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园本培训记录表-传染病的预防与隔离

幼儿园园本培训记录表-传染病的预防与隔离

幼儿园园本培训记录表-传染病的预防与隔离
幼儿园园本培训记录表-传染病的预防与隔离

金起点智能幼儿园园本培训记录

时间:2015年6月10日上午10:00 地点:保健室

主持人:张皑雪(园长)主讲人:汪医生(社区医院)

参加人员:保健医生

主要内容:传染病的预防与隔离

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尽早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减低在园幼儿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幼儿园保健医生和幼儿园保育员,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互相配合,共同执行“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一、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疗,不能参加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好转,隔离期满并经医院复查和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恢复如愿正常的集体。

二、保健医生应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全面细致的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晨检中发现儿童可能患有某种会发生传染的疾病(如水痘,风疹,腮腺炎,麻疹,流感,痢疾,肝炎和手足口综合症)应及时劝说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执行隔离制度,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的进一步传播。三、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把儿童生病,吃药的情况告知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当发现儿童已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主动将情况告知幼儿园,积极配合幼儿园严格执行隔离治疗制度,避免传染性在幼儿园的蔓延和传播。四、如在幼儿园内已经发现传染病病例,保健人员应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好园舍的全面消毒工作,尽量降低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几率。五、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应密切关注患儿所在班级及全园儿童的健康状况,并将情况告知全体家长,共同做好语法感工作。六、班主任教师应细致的做好儿童的生活保育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如发现儿童有异常情况(如发烧,出皮疹,呕吐,腹泻等)应及时汇报情况,并及时通知患儿家

长。七、建立传染病患儿的疾病档案,及时了解患儿的恢复情况。八、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九、认真执行“每日2 小时户外活动”制度,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十、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严格检查监督,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 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尽早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减低在园幼儿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幼儿园保健医生,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互相配合,共同执行“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 一、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疗,不能参加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好转,隔离期满并经医院复查和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恢复如愿正常的集体生活。 二、各班主任和保健医生应认真执行“晨午检制度”,全面细致的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晨检中发现儿童可能患有某种会发生传染的疾病(如水痘,风疹,腮腺炎,麻疹,流感,痢疾,肝炎和手足口综合症)应及时劝说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执行隔离制度,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的进一步传播。 三、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把儿童生病,吃药的情况告知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当发现儿童已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主动将情况告知幼儿园,积极配合幼儿园严格执行隔离治疗制度,避免传染性在幼儿园的蔓延和传播。 四、如在幼儿园内已经发现传染病病例,保健人员应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好园舍的全面消毒工作,尽量降低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几率。 五、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应密切关注患儿所在班级及全园儿童的健康状况,并将情况告知全体家长,共同做好语法感工作。 六、班主任教师应细致的做好儿童的生活保育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如发现儿童有异常情况(如发烧,出皮疹,呕吐,腹泻等)应及时汇报情况,并及时通知患儿家长。 七、建立传染病患儿的疾病档案,及时了解患儿的恢复情况。 八、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九、认真执行“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制度,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十、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

幼儿园园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幼儿园园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活动 名称 教师备课学习主持人时间.2.28 主讲人出席 人数 4 地点会议室 活动目标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你,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为了促进教师们的备课水平,尤其是新教师的备课能力,对备课过程中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以及如何突破的方法进行学习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活动记录一、什么是备课:备课室教师在活动前的计划和准备,使教师 依据教育目标、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案,保证幼儿有效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二、为什么要备课: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法, 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也各不相同,开展活动时不可预知的因素更多,所以要做好各项准备。 三、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指教 学活动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 从幼儿实际出发,幼儿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较复杂、较深奥。难点不一定是重点。 四、为什么要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以便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幼儿知识和技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五、如何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1、熟悉和贯彻执行《纲要》 2、深入研究教材 3、全面了解幼儿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 4、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善于虚心学习。 六、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突破重难点。 1、单刀直入、难点前置 2、遵循规律、小步子递进 3、寻找阶梯,搭建支架 活动小结 本次学习,老师们从讲座中学习了备课活动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备好课,要学会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教育价值,把握重难点并寻求突破的方式方法。 教育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才能让孩子和自己同步成长,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学习,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活动。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

