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领悟科学的本质在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准备材料,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教师在活动中应明确、简洁、恰当地进行提问,或让学生就所研究的问题自己提问,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地活动。只有学生有了疑问并产生了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索才进入真正的准备阶段。做初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可队使他们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会使他们专注做一件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做他们认为开心的

初中生物新课改论文-论教改后的初中生物教学

初中生物新课改论文-论教改后的初中生物教学 内容摘要: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新课改新教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我们走来,一个崭新的教材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将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新的教材体系,走进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课堂,是我们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首先,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2、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质、性情、个人条件、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能力。我们应立足教学第一线,根据自身、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今年是我对初中生物教材的第二轮教学。在前面几年的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弱视”。虽然现在初中生物需要统考,也不断有消息称统考将会计入中考,但是不论怎么强调,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门学科不重视。学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摆在“副科”的位置,要求他们课后再花时间去复习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尽可能地记住重要知识点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下是我这一年来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课前 1、优化教材组织,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先根据课标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要的内容要讲细讲透,相对简单或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这样避免一节课下来内容过多,给学生造成负担。 另外,教材内容主要以文字媒体表现的,虽然涵义明确,但有的内容教学特性不强,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不一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顺序”及表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结构。例如,七上生物教材学习了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后,可以接着学习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把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掌握好了,再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 2、把零散的知识网络化 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了,学习起来很费

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有点连成线,有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例如:七下的生物课本中介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可以与前面的两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结合在一起,分析人体内运输的物质是有呼吸和饮食中吸收而来的,最后运输到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样就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把学过的知识点复习巩固。 二、课堂 1、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去学,那么自然就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能提高。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外,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也可以利用投影、视频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他们处于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脉络清晰的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我在前面两年的教学中忽视了板书的作用。而这一年来,由于对教材比较熟悉了,我尝试把知识点重新归纳精简,用板书呈现出来,发现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很多。例如:七下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

初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导)—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学)—展示思维、点拨提升(讲)—当堂巩固、课堂总结(练)—达标检测、落实堂清(考) 二、操作要义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导) 1、教师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知识的获取当中,借助有效的情景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利用情景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积极主动的接受课题的探究。 在情景创设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课题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要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2)要由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体现新课题学习的必要性,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3)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水平实际。(4)创设的情景要有探究空间、少而精,呈现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可望也可及。 2、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后,可以先说明本课时学习

目标,使学生了解他们在这一节课上应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也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到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时进行。 (二)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学) 1、通过集体备课,结合个人特点,编制适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学案中应把本课时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非常清晰、条理地展现给学生。重要的概念、原理和基础知识中的关键字词可留空,让学生当堂分析、填写,以增强印象。每一个知识的后面应设计1—2个思考题,针对该知识点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难点和特别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辨析、思考或适度的拓展。 2、学生自主完成各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提倡自主思考,最大限度的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导学案中和教材中相关的思考题,主要讨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让这些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三)展示思维、点拨提升(讲) 1、在自主学习、互助交流的基础上,让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说出本小组有没有仍然没解决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和解析,帮助学生解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裴家堡初级中学刘明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2年11月立项伊始,历经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课改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堂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仍然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国内外既有的相关研究: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表现。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 国内近期对于学生有效学习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如张承凯在《赤子》期刊上发表了《学生有效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研究》、何基生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上发表了《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等等,各位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在不断探索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都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态度、兴趣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明确,对导致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以及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涉及较少,期待研究解决。 课题创新要点: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并形成策略体系,力求使有效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把提高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定位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认知参与三方面,着重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注重氛围营造、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活动。 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生物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迁安二镇中林桂霞 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讲多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太小 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教学观念陈旧老套,“一言堂”、“满堂灌”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有的教师课堂上自己讲课时间将近30分钟,留给学生自由可支配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这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格格不入的,课改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也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归纳少 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多、规律多和需要记忆和总结的也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都是把概念图、规律和方法总结好,然后交给学生记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任务布置较少,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与新课改是不协调的。 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没有良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我听了一节《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叫遗传病?2、遗传病有哪些常见类型?3、怎样才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然后让学生开始自学,最后教师就这三个问题简单做以讲解。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问题认识不清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发表时间:2014-04-08T16:37:18.64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高菊萍[导读]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河北省永年县第十四中学高菊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新的问题。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对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的简单认识,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初中生物出现问题引导策略 一、课改实践中的问题1.课堂驾驭难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就有活动项目66个,即探究6、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验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要使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学生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可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 2.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增加课堂的活动量,使学生“动”起来,不管客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一律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以为这便是新型的教学了。交流中,我们还发现小组讨论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①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可实质上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耍;②气氛十分沉闷,讨论时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③有时学生讨论刚进入高潮,就被老师打断了,然后由老师详细讲解探究步骤、方法、心得体会等,也有的老师是“无期”的等待,过分放任学生;④小组分享交流时,常常只有几个好生参与,或学生回答的答案远远偏离主题,而且总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倾听或尊重别人的发言,致使分享效果不如意。看来,一些盲目的、不适宜的小组讨论,不但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衷,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 3.教师“角色”的错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主体性教学”模式所取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为凸现学生主体,以为要把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致使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 “ 群言堂”、“乱言堂”,教师却成了旁观者和没有明确指向的组织者。 二、引导策略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1.1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实施课改中,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以及课改理念等思想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 1.2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学生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协助),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1.3制定相应的规则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2. 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2.1找准讨论的“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昼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2.2讲究提问的艺术性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②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我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后提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 3. 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多与学生交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从中不仅可以多帮助和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从中特色生物“人才”,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其次,教师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职能,既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过分放任学生,谈“讲”色变。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王利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生物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xxxxxxxx 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讲多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太小 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教学观念陈旧老套,“一言堂”、“满堂灌”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有的教师课堂上自己讲课时间将近30分钟,留给学生自由可支配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这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格格不入的,课改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也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归纳少 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多、规律多和需要记忆和总结的也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都是把概念图、规律和方法总结好,然后交给学生记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任务布置较少,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与新课改是不协调的。 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没有良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我听了一节《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叫遗传病?2、遗传病有哪些常见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配合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特制定初中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仅供本学科教师试用。 一、课前预习(明确目标、以标导学) 1、根据上一节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示,建议以学案形式呈现。 2、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作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3、在自学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此环节建议在课下进行,也可以课上进行,但时间不可过长。 二、交流质疑(情境导学,唤醒思维) 1、小组内或全班面前展示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 2、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以便于教师在新授课中集中讲解。 三、典型讲解:(精讲适练、突出探究;) 1、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2、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四、自主学习(及时反馈,分层巡批) 1、下发《导学提纲》,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与分类(分组进行)。

