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饲料里蛋白质,粗脂肪

鱼饲料里蛋白质,粗脂肪

鱼饲料里蛋白质,粗脂肪
鱼饲料里蛋白质,粗脂肪

鱼饲料里蛋白质,粗脂肪,灰质等物质分别有什么用处

2010-09-15 15:54 熙铉|分类:花鸟鱼虫|浏览1710次

买鱼饲料时都会看到上面标有什么蛋白质多少,粗脂肪多少,到底这些物质都起了些什么样的作用呢?比如我要是想让鱼长快些,应该买什么物质含量高点的饲料好呢,我注意了一下,罗汉鱼的饲料蛋白质的含量会很高,熬深的专用起头饲料可以达到58%,那是不是说:蛋白质含量越高,对这类行的,如金鱼中的狮头,兰寿,鹤顶红等的起头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还有其他的那些物质呢,他们分别都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啊,望高手指点

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吗?为什么我这么热心的回答知道里各位的问题,而我的问题却没人回答?这已经是第四个问题没人回答了,难道我又要关闭吗?哎~~~~

分享到:

2010-09-21 16:17

提问者采纳

1.蛋白质对鱼虾免疫机能的影响。蛋白质是鱼虾生存的重要营养物质,是构成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物质。鱼类正常生长需要饲料中有数量足够、容易消化吸收、各种氨基酸配比适宜的蛋白质。鱼类摄取蛋白质不足时,生长缓慢、机体免疫力下降、组织更新缓慢、创伤愈合力差、易患病。摄取的蛋白质过多,消化利用不了的蛋白质就会以氮元素的形式排出体外,既降低了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又加重了水质管理的压力,同时也易引起肠道疾病的发生。在相对适宜的蛋白质水平条件下,氨基酸平衡不仅会使鱼虾获得较快的生长速度,而且其免疫力也会有所增强。

2.脂肪对鱼虾免疫机能的影响。脂肪尤其是必需脂肪酸是鱼虾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日粮中添加必需脂肪酸可以提高动物机体的体液免疫能力和细胞免疫能力,可以促进细胞免疫因子的产生,对有丝分裂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产生重要影响,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3.维生素对鱼虾免疫机能的影响。⑴VC是鱼虾正常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

机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许多鱼虾不能合成,必须从日粮中获得。VC对鱼虾的体液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在鱼虾日粮中添加VC能够增强其免疫功能、提高其抗病能力和存活率。VC是鱼虾正常免疫反应所必需的,但它并不是直接起作用,而是与一些抗氧化物质(如VE)和对机体有防御机能的金属元素(如铜、铁)协同作用。⑵VE也是鱼虾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主要功能为抗氧化,以保护脂溶性细胞膜和不饱和脂肪酸不被氧化,饲料中适量添加可以作为免疫增强物质,加强细胞的吞噬作用,强化吞噬细胞的生成。⑶VA对维持鱼虾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需的。饲料中高水平的VA能提

高鱼虾体内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血清溶菌酶及特异性补体的活力,从而对鱼虾免疫机能产生重要影响。

4.矿物质元素对鱼虾免疫机能的影响。矿物质元素如铁、硒、铜、锌等元素在鱼虾的抗病力和免疫反应中相当重要,在饲料中也不能缺少。

综上所述,饲料的营养成分不仅能影响鱼虾的正常生长,而且会影响鱼虾的免疫抗病能力。但是,目前关于鱼虾营养与免疫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必须加强研究鱼虾体内的免疫因子和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为水产养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以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给鱼投喂饲料的目的是:为饲养鱼类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最佳的生长、最佳的产量提供必要的营养需求,并尽可能减少给环境带来的废物,为最佳的利润支付合理的成本。饲料良好的营养质量和物理性质是养鱼技术达到生产和经济目标的关键。

用于养鱼的饲料质量须满足下列条件:

1.饲料必须制成颗粒状或浮性的或沉性的。

2.只能采用符合营养质量和物理性质的颗粒饲料。

3.采用的饲料必须营养完全,包括完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以及补充的维生素C和油脂。

4.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2—36%。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价格较贵,但这是值得开支的,尤其是当鱼的平均体重为≥50克时。

5.饲料的质量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饲料应该在制造后6周内用完,因为存放时间过久,其维生素和其它营养物质会损失,并会受到霉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破坏。

池塘鱼饲料的投喂

1.池塘鱼类投喂饲料的目标是将符合质量要求的饲料以规定的数量和投喂

次数投喂鱼类,从而取得最佳的生产效果和效益。

2.为使鱼类的生长和饲料系数之间平衡,每次投喂和每天投喂的最适饲料量应为鱼的饱食量的90%左右;如果投饲量只有饱食量的80%,其饲料系数会比较低,但生长比较慢;如果投饲量达到100%的饱食量,生长会好但饲料系数会比较大;如果投饲量超过鱼类100%的饱食量,就会污染水质,增加水质管理和无用饲料的开支。

池塘中鱼类摄食饲料的数量主要与水温和鱼的平均体重有关。

投饲料的方法很多,但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基本原则:

a.开始投喂(最初几天)以3%的投饲率投喂(鱼体重的3%),当鱼能积极摄食后,鱼会在2—5分钟内吃完。

b.有些鱼类,如沟鲶,平时通常在晚间摄食,应该训练它们在白天摄食。投料的时间最好在上午8:00到下午4:00,或黎明后2小时至黄昏前2小时。

c.每天投喂二次或多次一般是没有必要的,但将每天的投料量分成2—3份,间隔6—8小时喂一次,在某种情况下会使鱼生长快些,饲料系数会低些,对个体较小的鱼和罗非鱼及鲤鱼尤其如此。

d.应该严格避免过量投饲,过量投饲的标志是在投饲后10分钟以上,还剩

余的饲料未被鱼吃完。当池塘中鱼类的现存量接近鱼载量时,过量投饲的问题尤应加以重视。

e.每次投饲应将分配好的饲料量全部立即投入,不能分成小批量用手撒的方法一把一把地在几分钟内投完。

f.每天投喂鱼类的饲料量是有限的,因为代谢废物所造成的污染会对水质造成不良的影响。

饲料的购买和贮藏

每次购买的饲料,应以能满足4—6周的需要量为好。饲料应该贮藏在干燥、通风、避光和阴凉的仓库中,能防止动物和昆虫的侵扰。

饲料系数

饲料系数是有饲料的营养物质生产鱼的效率的一种评定标准。它常受几种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包括饲料的质量、饲料的用量、鱼的种类、鱼体的大小和水质。

