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学习要求,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对这些方法要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实践。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并与现代科技产物计算机进行有机的组合,现代科技气息浓厚,实验效果很好。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物理公式既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确定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5、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和演示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找出某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6、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求解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

7、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失重问题。

三、教学难点:

1、“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

2、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正比性、同体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3、利用物理公式得出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判断运算表达式是否错误。

4、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受力分析中的相互作用力问题;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物体的受力分析与运动情况分析。

6、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

⒈本课学习内容是第三章牛顿运动的基础复习。

⒉本课学习目的是以下三点:

⑴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⑵理解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⑶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知道得出这两个关系的实验;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如何定义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确切含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要重点讲解: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伽利略理想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说明了物体维持自己的运动并不需要力。如果我们能够细心观察、分析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也很容易验证伽利略的结论.滚动的足球会停下来,不是因为没有维持它运动的力,而是因受到摩擦阻力

的作用。瓦片可以在水平冰面上滑行很远才停止,就是所受摩擦力很小的缘故.假设冰面对瓦片无阻力且空气阻力也可忽略,瓦片将会沿冰面一直滑行下去,而无需施加任何沿运动方向的外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使物体不受任何阻力的实验环境,这就显示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优越性。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属性。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都处在永不停止的运动中。我们看到一幢大楼是静止的,这其实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观察结果.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楼一方面与地球一起绕地轴转动,另一方面还要随地球一起绕太阳转动。整个宇宙中,大到恒星、星系,小到原子、电子,都处在永不停止的运动中.可见运动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只要物体存在,它就必然要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物体的运动也无需外力去维持。

2.惯性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自己原来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性质即物体的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这与物体是运动着的还是静止的无关,也与物体正在作何种运动无关。

(2)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受力状况无关。牛顿第一定律所

描述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状态。实际上任何物体均与周围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并不会引起物体惯性的变化。若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将保持自己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显然,物体的惯性与不受外力时相同。若物体作变速运动,也不能说物体就不具有惯性.如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作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加,运动状态不断改变,但并不说明物体的惯性已经消失。在运动中的任一时刻,若给物体施一大小与重力相等、方向与重力相反的外力,则物体将保持那一时刻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了,物体的惯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运动状态的变化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但运动状态的变化并不是物体惯性的变化,物体的惯性与是否受外力以及所受合外力是否为零均无关。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物体所受外力和物体的惯性均有关。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惯性决定着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均保持自己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不会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的速度必然发生变化(大小变化,方向变化或大小、方向均变化),因而此时物体的合力必定不为零.这就是说,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必定不为零,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在同样外力作用下,质量越大的物体,改变其运动状态就越困难。例如,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两辆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一辆空车,一辆装满货物。要使它们达到相同的速度,实车比空车所需时间要长。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惯性越大,说明物体保持自己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越大,亦即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就越困难.可见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质量越小,物体的惯性越小.物体的惯性大小可以用质量去量度。

初中时我们学过“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与我们现在学习的“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不矛盾,这是质量所具有两种物理意义。

4.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⑴同一性

牛顿第二定律中是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合外力,a是指同物体(或同系统)的加速度,而m是该物体(或该系统)的质量,即、m、a对应与同一研究对象,这就是研究对象的同一性。

合外力F和加速度a均是矢量,所以牛顿第二定律=ma 是一个矢量关系式。物体的加速度a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的方向一致,此即a、F的同向性(或矢量性),而决不能理解为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

⑶因果性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就一定产生加速度,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ma中的“=”号说明与ma的数量相等,方向相同,不能把ma与看作是相同的物理量,ma不是一个力。

⑷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所揭示的规律具有瞬时性,表现为:加速度与合外力对应于同一时刻,即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恒力时,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当合外力为变力或物体变质量时,加速度随着变化,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注意:因为力可以发生突变,所以加速度也可以发生突变,而速度不能突变。

⑸独立性

牛顿第二定律=ma中,若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一个外力对应产生一个加速度,某方向的合外力对应在该方向产生一个加速度,每个加速度的方向与所对应的外力方向相同。求解某方向的问题时就只考虑该方向的力所产生的加速度,这就是a和F的独立性。

