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课堂上最齐全的奖励方法

英语课堂上最齐全的奖励方法

英语课堂上最齐全的奖励方法
英语课堂上最齐全的奖励方法

最齐全的奖励方法

主题一:奖励(1)

■抓住你了

每周都努力“当场抓住”表现好或做好事的学生。让被“抓住”的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和所做的事写在纸片上,然后把纸片放入一个“好事罐”里。每到星期五,从“好事罐”里随机取出几张纸条,给被选中的学生发小奖品。

■红黄绿卡制

每名学生都有一张绿卡、黄卡和红卡。每一天一开始,所有学生都持绿卡,如果出现行为问题,则相继收回学生的绿卡、黄卡。如果学生在1周内都能保持放学前拥有绿卡或黄卡,在星期五便奖励他们25分钟的自由支配时间。他们可以在自由时间内玩耍、玩电脑或户外休息。

■发奖励券

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奖励券,如穿校服、按时交作业、获得其他教师的表扬等。学生的奖励券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以领取“奖品”,如跟教师一起吃午餐,从奖品盒里抽取奖品,星期五获准喝软饮料、吃爆米花,等等。随着1学年时间的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学生要获得更多的奖励券才能得到这些“奖品”。到学年末,即便没有奖励,学生也可能表现得很好,这时教师可以时不时给学生“意外的奖励”。

■答题奖励

将招贴纸裁剪成小的纸片,把有趣的题目写在纸片上,用一个大信封装起来,把信封挂在一个小黑板的旁边,小黑板上写“?”。如果全班学生都表现得很

好,或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表扬,或有特别出色的课堂表现,就从信封里取出一张纸片,把它贴在小黑板上。如果学生们回答对了纸片上的题目,就给全班同学一个特别的奖励。

■惊喜!

将SURPRISEE(惊喜)这个单词写在黑板上。课堂上,如果出现学生吵闹或未经允许离开座位,便从末尾开始擦去一个子母。如果出现所有人都表现得很好,则按顺序添回被擦去的字母。结束时,如果这个单词是完整的,那么就给学生们一个惊喜的奖励。(可用一句中文来替代“SURPRISE”,如学生正好需要学习的成语或诗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多姿多彩的“奖品”

·让学生和他最喜欢的人一起吃午餐

·教师给学生的家长打表扬电话

·使用彩色粉笔

·给图书管理员做帮手

·邀请其他班的一个朋友来班里共进午餐

·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

·跟老师共进午餐

·在游戏中做主持人

·读书给低年级的学生听

奖励学生的十条建议:

1.奖励制度要尽量简单。如果过于复杂,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且费时间。

奖励学生的十条建议:

1.奖励制度要尽量简单。如果过于复杂,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且费时间。

2.给学生的奖励要对他们有意义。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是特别有效的一种奖励。

3.用奖励来促使学生开始养成一个好习惯。

4.循序渐进,一次只聚焦一个行为,让学生们一起来选择。

5.特别奖励那些表现出责任感的学生,把课堂管理的任务逐渐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

6.一开始可以奖励得比较勤一些,然后逐渐减少,一直对学生保持高要求。

7.对学习成绩要保持一贯的奖励。

8.随着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获得奖励的标准。

9.奖励要及时,迟到的奖励不会起作用。

10.对于那些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对制度进行调整,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小奖励效果会更好。

主题一:奖励(2)

黄金规则

用一张金黄色的纸覆盖住一块小黑板,上面写有你班上的“黄金规则”,把它挂起来。每次看见有学生很好地遵守了其中一条“黄金规则”,把他的名字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贴在“金墙”上。每周,或每个月,将所有纸条都取下来,放进一个盒子里。从盒子里随机抽取纸条,对被抽中的学生进行奖励。

课堂温度计

让你的课堂充满赞美声,用“温度计”来测量你赞美的热度。在教室里画一个从0-100度的温度计,共有100个空格。每次你表扬了学生,便让被表扬的学生给温度计涂一格色,从0度涂到100度。当100个格子都被各种颜色涂满,全班同学都将获得奖励,比如举办一个小型联欢会,奖给他们30分钟的自由时间,或开展他们爱玩的其他活动。

临时奖励券

如果你需要外出,由代课教师来替你上课,走之前,你可以给代课教师一沓纸条,让他把纸条发给那些表现得特别好的学生。当你回来后,特别奖励那些领到纸条的学生。

奖励墙

如果你看到有学生表现得很好,让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一块名叫“奖励墙”的小黑板上。当你需要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而所有学生都渴望去做时,你就叫“奖励墙”上的某个学生去做。(然后把他的名字擦掉。)如果名字太多,快把“奖励墙”给填满了,就对上面的所有人来一次特别奖励。

课桌整洁检查官

是不是好多学生都把自己的课桌弄得乱糟糟的?如果你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给学生来一次课桌整洁大检查。事先不用通知他们,当学生都不在教室的时候,你开始检查。对保持整洁的课桌,你可以在课桌上或课桌里放上一个小奖品,或事先打印好的“检查报告”。

