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常见中考题的归类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作为新教材新增考试内容,在2004和2005年中考中成为亮点、热点,且大多数与生产生活、高科技相联系,现就常见的几种题型归纳如下:第一类:直接填写规律。

例如:1.(2005年辽宁省)如图1甲所示,是空中加油机加油的情景,如果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___的,飞机的机翼做成如图1乙的形状,是利用了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的原理,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为飞机的升空提供了升力。

(答:静止小)

甲图1 乙

2.(2005年无锡)据报道,在成都老成仁路硫璃场红砖桥附近的铁路桥道口,一名18岁的女孩在火车急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坐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长发卷起,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火车驶近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选填“大”或“小”,下同),气体压强,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答:大小)第二类:直接考查书上实验(或改换书中实验器具)

3 (2005年安徽).如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人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日向上吹,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4.(2004年宜昌市).如图1所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这两张纸将相互________(填“靠近”或“分开”),这说明流速越大,气

体压强越_______.

5.(2005年淮安金湖实验区)如图2所示,在水平的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

只乒乓球,通过空心塑料管向两球间用力吹气,会发现两只乒乓球

A.相互靠近

B.相互远离

C.静止不动

D.向同一方向运动

(答:3.D 4.靠近小 5.A)

第三类:考查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的简单应用

6.(2005年苏州)化学实验室里常用的水流抽气机的结构如图所

示.使用时让自来水流入具有内置喷口的T型玻璃管内.由于水流的作

用,喷口A处气流的速度将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

变”),A处气体的压强将_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气流偏导器

12

从而使喷口A 处的气体和抽气容器内的气体之间产生压力差,以达到抽气的目的.

(答:增大,减小)

第四类:综合应用题(与力学其它知识综合)

7.(2004年泰州)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当流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其

内部各处的压强有什么规律呢?

小明同学将图18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高度并不相同.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 、B 两处管的粗细不同,因而A 处流速小,B 处流速大. 可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接着,小明又自制了一个飞机翼模型(如图19),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比较机翼上下方气流压强的大小,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关系.

图18 图19

(1)由图18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19所示的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种情形中,哪几种情形能够运用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 ( )

A 、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能急速旋转而下沉

B 、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漂向空中

C 、直升飞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 、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答:(1)流速越大,压强越小;(2)减小,因为受到向上的升力,(3)AD]

8.(2004年芜湖市)有的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如图12所示),这主要是为了让跑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更好地抓紧地面。请解释其中道理。

[答: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

下表面凸起,(相当于把机翼反过来)所以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气流偏导器上方的空气流速较慢,压强较大;而流过下方的空气速度较快,压强较小。这样,偏导器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一个向下的力(飞机上是向上的升力),从而使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随之增大,提高了车轮的着地性能。]

9.(2004年烟台)阅读探究题——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

图18(甲)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橫截面示意图,犬鼠的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生物学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们猜想:草原犬鼠把其中的一个的洞口堆成土包状,是为了建一处视野开阔的了望台,但是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它又为什么不在两个洞口都堆上土包呢?那样不是有两个了望台了吗?实际上两个洞口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中空气中流动方向。吹过平坦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表面的风流速大,压强小。因此,地面上的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8甲上标出洞穴中的空气流动的方向

(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物理知识说明,乘客为什么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图18乙)

[答:(1)如图(2)运动火车周围的空气速度大,压强小,乘客靠近运动的火车受到两侧压强差影响易发生事故,所以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

练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飘动,如图,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哪个方向飘动?请你作出猜想并说出理由。

