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埃塞铁路项目ⅡⅢ型轨枕工艺作业指导书

埃塞铁路项目ⅡⅢ型轨枕工艺作业指导书

埃塞铁路项目ⅡⅢ型轨枕工艺作业指导书
埃塞铁路项目ⅡⅢ型轨枕工艺作业指导书

Ⅱ、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

Ⅱ、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工艺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交埃塞铁路项目Ⅱ、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及、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枕(以下简称轨枕)。

本指导书制定了轨枕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进厂、钢模及工艺配件投入、生产各工序到产品检验、标记、堆放和运输等过程)各环节的工艺操作准则。

2 施工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 技术要求

1.试验室筹建、砼配合比、砼拌合站安装、料场及存料大棚修建、预制场地修建,模板及其附属设臵配备到位。

2.岗前培训、技术交底。

4 技术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书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J/ZQ02.04 Ⅰ、Ⅱ、Ⅲ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技术条件

QJ/ZQ04.21 预应力混凝土枕钢模型技术条件

QJ/ZQ04.25 混凝土枕用橡胶轴技术条件

QJ/ZQ05.10 弹条Ⅲ型扣件预埋铁座检查验收技术条件

QJ/ZQ05.11 Ⅲ型无挡肩枕用橡胶密封件检查验收技术条件

QJ/ZQ05.12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枕预埋套管检查验收技术条件

QJ/ZQ05.53 预应力混凝土枕箍筋技术条件

QJ/ZQ05.54 预应力混凝土枕螺旋筋技术条件

QJ/ZQ08.18 进厂原材料复验规则

QJ/ZQ10.04 轨枕装载加固方法

5 原材料要求

5.1 所有原材料须符合TB/T2190-2002中4.1和QJ/ZQ02.04中的4.1要求。

5.2 水泥

5.2.1 水泥进厂时须有生产厂合格证、碱含量、试验报告单,对于每批进厂的水泥中心试验室须根据QJ/ZQ08.18中第3章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能办理入库。

5.2.2 不同品种、不同厂家、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应分仓存储。在同一批轨枕中不许使用不同品种、不同厂家、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5.2.3 水泥如有受潮变质或超过出厂日期三个月,应由中心实验室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如不合格,应由中心实验室会同工程技术部另外确定其用途。

5.3 骨料

5.3.1 粗骨料采用碎石或经破碎的卵石,其颗粒最大粒径为25mm,含泥量不大于0.5%(粗骨料以下简称石)。细骨料采用天然砂,其细度模数(Mx)为3.0~2.3(中砂),含泥量不大于1.5%(细骨料以下简称砂)。

5.3.2 不应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或砂浆棒膨胀率大于0.20%的碱—硅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当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为0.10~0.20%时,混凝土碱含量应不超过3kg/m3。在轨枕投产前以及骨料来源改变时,应根据TB/T2292和TB/T3054的规定对骨料的碱活性进行试验和评价,由国家认可的检验单位提出报告。

5.3.3 每批砂、石骨料进厂,须根据QJ/ZQ08.18中第4章进行复验,不合格的砂、石骨料严禁使用。

5.3.4 砂、石含水率由中心实验室在每班开工前现场抽样检测,并根据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下达该班施工配合比单。

5.3.5 上料人员应严防砂石混仓,如已发生混仓,应及时报告技术主管并处理。

5.4 拌和用水

5.4.1 拌合混凝土用水应为清洁水(可饮用水),不含油、酸、碱、有机物及其它有害物质。当采用其它水源时,须进行水质检验,须符合TB/T2190-2002的规定。

5.4.2 施工中如发现不合格的水,应立即停用,并报告技术主管及时处理。

5.5 减水剂

5.5.1 减水剂进厂,须根据QJ/ZQ08.18中第5章进行复验,检验合格后,方能入池。

5.6 钢材

5.6.1 每批预应力钢丝,须有生产厂的质量合格证明书,进厂后中心实验室现场取样,并根据QJ/ZQ08.18中第6章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5.6.2 不同厂家的首批钢丝进厂时,除需进行上述检验外,还需做钢丝镦头强度试验,镦头强度不小于母材强度的95%。经中心实验室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6 钢模及工艺配件技术要求

6.1 钢模应符合设计图纸和QJ/ZQ04.21的规定。新钢模投入使用前须经安全质量管理部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分公司每年须进行一次钢模检修,并做好检修记录。

6.2 箍筋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6.3 螺旋筋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6.4 中度以上锈蚀的箍筋和螺旋筋不得使用。如存放时间过长出现锈蚀,须除锈后方能使用。

6.5 橡胶轴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6.6 生产Ⅲb型轨枕时,其预埋件须满足QJ/ZQ05.10的要求,并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6.7 生产Ⅲc型轨枕和Ⅲqc型桥枕时,其预埋套管须满足QJ/ZQ05.12的要求,并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6.8 其它工艺配件须符合设计图要求,并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6.9 生产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或抽查工艺配件,保证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未经主管部门同意,分公司不得擅自改动配件。

7 生产工艺

7.1 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点(见附件一)。

7.2 砂、石、水泥上料

7.2.1 根据砂、石储料仓储情况安排上料,砂、石上料交替时应有一段时间间隔,以保证砂、石不相混杂。

7.2.2 防止木块、砖头、废钢铁等杂物混入料仓,发现砂、石料质量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上料并通知技术人员处理。

7.2.3 水泥仓上料时,应随时注意观测水泥仓料位,避免涨仓和炸袋。水泥上料结束后,应振打除尘布袋。随时检查除尘布袋是否完好。

7.2.4 砂、石、水泥仓内应保证不少于半仓存料交班。

7.3 减水剂配制

7.3.1 减水剂使用前须稀释成10%浓度的溶液。采用比重计测量,比重计读数控制在1.052~1.054,稀释过程中应充分搅拌,保证溶液均匀。

7.4 混凝土制备(特殊工序)

7.4.1 混凝土搅拌司机须经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7.4.2 中心实验室根据产品技术及工艺要求设计理论配合比,并根据具体情况每班下达本班次的施工配合比通知单。开工前,混凝土搅拌司机应及时调整好砂、石、水泥、水、减水剂的配料计量值,确认无误后再开始配料,配料计量允许误差:

a. 砂、石±2%

b. 水泥、水、减水剂±1%

7.4.3 水泥、水、减水剂、砂、石的电子秤,由中心实验室负责组织校验,停产1个月以上或维修后,开工前须校验。连续生产时校验周期为1个季度。校验前须检查上一使用周期的精度,若上一使用周期的误差超出允许误差,则对该秤校验周期须缩短为1个月,直至连续3个月不超出允许误差,方可恢复1个季度一次的校验周期。

7.4.4 启动搅拌机达到正常运转后,才能向搅拌机内投料。投料顺序为砂、石、水泥、水和减水剂。投料采用分次投料。

7.4.5 混凝土净搅时间,应符合搅拌机的规定。混凝土稠度采用跳桌增实法测定,每班测定次数不少于5次,在开工前5罐测定3次,稠度稳定后,每班的中期和后期各抽查1次,并作记录。混凝土稠度JH值控制在240mm~210mm之间。