2、每四人一组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注意:生教生,生帮生,生查生,由小组长调控管理。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巩固:(规范作业、强化监控) 练题导思:分层次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题目,要求: 1、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点 2、交流讨论完成综合点、难点 3、对所做的题目反思:思考并找出所做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做有所为”——知道教师出这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并记录于反思本。 六、知识检测与矫正:(有效反思,提升自我) 1、检测:下发本节分层次的检测题目,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自己的题目作答。 2、矫正:教师查组长,组长查组员;教师教组长,组长教组员,组员教组员——师生互动。 3、教师订正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注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安排。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王世兴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的意义 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导课技能,可以达到如下的教学功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惊奇疑惑,造成“概念冲突”或悬念,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由此引导学生思维“上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新课引入的好,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刚上课时,学生学习成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在学生动脑过程中往往有好多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学习效果。运用恰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知识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3、承上启下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复习旧知识,为理解新知识作了铺垫,可自然顺畅地把新知识“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课的知识内容,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使新知识更易被理解。 4、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论文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蒸馒头和面时,为什么加入酵母粉蒸出的馒头总是喧软多孔?天冷和面时,为什么就不容易发开?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的类型 (一)、置疑导入法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设出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 如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设疑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么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呢?”“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平台和主阵地,也是学生“想学”、“会学”的练兵场。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好学生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把教学推向纵深的基本动力。教学的本质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调查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目的是提高老师的思想认识,把握教学主动权,为下一步纠正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做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教与学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热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这是生物课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中,揭示生物现象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

法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生产有机物质的,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地位体现出来。“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都是他们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所以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牢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与方向。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 一、初中生物学科价值及学习方法指导 生物学科在中学教学中起起落落。人们关注的问题一直是: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人口及环境问题要重视,生物学必须考,否则不被重视,等等。而忽视了生物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课程,如何实现其教育价值:只有当社会、学习者体会到中学生物学科开设的价值,其发展才会持久。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如:唯物的观点、.辩证统一的观点、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等。 初中阶段的孩子年龄可以说不大不小,正处于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发生改变的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想让学生学好生物,还是要讲究一些方法的。如教给学生先计划后学习,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理解后记忆,先实践后总结。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2、制定计划,凡事依计而行,计划项目要齐全,内容要充实,

可以具体到每周甚至每课时,切忌应付,计划也可以向学生说明,让 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自觉配合老师。3、依据课程标准,目标明确, 夯实基础。4、方法要灵活,首先,在教法上,要能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能力。其次,在学法上,要注意,教师不能以讲代学,学生 不能以背代记,要多向学生传授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要注意知识的 纵横对比,知识的条理化、网络化,多理解记忆,少机械重复。5、 关注学科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加强实验教学,强化训练。 二、复习课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三、复习课课堂教学具体操作流程解读 (一)、课前预习延伸 1、依据要求编制复习导学案,明确复习范围,突出对知识的系 统、掌握。 2、合理适时安排复习任务,突出学生主体,并做好复习任务完 成情况的收集和分析。