[答:当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时,马路中间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两侧的空气流速较慢压强较大,树叶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会向中间飘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006年6月修订“司南”版)8年级第151页至第152页。本节内容是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知识之后的延伸,是区别于静止状态下的压强知识,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的压强知识有较大帮助。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奥秘有强烈探知的愿望。但不善于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归纳,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引导。 学生在学习了固、液、气静止时产生压强的知识后,习惯于套公式进行计算,对“静止状态下产生压强”有思维定势。对“流体流动时的压强与静止液体的压强不同”难于理解。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对探究小实验和“飞机是如何升上天空的”等感兴趣的问题展开。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情景,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制定科学探究的方案,以有趣的小实验激发物理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首先,从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共性引入课题,通过情景设置和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猜测,进而过渡到本节的重点,即探究验证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几个过程,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 其次,通过升力的产生和生活中的流体现象的分析,突破本节难点,即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来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现象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奇妙现象。 最后,在教学的结尾,试图在作业布置方面作一些尝试。通过“教学链接”布置学生课后思考,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使作业更多地向课外延伸,走向社会,走向开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流体具有流动性特点;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尝试应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观点来解释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立足于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与总结,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第九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解释相关的现象。 教学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一角硬币、直尺、两个乒乓球、细线、蜡烛、火柴、两根塑料吸管、两张纸、机翼模型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硬币“跳高”比赛 (1)比赛设计:将一枚一角硬币放在离桌边5cm处,在硬币前10cm处用直尺架高约2cm。 (2)比赛规则:使嘴巴靠在桌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不准吹硬币),使硬币翻越直尺。每个人都进行活动,使硬币成功翻越直尺或看谁硬币“跳”得更高。 (3)思考: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 2、思考并回答问题: (1力有哪些作用效果?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硬币向上“跳”,说明硬币_________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硬币受到的_______改变了,这可能是由于硬币上下表面受到的__________改变的原因造成的。 (3)吹气,加快了硬币____________(回答上方或下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同学们做出了大胆回答,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推进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一、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所以我们说它们都是流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猜到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系,那会有什么关系呢? 1、教师演示:用漏斗吹乒乓球。 2、探究“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提出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2)猜想假设:流速越大,可能流体的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可能流体的压强越大。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利用提供的两个乒乓球、细线、蜡烛、火柴、两根塑料吸管、两张纸等器材,自主探究。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利用各自小组中拥有的器材实验,每组至少采用两种方法。 实验方案一:用细线将两个乒乓球吊起,向两球中间吹气,发现两球靠拢。 实验方案二;点燃蜡烛,用吸管在蚀焰一侧吹,发现烛焰向有吸管的一侧倾斜。 实验方案三:将两根塑料吸管口对口成直角,一根竖直插入水中,向另一根中快速吹气,发现竖直管中的水面上升,甚至在两管靠近的一端喷出。 实验方案四: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纸中间向下吹气,发现两纸靠拢。如图所示。 (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6)交流评估:各小组把实验方法、看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说出来进行交流。 展示左下图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演示器。 3、问题: (1)当阀门甲、乙都关闭时,这是什么装置?它有什么特点? (2)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压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活动:回忆知识并回答。这是连通器,三个竖直管中的液面都相平。因为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深度都相同,所以压强都相等。 打开阀门,使装置中的水流动。

大气压强与大气压强流速的关系

大气压及大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材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 执教班级:八(1)班 教学时间:2012年5月3日星期四下午第二节 授课教师:肥西县焦婆学校孙家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研究了液体和气体压强之后,进一步探究二者压强的共性、这样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进一步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认识物理知识,发现物理规律,将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真正体会到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有用。 学情分析:该教学班是平行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对知识的系统化处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差了点,课堂上不习惯动笔,上课走神,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但他们对新事物同样十分感兴趣,同样想学好知识,这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着眼点,教师在课堂上应牢牢抓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主导作用,引导他们学习,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流体,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认识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体会由于压强差而产生的升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教学难点: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具准备: 两张16开白纸、水槽、两个较粗的吸管、瓶盖、乒乓球、漏斗、大号注射器一支、小纸船及多媒体。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阅读与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实验激趣、设疑)——从生活走向物理 师: 1.用伸平的手掌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然后移开托球的手,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2.将漏斗大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用力向漏斗的小口端持续地吹气,乒乓球会怎样?为什么? 3.将漏斗大口翻转朝下,同时用手指轻轻地将球托在漏斗内。用力向漏斗的小口端持续地吹气,吹气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怎样?为什么? 4.当学生对实验现象不解并产生疑问时,老师因势利导向学生交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什么是流体?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流体概念(教师点拨并板书) 2.阅读材料(多媒体),并思考问题——两船为什么相撞? 3.实验探究: 对着两张自然下垂平行拿着的纸向中间吹气,看见了什么现象? (老师引导学生认真做试验,仔细观察现象,思考原因) 教学场景预设: 生:原来一页纸的两侧受到的大气压力相等,纸受合力为零,纸就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当快速吹气时因为纸两侧受力不再相等纸就向中间靠拢了。 师:你能告诉我是哪一边的力变化了? 生:应该是吹气部分的力变小了,也有可能是外侧的力增大了 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生:应该是外侧的力增大了吧,因为这样才可能把纸往里挤呀 师:是吗?纸外侧的空气温度变了吗?海拔高度变了吗?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案例