地利找康乐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 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尽早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减低在园幼儿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幼儿园保健员,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互相配合,共同执行“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 一、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疗,不能参加正常 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好转,隔离期满并经医院复查和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恢复如愿正常的集体。 二、保健医生应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全面细致的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晨检中发现儿童可能患有某种会发生传染的疾病(如水痘,风疹,腮腺炎,麻疹,流感,痢疾,肝炎和手足口综合症)应及时劝说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执行隔离制度,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的进一步传播。 三、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把儿童生病,吃药的情况告知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当发现儿童已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主动将情况告知幼儿园,积极配合幼儿园严格执行隔离治疗制度,避免传染性在幼儿园的蔓延和传播。 四、如在幼儿园内已经发现传染病病例,保健人员应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好园舍的全面消毒工作,尽量降低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几率。 五、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应密切关注患儿所在班级及全园儿童的健康状况,并将情况告知全体家长,共同做好语法感工作。 六、班主任教师应细致的做好儿童的生活保育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如发现儿童有异常情况(如发烧,出皮疹,呕吐,腹泻等)应及时汇报情况,并 及时通知患儿家长。 七、建立传染病患儿的疾病档案,及时了解患儿的恢复情况。 八、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九、认真执行“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制度,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十、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严格检查监督,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园本培训活动记录表(DOC)

江北区甬城艺术幼儿园园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活动 名称 教师备课学习主持人罗丹波时间2012.9.4 主讲人罗丹波 出席 人数 20 地点会议室 活动目标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你,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为了促进教师们的备课水平,尤其是新教师的备课能力,对备课过程中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以及如何突破的方法进行学习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活动记录一、什么是备课:备课室教师在活动前的计划和准备,使教师依据 教育目标、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案,保证幼儿有效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二、为什么要备课: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法,幼 儿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也各不相同,开展活动时不可预知的因素更多,所以要做好各项准备。 三、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指教学活 动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从幼儿实际出发,幼儿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较复杂、较深奥。难点不一定是重点。 四、为什么要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 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发

江北区甬城艺术幼儿园园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展幼儿知识和技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五、如何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1、熟悉和贯彻执行《纲要》 2、深入研究教材 3、全面了解幼儿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 4、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善于虚心学习。 六、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突破重难点。 1、单刀直入、难点前置 2、遵循规律、小步子递进 3、寻找阶梯,搭建支架 活 动 小 结 本次学习,老师们从讲座中学习了备课活动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备好课,要学会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教育价值,把握重难点并寻求突破的方式方法。 教育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才能让孩子和自己同步成长,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学习,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活动。 活动 名称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主持人 李丰 时间 2012.9.20 主讲人 李丰 出席 人数 22 地点 会议室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2016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 (一)基本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 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 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 (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 (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面。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 (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等,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

(完整版)幼儿园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隔离措施 (一)、消毒隔离: 1、有专用保健室、观察室,保健用品专用。 2、幼儿园内的餐具、毛巾、玩具、便器和室内空气等必须按"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3、幼儿园内的儿童活动室、卧室、厕所、营养室、隔离室、观察室,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每日一次预防性消毒。 4、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或在医学观察期间,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消毒隔离常规"要求进行。 5、幼儿一人一巾一杯一餐具,一用一消毒,大便便盆亦一用一消毒。 6、幼儿园的环境、物体表面、空气等消毒均应符合卫生标准。 (二)、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后方可回园。 2、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 3、控制传染源 (1)、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病人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人,及时登记上报。病源携带者亦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2)、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适当管理,在观察期内不并班、

不升班、不收新生、不转园。 4、切断传播途径 (1)、配合防疫部门对托幼机构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2、)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以预防虫媒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 5、保护易感儿童 (1)、掌握易感儿名单,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2)、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强户外锻炼,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晨光幼儿园 2016年12月

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2013."0 9."16培训地点: 丰固学校参加人员: 全体师生 授课老师: 温生刚 培训内容: 1、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2、接种证查验相关知识: 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 3、"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 16、" 4、 5、"

9、10型,B组的 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 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表(1).doc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表 县(市、区): 机构名称: 一、学校基本情况 1、机构类型:①托幼机构√②小学③初中中专④高中/职高 2、机构位置:①城区②城镇③农村√ 3、机构属性:①公立√②私立 4、学校寄宿方式:①寄宿②部分寄宿③非寄宿√ 如果是托幼机构:①半托√②全托 5、机构学生/托幼儿童人数:123人学校/幼儿园教职工数:6 6、机构班级数:3 (填报附表1) 7、寄宿生人数:无走读生人数:123人 8、宿舍总使用面积:180平方米教室总使用面积:180平方米 9、人均宿舍使用面积:1.46平方米人均教室使用面积:1.46平方米 二、组织保障