7.4.6 若因晴雨变化,使砂、石含水率波动,搅拌司机可在保证混凝土稠度JH值的前提下,在不超过理论配水量5%范围内调整施工配水量。若调整配水量超过理论配水量5%,则须立即与中心实验室联系,重新取样,确定砂、石含水率,并修改施工配合比。

7.4.7 搅拌过程中如发生停电事故,应立即开卸料门,把搅拌机内混凝土清理出来,以免再起动时起动负荷过大,损坏电机。

7.4.8 人员进入搅拌机内工作(清理混凝土渣或检修)时,应先将搅拌机电源切断,悬挂警示牌,并由专人看管,保证安全。

7.4.9 发现配料计量不准,应立即校检计量系统。

7.4.10 每班收工后要及时清洗搅拌机、贮料斗等设备。

7.5 混凝土输送

7.5.1 保证及时向生产线供应混凝土,生产线应将混凝土质量情况及时反馈给搅拌司机。

7.5.2 做好收工时最后一罐混凝土料的估量,并通知搅拌司机。

7.5.3 及时清理各贮料斗。

7.6 钢丝下料

7.6.1 各产品下料长度满足表5-1要求。

7.6.2 在下料过程中每班应至少检查两次长度偏差值,其中首根必检,并与上班余料进行比较,若发现长度超差的料应及时抽出另行处理,并检查及调整下料机。

7.6.3 不同厂家的钢丝不得混合下料,不同下料机所下料不得混合堆放和混合编组镦头。

7.6.4 废料应及时处理,不得堆放现场。

表5-1 各产品下料长度及允许误差

7.7 钢丝编组

7.7.1 将下料钢丝穿上锚固板、铁挡板进行编组作业,确保钢丝不交叉、不错位。

7.7.2 镦头直径为不小于母材直径的1.4倍,在每班镦头生产的初期和中期须抽查镦头直径,若不符合要求应停机对镦头器进行调整。严禁使用重复镦头、偏头的钢丝束。7.7.3 同一组钢丝的同一端两块挂丝板,不能新旧混用,且镦头沉陷凹坑须一致。

7.7.4 镦头后抗拉强度不低于标准极限强度的95%。

7.8 钢丝入模

7.8.1 生产Ⅲb型轨枕时,在钢丝入模前须安装预埋件。预埋件安装时须检查定位弹珠

是否弹出、密封件是否完好、有无杂物,确认无误后装入预埋件。预埋件小平台及大平台须紧贴钢模和托柱,且安装牢固。

7.8.2 生产Ⅲc型轨枕和Ⅲqc型桥枕时,在钢丝入模前须安装预埋套管,预埋套管须紧贴钢模壳体,且安装牢固。

7.8.3 将镦头完毕的钢丝组臵入钢模,两头锚固板插入安装盒内,铁挡板依次嵌入安装槽内,装入橡胶隔板,并检查钢丝是否错位或交叉。发现钢丝错位或交叉,应即时调整或更换,确认无误后,旋紧张拉杆螺母,绷紧钢丝组。

7.8.4 发现有问题的钢丝组及张拉杆等工卡具应及时更换。

7.9 张拉(关键工序)

7.9.1 张拉工序操作人员须经岗位培训。

7.9.2 张拉前检查锚固板是否到位,是否交叉、错位,确认无误后方可张拉作业。

7.9.3 钢丝预应力采用自动张拉机张拉,其张拉程序为:0→σk→持荷1min→补拉至σk(紧螺母)→0(记录)。各产品张拉值见表5-2。

表5-2 各产品张拉值

7.9.4 张拉时若出现断丝,应及时更换断丝钢丝组,重新进行张拉作业,并对出现断丝的钢丝组进行补丝镦头作业,所补钢丝须保证长度相对误差满足表5-1要求。断丝后的废丝应及时处理到车间外指定场地,以保证安全生产。

7.9.5 张拉后检查钢丝保护层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7.9.6 操作人员须严格执行张拉程序,工艺员对该工序应进行监控。工序检查员每班不少于3次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7.9.7 张拉传感器、智能数显控制仪在使用前应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自动张拉系统应每季度标定1次。当自动张拉系统出现故障后,待故障排除后,应对自动张拉

系统重新进行标定。如发现千斤顶漏油或持荷时补压频繁,须维修或更换千斤顶。

7.10 上箍筋、螺旋筋

7.10.1 箍筋应按设计图规定位臵安装,严防移位,插筋应插入钩环内,螺旋筋严防倒臵。端部双箍筋须用扎丝绑扎固定。

7.10.1 箍筋、螺旋筋安装完毕后,须进行灌前检查。对箍筋、螺旋筋、预埋件(Ⅲb 枕)、预埋套管(Ⅲc型轨枕和Ⅲqc型桥枕)安装数量及位臵须有专人检查和确认。7.11 混凝土浇注

7.11.1 向模型内灌注混凝土必须做到两次下灰,尽量使各部位的料均匀、适量,下料过程中发现杂物要及时取出来,模型两端梁上面不应有混凝土。

7.11.2 发现混凝土稠度不合适或对配合比怀疑时,要及时与搅拌司机联系。

7.11.3 严禁使用下列拌合料

a. 掺有减水剂停放超过30分钟;

b. 过稀、过干、有生灰、配合比明显不符的料。

7.11.4 灌造车清洗后要刷油或喷隔离剂。

7.12 振动成型(关键工序)

7.12.1 混凝土成型工序操作人员须经岗位培训。

7.12.2 采用二次振动成型工艺,一振时间不少于2min,二振时间不少于1min。

7.12.3 混凝土在一振过程中注意观察轨枕厚度是否合适,以保证二振后轨枕各断面厚度满足公差要求。橡胶挡板不能跳起,轨枕侧面和两端头不能形成石子堆垒。二振应保证压花深度,如超差应及时处理。

7.12.4 补加混凝土时要均匀撒在轨枕底面中部。剩余混凝土要及时用完。

7.12.5 振动成型工序须严格控制,保证一振和二振时间,确保混凝土密实,操作人员应做好质量记录,工序检查人员每天不少于3次对该工序进行检查。

7.13 清边清槽

7.13.1 清理轨枕边槽和预留孔周围多余的混凝土,轨枕底面两边要平直。

7.13.2 拆卸配件时须注意不损坏轨枕端部混凝土。

7.14 模型吊运

7.14.1 模型吊起入池前须扶正,防止在池内乱撞,模型须沿池内钢轨轻落、轻放,避免振动。模型在池内堆放要整齐,模型放满后要及时合盖。

7.14.2 模型吊运过程中,任何人不许站立或悬吊在模型上,或从吊运的模型下通过。

7.14.3 下班后吊架须放在适当位臵,天车吊钩须停落在地面2m以上。

7.15 混凝土试件制作

7.15.1 试件规格采用10×10×10(cm)立方体,并按规定进行换算。

7.15.2 每班第一个工作的养护池须作三组试件,其中两组用于检验脱模强度,一组试件脱模后送试验室作标准养护,用于检验28天强度,其它养护池均作二组试件用于检验脱模强度。