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a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在处理问题时,必须选取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对性。通常我们选取地球为参照物,若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相对与地球的,则必须将其转化为相对与地球的加速度,然后才可代入=ma 中求解。

⑺统一性

在国际单位制中,F的单位为牛(N),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2(m/s2)只有采用国际单位制,才存在关系式=ma,所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必须注意单位的统一性。

⑻适用性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与宏观物体相对惯性参照系做低速运动的情形。所谓惯性参照系是指参照物本身没有加速度,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物可以看作惯性系。所谓低速是指物体运动速度比光速小得多,当研究电子、质子等接近光速运动时,牛顿第二定律就不再适用了。

⒌牛顿第二定律的初步应用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常见的较简单的问题有两类:第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状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进一步去研究物体的运动;第二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

状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去求解未知力.对于这两类问题,都应在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的基础上列方程.通常可采用如下的基本解题步骤:

(1)确立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受力状况;

(2)分析运动状况,确定加速度方向;

(3) 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用正交法分解物体所受的各外力.通常使加速度方向与某一坐标轴重合。

(4)以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如下方程组(设a与x轴重合)并解之。

课堂小结:

练习:

反思:

本章是力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复习时要强调细节,尤其典型知识点的强调;另外,对定律的应用上也要多多强化,为以后学习动能定理等做好前期准备,本章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应以稳、准为标准,力争做到一步到位。

6.4一次函数解决问题(1)教案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 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1) 主备:樊新玲审校:周娟日期:2013年12月7日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 2.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1.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合理地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一、自主探究 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图像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 名闻遐迩的玉龙雪山,位于云南丽江城北15km,由12座山峰组成,主峰海拔5596m.海拔4500m处一条黑白分明的雪线蜿蜒山头,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雪线平均每年约上升10m,假如按此速度推算,经过几年,玉龙雪山的雪线将由现在的4500m退至山顶而消失? 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可以用一次函数表达式表示,那么就可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合作 问题1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已知该工厂正常运转的固定成本为每天12000元,生产该产品的原料成本为每件900元. (1)写出每天的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原料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如果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1200元,那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该工厂才有赢利? 三、自主展示 在人才招聘会上,某公司承诺:应聘者被录用后第1年的月工资为2000元,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每年的月工资比上一年的月工资增加 300元.

磁现象教案

磁现象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磁现象 【教学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课题选自新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磁现象(P62-63)。磁的现象如磁性吸铁性和指南北、磁极的名称和位置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和入门的最基本的,所以要学生学好尤为重要。(一)设置帆船在海上航行要指南针的情境引出指南针,并介绍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属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司南,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科学情感,提高兴趣。(2分钟)(二)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三)由观察实验引出磁性和磁体的概念。(4分钟)(四)同样通过现象明显的实验去分析论证得到磁极的概念和名称的命名方法。(5分钟)(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让学生进行完整的探究过程,所以设置了学生探究活动。再通过思考问题和练习,学以致用从而巩固和深化重点和难点。(15分钟)(六)磁化现象。也是通过对比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再讨论分析小结出磁化的概念、方法和规律,再简介磁性材料方面的知识。还通过磁化实验现象磁体吸引铁钉,运用磁化规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理解磁体能吸钢铁一类物质的本质,培养了学生从理解到本质的思维体验。(8分钟)(七)磁的应用。通过课件投影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实物,生活生产中来知识的认识→生活中去的认识过程。(2分钟)(八)总结认定目标。(九)达标测评(7分钟)。总的流程是:设置情境提问引入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导学达标→理解应用→总结认定目标→达标测评。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磁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从理解到本质的思维体验。 3、情感领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科学情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磁针、1元镍币、回形针、实验小车、大铁钉、水泥钢钉。 【教学过程】

15.1简单磁现象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简单磁现象》 教学目的: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教学重点: 知道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磁化现象。 教具: 两种磁铁,小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金属勺子,玻璃片,铜片,金属圆柱体,(镍币),铁架台,铁钩子,细线等。 教学过程: 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 (吸引铁的东西) 问: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板书:第一节磁现象 2、进行新课 (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 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演示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 (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一、磁体的基本性质: 1、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演示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 教师归纳并板书: 2、两极性: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8份-章末总结