1、县级教育局最新下发的关于传染病防控工作文件。 ①有√(文件号_《2017》2号文件) ②无 2、有县级及以上卫生计生部门的督导和技术指导记录。 ①有√(能提供原始资料) ②无 3、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①有√(第一责任人职务为:校长) ②无 4、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有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①有√②无 5、每年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①有√②无 6、防控工作计划落实有资料记录。①有√②无 7、防控工作落实纳入年度工作考核①有√②无 8、学校有专项经费用于传染病防控。 ①有√(2016年2000元,用于学生体检0元/人) ②无 9、学校设有卫生室或保健室. ①有②无√ 10、有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①有(专职____人,兼职____人) ②无√ 如有,是否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护士资格: ①有②无√ 11、有学校保健教师。①有√(专职____人,兼职1人) ②无

如有,保健教师是否参加专业培训: ①有√②无 12、是否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①有√②无 三、制度保障 学校有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①有√②无),有明确的职责分工(①有√②无),报告制度 (①有√②无):(打“√”) 2、学校有晨午检制度,明确规定晨午检负责人和晨午检时间。①有√②无 3、学校有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制度。①有√②无 4、学校有复课证明查验制度。①有√②无 5、学校有学生健康管理制度。①有√②无 学校有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①有√②无 7、学校有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①有√②无 8、学校有通风消毒制度。①有√②无 四、健康教育 1、学校每学期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①有√②无 2、内容包括(可多选,打“V) 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③预防措施√ 3、学校每学期开展对教职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 ①有√②无 4、根根据传染病防控需要,对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 ①有√②无 五、健康管理 1、对新入学的同学进行入学体检。 ①是√(体检内容打“√”<是/否√>包括结核菌素试验) ②否 2、对学生建立健康档档案和每年常规健康体检。①有√②无 3、发现有从事易使传染病扩散工作的教职员工立即调离①有√②无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45648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托幼机构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 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幼儿园园本培训记录表-传染病的预防与隔离

金起点智能幼儿园园本培训记录 时间:2015年6月10日上午10:00 地点:保健室 主持人:张皑雪(园长)主讲人:汪医生(社区医院) 参加人员:保健医生 主要内容:传染病的预防与隔离 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尽早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减低在园幼儿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幼儿园保健医生和幼儿园保育员,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互相配合,共同执行“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一、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疗,不能参加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好转,隔离期满并经医院复查和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恢复如愿正常的集体。 二、保健医生应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全面细致的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晨检中发现儿童可能患有某种会发生传染的疾病(如水痘,风疹,腮腺炎,麻疹,流感,痢疾,肝炎和手足口综合症)应及时劝说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执行隔离制度,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的进一步传播。三、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把儿童生病,吃药的情况告知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当发现儿童已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主动将情况告知幼儿园,积极配合幼儿园严格执行隔离治疗制度,避免传染性在幼儿园的蔓延和传播。四、如在幼儿园内已经发现传染病病例,保健人员应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好园舍的全面消毒工作,尽量降低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几率。五、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应密切关注患儿所在班级及全园儿童的健康状况,并将情况告知全体家长,共同做好语法感工作。六、班主任教师应细致的做好儿童的生活保育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如发现儿童有异常情况(如发烧,出皮疹,呕吐,腹泻等)应及时汇报情况,并及时通知患儿家

幼儿园传染病报告及登记记录

鸿鑫幼儿园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控专项整治自查报告结核病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防控的重点传染病,结核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传播。在群体环境下,如果存在结核病传染源,就特别容易发生结核菌的传播。幼儿园是典型的群体环境,存在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的高风险,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定市教育局转发的关于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的要求,切实做好幼儿园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广大师幼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园进行了全体教师的宣讲工作和自查情况。 一、落实幼儿园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度,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做到对结核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预防控制幼儿园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师幼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依法管理,科学防治。 组织领导组长:黄昌香副组长:曾洪莉 成员:幼儿园全体教职工

相关职责 1、组长负责幼儿园和托幼机构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督促与检查,建立孩子健康体检制度。 2、副组长组织开展幼儿园有关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3、成员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幼儿结核病疫情等相关信息。 三、有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1、积极利用健康教育课、微信等形式,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进广大师幼对结核病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我预案要求每班教师都要对幼儿进行一次健康教育宣讲课,同时在微信家长群里给家长发宣传知识。增加营养,加强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勤晒被褥,不随地吐痰等。 2、我园设定的专门检察人员每天对教室、办公室、食堂、走廊和楼梯口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和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严格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督促幼儿家长及时接种疫苗无儿童预防接种证要及时予以补证。 以上是我园针对自身实际做的自查报告,传染病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宣讲工作,我园会一直坚持宣讲和检查工作,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