7.15.3 每组试件上应注明班次、日期、养护池号。试件制作应在每班开工前3罐以后制作,并从本池轨枕用料中取样。试件应与轨枕同条件制作和养护。工序检查员应进行监督检查。

7.16 蒸汽养护(关键工序)

7.16.1 蒸汽养护工序操作人员须经岗位培训。

7.16.2 轨枕养护采用自动温控设备,控制系统使用前应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自动温控设备的数字式温度表应每年标定1次。

7.16.3 轨枕在养护池内进行蒸汽养护。养护制度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时间应不少于2h(新Ⅲ型桥枕、Ⅲc型轨枕和Ⅲqc型桥枕在温度不大于30℃的环境中静停不少于2h),升温速度不应大于20℃/h(新Ⅲ型桥枕、Ⅲc型轨枕和Ⅲqc型桥枕升温速度不大于15℃/h),蒸汽养护温度不超过60℃,并有一定的停汽降温时间,降温速度不大20℃/h(新Ⅲ型桥枕、Ⅲc型轨枕和Ⅲqc型桥枕降温速度不大于15℃/h),出养护池时的轨枕表面温度与池外环境温差不应大于20℃(新Ⅲ型桥枕、Ⅲc型轨枕和Ⅲqc型桥枕出养护池时的轨枕表面温度与池外环境温差不大于15℃)。具体养护制度由中心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并由工程技术部确认后,下达工艺通知。当气温高于5℃时,轨枕脱模后应按TB10210的规定保湿养护3天。

7.16.4 养护人员须根据池内轨枕的灌造质量记录,以最后一套模型的入池时间,确定为静停开始时间。

7.16.5 养护人员须严格按养护制度进行操作,认真作好养护各阶段记录。工序检查员须对养护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7.16.6 锅炉房负责提供充足的蒸汽,确保年产线分汽包蒸汽压力为0.08~0.15MPa,以保证养护制度正常执行。

7.16.7 每池养护工序结束后即取出一组试件检验其脱模强度,若其强度大于或等于45Mpa,经工序检查员签认,则可开始脱模作业。若小于45MPa,则由工序检查员确定延

长养护时间(按1.3MPa/h强度增长梯度确定第二组试件复压时间),并通知养护作业人员继续养护。若第二组试件强度大于或等于45MPa,经工序检查员签认后即可开始脱模作业,若强度仍小于45MPa,则由工艺员报安全质量管理部和工程技术部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用作检验28天混凝土强度的试件,脱模后送试验室进行标准养护。

7.17 放张、脱模

7.17.1 脱模强度通知单须经工序检查员签认,不允许擅自揭盖脱模。

7.17.2 放张采用自动放张机,控制应力须小于张拉应力,缓慢旋松张拉杆螺母,缓慢卸荷,直至放松应力,然后再切割钢丝。不允许在带应力情况下直接切割钢丝。各产品放张控制应力见表5-3。

表5-3 各产品放张控制应力值

7.17.3 自动放张机的传感器、智能数显控制仪在使用前应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传感器应每季度标定1次。当自动放张系统出现故障后,待故障排除后,应重新进行标定。如发现千斤顶漏油或持荷时补压频繁,须维修或更换千斤顶。

7.17.4 切割后锚固板在取出钢丝头后应及时回收,并返回钢丝编组作业区。

7.17.5 翻模时应注意轻起轻放,避免重摔,以免损坏轨枕和钢模。

7.17.6 轨枕脱模后用摩擦锯切割轨枕之间的钢丝,进锯时要对准空档,不准碰伤混凝土轨枕,进锯速度要缓慢。

7.18 码垛

7.18.1 轨枕两层之间两承轨槽外侧部位必须放臵垫木,垫木规格见表5-4。在每层侧面须标明生产日期和班次。码垛时已损坏的轨枕或已确定不合格轨枕要单独堆放。

7.18.2 轨枕须堆放整齐,入库平板车上最高堆放7层(Ⅲ型枕不超过6层),入库堆放时最下层轨枕间要垫石子。

表5-4 各产品垫木规格

7.18.3 需修补的轨枕要单独分区堆放,已修补好的轨枕经检查合格后,及时放入合格品区内。静载试验枕和外形尺寸检查枕由质检人员抽样并检验,吊装人员负责吊运、摊平。

7.19 模型清理、喷涂隔离剂

7.19.1 模型壳体端部及模型壳体两侧面上的混凝土渣要清理干净。

7.19.2 Ⅲb枕钢模须清理预埋件安装盒,安装盒内不允许有残留混凝土渣及杂物,将弹珠轻轻敲出,检查安装盒内橡胶密封件及托杆、弹珠套是否完好,如有损坏须及时更换。

7.19.3 隔离剂要喷洒均匀,严禁滴状或线状进入模型,防止粉肩,不得漏喷。

7.19.4 发现橡胶轴损坏或歪斜,应及时更换或扶正。

7.19.5 发现模型厂标等损坏时,应及时进行修理。标牌不全的模型不得投入使用。每年年初须更换新一年的年号牌。

7.19.6 存剂盘内隔离剂要及时回收保持清洁。

8 工序检查

8.1 生产线中各工序应建立工序检查制度,关键工序应有自检和专检,并应如实记录,不合格工序不得转入下一道工序。

8.2 专检人员发现工序不合格应及时制止,并下发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

9 产品检验

9.1 质量检查员负责轨枕外观、各部位尺寸、静载抗裂强度及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进行出厂检验和判定,检验和判定按TB/T2190—2002中第6章的规定进行。各规格产品静载检验和疲劳检验值见表5-5。

表5-5 各规格产品静载检验和疲劳检验值

9.2 轨枕外观和各部尺寸检查数据、静载试验数据应整理存档。

9.3 安全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型式检验。型式检验要求按TB/T2190—2002的规定进行。

10 轨枕的标记、堆放、交库和运输

10.1 轨枕的标记轨枕码垛前应及时将不合格品剔出,每根轨枕端面须印有检验章,每层轨枕侧面须标明生产日期和班次,不合格品或报废品(经压裂的轨枕)应在轨枕端面用黑色油漆标出两道线宽不小于20mm的横线。

10.2 轨枕的堆放应按型号和批次分别存放,不合格品、报废品应单独存放,轨枕在成品库堆放层数要求不得超过14层(Ⅲ型枕不超过12层),轨枕在存放中应水平放臵防止发生倾倒。

10.3 轨枕的交库轨枕检验合格后须签发合格证,并由专职人员负责办理交库手续,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轨枕不得出厂,市场部对用户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通报产品制造分公司及有关部门和主管领导。

10.4 轨枕的运输轨枕应使用铁路敞车、平板车或汽车运输,并按《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及QJ/ZQ10.04执行,装卸作业时应注意轻吊轻放,不得在吊装时损坏轨枕。严禁碰、撞、摔和随意堆放。