物理·必修1(人教版) 章末总结

1.掌握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 其中受力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 2.力的处理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 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可知,F 合是研究对象m 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加速度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向相同.解题时,若已知加速度的方向就可推知合力的方向;反之,若已知合力的方向,亦可推知加速度的方向. (2)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 表示方法????? F x =ma x F y =ma y 为了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一般不分解加速度. 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 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图所示)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间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 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小球的质量为m,因小球做匀速运动,则F=μmg,F=0.5mg,所以μ=0.5. (2)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杆方向上有 F cos 37°+mg sin 37°-F f=ma, 垂直于杆的方向上有F N+F sin 37°-mg cos 37°=0 又F f=μF N 可解得: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4.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利用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状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国古代对地磁场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中的磁体及磁场是后面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的基础,通过实验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很难从直观的角度对磁场有感兴的认识。磁场在磁体周围是实际存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靠磁场来发生的,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我们借助于小磁针,来了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这是通过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的作用来反映磁场的,物理中有很多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的。为了形象的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磁感线的引入是给磁场建立了模型,磁感线只是磁场的模型,所以磁感线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利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磁体的磁极处磁感线较密,并且磁感线不能相交,会出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如条形磁体、U形磁体等。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三、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实例先了解生活中的磁现象,知道磁体对含铁、钴、镍等金属的物体有吸引力,古代的指南针、现代的各种磁卡磁带都是磁体的应用。利用条形磁体吸引铁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磁体的磁性分布是不均匀的,磁性较强的两端叫磁极,提出两个磁极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实验发现,当磁体悬挂自由旋转时,磁体停留的方向都是相同的,提出磁体的N、S极,通过实验得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体间不接触,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提出磁场的猜想,如何验证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呢?可以通过磁场的性质来研究它,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有力的作用,在磁体的周围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是有规律的,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为了研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可以在磁体周围撒一些铁粉,这些铁粉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观察铁粉的分布,为了形象的表示出磁场的分布及方向,引入磁感线的概念,根据铁粉的分布画出磁体的磁感线。最后思考指南针为什么指南?得出地球就是一个大的磁体,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即地磁场,根据指南针的指向,判断地磁场的磁极。 四、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体(条形磁体、U形磁体、小磁针)、细线、铁架台、小磁针若干、地球仪、铁钉、回形针、铁粉、玻璃板、磁卡、磁带、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实物投影等。 五、教学过程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 磁现象 磁场教案(2)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20.1 磁现象磁场基本思路: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2、知道磁体的类型、磁性材料的分类。 3、认识此现象的应用:记录信息、磁动力。 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5、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6、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 重点:熟练掌握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突破措施: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利用模型 难点: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掌握。 突破措施:讲解典型例题 教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磁体上的两端,叫做磁极。让磁体自由转动,静止下来后会一端指南,这个磁极叫,又叫;另一端会指北,叫。又叫。 2、磁极间相互作用特点是:。 3、,这种现象叫磁化。 深入探究: 1、磁现象 〔演示实验〕:拿一块磁铁,分别让它去接触铁片、钢片、铜片、硬币、塑料片、纸片,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片、钢片、硬币。介绍磁铁还可以吸引金属钴。 课后练习 1、甲、乙两根钢棒,若用甲棒的一端靠近乙棒的某一端时,有吸引作用;若用甲棒的(1)、叫磁性; 叫做磁体。 介绍不同形状的磁体。 〔演示实验〕:将一些大头针均匀撒在讲台上,用一块磁铁去接触或靠近大头针, 发现:磁体上吸引的大头针数目较多。 (2)、磁极:。磁体有个磁极。 〔演示实验〕:用一个支架支起一个小磁针,让小磁针在平面内自由转动,发现静 止后小磁针会。多做几次,也是如此。就是根 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3)、叫南极,又叫。 叫北极,又叫。 〔演示实验〕:将一根条形磁铁甲用细线悬挂起来,另一根条形磁铁乙的N极分别 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再用乙的S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观察现象可得 去结论: (4)、、。 2、磁化 〔演示实验〕:拿一根铁棒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铁棒不能吸引大头针,然 后在铁棒的上方放一根条磁铁,在让它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大头针 被。 ,叫做磁化。介绍一些磁化方 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9.2.2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教案- 第4课时