投喂尼罗罗非鱼、沟鲶和鲤鱼的高质量颗粒饲料,从15克养至500克,体重每增加1.0kg,其饲料用量应1.2kg—1.7kg。当鱼长到较大规格时,其饲料系数会增大。

饲料和投饲方面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营养(饲料)是养鱼管理中自始至终需要加以注意的重要因子,饲料的质量不能掉以轻心。在购买和操作饲料时要特别加以注意,因为饲料和投饲的开支是养鱼生产成本中最大的一笔支出。鱼类的摄食行为是鱼类健康状况的标志。如果鱼类摄食积极,说明鱼类的健康状况良好,反之,说明健康状况较差。

建议不使用自动投饵机,因为这要额外的设备开支,通常使用它们时饲料系数也会较高。养鱼者应该经常观察鱼类的状况,鱼类摄食行为和水环境的总体状况,至少每天一次。每次投喂鱼的饲料量应该称重,并记录下来。如果给鱼吃的饲料量难以每天称重,那么可以用容量法(由体积与重量的换算关系确定)来估计饲料量,但每当饲料的品牌和类型更换时,应重新确定

饲料的容量与重量的关系。

沉性颗粒饲料比浮性颗粒饲料的价格便宜,可以用于池塘养鱼。但浮性颗粒饲料较好,因为使用浮性颗粒饲料不易造成浪费,还便于养殖者直接观察到鱼的摄食行为和其它情况。

如果饲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饲料质量的高低,那么用低价格的饲料养成一季鱼的开支会比高价格的开支要多。调整饲料与养鱼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不能单从饲料的价格方面加以考虑。

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

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 (一)能量饲料:能量饲料是指每千克饲料干物质中消化能大于等于10.45兆焦以上的饲料,其粗纤维小于18%,粗蛋白小于20%。能量饲料可分为禾本科籽实、糠麸类加工副产品。 1.禾本科籽实:禾本科籽实是牛的精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玉米、大麦、燕麦和高梁等。 (1)禾木科籽实的饲料的营养特点: ①淀粉含量高:禾本科籽实饲料干物质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很高,占70%~80%,而且其中主要成分是淀粉,只有燕麦例外(61%),其消化能达12.5兆焦/千克干物质。 ②粗纤维含量低:一般在6%以下,只有燕麦粗纤维含量较高(17%)。 ③粗蛋白含量中等:一般在10%左右,含氮物中85%~90%是真蛋白质,但其氨基酸组成不平衡,必需氨基酸含量低。 ④脂肪含量少:一般在2%~5%之间,大部分脂肪存在于胚芽中,占总量的5%。脂肪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易酸败,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⑤矿物质含量不一:一般钙含量较低,小于0.1%;而磷较高,在0.31%~0.45%之间,但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钙磷比例不适宜。 ⑥适口性好,易消化。 另外,禾本科籽实中含有丰富的VB1和VE,而缺乏V天,除黄玉米外,均缺乏胡萝卜素。 (2)几种常见的禾本科籽实饲料: ①玉米:玉米是禾本科籽实中淀粉含量最高的饲料;70%的无氮浸出物,且几乎全是淀粉。粗纤维含量极少,故容易消化,其有机物质消化率达90%。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少,且主要为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氨基酸平衡差,必需氨基酸含量低。饲喂玉米时,须与蛋白质饲料搭配,并补充矿物质、维生素饲料。 ②大麦:其蛋白质含量略高于玉米,品质也较玉米好,粗纤维含量高,但脂肪含量低,所以总能值比玉米低。由于大麦含较多纤维,质地疏松,喂乳牛能得到品质优良的牛乳和黄油。 ③高梁:其营养价值稍低于玉米,含无氮浸出物68%,其中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含量稍高于玉米,但品质比玉米还差,脂肪含量低于玉米。高梁含有单宁,适口性差,而且容易引起牛便秘。 2.糠麸类饲料:它们是磨粉业的加工副产品,包括米糠、麸皮、玉米皮等。一般无氮浸出物的含量比籽实少,为40%~62%,粗蛋白含量10%~15%,高于禾本科籽实而低于豆科籽实,粗纤维10%左右,比籽实稍高。 米糠中含较多的脂肪,达12.7%左右,因此易酸败,不易贮藏,如管理不好,夏季会变质而带有异味,适口性降低。但由于其脂肪含量较高,其用量不能超过30%,否则使乳牛生长过肥,影响奶牛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泌乳机能。 麸皮的营养价值与出粉率呈负相关。麸皮粗纤维含量高,质地疏松,容积大,具有轻泻性,是奶牛产前及产后的好饲料,饲喂时最好用开水冲稀饮用。 玉米皮的营养价值低,不易消化,饲喂时应经过浸泡、发酵,以提高消化率。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1、原理 凯氏法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加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粗蛋白含量。 2、试剂 2.1硫酸(GB625):化学纯,含量为98%,无氮。 2.2混合催化剂:0.4g硫酸铜,5个结晶水(GB665),6g硫酸钾(HG3—920)或硫酸钠(HG3—908),均为化学纯,磨碎混匀。 2.3氢氧化钠(GB629):化学纯,40%水溶液(m/V)。 2.4硼酸(GB628):化学纯,2%水溶液(m/V)。 2.5混合指示剂:甲基红(HG3—958)0.1%乙醇溶液,溴甲酚绿(HG3—1220)0.5%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在阴凉处保存期为三个月。 2.6盐酸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按GB601制备。 2.6.1盐酸标准溶液:c(HCl)=0.1mol/L。8.3mL盐酸(GB622,分析纯),注入1000mL蒸馏水中。 2.6.2盐酸标准溶液:c(HCl)=0.02mol/L。1.67mL盐酸(GB622,分析纯),注入1000mL蒸馏水中。 2.7蔗糖(HG3—1001):分析纯。 2.8硫酸铵(GB1396):分析纯,干燥。