附件一

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点

说明:1. 双线有色框表示特殊工序

2. 单线有色框表示关键工序

3. 单线无色框表示一般工序

13

铁路工务道岔清扫作业指导书

西宁工务段道岔清扫(日常)作业指导书 为规范道岔清扫作业标准和联系办法,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和道岔清扫作业中的人身安全,特制定道岔日常清扫作业指导书,请各车间、班组认真贯彻执行。 一、作业目的 为防止道岔基本轨与尖轨间夹杂赃物、垃圾或因滑床板赃物阻力过大,导致道岔无法正常转换现象的发生,必须对道岔滑床板、尖轨尖端等部位经常清扫,以保证道岔转换良好,使用正常。 二、作业标准 1、道岔应定期清扫,要求转辙部位滑床板保持干净整洁,及时清除油垢、污物和杂物。 2、道岔每隔3日清扫一遍(清扫道岔本着“先正线、后到发线”、“先联动、后单开”的原则),遇下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应及时清扫。 二、作业程序 1、作业前 (1)分工:道岔清扫前,工长必须明确分工,向清扫人员讲明清扫注意事项。 (2)准备工具:对讲机3台,安全木楔3个(单线地段2个),油桶(或油壶)1个、毛刷两把,铁夹子2把,铁铲2把,铁刷子2把,铁钩子2把,扫把2把,面纱若干。

(3)清扫登记:驻站防护员必须先到行车室在《道岔清扫养护登记簿》上登记,值班员签字同意批准清扫时间后,有必要时可以要求车务人员对即将清扫的道岔采取戴安全帽或室内加锁等形式予以锁定,再通知现场开始清扫作业。 2、作业中 现场道岔清扫防护员在接到驻站联络员同意开始清扫道岔通知后,并确认两端无车,道岔锁定后方可作业。 (1)夹安全木楔: (1)清理杂物:使用铁夹子将道岔10米范围内的垃圾捡拾清除。 (2)去除油垢、沙子:使用小扁铲、铁铲、铁钩、面纱、铁刷对道岔滑床板表面、滑床板前端凹槽、基本轨底部上沿、尖轨密贴面等部位的油垢、沙子、雨水等进行清理。 (3)涂油:清理完毕后,使用毛刷将煤油或润滑油均匀涂抹在道岔滑床板表面。 3、作业后 (1)收集工具: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收集工具,防止面纱、铁铲等工具遗落道岔中,造成道岔不转换。 (2)撤出安全木楔:将安全木楔从道岔中。 (3)转换实验:通知驻站联络员对刚刚清扫过的道岔进行定、反位转换实验,确认良好后方可离开。 (4)转移地点:向驻站联络员通报即将清扫的下组道岔,确

混凝土轨枕

我国混凝土轨枕使用分析 1. 前言 自1956年我国研制出预应力混凝土枕以来截止到2002年底,铺设混凝土枕总数已达1.625亿根,占各类轨枕总数的76%,其中Ⅲ型枕837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5.2%,Ⅱ型混凝土枕9618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59.2%,Ⅰ型和69型枕仍有4360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32.2%,桥岔枕约有452.3万根。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型号轨枕的承载能力与在使用中铺设的线路条件并不完全匹配,产品质量不尽人意,致使一些轨枕提前出现伤损,有些伤损甚至比较严重,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量,对行车安全不利。2002年秋检资料统计:Ⅲ型枕伤损率为0.1%,老Ⅱ型枕伤损率为0.7%,Ⅰ型和69型枕伤损率为4.9%。 2.Ⅰ型混凝土轨枕 早在1953年铁道部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了混凝土轨枕代替木枕的研究工作,于1954年开始进行轨枕试制和试铺,铁道部于1957年起开始建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制造工厂。1961年铁道部有关单位总结现场使用经验,编制了“弦Ⅱ-61A”型预应力钢弦混凝土轨枕的设计图,并开始了批量生产。 总的说来,到1984年Ⅱ型混凝土轨枕鉴定前主要生产和使用的混凝土轨枕有两大类: (1)69型混凝土枕 69型是按建设型机车,轴重21t、85km/h、1840根/km进行设计的。该枕1995年约占铺设总数的50.0%,以后基本不生产。 (2) I型混凝土枕 1979年在69型枕配筋不变的情况下,将轨枕外型尺寸统到与Ⅱ型枕一样,强度与69型等强,最后统一为I型混凝土枕(弦79型和筋79型)。 与69型枕比较,I型枕中间断面高度由155mm增至165mm,提高了中间断面正弯

轨枕钢筋冷轧、桁架钢筋安装作业指导书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西客专渭南轨枕场钢筋冷轧、环形箍筋、桁架钢筋制作安装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编制目的 (1) 二、适用围 (1) 三、编制依据 (1) 四、施工准备 (2) 五、技术要求 (3) 六、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3) 七、施工要求 (5) 八、劳动力组织 (10) 九、材料要求 (11) 十、设备机具配置 (11) 十一、质量控制及检验 (12) 十二、安全及环保要求 (14)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 钢筋冷轧、环形箍筋、桁架钢筋制作安装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目的 明确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钢筋施工工艺、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标准,指导钢筋施工作业,使作业人员能够规施工,确保轨枕生产用钢筋施工质量。 二、适用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一局集团大西客专轨枕场SK-2型双块式轨枕生产用钢筋冷轧、环形箍筋、桁架钢筋制作安装过程的控制。 三、编制依据 1.《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7]47号) 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 3. 《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8]74号 4.《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结构设计》通线[2011]2351-Ⅰ 5. 相关规和标准

四、施工准备 4.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熟知工作容及工作要领,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2钢筋加工设备试运转正常。 4.3原材料进场存放、标识、检验符合要求,且材料储备量满足生产需求。 4.3作业人员必须认真阅读技术交底,看懂施工作业所需的结构、构件,熟悉结构、构件中所需钢筋的型号、种类、材质、数量。 4.4检查进场钢筋具有出厂合格证、进场检验合格证,在得到物资部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4.5钢筋原材进场检验流程: 钢筋进场分规格存放标识(待检)物设部委托试验室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发放工班使用。 钢筋的堆放存放要求:场地硬化处理、平整、干燥,做到上遮下垫,避免锈蚀或油污;各类钢筋摆放做到分类堆放,标识清楚,易于识别,不产生混淆。 4.6进场原材料验收标准: 4.6.1钢筋进场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每批钢筋按不大于60t的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品种、同一批号的钢筋为一验收批。不足60t按照一批计。 4.6.2必须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重皮、气孔、氧化、锈蚀、死弯、油污、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它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光传输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光传输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1. 设备开箱检查 光传输设备主要包括光终端接入设备OLT、光传输终端设备TM、PCM设备和中间站ONU设备。当设备到货后,必须会同甲方、监理和供应方共同对到货的设备及配件按照订货合同和装箱单进行开箱检验,检查设备的完好及电气特性状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检查内容如下: (1)外观检查:设备运输包装良好,无明显损坏。打开包装箱,检查设备漆饰完好,无碰撞凹陷、锈蚀及机盘、螺丝脱落等现象。 (2)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机号、出厂日期及备品备件完整齐全,说明书及合格证所标机型、机号与实物相符。打开有防静电要求的设备插接件和元器件的包装时,工作人员应穿带防静电服或戴上接地护腕。 (3)检查工作及检验工作完成后,应对检查工作内容、日期、结果及负责人签字等资料一并交技术部门存档备查。如设备有质量问题或备品备件短缺应与生产厂家联系,确定解决办法和时间,必须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设备安装固定 (1)设备在运输到现场后,应在有足够的人力情况下将设备搬到室内就位。