第4课时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 1.根据问题及条件找出能反映出实际问题的函数;(重点) 2.能利用一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的问题.(重点) 一、情境导入 联通公司手机话费收费有A套餐(月租费15元,通话费每分钟0.1元)和B套餐(月租费0元,通话费每分钟0.15元)两种.设A套餐每月话费为y1(元),B套餐每月话费为y2(元),月通话时间为x(分钟). (1)分别表示出y1与x,y2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月通话时间为多长时,A、B两种套餐收费一样? (3)什么情况下A套餐更省钱?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 【类型一】利用一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 广安某水果店计划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这两种水果的进价、售价如表所示: 进价(元/千克)售价(元/千克) 甲种58 乙种913 (1)若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则这两种水果各购进多少千克? (2)若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应怎样安排进货才能使水果店在销售完这批水果时获利最多?此时利润为多少元? 解析:(1)根据计划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进而利用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列出等式求出即可;(2)利用两种水果每千克的利润表示出总利润,再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最大值即可. 解:(1)设购进甲种水果x千克,则购进乙种水果(140-x)千克,根据题意可得5x+9(140-x)=1000,解得x=65,∴140-x=75(千克). 答:购进甲种水果65千克,乙种水果75千克; (2)由图表可得甲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3元,乙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4元.设总利润为W,由题意可得W=3x+4(140-x)=-x+560.∵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140-x≤3x,解得x≥35.∵-1<0,∴W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

磁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磁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电和磁 全章概述 天荣中学黎娜 一.地位 本章书的知识点比较独立,但仍需要基础的电学知识,而且也是为下一章《信息的传递》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知识和应用在现代社会中相当重要,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除了“磁现象”知识简单易懂外,,其他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材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论要求不高,整章书的总体要求处于初级水平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从实验事实出发,归纳概括概念、规律的能力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教师可是多设计小实验,让学生能充分的动手动脑的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物理的快乐。 二.主要内容 本章书主要讲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的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其实可分为三条线路:一是磁体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应用电磁铁;二是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应用电动机;三是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于发电机。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揭示电和磁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让学生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辩证关系,是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奥妙。本章书的难点是技术应用方面:电磁继电器、电动机的换向器作用,发电机的原理。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组织学生动手探究活动达到课程目标中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四.实验说明 本章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可根据学校的资源安排多个小实验,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按照书本的基本要求,分组探究实验有3个,演示实验7个。小型电动机的模型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让学生比赛自己的电动机的转动效果,给学生成功的愉悦感。 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1课时) 天荣中学黎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磁体。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和方法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试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由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三、学生情况分析

物理:第1节 磁现象教案(教科版九年级)