2.9硼酸吸收液:1%硼酸水溶液1000mL,加入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0mL,0.1%甲基红乙醇溶液7mL,4%氢氧化钠水溶液0.5mL,混合,置阴凉处保存期为一个月(全自动程序用)。 3、仪器设备 3.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3.2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 3.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4消煮炉或电炉。 3.5滴定管:酸式,10、25mL。 3.6凯氏烧瓶:250mL。 3.7凯氏蒸馏装置:半微量水蒸气蒸馏式。 3.8锥形瓶:150、250mL。 3.9容量瓶:100mL。 3.10消煮管:250mL。 3.11定氮仪:以凯氏原理制造的各类型半自动。 4、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过40目筛,装于密封容器中,防止试样成分的变化。 5分析步骤 5.1.1试样的消煮 称取试样0.5~1g(含氮量5~80mg)准确至0.0002g,放入凯氏烧瓶中,加入6.4g混合催化剂,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入12mL硫酸和2粒玻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一、能量在饲料中的作用 维持生存 生长发育 劳役 繁殖 产肉、蛋、奶、毛等 脂肪——最有效的能量来源 二、基本供能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能比较 1kg蛋白质4.7Mcal 代谢能 1kg碳水化合物4.3Mcal 代谢能 1kg脂肪8.8Mcal 代谢能 脂肪含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 三、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 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机制: 第一,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键能高于饱和脂肪酸,促进饱和脂肪酸分解代谢。 第二,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助于其中的营养素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另外,因脂肪的抗饥饿作用使鸡更安静,休息时间更长,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 第三,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量消耗。 四、脂肪的其他作用 除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外,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小肠的吸收。

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溶剂,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形成新组织和修补旧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类脂中的固醇、磷脂等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中。 合成维生素的原料,如维生素D2和D3。 提供必需脂肪酸。 构成脑组织的成分。 降低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减少污染。 五、脂肪对饲料品质的不利影响 为颗粒饲料的制粒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动物性油脂需先液化后再喷到饲料上,而且量一大很难制粒,加大了生产颗粒的劳动量和难度,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引起鸡的消化不良和下痢。如消化吸收不良,则引起拉稀,不但不促进生长,反而停止生长,饲料转化率降低。 降低胴体品质,在饲料中加入脂肪后,如代谢转化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脂肪堆积。 油脂的酸败,油脂长期在空气或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使其变性,产生有害物质,酸败的油脂是有害的,过量食入会出现缺硒或维生素E类似的症状。 酸败的饲料营养价值下降,维生素遭到破坏,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引起采食量下降和拉稀。 六、常用的主要脂肪源 植物性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熔点低,磷酯多,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高,但是价格高。 动物性油脂: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磷酯少,熔点高,不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低,价格低。 混合性油脂:吸收率中等,能值低,品质不可控,价格中等。 [NextPage] 饲料中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一、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乳糜微粒的形成是脂肪吸收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对脂肪吸收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脂肪吸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乳糜微粒的形成。脂肪必须在生理环境下有效地被转化成乳糜微粒才能被有效地吸收。如下图所示:

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精)

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饲料样品中粗蛋白的测定,掌握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 三、实验原理 凯氏法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浓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加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粗蛋白含量。 四、试剂 (1)硫酸:化学纯,含量为98%,无氮。 (2)混合催化剂:0.4g硫酸铜,5个结晶水;6g硫酸钾或硫酸钠,均为化学纯,磨碎混匀。 (3)氢氧化钠:化学纯,40%水溶液(m/V)。 (4)硼酸:化学纯,2%水溶液(m/V)。 (5)混合指标剂:甲基红0.1%乙醇溶液,溴甲酚绿0.5%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在阴凉处保存期为3个月。 (6)盐酸标准溶液:基准无水碳酸钠法标定; ①0.1mol/L盐酸标准溶液:8.3mL盐酸注入1000ml蒸馏水中。 ②0.02mol/L盐酸标准溶液: 1.67mL盐酸注入1000ml蒸馏水中。 (7)蔗糖:分析纯。 (8)硫酸铵:分析纯,干燥。 (9)硼酸吸收液:1%硼酸水溶液1000mL,加入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0mL,0.1%甲基红乙醇溶液7mL,4%氢氧化钠水溶液0.5mL,混合,置阴凉处保存期为1个月(全自动程序用)。 五、仪器设备

(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 (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消煮炉或电炉。 (5)滴定管:酸式,10、25mL。 (6)凯氏烧瓶:250mL。 (7)凯氏蒸馏装置:常量直接蒸馏式或半微量水蒸汽蒸馏式。 (8)锥形瓶:150、250mL。 (9)容量瓶:100mL。 (10)消煮管:250mL。 (11)定氮仪:以凯氏原理制造的各类型半自动、全自动蛋白质测定仪。六、分析步骤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过40目筛,装于密封容器中,防止试样成分的变化。 (1)仲裁法 ①试样的消煮 称取试样0.5~1g(含氮量5~80mg)准确至0.0002g,放入凯氏烧瓶中,加入6.4g混合催化剂,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入12mL硫酸和2粒玻璃珠,将凯氏烧瓶置于电炉上加热,开始小火,待样品焦化,泡沫消失后,再加强火力(360~410℃)直至呈透明的蓝绿色,然后再继续加热,至少2h。 ②氨的蒸馏 A. 常量蒸馏法 将试样消煮液冷却,加入60~100ml蒸馏水,摇匀,冷却。 将蒸馏装置的冷凝管末端浸入装有25mL硼酸吸收液和2滴混合指示剂的锥形瓶内。然后小心地向凯氏烧瓶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轻轻摇动凯氏烧瓶,使溶液混匀后再加热蒸馏,直至流出液体体积为100mL。降下锥形瓶,使冷凝管末端离开液面,继续蒸馏1~2min,并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需流