设备安装程序如下:根据设计图纸用钢卷尺和直角尺量出每一列设备的安装位置,同一列的设备应正面对齐,紧密靠拢。左右两边应根据设计要求留出主副通道。主通道宽度不小于1.2m,副通道宽度不小于0.8m。特殊情况应跟设计、甲方、监理、接管单位共同协商,但绝对不能太窄影响维修通行方便。 机列面对面之间的距离一般在1.1-1.5米;机列面对背之间的距离一般在0.9-1.3米;机列背对背之间的距离一般在0.8-1.2米;机列背面与墙的距离一般在0.7-1.3米;机列正面与墙的距离一般在0.9-1.2米;因各工程通机室和设备数量不同,各机列之间的距离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安装。 (2)设备防震:设备的安装防震措施是对设备进行固定,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地面固定方式,即通过膨胀螺丝将设备与地面进行固定,电化区段长途电缆引入架还应加装绝缘垫子或绝缘子串。设备架一般为四个角固定,如果室内装有防静电地板时,应用50×50×5mm角钢(或80×80×6.3mm 角钢)加工防震底座,使设备底边刚好与防静电地板平;各设备安装时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标注的各部尺寸、安装位置及安装面向,先将底座安装稳固,在将设备固定于底座上。二是顶部固定方式,一般采用加固角钢或加固扁钢把列梁与机架用螺栓连接的方式。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全)

钻孔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桥梁桩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桩基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12) 《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xx至xx铁路站前xx标xx特大桥,桥梁工程钻孔桩施工。 4. 作业准备 4.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指导书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临时设施,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5. 技术要求 5.1 收集工程地质资料,编制施工工艺设计,确定科学合理的钻孔方法和设备。 5.2 施工前进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能满足设计要求。

5.3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地集中整节制作,平板车运输,汽车吊车一次吊装到位。 5.4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罐车运送至桩位,汽车吊配合漏斗进行灌注。水下混凝土要连续灌注,中途不得停顿。 6.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6.1 施工程序 钻孔桩主要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埋护筒、制泥浆→钻孔→成孔→成孔验收→钢筋笼吊装→混凝土灌注 6.2 工艺流程 7. 施工要求 7.1 施工准备 ⑴进行场地踏勘,对既有架空电线、地下电缆、给排水管管道等设施,

轨枕厂建厂方案(简)

页眉 2.1轨枕场建场规模 根据现场情况及招标文件对产品需求计划及供货要求,我公司将现场轨枕场布置和生产车间工艺布置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最优方案组织规划。 2.1.1根据此包件对各类型轨枕产品的数量要求,我公司拟投入ⅢA 型混凝土轨枕2×4联钢模120套,新Ⅱ型混凝土轨枕2×5联钢模5套,新Ⅲ型桥枕2×4联钢模2套,混凝土宽枕1×5联钢模5套,钢模合计132套。采用两班制生产,每班月最大生产量ⅢA型混凝土轨枕可达24000根,新Ⅱ型混凝土轨枕可达1250根,新Ⅲ型桥枕可达400根,混凝土宽枕可达625根,各类型轨枕月最大产量每班可达26275根。另外各类型岔枕我公司拟将向外购买并由铁路运输至三亚站交货。 2.1.2轨枕场平面布置(见“轨枕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轨枕场占地总面积:10710m 2其中生产车间: 3276m 2产品存放区为:4500m 2砂石料存放区为:1600m 2生活区为:1500m 2厂区公路: 1785m 22.2机组流水作业法 2.2.1生产区 a.布置主厂房一座21m×84m,在主厂房内配置长模制枕流水线一条。主厂房内设5T门吊一台,厂区布置养护窑8个,每个养护窑可

养护轨枕钢模20模。每班月最大生产能力可达26275根。 页脚 页眉 b.在生产区布置锅炉房1座,内装4T蒸汽锅炉1台,该锅炉除给养护窑内轨枕进行蒸汽养护外,还应考虑到给生活供汽。 c.在拌和站附近布置水泥库,面积约为504m,可存放约300t2水泥。 d.钢筋库房9m×28m,可存放钢筋约为400t。 e.砂、石存放区设在拌和站左侧,占地面积约为1600m,砂、2石区分开堆放。砂石料存放区为混凝土表面硬化处理地面。 f.施工用水拟接城市自来水,施工用电以利用地方电力为主,另外我公司配备330KW 发电机二台作为备用。 2.2.2产品存放区 轨枕存放场面积根据业主及铺轨单位的用地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中铁三局焊轨厂场地规划,轨枕存放场面积初步拟定为8640m,设有二台10T-30m跨门吊及一条轨枕装车运输专用线。轨2枕存放按每垛枕4×5层堆码,可存放轨枕约为100000根。 2.2.3生活区 生活区布置在新三亚站东环铁路设计范围内动车运用所内中铁三局的焊轨厂旁边的空地上,与轨枕生产区相近。在生活区布置有职工食堂10m×20m一座(操作间和餐厅相联),保证同时供约200人的就餐需要。 员工住房面积为3.6×6m,共52间,每个房间居住4人,可住职工

梯形轨枕道床施工作业指导书

大连市地铁工程1号线 轨道铺装工程 华泉区间梯形轨枕施工方案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市地铁工程1号线轨道铺装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四年四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2.1 工程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梯形轨枕道床范围 (3) 3 技术标准 (3) 4 施工难点 (5) 5 主要施工方法 (5) 5.1 施工工艺流程 (5) 5.2 施工工艺说明 (6) 6 其他要求 (16) 6.1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16) 6.2 安全用电要求 (16) 6.3 环境保护要求 (16)