教学案例 精心设计实验,提高学习积极性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听课与评课 王慧娟 天津市军粮城中学 中学一级教师

本节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的第四节,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是中考的热点。 由于“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造成的许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本节课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 【教学用具】 1. 教师用具 教师自制大机翼演示器、电吹风、自制的CAI课件 2. 学生用具 乒乓球、漏斗、大号注射器一支、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水、两张纸、自制小机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讲故事:2008年01月26日下午3时许,在老成仁路琉璃场红砖桥附近的铁路桥道口,一名18岁的女孩在火车急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坐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长发卷起,将其拖入车底,不幸当场死亡。) [生]:(观看) [师]:这个惨案的凶手是谁? [生]:气流 [师]:气流是如何作案的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科学往往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评析:惨案的小故事使学生很震惊,也从而激发了学生“破案”的迫切心理和求 知欲望。 二、新课学习 [师]:我们首先来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吹纸条(图一)。 (课件展示如何做,学生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评析: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后很兴奋,并且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 [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纸条在没吹之前是什么状态?[生]:静止 [师]:说明纸条受力情况如何? [生]:受平衡力 [师]:吹之后是什么状态呢?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案例(2016春)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案例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学生是在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节目的表演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探究,获得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初步规律。 ③通过体验,理解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④通过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 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②透过飞机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 观。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 教学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大软管、泡沫、飞机升力演示器,水泵、玻璃管、红墨水,软管、乒乓球、饮料吸管、水、纸杯、白纸、漏斗、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节目表演:“小小泡沫爬上来”(师生合作) 提问:小泡沫能被吸入管子,说明管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那么,管内压强为什么变小了呢? 学生分析:因为管内空气有流动,可能引起压强变化。 气体和液体这类可以流动的物质统称为流体(板书),常见的水和空气都是流体。那流体的流速与压强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

14.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硬币跳高”、“吹纸”等实验,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能说出生活中的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通过对机翼的观察分析,理解流体表面由于压强差而产生压力差, 从而知道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3、通过飞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认识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会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课前预习】 一、预习要求 预习九年级物理课本91页至93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 1.流体包括和. 2.做14.4—1实验,你发现的现象是 ,猜想硬币飞起的原因可能与有关。 3.做14. 4—2探究,你发现的现象是 ,猜想原因是 。 4.查资料,观察机翼的截面形状,画下来,思考升力产生的原因: 二、预习自测 5.在科学晚会上,小亮用一根胶管表演了一个有趣的节目。如图所示,他一只 手握住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 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产 生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是。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A.风声是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 D.风使屋顶产生的升力大于屋顶重力 7.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并用手指拖住.然后从漏斗口向下方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 A.掉下来 B.被吹出 C.不会掉下来 D.无法判断 三、预习反思 【课内探究】 一、预习总结,精讲点拨 (一)展示问题,预习总结。 组内交流预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自主合作,精讲点拔。 1.知识探究点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初中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中 学 物 理 教 案 姓名:张玉蓉 班级:物理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初步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探究,认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结构特点及重难点 结构特点: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知识应用为目的。 重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利用历史上著名的案例、三个小实验和一个动画及几个生活中的现象来突出这一重点。 难点: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活动。 利用一个演示实验来突破这一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内容具有浓厚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学生的实验基础较差,感性认识不足。 教学方法:整节课运用“情境引入——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与“应用反思”相结合,指导学生完成好本节课的探究和尝试活动。 教具准备