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论文.doc

传统教育主要以文字形式传输给学生,而情景教育模式更多地将文字转化成图像,或者转化为学生更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更具生活化与生动性,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体验 中接受生物知识。 二、生物课程中运用情景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将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简化属性研究。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僵硬地生搬课本内容,要注意灵活调度,将生物种类按照不同属性分门别类,总结其相同性与差异性,化繁为简,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物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对自然界生物物种进行归类与定性,使学生对繁复驳杂的生物物种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为学生扫清了不少学习障碍,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使生物课程具有故事性、活泼性。生物学科属于理科范畴,具有理科学科的特性,知识点繁杂且没有人文联系。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右脑对人文思维具有很大的敏感性,虽然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类型的分工,但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同时调动左右脑工作,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所以生物老师不妨将生物知识要点融于故事中,充分调动学生大脑思维,而且学生都有爱听故事的天性,以讲故事的形式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普及生物研究史。初中生物教学缺乏对学生普及生

物研究史方面的重视,在教学资源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生物研究史,所以教师要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多向学生渗透人类的生物研究历史。普及生物研究历史,是开展情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讲解学者对生物领域的不断钻研及积极探索的经历,向学生展示一幅生物研究史的漫长画卷,实现教育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从一个个研究故事中体会到生物研究的乐趣,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课由于本身的物质属性,因此有很多实验实践机会,但是在以往学校教学中,过多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生物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下。所以如今学校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活动,运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实践活动可以从微观到宏观,从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细胞到长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观察对象可以从鱼类、鸟类、两栖类升级到哺乳类动物,总之,生物学涉及方方面面,老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使学生向综合素质型人才转变。 三、情景教学的作用 情景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应试型人才,知识认知只停留于知识表面,但是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开展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综合性的素质型人才,不管从动手能力方面,还是从创新意识方面,都比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更胜一筹。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胡秀芝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生物课堂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合作为形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交融,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初步探索了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范式”,即: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信息阅读、反馈评价。 下面以五个环节中的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问题呈现:问题呈现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和情景引出文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问题提出应重点呈现学生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案例1 七年级《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生物课上,我首先出示了这样一份问题表格: 生物体的结构由什么构成的 1 如何使用显微镜? 2 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什么差异? 4 细胞中指导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中心在哪儿 5 什么是dna? 这些问题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欲望设计的,符合学生生物课上探究规律。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问题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以让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问题1让学生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问题2让学生画出了细胞结构图;问题3 让学生明白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与不同;问题4 让学生知道了细胞核的作用;问题5 让学生初步明白了dna的主要作用。 通过问题呈现,学生找到了学习生物的路径,把握了生物的知识,激活了课堂的活力。 2、对话交流: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课堂上,应让教师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对话,使问题解决逐步引向深入。“对话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教师要从合理营造对话环境,有效构建对话关系,有序组织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归纳整合,让问题进一步凸现和明了,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对话效益最优化。 案例2 七年级《植物体的组成》 生物课本p25页有一个讨论题:通过观察,你发现叶片是由哪几种组织构成的?每种组织的功能一样吗?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接着我们师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如果一棵树的树皮被剥了,这棵树能活吗? 生:不能活了。 师:你有什么依据吗? 生:树皮是植物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停止了这种保护和物质交换,树的生命就会衰竭,最后死亡。 师:真聪明。 这种对话,跳跃了书本情景,又切合了书本原理,在更高层次上显现了学生的理解,在实际情景里,体现了学生生物基本知识的运用。这种对话视角独特,让学生品尝了生物学习的价值。

研究论文: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86059 学科教育论文 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 何谓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接近孩子理解范畴的具体问题情境,导入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提倡的“教师为主体”相反,它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通过根据教学大纲创设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变“被动灌输”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1.情境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知识累积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独立思考能力相对也不断增强,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刨根问底,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为学生着手实践以及解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当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时,必然需要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知欲,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通过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例如,讲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刚种下去的树都要剪去大部分的枝叶?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断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学生总有一天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情境教学极大地保护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表达自我,展现自我,长此以往,这会发展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 1.利用实际生活场景,水到渠成地引入课程内容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基本贴近学生生活,许多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场景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关的解释。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小场景,以生活为主题,创设问

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新授课内容涉及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测量工具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是崭新的,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教学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搞好教学活动的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贯穿新的课程理念、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关键。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观念必须发生变化,要有学生本位意识(即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学生主体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个性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有个性的人);要把握好角色的转变,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解放,教材、过程、时空的开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这就需要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启动、导入、展开、调整、结课等每一个环节上都要精心设计。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下面是新授课四种课型教学中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案例,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一节现象课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了很多物理现象,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全面,因此往往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带来付迁移影响。而物理现象的教学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依托,是形成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问题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而加强物理现象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象课通常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展、议、点、练、延”模式 模式特点:通过演示实验一方面向学生展示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为学生创设必要的物理情境;另一方面也是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进行科学的简化,提高观察信息的能力,从而 利于学生在观察中抓住问题的本质. 教学流程:展示现象----讨论交流----归纳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熔化和凝固、大气压强、磁场、电生磁、磁生电等。 2.“感、想、析、评”模式 模式特点: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真实的物理现象观察起来很不方便,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各种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的“间接”物理现象,从而对真实的物理现象得到间接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相应的物理过程.(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或以模型、挂图等为素材进行展现) 教学流程:感知素材----发挥想象----分析归纳----评价反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