计时器

在教室里准备一个计时器,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大声喧哗,或一时难以安静下来,你便拿起并按下计时器,对学生说:“计时开始了!”学生安静下来后,停止计时,在黑板上写下记录的时间。每过一个月,把所有记录下的时间加

在一起,然后用15分钟减去这个时间,剩余的时间就是奖励给学生的时间,他们可以决定用这段时间做他们喜爱的游戏。

操行卡

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操行卡,每一次表扬,如作业完成得好,想出了好点子,表现出良好举止和友善行为等,就给他的卡片盖一个图章。当卡片上的图章满了5个,他们就可以用这张卡片换取一个奖品。奖品是在开学之初就和学生商议好的,可以是礼品袋里的一件小礼物,一个换座位的机会,跟某个朋友一起玩游戏,或得到更多的画画或玩电脑的时间。如果学生违反了班规,则会在自己的操行卡上得到一个X。如果有了2个X,老师就联系家长。3个X就会放学后留校。有趣的地方在于,学生可以用3个图章抵消1个X。这对十一二岁的学生非常管用。

作业奖励卡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不好的班,可以给学生发放作业奖励卡。只要他们按时交了作业,就给他们发一张卡片。当他们积累了10张卡片,就会获得一个奖励,如跟老师一起在教室里吃午餐。如果积累到了15张,就可以获得一次选择家庭作业内容的机会。

像章换奖品

用硬纸片制作圆形小像章,奖励给一天都表现得很好的学生。当学生收集到了10枚像章,就可换取一件奖品。

时间奖励

如果一天的教学活动完成得非常顺利,可以在放学之前留出一二十分钟,让学生来做游戏。获胜者将会获得积分奖励或小奖品。学生们必须靠集体的努力去争取这个时间,而某一个人的违规会使他们都失去机会。当然,游戏的内容应该跟教学有关系。

主题一:奖励(3)

几乎所有教师都倾向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但也不要忽视外部奖励的意义。有时,一个小小的奖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使用奖励,你应该知道:

■奖励是为了不奖励

对学生进行奖励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他们完成良好行为的内化,最终不需要奖励。

很多时候,学生为了奖励才表现好或取得好成绩,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应该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内在价值。

■使用奖励的最佳时期

孩子往往根据短期的可预见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培养学生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有必要在学生每次表现出好习惯时给予奖励。一旦他们养成了这个习惯,就可以变每次奖励为间或奖励,以鼓励他们把好习惯保持下去。

■不宜用食物作为奖励

学校不仅应该教孩子如何作出健康的选择,根据自己的营养需要进行饮食,还要营造一个鼓励健康饮食的环境。根据学生的行为和成绩来提供食物,使食物跟情绪之间有了连接,这会鼓励孩子在没饿的情况下进食,并使他们养成用食物来奖励或安慰自己的习惯。此外,用食物作为奖励品,还可能助长学生患上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如果使用不健康的食物对学生进行奖励,还会助长学生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什么时候奖励不管用

行为主义有关强化与奖励的基本原理虽然起作用,但发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尤其限于不是特别有趣的行为。

为什么会这样?研究者给出的解释是:奖励会促使人们目光短浅,求快而不愿担风险。一个人如果感到某事是他要获得奖励所必须做的,那他在这件事上就不会表现出太多的创造性。

因此,关键是奖励带给受奖励者的感受。如果让人感到他为了获得什么才去做什么,那么他就感受不到这件事本身的价值了。

有一个老笑话:一个经常被邻家顽童辱骂的老头,为了制止孩子们的辱骂,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告诉那些孩子,如果他们周二再来对他辱骂,他就给他们1美元。那些孩子兴冲冲地来了,拿到了1美元,但老头告诉他们,周三他只能给他们25美分。他们周三也来了,辱骂完后得到了25美分,之后老头告诉他们,周四只能给他们1美分。“别做梦了。”孩子们说,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辱骂他了。

任何任务,无论曾经使人感到多么愉快,一旦被当作手段而非目的后,就会被“贬值”。有研究者让幼儿园的孩子必须玩一个游戏后,才能玩另一个他们喜欢的游戏。虽然孩子们原本对两个游戏都同样喜欢,但后来他们变得不喜欢那个被当作前提条件的游戏了。

对于创造性的工作,要淡化奖励的重要性,不能把奖励视为一种控制性措施。创造性工作只能被允许出现,而不能强迫产生。

■最经济的奖励方式

·休息时为大家选择游戏

·跟自己的一个朋友多休息几分钟

·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坐在老师旁边

·教会全班同学自己最喜爱的游戏

·教师给家长打报喜电话

·做一天教师的小助手

·读书或讲故事给大家听

·在黑板上作画

·选择这周的值日内容

·跟教师或校长一起散步

·为班或年级设计一块公告板

■积分奖励品:

书店或体育用品店的礼券、电影票或体育比赛门票、图书、订阅杂志、计步器、体育用品(网球拍、棒球手套、足球、篮球等)。

■适合中学生的奖励:

跟朋友同桌、更多学分、获准作业时听音乐、观看有趣录像、下课前5分钟自由讨论、减少作业量、音乐和录像碟片优惠券。

主题一:奖励(4)

■社会性奖励

“社会性奖励(social rewards)”包括关注、表扬和感谢,相比玩具和食物,更被很多孩子看重。像轻拍肩膀这样的手势,口头表扬(单独的或当着其他同学的面),点头和微笑,对学生来说都可能意味深长。这类型的社会性奖励是对孩子自身价值的很好的确认。

■表扬的误区

表扬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自立感、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但如果表扬成为了一种控制手段,会减少被表扬者的内在动力。如“很好,你在做你应该做的”会降低孩子的内在动力。“我表扬(奖励)你,是因为我认识到你工作的价值”,与“你得到这个表扬(奖励)是因为你达到了我的要求”,这两句话的效果显然是不同的。

■常用英文表扬用语(第一部分)

You're on the right track now! 你现在上路了!