演示器材:多媒体、硬纸片、蜡烛、吸管、乒乓球,打火机 学生实验器材:硬纸片、蜡烛、吸管、乒乓球,打火机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成六大部分:1、新课引入;2、探究新知;3、应用迁移;4、课堂小结;5、矫正反馈;6、布置作业。 新课引入:侦探破案游戏, 讲述鄂洛多克火车站发生的惨案 据铁路史志记载,这条安全线来源于近百年前的一场惨案。1905年冬天,在俄国一个名鄂洛多克的小车站上,站长率全站38名员工身着盛装、手持鲜花,列队站在铁路线两旁恭候沙皇尼古拉二世派来视察的钦差大臣。然而,遗憾的是,列车没有缓缓进站,而是狂风般冲进了“人巷”,刹那间“人巷”倒塌了,数十名员工仿佛背后被人猛推了一掌,不由自主向前倒去。结果造成34人丧生,4人终生残疾。 提出问题,凶手是谁(或者说什么)? 探究新知:气体与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叫流体。 一、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老师:现在我手上有两张硬纸片,我让他自由的竖直静止,现在我向两纸中间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两张纸会分开。 操作结果两张纸不但没有分开,反而靠拢。这一现象打破学生常识上的认识,激发学生追寻原因,求知结果。 分析纸片靠拢的原因,吹气加大了两张间的气体流速,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从而纸内外形成压强差,把纸片向中间压。 二、领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 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小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实验,仔细观察,猜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后与同学交流。 指引学生做出以下实验; 1.蜡烛、打火机、吸管。把两根点燃蜡烛放在一起间隔五厘米左右,用吸管在两火苗之间吹气。吹得越急两火苗靠的越拢。 2.乒乓球、吸管。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一起间隔五厘米左右、向两个乒乓球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讲解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1.简单实验: (1)塑料吸盘:把塑料吸盘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塑料吸盘内外压强不等,塑料吸盘就能吸在光滑墙壁上。如果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塑料吸盘和光滑的墙壁之间,吸盘便不能贴在光滑墙面上。 (2)悬空塑料管里的水:塑料管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管口倒置,塑料管中的水不会流出来。如果把塑料管的上方和大气相通,上、下压强相等,水就不能留在管中。 (3)用吸管吸饮料:如果把杯口密封,空气不能进入杯内,便无法不断的吸到饮料。大气压的作用使饮料进入口中。 2.大气压的存在: 以上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大气内部的各个位置也存在着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要点诠释:空气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要点二、大气压的测量(高清课堂《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1.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在长约1m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mm 。 (2)实验是将大气压强转化为液体压强来进行测量的。如图所示,在管内外水银面交界处设想有一假想的液片,由于水银柱静止,液体受到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向下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也就是大气压支持了管内大约760mm 高的水银柱,大气压强跟760m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通常把这样大小 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用0P 表示。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450 1.36109.8/0.76 1.0110P P gh N kg m a ρ==???≈?。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用具 1. 教师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 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筷子、饮料吸管一支、细线、透明胶条、大号注射器、水盆、小纸船、水、纸,吹风机,软塑料管,铁架台等。 一、新课引入 (一)(图片,屏幕展示)别莱利曼著的《趣味物理学》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水上航行,离它100m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同向平行疾驶。突然,意外的事故发生了:小军舰好像受到看不见的巨大力量的吸引,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把“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力量驱使两船相撞吗? (二)(图片,屏幕展示)人们在站台上候车时为什么要站在黄线之外呢? (三)(动画,屏幕展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几十吨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呢? 其实以上三个问题都跟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流体压强知识有关,那么什么是流体呢?(板书课题的一部分) 二、新课教学 (一)、流体及流体压强 提问:顾名思义气体和液体这类可以流动的物质统称为流体。既然是流体,就有一种特殊的性质,是什么呢? 可能回答:流动性。 提问:有流动性,就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什么呢? 可能回答:压强。 (二)、对影响流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探究 1、先引导学生探究流体压强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提问:那流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研究的问题。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流体压强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猜想有困难,老师稍稍提示一下。 (师演示吹纸条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与流速的关系) 提问:看来流体压强可能与流速有关,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再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具体关系 讲述:下面我们分为四组进行实验,其中每张桌子上的器材都是是一样的,都有:两个乒乓球,两支筷子,一个吸管,两个细线和透明胶条,两章同样大小的纸,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两个小纸船,一盆水,一个注射器,铁架台。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1 / 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2、 据报道,我国已制造出的高速列车(如图2所示)运行速度可达 380 km/h 。这种列车进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 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 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 3、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 会出现的情况是( ) A.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4、 树叶落在马路上,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路面时,树叶将( ) A.从路中间飞向路边 B.只向上飞 C.从路旁被吸向汽车 D.不受影响 5、 关于飞机的升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升力是由于飞机发动机转动产生的 B. 升力是由于飞机排气管向后排气产生的 C. 升力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压强差产生的 D. 升力是由于飞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产生的 6、沙漠中有一个沙丘(如图),当水平方向的风断吹过沙丘时,沙丘会慢慢:(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仍停原处 D 、无法确定 7、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为了解决“H ”形地下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如图所示,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M ”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其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 )