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方法

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5983—1979《动物饲料—氮含量的测定和粗蛋白含量计算》1.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 1.2 引用标准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1.3 原理 凯氏法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即在被催化剂的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量转化成硫酸铵。加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乘以换算系数 6.25,计算出粗蛋白含量。 1.4 试剂 1.4.1 硫酸(GB 625):化学纯,含量为98%,无氮。 1.4.2 混合催化剂:0.4g 五水硫酸铜,6g 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均为化学纯, 磨碎混匀。 1.4.3 氢氧化钠(GB 629):化学纯,40%水溶液(M/V)。 1.4.4 硼酸(GB 628):化学纯,2%水溶液(M/V)。 1.4.5 混合指示剂:甲基红0.1%乙醇溶液,溴甲酚绿0.5%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 积混合,在阴凉处保存期为三个月。 1.4.6 盐酸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 147 O.lmol/盐酸(HCL)标准溶液:8.3ml盐酸(GB 622),分析纯,注入1000ml 蒸馏水中。

1.4.8 0.2 mol/盐酸(HCL)标准溶液:1.67ml盐酸(GB 622),分析纯,注入 1000ml 蒸馏水中。 149 蔗糖(HG 3—1001):分析纯。 1.4.10 硫酸铵(GB 1396):分析纯,干燥。 1.4.11硼酸吸收液:1%硼酸水溶液1000ml,加入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0ml, 0.1%甲基红乙醇溶液7ml,4%氢氧化钠水溶液0.5ml,混合,置阴凉处保存 期为一个月(全自动程序用)。 1.5 仪器设备 1.5.1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1.5.2 分析筛:孔径0.42mm(40目)。 1.5.3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1.5.4 消煮炉或电炉。 1.5.5 滴定管:酸式(A 级),10、25mL。 1.5.6 凯氏烧瓶:250mL。 1.5.7 凯氏蒸馏装置:常量直接蒸馏式或半微量水蒸气蒸馏式。 1.5.8 锥形瓶:150、250mL。 1.5.9 容量瓶:100mL。 1.5.10 消煮管:250 mL。 1.5.11 定氮仪:以凯氏原理制造的各类型半自动、全自动蛋白测定仪。 1.6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过40目筛,装于密封容器中,防止试样成分的变化。 1.7 分析步骤 1.7.1 试样的消煮 称取试样0.5g~1g(含氮量5mg~80mg)准确至0.0002g,无损失地放入凯氏烧

猪蛋白质饲料

猪蛋白质饲料 饲料的绝对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含量少于18%的饲料。 包括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两类; 养猪常用的蛋白质饲料有:豆类籽实(25-42%)、蚕蛹渣(55%左右)、豆科叶粉(含量20-25%)、羽毛粉(80-85%)、鱼粉和血粉等。 ①豆类籽实:如大豆、蚕豆、豌豆等。 共同特点: CP丰富(20-40%),无氮浸出物(主要指淀粉和糖类)含量比谷实类低。 蛋白质品质最佳,赖氨酸含量高(1.8-3.06%);但蛋氨酸偏少,难以满足育肥猪生长后期需要。含有抗胰蛋白酶、导致甲状腺肿大的物质以及皂素、血凝集素等不良物质,影响适口性、消化性和猪的某些生理过程。(如何处理?)喂饲前要经过110℃、至少有3分钟的加热处理。 ②油饼类饲料 定义:指油料籽实提取大部分油脂后的残余部分,包括大豆饼、棉籽饼、菜籽饼、花生饼、芝麻饼和亚麻仁饼等。 特点:CP (30-46%)和脂肪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大豆饼、花生饼的适口性好且无毒性。 亚麻仁饼含有亚麻苦苷,菜籽饼中含有芥子甙,棉籽饼中含有棉酚,因而均有一定毒性,喂用前须作脱毒处理或降低用量。 ③糟渣类:包括各种糟类和粉渣类等 酒糟干物质粗蛋白质22-31%,尤以大麦酒糟为高,最低的是啤酒糟。 刚出厂的酒糟含水率高达64-76%,占猪日粮的比重不宜过大,否则难以满足营养需要。 豆腐渣、粉渣干物质含粗蛋白质29%左右,但因水分多而不耐贮存。 酱糟因盐分多,喂用时须注意限制喂量,以防食盐中毒。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优点:鱼粉、血粉、骨肉粉之类,含能量和矿物质较高。猪必需的氨基酸的含量也较完全,粗蛋白质含量达55-84%,赖氨酸尤其丰富。 缺点:蛋氨酸略少,血粉还缺乏异亮氨酸。 使用:在育肥后期不宜多喂,以免影响屠体的品质。另外,考虑传染疾病等因素,在生产中要限制使用。

