝毫的批评。之所以如此,我看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是颜回特别虚心,学习领悟孔子思想最到位。如对于仁的理解即是如此,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二是颜回安贫乐道的行为最符合孔子的要求,成为孔子为其他弟子树立的楷模。三是颜回学习刻苦,最理解孔子的思想。下面我们从一些具体事情来看一看。 颜回字子渊,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就住在曲阜。曲阜今日尚有颜回井,可以作为颜回当年住所的座标。颜回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意谓如果人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而恢复到礼治的要求,恪守各种典章制度,那么,天下的百姓便都会归向仁爱了。这是孔子对其政治思想最简明扼要的解释,也是他一生到处奔波所追求的理想目标。颜回所提问的问题均是有关人生与社会政治的关键问题,都是孔子所关注的,不像樊迟那样问些种地的琐事。 颜回 颜回道德修养好,能够净心求学而不旁思别骛,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安贫乐道。孔子曾高度评价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住在偏僻的胡同,大概就是现代的所谓贫民窟,非常贫穷,什么家具都没有,只有一个竹筒盛饭吃,一个水瓢舀水喝。别人都难以忍受这种贫苦,可是颜回依然不改他的乐观态度,依然跟从孔子学习。 对于这一点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不慕名利,“无诱于势利”,能够坐得住冷板凳的坚韧态度是干成大事业人所必须的,这一点对于后世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不懂理家,连社会中等水平都不能达到,连温饱都有问题,还空言什么大道理,则显得迂腐甚至有些愚蠢。这对于后世一些读书人一旦科场失意,便穷困潦倒,成为孔乙己似的人物,消极影响也很大。 颜回沉默寡言,乍看好像有些愚笨,孔子就说:“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华书局版第7册2187页)看来孔子也曾怀疑过颜回的智力,觉得他有些愚笨。但讲完课回去一琢磨颜回私下里问的问题,亦有许多足以启发自己思考的地方,因此才肯定地说,颜回并不愚笨。孔子还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可见颜回非常勤奋用功,这样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喜欢。 颜回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情怀最符合孔子的心理,故孔子曾深有感触地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意谓国君重用我,我

孔子赞美学生颜回的什么品质

孔子赞美学生颜回的什么品质 颜回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的继承人,孔子的学生,深得孔子喜欢,那孔子赞美学生颜回的什么品质?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赞美学生颜回的什么品质,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得到老师夸奖最多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和“贤”归于颜回,可以说评价之高在其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颜回也得到了历代的统治者的推崇,颜回虽然是生前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死后却是荣宠万千,让人慨叹。 颜回首先是一个仁德的人,是一个贤德的人,但是无论是仁德还是贤德都是比较大的一个词语,可以根据一些小事来看其具体的表现,来总结其品质。首先是知错就改,颜回输冠就讲述了颜回对孔子产生了误会,但是知道自己错了之后,颜回立即对孔子跪拜认错,可见其知错能改,同时孔子评价颜回“不贰过”也说明了颜回知错能改。 另外颜回还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其对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见其对孔子是尊重的,对知识的学习是刻苦的。 颜回死后孔子大哭,说,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的学生了,颜回是最好学的学生。并且孔子还评价颜回说,讲学的时候颜回总是沉默寡言,以为他很愚笨,但是后来发现颜回不仅仅能够理解孔子的精神,

还能够发挥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天赋。 评价颜回的最著名的一句话现在经常还在人们的口头上传播的就是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生活清贫,但是却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不会因为贫困而烦恼,而不愉快。 颜回简介颜回是孔子最出色的弟子,也是孔子手下的七十二贤之首,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不只是聪明好学也很有古之仁人的风范,所以受到了很多后世读书人的敬重。如果说子路是对于孔子最忠心的“大弟子”,那么颜回就是继承了孔子思想精华的“真传弟子”,颜回一直恪守着孔子仁义礼教的思想,一言一行都合乎于礼,所以常常受到孔子的称赞。 纵观颜回的一生,他一生的大半时间都跟着孔子东西游走,游走在列国之间,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写过什么著作,唯一留下的一些言语都收录在了《论语》等书上,他基本上全盘接受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的人尊称为“复圣”。遍览诸多提到颜回的文献,会发现颜回非常欣赏舜帝的无为而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孔子没有战争人人仁义的理想社会。可见颜回不只是有着高尚的个人品德,也有着济世救人的高尚情怀。 颜回一生没有做官,在那个礼崩乐坏、儒家思想被不被认可的年代,颜回一直安于平淡,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一箪食,一瓢饮”就能够让他乐在其中,这种坚守本心,不改其志的作为深受后来人的敬