2.根据你能找到的东西,你会自制小磁针和条形磁铁吗? 可以制做.找一个永磁体,用它的磁极在做衣服用的小钢针上沿同一方向磨擦几次.把小钢针用线吊起来就可以指南北了.用一个铅笔刀,在磁极上按同一方向磨擦几次,铅笔刀就可以吸铁屑了. 3.修半导体收音机时,有一个小螺丝钉掉在了里边,电工师傅用螺丝刀在喇叭的磁铁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下就把小螺丝钉吸上来,这是什么原因? 螺丝刀是钢的,在喇叭的磁铁上摩擦几下就被磁化了,螺丝刀有了磁性就能把小螺丝钉吸上来了. (三)知识扩展 (1)永磁体在现代科学方面的应用. (2)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发现和研究. 典型例题 有一条形铁块,上面的字样已模糊不清,试用多种方法判定它是否具有磁性. 分析 判断某物体是否具有磁性,主要可依据磁铁的吸铁性,指向性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跟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相类似,要判断某物体是否有磁性,只有将另一磁体靠近它, 并观察到两者相互排斥时,才能判定被考察物体是有磁性的.如果被考察物体是铁磁性物体,由于另一磁铁具有吸铁性,因此两者相互吸引不能证明双方都一定具有磁性. 答案 方法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来判断.取一些磁性物质(如少量铁粉),如条形铁块能吸引铁粉,就说明它有磁性,是磁体. 方法2:把条形铁块用细线系住中间,悬吊起来.如果它具有磁性,它将会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只在南北方向停下来.如果该铁块不具有磁性,就会在任意方向停下来. 方法3:另取一根条形磁铁,用其两端分别先后去靠近条形铁块的某一端,如果两次都能吸引,说明它是铁块,天磁性;如果一次吸引,一次排斥,说明它有磁性,是磁铁. 习题精选 1.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 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3.用条形磁铁A靠近悬吊的铁棒B,铁棒B被磁化,并使磁针静止于如图所示的位置.试标出磁铁A的极性. (II) 通过演示实验,让同学回答什么是:磁体、磁性、磁极、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化. 演示实验 先在桌上放一圈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指南北),再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多数不再指南北;小磁针的指向和它所在位置有关;在磁体两极附近小磁针的指向是:小磁针的S极指向磁体N极,小磁针的N极指向磁体S极……).再改变小磁针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其指向有无变化.然后提出:为什么当放入条形磁体后,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从而引入磁场的概念和为形象表示磁场而人为假定的一组曲线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偃师高中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 1、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 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 为m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 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 A 伸长量为 B. 压缩量为 C. 伸长量为 D. 压缩量为 2、汽车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较近,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450 N B.400 N C.350 N D.300 N 3、(2012·衡阳模拟)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 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地面上的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ma B.(M+m)g+ma C.(M+m)g D.(M-m)g 4、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 kg,m B=2 kg,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则( ) A.当拉力F<12 N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5、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 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 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 -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 正)( ) 6、(2012·大连模拟)如图所示,一个重力G=4 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放在台秤上,当烧断细线后,物块正在下滑的过程中与稳定时比较,台秤示数( ) A.减小2 N B.减小1 N D.增大1 N C.增大2N 7、一名学生为了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觉,从一楼乘电梯到十五楼,又从十五楼下到一楼,他的感觉是( ) A.上楼时先超重,然后正常 B.上楼时先失重,然后正常,最后超重 C.下楼时先失重,然后正常 D.下楼时先失重,然后正常,最后超重 8、如图甲所示,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倾角为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和水平面之间由光滑圆弧连接,斜面长为2.4 m且固定.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开始自由下滑.当v0=2 m/s时,经过0.8 s后小物块停在斜面上.多次改变v0的大小,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t,作出t-v0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 ) A.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B. 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C.若小物块初速度为1 m/s,则根据图象可知小物块运动时间为0.4 s D.若小物块初速度为4 m/s,则根据图象可知小物块运动时间为1.6 s 9、(2012·海口模拟)五个质量相等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向右施加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则第2个物体对第3个物体的作用力等于( ) A. F B. F C. F D. F 10、如图所示是一架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在向灾区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总结

高 一 物 理 第 四 章 《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 总 结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例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 轴正向,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f =macos300, F N -mg=masin300 因为 56=mg F N ,解得5 3 =mg F f . 问题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ma 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例2、如图2(a )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L 2的两根细线上,L 1 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l )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分析与解:设L 1线上拉力为T 1,L 2线上拉力为T 2,重力为mg ,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有 T 1cos θ=mg , T 1sin θ=T 2, T 2=mgtan θ 剪断线的瞬间,T 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 tan θ=ma ,所以加速度a =g tan θ,方向在T 2反方向。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L 1 L 2 θ 图2(b) L 1 L 2 θ 图2(a) 300 a F N mg F f 图1 x y x a x a y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教案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变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有机地把各种数学模型通过函数统一起来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建立函数模型. 2.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做一件事情,有时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比较这些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行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方案选择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书写起来比较麻烦,事实上这类问题用一次函数来解决会更好理解,书写起来也更加简捷,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如何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例1一种节能灯的功率为10瓦(即0.01千瓦),售价为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为60瓦(即0.06千瓦),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价格为0.5元/(千瓦×时),消费者选用哪种灯可以节省费用? 分析:1、指出问题中的常量、变量? 2、变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总结:要考虑如何节省费用,必须既考虑灯的 售价又考虑电费.不同灯的售价分别是不同的常数,而电费与照明时间成正比例,因此,总费用与灯的售价、功率这些常数有关,而且与照明时间有关,写出函数解析式是分析问题的关键. 解:设照明时间为x小时,则: y=60+0.01×0.5x; 节能灯的总费用为 1 y=60+0.005x 即: 1 y=3+0.06×0.5x 白炽灯的总费用为 2 y=3+0.03x 即: 2