Fine! 好!

Much better! 好多了。

That's really nice.真好。

That's right! 不错!

That's good. 好。

Congratulations. You got it right! 祝贺你,你答对了。You're really working hard today. 你今天真的很用功。You are very good at that. 你可是你的长项。

Good work! 干得好!

Nice going. 做得不错。

You're really going to town. 你真的找对路了。Outstanding! 太出色了!

That's great. 棒极了。

That's it. 正是如此。

I'm very proud of you. 我为你感到骄傲。

I like that. 我喜欢。

Not bad. 不错。

Keep working on it. You're imoving. 继续努力,你在进步。You are learning fast. 你学得真快!

Nothing can stop you now. 现在什么都阻挡不了你了。That's the way to do it. 正是这个方法。

You've got your brain in gear today. 你今天脑子转得很快。

That's better. 这样好多了。

That was first class work. 一流水准。

Excellent! 真是出类拔萃!

That's the best ever. 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有效的表扬与无效的表扬

有效的表扬:依据学生的行为和真实表现

无效的表扬:随意的,不加鉴别的,没有特别关注到学生的真实表现

有效的表扬:向学生明确指出值得表扬的具体方面

无效的表扬:大而化之的,不具体指出值得表扬的地方

有效的表扬:真诚地表达,发自内心,所用语言形式多样,还伴有非语言的确认信号

无效的表扬:平淡无味、不带感情和兴致地表达,例行公事地使用程式化的语言

有效的表扬:表扬的依据是学生付出的真实努力,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以符合他本人实际情况的标准来判断

无效的表扬:表扬的依据是跟其他学生的比较,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或跟他自己比起来所取得的成绩

有效的表扬:让学生对其自身能力和取得的成绩的价值有客观的认识

无效的表扬:没有为学生提供客观认识自身能力和成绩的信息

有效的表扬: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他们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行为表现

无效的表扬:引导学生把自己跟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有效的表扬:将学生的成功归功于他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暗示他在今后也可能取得类似成功

无效的表扬:将学生的成功仅仅归功于他的能力,或诸如运气、任务容易等外部因素

有效的表扬: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付出进行肯定,引导他们的内在满足感

无效的表扬:鼓励学生为了外部原因而去争取成功,如讨好教师、获得优胜或奖励等

主题一:奖励(5)

■最有趣的奖品:派特时间(PAT)

很多老师在为给学生发什么样的奖品发愁,但却没有想到,世间最宝贵的时间,原本就是给学生最好的奖品。“派特时间”就是一个流行于美国中小学的用时间作为奖品的激励制度。

“派特时间”(PAT,“Preferred Activity Time”的缩写)原义为“最喜爱的活动的时间”。顾名思义,学生在“派特时间”里能自由活动,或玩他们最喜爱的游戏。不过,这个时间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得来的,即如果学生遵守课堂规则,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他们就会为教师节省时间,并因此获得时间的奖励。

比如,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拖沓,每个人都赢得1分钟时间。所有人在转入下一个环节的过程中都很迅速,则赢得2分钟时间。到了周五,累计学生一共获得了多少奖励时间,这就是开展“最喜爱的活动”的时间——派特时间。

学生赢得了派特时间,他们能够在这段时间做什么呢?通常,学生们在派特时间里一起玩游戏。教师也可以安排跟教学联系更紧的活动,如观看教学录像,总之,一定要比平常的教学轻松有趣!

派特时间并不完全是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一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学习游戏,也可以让学生在一系列学习游戏中选择。

派特时间的基本理念是:“如果学生把教学的时间给我,我就把玩游戏的

时间给他们。而且,他们玩的时候,他们也在学。”

以时间作为奖励,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与责任心的教育。

由于派特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学生用自己的良好表现挣来的,如果有不好的表现或负面情况,就会损失时间,这样便促使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派特时间还可用于促使学生养成某个好习惯。如午饭后准时回教室。如果所有学生都按时回到教室,他们就可获得1分钟的派特时间,如果没有做到,第二天可以继续努力。学生们为了赢得派特时间一定会相互监督,相互鼓励。

派特时间可以集体实施,也可针对学生个体实施。集体实施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但教师要注意,个别有行为问题的学生会发觉,自己可以通过不守规矩来阻止全班同学获得奖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换一种激励方式。

实施派特时间最大的好处是,它几乎不需要花费什么成本,且趣味性强。教师利用派特时间不仅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还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可用于派特时间的部分学习游戏:

■你演我猜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写有“形容词-名词”短语的纸条,比如“蜿蜒的小溪”、“饥饿的男孩”、“明亮的火焰”。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让全班同学猜出这个短语。谁最先正确猜出短语,谁就接下来表演,让其他同学猜。也可以让最先猜出来的同学挑选一位同学来表演。

■BUZZ

让学生围坐一圈,依次数数,从1数到100。每当数到含7的数字,或7的倍数,就必须说“过”。例如“1,2,3,4,5,6,过,8,9,10,11,12,13,过,15,16,过,18,19,20,过,22,23,24,25,26,过,过,……”如果有学生数错了,那就从头再来。如果最后数到了100,全班同学获胜。这个游戏可

以有多种玩法,用其他数字代替“7”。

■七人组

一个需要安静行动的游戏。一开始选出7位学生站在教室前面。其他学生头朝下趴课桌上,闭上眼睛,举起一只手,大拇指朝上。站着的7位学生在教室里游走,每个人触碰一位同学的大拇指。大拇指被触碰的学生把手指缩回来,但头仍然朝下。当所有7个人都完成了任务回到教室前面,叫大家“把头抬起来”,大拇指被触碰的7位学生站起来。他们要轮流猜出是谁碰了他们的手指,如果猜对了,他们在下一轮就站在教室前面,去触碰其他人,如果猜错了,触碰他手指的人还继续留在教室前面。

■故事接龙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确保每组学生都有1台电脑。事先在每台电脑上准备一段话,作为一个故事的提示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到电脑前去写一句话。他们需要跳到电脑前,单脚或双脚跳,写完后,再跳回来,下一位小组成员接着去写。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的故事最精彩。

■常用英文表扬用语(第二部分)

You've just about mastered it. 你就要掌握它了。

Perfect! 完美无缺!

You haven't missed a thing! 一点不差!

I'm happy to see you working like that. 我很高兴看到你像这样做。

That's much, much better!这比以前好多了。

Exactly right. 完全正确。

You're doing that much better today. 你今天进步很大。

You've just about got it. 你就要答对了。

I knew you could do it. 我知道你是会的。

One more time and you'll have it. 再来一次,你就会了。

That kind of work makes me happy. 真令我高兴。

Aren't you proud of yourself? 难道还不为你自己感到骄傲?Good thinking. 好思路。

You are really learning a lot. 你真的学到了很多。

You're getting better every day. 你每天都在进步。

That's quite an improvement. 提高很大了。

Keep it up! 继续努力!

I've never seen anyone do it better. 我还没见过比你做得更好的。You outdid yourself today! 你今天超越自己了!

Good remembering. 好记性。

That's the way! 正是如此!

教师表示惊喜的一字赞语:

Terrific! Superb! Sensational! Super!

Great! Wonderful! Fantastic! Tremendous!

Marvelous!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读书笔记 由朱晓燕编著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师教育系列”丛书之一。这本书和一般的英语专业理论书籍不同之处是理论清晰、事实详实,有好多实用有效的教学技巧。但第一次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不懂之处,本学期的读书摘记我就选择这本书,静下心来,细心研读,一下子就被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大量的课堂操作方式以及技巧吸引住了,自己感觉收获很大。 一是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实用,举例具体。从内容来看,本书建立了一个引导专业思考的框架,这里称之为概念图。作者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以现实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外国语言学、英语课程标准、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法等理论为依据,针对现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作者从事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近30年的研究结果,综合提炼出这个“英语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看完书后,我感觉自己对以往一些教学中的做法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能更轻松,更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我对提到的“有效提问”感觉印象最为深刻。感觉很好的解决了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一些困惑,如在技能教学策略中,就“听力教学策略”,它就提出了“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听前热身,介绍背景”、“指导方法,授人以渔”等的方法;“阅读教学策略”中,它就提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法”等策略。如在提问方面: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梯度,提问最好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由聚合到发散,由是非问题到what问题再到why问题;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以三到五秒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0秒;又如:提问不只局限于教师提问还应该有学生提问。学生提问要注意制造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环境使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提问。还要注意一堂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而不应将学生提问留到节课课结束之时。我觉得这些策略非常切实,特别符合我们英语的教学,如果能充分学习并利用这些策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悟,我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成效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是读完本书让我羞愧于自己在教学理论和策略方面知识的匮乏同时,更让我明白英语教学的成功应体现在“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效使用英语的能力”,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好多都是自己一些粗浅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是随心教学,所以一直以来,自己成熟稳定教学风格形成方面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阅读此书,让我了解了许多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法、自然法、社团教学法、沉默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教的原“教必有法”从书中我悟到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法。. 则性和“教无定法”的灵活性特点之间的统一关系。教师不应拘于一法一策,囿于一方一圆,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各类方法加以组合和调配,在吸收、借鉴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逐步形成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是书中的好多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呈现学习任务时,应当向学习者描述任务中的问题发生的物理背景、组织和社会文化背景。并且,问题的呈现必然是有趣的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 大连教育学院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陕西咸阳风轮中学朱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教师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或品质等等。如果教师提问缺乏目的性,无的放矢,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那么,通过提问应达到哪些目的呢? 1.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特点,知道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以便达到掌握课本内容和获取知识的目的。 2.引起学习动机,唤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去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教材中的重要问题。 二、良好问题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实现各种教学目的,还要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1.问题的类型 (1)认知记忆性问题。我们所提问的问题相当大一部分是认知记忆性问题。这类问题便于学生学习,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 (2)推理性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根据环境、情节,去推理下面