对孔子一位学生的看法——颜回

说到孔子的学生,大家都知道: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而在这么多人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颜回了,因为他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在孔子看来,似乎颜回的所思所想,无一不是值得表示赞赏的。在短短一部《论语》中,记载的关于孔子对颜回的夸奖,就有十几处之多。那么,颜回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够受到孔子如此的厚爱,让孔子对其赞不绝口呢? 孔子曾很有感慨的评价颜回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得禄,真于持身。”由此看来,正是颜回的苦学勤奋以及慎思、为孝品德,才使得孔子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高度评价颜回。在这里,孔子主要对颜回全身心投入又善于反躬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予了赞赏性评价。但全然如此吗?要知道,在孔子的学生中,比颜回有才能的还有很多。孔子门下最出色的弟子,甚至可以说青出于蓝的弟子——子贡。子贡本来与颜回一样,非常贫困,甚至比颜回还要贫困,可是他不接受命运的安排,通过经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他的事迹被司马迁写入了《货殖列传》。子贡还是一名成功的纵横家和外交家,即使是孔子在这方面也要甘拜下风。子贡还是一名成功的政治家,他在从政后升至齐国大夫的高位。即使在论语一书当中,子贡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他也是除孔子之外对儒家学派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然而,孔子却并没有中意子贡,甚至对子贡多有贬斥之意。所以孔子对颜回的偏爱,必然还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知道,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诸侯割据争霸的时代,当时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于是各学派对当时的社会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孔子弟子颜回不二过不迁怒故事

孔子弟子颜回不二过不迁怒故事 《史记》记载了颜回死后,孔子痛哭失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 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可以说这是孔子对颜回作为其学生的最高的评价,一个人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圣人之道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模式,可以做到“不迁怒,不贰过”是非常难得的。 “不迁怒”就是不会将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遇到不 开心让自己动怒的事情,有了这样的事情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不随意的发泄自己 的怒气,虽然看起来是小事,但是真正的做起来是何其难也。我们今天的人有几个可以做到? “不贰过”是指一个错误犯过之后就不会再犯第二次,这种品质在任何的年代都是不 过时的,一个人积极的吸取犯错的教训可以做到下次不再犯,这是需要多么高的自我控制 能力和自省能力,我们总是受不了美食的诱惑,让自己胖了又胖,知道自己吃太多会长胖 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对于个人来说这不是犯错又是什么?一个人总是沉迷于游戏,耽误了 工作和学习,这不是重复的犯错又是什么?一个人总是小偷小摸,屡次被劳改还是不能改过,这不是“贰过”是什么? 用“不迁怒,不贰过”的尺子量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到底短了哪里?我们应该自省一 下了。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颜回一生都在追随孔子,而孔子对颜 回的感情也超越了一般的师徒关系,两个人可以说是心智相通的忘年交也不为过。能够入 得了孔子的法眼,颜回可以说绝非平庸之辈,颜回的思想境界是非常高的,不仅仅可以将 孔子的思想吃透,还能够活学活用,可以说天分是非常高的。 《庄子-大宗师》记载了关于颜回的一个小故事,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过 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 忘记礼乐了。孔子说,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还是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又问是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非常惊叹,问,你是怎么样 “坐忘”的?颜回答道,整个身体感觉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自身的一切完全的忘却, 感觉到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孔子感叹道,与道相 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分别与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颜回你真是一 个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真的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已经能够不受到 任何的约束,不会受到任何的个人喜好的影响,因为其本身就是仁义,本身就是礼乐,这 些东西完全已经内化成为了颜回的精神境界,所以再也感受不到其约束力,自己所表现出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 颜回,字子渊,后世尊称其为复圣,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人好学,被孔子称为“仁人”。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回(前521~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了很高兴。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

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颜回之乐是什么颜回一生都没有做过官,其一生可以说都在孔子的身边度过的,一生之中从十三岁入学,到38岁离开孔子自己办学,可以说两个人在一起长达25年,可以说彼此是非常了解的,孔子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颜回的物质条件是这样的贫瘠,可以说甚至是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颜回还在乐什么呢?个人认为颜回是乐在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颜回喜欢什么呢?我觉得颜回是喜欢追随孔子,因为追随孔子可以让其每天都可以有所收获。史书记载,颜回入学六年的时候学业已经基本完成,那么再追随着老师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孔子的思想体系是博大精深的,颜回是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的,颜回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意思就是说孔子的学问是博大精深的,自己越是研究就越是着迷,越是觉得不能追上自己的老师。可见颜回对孔子思想体系的痴迷程度。 一个人总是要有一个喜好的,颜回喜好的就是研究孔子的儒家思想,就像是现在的很多人痴迷于网络游戏一样,即使是不吃不喝甚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