A B C D 8、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9、如图所示,小汽车受到的重力为G,它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F。若考虑周围空气对它的影响,则下列关于G和F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G>F B.G=F C.G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既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明确规定的知识点,又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探究”的好素材。学生是在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节目的表演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③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探究,获得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初步规律。 ③通过体验,理解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④通过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②透过飞机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③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教学用具: 1. 教师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大软管、泡沫(自制新课导入实验)、飞机升力演示器,水泵、玻璃管、红墨水,软管等 2. 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饮料吸管两支、水、纸杯、白纸两张、漏斗一个、小木块两个等。方法运用 整节课运用小组合作实验,班级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节目表演:“小小泡沫爬上来”(师生合作) 提问:小泡沫能被吸入管子,说明管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那么,管内压强

(完整版)《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同步练习及答案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同步练习 题型一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解释相关的现象 题型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际应用 基础知识训练 1.如图13-55所示两船近距离并排行驶时将会,这是因为两船内侧水的流速于两船外侧水的流速,造成了两船内侧水的压强于外侧水的压强的原因(选填“大”、“小”或“等”)。(题型一) 2.打开自来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13-56所示的玻璃管,在A、B、C三处,水的流速较大的是处,压强较小的是处(选填“ A”“B”或“C”)。(题型一) 3.如图13-57所示,是喷雾器的原理示意图,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液体就沿细管上升,从管口中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题型二) 4.在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两只乒乓球,两球之间间隔1cm,用一根细管向两管之间吹气,发现两球会,这是由于吹气时两球之间的气流速度 较,压强较的缘故。(题型一)5.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会出现的情 况是()(题型一)A.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6.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在空气中飞行利用了下列什么原理()(题型一) A.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小 B.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大 C.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小 D.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大 7.如图12-55所示,将一张明信片沿着其边长弯成弧形放在玻 璃台面上,形成一座“拱桥”,当你对着“拱桥”使劲吹气时, 你会发现() 图13-55 图图13-57 图13-58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常见中考题的归类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作为新教材新增考试内容,在2004和2005年中考中成为亮点、热点,且大多数与生产生活、高科技相联系,现就常见的几种题型归纳如下:第一类:直接填写规律。 例如:1.(2005年辽宁省)如图1甲所示,是空中加油机加油的情景,如果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___的,飞机的机翼做成如图1乙的形状,是利用了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的原理,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为飞机的升空提供了升力。 (答:静止小) 甲图1 乙 2.(2005年无锡)据报道,在成都老成仁路硫璃场红砖桥附近的铁路桥道口,一名18岁的女孩在火车急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坐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长发卷起,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火车驶近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选填“大”或“小”,下同),气体压强,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答:大小)第二类:直接考查书上实验(或改换书中实验器具) 3 (2005年安徽).如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人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日向上吹,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4.(2004年宜昌市).如图1所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这两张纸将相互________(填“靠近”或“分开”),这说明流速越大,气 体压强越_______. 5.(2005年淮安金湖实验区)如图2所示,在水平的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 只乒乓球,通过空心塑料管向两球间用力吹气,会发现两只乒乓球 A.相互靠近 B.相互远离 C.静止不动 D.向同一方向运动 (答:3.D 4.靠近小 5.A) 第三类:考查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的简单应用 6.(2005年苏州)化学实验室里常用的水流抽气机的结构如图所 示.使用时让自来水流入具有内置喷口的T型玻璃管内.由于水流的作 用,喷口A处气流的速度将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 变”),A处气体的压强将_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点