1.编制依据 (1)《大连市地铁工程1号线轨道铺装工程承包合同》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3-2003 (4)《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7)大连地铁1号线梯形轨枕图纸 (8)设计技术联系单及其他相关资料 (9)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技术 2、工程概况 2.1工程总概况 大连市地铁1号线起自姚家,经南关岭、西安路、会展中心终至河口,为南北方向贯通线,线路连接了姚家、南关岭综合交通枢纽、泉水居住区、中华广场公共中心、沙河口交通中心、兴工街、西安路商业中心、会展中心、星海广场、黑石礁、学苑广场和河口等客流集散点。本工程线路全长28.339km,沿线共设22个地下车站,在工程起止位置分别设有南关岭车辆段、河口停车场。全线经过大连多处繁华地段,高等减振和特殊减振道床较多,其中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整体道床3.726km,梯形轨枕整体道床2.064km,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1.588km。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隧道锚杆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规范隧道锚杆施工作业。 2 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⑶《新建铁路福厦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福厦线隧道φ22砂浆锚杆、φ22药包锚杆和中空注浆锚杆的施工。 4 锚杆设计 依据设计文件,本线隧道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拱部采用φ22药包锚杆(黄土隧道)和中空注浆锚杆(岩石隧道),锚杆均设置垫板。锚杆呈梅花型布置,长度及间距依据围岩级别进行确定。 5 锚杆施工工艺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药包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 5.1 锚杆施工前的准备 ⑴检查锚杆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 ⑵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准备钻孔机具。 5.2 锚杆钻孔 石质隧道锚杆采用风动凿岩机成孔,黄土隧道采用ZM-12T型煤电钻钻成孔。煤电钻施工既可解决土质隧道遇水软化围岩的问题,又可解决在土质隧道施工中采用常规的冲击钻不易排碴、成孔困难的难题,可以提高在黄土隧道的成孔速度和安全性。

锚杆钻孔利用开挖台阶搭设简易台架施钻,按照设计间距布孔;钻孔方向尽可能垂直结构面或初喷砼表面;锚杆孔比杆径大15㎜,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0mm;成孔后采用高压风清孔。 图1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 药包锚杆施工工艺框图 N

图3 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5.3 砂浆锚杆注浆及安装 锚杆注浆安装前须先做好材料、机具、脚手平台和场地准备工作,注浆材料使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32.5水泥,粒径小于2.5mm的砂子,并须过筛,胶骨比1:0.5~1:1,水灰比0.38~0.45,砂浆标号不小于M20。 砂浆锚杆作业程序是:先注浆,后放锚杆,具体操作是:先将水注入牛角泵内,并倒入少量砂浆,初压水和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再将已调好的

轨枕生产作业指导书

轨枕生产作业指导书

XX混凝土轨枕工厂企业标准 ─────────────────────────────── 轨枕生产作业指导书 2007年12月20日发布 2007年12月26日实施──────────────────────────── XX混凝土轨枕工厂

作业指导书目录 1、Q/PZ·J03·001-2007编组岗作业指导书 2、Q/PZ·J03·002-2007 C-ⅢB及TK-XR型枕安装预埋铁座岗作业 指导书 3、Q/PZ·J03·003-2007电容枕电容槽模型架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 4、Q/PZ·J03·004-2007入模岗作业指导书 5、Q/PZ·J03·005-2007插箍筋、螺旋筋岗作业指导书 6、Q/PZ·J03·006-2007插配件岗作业指导书 7、Q/PZ·J03·007-2007张拉及张拉操作岗作业指导书 8、Q/PZ·J03·008-2007运料(下料)岗作业指导书 9、Q/PZ·J03·009-2007 普振岗作业指导书 10、Q/PZ·J03·010-2007 加压振及推配件岗作业指导书 11、Q/PZ·J03·011-2007 振动台操作岗作业指导书 12、Q/PZ·J03·012-2007 清边岗作业指导书 13、Q/PZ·J03·013-2007养护岗作业指导书 14、Q/PZ·J03·014-2007天车司机岗作业指导书 15、Q/PZ·J03·015-2007 撬头、砸木方、换扶轴、装卸套管预埋 件定位螺栓、刷隔离剂岗作业指导书 16、Q/PZ·J03·016-2007放张岗作业指导书 17、Q/PZ·J03·017-2007钢丝烧割作业指导书 18、Q/PZ·J03·018-2007养护岗作业指导书 19、Q/PZ·J03·019-2007码木条、看歪眼、去断轴、盖章标识、卸 运穿板岗作业指导书 20、Q/PZ·J03·020-2007码垛操作岗作业指导书 21、Q/PZ·J03·021-2007轨道车司机岗作业指导书

全系列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案及施组

中交集团太中银铁路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换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 1 -塑料排水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 4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 9 -冲击压实与振动碾压施工作业指导书................................... - 15 -碎石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17 -水泥搅拌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2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施工作业指导书.............................. - 29 -水泥土(灰土)挤密桩作业指导书..................................... - 35 -柱锤冲扩桩(DDC)施工作业指导书.................................... - 39 -桩板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 42 -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施工作业指导书................................... - 45 -土方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 48 -土石混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 53 -石质路堤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 58 -土方路堑施工作业指导书............................................. - 61 -石方路堑施工作业指导书............................................. - 66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 75 -复合土工膜隔断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 90 -改良土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 93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 105 -锚定板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2 -混凝土重力式挡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5 -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9 -加筋土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 122 -锚杆框架防护施工作业指导书........................................ - 126 -预应力锚索防护施工作业指导书...................................... - 129 -钻孔桩(抗滑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132 -挖孔桩(抗滑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138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 143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 152 -路基相关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 156 -

埃塞铁路项目ⅡⅢ型轨枕工艺作业指导书

Ⅱ、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 作 业 指 导 书

Ⅱ、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工艺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交埃塞铁路项目Ⅱ、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及、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枕(以下简称轨枕)。 本指导书制定了轨枕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进厂、钢模及工艺配件投入、生产各工序到产品检验、标记、堆放和运输等过程)各环节的工艺操作准则。 2 施工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 技术要求 1.试验室筹建、砼配合比、砼拌合站安装、料场及存料大棚修建、预制场地修建,模板及其附属设臵配备到位。 2.岗前培训、技术交底。 4 技术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书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J/ZQ02.04 Ⅰ、Ⅱ、Ⅲ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技术条件 QJ/ZQ04.21 预应力混凝土枕钢模型技术条件 QJ/ZQ04.25 混凝土枕用橡胶轴技术条件 QJ/ZQ05.10 弹条Ⅲ型扣件预埋铁座检查验收技术条件 QJ/ZQ05.11 Ⅲ型无挡肩枕用橡胶密封件检查验收技术条件 QJ/ZQ05.12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枕预埋套管检查验收技术条件 QJ/ZQ05.53 预应力混凝土枕箍筋技术条件

铁路通信 第二章 通信设备安装与配线作业指导书

第二章通信设备安装与配线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通信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检查室、内外环境是否满足设备安装条件,预埋件、沟、槽、孔位置应准确无误、无遗漏,照明、施工用电源、地线及室内、外温度是否符合设备及设计要求,消防器材应齐全有效。电源系统的供电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3 材料、物资、人员准备 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了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完成设备向监理的报验程序。 施工人员完成施工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3. 技术要求 3.1 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2 设备子架安装位置及单元电路板的规格和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 3.3 开关电源机柜各单元应插接良好,电气接触点应接触可靠、连接紧密。 3.4 交流供电设备与直流供电设备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5 蓄电池组安装应排列整齐、连接正确、接触良好。 3.6 线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7 电缆布放应符合图纸规定;设备信号线与电源线宜分道布放;若必须在同一走道,间距应大于50mm。 3.8 光缆尾纤应按标定的纤序连接设备。光缆尾纤应单独布放并用垫衬固定,不得挤压、扭曲、捆绑。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m。 3.9 配线在电缆槽道或走线架上应按机列、机架顺序平直排列。电缆槽道内配线应顺直。电缆转弯曲率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电缆不得有中间接头。 3.10 输入电源的相线和零线不得接错,其零线不得虚接或断开。 3.11 电源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配线的敷设径路和走线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2)交、直流电源配线应分开布放,不应绑在同一线束内;(3)电源配线不得有接头;(4)电源端子接线正确,配线两端的标志齐全;(5)直流电源线必须以线色区别正、负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严禁错接与短路,接触必须牢固;(6)严禁用接地线代替电源线。 3.12 通信站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通信站接地装置与发电、变电站的接地体间的距离