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方正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

方正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 一、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临床表现⑴口痛,厌食,低热。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二周。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⑵防止继发感染。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二、风疹 1、病因:风疹是一种症状较轻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2、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2天的病人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部份泌物,血及大小便中均有病毒存在。出疹前后的病人传染性最强。风疹流行起,人群中的人多为轻型或隐性感染,同样具有传染性。

3、传播途径:直接经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婴儿患者排毒时间较长,5~6个月内于唾液、尿、粪便中仍有病毒派出,护理人员与患儿密切接触可间接传染。 4、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在托幼机构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又较持久的免疫力。 5、临床表现: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清咳和流涕。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情轻。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和躯干部,疹间皮肤正常。皮疹2~3日消退,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 6、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以诊断,仅在本病有流行时交易做出临床诊断,皮疹特征是细小色淡、出现较早,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根据皮疹的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易于猩红热区分。终身免疫。 三、水痘 1、病因:水痘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的儿童易患的一种轻症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传染源:一般为急性期病人,可通过飞沫、唾液、咳嗽传染给健康儿童,另外也通过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但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软弱,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机会不大)。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6岁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 目录 麻疹防治 (2) 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 (5) 手足口病十问 (7) 水痘与预防 (8) 关于幼儿园传染病家长应知应做 (10)

麻疹防治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俗出庄稼,主要有发热、出疹、咳嗽、流鼻涕及结膜炎等症状,传染性强。 典型症状 接触过麻疹患儿的孩子2~3周后开始出现高热,同时伴有眼睛流泪、流鼻涕甚至咳嗽等貌似感冒的症状。3~4天后在口腔两侧与第二臼齿相对的颊黏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疹,即麻疹特有的口腔黏膜斑。之后全身出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后增多融合呈暗红色,皮疹间能见到正常皮肤。皮疹从耳后颈部开始,渐头面部、全身,最后到手足心,出疹时体温达最高峰,3~4天出齐,疹齐后体温逐渐下降,皮疹慢慢消退。 其他症状 严重者发热可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诊断依据 1.患儿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 2.在口腔颊黏膜处见到麻疹黏膜斑。 3.在出疹后第一天或第二天检测血清麻疹抗体,若阳性即可确诊。 4.鼻咽分泌物找多核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有益早期诊断。

二、麻疹是怎样传染的 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到空气中,易感者吸人后即可感染,或接触患儿用物是传染。 三、麻疹病人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 麻疹病毒只感染人,故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即出疹前后10天)内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末传染性最强,恢复期患者不携带病毒。 四、哪些人群容易得麻疹 人对麻疹普遍易感,凡未得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 五、麻疹的潜伏期一般多长时间 麻疹潜伏期 7~21天,多为 9~14天。 六、预防 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其次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房间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目前预防麻疹的疫苗有麻疹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如果你的小孩从未接种过麻疹类疫苗,请及时到各疫苗接种点进行接种,不管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

方正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17年2月16日17:00 培训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地点:小一班课室 培训人:梁小柳 培训主题:春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与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与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得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二、风疹 1、病因:风疹就是一种症状较轻得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2、传染源:病人就是唯一得传染源.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2天得病人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部份泌物,血及大小便中均有病毒存在。出疹前后得病人传染性最强。风疹流行起,人群中得人多为轻型或隐性感染,同样具有传染性. 3、传播途径:直接经空气飞沫传播就是主要传播方式。婴儿患者排毒时间较长,5~6个月内于唾液、尿、粪便中仍有病毒派出,护理人员与患儿密切接触可间接传染.

4、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在托幼机构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较拥挤得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又较持久得免疫力. 5、临床表现: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清咳与流涕.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情轻。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与躯干部,疹间皮肤正常。皮疹2~3日消退,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 6、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以诊断,仅在本病有流行时交易做出临床诊断,皮疹特征就是细小色淡、出现较早,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根据皮疹得特点与突出得咽部症状,易于猩红热区分。终身免疫。 三、水痘 1、病因:水痘就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得儿童易患得一种轻症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原体就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传染源:一般为急性期病人,可通过飞沫、唾液、咳嗽传染给健康儿童,另外也通过接触受病毒污染得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但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软弱,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得机会不大)。水痘得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多发于2-6岁得幼儿,除夏季少见外,其它季节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病后获得终身免疫.到成人期有20%得人可患带状疱疹。