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 流体和气体都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且都可以流动,因此把它们统称为流体。 2.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提出问题:当流体流动时,流体压强的大小跟静止时有什么不同? (2)猜想与假设:流体压强与流速可能无关,也可能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还可能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3)实验过程:四个小实验探究 ①实验:在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个乒乓球,用吸管向中间吹气;现象:两个乒乓球向中间滚动;分析:乒乓球向中间靠拢,外侧所受气体的压强大,内侧受到气体的压强小。 ②实验:在水面上放两只小纸船,用水管向两船中的水域冲水;现象:小纸船向中间靠拢,几乎靠在一起;分析:小纸船向中间靠拢,说明外侧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内侧受到的压强小。 ③实验:两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现象:纸向中间靠拢;分析:纸向中间靠拢,说明纸外侧所受气体的压强大,内侧受到气体的压强小。 ④实验:把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向前吹气;现象:纸条就会向上飘起;分析:纸条飘起来,说明上面压强小,是下面大气压强把纸条压起来的。 (4)探究归纳: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3.判断流速的快慢 (1)流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径越长,流体的流速越大; (2)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相同时,管道的横截面积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大; (3)在水平面上高速运动的物体周围,离物体越近流体的流速越大。 (4)用物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现象时,首先要弄清哪部分流速大,哪部分流速小,流速大处压强小,压力也小,流速小处压强大,压力也大。流体受压力差的作用而产生各种表现形式和现象。 4.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1)窗外有风吹过,窗帘飘向窗外;过堂风把衣柜吹开;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练习题

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选择题 1.首先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A.托里拆利实验B.马德堡半球实验 C.奥斯特实验D.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2.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 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3.分别用横截面积是1 cm2和0.5 cm2的玻璃管同时、同地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两种情况下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之比是 A.1∶2 B.2∶1 C.1∶1 D.无法确定 4.水银气压计若挂歪了,其读数将会 A.与实际气压一样大B.比实际气压小 C.比实际气压大D.无法确定 5.公式p=ρgh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适用密度均匀的气体、液体、固体 B.适用密度均匀的气体、液体 C.只适用密度均匀的液体 D.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液体和密度均匀的柱形固体 6.用塑料管能吸瓶内果汁,是由于 A.塑料管本身有吸水作用 B.人体内对果汁产生的吸引力 C.塑料管内气体被吸压强减小,大气压使果汁沿塑料管上升 D.果汁本身产生的压强大

7.如图所示,把一只玻璃杯的杯口朝下,竖直按入水中,在杯子按入水中的过程中则 A.杯内充满水B.水不能进入杯内 C.水进入杯中,杯中空气压强越来越小 D.水进入杯中,杯中空气压强越来越大 8.(多选)医生为了给患者输液,用网兜把药瓶倒挂在支架上,瓶口插有输液管和空气管,如图8所示。输液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血液回流到输液管中,可将药瓶适当的升高 B.瓶内药液对瓶盖的压强越来越大 C.瓶内上方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 D.空气管中的空气与药液接触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9.“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A.风声是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 D.风使屋顶产生的升力大于屋顶重力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公路上,小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与静止时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静止时 B.运动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静止时 C.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小于静止时 D.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于静止时 11.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 如图所示, 一阵大风吹来, 伞面可能被“吸”, 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大气压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理解练习