所要说的内容。 (3)拓展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师生脱离课本展开想象,尽情发挥。这样极易引起学生兴趣,又会开阔他们的思路。 2.良好问题的特征 (1)问题的范围要具体。若问题的范围太广,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如果一个问题中涉及到多个问题,往往使学生顾此失彼,造成混淆。 (2)问题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注意运用比较异同、指出关系、判断是非,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学生盲目背诵教科书。 (3)遵循启发性原则。这要求教师切实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提问题要具有点化作用,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领悟,然后领会所学知识的深意。这一原则在讲述阅读理解题时最为适用。 (4)好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的相适宜。如果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提问一些事实性问题;如果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那么提高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就是 最适宜的。 三、掌握提问的技巧 1.提问的艺术 (1)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

(完整版)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江伟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有很大发展空间,但面对很多困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实施有效的教学, 必须设计可达到的教学目标,开展促进内化的有效活动,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 小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喜欢采用一些如: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等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果处理得好,效果是很好的,因为这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但是如果过多采用这样的活动方式,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方面,那么只能适得其反,一方面,学生在语言上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另一方面,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有效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 它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和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只有深刻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日常教学才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这样,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保证。下面笔者尝试从课程标准中、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供老师们借鉴、参考、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以此点醒老师们的潜质、启发老师们的思考、促进老师们孜孜以求,共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1.精心确立教学目标 新课改倡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提出“以学论教”, 推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并规定了全新的教学目标, 即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导致确立的教学目标不是太宽泛就是太狭窄,或是照搬教参中明确给出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教学目

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的方式

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的方式 一、课堂提问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现状 1.课堂提问没有实质作用,流于表面 目前所进行的英语课堂提问很多是流于形式、缺乏启发性的。比如课堂上用的最多的是肯定或否定式提问,经常教师在要开始某个活动时会问:“Are you ready?”或安排活动后会习惯性地询问:“Do you understand?”学生一般都大声回答“Yes./No.”。其实回答时有部分学生根本还没有理解,回答只是随大流。这种问题都是不用经过思考,随意回答的,没有引发学生的思维。 2.课堂提问缺少信息差的提问,难以调动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对图片或实物直接提问,并且以一个接一个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相同的问题,虽然这种方式操练的面广,但是缺乏变化的直观手法,使得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变得机械性、低层次,不会长久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实现课堂提问优化设计的原则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 没有目的性地提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盲目提问无助于课堂教学,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因而课堂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来进行,这就对备课提出了高要求,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形式要多种多样。 2.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有一定的梯度,问题“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问题“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的思考。教师要做到从哪提,向谁提。若是问题过于复杂,可以分解成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第四讲) 主题:以情促教的尝试与体验 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国家课程英语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以情促教成为众多老师所追求的行为。由此我认为:尊重与适应学生所好,关心他们的兴趣,了解他们的爱好,有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疏通与学生交流之道,达到教学相长,构建和谐课堂的目的;通过感情投入,运用激励性措施,帮助建立学习信心,启发学习方法,培养好学精神,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和学的效果。 在尝试中得到体验 记得刚开始工作,仅凭在中师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在中学任教,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着工作策略,自由度比较高。在课堂上我强调听说领先,可以说“听说教学法”影响了我开始工作的全部。几乎每节课都安排与学生口语交流的时机,组织学生排练对话、小品之类的活动,锻炼了学生英语快速应答的能力,似乎让他们有点会说英语的感觉;另一方面客观上减少了读单词、背课文等枯燥工作;上课时我又喜欢开玩笑,说点有趣的事情,课堂有笑声,学习有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的肯定。 由于当时师资贫乏,我没有指导老师,完全靠误打误撞的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在其他老师看来方式方法有点新,觉得我的方法在当时比较适合这些学生的胃口。这种尝试现在看来,实际上有意无意地注重了教学的情景性,发挥了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左右着我今后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尝试不仅表现在工作之初,也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出现。1999年我参加了由上海师大卢家楣教授领导的“从情感维度系统优化课堂教学”的综合实验,这是一项全国级课题,尽管我参与的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这不仅提高了我的科研意识,又提供了反思我个人教学状况的良好机会,获得不少启示,我的教学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次实验,帮助我对以情优教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情感可以促进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同时欣喜地注意到自己过去的教学方式中隐含着以情优教的元素。 在反思中丰富方法 电视里有不少频道,为什么少儿节目的主持人要用童声,拿腔拿调说话?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常使用声情并茂、儿童味十足的讲话方式,小学老师设计具有童趣的游戏,中学老师安排富有青春气息的活动?我想这无非考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力求教学具有有趣性和针对性。这里的每一个老师都知道这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做到却很难。经常在反思中不断丰富教学策略。 了解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爱好当作交流的着力点和载体,去创造吸引学生