铁路工务工作范围及岗位工作职责

铁路工务工作范围及岗位工作职责 (一)工务工作范围 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业主等有关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文件、制度、标准。 2、制定本部门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实施完成。 3、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的进行线路维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的补偿线路设备损耗。 5、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6、按标准做好工务维修工作,进行标准化作业,确保行车、人身安全。 7、制定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关系。 8、适时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9、积极配合甲方检查、指导,对甲方要求的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10、积极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解决维修工作中的难题。 11、制定学习计划,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学习和安全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培养工务技术人员。 12、辨识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为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13、辨识环境因素,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为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14、收集适用本部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负责并确定本段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15、负责本队消防设施、器具的日常管理。

(二)工务队工作流程图

(三)工务队队长岗位职责 1、在主管副段长的领导下,负责本队组织领导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良好状态。 2、负责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说服教育原则,搞好团结协作。 3、负责职工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技术业务培训,现场演练、业务考试等各种形式的学练活动,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4、负责落实“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坚持月考核制度,并纳入日常管理,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评比,不断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5、负责本队的财产、备品、计量、劳保、人员管理工作,修旧利废,厉行节约,增收节支。 6、按规定进行设备检查,认真分析动静态检测结果,掌握设备的实际状态和变化规律。 7、及时组织年、月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8、重点抓好防洪、防断、防胀、防寒过冬、春融检修,秋季秋检等季节性工作,制定适宜本队的实施方案和安全措施。 9、勇于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整治设备病害,革新作业手段,

铁路桥梁工程作业指导书大全(下)

(十三)模板安装与拆卸作业指导书 1、总则 模板工程在桥梁的预制过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工序,模板自身质量和在施工中安拆的好坏对桥梁结构能否满足设计尺寸是一个控制性的工程。 本梁场模板采用钢模板,自身有一定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用槽钢焊成骨架能增加刚度和强度,用钢板作为面板可以提高梁体表面光洁度,有利用于保证灌注梁体混凝土的质量和尺寸精度,可以增加倒用次数等优点。钢模板在施工中便于安装、拆卸和运输,保证结构表面的整体性,能严格控制截面尺寸及各部位尺寸,模板接缝平顺,模面平整,转角光滑,连接孔准确。模板在安装的过程中应整体组拼,组拼后的偏差值符合设计规范和使用要求。 2、编制依据 2.1《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通用参考图》(通桥2005)2101-Ⅰ、通桥(2005)2101-Ⅱ;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角钢支架方案》(通桥(2005)2201-Ⅰ、通桥(2005)2201-Ⅱ、通桥(2005)2201-Ⅲ) 2.2《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 2.3《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 2.4《《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2.5《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2.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TB10424-2007J283) 2.7《铁路桥涵工程质量验收规范》(TB10415-2003)

3、模板安装与拆卸 3.1模板分为底模、侧模、端模。模板的安装和拆除采用机械与人工相配合的方式进行。 3.2底模 底模直接安放在制梁台座基础上,台座基础地基坚实平整、不沉陷,确保在制梁过程中不发生下沉现象。底模与制梁台座的连接采用预埋在基础上的钢板与底模上的槽钢焊接成一体,底模平整度控制在1.5mm/m以内。由于预施应力时,梁体的弹性压缩及混凝土的徐变、收缩影响,使梁长缩短,32m梁全长为32600mm,24m梁全长为24600mm,16m梁全长为16500mm,在制造底模时,其长度应按考虑压缩量,压缩量的设置按L/1000(L为梁长),即32m 梁的压缩量为32mm、24m梁的压缩量为24mm,16m梁的压缩量为16mm.待梁体张拉完后跟踪测量,再对设定的压缩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32m 梁压缩量按32mm;24m梁压缩量按24mm设置,亦即32m梁底模全长为32632mm;24m梁底模全长为24624mm,16m梁底模全长为16516mm,在设置底模时,应考虑长钢尺的尺长修正值,修正值的多少根据检定后提供的数据进行调整。同时为减少预应力产生的上拱度,在安装底模时,应在底模上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一定的反拱度,根据设计图提供的资料,32m梁按45mm设置反拱、24m梁按20mm设置反拱、16梁按10mm设置反拱。反拱的最低点设置在跨中,梁跨内其他位置的反拱根据二次抛物线(近似于折线)进行设置,在支座板中心处全部消除。 32m底模反拱设置:根据Y=aX2+b 当X=0时,Y=-45

6轨枕运输及临时存放施工作业指导书√

轨枕、轨排运输及临时存放 作业指导书 编号:轨-001 编制:刘少新 审核:瞿文靖 批准:杨凯 中铁十二局西成客专XCZQ-4标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八月

轨枕运输及存放 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西成客专XCZQ-4标项目部CRTS-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运输及临时存放作业。 2.作业准备 2.1内业准备 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对施工图纸及相关的通用图纸和规范进行认真阅读、熟悉掌握轨枕运输及临时存放作业的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制定施工作业方案、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安全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2外业准备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齐全。主要技术标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3.技术要求 CRTS-I 型双块式SK-2型轨枕技术参数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提报轨枕、轨排计划→运输→卸车→临时存放。 4.2工艺流程 图1: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提报轨枕、轨排计划 施工前核对轨枕的规格及技术条件符合设计要求。计算确定轨枕用量和型号,提前运抵工地,隧道内轨枕在隧道外临时存放,根据施工进度需求倒运至隧道内。 5.2运输 5.2.1轨枕运输 轨枕在轨枕厂内运输采用龙门吊进行。产品装车应按照“先入先出”进行发货。装车前进行最后检查,以避免有任何损坏的轨枕运往工地,对不合格的轨枕进行维修或报废处理。轨枕采用平板拖车运至现场,轨枕运输水平放置,层与层之间用两根10*10cm垫木分开放置,垫木应上、下对齐,支点位置在轨枕正中,枕垛应绑扎牢固。在轨枕场内配有专用吊具,在装车时利用专用吊具将轨枕两端预留螺纹钢筋水平起吊,每次吊运不超过5层。轨枕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严禁碰、撞、摔、掷,严禁吊运轨枕中部。运输过程中,采用柔性绳索对轨枕进行捆绑,捆绑位置在两侧承轨槽内,严禁在轨枕中部的桁架上进行捆绑。