幼儿园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隔离: 1、有专用保健室、观察室,保健用品专用。 2、幼儿园内的餐具、毛巾、玩具、便器和室内空气等必须按"上海市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3、幼儿园内的儿童活动室、卧室、厕所、营养室、隔离室、观察室,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每日一次预防性消毒。 4、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或在医学观察期间,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消毒隔离常规"要求进行。 5、幼儿一人一巾一杯一餐具,一用一消毒,大便便盆亦一用一消毒。 6、幼儿园的环境、物体表面、空气等消毒均应符合卫生标准。 (二)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后方可回园。 2、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 3、控制传染源(1)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病人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人,及时登记上报。病源携带者亦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2)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适当管理,在观察期内不并班、不升班、不收新生、不转园。 4、切断传播途径(1)配合防疫部门对托幼机构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2)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以预防虫媒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 5、保护易感儿童(1)掌握易感儿名单,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2)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强户外锻炼,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doc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培训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地点: 培训人: 培训主题:春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二、风疹

1、病因:风疹是一种症状较轻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2、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2天的病人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部份泌物,血及大小便中均有病毒存在。出疹前后的病人传染性最强。风疹流行起,人群中的人多为轻型或隐性感染,同样具有传染性。 3、传播途径:直接经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婴儿患者排毒时间较长,5~6个月内于唾液、尿、粪便中仍有病毒派出,护理人员与患儿密切接触可间接传染。 4、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在托幼机构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又较持久的免疫力。 5、临床表现: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清咳和流涕。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情轻。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和躯干部,疹间皮肤正常。皮疹2~3日消退,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 6、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以诊断,仅在本病有流行时交易做出临床诊断,皮疹特征是细小色淡、出现较早,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根据皮疹的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易于猩红热区分。终身免疫。 三、水痘 1、病因:水痘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的儿童易患的一种轻症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传染源:一般为急性期病人,可通过飞沫、唾液、咳嗽传染给健康儿童,另外也通过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但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软弱,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机会不大)。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多发于2—6岁的幼儿,除夏季少见外,其它季节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病后获得终身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患带状疱疹。 3、传播途径:水痘被感染后2—3周发病,起病时,一般症状较轻,可有低热及不适感,体温在39℃以下,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发热1—2天出现皮诊,首先发于躯干,逐渐延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多,面部四肢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大小不一,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有痒感。疱疹液开始清亮而后变混浊。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若无继发感染,脱落后不留疤痕。皮疹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可见斑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疹。如无并发症,整个病程约为2周。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 1.保健老师具体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晨检、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2.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3.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4.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幼儿,打电话了解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保健老师。保健老师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5.在幼儿园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及时将患儿送到隔离室,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隔离室内环境、物品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内暴发和续发。 6.积极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7.发生传染病期间,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幼儿。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转园手续。 8.保健老师定期对幼儿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9.患传染病的幼儿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根据需要,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 为了确保全体教职工和幼儿的身体健康,更好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把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因此,经园务会议研究决定,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 一、认真做好教师和幼儿的晨检、午检和全日观察工作 1.认真做好晨检工作。保健医生对全园教职工和幼儿进行晨检,发现幼儿有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不给入园,教职工不上班。 2.认真做好午检工作。幼儿每天中午起床后班主任负责检查幼儿有无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如有尽快带幼儿到医疗室隔离,由医生尽快通知家长带回去看医生。保育员负责消毒该幼儿的所有用品。 3.班上老师对幼儿进行全日观察,如发现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应及时带幼儿到医疗室隔离,由医生尽快通知家长带回去看医生。保育员负责消毒该幼儿的所有用品。 二、全园教职工和幼儿定期健康检查 全园教职工和幼儿定期健康检查(一年一次),发现有传染病不得入园和上班。 三、做好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1.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污染、过餐食物。用具、食物生熟分开,有防蝇、防蚊设备。食具每餐消毒。 2.个人卫生: (1)不留长指甲,饭前便后洗手,饭后嗽口。 (2)教工分饭前洗手、戴帽戴口罩、穿工作围裙。教工每周剪指甲1—2次。(3)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每天消毒一次。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洗手洗脸。 (4)幼儿饭后要漱口,早晚要刷牙。 (5)幼儿每周洗头2次,每天洗澡1次。(在家做) (6)幼儿每天洗脚、洗屁股,洗澡和洗屁股的毛巾分开使用,每天消毒。每周剪指甲2次(周一、周四),双周周四剪趾甲一次。

幼儿园传染病隔离控制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隔离控制 制度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幼儿园传染病隔离控制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托幼机构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 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8、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根据需要,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所)。 xx小学中心幼儿园 2014.9 幼儿园传染病隔离控制制度 xx小学中心幼儿园 2014.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