有效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

有效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抓好语法教学 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又极有限。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重复的较多,如音标、字母、日常口语、对话等相当一部分七年级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子,在小学课本中均已出现。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上存在着脱轨现象,严重地违反了教育学原理。 语法项目等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 语法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语法学习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 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英语课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 师,容易走极端。在英语课上几乎不讲语法,上课就是全盘西化的授课方式,这种课实质上是很不走俏的课,费时低效不说,学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交际教学法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后来在此理论基础上,肯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的 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的较少的作法是很危险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 应该注意教材上每单元的Grammar Focus ,让学生明白句意,再出现一些例句,归纳词 和句的用法。让学生象学古汉语那样,字词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 所以我们既不要谈语法“色变”,也不要脱离语言实践,而津津乐道于语法。 (二)加大背诵力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从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刚开始时,只需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 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方式和注意的问题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方式及一些注意的问题 提问是一门课堂艺术,是每一位教师值得认真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在工作实际中,提问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开始讲述新课前提问 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可以用提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抛砖引玉的好效果。例如:首先复习提问, Where is the boy? He is under the tree. Where is the rabbit? It is behind the tree. What do you see under the tree? There is a flower under the tree. 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问句: Is there a flower under the tree? 并帮助学生回答:Yes, there is. 教师指物提问: Is there a robber behind the tree? 学生答:Yes, there is. 这些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内容。 这样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2. 知识点进行过渡时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设计各种问题,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Book Ⅱ Unit 1时,在教完本课单词father, mother, elder, brother, elder sister, photo, family后,要过渡到基本句子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Who is the man in the photo? /What is he? Who is the woman in the photo? /What is she?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导读:本文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课题名称:《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预期主要成果:调查报告《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课例集锦》预期完成时间:2005年12月底 一、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2002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 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 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 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 方案 枝江三中高中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当前我校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校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直以来,我校英语教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结果,而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落实,而忽视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重视应试教学,而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改革我校英语教学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新教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即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我校教科室统一规划,落实《枝江三中教育科研规划纲要》,参照枝江三中“农村普通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这突出表现在:1.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2.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舒张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以想象的,也难以企及的。用参加课改的教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传授,我们还要关心学生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五个步骤及教师在各个步骤中的的作用( Teacher’s role ) Step 1:复习/热身 Revision、warming-up activities 强化记忆者 (Memory activator ) Step 2:呈现 Presentation 示范表演者 Step 3:操练 Drill 组织者/指挥者 Step 4:练习 Practice 裁判者/监督者/监听者 Step 5:巩固 consolidation 帮手(后来是记分员) Step 1:复习/热身Revision、warming-up activities 1.复习/热身的作用 温故知新,防止遗忘;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旧引新,减小教学的难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兴趣。 2.复习/热身的内容 日常用语、词汇、语音、句型和句式、已学的语言材料;歌曲,自由对话3.复习/热身的形式和方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a. Objects(实物) b. Pictures(图片) c. Simple blackboard drawings (简笔画) d. Charts (列表) e. Demonstration (表演) f. Summary (总结) g. Questions (设问)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这些复习的方法,激活课堂教学。 讨论:你在设计复习/热身活动时要考虑哪些要素? 呈现的方法 新课主要讲结构和功能。如何将新授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我们介绍六种呈现的方法: 1)自问自答法 2)借助木偶、角色表演法 3)借助动作姿势和表情等 4)利用图表、简笔画等 5)利用事物或图片、模型、玩具等 6)利用卡片并听录音、猜谜提问或动作演示、用唱歌等其他方式创设情景。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导入呈现,使我们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如何讲授结构的方法有两种: 1)Examples and structure (通过例句讲结构) 2)Real or unreal situation (真实或非真实情景) 讨论:呈现活动时应考虑哪些技能要素? 1、操练的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操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具有针对性;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86420357.html,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李娟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2期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工作需要转变思想和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能够以学生为 主体构建起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英语教学需要摆脱传统单纯做题的模式,要从听说读写多方面挖掘学生的潜力。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归纳总结教学策略,去粗取精,进而确定最科学的教学策略。可以说,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是教学策略体系构建过程的基础,而完善的教学策略也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下面本文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简要分析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一项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活动,老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灌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合作精神等能够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兴趣的诸多因素,因此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成为支撑其学习的关键。 要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单纯借助课上时间是不够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激情,就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创造条件。要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空间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魅力。 在课上时间,则需要挖掘教材内部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Mother’sday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为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妈妈的哎,之后让学生们讨论在母亲节上需要做的事情,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文的内容。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You are the best mother in the world.You take good care of my daily life.When I amintrouble,you always encourageme,to get over the difficulties and cheer me up.学生在作文中充分表达了对母亲的爱,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借助学生的这份爱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教学方法,并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步骤和方法-精品资料