铁路信号检修工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铁路信号检修工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铁路信号检修工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从事电气作业,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不得少于两 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2.在对变压器、电源屏、转换屏、调压屏、配电柜及各 种线路进行检修和处理故障时,应做好停电的安全措施: 切断所有可能带电(包括返回电源)的开关,并验电、接地, 挂上"有人操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 3.停、送电要指定专人负责,在办理停、送电手续前, 必须用电话或口头上与当班调度人员和值班人员取得联 系,得到同意后,方可办理。 4.在停、送变压器高压侧的高压令克和低压侧闸刀开关 以及装、拆接地线时,作业人员必须穿绝缘鞋、使用绝缘 棒或绝缘手套。

5.登杆、登高作业必须有两人以上方能作业,作业时必须有专人监护。 6.高处作业传递物件,必须用绳子传递,禁止抛上、丢下,作业区域内禁止站人和通行。 7.短时间在变压器低压侧作业,而高压侧令克未停电的情况下,开关箱必须派专人看守,待作业人员全部完工,检查无误后方可送电。 8.雷电暴雨时,禁止操作高压令克;在紧急情况下,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并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方可操作。 9.上、下变压器台,必须从低压侧上、下。 10.有下列情况,不得登杆作业: 10.1雷电暴雨时; 10.2电杆潮湿时; 10.3特别紧急情况下,须夜间作业,应有领导批准,并有可靠安全措施方可登杆作业。

铁路工务作业指导书

篇一:铁路工务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 铁路线路工作业指导书 线路工区一日昨日标准 一、班前准备 1、班组全员按时参加点名分工,思想集中,精神饱满,班前10小时严禁饮酒。 2、班组长布置当日作业,明确作业地点、项目、技术要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3、备齐当日作业所需工具、材料,并检查机具性能是否良好。 二、前往工地 1、行走路肩,跨越线路、通过桥隧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2、来车时,工地防护及时通知下道,并按标准立岗接车,注意瞭望,工具不得浸入限界,确保安全。 3、乘车时,车未停稳不准上下车,严禁坐在危险处所,人要坐稳,工具、材料放牢不超限。 三、施工作业 1、按照工班长或工地负责人的布置安排,设置好施工防护,准备施工作业。 2、施工作业按单项技术标准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不简化,不漏项。 3、无缝线路地段作业时,严格执行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做到“二清、三测、四不超”制度。 四、下道避车 1、作业时,如有列车开来,应及时下道避车,并将工具、材料撤下道,不得侵入限界。 2、下道后,应面向列车立岗接车,认真瞭望,防止列车上的抛落、坠落或绳索伤人。 五、质量回检 严格执行质量回检制度,不合格要及时返工。 六、结束工作 工完料尽,撤除防护,返回驻地。 七、分析总结 1、总结作业情况。 2、分析安全情况。 3、考评及合理化建议。 施工防护作业 一、劳动组织及防护用品 1、劳动组织 施工防护作业共计需要4人,其中驻站1人,工地1人,两端800m各1人。 2、防护备品(表1—1)

二、作业程序 (一)驻站联络员 1、准备作业 (1)按规定着装,检查、带齐通信及防护用品。 (2)按时参加点名,掌握施工作业地点、作业项目及防护注意事项。(3)带齐施工计划及作业票、记录簿、笔、钟表、上岗证等。 (4)与施工负责人、中间及现场防护员明确联系方法及防护员编号。 2、防护作业(1)按规定时间提前到达车站行车室,负责校对钟表,保证驻站联络员、工地防护员与车站运转室三者时间一致。 (2)询问和记录工地防护员到达时间和防护地点,双方共同确认工地防护员编号情况。 (3)根据当日施工计划,在车站《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运统—46)上登记要点。 (4)加强与车站值班员的联系,勤看控制台的信号显示,切实掌握列车运行情况,及时准确地将本线、邻线行车车次、站名、时间通知现场(或中间联络)防护员转报施工负责人。 施工地点距车站较近或施工条件复杂,应提前预报、确报;站内施工作业,应确报列车进路及影响施工的调车作业,通话防护必须执行复诵制度。 预报:车站对施工区间办理闭塞时,驻站联络员应立即向现场防护员发出预报;如系通过列车,则应提前一个车站(即邻站向本站发车时)发出预报。在开行快速列车的区段,旅客列车车次前加t、k、l、x等字母,预报时不得省略。 确报:车站向施工区间发车时,驻站联络员应立即向现场防护员发出确报。 变更通知:预报、确报有变化时,驻站联络员应向现场防护员发出变更通知。 (5)抄录并确认施工命令,通知现场(或中间联络)防护员转报施工负责人。 如有系中断而有列车进入施工区间时,应立即与车站值班员联系,要求车站值班员向机车乘务员告知,通过作业地点时加强瞭望,发现异常立即停车。 (7)做好施工防护预案和日志登记。 3、作业完毕 (1)根据施工负责人的指示,办理销记手续(封锁施工应在线路开通时销记),向车站值班员提出施工车辆返回请示,并告知运行时间,通知工程车(或轨道车)司机、车长。 (2)工程车(轨道车)给点后,通知施工负责人和施工作业人员返回。

铁道信号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6-室内施工

铁道信号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室内施工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信号工程室内施工。 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安全确保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设计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租赁生活房屋以及料库,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室内设备安装前,应进行数量清点和外观检查,设备应完好,无损坏,零部件及配套产品技术说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等齐全。对设备进行电气特性检查测试,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和铁路行业现行有关标准。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为了确保工期,信号工程各工序采取平行与流水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施工,工序间采取合理的搭接,施工程序如下: 施工准备→安装控制台→安装分线柜→安装各种机柜→安装电源屏→电缆引入→室内配线→导通配线→调试→试运行测试和验收。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常规部分的施工方法,选择已成熟的施工工法、施工工艺进行组织施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部分的施工,参照新设备提供商提供的安装规范,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满足工程的施工需要。 5.施工要求 室内工程工艺要求 5.1 一般规定 5.1.1 室内使用的电源线及架间配线,严格按设计文件规定截面积布线并采用阻燃型聚乙烯多股塑料铜芯线。 5.1.225H Z轨道电路的防护盒两线头应分开上,硒片保留原焊片,防护盒线头绕环,以便区别。 5.1.3 分线盘、组合架主线把采用槽筒,槽筒出线线把须整齐分线后绑扎,出线口防护。 5.1.4 分线柜电缆和软线分别绑竖把,发送线、接收线分别布放在左右线槽(外侧)分别绑把;留足2~3个线头余量,端子铭牌应用塑料铭牌。 5.1.5 室内各种铭牌必须使用专用厂家生产的,包括“排架牌”、“组合名称及位置牌”,继电器铭牌(前面挂,后面用铭牌固定端子上)。 5.1.6 控制电源不准出楼,各种测试、报警用电源应分设整流器。 5.1.7 各类型号器材必须按规定留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按设计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