饲料中脂肪的应用

前言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已经成为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及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减少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机率(切断仔猪的最初疾病感染源),从而有利于仔猪的成活及生长,提高栏舍的利用效率。但仔猪早期断奶时易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的影响,生产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仔猪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等。由于仔猪的肠道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活性低,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差,最终导致仔猪早期断奶后能量摄入不足,所以营养学家一直推荐对仔猪使用高能量的平衡日粮。 1 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脂肪添加的类型、添加量以及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断奶后不同时间的日粮中添加脂肪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其中多数研究认为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断奶2周后仔猪的生产性能,但2周内的效果不明显。表1 显示的是近几年来饲料中添加脂肪对仔猪增重效果的影响。 1.1 不同类型脂肪的添加效果 许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油的利用率不如植物油高,断奶后2周的仔猪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例如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椰子油或是这些油脂的混合物,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Cera等(1988)发现,玉米油比猪油或牛油更易消化,但猪在断奶后1~4周对不同来源的脂肪消化能力差异不大。在各种脂肪中,猪对牛油的消化率比植物油低,对猪的生产性能的改善也差。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对玉米油的消化率比牛油、猪油、或牛油和猪油的混合物高13%。前苏联的很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性的脂肪消化率为80%~90%,而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则为90%。 根据不同脂肪对仔猪饲料报酬、增重和血液尿素氮的影响,应按下例顺序选择脂肪种类:稳定化猪脂>椰子油>豆油>玉米油>猪油>牛油。 1.2 仔猪断奶后时间和断奶日龄对脂肪利用效果的影响 早期断奶后2周内的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率较差。随着日龄的增加,消化道发育趋于成熟、完善,对脂肪的利用率逐渐增加,同时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的消化率差别也越来越小。Dove和Cera等证实,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6%的玉米油,并没提高断奶后头2周的生产性能,却显著提高第3、4周及其以后的仔猪生长速度。Tokach等(1989)进行试验研究在高营养浓度日粮中添加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384头21日龄断奶仔猪,在第一阶段分别饲喂含0%、3%、6%、9%的油脂。结果表明,提高日粮中脂肪水平对断奶后0~2周龄仔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 另外,断奶时的日龄也对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有影响。据石旭东报道,对于35d断奶的仔猪,28日龄开始补饲添加3%猪油的日粮至49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8.39%。因此,仔猪断奶日龄越大,对脂肪利用的效果差异越小,这可能与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消化道损伤的程度不同有关。 目前,脂肪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能够得到多数学者认同的结论是,仔猪断奶后1~2周内对脂肪的利用效果较差,2周后利用率显著提高。对于断奶初添加油脂是否会诱导脂肪酶的发育,尚存有争议,如何尽快提高断奶后仔猪体内脂肪酶的活性,是影响脂肪利用效果的关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粗脂肪测定方法

粗脂肪测定方法 1、简述: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单一、混合饲料和预混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2、方法原理: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试样,称提取物的重量,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3、试剂与仪器 2) 无水乙醚(AR) 3) 索氏脂肪提取器(带球形冷凝管):100或150ml。 4) 索氏脂肪提取仪。 4、使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 索氏提取器应干燥无水。抽提瓶(内有沸石数粒)在105±2℃烘箱中烘干60min,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烘干30min,同样冷却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8g为恒重。(可直接烘1.5-2h,冷却后将抽提瓶称重编号) 称取试样1-5g,于滤纸筒中,或用滤纸包好,放入105℃烘箱中,烘干120min(或称测水分后的干试样,折算成风干样重),滤纸筒应高于提取器虹吸管的高度,滤纸包长度应以可全部浸泡于乙醚中为准。将滤纸筒或包放入抽提管,在抽提瓶中加无水乙醚60--100ml,在60--75℃的水浴(用蒸馏水)上加热,使乙醚回流,控制乙醚回流次数为每小时约10次,共回流约50次(含油高的试样约70次)

或检查抽提管流出的乙醚挥发后不留下油迹为抽提终点。(将试样在无水乙醚中浸泡三小时,效果更佳) 取出试样,仍用原提取器回收乙醚直到抽提瓶全部收完,取下抽提瓶,在水浴上蒸去残余乙醚,擦净瓶外壁。将抽提瓶放入105+-2℃烘箱中烘干120min,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烘干30min,同样冷却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1g这恒重。(延长烘干时间至3h,称重一次即可) 5、计算: 粗脂肪(%)= 式中:m--风干试样重量,g m1--已恒重的抽提瓶重量,g; m2--已恒重的盛有脂肪的抽提瓶重量,g. 6、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含10%)允许相对偏差为3%。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饲料粗蛋白测定的测定方法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rude protein in feedstuffs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5983-1979《动物饲料-氮含量的测定和粗蛋白含量计算》。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 2 引用标准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 原理 凯氏法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加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液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粗蛋白的含量。 4 试剂 4.1硫酸(GB625):化学纯,含量为98%,无氮。 4.2混合催化剂 0.4g 硫酸铜,5个结晶水(GB665),6g 硫酸钾(HG3-920)或硫酸钠(HG3-908),均为化学纯,磨碎混匀。 4.3 氢氧化钠(GB629):化学纯,40%水溶液(M/V)。 4.4硼酸(GB628),化学纯,2%水溶液(M/V)。 4.5混合指示剂溶液 甲基红(HG3-958)0.1%乙醇溶液,溴甲酚绿(HG3-1220)0.5%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在阴凉处保存期为三个月。 4.6盐酸标准溶液,c(HCl)=0.1mol/L、0.02mol/L 配制如下: 移取8.3mL 盐酸(分析纯),于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为c(HCl)=0.1mol/L。 移取1.67mL 盐酸(分析纯),于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为c(HCl)=0.02mol/L。 4.7蔗糖,分析纯。 4.8硫酸铵,分析纯,干燥。 4.9硼酸吸收液 1%硼酸水溶液1000mL,加入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0mL,0.1% 甲基红乙醇溶液7mL,4%氢氧化钠水溶液0.5mL,混合,置阴凉处保存期为一个月(全自动程序用)。