英语课堂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课的类型 1. 新材料讲授课(新课/新授课/综合课) 2. 旧材料复习课(复习课) 3. 考查课(测试课) 4. 讲评课 二、课堂教学的步骤 中小学综合课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Preparation) 准备 2.复习检查(Revision and check) 准备 3.导入新课(Introduction) 感知 4.操练(Drill) 熟练 5.巩固(Consolidation) 反馈 6.布置作业(Homework) 反馈 三、新授课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1. 组织教学(Preparation) 目的:稳定情绪、明确目的。 方法:师生问好、宣布教学目的。 注意:2分钟左右。 2. 复习检查(Revision and check) 目的: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为下一步作准备,扫清词汇障碍。方法:全体学生参与 注意:事先要有布置。

常用的笔头检查的方法: (1)听写 (2)还原翻译 (3)看图写词或写话 (4)看题填空 (5)选择答案 (6)英汉互译 (7)原题抽测 (8)造句练习 常用的口头检查的方法: (1)快速提问 (2)连锁提问 (3)快速两两对话 3. 导入新课(Introduction of new material) 目的:介绍新知识。 方法:用生动、简练的语言介绍。 注意:不应作长篇大论的讲解,不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设计板书。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对话: (1)自问自答导入法 (2)手指木偶导入法 (3)角色表演导入法 (4)听音复述导入法

(5)看图说话导入法 (6)关键词语导入法 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语法: (1)以旧引新导入法 (2)列表对比导入法 (3)还原翻译导入法 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阅读: (1)简笔画导入法 (2)看图听音导入法 (3)限时阅读导入法 4. 操练(Drill) 目的:掌握新的语言材料,“会”、“熟”、“用”的过程。方法:采用MMC阶梯式三级操练法: 机械操练(Mechanical drill) 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 drill) 交际性操练(Communicative drill) 注意:精讲多练、以练为主、 讲练结合、循序渐进。 MMC阶梯式三级操练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1)机械操练(Mechanical drill): A. 由“知”到“会”的过程;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提问,探究提问的策略,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一、有效提问的含义及优势 问题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其能否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提问,使学生积极思考,获得发展。教师应适时地提出问题,并给予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使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喜欢指定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忽略了其他学生。教师这样做,会让一部分学生觉得事不关己,不用主动去思考,从而使他们不再认真学习,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新课改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

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拓展类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对于学习成绩中 等的学生,教师可设计逐渐提高的问题,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设计基础题,使他们都能回答上来,获得成就感,产生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提问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设计富有趣味性、启发性、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把握恰当的时机 教师在提问时应把握好时机,最好是在学生感到困惑,想要弄清楚,但又弄不清楚,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又说不出来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只要在“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状态,才能更积极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应马上让学生回答问题,而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使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思考,探寻问题的答案。一般情况下,教师给学生留3~5分钟时间最为合适。这样既不占用太 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又不会因为时间太长使学生想其他的事情。如果问题太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但在进行小

突破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突破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现行的填鸭式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作为我们的必修课,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呢? 下面来看看中国教师报的报道 在农村中学,英语老师用“五子登科”来形容课堂上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像的“聋子”;看不懂课文的像“瞎子”;不会回答问题的像“哑子”;老师点到名手抖的像“筛子”;拿起笔写作像“呆子”。许多学生上课神情麻木,对英语课没有兴趣,英语教学长期落在其他学科后面。 陈赓将军在创建哈军工时,有句治校名言:“教师是做饭、做菜的,学生是吃饭、吃菜的,”,学生吃多吃少,与教师准备饭菜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我精心为学生准备了四道大餐,彻底改变了我班学生“五子登科”现象。 一、有意识地使用英语俚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上课疲劳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每到这时,我总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使用一些英语俚语,再根据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讲解。 例如:在讲到动词meet时我举了一个例子: Today I meet a big fish. 然后让同学们翻译成汉语,同学们有很多种翻译: 如:今天我遇到一条大鱼。 今天我抓到一条大鱼。 今天我摸了一条大鱼。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不同的翻译还有很多。我看到气氛差不多了,就对同学们说:“大家的翻译和Today I meet a big fish.字面意思差不多,但是不够确切,请问同学们,大家是否看过《亮剑》?” 同学们都大声说:“看过。” “那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当李云龙和张大彪消灭了日本观摩团后张大彪对李云龙说的什么吗?” “团长,这一网有好几条大鱼”有个同学大声说。 “好,很好,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大鱼是指什么?” 由于同学们都看过电视剧《亮剑》,对剧情非常了解,知道张大彪所说的“大鱼”是指“大人物或重要人物”,再翻译Today I meet a big fish. 就很容易了。 二、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教材中生硬的内容变得有生气。 一个班级有五六十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学科,并且喜爱的理由各不相同。我在教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12《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让同学们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什么科目或不喜欢什么科目,并说明喜欢与不喜爱的原因。由于不同的学生喜爱的科目不同,引发了同学们对同一科目不同意见,每位同学都想利用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英语不甚流利,但仍然你争我抢,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三、让学生成为测试训练的主导者。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三技巧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三技巧 学中班级大(一般为50~60人),水准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增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水准。提问过难,水准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合也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其实,提问也是有技巧的,准确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计提问难度,灵活使用提问方法,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如地驾驭45分钟。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水平和英语思维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能够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水平的作用,又能够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问,即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体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 根据提问的时间与作用,提问分为以下几种: 导入式提问——在导入新课时提问,目的是吸引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讲解式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深入思考。 复习式提问——在讲完课文后提问,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高二英语下册Unit 15中的Lesson 58 NOISES IN THE NIGHT(Ⅰ)为例:本课是一篇相关一起侦破案的课文,如果讲解形式过于单调将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可能会使学生迅速出现疲劳现象,使原本情节曲折的故事变得索然无味。所以,课前能够准备好以下的问题,以供课堂讲授中随机提问。 1.What's the problem with a young lady? 2.Was her life in danger? 3.Who will get the lady's money when she dies? 4.Is her uncle the very person who wants to kill her? 5.Why did the famous detective decide to spend the night locked in the lady's room? 6.Who wants to kill the young lady? 通过提问1、2问题导入新课,学生们注意力就会被女主人公的命运完全吸引,新课在学生对故事结果焦急地期待中实行。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同样能够通过提问制造一些悬念,3、4问题使故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张的故事情节吸引、控制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课堂的学习气氛紧张而又愉快。 最后,通过问题5检查、了解学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的情况以及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同时,问题6又为故事的续集NOISES IN THE NIGHT(Ⅱ)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另外,教师在提问时不应过于盲目,应随时注意学生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即时提问,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水准 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要实行全面的培养。针对班级大,学生水准不齐的实际,英语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优、中、差学生都能够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 设计如下: 1.In what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San Francisco? 2.In the spring of 1906,what happened to San Francisco? 3.How many people lost homes after the earthquake? 4.How many people died in the earthquake and the fires? 5.What happened again in the city in the fall of 1989? 6.Can you tell 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earthquakes? 7.Why did the two worst earthquakes both happen in San Francisco?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开题 冯地坑乡学区李广智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英语教学逐步普及,我校地处农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词汇教学。单词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对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起着重大作用。然而在学习过程中记单词成了一个让老师和学生们头疼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没有切实有效的记忆的方法。三、四年级还好,由于词汇量小,对英语的学习还处于“保鲜”期,所以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到了五、六年级,随着知识量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阻碍,如发音不准确,单词随记随忘,不能实际运用语言,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等,这种长时间的机械地读、背、写,使许多孩子不堪重负。再加上农村特有的条件,接触面窄,相对封闭学生没有一个展示语言的大环境,学而不用则怠,渐学渐忘。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没有创造力,所以学生倍感乏味。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但对于语言的教学,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因此,依据教育部的《英语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单词掌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