磁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磁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电和磁 全章概述 天荣中学黎娜 一.地位 本章书的知识点比较独立,但仍需要基础的电学知识,而且也是为下一章《信息的传递》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知识和应用在现代社会中相当重要,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除了“磁现象”知识简单易懂外,,其他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材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论要求不高,整章书的总体要求处于初级水平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从实验事实出发,归纳概括概念、规律的能力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教师可是多设计小实验,让学生能充分的动手动脑的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物理的快乐。 二.主要内容 本章书主要讲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的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其实可分为三条线路:一是磁体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应用电磁铁;二是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应用电动机;三是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于发电机。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揭示电和磁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让学生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辩证关系,是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奥妙。本章书的难点是技术应用方面:电磁继电器、电动机的换向器作用,发电机的原理。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组织学生动手探究活动达到课程目标中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四.实验说明 本章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可根据学校的资源安排多个小实验,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按照书本的基本要求,分组探究实验有3个,演示实验

高中物理新课程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 计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案例 发布者:李昌茂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

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1、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 A.伸长量为 B.压缩量为 C.伸长量为 D.压缩量为 2、汽车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较近,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450 N B.400 N C.350 N D.300 N 3、 (2012·衡阳模拟)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 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地面上的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ma B.(M+m)g+ma C.(M+m)g D.(M-m)g 4、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 kg, m B=2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的过程中,则( ) A.当拉力F<12 N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5、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 -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 6、 (2012·大连模拟)如图所示,一个重力G=4 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放在台秤上,当烧断细线后,物块正在下滑的过程中与稳定时比较,台秤示数( ) A.减小2 N B.减小1 N C.增大2 N D.增大1 N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教案

教案

教学步骤(2)若该商场获得利润为w元,试写出利润w与销售单价x 之间的关系式。 [解析]已知y=kx+b,将x、y两组值代入此式,组成方程组,求得k、b,最终得到一次函数关系式;而利润=(销售单价-成本)×销售量,可求得w与x之间的关系式。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函数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关键是构建数学模型 2、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间的关 系,选取其中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备用习题: (1)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0L,如果拖拉机每小时耗 油6L,求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L)与工作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工作2.5h后的剩余油量. (2)某电信公司推出甲、乙两种收费方式供手机用户选择:甲种 方式每月收月租费25元,每分钟通话费0.2;乙种方式不收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为0.45元,请你根据通话时间的多少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 五、拓展延伸 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在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在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暂时不解决问题,可让学生仔细阅读,分析题中的数据) 想一想:如果你是作为本次负责运输肥料的调度者,应该如何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调度方案,进行合理安排?问题设置: (1)影响总运费的变量有哪些? (2)由A、B城分别运往C、D乡的肥料量共有几个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测试 说明:本测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伽利略在研究力与运动关系时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关于理想实验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理想实验是建立在经验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理 B .理想实验完全是逻辑思维的结果,不需要经过客观事实的检验 C .理想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D .理想实验所提出的设想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得出的结论还是有价值的 2.如图,桌面上有一光滑的木块,木块上有一小球,推动木块,小球的位置可能落在桌面上的哪点( ) A .A 点 B .B 点 C .O 点 D .无法确定 3. 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一定为零 B. 上升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大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大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等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 4.在机场货物托运处,常用传送带运送行李和货物,如图所示,靠在一起的两个质地相同,质量和大小均不同的包装箱随传送带一起上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速上行时b 受3个力作用 B .若上行过程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时,b 受4个力作用 C .匀加速上行时b 受4个力作用 D .若上行过程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后,b 受的摩擦力一定比原来大 5.在一次消防演习中, 质量为60 kg 的消防员欲到达距离楼顶l =40 m 处的房间. 如图所示, 他沿一条竖直悬垂的轻绳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 已知消防员从开始下滑到A 点共用了t =4 s, 试估算他沿绳子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f 大小最接近( ) A. 100 N B. 300 N C. 600 N D. 900 N 6. 质量不等的两物块A 和B ,其质量分别为A m 和B m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①所示,当水平恒力F 作用于左端A 上,两物块一起以1a 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的作用力大小为1N F ,当水平恒力F 作用于右端B 上,如②图所示,