大气压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典型例题及练习 一、典型例题 1、回忆一下我们吸墨水的过程:将笔头插入墨水中,用力捏一下橡皮管,放手后墨水就被吸进橡皮管。用力捏一下橡皮管的目的是,墨水是在 的作用下被压进橡皮管的。 答案:排出橡皮管内的空气大气压 解析:要利用大气压,必须改变内部的气压,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这样容器出口处内外压强不等,流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就会从压强大的一侧流向压强小的一侧,即大气压就把墨水压进橡皮管内了。 2、(08辽宁)很多同学在喝完袋装酸奶后,又用力吸一下,会发现奶袋变瘪了,这说叫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这个实验可以证明_______ 是存在的。 答案:形状;大气压强 解析:用力吸,吸走的是袋内的空气,袋内没有了气压,而外界有大气,袋子变瘪了,是外界的大气压将它压瘪的。这就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说明:大气压的应用是中考考点。 3、(08广东)(7分)我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气压,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现提供下列器材:A.塑料吸盘两个B.玻璃片一块C.玻璃杯一个D.带吸管的纸盒饮料一盒E.水.请你选择所需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1)写出你所选用的器材,并简述你的实验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 (2)请举出一个在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例子: 答案:(1)○1A 先将两个吸盘挤压在一起,然后用力向两侧拉拉不开或难拉开○2B、C、E 将玻璃杯内灌满水,盖上玻璃片,然后用手托着玻璃片倒

立放手玻璃片不会掉下来 ○3D 将吸管插入饮料盒,然后用嘴吸饮料随着饮料吸入嘴中饮料盒会变扁 (2)拔火罐吸墨水等 解析:这些实验都是课堂上演示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一些典型实验,不需要加以解释。 说明:与大气压有关的实验是中考考点。 4、(08乌鲁木齐)乙图所示实验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做 的。如果将倒立在水银槽中的玻璃管稍微向上提一些,但管口不离开水 银面,这时管内外水银面之间的高度差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托里拆利不变 解析:既然托里拆利实验能测出大气压的值,因此水银柱的高度就只与大气压有关,与玻璃管的粗细、槽中水银的多少、是否倾斜(只要管顶有空隙)无关。 说明:有关托里拆利实验是中考考点。 5、(09江苏).如图所示,在两张纸片中间向下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片,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答案:靠拢小 解析:向两纸中间吹气,使中间的空气流速增大,而两纸外侧的大气压不变,因此每张纸两侧受到的压强不等,空气压力的合力指向中间,故 两纸片向中间靠拢。 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中考考点。 二、课堂练习 1、历史是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学者是,第一个测出大气压数值的物理学家是。 答案:奥托·格里克托里拆利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学科 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第九章压强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是中考的热点。 由于“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造成的许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学生分析 经过之前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农村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升力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和流速相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相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导学案)word版本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选自沪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八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放在《空气的“力量”》之后作为它的拓展和必要补充,主要由“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对问题的成因进行猜想。(从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尝试根据经验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教师演示一: 如图1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拖住乒乓球,然后移开手指,观察现象;再用手指拖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分析现象:在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 图1 图2 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没有吹气时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有这个现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压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总结学生猜想:吹气就是气体在流动,乒乓球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可能与气体的流动有关。 教师演示二: 如图2所示,打开阀门A ,关闭阀门B ,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观察三只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记录现象。如果打开阀门B ,观察三只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记录现象。 分析现象: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竖管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如今当水流动时,各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不相同,说明各竖管中水的深度也就不相同。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 ,也就是说各个水平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总结学生猜想:各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不同可能与液体的流动有关。 分析总结上述两个实验,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流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且我们已猜测流体流速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呢?想一想。 总结学生的猜想: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另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新课教学 制定计划(明确探究目的,给定器材,由学生选择器材并制定探究计划)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每组同学的桌子上有两张白纸、两根细木条、一枚壹角硬币,请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制定你们的探究计划,验证你们的猜想。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经历探究的过程,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探究方案二 探究方案一 探究方案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