实验二 粗蛋白的测定

实验二饲料粗蛋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饲料样品中粗蛋白质的测定,让学生了解了解凯氏定氮法测定的基本原理,掌握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粗蛋白质的方法,掌握粗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各种饲料的有机物质在还原性催化剂(如CuSO4,K2SO4或Na2SO4或Se粉)的帮助下,用浓硫酸进行消化作用,使蛋白质和其它有机态氮(在一定处理下也包括硝酸态氨)都转变成NH4+并与H2SO4化合成(NH4)2SO4,而非含氮物质,则以CO2 ↑,H2O↑,SO2↑状态逸出。消化液在浓碱的作用下进行蒸馏,释放出的铵态氮,用硼酸溶液吸收之并与之结合成为四硼酸铵,然后以甲基红溴甲酚绿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0.1mol/L)滴定,求出氮的含量,根据不同的饲料再乘以一定的系数(通常用6.25系数计算),即为粗蛋白质的含量。 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1、2NH4(CH2)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丙氨酸) 2、(NH4)2SO4 +2NaOH→2NH 3+3H2O+2Na2SO4 3、4H3BO3+ NH 3→NH4HB4O7+5H2O 4、NH4HB4O7+HCl+5H2O→NH4C1+4H3BO3 本法不能区别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只能部分回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在测定结果中除蛋白质外,还有氨基酸、酰胺,铵盐和部分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故以粗蛋白质表示之。 三、实验设备 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分析筛:孔径0.45mm(40目); 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消煮炉或电炉; 5、滴定管:酸式,25或50ml; 6、凯式烧瓶:100或500m1; 7、凯氏蔗馏装置:常量直接蒸馏式或半微量水蒸气蒸馏式; 8、锥形瓶,150或250m1; 9、容量瓶:100ml。 三、实验内容

1饲料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18卷第1期上海海洋大学学报Vol.18,No.1 2009年1月JOURNAL OF SHANGHA IOCE AN UN I V ERSI TY Jan.,2009 文章编号:1004-7271(2009)01-0035-07 饲料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 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甘 晖1,2,李坚明2,3,冯广朋2,4,龚竹林1,黄 凯5,李家乐2 (1.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广西南宁 530021; 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3.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南宁 530022; 4.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 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摘 要:研究了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与不同脂肪含量饲料间的关系。饲料脂肪水平为 0%、2%、4%、6%、8%5个梯度组。结果表明,5组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量先上升后下降,而饲料系数则先下降后上升;肝脏重量、肝体比、肝脏与肌肉脂肪含量等4个指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与奥尼罗非鱼幼鱼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试验鱼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等活性逐渐升高。本研究条件下饲料脂肪水平超过6%容易导致奥尼罗非鱼幼鱼形成脂肪肝,对其摄食、体形特征、生长指标、相关组织脂肪含量以及血清中酶的活性等都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罗非鱼;饲料;脂肪水平;生化指标;生长 中图分类号:S963.1 文献标识码:A Effects of di fferent li pi d levels on growth and hae matologi cal bi oche m istry i n juven ile til api a (O reoch ro m is n iloticus×O reoch rom is au reus) G AN Hui1,2,L I J ian2m in2,3,FENG Guang2peng2,4,G ONG Zhu2lin1,HUANG Kai5,L I J ia2le2 (1.Guangxi A quaculture and A ni m al Husbandry School,N anning 530021,China; 2.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 ife,Shanghai O cean U 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3.Guangxi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N anning 530022,China; 4.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 cade m y of Fishery Sciences,Shanghai 200090,China; 5.College of A ni m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Guangxi U niversity,N anning 530004,China) Abstract:Juvenile tilap ia were fed by five diets f or70days t o study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diet li p id levels and fatty liver disease.L i p id content levels included0%,2%,4%,6%,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different diets didn’t affect survival rate of juvenile tilap ia significantly.Fish fed with6%and8%li p id levels 收稿日期:2008203215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0537008-2E) 作者简介:甘 晖(1976-),女,广西贵港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病害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黄 凯,E2mail:hkai110@https://www.doczj.com/doc/38765581.html,

粗蛋白测定方法

粗蛋白测定方法—凯式定氮法 粗蛋白crude protein;crude matter(DM)食品、饲料中一种蛋白质含量的度量。不仅包括蛋白质这一物质,它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含氮的全部物质,及真蛋白质和含氮物(氮化物)。换句话说,粗蛋白是食品、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食物中以大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肉类次之。所以说,粗蛋白是一种既包括真蛋白又包括非蛋白的含氮化合物,后者又可能包括游离氨基酸、尿素、硝酸盐和氨等。然而,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其氮含量不同,总氮量换算成蛋白质的系数也不同。总之,粗蛋白是食品、饲料中一种蛋白质含量的度量。我们可以通过粗蛋白测定仪即凯氏定氮仪来测量粗蛋白的含量,测量步骤如: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这已通过多次试验得出),再用凯氏法测出总氮量,再乘以 6.25就可求得粗蛋白的含量。 一、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及少量硫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含量都有一定比例关系,其中含碳50~55%、氢6~8%、氧20~23%、氮15~17%和硫0.3~2.5%。此外在某些蛋白质中还含有微量的磷、铁、锌、铜和钼等元素。 由于氮元素是蛋白质区别于糖和脂肪的特征,而且绝大多数蛋白质的氮元素含量相当接近,一般恒定在15~17%,平均值为16%左右,因此在蛋白质的定量分析中,每测得1克氮就相当于6.25克蛋白质。所以只要测定出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再乘以6.25,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转变成氨,氮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由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通常称为”消化”。为了加速消化,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消化液的沸点(290℃→400℃),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1)(2)在凯氏烧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其特点是将蒸汽发生器、蒸馏器及冷凝器三个部分融为一体。由于蒸汽发生器体积小,节省能源,本仪器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硫酸铵与浓碱作用可游离出氨,借水蒸气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使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H+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量计算出待测物中总氮量。 二、仪器和试剂