题尝试解决我校学生“学用单词”两大难的问题。 二、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意义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我们会时常在学生书本上发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单词旁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中文字符,不是其它,是学生为了方便自己记忆。可见,我们的教学还存在诸多欠缺的地方,我们孩提时代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自己的学生还是沿袭相同的方法,我们为此感到忧心忡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对英语的学习也更加注重。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交流语言,我们教师需要不断的在自己的能够课堂中琢磨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记忆单词更加的轻松、有效。 作为一所一贯重视科研、积极探索的农村中心小学,我希望通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为促进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同时希望凭借开展课题研究这股东风,不断地深化英语组的教学氛围,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研究总体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学寻求更多途径、更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策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对词汇进行记忆? 2、具体目标 a.激发兴趣,丰富学生对词汇的多感官接触,提高课堂效率。 b.激活旧知,感知新词,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英语课堂提问策略:课堂提问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然而目前我国外语教学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创造的问题情境,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的目的多种多样,具体来讲包括: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和思维模式;了解学习者掌握的信息(如事实、想法、观点和意见等);检验学习者理解的程度、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把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话题上;借用好学生的回答,给全班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为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多种方式的思考(逻辑的、反思的和联想的等),以便更深入、更透彻地探讨问题;使学习者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鼓励自我表述;使学习者从教师那里得到积极的情感和认知反馈,促进语言的学习。 一、衡量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一)提问的种类 教师提问多种多样,国内也曾有人分析过此项专题。西方教学界根据提问的内容及其功能,一般将教师提问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i)封闭式(有惟一正确答案)和开放式(有多种答案); ii)回音式(确认检查理解度)和认知式(导致学生知识的习得); iii)展示式(display questions)(教师本人知道答案)和咨询性提问(referential questions)(教师本人不知道答案)。 (二)提问的有效性标准 在师生间的交互中,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用目的语积极参与语言材料的学习,所以有效的提问应使学生做出迅速、准确、全面的回答,而且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动力和信心。PeIlIly ur(1996)总结出下列衡量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1)明确性——学习者能否立即、准确地领会问题的涵义及所需回答的种类; 2)学习价值——问题能否引发学生对所学材料作进一步思考,以便更深入地掌握材料; 3)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觉得回答问题很有挑战性,充满乐趣; 4)参与性——能否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回答;是否只有少数几个成绩优秀、自信心强的学生回答; 5)扩展性——问题本身是否有助于扩展出多种多样的回答; 6)教师的反应——通过提问,学生是否确信其回答受到教师的尊重,即使回答不恰当,也不会受到轻视或嘲笑。 按照上述各条标准,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材料、内容及学生状况,预先设计课堂交互中的问题,从而引导交互活动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又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