最新苏科初中数学八年级上《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word教案

6.4 一次函数的应用(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数量的关系,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 2、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 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与预习: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1,2),(—1,4)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2、直线m上有两点A(—2,—3),B(—5,-9),求直线m的关系式。 预习:1、某校办工厂现年产值是30万元,如果每增加1元投资,一年可增加2.5元产值。那么总产值y(万元)与增加的投资额x(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为。 2、某市电话的月租费是20元,可打60次免费电话(每次3分钟),超过60次后,超过部分每次0.13元。 写出每月电话费y (元)与通话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 二、新授 1、导入: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 2、新课讲解: 活动一 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了35km后,驶入高速公路,然后以105km/h的速度匀速前进。 1、你能写出这辆车行驶的路程s(Km)与它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关系吗? 2、若从上高速公路开始记时,行驶了4小时到达目的地,则该车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路程有多远呢? 3、高速公路上里程表显示行驶了175km,问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了多长时间? 问题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与哪些量有关系? 问题二:车内里程表上记录的数据是汽车行驶在哪几段公路上的路程? 活动二、 某班同学秋游时,照相共用3卷胶卷,秋游后冲洗3卷胶卷并根据同学需要加印照片,已知冲洗胶卷的价格是3.0元/卷,加印照片的价格是0.45元/张, (1)试写出冲印后的费用y(元)与加印张数x之间的关系式。 (2)如果本班共有学生40人,每人加印照片1张,共需费用多少元? (3)如果秋游后尚结余49.5元,那么冲洗胶卷后还可以加印多少张照片? 问题冲印合计费用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变式1:已知冲洗胶卷的价格是3元/卷,加印不超过100张,0.5元/张;加印超过100张可进行优惠,前100张按0.5元/张收费,超过部分按0.4元/张收费。

初中物理《磁现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 一、课题背景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用具 学生用品 1. 1 元硬币、铁块、铝块、木块、铜块 2. 条形磁铁两块,蹄形磁铁一块,铁屑一包 3. 翼形指南针一个带磁铁的小车细棉线 4.塑料小盆、塑料泡沫一块、缝衣针 教师用品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悬挂磁铁的铁架台、螺线管、电池、导线环形磁铁和底座、飞镖玩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飞镖游戏引入新课 出示飞镖玩具,找两个同学比一比。(由游戏引入新课) 让同学观察飞镖的特点,没有钢针,但是为什么能够吸附的飞

镖盘上而不落下呢?学生会想到和磁有关。 关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还知道那些?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磁,既然磁这么重要,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去认识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探究课题《磁现象》 二、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建构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请同学们在实验器材中找出磁体?为什么认为它是磁体?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给大家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磁体能吸引哪些材料?(完成探究一认识磁体的磁性) 磁体除了能吸引这些材料,还能吸引稀有金属镍、钴,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钢铁(镍钴)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实验探究二吧! 学生汇报展示实验探究方案。 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磁体静止时磁极有什么特点?(完成探究三认识磁体的指向性) 学生通过做实验会发现,翼形磁针静止时指示南北方向。出示课前准备的悬挂的条形磁铁,看到悬挂的磁铁静止时会指示南北方向。 我们把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指北的叫北极(N),说到指南大家想到什么?指南针

2017年秋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讲基础版

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知识点一、整体法、隔离法分析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 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 (1)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的影响, 只考虑系统受到的外力. (2)隔离法:把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 的方法.此时系统的内力就有可能成为该研究对象的外力,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3)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 求解各部分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随着研究对象的转移,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其中一种方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种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合力.无论运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 = 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 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N、F2 =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A.弹簧秤的示数是20 N B.弹簧秤的示数是25 N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3 m/s2 【答案】D 【解析】将两物体和弹簧看做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512123020/2/5FFamsmsmm??????,对1m分析可得11FFma??,联立解得11302226FFmaNN??????,AB错误;在突然撤去2F的瞬间,因为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所以1m的受力没有发生变化,故加速度大小仍为22m/s,故C错误;突然撤去1F的瞬间,1m的受力仅剩弹簧的弹力,对1m列牛顿第二定律得:1Fma?,解得:213/am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