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

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 一、目的 掌握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并测定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 二、原理 饲料中纯蛋白质和非蛋白氮总称粗蛋白质。凯氏法的基本原理是用浓H 2SO4在还原性催化剂(CuSO4、K 2SO4、Na 2SO4等)的催化作用下消化饲料样本,使其中的蛋白质和非蛋白氮都变为NH 4+,NH 4+立即被浓H 2SO4吸收成为(NH 4)2SO4,(NH 4)2SO4在浓碱作用下放出NH 3,通过蒸馏,氨气随水蒸汽沿冷凝管流入硼酸吸收液被硼酸吸收并与之结合成为四硼酸铵,然后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作指示剂,用标准HCL 溶液滴定,求出氮含量,根据不同饲料再乘以一定的换算系数(通常用6.25计算),即为粗蛋白质的含量。 上述原理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2.(NH 4)2SO4+2NaOH →2NH 3↑+2H 2O+Na 2SO4 3.H 3BO 3+NH 3→NH 4H 2BO 3 4.NH 4H 2BO 3+HCL →NH 4CL+H 3BO 3 三、仪器设备 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40目网筛。 2.分析天平:感量0.0001。 3.电子天平: 感量0.001。 4. 六联电炉: 6×1000W 。 5.改良式半微量凯氏定氮仪(图1)。 6.酸式滴定管:25ml 。 7.凯氏烧瓶:100ml 。 8.烧杯:250ml 。 9.三角瓶:150ml 。 10.容量瓶:100ml 。

11.移液管:10ml。 12.量筒: 10ml 。 13.量筒:25ml。 四、试剂 1.浓H 2SO 4 :化学纯,含量为98%,无氮。 2.混合催化剂:CuSO 4:Na 2 SO 4 =1:10 化学纯。 3.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0.1%甲基红酒精溶液与0.5%溴甲酚绿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阴凉处保存期不超过三个月。此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强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硼酸吸收液中呈暗紫色,在吸收氨的硼酸溶液中呈兰色。 4.2%硼酸吸收液:溶2g化学纯硼酸于100ml蒸馏水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批示剂0.4ml。 5.40%饱和NaOH溶液:溶40克氢氧化钠(化学纯)于100ml蒸馏水中。 6.0.05mol/l的HCL标准液:取分析纯浓HCL(比重1.19)4.2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用基准物质标定。将基准无水碳酸钠(分析纯)于270-300℃灼烧40分钟称重,至恒重,准确称取0.013-0.015克,溶于50ml 蒸馏水中,加2滴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用欲配的0.05mol/lHCL滴定至暗紫红色,记录HCL用量 五、测定步骤 1.样本的消化: 精确称取饲料样本0.5-1g,以硫酸纸卷无损的移入消化管中,再加入5氺硫酸铜0.4克,无水硫酸钾或硫酸钠6克,加10ml浓硫酸后将凯氏烧瓶放于通风橱的电炉子上消化(为防止消化时液体溅失,可再加两粒玻璃珠)。 注意:先低温加热(100-200℃),注意防止泡沫浮起,待泡沫消失后,提高加热温度(约360-410℃) 至沸腾。消化时要经常转动凯氏烧瓶,如果有黑色炭粒不能全部消化,待烧瓶冷却后,补加少量浓硫酸后继续消化至溶液澄明无黑点并呈蓝绿色为止,移出电炉,放于凯氏消化架上冷却。 2.转移:将冷却的消化液加少许蒸馏水约20ml,摇匀后无损移入100ml容量瓶,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烧瓶数次,直至消化液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为试样分解液。 3.空白实验:另取凯氏烧瓶一个,加入混合催化剂(同前),浓硫酸10ml,同样消化至澄清,冷却后按上述方法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备用。

家禽低成本蛋白质饲料十种

家禽低成本蛋白质饲料十种 饲料是家禽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但饲料中的主要成份—蛋白质比较紧缺,常用的鱼粉、大豆、豆饼等,成本较高。这里介绍几种取之容易,用之经济的蛋白质饲料。 1、菜籽饼:菜籽饼中,粗蛋白的含量为31.5%,可消化蛋白质25.6%,粗脂肪10.2%,粗纤维11.1%,无氮浸出物27.9%,钙0.82%,磷0.64%,还含有氨基酸和锰、锌、铜等微量元素。菜籽饼也有毒,可用1%硫酸亚铁拌和后加热去毒,去毒后按日粮的10%喂给。 2、花生壳粉:花生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淀粉、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各种营养物质。将花生壳碾成粉状拌在精料或者青料中喂鸡,鸡吃了产蛋率可提高20—40%,肉鸡增重快,出肉率可提高20%左右。 3、向日葵盘:向日葵盘经冲洗后晾干,干燥粉碎后即可作畜禽饲料。它每公斤干重含消化能2.1兆卡,可消化粗蛋白78克,此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钙,磷和维生素,不仅是较好的能量饲料,也是含蛋白质较高的饲料。 4、棉花饼:棉花饼含粗蛋白41.6%,可消化蛋白质33.9%、粗纤维11%、粗脂肪4.3%、钙0.10%、磷1.2%。其粗蛋白的含量为大麦、玉米4倍,而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锰、锌、铜等微量元素。但棉花饼含有棉酚毒,要去毒后方可利用。去毒方法:粉碎后,加0.5%硫酸亚铁,再加1.5%石灰水拌和加热,饲喂量只能占日粮的8—12%。 5、蚕蛹:蚕蛹是高蛋白饲料,含粗蛋白68.3%、可消化蛋白质占56.5%、粗脂肪28.8%钙1.2%、磷0.73%,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E及多种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含量很高,可作为鸡的蛋氨酸调整添加饲料。 6、蚯蚓和蚯蚓粪:蚯蚓干体中含粗蛋白质66.5%、粗脂肪12.8%、碳水化合物8.2%。家庭养殖蚯蚓是解决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来源的重要途径。蚯蚓粪无臭、无味,亦是鸡的好饲料。 7、蝇蛆:干蛆粉含蛋白质59.39%、脂肪12.6%,同样含有各种必需的氨基酸。每只产蛋鸡每日只需15—20克鲜蛆,可满足动物蛋白质的需要。蝇蛆应先洗净,再用开水烫杀后饲喂。 8、血粉:将家畜的血液凝块后经高温蒸煮,压除汁液,干燥粉碎而成。血粉含粗蛋白质838%,含赖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多,含维生素B2、B12也很丰富,还含畜禽所必需的铁、铜等微量元素。但血粉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含钙磷等也少,消化率较差,必须注意适量搭配。 9、羽毛粉:家禽屠宰后的羽毛含氮的化合物为83%、水份12%、脂肪1.5%、矿物质1.5%,是一种新型高级饲料,用高温高压蒸煮、干燥后研成粉末,即成良好的饲料。它不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十多种氨基酸,还有一种能促进家禽生长发育的“生长激素”。因此,是鸡、鸭等家禽的优质饲料。用羽毛粉拌料喂鸡、鸭,可使鸡鸭精瘦肉增加,而使脂肪肥肉减少,产蛋率提高20%左右,并可预防鸡的食羽癖。 10、松针粉:用松针粉喂禽效果很好。利用松叶制成的松针粉,是一种多效的饲料添加剂。它含有各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植物杀菌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份。据对比试验,在蛋鸡的配合粮中添加5%的松针粉,产蛋率可提高13.8%;在猪的日粮中添加25—45%的松针粉,生长量可增15—40%。制松针粉方法有两种:一是放在通风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阴干至含水量低于

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rude fat feedstuff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单一、混合、配合饲料和预混料。 2 原理 索氏(Soxhlet)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试样,称乙醚提取后的重量,重量之差即为脂肪。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3 试剂 3.1无水乙醚(分析纯)。 4 仪器设备 4.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4.2 分样筛:孔径0.45nm。 4.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4电热恒温水浴锅:室温~100℃。 4.5 恒温烘箱:50~200℃。 4.6索氏脂肪提取器(带球形冷凝管):100或150mL。 4.7索氏脂肪提取仪。 4.8滤纸或滤纸筒:中速,脱脂。 4.9干燥器:用氯化钙(干燥级)或变色硅胶干燥剂。 5 试样的制备 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经试样缩减至500g,粉碎至40目。再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于密封容器中保存。 6 分析步骤 使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索氏提取器(4.6)应干燥无水。 称取试样1~5g(准确至0.0002g),于滤纸筒中,或用滤纸包好,放入105℃烘箱(4.5)中,烘干12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m1)。 将滤纸筒或滤纸包放入提取器中,滤纸筒应高于提取器(4.6)虹吸管的高度,滤纸包长度应以全部浸泡于乙醚(3.1)中为准。将滤纸筒或包放入抽提管,在抽提瓶中加无水乙醚(3.1)60~100mL,在60~75℃的水浴(用蒸馏水)上加热,使乙醚(3.1)回流,控制乙醚(3.1)回流次数为每小时约10次,共回流约50次(含油高的试样约70次)或检查抽提管流出的乙醚(3.1)挥发后不留下油迹为抽提终点。 取出试样置干燥洁净的瓷托盘中,放置在通风橱,待多余的乙醚挥发完后放入

40种常见饲料原料基础知识

40种常见饲料原料基础知识 1 玉米 玉米是能量饲料之王,在能量饲料中,玉米占主导地位,这是任何其他能量饲料所不 能比拟的。目前世界上玉米的主要用途是作饲料,占70%~75%,玉米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如下: (1)可利用能值高:玉米是谷实类子实中可利用能量最高的,如代谢能(鸡)为13.56 焦 耳/千克,消化能(猪)为14.27 焦耳/千克,这是因为玉米粗纤维含量少,仅2%;无氮浸 出物高,为72%,且主要是淀粉,消化率高;脂肪含量高,为4%左右,是小麦等麦类子实 的2 倍,所以玉米可利用能是谷类子实 最高者。 (2)玉米蛋白质含量低(7%~9%),品质差,缺乏赖氨酸、色氨酸,例如玉米中赖氨酸 含量为024%,色氨酸含量为0.07%。原因是玉米蛋白质中多为玉米醇溶蛋白,其品质低于谷物蛋白。 (3)玉米含亚油酸较高:亚油酸是必需脂肪酸,它不能在动物体内合成,只能从饲料中 提供,是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鸡缺亚油酸时,生长慢,水肿,皮下出血,羽毛生长不齐、蓬乱,无光泽,产蛋率下降。 玉米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所有谷实饲料中含量最高,者。在鸡的日粮中,要求亚油 酸含量为1%,如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到50%以上,则仅玉米即可满足鸡对亚油酸的需要 量。 (4)维生素: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平均为20 毫克/千克,而维生素D、K、B、B1:缺乏,水溶性维生素中Bl 较多。新鲜玉米含维生素丰富,但贮存时间长了,虫咬、过夏或发霉等均可降低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 (5)矿物质:玉米含钙极少,仅0.02%左右;含磷约0.25%,其中植酸磷占50%~60%;铁、铜、锰、锌、硒等微量元素也较少。 (6)色素:黄玉米含色素较多,主要是p.胡萝b 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叶黄素含量 达20 毫克/千克左右,和玉米黄素一起对鸡蛋黄及肉鸡的脚、皮肤和喙的着色发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蛋黄着色有明显的影响,其效果优于苜蓿粉和蚕粪类胡萝卜素。 影响玉米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水分、贮藏时间、破碎粒和霉变情况。水分含量高,不易 贮存,易促使黄曲霉生长。霉变的玉米可降低适口性和鸡增重,甚至出现中毒症状。玉米含脂肪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玉米粒较易贮存,粉碎后易氧化霉败变质,所以粉碎的玉米面应尽快食用。 2、米糠粕 米糠粕是米糠经浸出、脱脂处理后的产物,米糠是稻谷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是糙米碾白过程中被碾下的皮层及米胚和碎米的混合物,新鲜米糠呈黄色,有米香味,营养价值丰富。其中含油 脂15%~20%,油中含油酸、亚油酸、磷脂等,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3、大米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